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融危機與我國出口企業外貿發展方式的內在機理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在華爾街的百年老店紛紛垮塌之后,金融領域的危機已直接侵襲實體經濟,歐美等國市場疲軟,失業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經濟低迷格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國受其影響較大的便是外貿出口領域。面對國外市場需求疲軟、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我國出口企業的生存極度困難,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不少中小企業已紛紛停產甚至倒閉。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國內出口企業在正確把握金融危機的沖擊及后果的'同時,也要深刻意識到企業自身外貿發展方式存在的問題,僅僅依賴數量擴張、勞動密集、低價格取勝、低效益的方式已難以支撐企業的長期持續發展。1 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口企業的內在機理
據海關統計,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96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1.8%,比2007年同期增速減少8.1個百分點,尤其是從10、11月份開始,出口額增速呈下降趨勢。說明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負面效應已日漸顯現。8月份前,受影響的還主要是出口歐美市場的企業,進入9、10月份后,出口日、韓等國的企業也紛紛被殃及,出現訂單下降、客戶資金鏈斷裂等情況,勞動密集型行業所受沖擊最為嚴重。
具體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顯性層面來看,美國金融危機始發于金融領域。不少金融機構陷入危機甚至倒閉,導致了金融機構的“惜貸”及信用危機,從而惡化了工商企業的融資環境。同時,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下跌造成消費者財富縮水,有效購買力下降,雙重影響使美國實體經濟出現下滑,抑制了美國市場的消費需求,使我國出口企業訂單減少。
其次,從隱性層面看,這種影響通過經濟傳導來實現。第一,金融危機在直接影響我國對美國市場出口的同時,還通過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進一步減弱我國對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當前,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淡。日本經濟再度陷于停滯,新興經濟體增速高位回落,并且可能長期處于低迷狀態,這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了更大的外部壓力。第二。美元貶值不僅削弱了我國外向型企業出口利潤的增長,增加出口成本,而且直接導致匯兌損失。此外,出口企業的交易風險逐漸加大,壞賬數量急劇增加。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統計,2008年上半年,在一些省份,該公司收到企業出口美國的報損案件及報損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幾倍。
最后,金融危機使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外貿條件惡化。目前,歐美等國經濟增長前景慘淡,企業銷售市場萎縮、失業率上升等引起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美國對華反傾銷、技術性壁壘、標準性及綠色貿易保護手段更加頻繁出現。
從我國出口企業的現狀及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可以發現,長期以來企業實行以低勞動力成本的加工貿易策略是造成發展困境的深層原因。一是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商品出口仍占很大比重,即使在出口貿易中居主導地位的機電產品及高新技術產品,也主要從事中低端的加工裝配,產品附加值和整體技術層次較低;二是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少。據商務部統計,我國出口商品中,擁有自主品牌出口產品的企業不足20%,自主品牌產品出口不足10%。出口質量不高已成為制約出口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桎梏,大量產品依靠貼牌代工的生產方式來支撐貿易規模的擴大發展。三是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主要依賴美國、歐盟、日本以及東南亞等部分國家和地區。截至2008年11月,我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金額為2330.9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7.7%。這種過度依賴少數國家和地區的外貿發展方式增加了企業的出口風險,加劇貿易摩擦。 2 金融危機應對與我國出口企業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分析金融危機與我國出口企業外貿發展方式的內在機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