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游網站英譯漢文本的翻譯策略論文
摘要:現如今,旅游事業蓬勃發展,許多國外旅游勝地將潛在游客定格在中國,隨之產生大量針對中國游客的旅游網站。在將英語旅游網站文本翻譯成中文時,如何既保持其原有的信息量,又符合中國的人的閱讀和審美習慣呢?德國語言學家弗米爾的目的論給我們帶來了啟迪,他認為任何翻譯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行為。筆者通過大量的翻譯實踐,總結概括了旅游網站英譯漢文本的翻譯的四大策略:四字格化、專有名詞增補、意義的引申、翻譯本土化。
關鍵詞:旅游網站;英譯漢;翻譯策略
一、四字格化,增強音韻美
英語旅游網站講究信息的功能性,英文文本用詞簡潔明確、文風質樸。而漢語文本,尤其是旅游類實用型文本,辭藻華麗、文辭精美,且頻繁使用四字詞語來增強音韻美、吸引游客。在旅游網站英譯漢文本中,四字結構簡潔有力、朗朗上口,更符合目的語讀者的審美習慣和閱讀喜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金殿規模巨大,建筑宏偉,裝飾精美,令人觀之難忘。無論您的信仰如何,志愿者們的熱情友好都會令您倍感溫暖。
此例中,英文文本是一個邏輯嚴謹的長句子,語言平實客觀,行文簡潔明快。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沒有僅僅局限于傳遞信息這一層面上,而是充分考慮了預期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用詞凝練含蓄、行文講究聲律對仗,頻繁使用“規模巨大”、“建筑宏偉”、“裝飾精美”、“觀之難忘”、“倍感溫暖”這些四字詞語來增強語言氣勢,同時又通過這種語言美來吸引目的語讀者的注意和興趣。在傳達原文信息的.基礎上,譯者盡可能的使用四字短語來表達,希望通過這種語言美盡可能的迎合中國讀者的閱讀喜好。
二、專有名詞增補,深化讀者理解
在翻譯旅游文本時,經常會碰到人名、地名、節日等專有名詞的翻譯。對于那些常見的專有名詞,如“BayArea,SanFrancisco”、“ChiangMai”、“DusseldorfOldTown”應堅持以官方譯文準和約定俗成的原則,將其分別譯成“舊金山灣區”、“清邁”和“杜塞爾多夫古鎮”。而對于那些沒有官方譯文,出現頻率較低的專有名詞,則要對其內涵和意義進行相應的增補,增加一些解釋性的翻譯,以便于讀者理解、加深印象,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馮德爾公園是家庭出行的首選之地,約丹區的女王節或女王之夜(四月二十九日晚上)格外熱鬧。盡享街頭的狂歡之后,回到阿姆斯特丹春季旅館享受一個香甜的夜晚,養足精神為翌日繽彩紛呈的節日活動做好準備吧!
這一段譯文中,譯者增加了“四月二十九日晚上”這樣的解釋性譯文,增加了“女王節或女王之夜”這一專有名詞的具體時間,充分考慮到了目的語讀者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符合讀者對預期譯文的期待。這樣,即使是對“女王節或女王之夜”沒有一定了解的中國讀者,也能知道這是在四月二十九日晚上慶祝的一個節日。
租用一輛荷蘭式腳踏船(船與自行車結合體),探索阿姆斯特丹錯綜復雜的運河,別具一番風味。
在將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旅游文本中,那些中國人不太了解或者不太熟悉的人名、地名、物名等,要根據讀者需求相應的進行解釋,以避免晦澀模糊,盡可能的向讀者呈現簡單明了、可讀性強的譯文。此例中,“pedalo”這一交通工具,若只按照原文譯成“腳踏船”,有可能造成讀者疑惑。譯者加上“船與自行車結合體”這一注解,讓讀者對這一交通工具有更加直接的了解,增強了讀者的好奇與興趣。
三、意義的引申,表達原文實質內涵
引申是語言中的普遍現象,而語義的引申是翻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謂引申翻譯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內在聯系,從原詞句基本意義出發,根據具體語境和目的語表達習慣,透過句中詞或詞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義由表及里,對某些詞語做一定的語義調整,將其改變為一種適于表達原文精神實質的新義,運用一些符合譯入語習慣的表現法,選用確切的詞句,將譯文內容實質準確地表達出來。
在旅游網站英譯漢文本的翻譯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單個詞組或句子的字面意思,而應根據上下文和邏輯關系,選擇符合目的語讀者閱讀習慣的表達方式。這樣就避免了譯文的晦澀難懂、詞不達意,體現了譯文的對等性和靈活性。 當您享用完后,應當主動將盤遞給正在刷洗的志愿者。當然,如果需要表達對志愿者的感謝和支持,您可在出口處的捐贈箱里獻上您的愛心。
根據上下文的理解,“thereisadonationboxattheexit”這句所表達的不僅是字面上的“出口有一個捐贈箱”,而是勸說游客在出口處的捐贈箱里獻上您的愛心。因此,筆者在翻譯時,沒有拘泥于句子的字面意思,采用了意義的引申法,成功的實現了原文內容的再現。
四、翻譯本土化,縮小文化差異
語言的翻譯不僅是語符表層指稱意義的轉化,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移植,翻譯既涉及兩種語言,更涉及兩種文化。東西方文化和思維的差異,給語言的翻譯帶來種種障礙和困難,那么在翻譯以目的語讀者為導向的旅游文本中,本土化翻譯策略就必不可少。在英譯漢旅游文本中,如能擺脫原文的束縛,巧妙結合中國文化,就能引發聯想和共鳴,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將“AucklandTravelGuide”譯成“奧克蘭旅游攻略”,“攻略”一詞代表著計劃、策略和做法,廣泛應用于當下中國的旅游業,較之“導向、指南”,更能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又如“Aucklandonaplate–RestaurantsinAuckland”被巧妙地譯成“舌尖上的奧克蘭—奧克蘭的各色美食店”,契合了2012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對預期讀者而言非常具有親切感。這樣的翻譯表達,既融入了中國特色文化,又貼切的展現的原文的內涵。
在海港的觀光游艇上觀賞,或在美洲杯游艇賽上乘風破浪。
這句譯文中“乘風破浪”借用了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此譯文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將不畏艱辛、奮勇前進這一文化意象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了。本土化翻譯策略的使用,使得譯文既有效的傳遞了原文信息,也融入了目的與讀者的文化特色、美學期待,有效地實現了跨文化交際。
五、結語
旅游網站文本屬于實用型文本之一,在翻譯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一功能型應用文體的目的——通過信息傳遞來吸引游客。譯者需要增強跨文化意識,堅持以目的語讀者為導向的翻譯原則。旅游網站英譯漢文本中,不僅需要準確傳達原文信息,更需要考慮中國讀者的文化心理和習慣。尊重原文,但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內容和功能,綜合應用四字格化、專有名詞增補、意義的引申、翻譯本土化等翻譯策略,實現其所需要達到的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 Studies [M]。London: Routledge,1994。
[2]方夢之。翻譯新論與實踐[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
[3]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臺北:書林出版社,1999。
【淺談旅游網站英譯漢文本的翻譯策略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