關于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通用18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
摘要:人人都可以完成一幅或好或差的美術作品,但是不見得每個小朋友的作品都能成為一件藝術品,所以這就需要美術老師的引導。首先應該教導兒童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識,并且按照每個年齡段兒童對色彩感知的不同,教師應該制定相應的引導步驟。其次,在兒童美術作品中,都有造型因素的存在,工具材料的正確使用是能否準確表達造型的關鍵因素。最后,構圖是組織一幅畫的關鍵因素,一幅協調、完整的圖畫能使人產生美的感受,舒適的感覺。
關鍵詞:引導;造型;構圖;色彩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藝術家,人人都適合學美術。但是每個孩子卻因生活環境、文化氛圍、生活經歷的不同產生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人人都可以完成一幅或好或差的美術作品,但是不見得每個小朋友的作品都能成為一件藝術品,所以這就需要美術老師的引導。引導不是“你跟我走”的思維模式,而是以兒童思維想像力為主導,老師針對其不合理的構圖、矛盾的顏色搭配或者不正確的工具使用進行糾正和糾偏,以此促使兒童的作品朝向藝術美的方向發展。
一、如何引導兒童認識和運用色彩
首先應該教導兒童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識,比如,色彩可以分為:原色、間色和復色三大類,色彩的基本表現要素即:色相、彩度、明度。色相是區分色彩的一種相貌。彩度是色彩的純度、濃度或飽和度。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根據人們的心理和視覺判斷,色彩有冷暖之分,可以分為:暖色、冷色、中性色。在教導兒童了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識后,教師也要了解兒童的色彩感知的不同:小班幼兒能認識紅、黃、藍等基本顏色,但不能區別色度,不能把顏色和顏色的名稱一一對應;中班幼兒能認識紫、橙、黑、白等更多的顏色,逐漸能區別顏色的明度和純度,并偏愛某種色系;大班幼兒顏色辨別能力較強,具備了比較豐富的運用色彩表現的能力,對混合色產生興趣,繪畫時還能運用各種顏色調出需要的顏色,比較喜歡鮮艷的對比性強的顏色①。
1、引導步驟。按照每個年齡段兒童對色彩感知的不同,教師應該制定相應的引導步驟,比如涂鴉階段的兒童從單色開始訓練,促使兒童開始注意和認識色彩,逐漸到三原色,再過渡到間色和復色。引導的手段有很多,大抵是有趣的能夠引起幼兒關注的手段,比如:游戲,音樂,故事等。
2、引導方式。兒童美術繪畫的引導方式應該落實到實踐當中,引導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色彩,比如課程《中間色一白》,課程之前可以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觀察哪些顏色是漸變色,漸變色是怎么形成的?棉花是什么顏色?白色給人的感覺是冷色還是暖色?棉花的生長過程等,以此引導兒童先了解和愛上色彩,然后學會運用色彩來繪畫。當然,日常生活中還有多種方式可以學習色彩,比如:錄像帶、電視媒體、圖書,還可以在外出旅游時發現景色中的色彩等等。
二、如何引導兒童進行美術作品中的造型
在兒童美術作品中,無論是平面繪畫,泥塑還是手工作品中,都有造型因素的存在,工具材料的正確使用是能否準確表達造型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可以通過手工制作課程來引導孩子們造型,比如課程《紙杯小企鵝》中,利用紙杯、剪刀、紙片、小眼睛來手工制作小企鵝,可以使涂鴉階段的幼兒了解企鵝的立體造型,并學習運用剪刀剪企鵝的幾何翅膀造型。
除了在平面繪畫中引導兒童對造型的認識,還可以通過剪紙、折紙、拼貼畫、火柴棒拼接等來引導。引導離不開有效的技能指導,首先是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階段,通過一問一答的階段讓孩子們明白物體造型以及所需材料工具。其次是相互觀察,比如課程《找朋友》,可以直接面對面觀察好朋友的相貌特點、位置關系等。最后是動手體驗,邊動手畫,邊進行觀察,讓觀察到的物象及時落實到畫面上面。
三、如何引導兒童在美術作品中進行構圖
構圖是組織一幅畫的關鍵因素,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一幅協調、完整的圖畫能使人產生美的感受,舒適的感覺。兒童在繪畫構圖上的發展狀況:涂鴉期(1.5-3.5歲)的幼兒基本沒有構圖意識,他們只是隨意的涂抹。進入象征階段(3.5-5歲),幼兒在畫面上所畫的形象多起來,他們似乎是用一種很隨機、很偶然的方式把物體安排在紙上,每個物體或每個人都畫成單獨的形象,而不注意物體間的大小比例,物體呈現的狀態也是飄忽不定的,構圖顯示十分凌亂②。
想要到達比較完美的構圖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師在引導的時候要注意多鼓勵幼兒大膽構圖。在幼兒處于涂鴉階段的時候,教師應鼓勵其大膽涂抹,在兒童懂得構圖的時候,要注意引導構圖的幾點要素:物體比例大小、前后位置關系、上下左右關系等,比如在畫天上的白云的時候要及時告誡兒童不得排隊,要有高低錯落的位置關系。在畫一片森林的時候就要引導兒童先畫一顆樹,然后上下左右,前后添加樹,形成一片森林。在畫《嘴巴里的秘密》的時候,要注意重點突出嘴巴,要把其他次要的眼睛,鼻子等相對畫小。
注釋:
、佗诳灼鹩.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5,101.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2
摘 要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學生學習美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術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新求變,才能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美術欣賞;情感體驗;自主欣賞;創造能力
兒童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加渴望對藝術的欣賞,尤其是進入小學以后,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作為小學美術教育,應當順應他們愛美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實施美術欣賞教學。小學美術欣賞課蘊藏著巨大的教育功能,然而有人認為“小學美術欣賞”就是拿美術作品讓學生看,多么輕松!其實不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庇纱丝梢,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激發創造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術教師要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新求變,才能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1.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以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
1.1 兒童的欣賞興趣來源于強烈的色彩刺激。藍天,紅花,綠樹,金燦燦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
1.2 兒童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例如二年級兒童在學習《小扇子》時,他們全被扇子上色彩艷麗的花紋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記了扇子的存在,變成了看花。中、高年級同樣有類似的現象。
1.3 兒童在欣賞作品時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
1.4 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里的孩子從小看見寬闊的柏油馬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高樓大廈,他們就感受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2.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根據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小學生自身的欣賞規律,我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2.1 注重作品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為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創作出來的。所謂的文化內涵,實際上指美術作品創作時所依托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創作構思。因此在美術教學時不能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巧的欣賞層面,而要把美術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 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美術的熱愛。
2.2 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內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總是先產生視覺上的快感,再進一步體驗作品體現的情境和思想感情,從而感受到美,最后產生欣賞者情感上的共鳴。那么審美的視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學生產生審美感受,使之內化,就應該重視情境的創設。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藝術感受,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2.3 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鼓勵學生參與探究,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只有在課堂上有效發揮師生的互動才能體現美術教學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另外,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達到更強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為現代教育技術確立的新定義為:“現代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彼鼛Ыo教育的不僅是教學方法的變革,而是包含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在內的一場歷史性變革。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傳統的接受式美術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出來,現代教育技術確實給美術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這種融圖像、文字、聲音、信息、動畫為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能更好地得到詮釋。
例如《七彩蝴蝶》一課,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生活中美麗的蝴蝶,激發學生對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熱愛。并進一步了解蝴蝶的特點、色彩,學會用各種方法來制作蝴蝶,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和想象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最后,指導學生寫作小短文、發揮美術欣賞的功能。
傳統的美術欣賞教學都是以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幾個學生從各方面相互補充,就算完成了欣賞教學,也無法做到全班參與。其次,一個學生一般只能談一點對作品的認識,由于沒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所回答的問題大多是一閃而過的念頭,所以難免有些膚淺、隨意。再者,口頭表達使教師無法確切知道全班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認真思考。教師更不知道每個學生對作品是否理解和認識。有鑒于此,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可適當采用寫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續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發揮美術欣賞課的功能。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審美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欣賞教學活動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欣賞興趣,鼓勵學生自由參與探索與創新,鼓舞和信任他們的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美的發現、感受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景芝:《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年.
[2] 赫伯·里德:通過藝術的教育[M] 呂延和譯. 湖南. 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3] 朱小曼主編:《中國教師新百科(小學教育卷)》[M].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
[4] 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5] 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6] 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 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年.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3
一、讓“感悟”體驗
“傳統”是保留藝術性的傳承所謂感悟,即是無需法則等抽象理解上的直覺感受和體會。在這個階段,表象上是完全的涂鴉,實質上是視角、表達方式的啟蒙,是對筆、紙、墨、水等工具、材料性能的開放式體驗。這種體驗,看似放任自由,實際上是老師有意安排下的過程。對筆墨的濃淡、粗細、強弱、長短,在這時完成是真實心理的反映,沒有任何符號化、程式化訓練的局限與束縛。這也是說,要讓筆紙水墨成為他們意識的自然延伸。在循序漸進的課程上,我們認為,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就是歷時性地再現前人的經歷。因此,這種“創新”的方式本身就是建立在美術史的“傳統”之上。對于知識從零開始的兒童,選擇與之相應的人類早期美術門類(以中國書法繪畫為例),并加以適當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們便欣喜地開始了“人類美術”的第一步。在課程進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價值評判。價值評判的失誤對教育的影響是致命的。兒童自身并不知道他們的作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無善無惡心之體”,告訴他們好或不好的,往往是有“善惡”觀的我們。兒童的作品如果有令我們驚訝之處,他們對此卻并不訝異,因為他們處于“自然境界”,而不是“天地境界”。因此,感悟過程中,對孩子們作品應如何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教者用善惡概念去灌輸或打擊了正在某一良好感悟階段兒童的美術行為,將對兒童階段的藝術天性———這一原生態的藝術能量產生誤導、打擊或是扼殺。因此,感悟傳統的教學理念也就是“道法乎天”“以史為鑒”,看似新奇,實質上其始終在傳統之中,并未越雷池半步。藝術教育除了要對美術發展和藝術精神加以重視外,不能忽略掉教育的接受者“孩子”的特點。教育對象的特點不被忽略,美術教育才能保證其藝術性,而非技術性。
二、書畫同源在兒童傳統美術教學中的意義和具體實施
書畫同源。中國畫“寫意”的要點,在于形象以外的抽象表現!皩憽北绕稹爱嫛眮,不求細節的真實,而求性情意氣的傳達。孩子的作畫過程往往是天生的“寫意”,而非“寫真”,他們是通過筆墨來表達自己的喜樂。所以無論書法或是繪畫,在這時都是寫意畫。孩子們作畫的旨趣不在于呈現完美的形象,也不是有意地夸張扭曲造型,他們只是在要求畫面能順從他們個人獨有的觀感和筆勢律動的要求罷了。我們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傳統中國畫的“畫如其人”。許多兒童水墨畫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視了用筆的法度,使筆法正軌消弭于物形的輪廓和水墨的滲化中,殊不知筆法是傳統書畫的精神和靈魂。“書畫同源”的畫字訓練,其著眼點正是放在漸被人們淡忘的筆法上,以圖從書畫最基本的形象環節恢復中國畫的筆法基礎。培養孩子對甲骨、鐘鼎、石刻書法的感情,是要加深其理解、記憶,養成以金石書法為坐標的審美眼光,用之審視古今繪畫流派的筆墨質量。中國古代的視覺造型形式,一種是書寫、銘文和符號,另一種是圖畫、紋飾和雕塑。我們的教學是讓孩子關注介于兩者之間又與兩者互有重疊的視覺造型———“圖形文字”。彌漫著無窮魅力的幾千年前的圖形文字是遠古時代宗教信仰、禮樂制度、藝術風尚的載體,也是幾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積淀、發展、創新的結晶。它既有延續性,又有靈活性和感性的外觀,這些正符合孩子的視角和興趣。孩子的畫是無法復制的,甚至他們自己都無法復制自己,因為這些畫都是特定的時空里,有意無意娓娓道出的真實和自然。好的兒童畫是“超再現藝術”,它們是反裝飾和反寫實的,孩子自身所特有的質樸、純真、率意、自然等藝術氣質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在作品中,這些氣質是無法由后天學習苦練能得到的。因此,保護這些特質并將他們與傳統經典藝術相融通(因為這些氣質也是真正優秀傳統的氣質),是我們所要關注的課題。通俗地講,作為授方,我們應該在最好的時機把握最好的火候,而不是適得其反地用工藝去模仿手藝。孩子畫畫不是根據記憶中的形象,而是在他們看來被認為是主要的特征,是應該畫出來的東西。作為外形的線是最顯著的,看得最清楚,所以孩子們的作品往往著重線條,忽略墨色變化。我們正以此來培養他們對線條(及用筆)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孩子們作品的透視因素是把各個部位用巧妙的方法拼湊起來,這種畫法利用了特定時刻的目視印象,卻不管各種特征能否同時看到。他們的這種透視方法和傳統的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是如此的相似。
三、社會多元文化對兒童傳統美術教學的影響
我們看到,在孩子們的藝術中存在兩種元素,一種是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另一種是形式本身具有某種含義,這些隨意揮灑的點線雖然并不一定表現具體的對象,但有時是代表較為抽象的思維。正因為學校美術教育的展開無法完善化進行,因此,家庭文化背景此時顯得十分重要,可以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社會文化背景也應發揮其積極的現實作用,納入到美術教育中來。真正的教育本就是多元化影響下的教育,教師之外,家長、社會背景對孩子們的影響其實至深。在孩子們恣意揮灑他們的天性才能時,往往吸引家長駐足觀看,此時,需要家長不能以成人的習慣審美條框加以評判或是誤導,會與老師的教育相矛盾。一旦家長融合其間,就給予了孩子寬松的發展空間。此外,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孩子們在課后得以交流的基礎。家庭文化背景的特點是單元不可替代與復制,其優點是個體差異,其缺點是不具備社會化意義,但就文化本身的多元而言,這又是其優勢。當今中國家庭文化背景的構成,與三十年前的差異已經非常之大。學歷、經濟、觀念均有所提高,因此,在這個大趨勢下,家庭文化背景、家長觀念對美術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經常看到美術類招生考試的火熱,實質隱藏著許多家庭文化觀念的影響。家長的決策、觀念和選擇是早期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家庭之外,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也應該成為美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博物館、風景區、古跡、園林、名人故居、書店、民俗民藝等等,這些公共文化資源都應成為校外的課堂,在美術教育中,讓孩子們從小從歷史和自然、人文中不經意地發現到與課堂知識相對應的內容,讓他們能發現美,欣賞美,認識到美術就在身邊。而深藏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的藝術家、藝人,也是孩子們應該接觸的大善知識。這有助于孩子開闊各藝術門類的眼界,觀察藝術家的創作和生活,學會初步的交流,這些都有助于廣闊的藝術視野和藝術活動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認為,以感悟傳統作為美術教育新的契機,綜合課堂上的個性化引導、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社會文化資源的滋養,組成多元化的美術教育模式,將是中國美術傳統獲得真正傳承的可貴探索。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4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出,藝術類科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學習美術,校外兒童美術教育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活躍的景象。近幾年,筆者都在從事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相關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每每看到孩子們畫畫時那純真的眼神,以及他們畫面上稚拙的造型和鮮活的色彩,我總會‘偏執’地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偉大的藝術家!我們應該好好珍視這些孩子與生俱來的品質。
一、現象
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特點在于其趣味性、靈活性、創造性和科學性,課程設置豐富多樣,有兒童畫、卡通畫、剪紙、軟陶等等。這與校內的美術課是有一定區別的,許多課程內容也新穎有趣,深受兒童喜愛,就連有的家長聽了課都心神向往,但也不乏一些問題的存在。通過筆者的調查了解,校外兒童美術教育機構為了保證教學的系統性,一般會給教師提供固定的課題,這些課題的設置往往都遵循著‘出效果’的原則,換言之,就是保證學生的畫符合家長及老師的審美要求。我想這種動機出于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讓孩子‘玩’得開心,在學習美術的同時體驗快樂;二是為了滿足家長的‘口味’(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而殘酷,許多兒童美術教育機構不得不顧及“上帝”的感受)。孩子能在快樂中學習,這固然是好事,但第二種原因卻多多少少影響了孩子們的‘正常發揮’。部分家長不能理解兒童繪畫中的稚拙,認為花了同樣的價錢,就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服務’,所以我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家的孩子畫得差。在這種急功近利的觀念驅使之下,美術教師們只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力求以最高的效率讓孩子們創造出最好的‘效果’。然而在得到好的‘效果’的同時,教師的教學會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滿、大、多的程式化構圖模式;
2)對兒童吹毛求疵的造型要求;
3)色彩感知訓練的缺乏;
4)藝術情感表達的缺失。
校外兒童美術教育機構的教師在課堂上為了達到預期的畫面效果,常常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兒童,再通過兒童的手傳達到繪畫作品中,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加納德所觀察:中國教育者認為美是和諧與平衡,鼓勵孩子按照教育者自己的標準繪畫。這樣就不免會產生繪畫創作的雷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兒童個性的發展。
二、反思
分析以上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現象的同時,也對這些現象有了以下幾點反思。
1、應注重兒童個性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繪畫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倘若用同一形狀的黑匣子去鎖住不同形狀的自由靈魂,豈不是比扼殺它們還要殘忍?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認為,每個兒童都有創造性發展的潛能,而教師的任務則是制造條件讓這些潛能得以激發。筆者看過一些日本優秀美術課程的視頻,在日本的兒童美術課上,學生是主角,從作品的醞釀、創作到工作結束,幾乎都由自己獨立完成。教師不是指揮者,而是引導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對他們進行適當指導。但多數情況下,學生并不寄托于老師的求助,而是嘗試獨立去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以充分體現。
2、應尊重兒童特有的繪畫思維
兒童不似成人有嚴密的思維邏輯,在繪畫的過程中以感性思維占主導,常常表現出無目的性。許多兒童繪畫作品,在成人看來可能是粗糙、變形甚至是不符合邏輯的,但正是這種兒童渾然天成的思維與表現方式,喚起了人類最原始而美好的心靈。感性思維實則是繪畫創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可以給繪畫創作帶來靈感,成人不應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為標準來衡量兒童的繪畫思維,而應尊重與鼓勵。
3、珍視兒童繪畫中的稚拙味
熱愛繪畫是大部分兒童的天性,當兒童不具備系統的語言表達能力時,往往會借助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表面上看,兒童所描繪出的事物與客觀現實并不相符,所畫物象簡單粗糙,甚至怪誕扭曲,實際上他們是在用稚拙樸實的手法表達自己主觀的想象或情感。兒童用這種特殊的手法表達了人類童年的特殊美感——稚拙美,是成人作品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著名的文藝評論家陳丹青非常欣賞凡高的一幅油畫作品,并用小刀從書上裁下裝裱,以表喜愛。這幅畫是凡高繪畫初期的作品,畫的是一位在海邊的男人,將雙手插在口袋里懶散的樣子。這幅作品從造型到色彩再到筆觸,均透著濃濃的稚拙味。技法上不夠成熟,但看后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曾說:“我花了很短的時間畫得像一位大師,卻花一輩子的時間畫得像個孩子。“兒童繪畫的稚拙是與生俱來的,即使是偉大的畫家畢加索都只敢說自己畫得‘像個孩子’?梢姡@是多么可貴的品質。
三、結論
總而言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或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更要注重兒童個性與繪畫思維的培養,好好珍視其繪畫中的稚拙味,絕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兒童。對于美的標準,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答案,對于孩子,我想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種答案!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5
[內容摘要]兒童美術教育對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如何通過美術教育來訓練兒童的各項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就這些問題做出探討,希望可以對開發兒童美術教育課程有所幫助。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美術課程;美術師資
兒童美術教育是兒童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起著啟發兒童創造力與兒童思維模式的作用。兒童美術教育的課程也多種多樣,從最傳統的兒童繪畫到現在的兒童陶藝、兒童雕塑可以說應有盡有。在開設這些美術課程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思考這些課程對孩子們的成長會有怎樣的影響,有哪些誤區是我們要避免的,又有哪些觀念是需要我們去改變的。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美術師資、家庭環境還是兒童個人都緊密聯系在一起,而如何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思維也是現今值得探究的問題。在過去的兩年里,我一直接觸兒童美術教育這一領域,通過本文,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同時,我將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進行了總結。
一、美術教師的自我教育——兒童美育的師資問題
美術教師在接受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的實踐工作,接觸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將自身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里。針對兒童這個群體,美術教師應該注意,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技法訓練的層面上,可以適時地開發一些創意設計的課程來啟發孩子們的思維,比如一節家具設計課或一節服裝設計課都是很好的選擇。在創意類課程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需要用敏銳的眼光捕捉到孩子們看似不起眼的想法并加以改進。課程設計也是檢驗美術教師的一大指標。兒童美術教學對美術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美術教師應該根據所教兒童的年齡層次,制定出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教學系統。在課程設計和制定課程系統方面,美術教師必須全身心投入,不應因覺得教兒童美術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就隨便應付過去。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小兒科,教學系統的制定必須嚴謹,課程的開發也需要考慮周全。兒童美術教師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科學嚴謹的教學觀,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得心應手。
二、兒童繪畫天賦的相關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遇到過各種類型的孩子,而其中有天賦的孩子是確實存在的,他們常常會給我帶來各種驚喜。比如在進行空間設計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可以變幻出各種花樣;再比如在進行材料拼接課程時,有的孩子能表現出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力。在對待這樣的群體時,如何啟發和保護他們的天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稍不注意,孩子們的這些天賦就會消失,這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兒童的行為舉止很容易受大人影響,所以美術教師或家長在孩子面前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家庭方面,家長的某一句話、某一個行為就有可能對孩子的思維模式產生影響。如果某個孩子的空間想象力特別強,那么他在識記地圖或者接受雕塑、陶藝等空間類美術課程學習時會顯得得心應手;如果某個孩子的觀察記憶能力很強,那么在畫兒童簡筆畫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將客體特征表現出來。若家長沒有對孩子小時候表現出的這些天賦重視起來,甚至忽略這種天賦的存在,那么在孩子以后的成長過程中,這些天賦就有可能消失。有些家長早早地為孩子設計了一條人生軌跡,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以自己的意愿強硬地干涉孩子的選擇,孩子在被動的成長過程中,各種想法或創意被磨滅殆盡,這就有可能出現“傷仲永”一般的結果。如果家長在某方面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引導孩子或是如何引導的時候,不如適時讓孩子自由發揮,這樣有可能出現“反作用”的結果,對兒童的天性和創意思維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在教師方面,眼光敏銳的美術教師,會比家長更具有發現孩子美術天賦的能力。孩子的某個在家長眼中并不起眼的創意可能會被美術教師發現。比如我的一個學生在畫帶有房子的畫時都喜歡把房子的屋頂涂成藍色,家長在看到的時候認為孩子應該和別的孩子一樣把屋頂涂成棕色或黑色,確實,在常人的理解中哪有屋頂是藍色的房子呢?我鼓勵他跟著自己的想法去畫,但也不免好奇為什么所有的屋頂都畫成藍色的。在我與那個孩子的交流中得知,孩子畫的屋頂之所以是藍色的,是因為把屋頂畫成藍色,云彩就可以飄到房子里面去。這個案例讓我更加確信,兒童美術相比別的學科,更容易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要提供寬松、自由的環境供孩子自由探索,在沒有壓力的課堂環境中讓孩子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F在很多家長可能會在觀念上出現這樣的問題——孩子畫得越像就代表畫得越好。這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對美術教育的誤解,雖然訓練觀察模仿能力也是教學的一部分,但在兒童這一年齡層次,表現更多的應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孩子畫東西像可能說明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但單純強調這點,可能孩子會把畫得很像作為得到家長和同齡人贊賞的一種標準,而我們要注意的是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方面的問題。比如在繪畫方面,可能我們不需要用過多的條條框框加以限制,而要讓孩子學會認識這個豐富的世界,拓寬他們的視野,這樣也會有利于孩子天賦的發展。
三、如何通過美術教育訓練孩子的思維模式
兒童在成長期間會接受各種教育,比如媽媽在家教孩子識字,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會了很多的字,當媽媽指著某個圖片的時候,孩子可以迅速回答出對應的文字,反復經歷幾次,孩子會對各種事物產生固定思維。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在認知某個事物的時候會通過腦中固定的思維模式將對象識別出來,此時孩子對世界萬物的認知會出現趨于僵化的情況。孩子在觀看雕塑、陶藝這類空間感較強的藝術作品時,腦中的思維可能會停留在靜止的、平面的層面中,原本進行的空間訓練成果也會被這種僵化的思維影響;又或是在識字的過程中,對單個或單組文字產生了固定的印象,而全然忽視漢字中蘊含的擬物特征。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孩子的美術天賦在受到后天影響之后有可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的思維模式僵化了,那么將其的糾正會是一個很難的工作。美術教育可以很好地啟發兒童思維模式。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過這樣的例子:在上課的過程中,兒童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但是單論創意和創造力思維的話,有些孩子表現出了與年齡極不符合的老成,我也在他們身上花了更多的時間,為此我對之前制定的課程系統進行了修改,試圖活躍這些孩子的思維。兒童思維模式的開發對兒童一生都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美術教育可以訓練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通過頭腦風暴和思維導圖可以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逆向思維運用到兒童美術教育中,可以讓孩子將平常慣性認知的事物關系顛倒過來,比如河流和船的關系、水杯與水的關系等。而頭腦風暴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無限的創意世界,任何創意和設計都可以不循規蹈矩,比如一片葉子可以掛在樹上,也可以應用到生活中成為被子、口罩、眼鏡,甚至運用到實際家居設計中成為創意沙發、創意臺燈等,只要有一個簡單想法,便可以在腦海中變幻出無窮無盡的創意世界,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要意義。四、兒童美術教育中課程系統的開發課程系統始終貫穿整個美術教育,其地位是極為重要的。課程系統包括教案的制定、微課的模擬和課程的反饋。許多家長甚至老師可能會認為小孩子因為年齡小所以教起來很容易,不需要那么認真,其實越是對待年齡小、心智不成熟、思維模式尚未完全成型的孩子,越是要花心思,越是要有一套嚴謹而完善的課程系統。
無論是語言、課堂內容、教具還是課堂目標、理念傳達無不需要進行精心的策劃與實施,課程系統的設計必須結合所教授對象的年齡,并且要結合相應的兒童心理發展知識,必須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教學系統的制定。比如說在一節課里包括開始時怎樣將兒童的注意力集中,中間何時與孩子互動,在創意類課堂中怎樣讓孩子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創意設計,整個課堂的時間分配和目標達成,這一節課放在整個教學周期中又有著什么樣的作用等問題。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課程系統的制定是絲毫馬虎不得的。結語兒童美術教育是非常值得探索的領域,我認為就兒童美術繪畫而言,觀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應只是讓孩子進行日復一日的技法訓練而把物體畫得很像。所謂訓練出的家長和其周圍同事口中的“小畫家”,實際訓練出來的可能更多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而背后通過美術教育來改變兒童的思維慣性模式是美術教育的真正目的。良好而科學的美術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需要進行不斷地探索與開發,讓美術教育影響更多的孩子。
參考文獻:
1.張國新.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探索.中國美術教育,1997.3
2.尹呈忠.素質培養與學校美術教育.美術教育通訊,1996.9.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6
一、小學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基本能力
用視覺形式沖擊學生感官的美術教育,是兒童加深對世界的認識的有效途徑,其中的繪畫課程不但能夠有效地提升兒童的動手能力,而且能積極推動兒童觀察能力的提高。在好奇心的推動下,兒童能夠通過細心的觀察來找出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積極地自我觀察能夠讓兒童逐漸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這是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徑。同時,小學美術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完成記憶力訓練。小學美術教育的寫生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身邊比較常見的事物進行更全面的了解,并借助自我記憶來完成特定形象的記憶。這不但能鍛煉兒童的`觀察力,而且能訓練兒童的記憶力,從而推動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想象力是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在兒童觀察力和記憶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不斷培養兒童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比如小學生在畫魚的過程中可以聯想到海底怪獸或者美人魚,這樣的聯想鍛煉將會對兒童想象力進行有效地鍛煉。最后,小學美術教育不但包含必要的美術繪畫和手工制作,還包含相應的美術成品欣賞和美術作品創作,這對小學生審美形態的形成具有長遠的影響。早期美術教育在引領小學生認識美和發現美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推動小學生形成相對健全的人格。
二、小學美術教育可以推動兒童全面素質的發展
首先,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教育形式,小學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兒童個性塑造。作為陶冶兒童情操的有效方式,美術教育課程的開設將會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推動兒童完整個性的形成。美術作品是最能體現兒童內心的藝術形式,從美術作品的繪制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能夠體驗到兒童內心主動、敏感和獨立的性格特點。合理的安排美術作品,可以激發兒童內在的實踐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推動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學美術教育的開展促進兒童個性教育的發展,需要以兒童的興趣為出發點,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豐富兒童繪畫課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促進兒童思維和智力的雙向延伸。其次,小學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兒童智力的開發需要從左腦訓練和右腦開發結合在一起。但是,現階段小學教育的內容不是文字就是數字,這給兒童的左腦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是其右腦的開發卻幾乎處于荒廢的狀態,這對兒童的開發是非常不利的。早期美術教育課程的開展,可以引導兒童在觀察和感知事物的過程中明確某一特定事物的外在特性——外形、結構和顏色等,鍛煉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推動兒童智力的發展。再次,小學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作為目前素質教育中培養兒童創造意識的有效途徑,小學美術教育課程的開展把兒童文化講述和實踐能力培養放置在同樣重要的地位,是個性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的集中體現。小學美術教育的開展,將會引領兒童在勇于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從而提升自我藝術修養,實現健全自我人格發展的目的。小學美術教育在培養兒童創新意識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激勵兒童進行大膽的想象和合理實踐,用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推動兒童人格的發展。
三、總結
在小學過程中開展美術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兒童基本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提升。作為一種刺激兒童視覺的藝術形式,它不但讓兒童具有更加敏銳的觀察力和強勁的記憶力,而且可以幫助小學生完成個性塑造,推動兒童智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這些都是兒童人格健全的一個方面,小學美術教育能夠從這些角度促進兒童人格的完善。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7
【摘 要】彩色鉛筆是最普通,但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繪畫工具,筆者由一次偶然的輔導,而引發用彩鉛來畫兒童畫的想法,本文針對彩鉛的特點,分別從彩鉛畫的優勢、可行性來進行闡述,并總結了一些在實踐中筆者認為行之有效的、能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彩色鉛筆 兒童繪畫 簡便 優勢 方法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輔導學生畫畫,因為學生沒有帶顏料,便順手拿了我平時備用的彩色鉛筆,讓他用彩色鉛筆來涂色,沒想到,畫了以后,效果特別好,畫面不僅色彩飽滿、色調清新、而且筆觸細膩豐富,也很有層次感,更重要的是學生特別喜歡這種繪畫工具,一畫就停不了筆,因為其細膩、豐富、且操作簡便的特性,讓孩子們大大增強了對繪畫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對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彩鉛兒童畫的教學進行闡述:
一、進行兒童彩鉛畫教學的特點優勢及可行性
1.彩色鉛筆特點和優勢
彩色鉛筆: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像運用普通鉛筆一樣自如,同時還可以在畫面上表現出筆觸來,對于學生來說作畫工具相對簡單,便于掌握。彩鉛為兒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技法的多元性和較少的束縛,能夠使學生自由地表達,一封信或一個賀年卡、一個筆記本,他們都可以用便于攜帶的彩鉛畫、漫畫或者卡通畫來裝飾,也可以在卡通畫中刻畫他們的故事,通過它來反映愿望,與同齡人交流。
彩鉛畫教學不需要投入過多資金,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中小學都能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因此,彩鉛卡通畫易于推廣與普及。
2.彩鉛兒童畫是極富吸引力的課程資源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努力使美術課變得更有吸引力,但常使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是美術課學生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帶作畫工具,甚至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業等,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學生。一方面學生在這一年齡階段正進入美術學習的“危險期”;另一方面由于美術非考試科目,學生忙于應付考試;再一方面與學生不能有效地欣賞美術作品,美術課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方法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等等因素造成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的相繼出現,使得原有的一些美術教育資源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少年兒童的需要,因此必須要深入挖掘美術教育資源,使其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在美術課中引入操作簡便、表現豐富的彩鉛畫來進行兒童畫的創作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使學生方便操作,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繪畫,而且由于它的簡便,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會到其中的美感,從而創造出更加生動的作品。正是由于彩鉛畫的這些特點,所以深深地吸引著幾乎所有學生,學生在欣賞、創作彩鉛畫的同時進行交流和表達,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生思維得以發展,繪畫技能得以較快增強,正確世界觀得以逐步形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兒童彩鉛畫教學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符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課程資源,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如何實施兒童彩鉛畫創作的輔導
由于兒童彩鉛畫這個領域一直鮮有人涉及,所以,這個方面的教學方法幾乎沒有任何的借鑒,以下便是我參考其他領域的繪畫方式和自己平時教學中的嘗試所得來總結一下兒童彩鉛畫的輔導方法:
由技法入手,掌握作畫技巧
讓學生認識彩鉛、了解彩鉛的特點
學習彩鉛畫必須首先了解和熟悉彩鉛的工具性能,然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與運用它。我們目前比較熟悉的是普通的彩色鉛筆,有馬利、中華等,它們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象運用普通鉛筆一樣自如,同時還可以在畫面上表現出筆觸來,但是國產的質地比較硬,所以,筆芯很容易斷,作畫的時候,需要提醒學生掌握適當的力度。
能夠同時畫出像鉛筆一樣的線條和水彩一樣的功效的畫具就是水溶性彩色鉛筆,質地相對來說比較軟。使用方法相當簡單,就像普通的鉛筆一樣,畫好后用蘸水的筆在上面涂抹, 顏色就會溶化。如果用彩色鉛筆的筆部直接蘸水畫, 可以畫出很利落的線條,還可以在畫面上自由混色,是水溶性彩色鉛筆最大的魅力,用含水的筆涂抹畫面 上的顏色時,顏色會互相混合,能表達出你所想表達的色彩,創造出獨特的繪圖風格。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8
摘要:羅恩菲爾德認為,藝術教育是一種方法,而不是為了達成某一種目標。兒童美術教育作為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身心發育及智力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系統、科學、完善的兒童美術教育在提升兒童審美情趣、開發想象力及創造力、鍛煉兒童觀察能力、提升發散思維、培養健全人格等多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兒童美術教育水平逐步提升,但依然存在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教育方法陳舊、教育評定方式不科學等問題。該文通過研究兒童教育現狀,尋找現階段兒童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適當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創新
一、現階段兒童美術教育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社會培訓提高教育為輔助
目前,兒童美術教育集中在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兩個平臺。在學校教育方面,各省、直轄市等幾乎都對藝術課程的總課時量設有最低限制要求,大多學;疽笃渌囆g課程總量不得低于國家課程方案要求總課時的10%左右,而美術教育約占其中的一半。在課程內容上,教育部頒布的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對教育目標的設定圍繞“激發創意”“表達情感”“提高審美”“形成素養”幾個方面。由此可見,在學校教育中,兒童美術教育的涵蓋范圍和內涵深度是合理、科學的。在校外教育中,隨著社會培訓機構的興起,兒童美術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這些社會培訓機構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教育方法也各有特點,但大致可分為以追求快樂成長為核心、以增強兒童才藝技能為核心、以追求技能提升取得考級以及升學優勢為核心等。在課程設計上,社會培訓機構的兒童美術教育涵蓋內容更為豐富。從幼兒時期的藝術素養和創造力培養到兒童時期的審美能力提升與創造力開發,以及專業性美術教育和技能性教育等,社會培訓機構的兒童美術教育進行個性化定制,滿足了更多兒童和家長的需求。
二、當前兒童美術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的實施過程中產生教育模式化
當前,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依然比較側重技巧的訓練,弱化了學生審美和創造力的提升,這與豐子愷先生“重興味”“輕寫實”的兒童美術教育理念相違背。視知覺能力作為智力發展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部分學校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刻板,“根據不同標準發現兒童美術作品的創造力”尚未實現。僅僅從顏色、構圖、線條、比例等方面評價兒童美術作品是不客觀的,兒童時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人類一生中最為豐富的,讓兒童通過快樂的方式表達感受是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追求統一標準的評判可能會扼殺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兒童美術教育師資力量仍需要加強
長期以來,師資力量是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機構吸引生源的“招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在學校教育中,美術教育工作者大多是相關專業的優秀人才,其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學校從事教育工作,專業水平較高,且具有教學經驗,符合學校招聘的條件。但是,近年來,隨著學生增加,部分學校已經產生了教師短缺的現象。
3.社會兒童美術培訓機構良莠不齊,隱患重重
社會培訓機構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雖然相較學校教學有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和更生動的教學手段,但其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在一些兒童美術培訓機構,部分教師沒有接觸過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還有一些缺乏教學經驗的在校大學生在兼職授課,這導致他們難以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開展教學,容易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
三、解決兒童美術教育現存問題的創新模式探究
第一,應制定行之有效的兒童美術教育保障措施,避免兒童藝術教育時間“被壓縮”;設立督導評價機制,全面開展督察工作,并將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做好提升兒童美術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工作,全面提高學校及相關機構對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注重兒童人格的全面發展,幫助兒童建立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
第二,科學管理相關的兒童美術教育機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解決問題,建立相關制度以規范和約束社會培訓機構,以此全面促進兒童美術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同時,應引導和規范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內容,積極組織發揮兒童思維想象力的教學活動。
第三,提高兒童美術教育教師的質量,保證優質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相關教師應定期交流,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水準。農村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將提高認識作為第一要務,全面提升美術教育的地位,使兒童美術教育貫穿學校教育的全程,將提高兒童創造力和表達力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使兒童美術教育在不同地區協調發展。
第四,一元評價向多元轉變,重視兒童的個性發展,培養兒童的審美趣味。反對單一的評價方式,給兒童釋放天性的機會,使兒童在美術教育中感受快樂,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兒童快樂地表達自我、展示自我,鼓勵兒童大膽嘗試,通過創新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真正使兒童喜歡美術、熱愛美術。
四、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社會培訓提高教育為輔助,制定行之有效的兒童美術教育保障措施、科學管理各社會培訓機構、加強師資力量、積極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模式,可對減少現存問題的發生起到積極作用。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9
過去,兒童美術是美術教育的邊緣學科,就其性質而言,它仍然屬于美術教育學范疇,但得不到美術教育工作者們的足夠重視,總覺得它是屬于“小兒科”,成不了大氣。一些對兒童美術感興趣的教育工作者還因此走入了誤區,只教“美術”而不是“兒童美術”。兒童美術和美術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但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一、兒童美術和美術的共同點
1、作者個性得到體現
成人美術作品和兒童美術作品都是作者個性的表現,代表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活動過程。即使是兒童在畫同樣的題材時,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選擇的重點不同,描繪出來的畫面也不盡相同。例如:我在指導兒童畫《節日》這幅創作畫時,就根據每個兒童的個性特征和成熟水平,讓他們表現出差異,并對這些差異進行肯定。有些兒童能畫出很生動的人物形象,就讓他們重點表現節日里興高采烈的人物;有的兒童能精確地描畫細節,就讓他們畫出節日熱鬧的場景氣氛。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創作特長,雖然有些要求看起來太難或范圍太廣,但他們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以自己的語言和個人的方式完成作業,每一幅作品都生動自然,體現了兒童自己獨特的個性。
另外,兒童學美術降低了挫折感對兒童的傷害。有些兒童在剛學美術的時候,經常對我說:“老師,我畫錯了!蔽荫R上就接過來說:“沒關系,畫畫是不會畫錯的,只要你把自己想畫的畫在紙上,而且把紙畫滿,顏色涂得鮮艷、豐富就行了!蔽业脑,馬上提高了一些兒童的繪畫興趣;丶液螅麄兘o爸爸媽媽說:“我最喜歡聽美術老師講課。在學校里里,我把17+18=?做錯了,老師還要罰我多寫幾遍,上美術課我不怕畫錯,因為老師說沒關系!边@些兒童天真地話語,說明了美術是“無錯誤的學科”。它對錯誤的諒解和對創新的嘗試有著更寬松的尺度,美術這一特征,大大的發揮了小學生的創造個性。
2、相互交流的一種手段
歷史地看,美術能向人們展示一種審美價值、信仰、神話和文化傳統。在遠古,文字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古人就是用圖形來傳遞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圖形比文字更直觀,更能表達作者的意圖和想法。兒童畫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與體現原始觀念的原始繪畫、民間繪畫有很多共同之處,兒童在沒有識字時,如果你給他看一幅表現得很豐富的畫,他就能很快地說出畫的內容及他自己想表達的感情。
在一次繪畫欣賞課上,我拿出了很多印象派大師們的作品,有些作品成人都不一定能夠理解。我很擔心,怕這些涉世不深的小學生對這堂課不感興趣。當我一掛出這些畫時,本來很安靜的課堂上立刻響起了各種議論聲“畫得真漂亮”、“畫中的向日葵和真的一模一樣”、“顏色涂得真鮮艷”等,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地評論起了這些大師們的畫。從孩子們關注的神態中,我知道他們非常喜歡這些畫,于是我叫他們說出畫面上的內容及他們對畫的理解,居然都說了個八九不離十。我明白了,繪畫者的心靈是相通的。兒童和成人相比,只有技法的高低,而繪畫語言卻是相同的。
3、個人情緒的表現
兒童根據對事物的直接感受而畫出事物的相應大小。他們很難用構圖技巧表達畫面的意境。作畫時,常受情緒和想象力的支配,并經常受到即興而起的興趣熱點的支配,想到哪里就畫到哪里,往往無章可循。當情緒高漲、思路活躍時,兒童常能創造出一幅情緒強烈的主題畫。孩子們最喜歡老師帶他們出去上寫生課,在大自然中,他們可以發現很多新奇的東西,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有一次我把孩子們帶到了河邊,看到江邊聳立的樓房、穿梭的人群,他們高興極了,很快拿出畫板及顏色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幅幅畫就在他們的小手下誕生。這時,我觀察到一個孩子,他已經把河邊的樓房、纜車都畫好了,畫面極其生動,但是畫的下方卻留下了空白。我問他為什么下面不畫,他回答:“老師,這河水打著圈流得這么快,我還沒有看清楚,它已文秘站:經流走了,我怎么畫呀!”我說:“那你就把河水很急的樣子畫下來!彼犃宋业脑挘诤舆,雙手托住頭,很久沒有動筆,看到其它的孩子都陸續畫好了,他著急起來,趕忙調了一些顏色畫在紙上,一條大紅色的河就出來了,一幅帶著強烈個人情緒的兒童畫展現在了眼前。所以,兒童美術作品的特征是滿足兒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正因為美術活動能滿足這些需要,所以兒童普遍喜歡美術。由此也說明了兒童美術與美術之間的關系是相依相存的。
二、兒童美術和美術的不同點
兒童畫不是純粹的藝術創作,兒童畫是兒童心靈的感受和認識的自然流露。同時是兒童自娛自樂的產物。自娛自樂是兒童喜歡繪畫的主要動力。由于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都處于幼稚時期,他們觀察生活的方式、視角、興趣熱點、思維方式都和成人大不相同,從而導致了兒童畫獨有的一些藝術特點,如:構圖隨意,注重平面效果,注重題材的故事性和情節性,圖形往往是象征性形象、夸張的色彩等等,而這些特點是在成人美術中不容易看到的。
成人美術作品非常強調形式和技術,大多數美術家都努力使自己的技術日臻完美,并且非常關心外界的評價標準。而兒童的表達則更加隨心所欲。他們對技術的掌握毫無興趣,更多的是投入創作過程中,似乎只關心內心的感受,不對外界強加的標準作出反應,這是兒童美術的又一特點。
總之,兒童美術屬于美術教育學范疇,它同美術一樣有著個性的發揮、情感的表達、以畫傳情等特征。但兒童美術又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二者有著區別和聯系。所以,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掌握好兒童美術和美術的異同,這樣才能避免走入教學誤區,讓兒童美術這朵奇葩開得更加燦爛。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0
摘要:本文以兒童美術教育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兒童美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學方式的陳舊化、教學目的的片面化、評價標準的成人化、教育觀念的非本土化,這些因素制約了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健康發展。由此提出了在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形成各方合力,以具體的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的轉變作為突破口,有效促進兒童美術素質和人文精神提高等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創造力引導
一、問題的提出
兒童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培養兒童美術素養、提高兒童審美意識、激發兒童創造能力的學科,對兒童形成良好的藝術感知能力、表達評鑒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和諧的開展人際交流活動,形成健康的情感、意志、品質乃至人格具有特殊的意義。區別于專業的美術教育活動,兒童美術教育應當通過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參與、感受、想象等一系列探索和實驗活動,使他們首先產生愉悅感,并由此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和沖動,在順應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地完成兒童對外界認知作出表達的全過程。但在實際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兒童美術教育的方式方法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了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健康發展,造成兒童學畫思維的死板化、程式化、單一化,影響到兒童天性的釋放。因此,必須對兒童美術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加以改革創新。如何在兒童美術教學中找到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引領,有效地促進兒童核心素養的培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ㄒ唬┙虒W方式的陳舊化
目前的兒童美術教育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的設置較為單一,部分教師的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沿襲傳統,缺乏創新,僅局限于紙面作畫,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并示范—兒童臨摹—教師點評的教學方式,重模仿,輕創作。通過教師講解和臨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兒童感受、認識世界,但是單純地讓學生比照范畫,甚至為了讓學生短時間取得好的畫面效果,運用一些程序式技巧“教會”他們畫畫。教師的仔細講解、具體演示、忙碌穿行、強調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兒童描繪、創作的機會,使他們朝著學校設定的方向發展,導致美術活動的自主性、人文性、藝術性大打折扣,對于兒童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有害而無益,不利于學生多樣化發展。
。ǘ┙虒W目的的片面化
兒童美術教育普遍被認為是單純的美術技能的傳授,過分強調和重視繪畫技能的培訓。檢驗美術教育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能不能完成一幅畫,學習并掌握一定的美術活動知識、技巧和能力,培養兒童基本的自我表現能力,使其產生最初的審美情趣,是兒童美術教育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卻非最終目標,兒童美術教育應通過借助美術活動這一形式載體,促進兒童認知能力、情感控制、個性發育等諸方面的健康發展。美術知識、技巧和能力只是達成這一最終目標的手段之一,美術教育應該通過引導兒童用自我創作的形式來展現內心感受,產生快樂,陶冶情操。所以只有把美術作為兒童表現自己觀察客觀世界角度的工具,才能夠通過美術教育活動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
。ㄈ┰u價標準的成人化
美術作品的評價可以開拓孩子的視覺方式,形成對事物的多元化理解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或家長不是立足于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去思考,往往以成人的視覺和經驗對兒童美術作品給予評價,脫離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去認定兒童作品的好與壞。而這種判斷往往被譽為權威、專業的判斷,以與客觀事物“像不像”作為標準,打擊兒童的創作的興趣,遏制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作品陷入“被觀看”“被審美”的尷尬境地,嚴重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平衡。美國教育家羅恩菲德曾說過:“不要把自己的意象加在兒童的身上,除了兒童自己的表現方法外,其它均為他所不了解的,我們絕不應該以不適于兒童思想和認識的任何方向去影響和刺激他的想象力,兒童有其自己的經驗和表現的天地。”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應依據兒童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征,通過多元化的價值評判手段完成,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用平等的姿態去傾聽他們作品中本能的情緒和感覺的訴說。
(四)教育觀念的非本土化
受國外兒童中心論自我表現和創造性的美術教育觀念影響,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界也存在過分強調自我表現這一傾向,持有這種觀念的人認為:“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具有創意獨一無二的潛力,每位幼兒的發展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展露其天才。每個人的目標在于充分表達自己,從創作中實現完整的自我”。這一主張在兒童其他表達手段尚未發育健全的低幼階段有一定的適用性。在這一年齡階段,繪畫是其和外部世界溝通的主要手段和途徑,但如果過分強調自我表現,進而忽視甚至無視美術知識、技巧合能力的教授,與兒童后繼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發展目標相違背,則是不可取的。
三、兒童美術教育方法思考
。ㄒ唬┮詢和癁楸,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長期以來,我國兒童美術教育存在兒童中心論與學科中心論兩種觀點之爭。前者強調教育中兒童的中心地位,主張通過兒童的自然表現和創作,促進兒童審美與創造能力的提升。后者則強調美術文化的傳播和繼承,主張以嚴格的教學活動,實現美術的審美價值。兒童美術教育發展到今天,單純的兒童中心論與學科中心論已不能為解決教育難題提供理論支持。兒童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我們首先要給予兒童美術素養的育培以充分關注。
美術素養是指完成美術課程及相關知識、技能學習后所形成的美術方面的感知、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鑒、想象的意識和能力,美術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兒童視覺經驗的積累,提升其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創造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
此外,我們還應當積極理解和關注人文精神的內涵,引領兒童在廣闊的文化視域中形成對美術的特征的基本認識,關注身邊的美術現象,欣賞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地域環境中的美術作品,領略美術表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培養兒童用開放、寬容、尊重的心態去接納、欣賞文化的多元性,并在兼容并包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審美品位。
(二)引導并不主導,注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兒童美術教育需要教師和兒童的一同參與,隨著兒童美術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經驗傾向的課程觀已經逐漸取代學科傾向的教育觀。現代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更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對知識和技巧的要求已經退居其次,兒童的審美經驗已經成為構建兒童美術課程的核心內容,以教師為主導、以知識與技巧的教授為主要內容的灌輸教學方式已經轉變為以兒童興趣培養為起點,以兒童主體性活動經驗為核心的引導式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參與度的把握很重要,不能干預主導又不能放任自流。
教師的職責在于點撥和啟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注重孩子動手和動腦能力的培養。美術作品的構圖、色彩、大小應體現兒童自身對生活世界的認知和審美觀,教師有一套成熟的美術技法和審美取向,但其作為成人的認知與審美,與兒童世界的認知與審美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兒童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因其稚嫩而輕易加以否定,并隨意加以修改甚至另起爐灶。
兒童的畫作是極富創作性的,對他們作品的評價不應簡單的用好不好或像不像來判斷,更不能因此而對其批評,打擊他們的創作興趣熱情。而是應以平等的身份、尊重的態度和他們共同創作,肯定他們富有個性的構思和表現,欣賞作品中的美感,支持并鼓勵他們進一步創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做到適可而止,不限制兒童內心直覺感受的表現,引導兒童畫面效果不斷提升。
。ㄈ╈`活與多元,激發兒童創作熱情
兒童美術教育的內容受美術學科發展的影響,隨著美術學科范圍的拓展,與之相對應的兒童美術教育也產生了變化。相較于傳統的美術教學,如今的美術內涵早已得到很大的拓展,不同的媒介材料擴充到兒童教育內容中,當延展的內容進入到課程體系中,就需要美術教育者去選擇和組織,以順利完成其課程化的過程。
兒童美術是兒童本能的情緒與感覺的傾訴,映射的是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不完全是按眼睛看到的事物顏色、形狀、結構去表現,而是根據內心世界對把握和理解進行表現。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避免兩個誤區。
一是過早的教授專業化技法。很多老師為了凸顯自身的專業性,過早地去教授孩子專業技法,這不符合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很容易使之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情。鑒于此,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盡量拋開成人化、專業化的美術用語,讓學生能夠領會老師的意圖,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是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化、概念化、模式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避免簡化、模式化圖像,多給學生展示實物照片或者動作視頻,讓學生在了解其特點后再去表現。同時降低臨摹物品和畫作的使用頻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加兒童接觸自然的機會,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場所、教學素材、作品表現形式,激發兒童熱愛美術、熱愛創作的熱情。
(四)多方聯動,形成師資培養合力
兒童美術教育早已不單純是藝術活動本身,其更加注重藝術與生活等各個領域的交融,也不再只單純追求兒童繪畫技能的提高,愈發重視兒童在創作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實現個人表達,這對兒童美術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戰。這些問題僅僅依靠教師個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無法得到妥善解決的,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立足該學科教研活動,注重實踐體驗,抓住“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多元互動平臺,采取個性化、精準化、內涵式的師資培訓措施。首先,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利用高校美術教育、學前教育、兒童心理學教育等專業師資力量,與兒童美術教師形成科研合力,實現各學科間的聯動,形成理論、實踐間的互動;其次,要立足實際、重視學科教研活動,避免不接地氣的盲目科研,針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實際困難,立項研究,在項目中實現兒童美術教師的體驗式、參與式培訓;再次,根據科研活動和科研項目的成果,設立專門的兒童美術教育研究機構,形成專業性、常態化的互聯網研究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與教師多元互動,有效推動兒童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兒童美術教育并非教授技藝、培育藝術精英的教育,而是全面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探索藝術教育特色活動中的有效方法,使兒童的藝術潛能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挖掘,達至兒童全面和諧發展這一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白金花.淺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2]慕德春.多元智能視域下對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3]戴祥勇.論兒童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1
摘要: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學會像專家一樣思考問題。讓兒童轉變角色,把自己當成創作的主體,積極熱情地去探索,去開發創造力,需要教師的保護和培養。
關鍵詞:兒童;美術;創造力
著名美術教育家威克多羅恩菲爾認為創造性是人人都有的本能,是我們解決問題,表現生活的最初方式。兒童的創造力始于嬰兒時期,保護兒童潛在的創造力并不是任由其無拘束地自由發展。兒童美術教師是一個專業道上的引路人。要上好每一節課,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兒童的基礎上。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非一日之功勞,創造行為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并形成一種模式的。教師可以考慮以下幾個途徑。
一、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個性發展
對兒童來說,美術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手段,他們參與繪畫符號的創造,必須從重得到滿足,不然他們不會本能地參與其中。兒童能將他們的情感、社交和審美融入美術活動中,是獨特的個性的表達。美術創作增強學生對外部世界的敏感度。兒童繪畫在成人眼中往往晦澀難懂,兒童試圖清楚地表達思想的強烈愿望促使他們發明很多稀奇古怪的藝術表達方式。兩三歲的兒童不理解藝術,不關心藝術的創作,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愿意并且希望去了解美術家們如何處理空間布局,大小重疊這些關系,因為這讓他們通過藝術家的標準,并結合自己的一套標準在美術技巧上熟練掌握起來。對低學齡兒童,教師應注重美術興趣的培養,對高學齡兒童,教師應注重靈感的激發,挖掘他們的想象力。如果教師一味要求兒童臨摹作品,導致兒童個人表達變得愚蠢和可笑時,他們將會失去自信。教師應該鼓勵每一個兒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原創作品中,展示自己的個性。
二、聯系生活,引發聯想
兒童對生活有好奇心,習慣從他們的視覺環境中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把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情感體驗與一些事物聯系起來。教師要引導兒童仔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情趣。當兒童能用繪畫符號去表達經驗與環境的關系時,他們在視覺交流方面就進步了,這時他們能夠在藝術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兒童以親身經歷的繪畫表達,是兒童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兒童通過藝術描繪他們認識世界的能力。教師要多為兒童提供接觸生活和自然的機會,提高感性認識,從感官上:嗅覺、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三、注重過程,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環境
營造和諧的互動的課堂可以利用游戲式的教學法,運用幽默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和適合兒童心理的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共鳴和強烈的學習欲望。融洽的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師維護課堂紀律的同時不要讓兒童產生距離感和畏懼心理。愉悅的參與美術課堂才能大膽地提問、大膽想象和創造。沒有心理負擔和壓力才能建立起自信。充分肯定兒童的大膽假設,對于繪畫工具的選擇不過分干預,畫面線條可以不整齊、色彩可以與現實不符、結構可以不合理。即使是教師認為兒童完成后的作品畫糟了,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善于發現兒童畫面里的童真童趣,發現其中的優點。多數研究表明,表現聰明才智的方式是不同的。沃爾特薩金注重兒童的繪畫過程,他把影響兒童繪畫的因素歸納為三個要點:
1、兒童想說什么,必須要通過繪畫來表達思想
2、兒童需要用工具繪畫;
3、兒童需要學習把一樣東西畫好,而不是所有的東西。
保護兒童的想象力,教師不隨意點評與否定,不應嚴格地把兒童進行等級分類,應更多關注兒童潛能發展過程。四、多元融合,加強文化理解力美術創作需要智力參與,有創造力的人會將各種概念通過獨特的辦法溝通起來。提高兒童的文化理解力,可以幫助他們思考和理解藝術基本問題。培養兒童綜合探究能力,讓美術學科聯系自然科學、人文地理、歷史文化,培養兒童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另外,教師可以較大程度地利用媒體技術給兒童介紹美術作品的故事及影響,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討論。圖文并茂的教學,讓學生獲得極大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效果可想而知。構建兒童的創造靈感,不僅學習典型名作,還可以拿中外同齡兒童的作品來作比較欣賞。讓兒童學會發現、體會、感知、吸收和借鑒別人的精華,提高藝術修養。五、緊跟時代發展、啟發再創造能力時代在發展,事物在變化,很多思想需要革新。教師要培養兒童敢于懷疑權威,勇于打破常規的勇氣。鼓勵兒童按照自己的直覺和反應去思考、描繪和判斷。鼓勵兒童打破傳統的繪畫思維,嘗試用多種不同尋常的媒材創作,如生活中的廢棄物品;田野里的枯枝敗葉;現代的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技術,3D打印技術等來完成創作,使每幅作品都別出心裁,富有創造性。
總而言之,美術學習是均衡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美術可以給兒童帶來很多美好的經歷。兒童美術創造力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靠保護和培養出來的。兒童通過創作自己的作品或討論他人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他們的作品因獨特而精彩。兒童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畫家。通過開放式的途徑而不是事先確定好的標準來保護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教師要不斷地根據兒童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艾爾赫維茨,邁克爾戴著.《兒童與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
[2]瑪琳加博林德曼著.《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2
一、抑郁癥兒童的心理社會特征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需要不斷獨立面對更多的各種考驗,對其自身的應對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兒童必須具有良好綜合社會心理素質,以幫助其適應各種變化,從而盡可能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據調查研究顯示,抑郁癥在兒童發生率為0.4%~ 2.5%,最明顯的表現為情緒低落。究其原因,遺傳因素是兒童抑郁癥發病的重要因素,其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 ~ 20 倍。女孩比男孩所受的影響更大,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家庭因素的影響更為明顯,其發病率與父母婚姻關系破裂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與正常的同齡人相比,抑郁癥兒童相對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性格方面大都內向,表現為孤獨自卑、害羞靦腆、悲觀失落,且對他人的依賴性大。
第二,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較為因片面盲目而絕對化,容易產生自我挫敗式的思維。
第三,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不善于進行情緒的表達,習慣悶悶不樂或哭泣。
第四,行為意志能力較差,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叛逆等癥狀,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消極態度。
第五,人際交往存在一定的困難,與同伴的關系疏遠,對社交采取盡可能回避的態度。
第六,家庭的人文因素往往較差,要么是父母離異或爭吵不斷,要么是過于嚴厲或過于溺愛,導致兒童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
抑郁癥兒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應當給予其更多的關注,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避免預防不良后果的發生。
二、美術治療的產生與發展
美術治療產生于20 世紀中期,最早的概念由英國美術家阿德里安·希爾提出,通過創造性的圖畫和物體,幫助治療者與治療師進行溝通。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藝術的認知也在不斷加深,更多的關注到美術對于人的心理及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為此,各個國家加大了對美術治療的投入,將與藝術相關的治療方法引入到心理治療中,其治療的過程與設計也日趨完善。在臨床、特殊教育等領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相比之下,我國的美術治療起步較晚,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也相對緩慢。在積極追求美術治療本土化的基礎上,逐步將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如書法、國畫等,融入到治療之中。在“5·12”汶川地震之后,兒童美術心理治療曾一度發揮了主要的作用,幫助了災后兒童的心理救助,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由此,美術治療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健康心理保健形式,用于抑郁癥兒童的輔助心理治療。
三、美術治療在抑郁癥兒童中的應用
1、提高認知的能力
認知能力包括了對事物的認識、感知與思維等方面的能力,通過視覺的感受,達到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對于抑郁癥兒童來說,美術治療有助于其視知覺的發展,從而認識身邊的事物。應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能夠幫助抑郁癥兒童體驗差異化的質感,讓其記住這些感知內容。不僅能夠豐富其感知覺經驗,還可以達到化被動認識為主動認識的目的。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對相同的事物進行歸類,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促進抑郁癥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美術治療的功能在于,教會抑郁癥兒童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將自己與其聯系起來。
2、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事件,可以發生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地點,用其特有的表達方式,將原本不可調和的情感,最終合成于一體。對于抑郁癥兒童來說,美術作品能夠表達他們的情感與情緒,體現他們的生活經歷。借助于色彩、線條、符號等方式,運用造型的藝術形式,描繪自己的夢想、抒發自己的愉悅、宣泄自己的怨憤。例如,撕紙、涂鴉等美術方式,能夠幫助抑郁癥兒童進行發泄,之后再慢慢整合情緒。同時,美術作品還反映了郁癥兒童最為真實的內心世界,有助于與其進行更理想的非語言溝通,促進其情感的健康發展。
3、培養想象與創造的能力
任何的想象與創造,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因此,觀察成為最為重要的途徑,幫助抑郁癥兒童認識世界。進行美術創作,需要對所要表現的對象進行觀察,在大腦中形成較為留下清晰的印象,依靠記憶與想象來進行動手創作[3]。認知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抑郁癥兒童學會觀察,如顏色在發生并列與聚散時,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與效果,幫助其建立正確的觀察方法。在進行繪畫之前仔細回憶,在畫板上將物體畫出來,有助于促進記憶力的發展,以及想象與創造能力的培養。
4、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繪畫藝術材料的運用,實質上是獨立個體感受獲得的一個過程,與表達情感同樣重要。不僅能夠掌握一種藝術媒介,更容易獲得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有助于兒童對他人敏感性的增強,以及人際關系的改善。改變抑郁癥兒童的關注點,讓其更多的注意到周圍的人與事,用心細致的進行觀察。繪畫的主題不再局限于自己,而是擴展到了周圍的人與事。通過美術治療,能夠幫助抑郁癥兒童更好的融入于身邊的團體,體驗和感受到凝聚力與協作力。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5、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
抑郁癥兒童往往產生自我意識的年齡較晚,需要借助于美術治療的方法,幫助其認識自己、培養自我意識,以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藝術創作的經歷,不僅有助于兒童內心的情感沖突的真實表達,更能夠通過創作的作品而獲得的成就感,幫助其人格的內化。兒童情感和智力的培養,可以通過繪畫等藝術形式,借助于生活中經歷的各種意象,促使抑郁癥兒童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想。美術治療采用繪畫的手段,督促兒童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相關的繪畫主題,然后讓其對自己的作品做以闡釋,從而達到自我意識的提升。
6、思維能力的培養
心理學與生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與手部的活動有著一定的聯系。對手指進行特定的動作訓練,對腦細胞能夠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反應到大腦皮層中指定代表區域。對于抑郁癥兒童來說,手部的精細動作訓練,可以刺激大腦的廣大區域。眼睛的觀察、大腦的思維,能夠幫助兒童糾正改善手指的動作,從而改善和促進其手眼的協調能力。在大腦皮層中,大拇指的運動區所占的比例很大,約為大腿運動區的十倍。因此,越位復雜的手部活動,越能夠刺激大腦皮__層中所對應的運動區,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結語
隨著人文關懷以及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抑郁癥兒童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美術治療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媒介,對于抑郁癥兒童的治療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在美術治療的過程之中,兒童對其自身作品會產生聯想與自我診斷,有助于其內在情緒的抒發,幫助其進行自我表現與自我審視。從而促進其健康心理與人格的形成,不斷提高思維、想象與適應社會的能力,成長為健康、正常的兒童。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3
摘要:當前社會上的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越來越多。這些機構憑借自身優勢培養了大量美術人才,獲得了社會和家長的肯定。但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在發展中還是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分析了這些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校外兒童培訓機構 美術教育 發展方向
當今社會校外兒童美術教育正如火如荼的發展著,很多家長都熱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去學習美術。那么在這個特殊的領域中,如何發揮校外培訓機構的優勢,彌補學校美術教育的不足,提高廣大兒童的繪畫能力,已成為當前美術教育界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我國學校兒童美術教育與校外美術教育共存之現狀
美術課程是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理念都已形成完整的體系,對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繪畫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學校美術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首先學校美術教育對于尖端美術人才的培養欠缺相關的機制;其次學校兒童美術教育固定的教學內容往往限制了教師的教學,而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教育卻能彌補以上缺陷。因此,民辦兒童美術培訓機構已如雨后春筍大面積存在。形成這種局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當前國家對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教育非常重視,在2002年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七章《扶持與獎勵》第四十八條有明文規定:政府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運用貸款手段,支持民辦教育事業(含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由此可見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正是因為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加之和學校美術教育比較起來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才逐漸壯大起來的。
二、校外少兒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當前校外少兒美術教育有一定優勢,并受到國家、社會以及家長的肯定,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校外美術培訓教育的方式和現行美術新課標之間存在矛盾。目前我國小學美術新課標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以啟發為主。而當前的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的教育方式和新課標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校外兒童培訓機構由于部分教師缺乏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的支持,仍然還是實施著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絕對主體地位,且教學內容共性化的知識過多,缺乏對學生美術個性的培養;校外兒童培訓機構由于追求在短時間內“出成果”,對學生的輔導方法缺乏新穎性,壓抑了學生的繪畫天性。當前這些美術機構都是采用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去輔導,而這些“師父”們對學生的繪畫都做出了統一、嚴格的要求,學生在繪畫過程中不能隨便改變,這種方式鉗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校外少兒美術教育機構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識,往往過分強調對學生繪畫技能的培訓,而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卻不夠重視。以上三條都是校外少兒美術教育和現行美術課標相沖突之處,有待改善。
2.校外美術培訓機構現有教育資源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校外少兒美術教育機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不少家長的關注,但其現有教育資源卻非常有限,既不能滿足學生需要,也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其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具體有如下表現:一方面培訓機構的美術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雖然繪畫水平較高,但教學創新能力難以滿足學生需要。此外,更為關鍵的是培訓機構缺乏穩定的師資,流動性比較大,對學生的教學有較大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因為美術培訓機構大都是民辦的,部分民辦培訓學校為了追求高利潤,不注重學校建設的投入,在設備上能簡化的就盡量簡化。很多培訓機構尚未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沒有電化教學,有的甚至連電視機、照相機、錄音機都沒有。教學設施可謂簡陋至極,嚴重偏離了社會發展對美術教育的要求。
三、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應和學校美術教育有機整合
從國家當前的政策來看,校外兒童美術教育對培養特殊型的藝術人才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的學校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繪畫能力、以及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娨肴嫣岣邚V大兒童在美術方面的素質和修養,實施真正意義上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還要把校外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體系。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沒有固定教材,教學靈活機動,但缺乏系統性,而學校美術教育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但靈活性不夠。因此作為校外的美術培訓機構就可借鑒學校美術教育的經驗,根據學生興趣選擇系統化的教材,并制定教學大綱,讓教師根據大綱和學生的情況制訂教學計劃,使教師的教學既具有靈活性,又具有系統性。而學校美術教育則可借鑒校外美術教育教學靈活之模式,允許教師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傳授教學大綱之外的美術知識,注重發展學生的美術個性和創造性思維。
2.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缺乏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教學設備較為簡陋。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鉗制了美術教育,進而影響到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那么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校外培訓機構主要是由于資金缺乏,加之又是私人性質,以經濟效益為主,所以教學設備不能隨時更新。而學校美術教育是國家投資,資金雄厚,在教學設施上相對校外培訓機構有較大優勢。因此,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公辦學校和民辦兒童美術機構聯合辦學,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公辦學校的教育資源(先進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校外美術培訓機構服務,從而彌補其設施簡陋、師資不夠穩定的缺陷,同時從另一方面也充實了學校美術教育的內容,可謂一舉兩得。另外,民辦美術機構為穩定師資還可根據實際情況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
3.如能把校外美術機構培養尖子生的特長和學校美術教育注重提高學生整體美術素質的優勢融為一體,無論是對校外少兒美術教育還是學校美術教育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校外兒童美術培訓機構在培養學生繪畫能力的同時,可借鑒學校美術教育注重培養孩子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經驗,讓孩子們既能提高繪畫水平,又能提升在美術方面的藝術修養,成為全面的美術人才。學校美術教育則可借鑒校外美術機構培養美術尖子生的模式,加強對尖端美術人才的培養,實現學生共性和個性的雙向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有為藝術家。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形勢下,如果國家能夠根據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特點,再針對學校美術教育的優勢,實施有效措施從以上角度入手,則可有效促使校外美術培訓機構和學校美術教育優勢的融合,最終讓二者獲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紅專.校外少兒美術教育的喜與憂[J].中國美術教育,1994,(5).
[2]應霽民.推動校外美術教育健康發展[N].美術報,2000.
[3]黃平.論學校美術教育的價值系統[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4,(4).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4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和其他學科有著內在的聯系。因此,利用美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應遵循的原則
1、層次性原則
這項原則要求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根據幼兒的基礎、能力、水平、優勢等,將教育對象分層;二是將統一的教育目標按不同層面幼兒的不同情況重新設計,或提高難度或降低要求。如進行主題畫“未來的大樹”這一活動時,我將幼兒分成了兩個層次。能力較差一組幼兒的活動目標為:引導幼兒運用學過的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大樹表現出來,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能力較強一組幼兒的活動目標為:引導幼兒把心中所幻想的美好事物通過大樹表現出來,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創造。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2、基礎性原則
創造力的形成并非憑空產生,它的產生和發展必須有堅實的基礎:一是生理基礎,二是知識基礎,三是技能基礎。創造性的形成發展還有賴于相關知識經驗的基礎,這要求多給孩子提供接觸美術、了解美術的機會。這方面,我除了給孩子們多提供動手機會外,還非常注意利用日;顒迂S富孩子們的知識經驗,如結合散步、郊游等外出活動的機會,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欣賞周圍的景物,讓他們產生聯想和想象,從而得到美的感受,豐富自身經驗。
3、示范性原則
指教育者應以自身的創新意識、思維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帶動受教育者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教師本身對各種美術形象的濃厚興趣、善于聯想、大膽創作,這種影響比單純“教育”對幼兒的作用更大。有一次,幾個孩子在美工區共同繪制一幅“我的家鄉”,一個孩子不小心將“小河”上畫了一條褐色的線,畫“小河”的孩子哭著來告狀。我走過去看了看指著褐色的線說:“其實在這兒建座橋也不錯嘛,誰來建這座橋?”剛才告狀的孩子一聽,馬上一抹眼淚說:“我來畫。”一件糾紛解決了,同時,孩子們創造的欲望也愈加強烈,“我的家鄉”變成了“未來的家鄉”。
4、主體性原則
所謂主體性是指作為主體的本質規定性,特指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幼兒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體,成人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并尊重接納孩子的創造性美術活動。在進行主題畫“我喜歡的汽車”時我本想出示范畫,轉念一想,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可能會受到限制。
于是,我把出示范畫這一環節省略了。果然,孩子們的表現非常精彩,雖然有些汽車畫得不倫不類,但我還是充分肯定了每個孩子的奇思妙想。
5、啟發引導原則
有一次,王濤小朋友在美工區內快活地擺弄著一些木片、紙條、小盒子等,可是,不一會兒,卻見他沮喪地坐在那兒,望著眼前的一堆東西。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想做一個人造衛星,可是卻做不出來。我告訴他,老師也不會做,但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最后我們商定,請小朋友們一起幫忙搜集有關圖片,然后再制作。整整一個星期,孩子們為了做出一個漂亮的衛星忙碌著,孩子們不僅找回了圖片還制作了許多人造衛星,一個星期后,我們成功地舉辦了“人造衛星展”,并邀請其他班的小朋友來參觀。通過這次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宇宙的幻想,在以后的活動中孩子們的想象更加豐富了。
二、美術教育中培養學前兒童創造能力的具體實施方法
創造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在美術教育中,更要結合美術教育本身的特點為學前兒童創設多種條件和機會。歸納起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實施:
1、創造型教師熱情引導幼兒
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必須有創造型的老師。日本創造學家恩田彰認為,創造型教師能夠在自己身上發現創造性并加以發揮,靈活性、創造性地授課,在教學中發揮創造性。每個幼兒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創造意識,他們喜歡夸大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創造型教師不會高高在上控制他們,而是和他們處于平等地位,尊重和愛護他們富于個性的表現,特別是鼓勵他們的創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創造意圖,哪怕再“離譜”也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幼兒的個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實現,其創造力才會不斷提高。
2、營造富有藝術氛圍的環境
學前兒童從事藝術活動要有合適的環境,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創造性。這里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創設要富于藝術性,如在活動室掛置名畫、幼兒作品等圖片,擺放雕塑等藝術品,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進行美術活動的材料。心理環境是指營造自由寬松的氣氛,教師激勵、欣賞、接納幼兒的創造等。
3、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
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在學前美術教育中使用的創造性活動主要有意愿畫、主題畫、手工制作、美術欣賞等。在活動中,教師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探索和操作的材料,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建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養兒童的創造力不是一句口號,它的實現要靠教育者腳踏實地地工作。讓我們做教育的有心人,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催開創新的奇葩。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5
摘要:素質教育的全面施行對兒童的美術教育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傳統的美術教育固有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對兒童的美術教育和思維方式的培養需求。在對兒童展開的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其實就是全面的培養兒童的放射思維、擴展思維、求異思維,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在美術教育過程當中培養兒童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性,希望能對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兒童美術教育當中的重要性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兒童美術教育;重要性
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不同于傳統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在美術教育過程當中需要并突破傳統固有的思考模式,全面的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在美術教育當中遇到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拓展和延伸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深度和廣度。分析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可以得出,其是一種具有較強的變動性、流暢性、獨創性特點的全新思維模式。培養兒童發散性思維的美術教育并不需要教師一筆一劃的教授兒童如何去畫,而是就一固定主題引導兒童去進行自主的創作,為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兒童美術教育中發散思維能力培養能有效的提升兒童觀察能力
傳統的美術教育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但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通常都是教師臨場演示繪畫,然后讓兒童進行直觀地模仿,主要強調兒童必須要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繪畫要領和繪畫技巧。在這樣的美術教育模式之下,兒童所能創作的方向較為固定,創作思維被大幅度限制。實際上,兒童的美術繪畫創作主要是依賴于對于生活和學習的感受,以及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要求兒童掌握一定程度的繪畫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對于美術教育而言亦是十分重要。想要全面提升兒童的美術繪畫的能力,不能過度的偏向某一方面,而是需要同步的對兒童進行全面的培養,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兒童的美術水平,達到全面培養兒童的發散性思維的目的。在實際的繪畫過程當中,兒童主要是注意繪畫對象的“形”,所以在繪畫過程當中主要表現出來的也是物象的形態。例如就長頸鹿這個主題來完成繪畫,兒童往往會根據觀察和自身記憶的“長頸鹿具有很長的脖子”這個特征將其呈現在紙上。然而,片面的觀察使得兒童對長頸鹿的斑紋、眼睛、外形、色彩等的觀察不夠到位,對長頸鹿的喝水、散步等生活習性不夠了解。兒童通過繪畫而產生的最終形象只會表現出脖子長特點,對于其他方面的特征沒有具體的表現,造就導致了作品完成之后的各種“四不像”。教師通過引導兒童深入的對繪畫對象進行深入、全面的觀察,不僅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能在觀察當中培養兒童的自主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二、兒童美術教育中發散思維能力培養能有效激發兒童動力和興趣
興趣在兒童進行美術繪畫學習過程當中扮演著“最好教師”的重要引導角色,只有本身對美術繪畫產生濃烈的興趣,才會愿意自主自覺的學習對美術繪畫。在美術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兒童的這一特性,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兒童進行美術繪畫,全面的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繪畫積極性、繪畫動力等。教師可以根據美術繪畫教學內容,設計和增加一些富有意義、有趣、好玩的美術活動和游戲,并引導兒童積極的參與到游戲當中,兒童在參與游戲的同時求知欲得到提升。游戲對于兒童的吸引力,也會使兒童能在美術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這樣更有利于兒童在完成美術課堂的學習之后積極地參與到與美術有關的活動和游戲當中,使兒童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美術繪畫的樂趣和魅力所在。例如在引導兒童對外星人進行繪畫時,教師應該鼓勵兒童就外星人的外形進行夸張而大膽的想象,為美術繪畫創作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同時也為兒童的美術繪畫創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創作可能。在放飛想象的前提下繪畫出來的外星人各種各樣的。
三、兒童美術教育中發散思維能力培養能有效引導兒童的探索求異
兒童本身是具有較強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這更有利于對兒童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美術繪畫的過程當中兒童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可以根據自身的思想認識將觀念、知識、理論等基礎進行重新組合,然后就為同一問題尋找出全新的、不同的、求異的答案或是設想。在美術繪畫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模式的主導之下,兒童就同一創作主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徹底的放飛兒童的想象,以便于打破傳統的固有思維模式對兒童想象力和求知探索精神的束縛。鼓勵兒童用自身的認知方式和思考模式來分析美術繪畫問題并解決美術繪畫問題,為兒童拓展更寬廣的美術繪畫視角。教師也可以安排兒童對比較有動態效果的“老鼠偷東西”這一類的主題進行繪畫,而兒童由于對這個繪畫對象的了解,在不同思考方向的引導之下,將會在繪畫作品當中表現出老鼠偷東西過程當中的搬運、偷吃等不同形態的動作,有效的利用這一繪畫主題能充分的激發兒童的幻想、求異、創新等思維,并在不斷的繪畫練習當中得到培養和加深。
四、結束語
如今,在兒童的美術教育過程當中主要是培養兒童的繪畫能力,不僅被作為美術教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引導美術教育發展的主旋律。教師應轉變美術教育觀念,在美術繪畫的教學過程當中,鼓勵兒童就,就同一主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然后再將對理解的故事情節和畫面結構用自己特有的獨特繪畫方法呈現在畫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和情感表達性的繪畫作品。這種基于兒童的情感進行的美術繪畫創作,不僅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兒童的繪畫興趣和繪畫動力,同時也能有效地對兒童的創造潛能進行開發,以達到有效培養兒童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思維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蔣思妤.淺談美術教育對兒童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4,08:199.
[2]孟凡柱.兒童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西部(理論版),2014,15:125-126.
[3]黃雪景.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4,25:92.
[4]梁楓寧.論兒童美術教學發散性思維培養[J].美術大觀,2015,03:166.
[5]李飛月.淺談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兒童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培養[J].戲劇之家,2016,13:191.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6
【摘 要】在美術教學中,筆者認為除了要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的培養必須從小進行,兒童時期的自信是整個人生自信心理的奠基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本文從消除自卑心理、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三方面入手,探討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兒童自信心的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學;自信心;培養策略
我清晰地記得上的第一堂課是二年級的《難忘的夏天》,我就請小朋友講一講夏天中令他們最難忘的事,有的說暑假去了北京、有的說去了恐龍園、有的說去了游泳館…他們很是興奮的講了整個過程。但還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開口,也沒有帶繪畫的工具,這些孩子缺乏自信心,導致他們不敢說,也不敢畫,如果再加上老師的批評他們就失去了學習美術的信心和表現自我的勇氣。那些很認真繪畫的孩子也會這樣問我:老師,這樣畫行嗎?還有一個小女孩奶聲奶氣的,似乎還有點膽怯的問我:老師,用這個顏色可以嗎?從她天真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渴望得到我的肯定,得到我的贊許。于是我就對她說:顏色是沒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只要你喜歡,而且這個顏色你用的很漂亮,非常好。我說完后,我能感覺的她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鹿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一蹦一跳的回到座位上,非常開心的畫了起來。他們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肯定的回答、贊揚、鼓勵。孩子缺乏自信,往往是因別人的“否定”的評價,在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教師若能及時表明自己的態度:“你畫的非常棒”,“老師相信你會畫的更好”,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讓他們得到老師肯定地回答,是非常的重要,閑暇時我總是在想,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自主找回自信,讓學生能大聲對自己說:“我很棒”。
一、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上了幾堂課之后,我發現班級里有一個男孩子,課堂上很少帶繪畫工具,也不回答任何問題,好像美術課和他無關,上課的時候總是左看右看,別的小朋友畫畫的時候,他就拿出一只鉛筆,簡單的畫兩筆,每次我走到他的身邊,他總是用手把畫捂起來,,不讓老師和同學看到,這是一種沒有學習信心的表現,原因是他們怕遭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嘲笑。像他這樣的孩子還有幾個,于是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我要幫助他們,至少讓他在美術課上是信心滿滿的。巴特爾指出:“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就在學生產生心理自卑,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相信學生存在智能優勢,只要這種優勢得到發揮,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好,只要方法得當,就沒有跟不上的學生。
每次的美術課,我都特別關注他們,剛開始的時候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他們很膽怯的站起來,聲音很小,我能感到他們的自卑、和對自己的懷疑,用無辜的眼神的看著我,但我總是面帶微笑,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們。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是相信他們肯定是可以回答上來的。于是我就一直引導到他們到回答出來為止,我要讓他們嘗到自己回答上問題的那種快樂。我從來不吝嗇對孩子的表揚、贊許,因為我堅信孩子的自信心是老師表揚出來的。就這樣慢慢的他們開始聲音變得響亮了,也開始帶來了畫具,但他們還是會把手捂住畫,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鼓勵,輕輕地移開他們的手,真誠地說一聲:“你畫得還不錯,顏色用的很特別,老師就沒想到原來還可以這樣畫,看看這個地方畫得多好啊!比缓笤傥竦刂赋龃嬖诘膯栴},動手幫他們改一改。告訴他們“老師覺得你畫的真不錯,如果下次注意這樣,說不定就是未來的大畫家呢”。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而且內心會十分感謝你,就能激發出學習積極性。慢慢的,班級里的孩子都越來越喜歡上美術課了,而且那些以前沒有自信的孩子,也大膽的回答問題了,他們找到了自我,雖然還不是特別自信,但他們不再那么膽怯了,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二、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各不相同,教師對孩子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語言,那對孩子來說,正如同春天般的雨露一般滋潤。在四年級的《賀卡》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對他們每一個小小的想法都大力的贊揚,例如:作品有創意的,或是色彩效果好的,或是造型新穎的,或是制作精巧的等等都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不斷地由不成功到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那天我正在辦公室備課,一個學生跑到我的辦公室,還有點不好意思的對我說:老師這是我做的賀卡,教師節快到了,我送給您。賀卡做的很精美,很特別,我對她:老師非常開心,你做的賀卡很精致,比買來的還要漂亮,老師特別喜歡。她的臉上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的表現欲望是非常強烈的,作為教師要時時刻刻的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要在適時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表揚。我也特別的欣慰孩子們能夠學以致用。幾乎四年級的老師都收到了孩子們送的賀卡,老師們都特別開心。還有一個班級,為了迎接教師節的到來,把同學們的賀卡都粘到了墻上。我們常?梢园l現,好多孩子明明是經過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們卻不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否認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的的鼓勵和肯定,把他們的成功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出表揚,我會讓同學們為成功的孩子鼓掌,使他們感到大家對自己的祝賀。這樣,他們才能認識并注意到自己的成功,對自己會信心倍增,不斷地進步,最終擺脫自卑感和膽怯的心理,成為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
三、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孩子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渴求表現自己。在教學中我總是給孩子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每一堂的美術課我都至少讓3個孩子上講臺來展示解說自己的作品,完全的把講臺交給他們,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很少的同學能夠大膽的上臺,只要他們能夠積極的走出來,我就給予小小的獎勵,一張彩紙或者一只彩筆。并且還可以贏得同學們的掌聲,老師的表揚。漸漸地大家開始主動要上講臺了。孩子們的自信心慢慢的增強了,我能感受到他們在講臺上找到了自信。
總之,一個人自信心的形成,外部的影響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處于成長期的兒童更加的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實踐證明學生的成功源于學生的自信,學生的自信來自教師的鼓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的鼓勵,真誠的關注,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對小學生完善人格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7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人們由以往的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逐漸進步到開始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其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已經成為當今教育中一個重要任務。鑒于此,筆者就兒童審美情緒的培養展開了分析和研究。
一兒童審美情緒培養的必要性
審美情緒的培養對兒童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兒童處于對社會的初步認知階段,對一切都充滿好奇,這個時期若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起正確的審美情緒對于兒童以后的發展會起到很大作用,讓兒童認識到什么是美,會使他們自覺地向美的方向靠近,從而遠離低級趣味,培養高尚情操。因此,在兒童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未形成之際,對他們進行審美情緒的培養十分必要,有利于增強他們對美的認知能力,培養兒童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利于他們以后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兒童審美表現力
1.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一副優秀的美術作品涵蓋了許多美的方面,應該鍛煉兒童從局部入手,舉一反三,從而逐步認識整幅作品的美感。反之,如果是欣賞作品,則應該從整體下手,慢慢深入到細節,從而對整幅作品完成細致入微的理解。
2.兼顧形態美與立意美。在知道兒童進行美術創作或者欣賞美術作品時,不但要注意作品的形態美,注重色彩的協調、線條的流暢,還應該注重作品立意的美感。培養兒童通過美術作品感受其傳達出的對人性的贊美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等意境的感知能力,這樣必然能凸顯兒童的心靈美。
3.技能訓練和審美培養相結合。美術課作為對兒童進行美學教育的重要途徑,不能僅培養兒童的美術技能,更要通過技能訓練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而審美情趣的培養來源于平時繪畫練習和作品欣賞的積累。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應該注重技能訓練和審美培養相結合,在加強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兒童的審美素養。
三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兒童審美創造力
1.掌握繪畫語言。在對幼兒進行兒童畫指導時,要教會兒童尋找生活中的繪畫語言,將生活中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含義深蘊的事物通過畫作表現出來,教會兒童如何用筆、用墨、用色、用水,學會勾線、填色等基本的繪畫語言,引導他們從欣賞、創作作品過程中體會藝術所帶來的獨特樂趣。
2.審美想象力的培養。兒童本來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幼兒美術教育尤其注重啟發和引導想象,使兒童的想象力在美術世界中充分激發并表現出來,將兒童內心世界中的想象力轉化為審美能力,創造出具有兒童特色的全新立意和內容的作品。
3.發展兒童的獨創性。在美術教學中,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和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應該鼓勵兒童的創造性想法,對獨特的見解和立意加以表揚,保護每個兒童閃現的創造性的光芒,以發展兒童的獨創性。
四兒童審美教育的誤區及糾正措施
由于我國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和審美培養仍處在起步階段,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難免存在許多誤區。筆者通過對兒童美術教育的教學實踐分析,總結了兒童審美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1.兒童審美教育中存在的誤區。長期以來,人們過分強調理性觀念的力量,卻忽視了耳朵、眼鏡等感官的主動性,人們無法憑借自己的視聽感受去理解藝術的獨特魅力,這就使得許多人盡管經常接觸藝術,卻不具備欣賞藝術的能力。這種情況在兒童審美教育中也有所體現。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知識灌輸式的審美教育隨處可見,許多教師執著于客觀事實的對錯,而忽視了兒童的審美感受,將兒童的藝術想象盲目歸類為客觀認識的錯誤,這就約束了兒童的想象力,制約了他們的發展空間,不利于兒童審美情緒的培養。概括地說,現實審美教育中存在的誤區主要表現為只注重有關藝術作品知識的傳授,單純傳授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家的生平等,使藝術作品單純成為知識的灌輸,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兒童可能根本不可能有審美能力提高。
2.糾正措施。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該注重對幼兒想象力的保護和引導,使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不以客觀事實作為衡量藝術審美的唯一標準,對藝術審美活動中的建設性想法給予鼓勵,以傳授藝術作品的內容為基礎,注重兒童審美情緒的培養,讓兒童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產生審美愉悅,從而獲得審美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對兒童進行審美情緒的培養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現代教育應該重視審美素養的培養對兒童的重大意義,使得美術教學中對兒童審美的培養成為教學重點,努力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以促進兒童更好地成長。
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 篇18
【摘要】尊重、感受和親近是教師在兒童美術啟蒙教育中實施個性化與創造性思維引導的有效途徑。尊重兒童是培養兒童個性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感受情景是個性化審美促進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親近自然與生活是兒童進行個性化創造的本源,三者密不可分、層層關聯,共同為有效實施兒童美術教育護航。
【關鍵詞】兒童美術啟蒙;尊重;感受;親近
兒童在語言文字表達還不是很豐富暢達的時候,美術活動便成為兒童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低年級剛接受美術教育的孩子都喜歡繪畫、泥塑、手工等美術活動,在孩子們的每幅畫里都有天真浪漫、無拘無束的想象,每件手工作品中都透著率真與靈性。在以往的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師容易受固有教學方法限制,過多干預兒童創作。教師在講臺上畫,讓學生跟著臨摹,全班學生畫出來的千篇一律,美術創作缺少個性的發揮,美術作品也分不出層次。事實上,保護孩子們美術作品中的原創性,也就是保護他們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如果尊重兒童個性和想象力,有效科學地引導學生,兒童美術作品才能綻放個性與創新的光芒。在筆者看來,尊重、感受和親近是教師在兒童美術啟蒙教育中實施個性化與創造性思維引導的有效途徑。尊重兒童是培養兒童個性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感受情景是個性化審美促進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親近自然與生活是兒童進行個性化創造的本源,三者密不可分、層層關聯,共同為有效實施兒童美術教育護航。
一、尊重兒童是培養兒童個性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的創作多姿多彩、妙趣橫生,有的創作甚至離奇怪誕,出乎想象,有時還會出現一些好像不合理的幻想。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任何一種想象,保護孩子們美術作品中的原創性,也就是保護他們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二年級鄔倩瑜同學在《給樹畫像》一課的作業中,畫面畫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并在樹桿上畫了一個老爺爺的臉,周圍畫了好幾棵樹,不同粗細、不同形態、不同色彩,每棵樹桿上都畫了可愛的笑臉,并寫上“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儼然就是一張全家福。畫面上還添加了綠色的太陽、紅紅的小草。畫畫的過程都很專注,一絲不茍。她畫的過程中,教師沒去“個別指導”,怕打擾她的“創作狀態”。畫完之后就和同學們交流,當她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業和她的作業完全不一樣時候,顯得怯生生的樣子,這時,她可能擔心同學們笑她畫得怪異。筆者注意到這一情景之后,馬上把她的作業拿過來在屏幕上展示出來,讓同學們來評價、討論、欣賞。畫面展示出來,立即贏得了同學們的好奇,有夸獎之聲,有哄笑之聲,有嘲笑之聲(笑她的太陽怎畫成了綠色)。一陣喧囂之后又馬上安靜下來,好像在等待教師的最終“裁判”。筆者當時大力肯定了鄔倩瑜畫面中豐富的想象和可愛的情景。然后請鄔倩瑜同學談談為什么要畫成像一家人一樣的全家福呢?為什么要把太陽畫成綠色的呢?她說:樹是一家就可以生好多好多的小樹,綠色的太陽可以把小樹照得更綠呀!在孩子們的眼中,世間萬物都是擬人化的,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學生筆下的景與物都是生命力很強的生命。有的孩子畫的是紫色的樹、紅色的草等不符合自然現象的東西,但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理解,每一種新穎的表現都可能是孩子心中一種美麗的憧憬,或者是一種可愛的意趣。
二、在情景體驗中感受個性化審美
每個兒童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因為每個兒童的氣質、性格、經歷都有差異,所以,他們的想象、創造、表達方式都是千差萬別。在美術教學中應重視發展個性,發展自我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筆者側重于用感情體驗來引發兒童的思維。首先筆者讓他們欣賞兩幅西歐的現代繪畫作品,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作品《三個樂師》;另外一幅是《多拉瑪爾》,學生看了這些畫,一開始簡直不相信這是大師的作品,畫面只有簡單的線條和色塊,色塊還涂在輪廓線外,與輪廓不相一致。有的學生說:“就這么簡單啊,我也會畫”;有的同學說:“這樣能畫出好畫嗎”?一種是帶著驚異、好奇,一種是帶著自信、探索的心情,這樣,良好的繪畫創作情景形成了,筆者讓學生像大師那樣去畫,用色彩涂抹發泄他們的表現意欲。筆者告訴他們,用大號油畫筆蘸上濃的顏色畫到紙上,一種色、一種色地涂上去,直到整個畫紙涂滿顏色。然后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畫面,憑想象看畫面有什么圖形,這些圖形象什么,根據出現及想象的形狀,用黑色勾畫。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筆者播放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松進入作畫狀態。完全不用擔心學生會畫出相同的作品,這是因為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都是一個獨立的運動著的審美心理世界。學生會自覺地憑借自己獲得的知識和內在的心理意識去運作畫面,并使之達到自己理想中的狀態。即使他們的大腦中都同時記錄了某位大師的作品的形式信息,但經過個人情感的過濾或篩選之后,也會呈現出異樣之貌。學生作品完成以后,筆者將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四周,讓同學們自己欣賞。學生們驚嘆地說“我看到了飛舞跳躍的形狀和飽滿絢麗的色彩,這簡直太美了”“我好象看到了狂歡的場面,聽到了無數個聲音在歌唱”。在同學們眼中繪畫大師不再神秘,他走進學生們的生活。從學生作品可以看出兒童心中豐富的世界,他們開始“想到”自己,真正“發現”了自己,表現出對人的精神世界和個性品質發生興趣。他們的想象力是如此驚人,又是如此充滿個性。這些含有個性的色彩,一旦被使用在作品中,對于激活學生潛在而微妙的情感將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情景體驗中才能更好地進行個性化審美教育。
三、親近自然、走進生活,捕捉創作的源泉
兒童美術教育中,應該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兒童美術活動中的創造力和個性化審美,來自于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有意識地對自然美的觀察。低年級美術課本中與自然美有關的美術課題較多,如《切開的果實》《美麗的花園》《春天的信息》《家鄉的綠夢》《群居的動物》等。新課標、新課程中有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理念,課堂教學題材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于生活,來自于自然。讓美術教學課堂走進社會、走進自然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舉措。在前幾個班上課時,沒有大膽嘗試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在講授與自然美有關的課堂中,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認為學生能從精美的攝影作品中感受自然之美,透過攝影師的鏡頭,欣賞到更加藝術化的自然之美。但是,在一次室外美術課之后,改變了筆者原以為的觀念。在二年級上《美麗的花園》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欣賞精美的圖片,然后帶學生看看春暖花開的春天校園,找一找盛開的鮮花畫一畫。學生聽說教師要帶他們去教室外面上美術課,非常驚喜,還帶著半信半疑的眼睛看著筆者,當筆者剛說完“出去排隊”,學生蜂擁而出。筆者帶著學生游遍了整個校園,初春的校園,只有高高掛在木棉樹上的木棉花,正當準備組織學生回教室的時候,學生已經圍在小路邊樹旁,好奇地觀察小樹頂上的新綠。筆者看到過種情景,想到調整教學內容,于是,立即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觀察新綠。孩子們觀察得興致盎然,平常也許熟視無睹的景物,在課堂上觀察起來也特別專注,回到教室,老師在黑板上寫了《新綠》兩個字,請孩子們畫一畫今天在校園里觀察的春天景物。有的同學畫的是小樹苗,有的畫的是樹葉,葉脈都畫得非常清晰,每幅畫上都透著春天的氣息,透著孩子們無盡的精細、驚喜與想象……個性化審美教育的范圍很廣,讓學生感受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而自然美是美的本源。大自然是美術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審美教育素材,而這些審美素材又是兒童進行審美創作活動的源泉。
四、結語
以美術教育為重要內容的美育在培育兒童創作意識和個性方面有著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獨特優勢。在兒童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激發兒童創作欲望和繪畫興趣為出發點,著重培育兒童個性,發揮其創造力。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秉承科學的教學理念,更要突破固有的教學方式,培養兒童的個性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健康茁壯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尊重、感受和親近是教師在兒童美術啟蒙教育中實施個性化與創造性思維引導的有效途徑。具體而言,尊重兒童是培養兒童個性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師尊重兒童任何一種想象,保護其美術作品中的原創性,也就是保護他們參與美術創作的積極性;感受情景是個性化審美促進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通過重視發展個性和自我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全面發展,獲得個性化審美情趣;親近自然與生活是兒童進行個性化創造的本源,兒童美術活動中的創造力和個性化審美均來自于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有意識地對自然美的觀察,親近自然、走進生活,捕捉創作的源泉,創造力教育與個性化審美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關于兒童美術作品的引導論文(通用18篇)】相關文章:
兒童攝影引導員的引導拍照技巧12-12
如何引導兒童畫畫10-02
怎樣引導兒童遠離攀比心理07-09
如何引導兒童控制情緒09-25
如何引導學生學好歷史的論文10-30
關于淺談引導型自主式實驗教學的論文07-11
淺談地理興趣引導教學論文03-07
如何引導學生寫作的思維方向的論文10-30
引導藝術教學聲樂藝術論文10-09
心理干預,引導學生快樂寫作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