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資的進入及外資經濟的存在研究
內容提要:制造業是我國較早實現對外開放的部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外資規模日益壯大,外資經濟逐漸滲透到制造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外資的進入及外資經濟的存在,對于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產生了重大影響,促進了產業優化和升級,推動了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在對外開放最早的第二產業中,外資經濟高度聚集在具有產業先導效應的制造業部門。經觀察發現,我國九成左右的外資經濟集中在制造業,規模以上的外資企業是其核心發展力量,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具有難以忽視的重要貢獻。據經濟普查數據顯示,早在2004年我國制造業中規模以上外資企業個數為56,412個,占制造業的4.48%;吸納從業人員1735.48萬人,占制造業的21.48%;形成資產總計為51,132.47億元,占制造業的28.1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913.40億元,占制造業的33.20%。由此可見,規模以上外資企業個數在解決就業、資本形成、創造價值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規模以上外資經濟是我國制造業的貢獻主體,特別是來自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下面我們通過內外資對比,分別從行業總體和重點行業兩個層面,來剖析我國制造業中外資經濟的主要特點:
總體行業特點分析
經過對數據分析發現,與內資相比,外資經濟主要突出特點有:
1.內外資企業主要行業分布趨同。從行業結構看,無論是內資經濟還是外資經濟,都順應了產業結構優化的要求,大力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在制造業的30個行業中,內外資經濟各有七成左右的資產總量匯集在資本、技術密集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10個高新技術產業或重工業中;二者表現出明顯的趨同性,只是在這些行業的分布傾向上略有不同。在外資經濟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電子設備制造業,聚斂了10934.02億元的資產總量,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其次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2.內外資經濟地區分布趨同。從地區分布看,外資經濟的集中程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西部地區經濟規模很小。在31個省市中,外資主要投向內資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僅廣東、江蘇、上海3個地區,外資經濟規模就超過了半數以上。顯然,外資經濟呈現出兩個發展亮點:一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二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其外資密集度分別為24.90%和37.63%?梢哉f,在世界制造業基地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這兩個區域是跨國公司制造業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3.外資企業的稅負壓力明顯小于內資企業。從稅負壓力看,外資企業的稅負壓力小于內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其十分明顯。以2004年為例,外資企業創造了制造業36.61%的產品銷售收入,卻僅交納制造業12.15%的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從另一方面看,外資企業當年創造了整個制造業39.61%的利潤總額,而其應繳所得稅卻僅占22.88%,這表明內外資企業的稅負差距懸殊。在制造業內部,除了政策限制的行業外,外資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都享有一定的超國民待遇,其稅負壓力小于內資企業。
4.外資企業的科技投入力度明顯不及內資企業。從科技投入看,在制造業中外資企業科技投入的相對規模趕不上內資企業,國內科技研發的主體依然是內資企業。2004年,外資企業中的科技活動人員占其從業人員的比重為1.78%,明顯低于內資的3.33%。此外,從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來看,外資和內資企業分別為1.07%和1.60%?梢姡赓Y企業科技投入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5.外資企業的經營效率普遍高于內資企業。從經營效益看,外資企業的盈利能力要顯著高于內資企業。首先,從資產收益率看,2004年外資企業為6.71%,而內資企業為4.82%。在制造業內部,內外資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技術密集的重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上,而在輕工業中并無明顯差異。其次,外資企業經營效益好的行業主要是一些新興行業,而內資企業則主要集中在輕工業中。再次,從資金周轉率看,外資企業的資金融通效率同樣高于內資企業,分別為123.07%和100.44%。
6.外資企業的出口傾向高于內資企業。外資企業的出口傾向明顯高于內資企業,且出口結構也優于內資企業。在我國制造業實現的40005.76億元出口交貨值中,外資企業占72.05%。此外,在外資企業當年創造的工業銷售產值中,46.18%用于出口,高于內資企業的10.25%。就出口結構而言,外資企業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高的行業,而內資企業則大部分是一些附加值較低的初級產品。經濟,國內宏觀-[飛諾網FENO.CN]
由此可知,制造業中規模以上外資經濟在行業和地區分布上同內資企業具有一定的共性,可在稅收負擔、經營效率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盡管外資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處于高端,但其在我國的科技投入力度還較為薄弱。此外,外資企業產品主要銷往國外市場,而出口傾向和出口結構又是內資企業難以匹敵的。
重點行業特點分析
事實說明,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與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是我國外資經濟的重點投資領域。作為技術和資本密集的行業,其發展直接引領著我國制造業的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水平。為此,我們對這兩個行業展開了更加詳細的具體分析。1.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狀況
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我國引資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領域。從各個角度來看,外資經濟的發展狀況普遍好于內資,其競爭優勢具體體現在:
(1)從資本形成看,外資企業的資產規模普遍高于內資企業,在該行業中具有壟斷地位。2004年,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外資企業的資本總額為10934.02億元,占該行業總體的69.38%,相比之下,內資經濟實力則明顯不足。
(2)從科技投入看,外資企業的科研力度不及內資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外資企業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重為4.32%,低于內資企業的6.25%;此外,從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來看,外資和內資企業分別為1.52%和2.93%。
(3)從經營效率看,外資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優于內資企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外資企業的平均資產收益率為6.57%,內資企業為2.47%。此外,在資金周轉率上,外資企業的優勢更是明顯,外資和內資企業分別為171.92%和78.09%。
(4)從出口傾向看,外資企業的出口傾向高于內資企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的出口交貨值中,僅外資企業就占95.23%,內資企業的整體出口能力不足。在外資企業中,出口交貨值占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為71.89%,我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際制造基地。
總之,我國內資企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競爭實力始終難以與外資企業相匹敵,隨著WTO規則的逐步開放,外資企業更可長驅直入,再加上國內投資環境的優化以及政策引導,都為該行業外資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中內外資企業比較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是我國引資規模第二大的新興產業,與內資相比,外資經濟具有明顯優勢,其特點表現為:
(1)從資本形成看,外資企業的平均經濟規模明顯高于內資企業。2004年,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外資企業的資產規模僅為內資的一半,但在企業的平均資產規模,外資企業遠遠高于內資企業,分別為2.39億元和0.98億元。
(2)從科技投入看,外資企業的科研力度不及內資企業。2004年在從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重上,外資和內資企業分別為3.37%和10.94%。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上,外資和內資企業分別為1.34%和5.39%?梢钥闯,外資企業資源中,用于科技創新和研發的比例明顯偏低。
(3)從經營效率看,外資企業明顯高于內資企業。外資企業的資產收益率為10.08%,而內資企業僅有3.11%,相差懸殊;同樣,外資企業的資金周轉率為119.37%,顯著高于內資企業的80.18%。內資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水平遜于外資企業,這主要體現在技術水平的差異上。
(4)從出口傾向看,外資企業略高于內資企業。我國出口的1352.59億元交貨值中,內外資企業平分秋色,各占半數的市場份額。然而,外資企業的出口率相對較高,為11.67%。由此看出,外資企業在該行業的投資戰略明顯與通信、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不同。它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首要目標,絕大多數產出直接銷往國內。
總體來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中外資企業的總體經濟規模不及內資企業,但其經營效率等方面明顯好于內資企業。加入WTO以前,由于政策上的種種限制,曾一度影響了外資注入。不過,近兩年來,面對中國加入WTO后的沖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發展異常迅速,外資企業逐漸獲得與內資企業同等的競爭地位,競爭實力也將會進一步展現出來。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外資的進入及外資經濟的存在研究】相關文章:
公司治理與外資并購研究03-21
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旅游業03-20
我國利用外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03-21
外資并購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及對策03-22
外資對武漢經濟增長的作用途徑分析03-20
外資企業跨文化治理溝通研究03-24
外資包裝制造企業研發員工激勵問題研究03-11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旅游業03-03
浙江與江蘇兩省利用外資狀況的比較研究03-18
淺談外資對我國電信產業的沖擊及對策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