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加強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思考
摘要:綠色會計作為我國亟待開發的現代會計新領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討了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主要內容,指出了加強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途徑,為構建新時期我國綠色會計理論體系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綠色會計建設;環境;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綠色自然資本如何在會計計量中得到體現,以便更好地貫徹執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則成為新時期我國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它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其目的,是將會計學與環境發展、環境經濟學等學科相結合,通過實施有效的價值管理,實現到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一致。因此,加強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探索,對于我們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兩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主要內容
1.綠色會計的主要目標
從綠色會計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來看,綠色會計的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綠色會計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目標的協調一致,促使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和保障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利用和開發各種自然資源。綠色會計的具體目標是充分顯示各種相關的綠色會計信息,為決策單位實施經濟活動和環境決策提供具體的指導或建議。由于傳統會計理論只強調提高經濟效益的單項指標,沒有顧及到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也必將危及到經濟效益的未來可實現性。比如,各種環境問題不斷涌現,同時,經濟增長也陷入困境。因此,企業在從事經營活動時,既要考慮社會和環境問題,又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的實際要求,決不能忽略各個目標之間的聯系,而要注重各個目標之間的交互作用,實現多種目標的協調一致。
2.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
作為介于環境和會計之間的一門學科,綠色會計核算內容中既有環境科學的成分,又具有會計實務的運用,是環境科學與會計事務的有機結合。因此,綠色會計的核算的內容主要包括自然資源的損耗和資源環境改善收益兩部分。自然資源的損耗,包括企業在粗放式經營中造成的各種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損失以及環境保護支出,包括在“三廢”處理、控制、補救和減少自然資源的耗費,美化環境的各項支出;二是資源環境改善收益。主要包括利用“二廢”,生產出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減免稅收的收益、企業的綠色產業計劃對各項投資的吸引、消費者因愿意消費綠色產品而使企業利潤上升、企業實施環境保護后所帶來的無形資產及社會效益等。
3.綠色會計的會計要素
一般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要素。而綠色會計要素則包括綠色資產、綠色負債、綠色費用、綠色所有者權益、綠色收益等五要素。因篇幅所限,本文僅介紹三個基本要素。
(1)綠色資產。在綠色會計中,“綠色”,也能成為資產,這是它與一般會計最明顯的區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綠色資源都能夠成為綠色資產的。所謂綠色資產, “是指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事項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貨幣計量、預期可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綠色資源。”也就是說,綠色資源要成為綠色資產,企業必須要已擁有其所有權,并且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2)綠色負債。綠色負債,是指由于企業以往的經營活動、意外事故或其他事項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而應當由企業承擔的、需要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義務。因此,綠色負債可分為確定性綠色負債和未確定性綠色負債。確定性綠色負債,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已經造成明顯的環境問題,要承擔確定的與環境有關的義務和責任:未確定性綠色負債,,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尚未造成明顯的環境問題,導致環境負債的交易或事項發生的概率不確定。
(3)綠色費用。綠色費用是指會計主體在持續發展的會計期間內因經濟活動及其他活動而付出或耗用綠色資產的轉化形式。一般情況下,綠色費用越少,社會損害費用就越多;反之,綠色費用越多,社會損害費用就越少。綠色費用劃分與傳統會計費用劃分相似,即對于構成資源產品的費用應予對象化,作為產品成本的部分加以確認,并在當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間進行攤銷;而對于為維持綠色資產的基本存量和防止環境質量下降所發生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損失等作為綠色費用加以確認,計入當期損益。其中,包括自然資源耗減費用、生態資源的降級費用、維持自然資源基本存量費用、生態資源保護費用等。實際工作中,環境費用的計算是很復雜和困難的,通常采用估算方法計算環境費用。
二、加強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途徑
1.發揮政府在綠色會計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并存的態勢在我國表現相當明顯。值得慶幸的是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中共“大會”提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兩型社會,為綠色會計事業的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綠色會計的建設和發展當中,目前我國政府已開始著手從宏觀層面啟動綠色會計的建設,完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價格政策,建立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和補償機制,強化企業和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嚴格環境執法,加強環境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狀況信息,嚴肅處罰違法行為。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必將構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會計體系。
2.建立健全綠色會計法律法規
無論在綠色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方面,或是在綠色會計法律和法規方面,我們國家一直都比較滯后。為此,我們應加強環境會計的國際交流和合作,積極主動地參與環境會計的國際化進程,吸收國外發達國家環境會計的研究成果,同時充分結合我國國情,開展我國的環境會計研究,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從目前來看,盡管我國已制定并頒布了不少環境法律法規,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體系,涉及環境因素的會計法規幾乎是一片空白,F行《會計法》作為指導會計工作的根本規范,未涉及任何綠色會計方面的內容?梢哉f,建立健全綠色會計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明確綠色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國綠色會計建設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環保專家、會計實務工作者以及其它相關部門的人員要密切配合,加大綠色會計理論研究及實施的力度,以適應新世紀經濟騰飛的發展需要,開創中國綠色會計研究的新局面。
3.加強綠色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教育
綠色會計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應用學科,這就對會計人員及相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強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引起他們對環境會計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并能夠充分認識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密切聯系,建立、健全適應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實施環境會計,進而逐步主動、自愿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強綠色會計人員的環境及相關知識的培訓教育,更新其傳統的知識結構,以便適應綠色會計的要求,更好地參與會計事務中。環境會計作為現代會計的一項新內容,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尤其是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更新傳統會計下的知識結構,學習并掌握環境科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資源會計學、綠色會計學等知識和技能,分析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業務與環境及環境績效之間的關系,以便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企業在環境會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4.加強綠色會計的宣傳教育活動
環境問題是關系全人類、全社會的大事,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但是,我國民眾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薄弱。而綠色會計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實際工作中,深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加大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教育力度,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普及環保知識,以環境補償促進社會公平,以生態平衡推進社會和諧,以環境文化豐富精神文明,才能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社會上形成人人講環保、人人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才會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和發展綠色會計,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會計建設當中來,才能推動綠色會計理論和實務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曉芳.試論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時代經貿(下旬刊).2008.07.
[2]楊勁偉.關于我國綠色會計的探討.財會研究.1997.07.
[3]張玉華.淺談我國綠色會計發展中的幾個問題.江蘇商論.2005.08.
【對加強我國綠色會計建設的思考】相關文章:
加強我國治理會計體系建設02-27
對完善我國綠色稅收制度的思考03-19
我國建設工程監理現狀與思考03-21
針對綠色貿易壁壘我國的對策與思考12-05
基于完善我國綠色稅收制度的思考03-24
關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對策03-18
試論加強職業學校學生道德建設的思考03-18
對加強山西旅游景觀文化建設的思考03-26
關于加強保險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