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明史觀下的高中歷史論文
一、文明史觀具體含義
文明史觀認為,整個世界發展呈現出整體多元化和區域統一性的重要特點,在發展研究過程之中,不僅僅應該注意到人類整體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相同性,還應該注意到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發展同時又各具特點,且為人類整體文明發展做出貢獻。在文明史觀研究過程之中,對于不同類型文明的交流非常重視,尤其是在不同類型文明進入工業革命之后出現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極為重視。
二、文明史觀構建高中歷史教學內容
(一)農業文明時期
文明史觀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則將人類社會發展分為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兩個階段。在這兩個文明階段過程之中,政治、物質和精神發展都囊括其中,同時也是高中歷史教材必修課程的重要模塊。新課標要求當前高中學生在準確把握文明發展過程的歷史脈絡同時,要求學生了解中外文明史發展過程中的重點人物、重要事件和關鍵制度,同時也應該逐步學會利用歷史知識階段現實。當前,新版本的歷史教材都是以文明史觀的角度便編排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之中,歷史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教材編排順序為主線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并適當進行調整。在學習農業文明時代階段之時,以下兩個要點必須注意:第一,著重關注中國古代文明。必須承認,世界文明發展的多元性非常突出,不同地域、國家和民族共同創造出當前精彩紛呈的世界文明。但在農業文明時代,中國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于農業文明時代世界文明發展做出舉足輕重的貢獻。沒有中國傳統精彩異常的古代農業文明,同時也就沒有雄偉異常的當代中國文明。在學習中國文明過程之中,既要深入了解到古代文明對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不同民族在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在新版本的歷史教材編排內容之中,每個文明主線非常明顯。歷史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應該以這些主線為基礎進行講解。例如,歷史教材必修的政治文明分為八大部分,其中的政治制度建設就涉及到五大部分,因此歷史教師完全可以以此為教材主線。歷史進程發展和政治制度演變,促進政治文明的不斷發展。當然,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內容之中,主線則應該轉變到生產力發展和民族思想文化傳播上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文明史觀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點必須精確,簡明扼要。例如在政治文明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包含的`內容就包含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監察審查制度、國家權力制度以及官員選拔制度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還需要從歷史背景、階段特征、創新改革以及歷史意義四個部分予以重點講解。
。ǘ┕I文明時期
在工業文明發展進程中,筆者對于書本體系進行稍微整理,重新構建。在當前歷史教學過程之中,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相互對比中展開的。在農業文明時代,西方文明在中國文明后面,意在強調農業文明時代中國對于全球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在工業文明時代,西方文明在中國文明前面,旨在強調西方文明發展對于中國農耕文明的建設性和破壞性影響。當然,在大部分的歷史教材之中都是按照這一方式進行編排。其原因在于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利用文明史觀編寫教材內容,能夠使得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展現出來。在世界文明發展過程之中,中華文明代表著農耕文明的高峰,且長期領先于世界;西方文明則在1500年后開始崛起,成為世界工業文明的典型,并與近代至今領先于全球。將中西方文明相互對比,進行了解,分析兩種文明在發展過程之中的碰撞以及代價,更能使得學生了解文明進步的艱辛。其次,文明史觀對于比較不同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異同點非常重視。將中西方兩種文明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認知知識的同時,深刻的了解到兩種不同文明發展過程之中的聯系,以更好的詮釋兩種不同文明的內涵和本質。
三、總結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面,歷史教學實踐活動一直都將課本作為教學的唯一依據,“以課本為綱”、“死摳課本”。隨著文明史觀概念的出現,歷史教師應該意識到歷史教學活動應該努力幫助學生不斷拓展歷史視野,培養歷史素養,準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規律,關注社會生活之中的人權、人文和人性的覺醒,并正確看待當前不同地區、國家和民族之間文明的交流和碰撞,并將這些意識準確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關注世界、關注熱點問題。與此同時,歷史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在平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文明史觀”意識,不拘泥于課本知識,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對待問題,則會更加適應當前史學理論更新以及其對于當前歷史教學的實際要求。
【研究文明史觀下的高中歷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