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植優勢產業集群促進江西縣域經濟發展
[摘要]江西縣域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工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傳統工業比重大,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培植優勢產業集群是提升江西縣域經濟的一項有效措施。產業集群利于發揮縣域比較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信息交流,提高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促進江西縣域經濟發展。[關鍵詞]產業集群;縣域經濟;城鎮化進程
一、江西縣域經濟現狀
(一)江西縣域經濟實力較為薄弱。與全國相比,2005年江西縣域人口平均44.38萬人,與全國平均水平大體相當;縣域GDP平均28.29億元,比全國水平低15.57億元?h域地方財政收入平均1.31億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0.33億元。圖示是省市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對比圖,江西位居全國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縣域經濟實力位居第五,從中可以看出江西縣域經濟競爭力不足。
(二)江西經濟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工業發展緩慢 江西省縣域產業結構一次產業比例較重,二次產業較弱,三次產業滯后。產業結構升級緩慢,產業綜合競爭力不足。2006年,江西縣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3.2:45.5:31.3,與全省三次產業結構16.8:49.7:33.5相比,產業層次明顯偏低,江西縣域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79.08%,第二次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為52.3%,縣域經濟發展有典型的農業經濟部分特征。
江西縣域工業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傳統工業比重大,技術水平低,生產工藝落后,產品附加值不高,經濟增長呈現單一粗放式增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值較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導致全省縣域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三)農民純收入偏低,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江西省農民純收入偏低,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986元擴大到2006年的5966元;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的縣(市)只有南豐縣1個,為5096元;3000-5000元之間的縣(市)共51個,2500-3000元之間共7個縣(市),有21個縣(市)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
二、培植優勢產業集群促進江西縣域經濟發展的機理分析
產業集群可以通過資本集聚,產業集聚,產業結構升級和加快創新等途徑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必然導致人口聚集,加快城鎮化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給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農民純收入偏低問題?h域經濟發展又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更為優越的環境,生產要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人文環境改善,進一步強化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這樣,產業集群和縣域經濟發展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 (一)培植優勢產業集群,有利于發揮縣域比較優勢,培育地方特色產業。與大中城市相比,江西縣域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相對匱乏,而土地、資源、勞動力等相對比較豐富,通過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可以發揮江西縣域經濟的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江西一些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低,沒有形成縣域主導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不僅能造就優質的產業鏈,產生巨大的積聚效應,可以使企業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將本地物資資源優勢轉化為比較優勢,從而提高競爭優勢,體現了生產活動的獨特性及隨之產生的產品服務的特色性。例如江西南康,改革開放以來,已逐步形成了礦產,服裝,化工等十大特色產業優勢,這十大產業集群也已經凸現,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培植優勢產業集群,有利于推動城鎮化進程,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受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的影響,特別是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大量失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農村貧困戶的問題凸現。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有助于城鄉發展。產業集群使得縣域二次產業比重上升,人口迅速增加,必然使為二次產業服務的以交通,通訊,餐飲,旅游為代表的三次產業迅速發展,使得資源、人口、資本進一步向產業集群聚集,推動縣域的城鎮化進程。目前,江西城鎮化水平低,城鎮功能單一,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有助于形成經濟增長極推動江西縣域經濟發展。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培植優勢產業集群促進江西縣域經濟發展】相關文章:
江西省縣域經濟發展戰略03-07
縣域經濟發展條件分析12-05
論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1-14
公路工程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論文11-28
模塊集群與一般產業集群的比較分析03-23
農業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機制及路徑探析03-15
媒介產業集群研究03-22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機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