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審計風險管理論文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是通過對單位的財務活動、財經法規和經濟效益進行審計,來評價領導干部任期內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經濟責任審計范圍廣、內容多、年限跨度大,且政策性強。審計結果直接關系到一個干部的使用和獎懲,同時也涉及到所在單位(企業)財經狀況的評價和管理的加強。經濟責任審計不但責任重,而且也有風險,如何認識審計風險,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是我們當前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評價;導向
經濟責任審計是通過對單位的財務活動、財經法規和經濟效益進行審計,來評價領導干部任期內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經濟責任審計范圍廣、內容多、年限跨度大,且政策性強。審計結果直接關系到一個干部的使用和獎懲,同時也涉及到所在單位(企業)財經狀況的評價和管理的加強。經濟責任審計不但責任重,而且也有風險,如何認識審計風險,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是我們當前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必須關注的問題。
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財務收支、重大經濟決策、內部控制執行、個人經濟責任等情況進行全面審查和評價,可以定量分析領導干部的工作業績和成效,正確評價其是否履行了相應的經濟責任。能夠對領導干部的各方面素質進行綜合地評價,是解除領導干部受托責任的重要機制,也是組織部門考核、任免、選用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以往的領導干部考核方法主要是以定性為主,采用聽取匯報、民主測評、領導推薦等形式,這些方法往往是憑借主觀上的評價,而缺乏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較為準確的定量考核;經濟責任審計,力求對被審計人的工作業績、經濟責任進行審查達到量化考核,為部門使用干部提供參考依據,所以經濟責任審計關系到審計對象的政治生命。在這種情況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開展尤為重要,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通過風險評估找出審計的重點領域,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減少審計風險的發生。
一、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含義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應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審計技術,稱為“經營風險導向審計法”,或“戰略系統風險基礎審計法”。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審計對象的經營風險為導向,借助于“戰略分析—經營環節分析—剩余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將審計對象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剩余風險與單位經營風險之間的關系緊密聯系起來,它要求審計人員從經營風險產生的源頭發現會計報表中的重大問題。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進行財務收支審計,而且要綜合審計領導所在單位經濟指標、重大經濟決策和重大項目的效益性以全面評價其經濟責任情況。將這種風險控制模式應用于經濟責任審計,則要求審計人員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對審計對象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剩余風險進行專業判斷,其最大功效在于可以提高審計人員發現審計對象會計報表中重大錯報的能力。
二、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及其表現
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在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所收集的會計資料不真實、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責任者所在單位的情況而作出了錯誤的估計和判斷,從而導致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不準確或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和其他審計風險一樣,處處存在,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在審計實踐中,我們常見的風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準備階段的風險
審計準備階段的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前未按規定的審計程序開展工作而使被審計對象以不按法定程序進行操作為由提出異議或申請行政訴訟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
1.沒有堅持“先審計后離任”原則,在責任者調離原單位且到新單位上任以后,審計工作才介入,為審計核實、定性、評價帶來困難。
2.忽略審計通知書的時間界限,不是在實施審計前三日把審計通知書送達被審計單位并抄送責任者,而是電話口頭通知,甚至在進駐審計日才把通知送給被審單位。
3.審前不作調查,對責任者和所在單位(企業)的情況心中無數,編制的審計方案流于形式,抓不住重點,責任不明確,措施不到位。
(二)審計實施階段的風險
審計實施階段的審計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因專業技能、政策水平、綜合素質等主觀和客觀原因的'影響,導致審計結果產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
1.取證風險。如果審計人員所取得的審計證據不完備就不能滿足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就會導致審計結果偏離事實,而產生風險。(1)獲取了與責任者的經濟責任不相關的審計證據,如工作方法、生活作風等不屬于審計范圍的證據,并寫進審計報告。(2)審計工作底稿取證手續不全,如:對有關事項調查當事人的詢問記錄,沒有被調查人的簽章;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有關材料不蓋公章。(3)審計人員違反作業準則,調查取證時一人單獨進行。
2.檢查風險。指審計人員由于在實質性檢查的現場作業中所造成的的失誤使審計結果偏離事實的可能性。(1)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沒有或不認真檢查測試,憑書面和口頭匯報去判斷。(2)在進行審計抽樣檢查時,選取的樣本量不夠,使審計結果誤差較大,可能會遺漏違紀違法的審計事項。(3)對資產核實時,單純從數量上檢查,忽視資產的構成和存貨對成本、利潤的影響。
(三)出具報告階段的風險
出具報告階段的審計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由于出具的審計報告對審計事項把握不全面,對責任者的經濟責任評價不準確,未能按照規定征求被審計對象的意見,給審計主體帶來不良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1)把一些未經查證或證據不足,評價依據或標準不明確的事實和問題寫入審計報告。(2)沒有按審計規范征求被審單位和責任人對審計報告的意見,或口頭上征求意見而不要求書面意見。(3)對被審計單位和責任人提出的異議不去核實也不作解釋。
三、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風險管理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既包括合規性、合法性審查,又包括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評價,成為集傳統財務合規性審計與績效審計為一體的綜合性審計活動,這種審計活動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經濟責任審計是從經濟活動人手,通過審計來正確檢查評價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職責、遵紀守法等情況,其結果為干部部門調整、任免領導干部提供依據,并借以促進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正是因為經濟責任審計“審事評人”的特殊性以及其與干部管理、調整、任免和考核的相關性,直接關系到干部個人形象乃至政治生命,關系到對干部的選拔使用,并具有政治性強、審計內容廣、關注層面多、工作要求高等特點。因此,經濟責任審計產生風險的可容忍程度也低,經濟責任審計的性質和目的決定了其比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具有更大的風險性。
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主體是各級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審計客體是經濟責任主體。經濟責任審計范圍不能僅局限于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的評價,也不能將范圍擴展到所有領域,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的確定要考慮審計機關的審計力量和審計能力,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審計時間的緊迫性使審計工作必須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不能面面俱到。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通過對重大錯報風險的定量分析和風險警示系數的引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總風險水平的控制效果大大加強,因此在經濟責任審計中使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揭露和阻止由于決策失誤、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浪費等問題,而且可以保證提供資訊的真實性,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管理品質和運作效率,同時也可降低審計風險。
【談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審計風險管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