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

        時間:2024-09-17 22:28:17 理工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

        展望未來,再用50年的時間,在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使人民享有更高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這一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能源·電力在未來50年穩健的發展。

        一、在提高能效的基礎上提高能源·電力消費水平

        世界在發展,人口在增加,要求能源·電力有相適應的增長來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快速發展的后進國家,經濟增長對能源·電力有很強的依賴關系,這一歷史性規律短期內不會逆轉。

        世界人口1950年只有25億,1999年增加到了60億,是1950年的2.4倍;世界能源消費1950年為25億噸標準煤,1999年已增加到122億噸標準煤,是1950年的4.9倍;世界發電量1950年為9544億千瓦時,1996年達到了13.6萬億千瓦時,是1950年的14.3倍。我國人口1952年是5.8億,2000年增加到12.7億(不包括港、澳、臺),是1952年的2.2倍;能源消費1953年只有0.54億噸標準煤,1999年增加到13億噸標準煤,是1953年的24倍;發電量1953年只有92億千瓦時,2000年增加到1.33萬億千瓦時,是1953年的144倍。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世界能源危機、70-80年代持續10年之久的兩伊軍事沖突,以及90年代初舉世聞名的海灣戰爭,也沒能阻滯能源·電力增長的步伐。據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100億,是目前的1.6倍,能源消費量將增長到283億噸標準煤,是目前的2.3倍,電力需求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梢,能源消費增長快于人口增長,電力消費增長快于能源消費增長的歷史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我國正處于一個大發展的歷史時期,能源和電力的消費水平都很低,與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費基礎上的現代社會相距甚遠,人均能耗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人均用電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指標,1999年我國人均能耗才988千克標準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39千克標準煤的1/2,只相當OECD6523千克標準煤的15%;1997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只有773千瓦時(1999年為815千瓦時,人均發電量為979千瓦時),只相當世界平均水平2096千瓦時的37%,不到0ECD8079千瓦時的1/10。我國優質能源,尤其是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很低,1997年世界平均為17%,0ECD為18.6%,我國只有12.1%,其中特別是居民家庭電氣化水平太低,發達國家的每個家庭的年均用電量在2000千瓦-4000千瓦時,目前我國只有120千瓦時,1999年還有5000萬農村人口沒有用上電。因此,我國比發達國家有更大的能源和電力增長需求。

        根據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達到基本現代化的人均能耗大致在2.8噸標準煤的水平上,人均用電量至少在3500千瓦時。據此估測,2050年以16億人口計算,我國的能源需求量大約45億噸標準煤,是目前能源消費的3.5倍,發電量要達到6.了萬億千瓦時左右,是目前發電量的5倍。因此,2050年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同時,使能源消費達到零增長的理想境界,只能是一種美好的期望。只有滿足能源服務的同時,在大力提高用能用電效率的基礎上提高能源·電力消費水平,才能減少經濟增長對能源供應的依賴程度。也就是說,面對未來如此巨量的能源和電力需求,要以較低的能耗和電耗實現現代化,就必須有比發達國家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電力供需之間的矛盾一直是能源·電力領域的基本矛盾,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能源電力嚴重短缺的后果和近半年多來美國加州的能源·電力危機警示我們:當能源·電力嚴重短缺局面出現階段性緩解的時候,決不能放棄或忽視提高能效的努力。應當認識到,提高用能用電效率和提高能源·電力消費水平,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歷史過程,要持有戰略眼光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積沙成塔、匯流成川。未雨綢繆,乃當務之急。

        二、警惕能源開發利用潛伏的危機

        能源·電力為人類社會創造了現代物質與精神文明,同時在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形成的負面效應也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憂慮和警惕。

        從世界范圍觀察,21世紀有兩個潛伏的危機:

        一是能源資源的消費速率遠遠超過了資源的再生能力,有限的儲量和無限的需求使再次發生全球性能源危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可燃礦物燃料占世界能源消費的90%以上,這些億萬年生成的地下資源儲量有限,與消費速率相比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耗盡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遲早的事。1999年末;世界煤炭可采期限為230年,我國只有111年;石油可采期限世界為44年,我國只有21年;天然氣可采期限世界為62年,我國是56年。煤炭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它對環境帶來的危害與社會發展格格不入,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提倡煤的利用并不意味著要返回到“煤球時代”,把它轉化成干凈的流體能源和采用潔凈煤技術要付出巨額代價。21世紀的科學技術對新的可燃礦物資料資源能夠提供多大貢獻還是個未知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類的真正希望,但目前它在世界能源平衡表中僅占極小的份額,在21世紀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也還是個問號。近年發現海底蘊藏、大量的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據估計全球可燃冰儲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的2—3倍之多,我國南海海底可燃冰儲量估計有石油儲量的一半,它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還尚待時日。

        能源短缺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它不僅可能導致能源危機和引發經濟危機,甚至釀成國際軍事沖突。20世紀50—60年代以發達國家為主體的西方世界實行的能源“流體化革命”,為它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空前的繁榮,然而正是1973年爆發的世界石油危機成了1974-1975年西方經濟危機的起爆劑,把它們從高速增長拉了下來,至今未得復原,人們對此一直難以忘懷。

        二是可燃礦物燃燒后的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威脅地球的健康和支持地球生命的生態系統。CO2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溫室氣體將使海平面上升,一些海上島嶼和沿海城鎮將被淹沒;土地沙化面積擴大,水災、旱災、雹災、風災發生頻率增加;蟲災和瘟疫會擴展到更多的地區。SO2和NOx是構成酸雨的主要來源,SO2還是導致肺心病的罪魁禍首,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的生存和成長帶來了嚴重的損害。煙塵中含有多種有害金屬和致癌物質,與肺癌發病率有直接關系,高農度的SO2與煙塵的協同效應是煙霧事件斃命的主要因素。煤炭使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領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成為人類文明上一塊里程碑,然而正是煤炭給它帶來了厄運。20世紀50年代英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為主,1952年12月高濃度的SO2和煙氣粉塵連續四天覆蓋倫敦上空,4000多人喪生于導致呼吸衰竭的“殺人煙霧”。爾后,世界上發生過多起程度不同的煙霧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183個國家和70個國際組織,102位國家和政府首腦參加了會議,討論的是世界環境問題,實質上要解決的是能源問題,目的就是期望全球采取協調一致的步驟去避免一場可怕的生態浩劫。

        從我國來看,21世紀能源將面臨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相關文章:

        電力技術的發展與電力生產的安全03-28

        論我國公證制度的改革與發展03-19

        試論我國經濟法的發展深化11-13

        論我國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現實選擇03-22

        電力稽查工作的延伸與發展02-26

        論我國當代夫妻財產制的發展與完善03-21

        論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物流03-21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03-25

        論我國發展回購利率期貨的可行性03-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