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摘要:結合河南省供水區城市、和環境協調與水資源短缺的制約矛盾,論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關鍵詞:水資源 供需矛盾 對策 南水北調
我國幅員遼闊,降水量地區差異很大,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長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程度低;北方缺水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高,海河、淮河和黃河流域,水資源僅占全國的7.5%,用水量占到全國的27%,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達到70%,是全國水資源短缺,而且開發利用程度又很高的地區[1]。水資源的短缺長期困擾京、津及華北地區,越來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為了解決京、津及華北地區缺水,從20世紀50年代就規劃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完成了大量的規劃、勘測、設計和科研成果,建設方案日臻完善,建設時機逐漸成熟,開工建設迫在眉睫。
1 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區規劃范圍
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工程從湖北省丹江口水庫陶岔閘渠首至北京團城湖全長1267km,其中河南省段735km(黃河以南477km,黃河以北780km,穿黃工程10km),占全長的59%;總干渠縱貫省境南北,穿過長江、淮河、黃河、海河4大流域,8個省轄市。
中線工程近期從丹江口水庫取水,規劃河南省供水區土地面積2.36萬km2,供給區內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濮陽、安陽11座省轄城市和30座縣級市及縣城用水;遠期實施漢江中下游全面治理和引江工程,迸一步擴大供水區域,規劃河南省供水區土地面積5.93萬km2,供給區內13座省轄市和60座縣級市及縣城用水。
2 供水區城市經濟社會情況及發展指標預測
2.1 經濟社會概況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1999年底全省人口9387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680萬人,人口7707萬人。全省耕地面積682.60萬hm2,農業產值1232億元。省內有發展的豐富礦產資源,年產原煤8012萬t,現有火電裝機1385萬kW、年發電量643億kW,是華中主要能源生產基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冶金、機械、電力、石油、化工、紡織、建材等工業發展迅速,1999年全省工業產值59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457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875元。
中線工程河南省供水區內有11座大中城市和3o座縣級市及縣城。其中省會鄭州市是河南省、經濟、文化的中心,平頂山、焦作、鶴壁、濮陽是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的主要生產基地。鄭州、新鄉、安陽的紡織、冶金、建材、、家用電器工業發展迅速,南陽、漯河、許昌、周口以輕紡、機械、食品、醫藥工業為主。1999年供水區城市建成區總面積822km2,人口814萬人,占全省城市人口的48.5%,城市用水人口940萬人;城市工業總產值1333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22.6%;國內生產總值1070億元,占全省的23.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31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供水區城市是河南省經濟、、人才的集中地,這些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在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主導地位。
2.2 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預測
《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指出:“加快城鎮化進程,增強城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堅持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三頭并舉的發展方向,加快城鎮化步伐,促進城鎮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卑凑蘸幽鲜 笆濉庇媱澕2010年發展規劃,以及供水區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及2010年發展規劃,結合河南省近幾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預測2005年、2010年和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標。
2005年城市建成區總面積達到1191km2、人口為1227萬人、用水人口為1349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1771億元、工業總產值為2271億元。
2010年城市建成區總面積達到1572km2、人口為1608萬人、用水人口為1745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2623億元、工業總產值為3437億元。
2030年城市建成區總面積達到2583km2、人口為2577萬人、用水人口為272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7468億元、工業總產值為9454億元。 3 供水區水資源現狀
河南省是全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40m3,畝均403m3,人均、畝均占有量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5和1/6;供水區人口稠密、城鎮眾多、發達,人均、畝均占有水資源量約為260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8。供水區11座省轄城市和30座縣級市及縣城,1999年供水量為20.16億m3,其中地表水7.83億m3(含引黃調水2.94億m3),地下水12.33億m3;在用水量中,城市生活用水6.11億m3,用水13.30億m3,環境用水0.75億m3,分別占總用水量的30.3%、66.0%、3.7%。
供水區水資源缺乏,屬資源性缺水地區,各類水資源供水量不能保證城市需水要求;現狀城市供水是靠擠占農業用水、超采地下水和犧牲環境用水得以維持的。為保證城市供水,鴨河口、白龜山、小南海、彰武等大中型水庫及河道引提程不斷擠占農業用水,加大向城市的供水量;白龜山灌區的灌溉面積由原設計的3.33萬hm2,遞減到1999年的實灌面積0.5萬hm2,黃河邙山提灌站已從建設時的農業灌溉用水全部調整為向鄭州市供水。
大部分城市和縣城缺乏地表水源,主要靠大量開采地下水供水,長期以來造成地下水位連年下降,河南省淺層地下水漏斗區面積達1.75萬km2,主要集中在中線供水區范圍內,其中豫北平原1980年至今,淺層地下水埋深由5~10m下降至11~20m,安陽—鶴壁—濮陽漏斗區面積達6600km2,最大埋深22.5m。中深層地下水漏斗區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許昌、鄭州、新鄉等部分城市形成,到其80年代,供水區大中城市均出現了中深層地下水漏斗區;至1993年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鄭州市為60m、許昌市為90m、鶴壁市為92m、焦作市達108m。1997~1999年平均超采地下水7.92億m3,其中淺層水超采5.29億m3、中深層水超采2.63億m3。城市地下水過量開采,誘發了環境地質惡化等諸多方面的,如許昌市漏斗中心區地面沉降達277mm,城區多處發現地面裂縫。
水資源的匱乏,限制了城市的環境用水,河湖換水沒有供水水源保障,換水次數和換水量遠達不到保持清潔水的要求,大部分城區河道水體黑臭,水環境質量差。
4 水資源供需
河南省是水資源短缺的省份,在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時,應充分考慮節水和水污染治理,認真貫徹朱镕基總理“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指示精神。按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既要考慮經濟對水量水質的需求,也要考慮水資源條件的約束,與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相適應,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堅持開源節流并重,節水優先,依靠進步和水價對節水的經濟杠桿作用,充分挖掘節水潛力;在水資源的配置上,合理安排調整水源,堅持挖掘現有工程的供水潛力,優先使用當地地表水,退還城市擠占的農業用水,嚴格控制使用地下水,并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用水的原則,進行水資源的供需分析,合理確定供水區城市需調水量。
4.1 可供水量預測
依據《河南省發展規劃(2001-2010)》,2005年前建成盤石頭水庫,2010年前建成燕山水庫,攔蓄地表徑流向城市供水。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前,部分有條件的河道閘壩和引提程等進一步擠占農業用水,增大向城市供水量;適當控制地下水開采量,減免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在中線工程建成后,返還擠占的農業用水,對于淺層地下水超采漏斗區,適當壓縮開采量,以使超采區地下水位逐步得到恢復,中深層地下水是地質的組成部分,長期超采回補非常困難,作為枯水年份的應急備用水源不再考慮開采量。結合各市實際情況,盡量利用處理的污水回用于生態環境和部分工業。2005年、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城市可供水量分別為16.97億m3、11.50億m3、15.26億m3。
4.2 需水量預測
隨著城市建成區范圍的擴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環境衛生條件的改善、第三產業和公共設施的發展,城市生活用水量將逐年增大;城市的綠化美化、水面面積的增加和河湖水體質量的改善,生態環境需水量也將逐步增加。工業用水隨著科技進步、產業調整、低耗水的高新技術產業比例增大及節水水平不斷提高等因素,工業萬元產值耗水量逐年有所下降;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快速發展,工業需水量也在增加。預測2005年、2010年、2030年三個水平年城市需水量分別為31.82億m3、41.23億m3、64.97億m3。
表1 河南省供水區城市供需水量預測成果表 億m3
4.3 缺水量及對策
通過對供水區城市供需水量分析可知,城市的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2010年、2030年水平年城市缺水量分別為14.85億m3、29.73億m3、49.71億m3。在建成磐石頭、燕山水庫以后,已無較好的壩址興建大型水源工程攔蓄地表徑流向供水區城市供水,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解決供水區城市缺水的最佳途徑。在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前,供水區缺水量問題需要繼續擠占農業用水和超采地下水,對地下水超采嚴重的城市規劃在城區外增加開采量;同時通過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提高水價、限量供水、超量加價等辦法來解決城市缺水。
5 結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解決京、津和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優化水資源配置的一項戰略性基礎設程,是我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也是解決河南省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措施。河南省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上游,總干渠長735km,占全長的59%;擔負著向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供水任務。丹江口水庫庫區50%的水面面積在河南省境內,水庫一期工程河南省境內已遷移了20.2萬移民,建成了陶岔渠首閘和8km的干渠,二期工程還需要移民14.3萬人。其地理位置決定了要為調程建設承擔巨大壓力,但河南省供水區的缺水屬于資源型缺水,如果不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補充水源,這一地區將難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我們熱切盼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早日開工建設。
。1]魏昌林.南水北調.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9月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相關文章:
淺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源頭地區經濟的影響03-20
設立企業稅務會計的必要性與迫切性03-21
美術教學中線條的欣賞和運用論文11-08
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的必要性及措施03-28
論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與建設工程監理的關系03-19
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證:必要性和有限性03-03
探析自考教育改革的困境和必要性論文12-02
三級醫院成本核算的意義和必要性03-20
論醫院進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初步設想03-13
淺議建設工程結算審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