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模式創新
內容摘要:當前,一校多區已成為全國高校的主要辦學模式,高校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規模構成也日益復雜。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對高校固定資產安全有效的治理,是高校治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分析了高校多校區固定資產治理現狀及成因,提出從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建立內控制度)、治理手段創新三個方面進手,構建多校區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新模式,以確保高校固定資產保值增值。關鍵詞:多校區辦學 固定資產 治理 模式 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高校的固定資產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題目。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高校通過增設新校區或多所高校合并辦學,形成了“一校多區”的辦學格式。由于多校區辦學模式快速發展,高校擁有的固定資產的規模構成日益復雜,治理難度逐漸增大。在新形勢下,應加深對多校區固定資產治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題目的熟悉與理解,進行固定資產治理模式創新,進步多校區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水平。
高校多校區固定資產治理現狀
(一)固定資產治理主體的缺位
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辦學模式的影響,高校對國家投資辦學的依靠性強,習慣了“伸手要”,形成了高校對固定資產重投進、輕治理的慣性思維,只注重預算安排,不重視實物治理,基本上不關注固定資產使用的長期性和綜合效益。高校的上層治理者大部分是學者出身,只片面夸大非經營性資產服務于教學、科研的重要性,忽視了經營性資產的經濟效益。同時,高校固定資產的購建(除房屋外)基本是以二級單位為主,特別是直接用于教學、科研、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形成了“誰購置、誰擁有、誰使用”的局面。從而,高校的固定資產名義上是學校所有,實際上治理權分散在各二級單位,使用權回固定資產的占用單位或個人所有。在這種治理體制下,由于資產治理與資產使用部分間的責任不明確,導致治理主體缺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治理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儀器設備成為小集體或個人創收的工具!耙恍6鄥^”型的辦學模式使高校固定資產治理主體多元化,加劇了固定資產治理主體的缺位程度。由于多區治理,各校區之間缺乏密切配合,固定資產在使用治理上職責不明確,從而發生職能部分相互推諉的現象,降低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二)未能有效整合固定資產
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是對屬于學校的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整合、協調、監視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合并后的多校區高校固然在行政上實現了合一,但在固定資產治理上并未進行有效整合和同一治理,形成了行政活動和固定資產治理的“兩張皮”。同時,多校區高校一般未成立專門的固定資產治理機構,很多分校區都還沿用原校區的治理制度,形成治理主體多元化的體制。由于分塊治理、各自為“政”,各校區之間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多校區高校對固定資產的治理在交叉口處形成真空。由于學校對各分校區固定資產的治理缺乏有效的協調、監視和控制,結果造成資源配置不當、重復投資、浪費嚴重的現象。例如,在擴展校區時,未及時對分校區現有固定資產進行清理合并,賬務上也沒有做及時的處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賬物不符”和“賬賬不符”,使分校區相當數目的資產游離于賬外。
(三)缺乏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
據筆者調查,目前我國高校固定資產治理基本都實現了微機化治理,但大多只停留在登記造冊、價值數目增減的水平上。特別是合并后的多校區高校,各分校區大多都還沿用原來的治理模式,治理手段依舊停留在賬面登記和增減進出的流水賬的監管資產上,固定資產的數據具有陳舊和靜止的特征,不能及時反映固定資產的存量分布和動態變化。由于多校區高校財務治理制度不完善,個別分校區受經濟利益驅動,利用高校合并后監管乏力、治理滯后的空間和時間差,盲目投資,爭相申請購買高檔儀器設備,造成相同設備重復購置,設備閑置,缺乏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造成極大浪費。由于沒有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各個分校區對閑置資產的使用方向監管不到位,部分教學、科研設備形同職能部分的私有財產,甚至局限于個人專用,造成高投資、低效益,還有可能滋生***現象。
高校多校區固定資產治理混亂的原因
(一)治理方式滯后
高校擴張合并后,固定資產的數目急劇增加,固定資產經費來源、占用形式以及固定資產結構均發生了變化,但是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方式并未隨之改變、更新和同一治理,各分校區仍沿用合并前的治理模式,致使治理方式滯后。目前,我國公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來源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即由國家投資撥款和有計劃有指標的收費制,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執行的是報批預算制,而固定資產的購置和使用不計任何本錢也無需使用單位和個人承擔任何經濟責任,只要打個報告就行,審批也很輕易。因而人們頭腦中很難形成國有資產治理意識,這是高校固定資產治理長期不被重視,人們頭腦中至今還被重錢輕物、重購置輕治理思想困擾的根本原因。
(二)會計核算不夠規范并缺乏本錢效益觀念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學校購建的固定資產一次性記進事業支出,全部從當年事業收進中抵扣。因此學校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每年的本錢核算中也不包含固定資產折舊項目,造成本錢用度核算嚴重失真。一方面,這種會計核算方法違反了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和真實性原則,虛增了報表上的資產總量,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背離實際價值。由于學校固定資產價值的補償是通過提取“修購基金”來實現的,而“修購基金”是按學校事業收進和經營收進一定比例提取的,計提時直接列支出,同時增加專用基金,并未引起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數額的變化,這使得凈資產中既包括購建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又包括固定資產更新維護基金——修購基金,這種重復計算會計方法造成凈資產會計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折舊不作為教育本錢核算項目,使得高校在治理政策理念中本錢效益原則未被擺在應有的地位予以重視。假如高校分為幾個校區,各個校區在固定資產治理方面均存在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規范的題目,本錢效益不匹配的缺陷就會被放大。
(三)創收政策不到位并缺乏有效監管
高校非經營性固定資產與經營性固定資產的并存性及相互的密切關系,決定了高校固定資產治理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由于非經營性固定資產與經營性固定資產的界限不清,而高校固定資產治理往往夾帶有行政權力的因素,經常是尚未進行充分的論證和產權界定,就將非經營性固定資產劃轉為經營性固定資產,致使產權模糊、治理職責不明、缺乏有效的監視治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進發展,高校的創收意識不斷增強,各校區各部分爭相利用學校資源來發揮產業作用,咨詢服務、電腦應用、房屋對外租賃等都在不斷地被用來進步本部分的經濟利益。更由于高校創收政策底線模糊,使得二級單位的院系及個人將學校的儀器設備拿出往用于本單位或個人創收,而學校并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和應有的租金及折舊,致使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高校多校區固定資產治理創新模式思考
(一)體制創新
固定資產治理工作要變革和創新,制度是保障和關鍵。沒有適應學校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固定資產治理制度,財務設備治理創新就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就會失往生命力。因此首先要建立多校區制的高校固定資產治理體制。其首要任務是明確校區定位,理順學校與院、系之間的固定資產關系,建立符合實際的工作運行機制。為此,學校應大膽改革,創新治理體制,科學規劃,實行兩級治理模式(參見圖1),即:學校(財務設備處固定資產治理中心)為第一級,各校區和系部(設備使用單位)為第二級;責任與義務的分配應由學校固定資產專門治理機構進行監視治理使用,實現高校固定資產治理由分塊治理改為同一治理,從而保障學校固定資產安全完整公道配置和有效使用,實現由靜態治理到動態治理的轉變。對于經營性固定資產,由于其具有使用的有償性和運動的循環周轉性,應回口后勤團體和校辦產業經營治理,按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采用直線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由財務設備治理部分監管并按固定資產原值計提折舊,其治理目標是實現高校經營性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
多校區制下的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模式應建立一個同一領導、回口治理、分級負責、治理結合的固定資產治理體制,對學校固定資產進行對口治理,并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論將高校的非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分開治理可以有效地解決多頭治理和責任主體缺位題目,從而實現校內資源有效整合。
(二)創新內控制度
內控制度是保障高校固定資產安全、進步固定資產治理水平的必要保證。多校區高校在建立固定資產治理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內部控制的需要。根據高校特殊的人事環境和事業規范,其內控制度應主要考慮以下要求:
要考慮取得與驗收控制的要求。要求固定資產治理部分和使用單位必須加強與財務部分的溝通,在賬戶的設置上必須保持一致。財務部分設置總賬和二級分類明細賬,固定資產治理部分除了設置與財務對應的總賬和明細賬外,還應按使用部分設置分類分戶明細賬。實際操縱時,要及時填寫固定資產驗收單,一式四份,兩份保存財務處,作為登記固定資產總賬和固定資產明細賬的依據;一份留給固定資產治理部分作為登記固定資產明細賬的依據;一份留給使用單位,作為登記固定資產條碼的依據,為對賬工作打好基礎。
要考慮日常保管控制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應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對賬工作,這是固定資產治理的關鍵環節,很多多校區高校的固定資產治理題目就出在這里?紤]到固定資產數目大、種類多的特點,可采用循環對賬的方法,每月核對幾個部分,但必須保證每個部分每年至少有一次對賬的機率,以確保賬賬相符。第二是要保持對賬的成果。在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經常會出現未達賬項,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對賬成果。在具體處理時可采用編制固定資產余額調節表的方式進行(如表1所示)。
要考慮報廢、毀損與處置控制的要求。固定資產的報廢、毀損、處置是各類高校固定資產完成其使命的最后終結,也是高校資產流失的重要環節。因此高校有必要組建固定資產處置小組,負責對全校固定資產的報廢、毀損、處置把關。根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治理規定,國有資產的處置需經主管部分審核,報同級財政部分審批后再予以處置。
(三)治理手段創新
財務設備處既是多校區物流把關和循環過程的關鍵點,又是固定資產治理的支撐點。為了加強對學校的固定資產的控制和治理,大幅度進步學校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可以建立比較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來實現固定資產的等級網絡化的治理。
根據多校區制的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模式,本文建立了網絡辦公一體化校園網系統。該系統實行二級治理模式,財務設備處為第一級,該處負責人具有超級用戶權限,能夠查看、修改、統計所有二級單位的所有固定資產購置與使用信息;各校區和系部(各個使用單位)為第二級,負責人具有局部權限,僅能夠查看、修改、統計本級單位的所有固定資產信息。各級之間可采用即時消息通訊技術,以保證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值得留意的是所有的數據報表的存儲采用關系數據庫存儲模式,數據具有通用性和安全保密性。
通過網絡化的治理,實現多校區高校固定資產資源的優化組合和公道配置,同時借助網絡上風,實現固定資產“賬、卡、物”在不同校區和部分之間的實時治理,從而保證固定資產“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實現多校區高校固定資產治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以達到資源信息共享,變靜態治理為動態治理,這也是當前多校區高校固定資產治理的發展趨勢。
總之,強化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是一項貫串學校上下的系統工程。只有領導重視,上下一致,不斷地追求對固定資產治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只有對高校固定資產進行更深層次的科學化、精細化治理,重視對后勤社會化后的固定資產治理;只有不斷地探索新規律、創造新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化治理手段治理和使用固定資產,才能確保固定資產公道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長期為高校發展服務,這也是進步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水平、防止固定資產流失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陳陽軒.以創新為動力構建高校固定資產新模式.會計之友,2006(12)
2.沈萍.高校固定資產治理研究.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4)
3.王春雷.構建科學的高校固定資產治理體系.事業財會,2005(4)
【高校固定資產治理模式創新】相關文章:
家族企業治理模式硬化與創新03-21
高校開展固定資產治理審計的思考03-20
論區域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的論文11-15
寶鋼的財務治理模式創新03-22
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治理模式創新03-21
淺談高校財務治理模式03-22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模式改革創新論文11-14
基于和合管理的高校營銷專業教學模式創新03-22
論企業物流治理中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