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專業化與規范化
1 新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
地方文獻事業大多是地方公共圖書館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傳統的信息傳播條件下,為了滿足本地讀者對于文獻信息的普遍需求,地方公共圖書館要以絕大部分的財力和人力來從事地方文獻以外的公共藏書建設,包括那些地方文獻事業相對發達的省級館在內,關于地方文獻藏書建設與讀者服務的投入在地方圖書館中也只占極小的部分。
20世紀后期,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的發展,使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和遠程傳遞成為現實。文獻的分工購藏、區域性和系統性文獻的聯合編目、各種類型數據庫資源共建共享的條件也已成熟。
在我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系統中,地方文獻是重復建設率最低的品種之一。各地方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幾乎完全是迭加的關系。各地的地方文獻資源之和,共同組成了一個足以和學科信息資源相匹配的龐大系統。在國家數字化信息資源系統中,地方文獻與學科文獻數量之比決不會再象已往那樣懸殊。
在信息資源數字化的進程中,無論地方圖書館是否還承擔有其他的分工與責任,它至少要成為本地地方文獻的采訪、典藏和數據庫資源建設的中心,并成為國家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網絡環境下,地方圖書館所面對的服務對象將是全世界的信息用戶;就本地地方文獻的藏書建設水平和讀者服務能力而言,地方圖書館理應是頭號權威,這份責任顯然比以前重了很多。故而,對于新時代的地方文獻工作,專業化與規范化的問題便不可回避地提上了日程。
2 新時代對地方文獻工作的專業化需求
在我國圖書館學教學中,只在目錄學課程中涉及到地方文獻專題目錄;除中山大學曾經開設過地方文獻專業課以及研究生培養以外,其他學校沒有開設過這門課程,因而從業人員大都沒有接受過關于地方文獻的系統教育。
圖書館界一般不把外文文獻工作看作是一門獨立的專業,因為除文種不同外,其余的理論、原則、方法與圖書館常規業務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古籍工作往往被看成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專業,從事專項工作的人員要接受有關古籍整理的基本訓練。除需諳熟古代漢語外,古典文獻特有的內容、獨特的分類方法、特殊的信息檢索方式,以及在采訪、分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版本識別能力,均與常規圖書館工作存在著相對明顯的區別。多數人已經從習慣的角度接受了這一事實,那么,地方文獻工作能否被認為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專業呢?
地方文獻和地方文獻工作具有獨特的概念、性質、形式,以及服務對象和價值觀念,這使得它在采訪、分編、典藏、參考咨詢等一系列工作中,與公共圖書館的常規業務之間存在著從原則到方法的差異。地方文獻是一個獨特的文獻群體,它指的是“內容上帶有地方性,同時具有重復使用價值的文獻”〔1〕。只要文獻具備了以上兩個特征,則無論其出版地、出版期、文種、文獻形式、文獻載體如何,都可納入地方文獻的范疇之內。
從藏書建設、讀者類型、服務方式等方面來看,公共圖書館中的地方文獻工作更近似于專門圖書館或資料中心的性質。
地方文獻的藏書建設和公共圖書館常規的藏書建設之間,在目標與方法上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公共圖書館要在讀者對象的公共性和藏書內容綜合性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經費,其藏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只是相對而言,因而漏采和誤采的界限也不是十分清晰;而地方文獻專藏是區域性的文獻資源,讀者使用地方文獻的目的,在于得到有關地方事物的特性信息,因而其藏書建設應全面反映本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要求要相對嚴格得多。在理論上,其采訪對象應該是所有存世的相關文獻(或是相關文獻的復制品),而不是碰得到或買得到的那部分文獻,漏購現象是應該努力避免的;反之,一旦采進了非地方文獻,也決不能含混入藏。
在地方文獻藏書建設中,需要面對多種多樣的文獻類型。依據文獻編纂方式及其在社會上的傳播渠道,地方文獻可以分為書籍、報刊、會議錄、文件匯編、學位論文、科技報告、輿圖、譜錄、統計圖表、簿記、票據、證券、法律文書、畫冊、拓片、印譜、照片、樂譜、文告、傳單、商標、戲劇說明書,以及地方文獻專用的`參考工具書等形式;從文獻載體的類型劃分,圖書館地方文獻主要包括紙本、光化學制品和磁記錄品,幾乎囊括了當代圖書文獻的所有載體類型;從文獻的生產者或是文獻的出版發行方式來劃分,地方文獻中包括公開出版物、非公開出版物和非書資料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