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精選12篇)
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所學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1
摘要: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和發展中遠沒有預期中的樂觀,雖然高校在會計專業開展了一些校企聯合的試點工作,但是這項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會計專業教育教學
一、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
會計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太被企業接受,主要因為企業的財務是有保密性質的,所以會計專業的學生想要去企業實習是很難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對于財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只做一些簡單的復印資料等工作,就失去了實習的意義。
高等院校在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各方面:在企業中,如果沒有利益,企業就不愿意接收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來實習,因為實習生短時間也很難給企業創造價值,即使有一些學生,也就只讓這些學生做一些打雜的工作,這與學生實習的目的相悖,學生學習不到東西。如果國家可以在稅收方面給予企業一些優惠,企業就可以更好的接收會計專業的學生來實習,否則學生即便是免費給企業打工,也很難被企業接納。
會計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想要穩步發展,長期開展,必須要靠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并且在此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都要獲取一定的利益,否則很難長期合作下去。對于學校,通過校企合作這種方式讓學生在企業中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率,為學校帶來品牌和名聲,使學校和學生獲得一定的利益。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如果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但是學生在短時間不能給企業創造價值,并且企業好要付出培訓的人力、物力,對于企業來說得不償失。因此,企業處于成本的考慮不愿意接受學生在企業的實習。
另外,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如何給帶實習生的師傅發放工資也是一個問題,如果給師傅多發工資,企業就會在經費上有損失;如果給師傅少發工資或者不多余發工資,師傅就沒有帶實習生的積極性。會計是要在實踐中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的一門學科,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對于會計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時候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院校招收會計學教師的時候,有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大學何時能或者碩士研究生,這些教師很少從事過專業的會計工作,實踐基礎薄弱,知識結構停留在理論的層面。
二、會計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
高等職業院校在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和改變,主要也是因為社會對于職業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是進入事業單位。
因此,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想要發展的好,就必須給自己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會逐漸取代簡單重復的勞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的是能夠有更多思維,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那種重復簡單工作的人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取代不了人的思維和主觀能動性。
對于會計學專業的人來說,不僅僅要會做賬,還要具備更多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財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會計崗位與其他崗位有所不同,面臨著企業的一些核心的機密,涉及到企業的賬務、稅收等商業機密,對于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戰略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企業是不會讓實習的學生去接觸到這些機密的。
那么學生在實際的實習中,可以采取計算機模擬的辦法來實現。通過模擬真實的企業環境,企業的賬務使學生來提高實踐的能力。在進行模擬實踐中,可以緊密結合教材,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術和能力,使學生在模擬實踐中成為會計、出納等身份。在此過程中學會如何進行做賬、財務管理、審計等工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在發展中還面臨很多問題,在校企合作中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雙贏的局面,由于會計工作的保密性,阻礙了學生在企業實習。
因此,學校和企業應該更深層次的加強合作,多方溝通,達到共識,給學生的實習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政府不能也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使得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可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瑞.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459.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2
摘要:會計崗位是每個行業重要的工作崗位,會計工作是企業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會計工作的質量決定著整個企業工作的質量。但是現階段我們會計從業人員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會計從業人員普遍存在素質偏低、業務水平不高、會計工作不規范、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我國會計工作的發展停滯不前,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
因此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加強會計專業培訓工作是必然趨勢。本文分析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會計專業培訓的現狀,并根據其培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培訓途徑,為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會計培訓提供思路。
關鍵詞:會計專業;社會培訓;現狀;有效途徑
一、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會計培訓現
。ㄒ唬┡嘤柦M織管理體系和監督體系不健全
從河池市的會計專業培訓情況來看,會計人員通過上海國家會計遠程教育網、新世紀會計培訓等網上進行繼續教育學習,面授地點普遍在師資匱乏、辦學條件較落后、甚至某些培訓機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講究培訓質量,培訓效果不理想。雖然各部門都比較重視會計專業的培訓,但是各部門的培訓都是獨立開展的,財政局開展的培訓主要是針對基層參政干部,恒企公司開展的培訓主要是初級會計資格的考試培訓,稅務局開展的培訓主要是與稅務相關的業務培訓,這些培訓都是開展得比較少,普及面較窄。目前我市缺少規范、科學、系統化的會計專業社會化培訓機構,對會計專業培訓沒有進行統一組織、管理和監督,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利。
(二)會計專業培訓形式單一
就目前我們河池市的會計專業培訓形式來看,政府部門組織培訓比如財政局組織的基層財政干部培訓,培訓的對象是基層財政干部,主要是學習一些新的會計理論和財政法規,對企業會計人員以及考證培訓沒有涉及到;稅務部門組織的培訓主要是針對營改增以及金稅三期系統相關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對象是稅務工作人員;恒企公司組織的培訓主要是以考證培訓為主,主要培訓對象是即將參加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這些培訓都是集中面授為主,通過教師講授的形式來進行學習,且都是大班式教學,時間比較固定,培訓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專業的培訓場地
目前在我市沒有專門、統一的技能培訓場地,許多培訓比如財政局組織的基層干部培訓等均通過借用我校實訓基地等形式進行培訓,恒企公司利用辦公場地組織考證培訓,由于學員數量不穩定,難免會存在場地過剩或者不足等情況。
。ㄋ模⿴熧Y隊伍建設滯后
會計專業崗前培訓包括助理會計師考證培訓和會計崗位技能培訓。要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培訓教學團隊擁有豐富的理論培訓經驗,幫助學員順利通過考試,更要有過硬的實操技能,讓學員通過系統地培訓后,真正零距離接觸崗位工作,能順利上崗獨立工作。但從目前各部門組織的培訓情況來看,大部分師資還是理論培訓的講師,能講授理論同時又能培訓技能的師資不多。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有效途徑
(一)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拓寬培訓渠道
完善培訓組織體系,光靠單方力量是很難實現的。學校會計專業的教育對各項政策變化相對更新快,而且教學場地、資源、師資等比較豐富,但是學校教育的往往存在“在課堂上講會計學原理,在黑板上進行賬務處理”等問題,培訓效果不理想。通過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廣泛深度合作,建立有效的四方聯動運行合作機制,拓寬培訓渠道,提高培訓質量。這幾年來我市“黨建+教育扶貧”焊接項目的“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的就業技能培訓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會計專業的社會培訓可借鑒此做法,促進會計專業技能培訓持續高效開展。
同時在河池市職業教育集團助力下,共同構建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骨干、各中職(中專)學校為支撐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縣級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能力建設,促進就業創業。
。ǘ﹦撔聲媽I社會培訓模式
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是依托社會的需求而開展的,鑒于社會培訓工作能為社會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特點,所以更需要加強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并且建立信任。同時爭取頒證渠道的暢通,以培訓學生的收獲和操作能力為標準進行綜合評估,為通過考核的學員頒發證書,提高培訓方的聲譽,更進一步發展自身的優勢,取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和信任,為社會化培訓發展開拓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我校會計專業近幾年來會計專業教師為河池市不同行業的會計人員傳授新會制度知識和解決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問題,幫助廣大會計人員及時更新掌握會計知識,懂得如何按照新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明確會計專業發展方向,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我校會計特色實訓基地為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提供服務
我校從2009年起先后建有會計綜合實訓室、會計技能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會計考培實訓中心等11個校內實訓室。為滿足專業不斷擴大的教學需求,2015年11月中央專項撥入500萬元資金,用于添置設備,擴充實訓室,進行課程改革、專業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
截止2016年12月,我校會計專業新建四間、完善兩間實訓室,現共有實訓室13間,實訓基地面積由原來的1480M2增加到1960M2,實訓工位由原來的424個增加到692個。會計特色實訓基地建成后,除能滿足會計專業群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外,還可通過優異的增值服務,為開展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提供了優質的基礎條件,是河池市集教學、培訓、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依托會計服務公司能夠針對性地為社會職業教育、企業財務管理解決各種難題。集“教、培、考、賽”為一體的人才培養基地成為河池市財政、銀行、稅務、工商、商務、安監、教育、衛生等部門指定培訓、考試的定點基地。
。ㄋ模﹥灮嘤柦虒W團隊
我校會計專業是學校的老牌專業,是自治區示范專業、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師資隊伍建設以“自培、送出去、請進來”為基本思路,加強教師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培養,經過多年的內修外培、下企業實踐鍛煉、專兼結對培養等方式,已形成一支“品德高尚、結構合理、專兼結合、校企互通、動態組合、技能精湛”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部分教師長期擔任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證培訓教師,有豐富的培訓考證經驗,同時有多名教師被被聘為河池市會計培訓教師,在河池市的會計電算化、新會計制度、基層財政干部等培訓擔任培訓教師,培訓效果顯著,滿足會計專業社會培訓需要。綜上所述,會計人員的崗前、崗位培訓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現階段各部門組織的會計培訓都是孤島式的,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會計人才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難以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政、校、行、企多方聯動共同開展會計專業社會培訓,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訓基地、師資等資源為當地會計專業社會培訓服務,提高會計人才培訓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崔曉云.會計培訓創新模式的應用研究[J].財經界,2016(20).
[2]張毓幼.提高會計隊伍培訓效果的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4).
[3]李威.會計人員教育培訓的創新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
[4]周麗華.會計人員教育培訓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合計資訊,2018(26).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3
摘要:會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人才的培養更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文章從目前高等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培養模式,分析了四位一體分層實訓的概念、基本思路、會計人才的定位和培養模式的具體設置,以及面臨的困難,為會計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的方案。
關鍵詞: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四位一體;分層實訓
一、目前高校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重理論輕實踐
一直以來,各本科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中,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較不重要的附屬地位。由此,各大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設置的理論課程的比重占到絕大部分,如大多高校都采取設置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審計等理論課程這樣的設置模式,且理論課時占到85%甚至更多,實踐課時僅僅占10%-15%。相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也多偏向于理論方面,長期以來忽視了實踐知識的學習和探討。
(二)實踐類課程模式單一,實踐流于形式
在實踐課的設置上,大部分本科院校采取“課程實驗+畢業實習”的形式,模式比較單一。課程實驗是由教師在講完本門課程的理論后完成的,大多是給學生一本實驗教材或一套實驗案例,由學生根據理論課的學習自己完成實驗,用手工的完成居多,也有用軟件完成的。這樣的課程實驗中,學生很難了解會計工作的真正實務。
畢業實習則是由學校聯系或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進行。由于實習單位的限制,導致實習過程很短或沒有老師的專業帶領和引導,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偷懶沒有真正的參加畢業實習,而是找個單位在實習報告中蓋章了事,這樣沒有真正進行會計實習過程的鍛煉,使得畢業實習大多流于形式。
(三)實踐課程與社會需要脫節,實踐效果差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改變和提高。很多高校的實踐課程在設置時,沒有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不了解單位最新的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導致課程教學效果較差。學生不能通過實踐課程了解社會的實際需要,沒有真正把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不利于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以至于學生最終雖然通過了學校的實踐課,但通不過社會的實踐檢驗。
二、四位一體分層實訓培養模式的會計人才定位
近年來,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隨著2017年德勤財務機器人的正式問世,會計已經進入了一個充滿挑戰的新時代。傳統的核算型財務會計有被淘汰的風險,而掌握了會計知識又精通分析決策的管理會計將成為未來會計專業的主流。
但即使是機器記賬的情況下,會計人員也應懂得會計的基本流程和原理。目前各大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仍是從事核算型會計工作,其中有較少數佼佼者可以從事供應鏈管理等財務管理工作。
但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會計專業人才應當是既要懂得基礎的財務會計的財務核算知識,又掌握了管理會計的分析和決策技巧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既注重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使會計專業的學生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同時要注重學生對相關交叉學科的學習,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了解行業發展動態。
另一方面,高校在進行實踐環節的培養安排時,通過分層實訓的模式,除了安排會計專業的手工與電算化實驗等專業能力實驗外,還要多設置實踐課程幫助學生聯系交叉學科的情況進行的綜合實踐,比如提高會計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能力和培養學生應用金融投資工具的能力等,另外還有企業戰略層面的企業全局觀能力的培養。
同時,分層實訓培養模式也不能忽略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尤其在實地實習環節可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培養起學生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培養模式正是要培養具備了扎實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能熟練的運用電子信息化工具為會計服務,能站在企業高層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同時有高度責任心的高素質會計人員,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
三、四位一體分層實訓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需要會計人員不單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知識,能夠進行基本的會計核算,同時還要有分析問題和進行決策的能力。大部分高等本科院校采取的“課程實驗+畢業實習”的實訓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已經不能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對于會計人才實際能力的需要了。而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培養模式則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所謂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模式,是將會計課程設置中的實踐環節,分層設置成“手工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會計專業綜合實訓—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這樣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以前一個環節的實訓為基礎層層遞進,通過手工資料、計算機軟件和實地實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會計專業學生四年的實習實訓。這樣的實訓模式,首先是根據實訓的要求和內容把實訓分成了基礎課程實驗、綜合實訓和決策實訓三個不同的層次,其次是根據學生不同階段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成了單項實驗、綜合實訓和復合實驗,同時在綜合實訓中還有不同會計崗位的劃分,便于學生拓寬知識面和技能范疇,培養責任心和職業道德素質,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
四、四位一體分層實訓培養模式的設計方案
(一)實訓內容分層設置
在四位一體的分層實訓中,手工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是與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相連接的,作為整體課程的一部分。會計專業綜合實訓則采取軟件實訓與實地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實訓中的軟件實訓是通過軟件中的實訓案例幫助學生把課程與課程之間進行串聯,將不同課程間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把會計前二年學習的專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
在軟件實訓中,如果某一環節發生錯誤可能會導致整個實驗失敗,因此對學生的細致認真的態度也是一個考驗。綜合實訓中的實地實習是通過將學生派去實習單位實地進行實習,這種實訓則能更好的發現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之間的差距,找出差距就找到了后面學習的方向,以便更好的融合理論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在實地實踐中對工作的態度和人際關系的處理也同樣重要,這樣的實訓對培養嚴謹細心、責任心強的職場高素質人才有利。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是通過ERP企業經營沙盤進行的,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會計工作,更注重的是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調能力、人財物的調度和管理能力,以及綜合決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一個全局觀和管理觀,在今后的財務崗位上不但能做好財務會計的核算工作,也能有分析建議和管理的能力,從而協助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進行管理和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實訓課時分層設置
手工實驗和電算化實驗在相連的課程中課時的設置上要占到該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一般各大高校專業課的理論課時是48-64課時,實驗課時則應為16-24課時,其中《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課程實驗應占到總課時的一半。
專業綜合實訓因為是整個會計專業綜合性質的實訓,相當于對前面所學的會計專業課程的一個總結,在課時安排上就要多一些,軟件部分的專業綜合實訓可設置為24-30課時,實地實訓考慮到實訓單位的具體情況則設置為2-3周。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是一個全局觀的實訓,學?煽紤]本校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設為40課時左右。
(三)實訓時間分層設置
與課程相關聯的手工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隨課程設置在1-3年級,隨專業課開設,以便理論聯系實際,檢驗理論課程學習的成果。專業綜合實訓中的軟件實訓部分安排在大二暑假開設,這時大多專業課的課程實驗已經完成,可以在軟件上進行綜合模擬實驗,通過軟件的模擬實訓完成各科課程間的連接,找出學習中的漏洞;實地實習可開設在大三暑假,這時大部分專業課都已完成,可以去企業實踐檢驗三年來的學習成果。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可設置在第七學期,此時學生面臨畢業,在學習的最后階段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流程,掌握企業大局形勢,培養分析和決策管理的能力以協助企業領導者,對后面的就業有很大幫助。
五、四位一體的分層培養模式面臨的問題
四位一體的分層培養模式解決了會計人才培養中實踐能力培養的問題,但這一模式在實施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
(一)實地實習單位的規模
在專業綜合實訓環節的實地實訓,需要找到實地實習單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學生一般規模較大,實訓的時間不短,要安排大量學生到單位實地實習,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較為困難。這需要高校和企業,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二)實訓案例建設問題
在實驗實習實訓中,真實體驗很重要。無論是課程連接的實驗,還是綜合模擬實訓和企業經營模擬實訓中的案例,都要接近現實。這就要求:首先要選擇或編寫合適的教材,對教材教具要有所創新;其次要盡量使用還原性較高的憑證和印章資料等實驗材料;最后要能模擬真實的財務場景。這對本科院校的軟硬件設施都是一項挑戰。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具備前瞻性和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從基礎訓練、綜合實訓和決策實訓三個層次來設置實訓環節,建立“手工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會計專業綜合實訓—ERP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四位一體的分層培養模式,在實訓時間、內容和課時上都進行有層次的安排,在學生學習了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能和參與分析決策的能力,為今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紀明彥.會計人才技術能力培養三層次[J].國際商務財會,2017,12.
[2]厲國威,安玉琴.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山西財稅,2018,9.
[3]谷銀平.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商業管理研究,2018,11.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4
摘要:本文從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然后在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課程設置現狀的基礎上,從理論基礎、課程設置的連貫性、教學內容的融合三個方面,具體分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可行性分析
高職會計專業是向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重要渠道,通過對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研究,使畢業生能適應市場需要,并快速轉變為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
一、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一)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要求,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質量。2016年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要求加強會計教學教材研究與改革,推動管理會計的應用?梢哉f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必要要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社會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數據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加劇了企業管理高層對信息系統的需要,使得管理會計越來越重要。但是無論經濟怎樣發展,管理會計都必須借助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因此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信息與網絡技術、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必要要求。
二、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以我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為例,財務會計屬于會計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屬于必修課,14學分,分兩學期學習;管理會計屬于專業拓展類任選課,4學分,一個學期學習。從課程設置看,五年制高職普遍存在重財務會計輕管理會計的現象。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管理會計的環境背景下,高職教育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的共性與個性,研究課程融合的的可行性。
三、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論基礎一致性
1.基礎相同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以傳統會計為基礎。傳統會計主要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記賬方法,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并定期編制財務會計報表。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經營管理理論的研究深入,管理會計逐漸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會計學科,主要是運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財務會計中的信息,為管理當局的相關計劃、決策、控制等提供依據。
2.本質相同
會計的本質是在經濟管理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會計信息系統。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系統是基礎,管理會計則在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經營管理上的要求,結合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外取得的有關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管理層需要的管理會計信息。一般認為,財務會計是對外會計,而管理會計是對內會計,按照各自的方法和分析工具,進行雙重核算。無論經濟怎樣發展,管理會計都必須借助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
(二)課程設置的連貫性
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順序一般都是先學習會計基礎,學習會計基本理論與核算;然后是財務會計,學習具體的經濟業務的核算,并編制相關報表;在學完財務會計的基礎上,安排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其他專業課程。從課程設置看,五年制高職普遍存在重財務會計輕管理會計的現象。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取消,企業需要的是高層次的管理會計人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在以財務會計為核心課程的同時,應重視管理會計,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課程設置上進行融合,使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財務會計知識,而且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快速成長為企業需要的高層次的會計人才。
(三)教學內容的融合
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大部分都是以生產的會計信息為主線,按會計要素設計學習內容,從財務會計內容認知,資產核算、負債核算、收入、費用和利潤核算、所有者權益核算,最后是財務報表編制。管理會計的教學,以管理會計能力體系為主線,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分析工具、經營決策、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最后是責任會計。會計的本質是為企業管理活動服務的一種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在這個會計信息系統中,有兩個環節,即信息儲存和信息輸出,信息系統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即信息確認、核算和信息應用,財務會計著重的是信息確認和核算,而管理會計重點是信息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都離不開會計信息這條主線,它們是相互融合的主體。
四、結語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會計理論、信息與網絡技術、經濟的發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是向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高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市場對會計人才需求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2]王雍欣,何秀賢,姚光憲,主編.管理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劉魯忠.基于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可行性探究[J].管理觀察,2014(28).
[4]徐光華,沈弋,鄧德強.環境嬗變下的管理會計變革與創新[J].會計研究,2015(12).
[5]沈藝峰,郭曉梅,林濤.CIMA《全球管理會計原則》背景、內容及影響[J].會計研究,2015(10).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5
摘要:高職學院的會計專業注重實務性培養和訓練,對理論知識的深究要求較低,因此高職學院會計專業的學生并不適宜于學術性畢業論文寫作。從多角度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現狀、原因,并對用大型頂崗實習作業代替寫畢業論文的形式進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的目標。
一、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是論文質量較差。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在選題、構思和語言表達上都難以達到相應的要求。目前學生的畢業論文大致有兩類情形:一類是論文無可挑剔,且理論高深。論文初稿上交后,令指導教師尷尬不已,因為文章近乎完美,基本找不到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顯然,這類論文是整段甚至通篇直接引用過來的。另一類是論文層次混亂、主次顛倒、語句不通。這類論文往往令指導教師煩惱無盡,因為文章大多是拼湊、粘貼或嫁接形成的,其結構混亂,條理不清,缺乏應有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指導教師認真審閱后,花大力氣提出修改意見,其結果是:學生往往視而不見、不予理睬,馬上重新換題,另起爐灶拿出一篇新論文,而這樣的論文或是完美無缺,或是條理混亂不堪。
二是寫作流于形式。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在畢業論文研究寫作過程中得以拓寬、深化和升華。在掌握學科專業科研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經教師指導,獨立進行調查研究、搜集資料、分析綜合、推理論證及系統表述,以達到提高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F階段,高職會計畢業論文寫作在許多高職院校已漸成過場,喪失了通過論文寫作獲得科學研究基本訓練這一教學目的。在多數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寫論文純粹是為了應付差事,無論論文做得如何,學校和老師都不會因論文寫作以及答辯差而給不及格、畢不了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敷衍了事的態度,使其根本不遵循論文寫作的一般規律和要求,不能踏實、認真地展開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不嚴格按照寫作流程推進,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后隨意上交一篇。一些高職院;诟鞣N因素的考慮,也只能是一再降低畢業論文的相關標準。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側重發生改變。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職教育隸屬于專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高職教育的發展基本上走本科教育之路,其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體系等與本科類同,三年教育培養的結果是:學生既非理論型、學術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又非技術型、職業型人才,高不成、低不就,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人才培養模式陷入尷尬境地。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是,要確立一個不同于本科、具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在學術性和職業性上的不同側重,決定了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差異: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通才”;高職教育立足于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專門人才,其培養目標應有鮮明的職業定向性,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厚功底的“通才”畢業后,其可能去大學、研究所等從事學術性、研究型工作,這一層次的畢業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即本科教育的畢業環節必須包括畢業論文,以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該教育層次培養目標的實現。職業定向為“應用型人才”畢業后,則直接進入各自的職業崗位,比如,高職會計專業人才更適合去中小型及以上企業,其可以勝任會計主管及以下崗位的實務工作?梢,高職會計畢業論文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都需要在新一輪人才培養目標下進行重新的審視和研究,畢竟,高職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壓縮版”。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差異決定兩者在今后的培養模式上應各有側重、各具特色。
第二,知識能力結構的塑造發生改變。培養目標的不同,決定著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顯著區別: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學科的重要性,注重理論基礎的廣博和專業理論的系統精深。專業設置體現學科性,課程內容注重理論性,教學過程突出研究性。本科教育的知識能力體系呈現出縱向框架式,強調課程的整合、學科的完整和綜合,注重跨學科知識的遷移。比較側重“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集中于認識世界的范疇,是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相對不完整的實踐體系的統一。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要求具有適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以及較為嫻熟的技藝和技能。高職教育的知識能力結構呈現出橫向職業崗位模塊式,它強調崗位業務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理論以“夠用”、“實用”為度。比較側重“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問題,集中于改造世界的范疇,是相對完整的實踐體系和相對不完整的理論體系的統一。
高職院校應當首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然后使其具有適應就業需要的專業技能,促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塑造。培養的會計畢業生應能很快適應基層會計工作,過渡期或適應期較短,并有較高的會計操作技能。經過3—5年的實踐和學習,即可由助理會計師成長為會計師、單位會計主管、單位審計骨干、注冊會計師等。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強調職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構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時,緊緊圍繞“應用”這一主旨,不斷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一般保持在50%左右。為了切實從工學結合的角度出發,要不斷強化學校與用人單位相結合,師生與工作過程相融合,“做、學、教”實現一體化。三年修業結束后,高職學生雖然不像本科生那樣具有厚實、寬廣的專業理論知識,初步的理論研究與開發能力也相對欠缺,難以實現在某一領域對學術觀點、學術流派以及學科知識做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探討。但是,高職學生將理論知識予以轉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崗位操作技能的準確性、嫻熟性快速提升,縮短了與具體崗位執業要求之間的差距,更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說明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已今非昔比,不可等同視之。
三、改革創新的基本思路
畢業環節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高職學生的畢業環節應充分體現職業性、社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鑒于目前畢業論文實踐環節存在著普遍、客觀的問題,筆者建議,應及早推出畢業論文的改革創新模式,即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的更新形式,以其作為全面、綜合衡量高職教學質量,檢驗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尺度。因為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更符合高職新一輪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其實施過程及結果更具有現實意義。再者,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都直接來源于學生的畢業頂崗實習,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通過頂崗實習,學生有了切身體會,能將其所見、所聞、所學、所做融會于整個畢業設計和畢業調研中,以真實體現其各方面能力形成、具備和運用的成效。
第一,畢業設計貼切、客觀、實際,彰顯個性化特色。畢業設計是畢業頂崗實習的延續,其目的是檢驗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計算機和財務軟件的應用能力、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圍繞這一目的,應在學生各自頂崗實習的基礎上,將學生按所在實習區域劃分為若干小組,由各小組從實習單位(不限定具體行業和企業類型)任意選取一期期初核算資料,并獲取該單位當期經濟業務(并非照搬照抄原單位當期全部業務量,經濟業務的類型和數量可做適當增減調整)有關原始憑證的影印資料,由審核原始憑證開始,到編制會計報表結束,完成整個賬務處理程序。操作中,小組成員必須一人一崗,各司其職,分別可按出納、存貨、成本、固定資產、往來賬款、制單、總賬等承擔各自崗位工作,協同完成全過程任務。除手工核算外,各小組必須同時在計算機上進行電算化處理,可按小組內會計手工賬崗位來安排電算化崗位,既達到手工與電算化同步操作的目的,又能解決學生對電算化崗位認識不足的問題,還有助于教師評判各小組手工賬與電算賬的一致性。各小組成員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必須本著團隊協作的精神,努力與實習單位的會計及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和協調。完成信息資料收集后,小組內部還需精誠團結、組織得當、分工明確、合作共事。來源于不同企業資料所完成的差異化的畢業設計,可以充分反映學生崗位操作技能的真實水平,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尋找其職業能力的差距,還是就業前的一次綜合、實地的大練兵。企業真實的核算場景和核算資料是完成畢業設計的有效契機,它是學生頂崗實習歷練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具有針對性、綜合性和適用性強等特點。通過畢業設計,可以全面考查學生會計核算基本功的扎實度,財務軟件操作的嫻熟度,對不確定經濟事項做出職業判斷的準確度,職業道德素質擁有的可信度,相關知識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的整合度,未來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延伸度,等等。
第二,畢業調研強調因人而異,倡導量力而行。畢業調研著重于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經過畢業頂崗實習,學生對自己所在實習單位的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業務流程、資金運營等都比較熟識,一段時間的實踐,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還豐富了閱歷,引發了思考。實踐中,學生會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與實際工作情景進行對比,從而引發其深入思考的興趣,這為專題調研的開展搭建了良好平臺。其次,實地調研的實施具有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企業的實際問題在其專業知識、能力范圍內進行探索研究,選題完全講求因人而異、量入為出。再者,畢業調研的對象具有針對性。學生所確定的調研專題都是一定環境下針對某一特定企業的相關問題。最后,畢業調研的內容具有系統性。每項專題調研都經過了解背景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等相關步驟。在這一研究過程中,可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和多項操作技能,展開系統的分析、論證和闡釋。考慮到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的差異,專題調研項目的設定必須具有客觀性、普遍性且覆蓋面廣;具有專業性、層次性且難易相當。它可以涵蓋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籌資方式、企業會計核算流程及評價、企業重大財務事項的產生與處理、企業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企業納稅申報與稅收籌劃、企業會計信息的分析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方式與經營規劃、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評價等。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能力及其所處客觀環境做出選擇。調研報告按要求完成提交后,必須經過調研評價體系的最后評定,以幫助學生更客觀地分析其調研成果,認識其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首先需要學生與指導教師就有關調研問題做深入細致的溝通,然后由學生對調研報告首先做出自我評價;其次是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最后是指導教師對其整合理論與實踐技能的綜合評定。通過系統的專題調研,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將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延伸。
高職教育正在由原來的“數量規模型”向“內涵質量型”方向發展。高職會計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會計人才的能力和整個會計工作的質量。為此,必須盡快探索出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有效之路,尤其是畢業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這是我們向社會輸送高質量合格人才的最后一道關口,在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確保滿足社會需求這一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6
一、會計專業畢業生供給與需求分析
(一)會計專業畢業生供給情況
據教育部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338萬人,失業數約93萬人,占總人數的27.5%?梢钥闯雒磕昙s有30%左右的畢業生累計失業,從而使高校畢業生失業人數逐年增長。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后,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逐年增加。筆者統計了20xx~2008年全國會計專業畢業生情況。
從表1可以看到,20xx~2008年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仍呈現出較快增長趨勢,20xx年會計專業本?飘厴I生為79523人,20xx年為105714人,2007年為112740人,而到2008年這一數字為189373人,是20xx年的2.68倍。在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中,?粕匀徽驾^大比重,20xx為63.73%,20xx年為68.21%,2007年為67.02%,2008年為76.41%,說明會計專業?飘厴I生的人數增長較快。
(二)會計專業畢業生需求情況根據人事部人才市場公共信息網《2007年四季度全國部分人才市場供求情況及分析》,2007年第四季度,全國部分人才市場共有35萬家單位參加招聘,提供招聘崗位322.9萬個,登記求職812萬人,職位供求比為1:2.51(職位數為1,求職人數為2.51,下同)。按照單位性質排名前4位的是:私營和個體企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占招聘單位總數的44.2%、16.2%、15.1%和12.4%。職位需求中,對研究生學歷的需求占5.8%,本科學歷的占44.1%,大專及以下學歷的占50.1%。數量顯示,在職位供求中,大專及以下學歷的比例增加,說明某些職位,特別是建筑、市場營銷、計算機、企業管理、財會等職位大專及以下學歷者較受歡迎。第四季度,人才市場各專業的職位供求比都在1:2到1:3之間,其中排在前十位的專業中,行政管理、財會專業延續上個季度的高供求比。
從總體上看,盡管近幾年就業矛盾比較突出、就業困難,但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有力地促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會計專業總體就業率始終穩定在80%左右。從不同學歷畢業生的就業率看,研究生就業率變化不大,本科生和?粕蜆I率均有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供求比仍然處在較高的比例,說明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供大于求。在對會計專業需求的單位中,私營企業需求量較大;在對會計工作崗位的需求中,大多數企業需求的是會計基本核算崗位。表2基本反映了目前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的需求情況。
從表2可以看到,用人單位對會計崗位的要求較高,上述崗位基本上都是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才可以完成,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從事上述工作。
二、會計專業畢業生供給與需求差異的原因
(一)政府與社會因素近幾年高校連續擴招,錄取率大幅度增高,“升學難”問題解決了,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的增長遠低于勞動力的增幅,出現了就業率與錄取率相差較遠的情況,“升學難”就轉向了“就業難”,而解決“就業難”比解決“升學難”更為棘手。隨著高校的擴招,會計專業無論是招生數,還是在校生數都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域之間諸多方面差別很大。大中城市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總是有限的,競爭相對激烈,但高校畢業生一味青睞于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及改革開放較早的沿海經濟區,不愿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西部地區及縣級以下基層單位往往需要會計人才的支持。另外,用人單位盲目追求名牌高校畢業生,過分看重工作經驗,對生源地域及性別也有較高要求。而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傾向于選擇好地區、好崗位、高薪酬,總想一步到位,總認為上了大學就是人才,只有留在大城市,進入機關、事業單位才算“有出息”。這直接導致了會計專業畢業生供需差異的產生。
(二)高等院校因素主要包括教師配備、實踐教學及培養體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師的業務能力不強。我國目前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包括那些在國內國際上很有名氣的專家級教師,很多人沒有會計工作的實際經驗,大部分是從高校到高校的“學院派”。他們對相關的會計理論非常嫻熟和深厚,但其中很多人連起碼的會計實務操作都不會,更談不上教給學生實踐經驗。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實務能力、責任心、專業知識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意見。如果詳細考證對教育方式呆板的判斷,將有更多基于教師教學僅僅局限于教材知識,沒有很好地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案例。因此,會計專業教師的實務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水平,是影響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目前,在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中,都開設了一定的實踐性教學內容,但實踐性教學的課時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要。如安徽建筑工業學院20xx年會計學本科培養計劃,總教學時數為2469學時,實踐(包括習題、案例、上機、課內實驗)教學時數為120學時,占總學時的4.86%,第一課堂實踐性教學為33學時,占總學時數的1.34%,第二課堂實踐性教學環節為9.50學時占總學時的0.38%。實踐性教學環節占總學時的比例為6.58%。實踐性教學環節課時明顯偏低。
三是培養體制的缺陷。目前會計教學課程體系基本上由五部分組成,即:政治思想品德類課程;基礎教育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主干類課程和專業類輔助課程。這種體系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其對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理論依據,課程科目設置過細,課時分散,造成內容嚴重重復,而對于某些教學內容不夠重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畢業生自身因素把所學的會計理論轉化為高效創造生產力的能力才是當今社會對高學歷會計人才的真正要求。然而,據統計,會計專業的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對所學專業的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無法將所學過的知識轉化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甚至有些學生連會計憑證都不會填,編制會計報表常常覺得無從下手。另外,有些會計專業學生單向考慮自己
的擇業就業理想,用人單位的工資、福利待遇、住房、地理位置以及工作環境無不在其考慮之中,這種不給自己合理定位而產生高期望值的盲日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找不到合適的用人單位。
三、會計專業畢業生供給與需求矛盾的緩解
(一)政府與社會方面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盡快調整高等教育的結構,并加以分類、分層次管理和指導,要促使各類各級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制定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高校質量評價體系,以監督、評估其辦學質量,使會計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規格、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適應。全面貫徹落實高校的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高校的會計教育,并適當控制招生增幅、相對穩定招生規模,使之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出臺某些鼓勵性政策和改革就業機制。同時,各用人單位要樹立“適合的就是最好的”用人觀念,改變不切實際的人才高消費觀念。
(二)高等學校方面包括提高會計專業教師業務能力、強化實踐性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
一是提高會計專業教師業務能力。當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各院校對在職會計教師知識更新的培訓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剛剛上崗的教師實踐經驗欠缺,導致無法適應本科素質教育的需求。因此,應加強會計專業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
二是強化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會計既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經過系統、全面的實習,要想在短期內就適應用人單位的上崗需要是不現實的。盡管加強會計實踐教學不能代替工作經驗,但通過緊密聯系實際,增加實踐環節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工作需要。因此,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使走出校門的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實踐性教學中,可以在低年級進行會計手工記賬的模擬,通過建立現代化的會計實驗室,購置各種憑證、賬簿、報表、操作臺等,在課程教學的過程穿插進行手工模擬教學。在高年級進行會計信息化實驗,通過建立多媒體實驗室,以便讓學生掌握會計信息化的操作技能,以電子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與企業聯合辦學,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在各學期末進行實習,讓學生參與某些實際工作,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三是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目前各院校會計本科生與會計相關知識的課程設置較少,導致會計專業的學生知識面狹窄。只能就會計理解會計,不能站在管理學的角度審視和理解會計。因此,應增設與會計學密切相關的管理學課程,構筑會計人才多元化知識結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其理論知識至少應該包括:財務報表的分析和評價、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有關財務報告的準則,此外,還應具有經濟學、稅法、經濟法、統計學、信息技術與系統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
在我國傳統的會計教學中,理論課課程所占比重較大,實踐課時比重太低;在教材內容上,側重于會計準則的講解,而缺乏應有的理論論述與分析。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分析決策能力,使得學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應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推行案例教學,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應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
(三)學生方面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要做到未雨綢繆。當進入大學學習時,就應該為今后的就業作準備。因此,畢業生就業成功與否不是畢業后找工作時一剎那的表現使然,而是在校時各方面素質的積累和綜合因素所決定的。
根據市場的需求及自身的愛好和條件,有意識地從自身出發作好準備,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培養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會計模擬手工做賬的過程中,學會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基本技能;在會計信息化的學習中,要掌握會計信息化的業務處理程序,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使自己適應市場的需求,為畢業后推介自己做好準備。在擇業中,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不要追求最美滿的工作,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找準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7
摘要:會計制度質量的高低與會計穩健性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財務報告的穩健型主要取決于制度環境的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但有時會忽視了文化及準則差異。本文基于制度建設視角,對會計制度變遷與穩健性進行深入剖析,著重分析我國需要強化會計穩健性原則的原因。強化會計穩健性的外在原因包括監管盈余和評價制度,但究其根本,則是將穩健性作為改善企業盈余質量的機制以加強保護投資者利益。
關鍵詞:會計制度;會計穩健性
會計工作歷來崇尚穩健性原則,要求對壞消息的報告要比好消息更為及時與充分,為充分確定商業環境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需要運用不同的可證實標準對收益和費用進行確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應對轉軌時期與國際趨同的雙重壓力,會計制度必須得以變遷,而穩健性是改革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標。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為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動力,協同證券市場高速發展、國有企業大面積改革以及國際軌道的趨同效應共同對會計制度的改革起著催化劑的作用。
一、會計穩健性研究現狀
(一)早期關于穩健性的規范研究結論不一
Basu系統回顧了早期使用規范研究方法對會計穩健性進行研究的相關成果,認為應立足于穩健性的代表——存貨成本與市值孰低來進行分析,然后在逐步拓展到穩健性的一般原則。但是,對于規范研究,學術界的結論并非一致。批判者認為,由穩健性引起的確認損失與利潤的不一致,將會導致當期損益的高估,最終使得未來利潤會被高估。但支持者又持相反觀念,如蒙哥馬利認為應當把一項支出予以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其決定因素應是穩健性而非使其更為精確。中立者則認為,會計穩健性由于會計的謹慎性與其流行方式而存在,但是,會計從業人員須使用每一時點適當的分配收益與費用來解析穩健性,不能因為曾經恰當的穩健性而對目前的報表進行錯報,最終誤導了報表使用者。
。ǘ┙诜健性研究的發展:視角與方法的多樣化
隨著實證研究的不斷發展進步,近年來對會計穩健性的實證研究也不斷充實。早期關于穩健性的實證研究有Ball在1972年做出的會計方法的激進與否是否將誤導投資者決策的研究。Basu在2009年提出,自美國著名學術專家Lev在1993年倡導對穩健性的研究后,致使了90年代以來對其更為深入和廣泛性的研究。Watts(1993)針對會計穩健性提出了具體的研究指導,歸納了影響會計穩健性的3個因素:法律、契約、以及政府管制。隨后,1995年和1997年Basu又提出了關于穩健性的計量模型,認為會計穩健性的衡量標準可以運用盈余不對稱及時性,自此以后,大批量的實證研究成果開始涌現出來。
二、會計制度改革中穩健性原則的強化
。ㄒ唬┗谥贫劝才乓暯
在我國,上市公司在IPO過程中往往會對財務進行過度包裝,國有企業在改制后也存在著大股東“掏空”行為,這些現象會致使企業的業績在上市后會明顯下滑。可以看出,我國的上市公司存在著濃厚的高估盈余的要求。審計獨立性的欠缺以及與上市公司的串通促使這一現象更為嚴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地方政府參與企業盈余管理的現象。作為對這一現象的回應,我國的會計準則加深了對對盈余穩健性的重視程度。比如,對本屬于資本化對支出直接進行費用化,縮短資產折舊與攤銷的年限,對于資產減值準備應當全面計提,同時對于一些應記入利潤表的項目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與此相對應的,監管機構也完善了對盈余信息使用時的監管。比如,對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原則,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與扣除錢凈利潤孰低為標準。盡管這些原則的加強與改善降低了對盈余高估的可能性,優化了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盡可能地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但同時,以上原則的運用必然會因交易和事項不能如實地通過會計信息反映而歪曲了財務報告,最終會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目前,證券發行與監管制度已經逐步削弱對盈余信息的依賴程度,這將使通過加強會計穩健性來服務資本市場的做法也被削弱。
。ǘ┗谪攧請蟾尜|量視角
縱使穩健性原則作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原則對會計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確認會計信息質量時,最重要的指標依然是相關性和可靠性。會計信息要為報表使用者所使用,必須滿足相關與可靠的標準,往往這很難周全,可靠性的提高可能會降低相關性,反之亦然。而財務報告質量取決于可靠性與相關性的制衡,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會引起其改變,并且最終也受報表使用者的需求而控制。在當前的制度背景下,確認與攤銷程序在應計會計制度下會導致會計的確認與計量的內在不確定性存在嚴重的可能性,并且,在管理者的估計與判斷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也許會受到影響。同時,以往的財務報告只披露成本信息,但現在開始轉變為在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礎上同時提供價值信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加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提高會計相關性要求,必須要對會計準則加速確認不完全交易。然而,當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無法可靠取得時,應當在管理層遵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根據其判斷與估計,對經濟業務要求報告的數字進行確認。但是,在這種做法中如果控制不好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管理層對數據存在可以的高估和低谷,計量存在誤差,會引起未來使用者做出錯誤的假設。這種誤差若大批量發生,將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勢必也會削弱其相關性。一方面,會計計量無法避免的內在局限性以及目前財務報告的發展,使得管理層的判斷成為企業財務報告與其它交易事項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另一方面,這種判斷權若使用不好,引發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加之與投資者與身俱來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會使得管理層對報表進行操縱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基于目前的各種制度安排,如激勵契約、債務契約、業績考核、薪酬體系、以及監管體系等,都是以業績指標為導向,這就對激勵效應實現了更高的反饋,為管理層盈余操縱提供了借口。盡管對會計信息的正式契約還處于缺乏階段,不對稱的損失函數也使得管理者存在動機利用個人信息操縱財務業績預股票價格,目的就是將股東的利益轉移給自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在年會上做出演講報告,明確主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符合全球投資者利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承諾”。他提出,準則是否能為投資者的利益而擬定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近年來,隨著安然事件的東窗事發,一系列財務欺詐案件浮上水面,究其本質,發現財務報告質量的損害是由于對信息可靠性的忽視而引起,這一現象打破了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最終使得投資者蒙受了巨額損失。而外部投資者的關注點,開始逐步發展為自身利益的保護,而非以往的財報信息的相關性。目前,財務報告和投資者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對激進會計造成顯著錯報的識別能力。針對報表使用者需求的不同,制定準則的相關機構需要對會計準則審時度勢,定期重新審視準則,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迎戰會計內在局限性與財務報告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傊,會計穩健性原則對改善財務報告質量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是我國需要不斷強化穩健性原則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國際會計準則長期以來要求全面貫徹會計穩健性的內在原因。
三、總結
我國會計準則在適應國際軌道的進程中,不能忘了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目前,對于會計穩健性的研究,我國學者主要還是通過借鑒國外學者的實證模型,收集我國上市公司數據,對穩健性與企業治理、盈余管理等變量在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對會計穩健性結構及其運行機制一直缺乏深入的剖析。如此,穩健性制度的有效實施,必須充分理解其屬性,在穩健性制度從非正式化向正式化演變的過程中完善其運行機制的合理配置,最終實現制度屬性與運行機制完美契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志偉.會計穩健性--中國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J].企業研究,2008,03:71-73.
[2]劉珊珊.制度演化視角下的會計穩健性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
[3]王磊.會計穩健性對盈余價值相關性的影響分析[D].山東財經大學,2013.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8
摘要:會計電算化的出現使會計信息處理有了質的飛躍。為了適應環境變化,網絡會計應運而生,成為會計發展的新領域。本文分析了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理論、會計實務的影響,對網絡會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網絡會計;問題;對策
一、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理論的影響
1.核算對象方面:在網絡時代,企業的組織結構將發生變化,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相互融合,出現模糊分工,使得“核算對象”發生變化,傳統的“資金運動論”已不能完全適應網絡財務的需要。
2.確認基礎方面:在傳統交易中,存在預付定金、交付貨物及結算款項等跨多個會計期間的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能完整、客觀地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在網絡時代電子商務交易中,交易發生、付款和發送貨物是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的,每一筆交易通常只有一個會計期間,不存在多個期間遞延完成的問題,公司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內完成,使得傳統會計的主要確認基礎――權責發生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收付實現制成為客觀的必然。
3.會計假設方面:會計假設是諸項假設中最主要的一項,是會計工作的單位,如果該假設不能成立,以下幾項假設均不能成立,會計工作也無法開展。但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是一個虛擬公司,所以它不同于傳統會計主體的范疇,很難確定會計主體。因此需要我們轉換概念,用相對會計主體也就是網上存在的這個臨時組織來代替傳統會計主體假設,才可以明確該會計任務完成的職能。
4.持續經營假設方面:持續經營假設是在傳統會計中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考慮,財產估計和費用分配等問題而設立的,但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會計可實時反映分析財產估價和費用問題。
5.會計分期假設方面:會計分期假設也由傳統的劃分方式變為了適用于網絡會計的劃分。由于高科技通訊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的采用,網絡公司的交易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內再劃分時間段已無必要,只要把會計期間與變易期間統一就可解決該問題。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會計核算工作是依照一定范圍進行的,但是網絡會計的出現使會計中原有些原則受到沖擊,有的原則喪失意義,有的原則應進行修改,這給會計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
1.對權責發生制的影響。它的作用主要是限定期間內費用和收人的分配,而在網絡會計中會計期間等同于交易期間,所以無跨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同題,權責發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礎,另一種方法現金收付制則更適用于網絡會計。
2.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影響。如前所述,網絡公司是個臨時性組織,它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所以它的成本計價按現行價值,可變價值等公允價值更合理。歷史成本對網絡會計而言已喪失了意義。
3.對會計報表的挑戰。提供財務報表的目的是為決策提供真實的、可靠的、及時的會計數據。傳統會計中,報表是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編制的,所以無論是動態報表還是靜態報表都有面向歷史的缺陷,用網絡會計的電子財務報表更適應決策者的要求。這種即時處理隨時提供信息的特點是以往會計報表所無法比擬的。電子財務報告的運用還可有效擴大其各種信息容量。
4.對會計職能的影響。網絡會計對核算、監督職能均有要求,尤其是會計監督職能。由于其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按時間劃分,會計監督在網絡會計的整個交易過程中分為交易前監督,交易中監督,交易后監督。嚴格執行這些監督即可保證網絡會計工作安全有效的運作。隨著時代的演進,會計已從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網絡會計的出現對會計管理產生了影響。如:網絡會計的運作,諸多信息千變萬化,要高速傳遞而不能產生半分差錯,就要求會計管理方法必須與之相適應,從而對會計管理的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網絡會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對策
1.網絡會計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在網絡環境下,數據信息通過網絡得以傳遞,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財務數據流動過程中的鑒章等傳統確認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難保證信息的完整與真實。財務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財務機密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網絡系統的安全性。由于網絡上任意一臺計算機都可獲得其他計算機的信息資源,所以企業在網上進行貿易時,也易處于風險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如網上黑客的惡意攻擊等、病毒也是網絡安全的一大勁敵,要采取適當的防病毒措施。
2.問題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利用網絡會計帶來的優勢,保證信息數據質量和安全,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會計需要,確保網絡安全有效地傳遞信息。
。╨)加強對數據輸人的管理。網絡環境下,大量不相同的會計業務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戶共享數據庫的出現,如果內部控制制度不嚴密,一旦有缺乏嚴格控制檢驗的憑證錄入到整個網絡系統中,就很難查明原因,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準確。因而把好數據錄入關,保證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
。2)加強對數據處理的控制。為了保證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權式兩種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是由網絡服務器統一對各數據庫進行管理,服務器將這些數據傳送到各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分別在本站處理各自的業務。每天結束,各個工作站都將當天新處理的業務數據傳送到服務器,由服務器集中進行序時處理,并加人相應的數據庫中。授權式是當工作站有業務需要訪問網絡服務器中的數據時,服務器可以根據當時的忙閑決定是否允許訪問,若閑則可授權訪同,否則不允許。
3.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網絡運行的可靠性和保密性構成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研究內容。
。1)系統容錯處理。它通常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措施。從網絡的工作過程中可以看到網絡協議采取了一系列容錯與糾錯處理,從宏觀上保證了信息傳輸過程的可靠性。微觀方面的措施則因具體的網絡環境而有所不同,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它的容錯能力。
。2)安全管理體制。它的重點是存取控制,就是把計算機用戶對信息的讀寫或修改控制在一定級別范圍之內,其基本途徑是身份認證、權限和記錄日志。在網絡中通常設置三級權限,其他用戶的權限由系統管理員授予。
綜上所述,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系統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新型的信息處理工具置換了傳統的紙張、筆墨和算盤。而這種置換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具改變,也不再是手工會計的簡單模擬,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沖擊與反思。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潛能,我們將更從容地面對WTO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探索出新時期會計發展的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清梅. 淺談推進會計電算化進程中的阻礙及其對策[J]. 科技廣場 , 2004,9 : 70-71.
[2] 薛鵬, 沈安廈. 當前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九大問題[J]. 財稅與會計 , 2002,12:38-39.
[3] 陳萍. 對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思考[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04,4:60-62.
[4] 周保軍, 王中興, 崔春玉. 淺淡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農業與技術 , 2004,2:23-25.
[5] 薛鵬, 沈安廈. 當前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十大誤區[J]. 中國會計電算化 , 2001,12 :45-46.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9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國家宏觀調控下,各種經濟資源由市場來發揮決定性配置作用的經濟模式。會計信息透明度是關系社會資源在各市場活動主體間有效配置的一項重要機制,保障整個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
關鍵詞 :會計信息;透明度
一、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概念
會計透明度作為一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整體性概念,包含有會計準則的制訂和執行、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信息披露與監管等內容。
會計透明度的兩層含義:有一套完善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制度體系,并且所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相協調,不會產生大的偏差;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都能夠嚴格遵循其相應的會計準則,并能向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高頻率、高質量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經營風險水平的信息。
二、會計信息透明度的作用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承擔公共受托責任的會計主體,只有及時、完整、準確、真實的向公眾報告其會計信息,才能使公眾了解國家財政狀況和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及行政事業部門所提供的服務的效率與效果,實現現代文明社會中憲法所賦予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同時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政治水平的重要標志。在我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可以及時發現遇到的問題并調整相關政策,使決策更加科學、有效,并且可以降低政府代理成本,避免暗箱操作中失敗行為的發生,是打造廉潔、高效、法治、陽光政府的有效途徑。
(二)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的作用。會計信息透明度是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在要求,對于促進企業自身發展,和整個資本市場的規范運行都有重要作用。提高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參考依據比較確定,減少對資金投入的風險溢價要求,從而使融資企業資金使用成本率下降。也可讓資本市場中交易雙方理性決策、合理估價,從而使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運行更加高效。此外,會計信息透明度有效的緩解了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經營者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行為問題發生,降低了股東對公司經理的監督成本,促使其不斷提高公司經營業績。
三、我國會計信息透明度的狀況
。ㄒ唬┬姓聵I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狀況。二零一四年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播發系列報道,追問數以億計的“土地出讓金、民航發展基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辦理公交卡的押金、涉農資金、科研項目經費、水電油附加費、高速公路費、道路停車費、彩票”等十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基金的去向。調查發現許多的資金被挪用、截留、套取、揮霍、和中飽私囊,而相關部門的回應,不是“仍在進一步研究中”,就是“尚無規定和具體辦法”,留給公眾的是一筆筆“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謎”的“糊涂賬”。可看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遠遠不能滿足公眾所應享有的知情需求。
。ǘ┢髽I會計信息透明度狀況。信息披露所遵從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是保證證券市場健康生存、有序發展的基本條件。然而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仍存在不充分、不及時和不真實的狀況。對本應該客觀真實披露的內容采取有選擇性和傾向性的披露,對好的信息進行披露,而對不好的信息進行隱藏或屏蔽。
四、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要素
。ㄒ唬┬姓聵I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要素。一方面是缺乏剛性的法律規定,來明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所應予以公開的范圍、對象、時間、方法、及途徑,而政府收支信息在我國以往屬于國家機密,導致相關單位不能很好地理順公開會計信息與保守國家秘密之間的關系,無法給公眾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沒有主動公開會計信息的意識及審計監督機制不完善,導致了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匱乏,也使立法機關和公眾無法行使監督權,造成資金分配不公、使用效率低下。
(二)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要素。一是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未能達到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一般都擁有絕對話語權,不僅可以決定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項,而且對獨立董事的選聘、監事會成員的產生、高級管理人員的任用、會計師事務所的選定,以及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利潤分配都可施加重要影響,使原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位一體相互制衡的體系被消弭于無形,也就使得會計報表為符合大股東利益最大化要求而發生失真成為可能;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出于經濟方面的考量,服從于某些權威部門“特殊要求”,再加上部分注冊會計師受專業水平所限、職業道德自律性差等原因影響,導致其難以客觀按照審計準則行使監督職能;三是對違法亂紀行為懲處力度不夠,違法成本遠遠小于獲得的收益,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鋌而走險,利用虛假信息謀求超額利益;四是會計確認和計量工作本身就需要借助于假定和估計方法,一些會計人員為屈從于管理層的意志而利用“活動空間”進行會計操縱。
五、如何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探討
。ㄒ唬┨岣咝姓聵I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方法探討。一方面要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公開行為納入法治化軌道,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明確其會計信息公開的義務、具體范圍、程序、內容以及法律責任等,同時也要加強各級人大機關對預算及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另一方面要積極轉變政府作風,理順信息公開與保密的關系,利用多種媒體和平臺自覺自愿地公開作為社會共享資源的會計信息,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求。
。ǘ┨岣咂髽I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方法探討。一是加強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強化董事會功能,真正發揮獨立董事的職責,利用多種技術條件保障廣大中小投資者在公司重大經營決策上能夠擁有足夠的參與權,提高他們的維權意識和維權水平,健全監事會人員激勵機制,真正發揮監事會作用,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選聘優秀管理人才,對財務總監和會計人員實行委派制,從多方面來監督和制約大股東的行為;二是改變現在由被審計的上市公司向會計師事務所支付報酬的模式,減少會計師事務所經濟方面的顧慮,有利于其審計上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同時加強對審計人員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三是要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制定信用評分體系,對上市公司信用檔案進行公布,對信息披露不利及違規者要加強監管力度,運用法律法規、媒體輿論力量等多種手段進行懲戒,做到懲前毖后,使失信者在市場上永無立足之地;四是建立健全以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不斷完善和修正會計準則在實踐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減少現有會計準則的漏洞,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有效,增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10
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在選題上存在的問題
本文對某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20XX屆和20XX屆的專科畢業生畢業論文寫作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論文選題的范圍分布得比較均衡,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選題過大。
例如,"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創新探析"、"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等選題,其內涵和外延都較廣,類似的選題甚至連碩士生和博士生都無法獨立完成。論文選題過大將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地研究選題,加上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可能會通過簡單的拼湊去完成論文,使論文質量下降。
2、選題重復。
例如"集團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動因及利弊分析"、"淺析企業盈余管理及其識別"、"淺析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關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初探"、"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動因及治理研究"等,這些都是有關盈余管理方面的論文選題;與"職業道德、會計信息失真"和"應收賬款管理"有關的兩類題目選中的頻率特別高,人數在兩屆學生中變化不大,這些學生的文章內容也大同小異。而具體財務操作方面的選題較少,且集中在會計電算化方面。這是因為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較窄,對會計專業知識在實踐環節中產生的問題很少加以思考。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都是在校學習,很少有機會進行社會調研,寫作論文的資料主要來源于圖書館里的相關文獻,相似選題過多將導致學生論文內容雷同的幾率增大。
3、選題的時代性不強。
20XX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人員、總務行政人員等影響。外部會計環境角色主要包括購貨方與銷售方、銀行工作人員、工商稅務工作人員等。世界性金融危機在近十多年來應該算得上是比較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其對會計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在20XX屆會計電算化專業?飘厴I生論文的眾多選題中僅有一個選題與金融危機相關。此外,目前關于這次危機的可參考的文獻資料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不愿意或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這樣的論文,以致很少有學生選擇這類選題。
二、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畢業論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1、研究思路老套。從調查結果來看,有80%~90%的畢業論文都是遵循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論述的,這種思路的優點是簡單明了、結構完整。其缺點是中規中矩,對所論述的問題只是泛泛而談,很難寫出深度,也無創意可言,難以提高論文質量。
2、實證研究不夠。調查結果顯示,在20XX屆和20XX屆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中,采用實證研究的僅占15%,大多數論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只有極個別學生能提出研究假設,綜合運用財務管理、會計學、統計學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從實踐中收集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屬于規范研究,基本理論敘述的內容偏多。隨著網絡的發展,基本理論的相關資料無須實際調研就很容易取得,此外,難以評價理論性文章的優劣,使得這類論文容易通過審核,這些因素都使大多數畢業論文成為口號式作品,沒有任何創新。
三、影響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
1、專業訓練不足是制約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高職院校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在對所學課程進行融會貫通、具有較強寫作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專業課考核以試題考試為主,部分學生存在"考一門,忘一門"的現象,這種考核方式使許多學生無法真正學到專業知識,無法具備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的能力。許多高職院校沒有開設或很少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雖然有些高職院校在論文寫作前會安排幾次專題講座,指導老師也會就"如何寫論文"作簡單的指導,但不少學生在寫作時仍感覺到很多困難,但又不知如何展開研究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么大段抄襲,要么需要指導老師單獨指導。
2、就業壓力大,分散了學生精力是造成論文質量下降的重要客觀原因。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通常較大,特別是在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就業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由于畢業論文成績對學生就業并沒有直接影響,因此,很多學生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職上,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完成畢業論文。造成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學生缺乏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為文章是"抄"出來的,致使畢業論文成為東拼西湊的"雜文"。
3、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論文質量。
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固然取決于學生的寫作態度和能力,但在這一過程中,指導老師專業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將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有些指導老師對理論課程的教學十分精通,但對相關的實踐課程教學卻不熟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論文規范條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導老師平時很少寫論文,實踐經驗也較少,缺乏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素質和能力,無法指導學生撰寫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有些指導老師不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覺得沒有必要將精力投入到論文寫作的指導上,平時疏于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從選題到指導學生寫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學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無法得到細致的指導。
四、提高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
1、確定論文選題時要考慮周全。
在確定畢業論文選題時,指導老師應考慮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所擬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本專業培養目標。二是所擬論文選題是否具有可行性,論文選題的大小、難易程度應與學生所掌握的理論基礎相適應。三是在擬定選題時應避免畢業論文選題過于集中,限制了學生選擇的范圍。四是所擬論文選題應做到與時俱進,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應該多涉及國家會計政策的變革和經濟領域改革對會計的影響等問題。
2、論文的寫作應注重規范研究和實證究的相互結合,鼓勵學生聯系實際會計問題。
目前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大多數是理論研究,結合實際的情況主要還是對在文獻、網絡或其他資料中查找的案例進行有限的分析。有少數學生會結合自己實習或工作的單位的實際問題來撰寫論文,指導教師對于此類同學應當大力鼓勵。學生在實習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或工作單位正在進行的項目和論題相關,有助于學生搜集第一手的數據,直接進行調查研究,且因和學生正在從事的工作直接相關,更能調動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的興趣,研究成果也更具實踐意義。
筆者所帶20XX屆畢業論文中,有一同學所選擇的論題是《作業成本管理的研究》,她所實習的單位正好在其實習的部門進行作業成本法的試運行工作。該同學就結合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比較了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異同,論述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條件、實施步驟及需注意的問題。由于該同學親身參與,有切身體會,所以論文內容充實,理論聯系實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其他選擇類似論題的同學東拼西湊的論文相比,該同學的論文明顯質量更高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會計專業的論題幾乎都和企業實際有關,如企業盈余管理的研究、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等等。學生如在實習或工作時,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和思考,并搜集相應的數據資料,將使論文的撰寫進行的更為順利。
可見,如果學生的論文選題可以和其工作或實習的某一部分聯系起來,能夠明顯提高論文質量。學生能言之有物,對研究更有興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寫出的論文也具有實際價值。因此,學校和老師都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實習階段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使得論文的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3、提高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
高職院校應積極組建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較強、業務素質較高的論文指導老師團隊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組建這樣的論文指導老師團隊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內資源,制訂師資培養計劃,加強青年老師實踐性環節的鍛煉;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從會計師事務所所和企業聘請同專業領域的高級專業人員擔任論文指導老師。
4、加強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工作。
第一,要制定規范畢業論文質量的標準,保證畢業論文工作有序進行。尤其是畢業論文格式規范的管理,學校論文管理者應對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與學校文印室或校外的文印社等聯系,將格式調整和裝訂等工作,交由專門機構和人員去統一完成。使得指導教師和學生都能從格式調整等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論文結構、內容本身。將時間都用在對論文的撰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而不是花費大量時間去關注字體、字號等論文形式的問題。
第二,要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控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對論文指導老師的考核。在學生收集資料和初稿撰寫的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了解其寫作情況。
第三,在論文答辯過程中,要注意提高論文答辯的質量。老師需成立答辯小組,根據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通過答辯對學生的畢業論文作一個合理的評價。答辯是畢業論文考核環節的一種常用手段,也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客觀評價,嚴格把關。對于參與答辯的評審老師,應當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指導教師與自己所帶學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辯組,保證論文的評分更加客觀和公正。每組答辯的學生不宜過多,答辯時間的安排也不宜太緊張,對論文答辯質量作嚴格要求。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11
摘要:管理會計興起于十九世紀早期,在為企業提供管理信息、預測資金需求、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以及倡導人本管理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憑借其特有的優勢,仍將繼續推動企業管理的向前發展。
關鍵詞:管理會計;企業管理;作用改革
開放后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這與我國長期堅持的市場經濟發展戰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市場經濟的活躍和發展在促進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也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要想不斷的發展、壯大、增強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加強對市場的分析和掌控,管理會計便是順應這種經濟大背景的需要應運而生并發展起來的。
1管理會計概述
從管理會計的起源來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早期當時的企業管理層對于內部計量的運用,那時的企業管理層對于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已經非常鮮明,并且這種認識已經波及到了對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這便是后來業界常說的所謂“管理運動”。業界一般認為管理運動是發生在美國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管理運動對市場經濟的貢獻在于為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構建了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科學框架?茖W管理是管理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茖W管理在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新的機會的同時,也為成本會計實務及技術方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契機。比如當時的一些企業為了能夠衡量出內部生產過程的效率,在市場交易信息之外對企業內部的特定管理信息也提出要求。從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來看,大致是發生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末,此后我國便進入了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新的經濟建設時期。
由此看來,我國管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經歷了市場環境下的激烈的企業競爭階段。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經濟建設中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這一點企業管理層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管理會計的概念來看,所謂“管理會計”,也叫“內部報告會計”,英文稱之為“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會計的主旨在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會計試圖借助一些專門的方式方法,把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資料和其他資料糅合在一起予以加工、比對、整理和報告,從而借此為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對企業日常管理中的各種經濟活動的實施、規劃與控制提供依據,并借此也為企業決策者的決策提供依據?梢,在市場經濟體系中,管理會計是企業實現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無論是對于企業管理還是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都越來越重要了。當管理會計的作用在企業得到有效的發揮時,就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層對企業的資源實施最優配置,實現對企業對各項經濟目標(如利潤目標、收入目標、成本目標等)的預測與確認,調動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進而幫助企業管理者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管理會計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
管理會計采用的是一種分析性的工作方法,運用的是一種動態化的工作方式,這種方式方法對于現代市場競爭環境下的企業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提供管理信息
管理會計能夠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為其內部管理提供綜合信息,這些信息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中有經過加工改造后的財務信息也有特定的非財務信息;有會計工作的信息也有統計工作的信息;有可量化的信息也有非量化的信息;有精確的信息也有粗略的信息;有來自企業內部的信息也有來自企業外部的信息;有技術方面的信息也有經濟方面的信息;有有形的信息也有無形的信息;有資本的信息和非資本的信息以及實際的信息和預計的信息等等,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后,就可以為企業的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等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2.2預測資金需求
經濟決策是影響企業管理績效的重要環節,科學的經濟決策要求應事先對企業的經營資金有一個明確的預測,以防止因資金流的不暢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如果企業的資金運作出現失誤,那么后期的管理風險必將大增,而這恰恰是管理會計的長處。管理會計在通過對各種信息的處理計算后,具備了預測企業資金總需求量、追加需求量以及增長趨勢的功能,這樣一來企業領導層就可以借助管理會計的這種功能對企業的資金需求變化情況及早做好應對準備,從而為企業爭取到調配資金所需要的時間,保證企業資金流的穩定持續,保證企業市場運營的不被影響。
2.3加強成本管理
成本是關系到企業經營效益的重要課題,是企業維系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依托,同時成本也是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為企業實現總體經營目標提供服務,為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提供各種所需的成本信息,使經營決策者能夠在經營管理中實施對企業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同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成本目標也各不相同,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成本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密不可分。當前市場環境下管理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芾頃嬁梢越Y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市場競爭能力為其設計出恰當的投資規模,為其找到投資的最佳切入點,這樣企業就可以在現有條件下爭取到最好的投資回報和最低的成本支出。
(二)管理會計可以在市場分析的基礎上為企業設計出恰當的生產規模和銷售規劃,這樣就避免了企業不必要生產成本投入現象的發生,并且管理會計還可以在市場分析的基礎上幫助促進企業產品功能的改進,提高產品的市場應用價值,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ㄈ┕芾頃嬁梢栽趯韧庑畔⑦M行加工處理的基礎上給企業的未來發展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性導向,讓企業的研發目標更加明確和清晰,讓企業的研發成本更加貼近實際需要,使企業研發帶來的收益大于企業研發成本的支出,這就既避免了企業盲目增加成本投入又避免了企業盲目壓縮成本支出。
。ㄋ模┕芾頃嬁梢岳闷鋺鹇、業務、財務一體化的優勢幫助企業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優配置,有助于企業在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配置之間做出最佳的選擇,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的管理成本并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企業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
。ㄎ澹┘訌婏L險管理。風險管理的出發點是在現有條件下如何把企業在市場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降至最低,因而需要企業決策層在降低風險收益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良好的風險管理策略有利于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作出正確的決策,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通常情況下企業在風險管理工作中都會以組合式的投資方式的來分散可能發生的投資風險,這與我們常說的“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同出一轍。管理會計依據其對企業內外部經濟信息強大的處理分析能力,能夠很好的幫助企業分析其組合投資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出來:
(1)表現為管理會計能夠對企業的潛在投資意向進行分析和預測;
(2)表現為管理會計能夠計算出企業潛在的投資組合中的各種期望值及其關系;
。3)表現為管理會計能夠規劃出企業各種投資組合中的最佳方案;
。4)表現為管理會計能夠幫助企業規避競爭激烈的項目,規避投資中的盲目性,降低企業組合投資中的風險。這一點是由于管理會計的市場分析功能使然。除了上述重要作用,管理會計在企業人本管理方面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管理會計在企業人才管理方面表現為側重于對員工價值的研究,這就為企業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為準確的信息,也使企業人才的優勢得到最佳發揮,從而充分調動起了企業員工為企業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業得到光大。
參考文獻:
。1]楊利紅,杜麗麗.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現狀分析[J].財會通訊,2012,(9).
[2]蘇鵬.對如何發揮管理會計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探討[J].商,2015,(32).
。3]龐劍華.管理會計為企業經營創造價值的問題探索[J].財會學習,2016,(21).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12
摘要: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對會計畢業論文指導采取的是導師制全程跟蹤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指導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但是總體來說論文質量水平不高。畢業論文是實踐教學中綜合性環節,如何提高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和自我綜合素質,是指導管理的核心。 而不只是單純作為業務技能考核的一項任務。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指導
一、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指導一般流程
高職學生學制三年,其中一般安排第六學期為校外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大多數院校對于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實施的是全程跟蹤法。一般在第五學期末進行指定論文指導老師、寫作前輔導、選題;在第六學期采用電話、郵件等指導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論文寫作,其中分階段性檢查指導跟蹤指導最后是寫作后總結(成績評定和論文答辯)。
二、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畢業論文質量不高,學生在此環節沒有太多收獲及提高,已失去其本身的意義。
。ㄒ唬╇S意選題
為了降低學生選題難度,導師一般會指定一些題目,然后學生從中選擇或自擬。但是普遍存在選題集中且理論性較強,畢業論文不能與實際工作問題結合,不關注專業動態題目陳舊等問題。其主要問題是學生根本沒有想法,不會選題而隨意選題,嚴重缺乏專業積累,理論水平不夠。
。ǘ┱撐淖珜懩芰τ邢
首先,校外實習導致學生很難搜集圖書報刊等資料,即使從網上找一些資料,卻不進行閱讀整理,抄襲情況嚴重。其次,不了解新法律法規政策,內容陳舊。最后,確定寫作基本思路不清晰,語言組織表達不佳,邏輯論證能力不足。
。ㄈ⿲Ξ厴I論文重視程度不夠
而絕大多數學生由于參加實習工作,相對于校園生活工作壓力較大而無心寫作。另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和體會到畢業論文的意義所在,而認為其只是走形式,好壞一般都會過,態度不夠認真。
。ㄋ模⿲煼矫
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多數采取的是導師制。由于學生多,教師相對較少的客觀情況致使,導師指導學生數量過多,根本無精力深入指導每位學生。主觀方面,由于但畢業論文指導不參與期末考核及職稱評定等問題從而被忽視,使論文指導停留于形式。
三、加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主要環節
。ㄒ唬┻x題
題目是論文的關鍵。是否為企業生產、管理服務,以及是否能對所學知識加以應用,提高自身職業能力,是寫論文的現實意義所在。
1.實習一定時間后確定題目
在第五學期末,導師可先讓學生確定自己感興趣的或是熟悉的研究方向。第六學期第一個月實習期間,結合專業、結合實習單位、結合實際問題,特別要關注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工作流程,財務核算、財務制度、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經過學生的認真實習,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并且要向校外指導老師、有經驗的同事和領導探討,進行系統總結,從而和校內導師共同確定題目。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區別對待
對于某些學;A較差的同學可以用一個真實企業案例進行獨立會計核算代替畢業論文,以檢驗其專業理論及會計技能掌握情況而更有意義。多數學校會計畢業實習存在專業不對口,也可以考慮畢業實習環節在校內進行業務核算代替畢業論文。與以往的會計綜合實訓不同的是,行業不再為工業或商業企業,而是服務業、建筑業等行業,使學生今后就業零距離,掌握的會計技能更實用化。
3.對論文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高職院校畢業論文目前管理類專業畢業設計形式均為畢業論文,高職類有所區別本科類,理論知識不夠深入,研究方法不夠多樣,可以從理論性更偏向實用技能性題目,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如方案設計類、調研報告類、分析報告類。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可以更多層次發現問題,通過論文研究解決問題,也是在職業能力范圍內的,真正符合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要求。
。ǘ┨岣邔W生動手能力和撰寫能力
經濟管理類學生雖然多數是文科生,但本身寫作水平不高,大學也很少有相關課程進行寫作訓練。開設相關課程或專題講座,打好寫作技能基礎。如開設經濟用應文寫作選修課程。也可以開展論文寫作講座,介紹論文基本格式,如何擬定論文大綱等。另外每個班級也可以訂閱一些會計方面的雜志、期刊等,豐富學生視野,同時也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專業課理論性教學中,教師要安排專業論題、討論、撰寫,每門課程結束后每位學生至少上交一篇課程論文,作為平時作業。每學期給學生一個會計主題,然后學生用PPT報告,演講等形式匯報,由專業老師評審,評選,使學生平時積累寫作基本功。
。ㄈ┨岣邔W生自身專業素質
加強校內實踐環節教學,加強專業基本技能掌握。同時,專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本專業的學術期刊,聘請企業和社會專業專家進行學術前沿知識講座。舉行多種會計專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
與校外實習單位建立長期有效合作關系,進行認識性實習。認識性實習可以使學生理論緊密聯系實際,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
(四)建立畢業論文雙導師制
所謂雙導師就是:企業的實習主管和學校的專業教師都作為論文的指導教師,這樣可以結合實習主管的技術優勢和學校教師豐富的知識,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由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側重工作實踐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由校內專業教師偏向理論給予寫作指導,總結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論文量質量。
。ㄎ澹┙⒄撐馁|量評價小組
在進行論文質量評定時,必須要嚴格進行查重檢測,以防止學生大肆抄襲、蒙混過關,提高導師責任心,重在質量而不是數量。
從論文大綱到定稿整個指導過程中,要使用指導記錄表,以記錄學生論文進展情況。質量評估小組要在指定階段進行檢查,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另外,在傳統導師評分、答辯小組評分外,還應加入校外單位評價環節,此環節由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管理人員組成,根據論文實際應用性,解決問題情況作出評分,以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提高論文質量。
四、結束語
畢業論文是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只有教師把專業基礎滲透在平日每一教學環節,學生在學習中一點一滴積累,把所學專業理論和技能綜合運用到實踐中,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并能夠創新,在最終畢業時就能寫出較高水平的文章。
參考文獻:
[1]吳杰.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4).
[2]黃嫦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撰寫環節的改革與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11(20).
[3]黃秀華.高職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規劃探討[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8).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08-26
畢業論文會計專業08-28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06-18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提綱08-10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致謝09-20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10-29
會計專業碩士畢業論文09-22
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提綱10-02
?茣媽I畢業論文07-26
中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