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時間:2024-10-19 15:54:01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5篇(優)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前教育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5篇(優)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

          幼兒天真無邪,他們只追求當下的生活,對游戲有一種自成目的性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組分,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這時的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學前教育者,教師應該增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與學校家長社會等聯合起來,共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幼兒學前教育中的幼兒園游戲教學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戲是兒童自我表現的一種存在方式,在幼兒教育中呼喚游戲精神因為游戲是兒童天真無邪天性自由以及潛在能力的代表,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強力的工具;同時,有助于增強兒童之間的交流以及個性品質的培養兒童在游戲中不僅發揮了自身的創造能力,還加強了人際交流能力,并且鍛煉了意志力因此,游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一種特殊實踐活動

          學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種有效教學手段,變革幼兒游戲教學的現狀,堅持科學的游戲理念,調動兒童的自主能動性,讓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創新精神創新技能,從而促進幼兒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價值

          1.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

          游戲的內容空間強度等也可以隨時變化,比較適合幼兒生理活動的要求幼兒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而游戲是自由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如戶外的各種體育游戲;餐前的手指游戲;口頭游戲等等

          2.促進兒童認知的發展

          在游戲中,兒童與客體他人環境相互作用,借助于不斷發展的語言的中介,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滿足著他們探求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方式

          3.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在游戲的情境中,兒童要與同伴交流協作共同選擇組織游戲,共同制定游戲規則,并嚴格遵守游戲規則,要不斷地監督評價自己與同伴的游戲行為游戲的過程是兒童自我意識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4.促進兒童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生活在成人社會中的兒童,往往會受到成人不同程度的壓制與束縛,容易產生各種形式的情感壓力在游戲中,兒童可以使自己從當前情景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宣泄不良情緒,消除緊張,獲得心理平衡與性情的愉悅是兒童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與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與手段

          5.促進兒童創新意識與潛能的萌發

          在游戲中,特別是假象性游戲之中,兒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自由馳騁于假想與現實之間在這一游戲氛圍中,易于在一些客體與觀念之間形成一些獨特的關系和聯想,這些獨特的關系和聯想一旦遇到日后現實可能性的催生,就會有所創新因此,游戲是創新意識與潛能的發源地,是其生長的根基

          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對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游戲中體現的學前教育理論出發,探索幼兒園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價值游戲內容的創新以及幼兒園游戲的指導策略旨在為學術界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為工作在一線的幼兒教師提供實現指導

          二創新游戲內容

          1.要體現兒童的個體差異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理論認為,在游戲中必須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把兒童視為區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在游戲的設置中,要把兒童的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可以開展“自選游戲”,由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以及合作伙伴例如:可為幼兒提供“喜羊羊與灰太狼”“蔬菜市場”“小企鵝造房子”等不同的游戲,供幼兒自主進行選擇,使每個兒童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

          2.增強兒童的生活體驗豐富游戲內容

          兒童的想象力是對記憶表象進行再次加工而來的過程,而記憶的表象則來自于生活因此在增強兒童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再對游戲進行創新與實踐例如,在“小企鵝造房子”游戲活動中,要積極組織兒童廣泛參觀各類建筑物,也可讓兒童自行搜集有關房子的圖片資料,使兒童的表象記憶更加深刻,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活動,將起到更加有效的成果

          3.要延長游戲教學鏈條

          傳統的游戲活動往往僅限于校園內,幼兒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較為嚴重游戲鏈條短促,使得兒童在游戲中娛樂成份較多知識性與技能性收益成分較少因此,要使兒童在任務驅動的模式下,不斷拓展游戲的橫向縱向空間,才能使游戲更加豐富,更有利于提高游戲的效果例如,可為幼兒設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游戲課題,讓幼兒自行收集家里的照片聲音等資源,在班級進行展覽,讓幼兒講一講我和爸爸媽媽的故事,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收集的最全故事講的最好,隨后可以在學校開展親子活動最終通過一系列活動,擴充了游戲的空間和時間容量,增強了兒童的情感體驗,從而更有效的達到游戲的活動目標

          三對幼兒園游戲的指導策略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學習,獲得經驗,學會與人交往在幼兒游戲中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1.幼兒園游戲指導要注重觀察

          教師應通過制定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幼兒開展游戲,充分利用游戲的教育作用,減少指導的盲目性

          2.游戲中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游戲活動是以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為主要特征的主體性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按照自己的主體意愿,選擇游戲伙伴內容,決定使用活動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決定玩法和誰玩,以及怎么玩教師適時適宜的幫助與指導,可以擴展與豐富幼兒語言,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明確提出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也明確指出“必須加強實踐教育,注重實踐育人”,這兩份指導師范院校發展和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都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才的實踐能力發展的迫切要求,突出理論服務于應用技能的培養,即人才培養要突出實踐性。

          在此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作為教學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實踐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創新也是勢在必行。

          在全實踐教學改革的引領下,針對畢業設計的改革和創新,我校以校級課題的形式組織專門的教研團隊進行研討和論證。本文的從“理”到“實”,亦指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應摒棄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導向,在保證學生的理論知識“必須、夠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在實踐的指引下進行畢業設計,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不足

          從1999年到20xx年,我校的畢業生以五年制初專為主,五年制初專生普通存在的問題是學習能力較弱、專業理論學習興趣不高、理論基礎薄弱、問題意識不強、不善于思考和總結,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以單一撰寫論文形式的畢業設計問題層出不窮,教師指導費時費力,不見成效。摒除學生自身的問題外,無疑以往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也存在頗多不足。

          (一)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多層次學生的需求

          以往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以撰寫論文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唯一形式。畢業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具備問題意識,并需要一定的專業理論積淀為支撐,才能駕馭畢業論文的撰寫。對于我校學生而言,專業理論學習的水平不一,能夠勝任畢業論文撰寫的學生畢竟不多。而問題意識不強、專業理論學習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數學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現胡亂選題,東拼西湊,粘粘貼貼,拼湊畢業論文的現象。

          從20xx年開始推行新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以來,10級初專和12級高專的畢業設計評審中不及格的同學共有72人,其中因為論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學的論文評審意見中,有70%的同學是因為復制比例超標?梢,畢業論文的撰寫對我校大多數的學生而言還是有難度的挑戰,并且因為單一的撰寫畢業論文的形式,學生們不能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學業水平來選擇適合并能展示自己的畢業設計方式。而如果僅以單一形式的畢業論文來衡量學生的學業水平,顯然有失偏頗,同時也不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不可否認撰寫論文可以讓學生通過文獻的搜集和整理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的素養,但鑒于閉門造車、粘貼拼湊是以往學生撰寫論文的通病,如此勢必會讓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脫節,無法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的鍛煉相融合。針對學生撰寫論文的水平,以至于學校在畢業設計評審過程不斷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勢必會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學生既沒有達到真正通過畢業論文撰寫提高其專業理論素養的目的,也因閉門造車導致其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在我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調研中,有部分園長也反饋我校畢業生專業技能優勢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這遠不符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能力為重”的培養理念。顯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學生畢業設計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同類高職院校都面臨的困惑。

          二、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創新的舉措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明確規定對教師應具有觀摩、參與和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如何通過畢業設計這個環節將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結合學生畢業設計的現狀和我國學前教育政策文件對于幼兒園教師培養的相關規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嘗試和創新。

          (一)理念創新——從“理”到“實”,注重實踐引領

          課題組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式、國家教育政策導向、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用人單位的需求與同類院校畢業設計改革的經驗等,將畢業論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證學生的理論知識“必須、夠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在實踐的引領下進行畢業設計,摒棄“重理輕實”的傳統導向。在學校課改中增加實踐課時的有利前提下,鼓勵學生在教育見實習及各種實踐活動中觀察——發現問題、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礎上選擇畢業設計的形式和主題。在最后一學期的教育見實習中,學生在幼兒園指導教師和專業課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進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創新——多元化的形式,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在全實踐理念的引導下,針對我校學生專業水準不同層次的現狀,為滿足學生多元優勢的呈現,課題組設計了多元的畢業設計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活動設計。

          幼兒園教師核心的專業能力即幼兒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因此,課題組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設計應以活動設計為主,活動設計對學生而言更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并與之后的從教能力對接;顒釉O計包括主題教學活動設計、領域教學活動設計、家長開放日活動設計、區角游戲活動設計、戶外活動設計、家園聯系活動設計、幼小銜接活動設計以及節日活動設計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其中的一種形式進行畢業設計。

          在幼兒園的`活動設計中,除了正規的格式要求外,還要求學生在活動設計中增加教學活動實錄,以及插入能體現其活動過程的照片,既使活動設計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又避免學生抄襲。

          2.論文。

          延續之前的傳統,論文成為畢業設計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學生根據專業的特點,以理論或實踐中的問題為選題,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社會調查及數據分析、觀察分析等,撰寫畢業論文。

          3.能代表學生水平的作品。

          為提升學生的教科研素養和水平,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專業期刊或正式公開刊物上發表單篇字數達3000字以上的獨撰專業論文,或者是為幼兒園提供有價值的且已被采納的不低于3000字的調查報告或對策建議。以上兩種形式皆可以作為畢業設計進行成績認定,以此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專業理論水平和科研素養較高的學生可選擇論文或調查報告;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選擇活動設計;專業水平突出的學生可選擇發表作品或研究幼兒園問題的對策建議的形式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

          三、多元化的畢業設計在實施中的不足和應對策略

          為了解新的畢業設計方案實施的情況,課題組設計了調查問卷,在10級初專的學生畢業設計評審結束后對他們進行了網上調查。共有187名學生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皆為有效問卷。在問卷的梳理中發現新的畢業設計方案在實施中還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

          學生論文

          相關信息

          淺談基于藝術專業學生特點的文獻檢索教學策略溫州人精神對經濟困難大學生勵志教育的啟示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大學生學習動機與社會責任心的相關研究試論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創新路徑試論大學生體育權利之實現途徑研究試論中學生物課堂藝術性教學語言中小學生閱讀狀況實證調查的分析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終身發展奠基

          的不及格率高

          在畢業設計評審中,10級共有421人參與評審,203人選擇撰寫論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選擇活動設計,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說42人第一次畢業設計評審不及格,其中36人是論文不合格,占87%?梢,學生撰寫論文的達標率偏低,不及格率高。

          針對此,課題組在11級初專和12級高專畢業設計活動的組織中,強化了教師對學生畢業設計選擇方向的引導和論文指導過程的量化。畢業設計方向引導的具體做法表現為:在學生選題時,對于專業理論基礎薄弱的學生,引導其選擇活動設計,不是因為活動設計簡單,而是因為活動設計有五大領域教學法課程為理論依托,結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見實習的實踐體會,再加上最后一個學期的教育實習,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來設計和檢驗自己的活動設計。對于教師指導過程的量化主要是規定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論文過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導反饋,學生的選題、提綱、初稿、定稿每個程序須得到教師指導反饋認可,方能進行和提交。通過教師的層層把關,以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第一次評審不能通過者,還可參加二次評審、三次評審、甚至四次評審,直至學生的畢業論文達到學校的評審標準,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

          (二)學生選擇活動設計的形式單一

          在對學生選擇的活動設計類型的調研中,68%的學生選擇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類型活動只占32%。而實際的畢業設計評審中,學生主要是選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和主題教學活動設計,家園共育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區角游戲活動等沒有學生選擇。究其原因是教學活動較為常見和普遍,其他活動學生在實習中少有機會參與,導致學生不敢嘗試。

          對此,課題組認為學校在和幼兒園針對學生的實習內容的溝通中,應強調學生實習內容的規定,讓幼兒園能給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幼兒園活動組織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方案的設計和撰寫,以及幼兒園的各項教研活動,既豐富了學生教育實習的經驗,也能使學生各種專業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活動設計的撰寫經驗。

          (三)學生認為活動設計格式較難

          在對活動設計難點的調研中,56%的學生認為活動設計內容的格式要求較難,14%的學生認為電子文檔名稱設置較難,17%的學生認為字數要求(至少3000字)難以達到,字體格式難的占9%。對此課題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到學生覺得格式難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檔操作不熟練。字數達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活動設計就是教案的編寫,而且多數學生在實習中跟著幼兒園指導老師學寫的是簡案,自然不能達到學校的規定撰寫要求。

          針對上述情況,課題組認為應打通課程的鏈接通道,讓課程之間相互銜接和融合來解決以上問題。比如五大領域教學法的課程,可通過微格教室的實訓及教育見實習加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程教學、幼兒園的實習指導和畢業設計指導中,有意識地引導和強化學生的幼兒園活動設計和組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設計活動方案時,其要求和規范應與畢業設計的要求一致,要求學生寫詳案。計算機信息課程的教學應強化學生對word文檔的使用,這樣學生對畢業設計規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會感覺陌生。

          總言之,現有的畢業設計方案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它的多元化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呈現,既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又能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幼教人才。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3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素養的提升相較于專業素養的培養更值得人們重視。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后的工作主要是教書育人,將要為人師表的他們,只有具備了優秀的道德素養,才能夠真正做到為自己的學生負責。如果道德素養不達標,在今后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很容易影響學生自信心與自尊心的建立,對于學生的一生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想要避免這種狀況的形成,就要提前意識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道德素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付諸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道德素質與專業素質都達標的優秀學前教師。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養培育的基本內容與重要性

          1 踐行教師職業道德

          首先,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素養培養履行了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學前教師作為一種職業,需要教師做到踐行所有職業人員都必須踐行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夠邁入學前教師職業的第一門坎。其次,學前教師從屬于教育行業,學前教師還應該履行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只有滿足了這些要求,才具備了成為一名合格學前教師的基本資格。

          2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基本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基本內容有: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以及為人師表。愛國守法是每一位中國教師都必須達到的職業道德標準。愛崗敬業要求學前教師能夠熱愛自己的職業,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關愛學生是學前教育老師必須達到的一項基本素養,因為學前幼童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是否友好將直接成為影響他們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書育人與終身學習是教師這個職業的基本職責和自我修養,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性,更好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求學前教育老師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模范榜樣,因為學前教育的學生之前尚未接受過其他教育,在面對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時,他們的最基本的學習行為就是模仿,老師應該確保自己的行為能夠成為學生模仿的樣板,這也要求老師要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素養培養要嚴格按照一個合格學前教師的標準執行,這也為其今后步入職業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礎。

          3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有助于其提前適應學前教師的教師角色,學前教師的道德素養形成自己的習慣,在步入職位后有利于學生在最快時間內進入學前教師角色并具有良好表現。其次,對于接受學前教育的幼童而言,由于擁有了一個具備良好素養的學前教師,幼童會更容易具備健康、積極、樂觀的心理,這對于幼童之后的人生路程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的就業觀錯誤

          當前社會競爭壓力巨大,許多學生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作為自己今后可能會從事的一門職業。而他們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熱愛和對學生的喜愛,而是基于一種扭曲的就業觀,認為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后,所面臨的學生都是3~6 歲的學前兒童,不需要對其進行太過專業的教育,也不用對他們費心管教,工作比較清閑。在這種就業觀的指引下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生時期并不會過多重視自己的專業素養與道德素養,對待專業課程的學習態度也較為散漫。持有如此就業觀的學生在學前教育專業隨處可見,這也讓我們為之后學前教師的整體素養抱有一定的懷疑。

          2 課程體系結構不夠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有關學生道德素養的課程設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較少,并且課程設置不具備延續性。課程內容的不完善必然導致學生無法學習到有關學前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全部內容,而課程設置沒有延續性,則會導致學生道德素養的形成只是基于課程學習期間,在結束課程后,有關遵守職業道德的意識也會逐漸降低,學生也難以形成優秀道德習慣,更別提習慣的保持。

          3 先進教育理念匱乏

          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雖然學歷較高并且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但是由于這些教師多為師范類學校畢業,并沒有實際進行學前教育的'體驗。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專業課程教學還是道德素養培養,都是基于相關的理論知識,因而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接受的相關教育并不能夠滿足其之后的學前教師崗位需求。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自身教育理念若無法滿足學前教育實際需要,那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各方面的素養也很難達到學前教師標準。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養培育對策

          1 轉變教育理念

          學前教育專業負責教學的相關部門,應該及時進行教育理念的轉變,通過相關政策支持,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整體素養,使其教育理念能夠與學前教育的職業標準相契合。比如,為了解決學前教育教師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學?梢耘c一些學前教育學校展開教育合作,每年派發自己學校的教師到學前教育學校擔任見習學前教師,了解學前教師的教學氛圍,只有真正有過學前教師的教學經歷,才會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產生相應的教學啟發,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也才能夠更加貼合學前教師的職業標準,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真正專業化的教學。

          2 創新教學方式

          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學習成效低是各個專業課堂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教學形式的單一性,教學內容的理論性與抽象性,都會使課堂教學顯得無聊與呆板,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便會不集中,玩手機與睡覺也成為了課堂常態。而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之后所從事的同樣是教書育人的工作,若長時間無法在課堂集中,則直接影響學生的整體素養的培養,對于其今后的學生來說也是極其不負責的。因此,老師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創新,比如,在講述道德素養的相關課程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些見習學前教師的機會,讓他們深入學前課堂,與學前幼童朝夕相處,以此來體會到教師道德素養的重要性。

          3 拓展教育內容

          不同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層面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因此,一些學前教育的專業書籍并不適用于全部學校,學校若想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素養,使其在上任學前教師時能夠得心應手,就應該通過撰寫校本課程的方式,為本校學生提供最切合實際狀況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比如,學校可以將本校從事學前教師工作的畢業生的學習心得以及從業經驗編撰為教學案例,供學弟學妹參考學習,讓當前學生能夠得到一些有關學習方法以及自身素養培養的經驗,為本校學生全面素養的提升提供最專業、最適合的教學內容。此外,學校還應該讓職業規劃課程真正發揮其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性作用。所以,老師可以引入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為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課程教學,讓學生了解自己當前各項素質與一名合格的學前教師的差距,然后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的素養培養。

          4 完善培養評價體系

          在學前教育專業,針對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主要包括學習成績以及道德素養兩個方面,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學生們的道德素養評分基本是一致的,將學生拉開差距的仍是學習成績的高低。這也就說明,雖然在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道德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也設置了道德素養評判標準,但是素養培養評價體系較為單一,無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道德素養評判。為了讓學生意識到個人道德素養的重要性,學校應該通過完善素養培養評價體系來督促學生們注意自我道德素養的提升。比如,學?梢砸詫W前教師道德標準為參考增添道德素養評判的種類;還可以將道德素養評判主體劃分為自身、老師以及同學三個層次,這樣才能夠展現出一位學生道德素養的真實狀態。完善素養培養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前教師必備道德素養,提升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學生質量。

          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素養培養,是對本專業學生負責的一種行為,更是對學前幼童負責的一種行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素質的確存在較大的缺失,這不僅是學生的個人問題,也包含當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以及學校對于學生素養培養重視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養的培養也需要社會各個領域都參與其中,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對學前教師予以崇高尊敬,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認識到自己所選擇職業的重要價值,以此激勵其進行自覺的個人素養提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4

          摘要:

          加強早期兒童教育,為每一個兒童創造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機會,正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也必須放眼未來,從新世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度來思考學前教育的發展問題,以使我國的學前教育真正從教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

          關鍵詞:

          孩子;學前教育;探討

          幼兒教育是人類一個永恒的話題,教育內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當,教育主題不明確,是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問題,加強和改進幼兒教育發展,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具有重大的意義。幼兒學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在社會,家庭,幼兒園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達到的特殊工程。

          一、學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兒的第一課程,每個兒童從出生到進入社會,約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是家庭度過的,家庭教育在兒童早期發展中影響極大,這是因為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思想品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具備著社會其他群體所不具備的優勢,據專家分析,幼兒有如下方面的表現優勢: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強烈的針對:④間接的傳遞性,如果家庭教育的優勢發揮很好,這對幼兒早期的成長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會阻礙兒童的發展和成長,由于幼兒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中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性,例如:受過家庭禮貌教育的幼兒來到幼兒園后,他會向老師問好,離開幼兒園時會向老師說謝謝,在智力上,這類幼兒也明顯比沒受過教育的幼兒強,他們反應敏銳,動作輕快,能完成教師安排下的作業,其質量很好,老師要經常配合幼兒家庭進行教育,幫助糾正其不良的習慣,例如:特別幼兒愛吃零食,老師要結合家庭教育,使家長做到在幼兒上學前,讓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給孩子零花錢,培養其從小注重節儉的習慣。

          二、幼兒進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到四、五歲時,腦會長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情感學習能力,也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大發展,6歲以后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一個兒童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觀,具有破壞性,孤獨、焦慮,有各種恐懼的幻想,對自己不滿意等,以后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將很難把握機會,發揮潛力,可以說他這時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在幼兒階段進行正規系統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這是奠定人生成敗的基礎。

          三、學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兒的心理特征

          幼兒與成人是兩個不同范疇的群體,兩者在心理上差異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認識這些事實,才能對幼兒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達到預期目標,幼兒的心理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①活潑好動:②好奇好問:③認識具體形象:④模仿性強:⑤無意性大:針對幼兒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長時間地讓幼兒單純而枯燥地進行活動,對他們提出的問題應該熱情地,耐心地給予解答,在教育幼兒時,要注意將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生動的東西[比如概念和道理]_便于幼兒理解和接受,要讓幼兒多模仿文明的語言和優良的行為,因此,加強對幼兒文明語言和優良行為教育十分必要,要經常組織幼兒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應盡量考慮幼兒興趣,要有必要地對其進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開發要科學進行

          智力是在外界環境中鍛煉的結果,專家認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決定的,對于平常人來講,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大腦發育與成長大部分是在幼兒階段進行的,一般可以結合如下幾個方面來開放幼兒的智力,①訓練幼兒的動作發展:②促進幼兒觀察力的提高:③豐富幼兒的語言觀念:④提高幼兒記憶力:⑤培養幼兒思維能力:⑥鼓勵幼兒的創造力,專家認為,要為幼兒提供廣泛的生活經驗和內容,讓幼兒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樣的生活經驗后得到發展,例如:在語言傳授中,可結合禮貌進行,可讓幼兒學習“我愛祖國,又愛人民”,“我愛爸爸,有愛媽媽”這樣既學會了語言,又培養了個性和思想感情,為了提高對幼兒的直觀教學,可以配合用直觀的教具進行,比如:用一個三層式的書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間放書本:下面文具盒等,讓孩子先觀察,接著讓孩子們說,然后由老師來規范,只有運用形式多樣的教法,才能提高其興趣,激發起其情感,以達到既教書又教人的目的。

          (三)藝術啟蒙要有新穎性

          上面已經提到,由于幼兒個性好動,好問,好玩等,因此不能讓其長時間地進行“讀寫”訓練,要讓孩子們多接受些藝術啟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畫畫等,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他通過美妙的聲音,生動形象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擬的,馬雅可夫斯基說過:“歌手的聲音喚起勇氣,”宛轉動聽的旋律可以使人興奮,給人帶來無比的喜悅,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淚,音樂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性情,使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多些開辟音樂欣賞課,讓孩子們多接觸音樂,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一些簡單易懂的歌曲進行,比如:教唱《小貓你別吵》,《一分錢》,《螞蟻搬豆》,《蝴蝶花》等,培養幼兒的原因素養,此外,讓孩子們看看一些簡單的畫冊,激發他們對畫畫的興趣,讓五彩繽紛的畫畫在孩子們的腦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讓孩子學會畫一些簡單事物,如:太陽,月亮,樹木等,畫成后,再讓他們分別涂上顏色,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在教示跳舞時,先讓孩子們觀看幼兒們表演的各種節目,主要的朗誦,跳舞等,讓他們在腦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經提到,孩子們的模仿性很強,老師只要認真,耐心地教,孩子們肯定學得快,演得很棒,專家認為,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結合音樂的感受,審美的眼光,感情的表達等,對幼兒來說,這不僅可以鍛煉優美的體態,培養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還能開發智力,增長知識,使幼兒變得更加聰明,自信,活潑和健康,

          幼兒教育是人類一個永恒的話題,教育內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當,教育主題不明確,是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問題,加強和改進幼兒教育發展,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5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的有無。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表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6

          摘 要:農村學前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是國家教育發展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幾年來,農村學前教育在發展上出現滑坡現象,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發展措施。對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分析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不斷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關 鍵 詞:農村;學前教育;重要意義;問題;原因;策略研究

          我國未來十年教育改革以及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從而為廣大農村以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到目前為止,我國3~6歲兒童有8000萬左右,人口數幾乎與整個歐洲國家兒童數量相等,然而,接受學前教育的比率還不到65%,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十分落后,其發展水平遠遠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兒童受教育的需求。為了能夠突破這一瓶頸,建設和諧社會,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規范化以及普及化,推動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必須采取相應的發展措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

          學前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有利于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以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有利于農村兒童獲得早期的學習經驗,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由于兒童早期具有較大的學習潛力,學前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今后的學習。由于幼兒自身具有的身心發展規律,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產生原有的內在動力,形成終身學習的動力機制。據相關調查發現,一個人今后的學習成績在很大程度上都與早期接受的教育有關,正如國外學者帕里斯庫長期對學前教育進行研究發現,有學前教育與沒有學前教育的人員相比,前者更加喜歡上學,愿意使用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學習上,有著較強的上學欲望,較少的發生反社會行為等,由此能夠證明,早期科學的學前教育,有利于兒童獲得早期學習經驗,從而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有利于農村家庭和睦,促進農村社會健康發展

          我國建設新農村的目標為促進農村政治、文化以及教育的全面發展。針對此項目標,更應該加強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尤其是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大批農民工紛紛離鄉來到城市務工,就產生了新的弱勢群體DD留守兒童,這類兒童的'學前教育成為當前社會面臨的一個難題。因此,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就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通過教師以及學生來彌補這類兒童與父母關系的缺失,解決其受教育問題,這樣一來,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家庭和睦,促進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3。有利于提高農村基礎義務教育,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從目前看來,我國城鄉教育差距比較大,尤其是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習慣的養成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遠遠低于城市兒童。加上農村條件較差,幼兒自身沒有得到一定的發展,通過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能夠幫助幼兒做好上小學的準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適應能力。從而提高農村基礎義務教育,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二、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農村學前教育處于發展的邊緣地帶,各種因素共同制約了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缺乏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

          良好的教育教學管理是保證教育正常實施以及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保障,要想實現良好的教育以及教學管理,必須具有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并且將這些管理制度落到實處。然而,農村學前教育在這兩個方面都比較缺乏。一方面,由于農村幼兒園教師多為居民用房,加上緊挨著廁所等環境較差的地方,沒有一定的衛生保障,安全衛生制度根本無法得到落實,以至于幼兒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盡管有的幼兒園已經配備有相應的毛巾或者喝水杯,但是在消毒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幼兒的飲食衛生得到不保障,一些飲食管理條例幾乎形同虛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幼兒園并沒有建立相關的飲食衛生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得學校在這些問題上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2。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呈現小學化傾向

          當前,農村學前教育方式、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活動嚴重違背了幼兒生理發展規律,對幼兒未來的學習以及生活會造成嚴重的壓力。首先,從教學活動來看,農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大多來自于教材以及家長的要求,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小學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鑒于此種目的,提高孩子的“讀、寫、算”是家長對幼兒園教師設置教學活動的要求。幼兒園教師為了實現家長的目的,十分注重語文、數學課程,設置為必修課,而對于音樂、舞蹈以及美術課程只是業余課,可有可無。其次,在教學方式上,幼兒園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式為“教師講,幼兒聽”,其動手操作以及實踐參與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對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游戲比較少,從而使得幼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幼兒思維的發展。最后,教材的不規范。很多農村幼兒園教材沒有統一,大多是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思維進行制定的,沒有與幼兒的身心健康相結合。尤其是還有教師選用一年級的教材作為幼兒園的教材,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幼兒學習漢語拼音,數學計算以及讀寫漢字上,嚴重影響了對幼兒的因材施教,阻礙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3。學前教育的辦學設備較差

          首先,幼兒園室內面積以及室外活動場地較小。根據我國的相關條列明確規定幼兒的活動室與寢室應分開設置,同時活動室的使用面積應大于54平方米,如果活動室與寢室不分開,其活動室面積應為90平方米。然而,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幼兒園室內以及室外活動面積沒有達到預定的標準。有的幼兒園甚至沒有專門設置室外活動場地,不利幼兒的活動。其次,部分農村幼兒園的園舍建筑不符合規范,存在很多隱患,甚至使用一些空置的農房,建筑上的不達標帶來的安全問題比較多。最后,教學設備較為落后。農村幼兒園的教育設備比較簡陋,缺乏適宜的玩具,連最基本的滑梯以及蹦蹦床都沒有,即使有,也大多缺乏檢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還有很多幼兒園教室只是配備了幾張桌子以及椅子,例如一些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的設備幾乎都沒有,很多學生與外界的接觸較少,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4。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不高,流動性較強

          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的幼兒教師多以職業中;蛘呗殬I高中畢業的學歷為主,這類人群缺乏專業的訓練以及學習培訓,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基本掌握的不夠扎實,在師德心以及責任心上有待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的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強度比較大。一名教師往往身兼多職,扮演多種角色,主要有教師角色,園長角色等,甚至還需要扮演炊事員角色。這樣也間接的導致了教師沒有足夠的經歷投入到教育上,不能夠全面的照顧到每一個幼兒。最后,由于幼教處于教育體系的最低端,很多教師不愿意從事幼兒教師這一工作,尤其是農村幼兒教師。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較低,待遇福利較差,幼兒教師的工資一部分來源學生上交的部分學費,另一部分來源鎮村的補貼;教師不僅沒有醫療保險,而且還沒有養老保險等,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幼兒教師流動性大。據相關調查分析,如果幼兒教師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幾乎所有沒有編制的教師都會選擇跳槽,去從事其他的工作,這樣一來,勢必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穩定,更加不利于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三、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研究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使兒童能夠生動活潑的成長,以及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必須采取適宜的政策以及措施,使農村學前教育擺脫當前困境。下面主要從政府職責,教學方法的改進,辦園設施的改善,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四方面進行論述:

          1。明確政府職責,加強管理

         。1)明確政府職能,落實職責

          為了能夠進一步實現農村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必須明確政府職能,落實相關職責。明確“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及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將各級鄉鎮中心園建設職責得到落實。特別是縣級政府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幼兒園進行局部的調整,統籌規劃,真正地將政府職責落到實處,確保農村幼兒接受正常教育。

         。2)突出教育部門的作用,加強與地方教育的協調

          教育部門不僅是學前教育的主管部門,而且還是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保障。因此,應充分發展其主導職能。例如負責農村幼教工作的業務指導以及教師的培訓工作;對于幼兒園的衛生制度、安全制度制定相關標準,實現分級管理。同時,加強與地方教育部門的配合,從管理體制上真正的實現“齊抓共管”的局面。

         。3)制訂監督機制,加強監督管理

          根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以及教育規律,加強對農村幼兒園的管理?h教育部門應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村學前教育管理網絡,確保農村幼教事業的健康發展。建立幼教管理機構,行使管理職能,實施對農村學前工作的專業化以及具體化管理;教育行政部門對農村幼兒園的發展規模以及發展速度,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控制

          農村學前教育方面論文范文參考文獻 以及指導,使之建設科學以及合理。對幼兒園的登記制度,停辦注銷制度進行嚴格規范,尤其是在師資配置、教學常規以及課程改革上進行不定期的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改進教學方法,形成特色的農村地方教學

         。1)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幼兒的天性就是游戲,在輕松以及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到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例如:可以通過一年四季的更替變化作為主旨,結合傳統農村節日,在園內以及園外開展相關游戲活動,實施“郊游”或者“種植飼養”等活動,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參與性。

         。2)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其教學內容

          農村是貼近大自然的地方,存在豐富的自然資源,讓孩子回歸到大自然中,更加適合幼兒的發展。由于幼兒與大自然是相通的,在大自然這種環境中,幼兒的思維以及身心都能夠較容易融入其中,孩子的全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3。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拓展籌資渠道,改善辦園設備

          農村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終身學習的開端,因此,辦好學前教育不僅關系著億萬兒童的發展,而且還關系到國家以及民族的未來。鑒于此種原因,一方面,不僅需要政府加強其教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還需要開拓多方面渠道進行資金的籌集,這種方式也符合我國基本國情。農村幼兒園投入一定的經費,就有能力購買相關設備,如多媒體、電腦以及娛樂設備等,從而滿足廣大幼兒對教育的需求。政府在投入一定經費的同時,還需要堅持“多渠道辦園”的政策,以農村辦園為主導,吸取社會上的資源共同辦園,例如:利用捐款辦學,合理收費等措施,來增加幼兒園的經費投入,為農村學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

          4。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地位以及待遇

          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以及福利是制約幼兒教師質量的重要因素,鑒于此種原因,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對農村教師水平進行改善。首先,建立幼兒教師工作保障以及收入機制,將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納入到財政體系中,確保有編制在崗的教師能夠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樣的待遇。其次,給予教師醫療衛生保險,住房公積金以及失業保險等,進而提升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水平。最后,加強幼兒教師的在職培訓,提升其業務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

          更好地勝任幼兒教師一職。

          總而言之,農村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必須從社會、學校以及教師這幾方面著手,同時還需要使家長以及教師轉變觀念。根據幼兒自身發展規律以及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擺脫小學化教學,讓農村幼兒回歸到自然中,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以及自然資源,開展具有地區特色的辦學模式,真正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最終帶動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青。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J]。教育探索,20xx(9)。

          [2]劉妍。關于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xx(11)。

          [3]但柳松。普及農村學前教育:挑戰、機遇與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xx(3)。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7

          [摘要]目前,在中等職業教育過程中,設置學前教育課程是為了給社會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就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且根據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設置的原則進行仔細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課程設置

          目前,我國師范教育改革影響下,幼兒教師的辦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幼師由中專層次向大專層次進行轉化,從三級師范轉化為二級師范。在進行幼師培養教學課程研究過程中,充分考慮我國幼師教育對幼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要求,根據幼師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課程的設計,與中等職業學校的幼師培育目標進行有機結合。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問題是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關鍵部分[1]。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素質教程發展落后,較難適應人才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培養

          由于學前教育課程中的素質教學課程所占比例較小,以及素質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并且根據我國相關學前教育課程設定標準,中等職業學校設置的學前教育課程不能完全體現其專業技能的特點,因為素質教學課程所占比例較小,導致其教學知識內部結構不完整,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合理,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職業技能,使得學生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給今后的進一步學習造成了阻礙。

          (二)專長課程開發不足,較難適應幼兒園的專業技能發展需求

          在相關教育知識結構中指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終極目標,尋找學生某個專業技能所呈現出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特長和業余愛好。學校沒有針對學生個性化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學生沒有投入足夠的熱情進行相應的學習,并且因為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課程中存在不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特長的教學課程,使學生不能對自身的職業技能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三)整體課程體系構建不合理,較難適應崗位要求

          根據中等職業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歷程來看,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學前教育課程還是運用以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其學前教育課程的設置主要針對培養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或者管理者。對學前教育課程進行改革之后,在教學課程中加入了影像、播音、表演技能等方面,使得學前教育課程太過于突出培養幼師的藝術技能,而不是注重幼師的教學技能,使得學前教育的職業技能僅僅占據課程理論知識教學的15%,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不到充分培養,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不高,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幼師崗位。

          二、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

          (一)正確處理課堂教學與教育實踐的關系

          目前,我國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還需要擁有相當豐富的學前教育經驗;學前教育經驗包括對幼兒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特點進行仔細的觀察和了解,尤其是應合理分配各種教學資源,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中等職業學校在新生入學時,中等職業學校注重安排各種系統化的教育實訓,以及開展相應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教育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教育能力和創新能力,把學前教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教學職業技能進行有效的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能教、會教、愛教等方面的能力,充分體現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特色和優勢[2]。

          (二)構建“深化專業知識與強化教育技能相結合”的拓展性

          系列專長課程中等職業學?梢詫W前教育課程進行多方面的延伸,比如學前教育藝術方向、學前教育育嬰方向、學前教育英語方向等延展性教學課程。在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英語方向,可以開設英語口語、英語語法、英語寫作等課程,除此之外,可以同時開設幼兒英語教學方法和兒童文學賞析等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達到一致。

          (三)形成完整的課程評價體系

          在進行學科課程評價過程中,將學前教育課程的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進行有機結合,課程評價體系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分別是學生的考核分數和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結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可以加入學前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之中。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讓評價更加情境化,體現學前教育課程評價的靈活性和規范化,對學生本身的學習情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學前教育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評價等,對校內學前教學課程指導教師進行規范化評價,除此之外,提高了學前教育課程評價對突發事故、特殊案例等進行評價的靈活性[3]。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學前教育課程對培養我國綜合型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具有深遠的影響,利用多元化的課程設計方式對學前教育教學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將學生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與幼兒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且在學前教育教學課程中加入一定程度的素質教學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促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但菲,王元.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現狀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5):128-131.

          [2]曹潔.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探討[J].藝術科技,20xx(6):381.

          [3]董艷.中等職業學!皩W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xx.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8

          18 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在教師缺乏的社會背景下,導師制作為一種幫助實習教師學習和發展的途徑,逐漸開始了在教師培養領域的探索和運用。隨著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學前教師職前培養的質量已然成為國家政策制定者、理論研究者和教學實踐者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國關于導師制在幼兒園教育領域的研究多集中于對新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其在教師職前培養中的實踐探索還很少見。同時,針對當前教師職前培養中“結合實踐對師范生開展的教師教育培訓與指導很少”的弊端,導師制為促進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專業認同感等提供了一種可能路徑;诠P者所在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導師制活動開展的經驗總結和問題探析,筆者從導師構成、活動內容和形式、管理制度、外在支持等多個角度提出了導師制的優化策略。

          一、推行“雙導師”,實行導師輪換制

          導師的構成是“導師制”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經驗豐富的各類教師可以幫助在校學生突破視野、知識和技能的局限,更好地進行其專業學習和成長。目前筆者所在院校的導師制主要涉及到幼兒園一線教師及管理人員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學生反饋發現,幼兒園教師的指導多偏向于教學現象和實踐技能,固然能夠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但由于學生能力有限,無法對教學現象和案例進行理論解析。因此,筆者認為在導師的構成上,應推行“雙導師”,將行業導師和專業導師相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其中,行業導師主要來源于幼兒園一線教師、教研員、管理人員等;專業導師主要來源于高校專職教師、理論專家、教授等。

          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獲得廣闊的專業視野,導師制的實踐運作可實施導師輪換制,保障導師資源利用的最優化。每位導師對于學生的專業培養及內容有著不同的見解,這直接導致了導師制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有所不同。筆者所在院校導師制活動的經驗表明,通過導師輪換制,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研究專長、不同專業視野的導師,可以提供學生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形成批判意識。從專業導師的角度出發,專業導師的配備可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有所調整。低年級的導師以基本專業課教師和理論專家為主,引導學生關注教育規律、教學現象、幼兒發展特點等;高年級的導師以專業技能課教師為主,包括教法課、游戲設計課、實踐實習等。從行業導師的角度出發,應定期輪換來自不同園所、教研所的幼兒園教師、管理人員和教研員,引導學生親身感受不同幼兒教育機構的教學理念和園所文化,體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等。通過以上輪換制,讓學生擁有“整個學校的體驗”,并為學生創設可在不同教育機構和班級進行觀摩學習的機會。__

          二、聚焦于問題解決,拓展導師制活動形式

          “導師制”的開展過程是決定其成效的關鍵環節,尤其是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導師制的質量。通過筆者所在院校的實踐探索發現,行業導師展開的活動確實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但活動內容和形式較為隨機,無法滿足學生的即時發展需求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活動內容應指向不同年級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問題解決,拓展導師制活動形式。

          一方面,活動內容應指向不同年級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問題解決。本院校導師制活動的經驗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具體需求,且在專業學習中將遇到不同的問題,因此導師制活動內容應基于對學生需求的調查與分析進行安排,指向學生的`問題解決。根據筆者訪談發現:大一學生處在一個懵懂的階段,導師可引導學生制定專業學習規劃、了解專業前景、建立專業認同感等;大二學生將開始初步的專業學習,導師可結合幼兒園的教學案例和工作任務,引導學生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發展規律等;大三學生的導師制活動可依托于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大四學生的導師制活動可聚焦于就業指導、專業技能操練、心理輔導等。另一方面,擴展導師制活動形式,多角度解決學生問題。由于本院校導師制探索針對的學習對象是20xx 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因此本院校導師制的活動形式較為單一,主要涉及到校內專業講座、校外觀摩學習與參觀。在活動內容指向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導師制的活動形式應根據內容的特點和性質靈活調整,拓展為案例分析、學生匯演、小組討論、專題講座、觀摩學習、教學模擬、分享教學材料等多種方式。

          三、健全導師制管理制度,爭取多方支持和幫助

          為保證“導師制”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建立科學規范的導師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尤其需要規范導師聘任制度、優化導師激勵政策,并在此基礎上爭取學院、教務部門、后勤部門等多方支持與幫助。

          筆者所在院校導師制開展的經驗表明,規范導師的遴選和聘任制度可以幫助導師樹立強烈的責任心,主動參與導師制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首先,導師作為學生專業成長的引導者和啟蒙者,其素質能夠影響學生的觀念、能力及未來的專業成長。學院在遴選和任用導師的過程中,應優先考慮有能力、有責任心、樂于分享的教師。其次,重視行業導師的教學經驗。行業導師可以通過案例呈現、教學視頻、經驗傳授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學生盡早體驗未來的職業生活。再次,通過對學生訪談發現,學生對導師制活動報有極大的期望,且積極、認真地參與導師制活動,但是活動結束后往往很快就印象模糊,究其原因是活動內容往往難以與課堂學習聯系起來。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根據各年級的課程安排進行選擇專業導師。此外,為提高導師工作的積極性,學院應優化導師激勵政策。不管是行業導師還是專業導師,學院都應頒發正式聘書,并依據常規的工作量和學生人數,設定基本的指導報酬。同時,根據每學期學生和學校對導師的評價,可實施彈性工資制度:對于指導質量較高、態度認真的導師,給予導師物質和精神獎勵,并設立連任制度;對于指導不力、效果不好的導師,給予適當的懲罰。

          導師制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前培養的創新路徑,受時間、場所、班車、材料等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其運作依賴于學院、教務處、幼兒園等多方的支持與幫助。學院應通過多方宣傳,提高學生和幼兒園對導師制活動的關注和認可,創設獨有的導師制文化。對學生而言,導師制可為學生提供專業上的榜樣和支持;對幼兒園而言,導師制可提供幼兒園教師和高校教師共同探討和學習的機會,提高一線教師的理論水平;對高校教師而言,導師制可豐富高校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在三方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培育平等、尊重、互助互惠的異質性合作文化③。此外,學院和教務部門應為導師制的順利運作提供專門的物質資源,包括活動的場所、器材、運輸工具、資料等。

          結語

          導師制作為學前教師職前培養的重要途徑,能夠增進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高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提高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質量。因此在導師制的運作過程中,應推行“雙導師”,實行導師輪換制;聚焦于問題解決,拓展導師制活動形式;健全導師制管理制度,爭取多方支持和幫助。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9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選擇外出打工來更好地謀生,而他們的孩子則被留在了農村,成為了“留守兒童”。外出打拼的父母與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遠距離的不接觸,留守兒童在缺乏父母教育監督的情況下,心理、行為、學業都出現了一定的理由。當這些理由日益嚴重,這需要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其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理由是核心理由,只有在制約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理由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保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平衡,提高留守兒童家庭的監護質量,推動農村和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一、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市工業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農為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增長見識、學到技術選擇外出務工。而他們的子女就被留在農村由親人照顧,長時間、遠距離的不接觸,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國家統計局的一項統計表明:20xx年中國流動人口超過了1. 3億,其中從農村進入城鎮的占74%,中國隨父母進城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就已經達到了640多萬,而托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則有多達2200多萬。而且當前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梢姟傲羰貎和笔俏覈洕l展的必定產物,我們沒辦法阻止它的產生,只能探索別的出路來彌補。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理由的目前狀況

          在網上輸入“留守兒童理由”會出現很多關于留守兒童的專題報道。內容主要歸納為“留守兒童”的心理理由、行為理由、教育理由等 。而留守兒童的教育理由則是這些所有理由的核心。當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外出打工,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的教育理由。從兒童自體的方面、家庭的健康方面乃至農村、社會的發展都存在諸多理由。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在發育的關鍵時期,沒有獲得父母的關愛和正確引導。結果就導致了他們表現出個性冷淡、不合群、情緒不穩定、制約能力差、自卑、自私孤僻的性格。這樣不健全的心理狀態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ǘ┺r村“留守兒童”的學業狀況。農村父母外出打工對于孩子的學習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留守兒童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時期心理發生了變化,對于學業不如以往用心對待,學業完成情況也就不太好;在沒有父母監督學業的情況下,學習成績有所下降;父母不在身邊,暫為監護人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低或其他親朋好友對孩子的學習關注過少,“留守兒童”在學業上有理由不能及時得到幫助。這些因素的影響就會導致“留守兒童”的學業下降。

         。ㄈ┺r村“留守兒童”的行為狀況。農村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在行為方面會出現理由,尤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子這個理由表現更為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暫為監護人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朋好友溺愛或沒有起到很好的監護作用。留守兒童,特別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叛逆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以下行為上的理由:任性叛逆、違反學校紀律,例如上學期間曠課、跑去網吧上網,看不良錄像,結識社會不良少年、拉幫結派、 等。在留守兒童出現這些不良行為卻沒有得到父母、老師的及時教育、正確引導,以后就可能成為社會的不健康細胞。

          三、農村教育理由目前狀況的分析

         。ㄒ唬 “留守兒童”自身因素。孩子自身的一些特性會影響到其學習表現,比如性別、性格、個人能力等。在中小學階段,男孩在學習方面上與女孩相比,相對缺少自律,因此在缺少父母照顧和監管的情況下,他們不會自主去學習,學業容易受到影響。在個人能力方面,以往的研究均顯示,個人能力會影響到學習表現。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更強,因而學習成績更好,在學習上也會獲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從而對以后自己的受教育水平的期待也會更高。

         。ǘ┘彝キh境。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會影響到小孩的心理和學業。父母外出務工有助于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決定孩子是否繼續他們的學業。由于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的生活費用、學習費用、外來孩子入學困難等一系列理由使得父母被迫將孩子留在農村。雖然目前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雖然在我國,但孩子的'書本費用、生活費用等對于一些家庭也是很大的壓力。父母的文化水平會影響到小孩的學習表現。如果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一方面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會更高,給孩子起到健康正確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父母能夠給孩子的學習提供學習上的幫助,從而有利于小孩學習成績的提高。

          (三)學校、社會因素。學校的教育質量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表現,一個學校良好的基礎設施、學校設備、師資力量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學校里的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誘,學生之間的融洽氛圍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社會對于“留守兒童”教育的關注,有關部門加大對于“留守兒童”教育的投入,都可以減輕“留守兒童”教育出現的理由帶來的不好影響。

          四、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理由策略

          首先,政府應該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減少農村父母外出打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從學校設施、師資力量著手;通過媒體力量宣傳教育的必要性引起家長的重視;其次是學校要提供安全的住宿條件;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通過課程改革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家長必須重視孩子的教育理由,盡可能選擇近距離城市打工,經;丶一蚋改敢环皆诩医逃⒆,盡量做到至少有一方家長在孩子身邊照顧、關心、教育他們;在孩子身邊的監護人必須起到監護作用,對孩子認真負責。

          參考文獻:

          [1] 周林、青永紅編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理由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2]葉敬忠,潘璐.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3]高亞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發展特征田.中國公共衛生,20xx.24 (8) :917 - 919.

          [4]葉敬忠、土伊歡、張克云、陸繼霞,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農村經濟,20xx.07

          [5]鄒新樹:《中國城市農民工理由》,群言出版社,20xx年1月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0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 工作壓力 緩解策略

          論文摘要:幼兒教師的工壓力是指幼兒教師由于工作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與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相比,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有其獨特的一面。幼兒教師工作壓力對教育教學、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負面影響。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可以通過社會采取一系列措施、幼兒園采用EAP計劃及教師個人積極主動的態度的策略來緩解。

          一、幼兒教師工作壓力內涵

          “壓力”一詞來源英文的“SIY2SS”,其基本內涵為有機體為滿足需要而產生的一種非特定性的反應,而工作壓力則是當個體被迫偏離正常的或期望的生活方式時所體驗到并表現出的不舒適的感覺。

          基于壓力和工作壓力的含義,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柯利柯夫(Kyriacou. C.)和蘇利夫(Sulcli, fJ"e.J.)首次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由教師的工作而產生的負向晴感(如生氣或沮喪)及反應癥狀Moracco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當教師的幸福和自尊受到威脅時,心理平衡發生改變而產生的影響;Kyriaton則指出教師工作壓力是教師的消極感受或不愉快情感狀態;Borg, Baglion 1995提出教師的消極情感引發的潛在的生理、心理變化為教師工作壓力。我國也有相關學者提出教師工作壓力是教師個體因教師這一職業所賦予的職業要求等而產生的壓力,它不一定局限于教育、教學情景。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由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與生存狀況相關的煩惱事件或學校工作環境等諸多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為改變的一種緊張狀態。相應的,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指幼兒教師由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工作環境及社會要求等因素產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為改變的一種緊張狀態。

          二、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教師的工作壓力是由教師個人的個性特點、自我期望值、自我效能感等個體內部因素,及社會、學校工作、學生家長、學生、家庭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幼兒教師工作壓力也與這些因素有關,同時,與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工壓力相比,也表現出其獨特的一面:

          第一,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更快,改革的力度更大,職業競爭更激烈,這種改革與競爭對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更高,部分教師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這種改革的步伐,是導致教師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

          第二,工作更具體、復雜、繁重。幼兒教師面對保育和教育雙重任務,從幼兒的吃、喝、拉、撒、睡、安全,到對幼兒的教育,都要求教師傾注心力,關注幼兒成長進步的一點一滴、獲得發展的程度,并做好記錄、原因分析,以便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目前,多數幼兒園已經市場化了,引入了競爭機制,幼兒園經常開展與工資掛鉤的競賽活動,淘汰一些競爭失敗的教師。另外,為了擴大影響,吸引生源,會經常開展許多公開的活動,比如:兒童節、萬圣節、圣誕節、演講比賽等等,為了搞出花樣和新意,比其它班做得更好,教師一方面要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以應對這些活動,另一方面還要保證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不僅休息時間被排練活動占用,還要承受高負荷的壓力。

          第三,幼兒園中大部分都是女教師,“小心眼”、勾心斗角、背后傳言的情況就多。做同樣的工作,有無編制得到的報酬卻相差很多,有時沒有編制的老師要做更多的工作。天天應付這樣的人際矛盾,面對這樣的不公平,無疑也會加重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時,幼兒還很小,理解能力差,師幼溝通費力,教師的內心壓力也無處訴說,這也會加劇教師的工作壓力。

          第四,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更低,不受社會的`尊重,往往被冠以“高級保姆”的稱號。對幼兒的教育也沒有“考試”、“升學”等那樣明顯的效果,工作成績不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工資報酬大部分也僅維持在最低水平。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家長對他們的要求卻是有增無減,越來越高。

          三、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消極效應

          適當的工作壓力能使教師產生積極向上的工作動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一旦超越警戒線,工作壓力就會讓教師感到不堪負重,特別是壓力持續時間過長,會讓個體產生消極的情緒狀態,從而產生消極的行為,降低甚至破壞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有甚者會引發軀體、心理疾病。

          一般認為,教師工作壓力過大會引發教師焦慮、暴躁、憂郁等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及抽煙、酗酒,暴食、缺勤等不良行為;引起教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容易遺忘一些重要的事件,甚至注意力難以集中等認知不協調現象;影響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我們試從幼兒教師工作壓力過大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幼兒的身心發展等方面的負面影響,來闡釋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消極效應。

          (一)教師產生消極的教學態度。工作壓力過大會使教師懶于創新,無數遍地重復一本教材、一個教案,不愿意學習新東西,不知道自己所教學科領域中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他們往往用嚴格的紀律來束縛幼兒,認為“小綿羊”式的幼兒就是好孩子。當教學效果不好或幼兒出現問題時,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通通怪罪幼兒。

          (二)降低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工作壓力過大會使教師表現出焦慮、暴躁等情緒,這會影響到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結果必然會導致教學效果和效率的降低。此外,教師壓力過大還會降低教師個人智力活動的效率,容易使教師帶著“灰色眼鏡”看待幼兒,動輒就對幼兒說些難聽的、恐嚇的話語,甚至體罰幼兒,使幼兒感到緊張、不安,也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三)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教師工作壓力過大時,容易產生暴躁、緊張、壓抑、焦慮等一些不良情緒,無形中會影響到幼兒的情緒和行為,使幼兒或多或少的產生消極體驗。工作壓力過大也會使教師產生過激言行,將壓力轉嫁給幼兒,對幼兒要求苛刻,稍有錯誤就厲聲斥責、冷嘲熱諷,甚至對幼兒進行身體或精神上的體罰。另外,教師因工作壓力過大,或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引起疾病而經常性缺勤時,幼兒會因為老師經常不在而不能上某些領域的課,或只能由其他老師代課而產生適不良,這些都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緩解策略

          (一)社會及幼兒家長要尊師重教。努力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加大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宣傳力度,運用多種方式為幼兒教師樹立形象:采取正確適當的方式進行幼兒教育改革,改革的內容、范圍、程度等要多請教師參與策劃,并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改革信息;加大對教師的職業培訓,提高教師職業培訓質量,也可以提高教師職業社會地位。另外,社會各界和幼兒家長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應切合實際,客觀正確地評價幼兒教師,為教師創設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和工作環境,“使教師從完美形象的期望中擺脫出來,成為現實中的人,成為能正視自身弱點的人”。

          (二)采用EAP (employee assistant planning)計劃(即員工援助計劃,組織幫助員工緩解壓力的重要手段),幼兒園應該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為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研究表明: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工作的人,他的工作潛能發揮是原來的3倍,特別是感受不到工作壓力的存在。所以,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幼兒園緩解教師工作壓力的重要一步。幼兒園應該嚴格控制班額,減輕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提供多種娛樂活動,放松教師的心情;吸納教帥參與管理,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

          第二,改善教師績效考核的機制。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不是為了給教師定位、分等,而是促進教師更好地教育教學。幼兒園要盡量減少各種不必要的評比活動,采取多元化的考核體系,盡量采用沒有涉及獎懲的評價制度,如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等,立足于教師的現有水平,以增強幼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促進其發展。

          第三,形成學習型的團隊。越是團隊的,越是自己的。幼兒園要構建壓力管理的學習型團隊,不斷地總結經驗,進行交流,這樣在摸索中形成了良好的壓力管理的意識,從而成為切實的行動向導。

          第四,借助共同任務來緩解教師工作壓力。教育教學任務是有分有合的,在滿足教師的歸屬需求,確立和保持教師的自我認同與自尊,提供相互支持與安全的感覺的基礎上,引導教師完成共同任務,可以增加個體完成任務的動力,減少不確定性和焦慮,提高自我認同感,增強教師團隊的凝聚力,使教師更加快速、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三)教師個人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來自職業和個人因素的壓力。

          第一,加強身體鍛煉,鍛煉也是一種精神娛樂法,它可以通過分散或轉移教師的注意力,使教師從情感或身體的緊張中放松下來。

          第二,教師要主動嘗試新的行為方式,以緩解個人行為特性與環境不相適應之間的沖突,從而使自己跳出現有的困境,使生活變得輕松。

          第三,學會正確的歸因,在面對高壓力時,進行積極歸因,避免消極思維。對壓力源作外歸因而不是內歸因,作不可控性歸因而非可控性歸因,這樣就避免自己在高壓力情境下形成“習得性無助感”。

          第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保持良好的心態。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信息、技能和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優勢,揚長避短,提高教學成效;堅信憑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應對自如,充分的自信是減輕壓力的一個有效策略。

          第五,朋友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支持力量,幼兒教師要和朋友保持經常的聯系。通過與朋友交流自己的工作壓力,可以從朋友那里得到真心的理解和幫助,真誠的建議和直言不諱的意見,從而獲得強大的社會支持力量。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1

          摘要:區域活動多為幼兒的自選活動,基本上是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其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材料上、情景及響應的活動中。教師首先要關注好區域的材料選擇與投放問題,才能引發幼兒興趣,讓幼兒與材料產生有效的互動。特別是小班幼兒,由于生活經驗缺乏,認知直觀形象,各方面能力偏弱,教師在選擇和投放材料時,可以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小班階段目標,結合小班幼兒發展水平,結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等策略。

          關鍵詞:小班;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策略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對教師來說,材料是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物化體現;對幼兒來說,材料是主動建構經驗和認識周圍世界的中介和橋梁,但在實踐工作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時只是簡單地堆積材料,沒有考慮選擇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符合幼兒發展情況等問題,這樣的材料很難滿足幼兒活動的興趣,很難讓幼兒與材料產生有效的互動,對幼兒的發展是有一定影響的。小班區域材料的選擇與投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一、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3-6歲 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做了很詳細的分析,小班幼兒主要體現在動作的協調性增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愛模仿,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的安撫下逐漸平靜等年齡特點。結合這些年齡特點,我們在選擇與投放材料時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為安撫幼兒情緒,創設安全、舒適環境

          小班幼兒剛入園時,缺乏安全感,有很強的焦慮情緒,喜歡玩自己熟悉、會活動,摸起來柔柔的、暖暖的玩具。教師可以在小班設置娃娃家之類的、能給幼兒帶來溫暖和安慰的區域,在娃娃家中投放女孩子喜歡的玩偶,男孩子喜歡的汽車、變形金剛,大眾喜歡的動畫形象、娃娃家操作材料等,都可以幫助幼兒穩定情緒,給幼兒帶來溫暖熟悉的感覺。除了娃娃家,還可以為喜歡安靜、不擅于交往的孩子設置一個比較封閉的“談話吧”,鼓勵這些孩子拉著他的好朋友去“談話吧”說說悄悄話,還可以在“談話吧”中提供抱枕、不同類型的圖書,如故事類、百科類;不同類型的卡片類玩具、圖譜卡、玩偶、頭飾、手偶、地墊、抱枕、錄音機等,幫助他們尋找話題,學會與人交往。

          (二)選擇富有生活情境的材料,促進小班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

          小班幼兒由于生活經驗缺乏,認知特點主要是好奇心強,愛模仿。因此在選擇與投放材料時要關注這些特點。如科學區《學習形狀相匹配》,可以以《小動物喂食》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顒幽繕耸且龑в變簩ふ遗c小動物相匹配的食物,讓幼兒模仿生活中喂食的情境,讓幼兒握好湯匙,能手眼協調地把對應的食物一個個送到小動物嘴巴里,孩子會一遍又一遍重復這些動作,直到任務完成。這樣的活動既能幫助教師觀察幼兒學習形狀認知情況,又能提高幼兒的小手抓握、手眼協調等動作發展。又如語言區,孩子都不喜歡主動表達自己,如果語言區只投放圖書會特別冷清,我們可以結合孩子最喜歡模仿生活情境打電話的游戲,提供兩個舊電話,收集或自繪幼兒熟悉的故事圖片或生活情境,然后將故事情境中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稱做成一張張字卡,讓幼兒看圖對講。還可以玩傳話游戲,如拿一根長長的水管穿過隔板,讓幼兒站在東西兩端,互相交流傳話,孩子會非常感興趣。

          二、結合小班階段目標

          不同階段的幼兒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參考省編教材去制定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階段目標去選擇與投放材料。

          (一)根據月發展階段目標

          在選擇材料時可以結合五大領域發展的階段目標去投放,如9月份科學領域階段目標中提出“感知常見的`幾種生活用品、水果。了解基本特征;按事物的一種特征進行分類;比較大小并排序等”,教師就可以結合階段目標投放水果沙拉自助餐品嘗區、投放標簽分類整理娃娃家,投放各種大小不同的瓶子按大小排序等。 10月份科學發展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感知圓形等。 ”教師根據這些階段目標可以在建構區投放各種圓形玩具搭建車類交通工具,在運動區投放輪胎、呼啦圈自主練習感知圓形等。但有的活動區目標是結合幼兒自身發展制定階段目標,如9月份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動手能力弱,可以先開展“抓”的練習?梢耘囵B幼兒練習五指抓到三指抓,逐步提高練習的難度。每個月投放的“抓的物品”也應該從大到小,從粗到細。也可以玩“夾”的練習,早期階段讓幼兒用塑料夾子給各種動物形象夾胡須,還可以提供夾饅頭的大夾子讓幼兒練習夾乒乓球,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以稍微提高一點難度,提供的夾子小一些,夾的物品也小一些,后期再逐步換小增加難度。 “舀”“倒”“串”“扣扣子”等操作練習都可以遵循這個從粗到細階段性逐步提高的規律。

          (二)根據每個階段目標中具體的教學活動

          每個階段目標中都有具體的教學活動,如10月份美工區目標中提出“嘗試用點(雨點、圓點等)、線條(直線、曲線、折線)和簡單形態(圓形、方形等)表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簡單的物體特征。 ”具體活動有《香甜的水果》《畫水果給小貓》《小貓的水果》等,教師就可以結合活動內容創設水果屋主題,提供各種各樣形狀的水果、顏料,可以利用窗臺、墻面、玩具柜面等地方創設背景墻,投放顏料、油畫棒、水彩筆等工具讓幼兒自由涂鴉、玩水果印畫、水果分類、涂鴉水果區寶寶等活動。又如科學領域目標中提出“按物體特征進行排序”具體活動有《按顏色特征排序》,可以開發圖形寶寶找家、收整糖果屋、做漂亮的糖葫蘆、串有規律的門簾等活動。

          三、結合小班幼兒發展水平

          同年齡段的小班幼兒能力水平也會有所不同,教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既要考慮本班幼兒的普遍水平,還要兼顧個別幼兒發展的不同層次,投放適合各年齡段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活動材料。

          (一)關注同年齡段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為他們準備不同層次的材料

          每個孩子在各領域發展的情況都具有個體差異性,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我們在美工區,就可以為孩子準備不同星級的材料,如不善于動手的孩子提供一級材料:畫好虛線的寬較窄的長方形紙條,讓孩子一刀剪斷。相對較好的幼兒提供二級材料:寬較寬的長方形紙條,讓孩子連續剪。能力更強的幼兒可以挑戰三級材料:沿曲線剪。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強,會自己穿衣扣紐扣。教師在生活操作區,可以提供不同類型的紐扣區,如系帶子的搭扣、傳統的民族風搭扣、不同大小的紐扣穿洞練習,讓幼兒自由練習,挑戰不同的難度,孩子會特別感興趣,有時還會邀約她的好朋友幫忙一起完成,給了孩子合作的機會。

          (二)關注相同的材料難度層次的提高

          在實踐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材料都是使用一次性就被擱置無人問津,新的任務下達,教師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制作新材料,不懂得開發和利用原有材料,從原有材料中去抽取或添加,提升和創新原有材料。如科學活動《有趣的石頭》教師請家長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石頭,投放科學區讓孩子們了解石頭的特性。一段時間,孩子對石頭不感興趣了,教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用油畫棒、顏料來裝飾石頭,晾曬石頭,這從原來簡單的摸一摸石頭了解石頭到動筆裝飾石頭,對孩子技能上有了一定要求;裝飾石頭完工后,我們又把這些石頭運到沙池區,讓孩子搭建高高的城堡,一起用石頭裝飾大城堡,孩子們的興趣更加濃厚。有的孩子還商量不同的裝飾方法,如大石頭放在城堡的底層,小石頭放上層,不同的石頭分類裝飾,孩子在自主探索中發現了分類、空間安排等科學問題,對幼兒的學習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材料不適合跨區域開展,我們可以在原有材料上增加些難度。如生活操作區《夾夾樂》,原有材料是乒乓球,夾饅頭的夾子、盤子,孩子很快挑戰成功。第一次教師換掉的是盤子,提供高一點的杯子,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第二次教師換掉的是大夾子,用小號的夾子去夾乒乓球并放到杯子中;第三次教師換掉的是乒乓球,變成小木珠,小木珠個頭小比較難夾,但不像玻璃珠那么滑溜,小班幼兒還是能挑戰成功。后期為了鍛煉能力強的幼兒,還增設了瓶子,讓幼兒把小木珠裝進瓶口較小的瓶子里。這樣循序漸進地增加材料難度,幼兒會有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幼兒參與的興趣。

          四、結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

          小班幼兒基本意識不到學習的目的、任務。他們只是對學習過程感興趣,往往把學習當作游戲看待,需要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教師在區域材料投放過程中不能簡單的一盤材料、一份任務單讓小班幼兒操作,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要求:

          (一)高、低結構材料相結合的區角環境

          小班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喜歡顏色鮮艷、形象逼真的高結構材料,但低結構材料又能幫助幼兒創造性想象能力的發展,在選擇與投放材料過程中教師要考慮高、低結構材料相結合。如準備《娃娃家》材料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準備一些高仿的材料,如自制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角色扮演道具如各類角色服裝、帽子。娃娃、奶瓶、炊具等,還可以收集幼兒照片,制作全家福。玩具小人、裝扮服飾、廚具用具、過家家餐廳、醫院、理發店等模型玩具。低結構材料如各種各樣小珠子,不同顏色的項鏈、假發、頭飾、各種彩色的皺紋紙、泡沫紙、小瓶子、小杯子等,孩子可以根據情境布置娃娃家,做娃娃家食品,裝飾品等。

          (二)選擇幼兒熟悉、具有生活經驗的材料

          小班幼兒經驗缺乏,教師選擇的材料要源于生活中的材料,幼兒才能更感興趣。如科學區《找匹配》,教師就可以直接用生活中的瓶和蓋、筆與筆套、腳與鞋的尺碼、手與手套的大小供幼兒探索、匹配等,《神奇的電池》教師可以請幼兒把自己熟悉的電動玩具帶來,認識電池兩端的不同,組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這樣的活動孩子會百玩不厭。

          (三)投放豐富多樣的材料滿足幼兒不同學習需求

          在考慮小班幼兒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要盡可能地提供種類多樣、數量充足,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活動材料,滿足幼兒不同學習需求。如美工區,除了有涂鴉區,還要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如漿糊、雙面膠、透明膠、兒童剪刀、花邊剪刀、橡皮泥、水彩筆、油性筆、油畫棒、各色毛線、棉簽、紙杯、空紙盒、繪畫紙、不同材質的有色紙等。半成品材料如紙筒娃娃模型、各種空紙盒、空瓶等,讓幼兒大膽的用撕貼、點、線畫、繞毛線、包裹橡皮泥等方式去裝飾美化這些物品。還要注意提供清潔用品,如抹布、小紙簍、分類盤、整理箱等,幫助幼兒隨時清潔自己使用的空間,養成衛生整潔的習慣。

          (四)關注材料的動態性,保持幼兒學習的興趣

          隨著幼兒對材料的一次又一次的互動過程中,他們的興趣總是在不斷的變化和轉移的,他們會對玩了一段時間的活動內容產生厭倦。我們要考慮材料的更換,如益智區的拼圖材料,圖書角的一本書等;還要考慮材料的添加,如美工區《漂亮的瓶子》初期教師只提供了簡單的貼紙讓幼兒裝飾,一段時間后孩子不滿足于簡單的張貼,可以和幼兒協商還想把瓶子變成什么。有的孩子說變成花瓶插花,有的孩子說變成瓶子娃娃等,教師就可以添加剪刀、吸管、紙花給原來漂亮的花瓶插上花;還可以添加黑色的毛線、泡沫圓球、水彩筆做瓶子娃娃等。

          總之,每次選擇與投放區域材料之前,一定要思考這些材料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嗎?這些材料可以讓幼兒玩什么,怎么玩,適合幼兒哪些方面的發展等問題。讓活動區的材料不是簡單堆積,而是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讓幼兒與材料產生有效的互動,真正實現“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的人文教育目標,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董旭花,韓冰川,王翠霞,等。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

          [2]袁愛玲。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袁調芬。創設幼兒園特色環境[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2

          [摘要]:幼兒正處在創造力的啟蒙時期,教師應更新觀念、重視在各種活動培中幼兒有真正的機會充分表達自己。是一種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積極主動、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的;通過角色游戲活動,幼兒從中能獲得全面發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戲中發展幼兒創造力。充分發揮孩子們在角色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得到滿足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開展角色游戲中要以遵循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律,來體現幼兒教育中的主體性,從而來實現幼兒教育的自身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教育 主體性 角色游戲

          在知識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人的整體素質的要求超過任何代,這種整體素質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發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體性品質”: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富有創造精神?梢哉f,主體性教育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角色游戲就是通過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兒再現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和創造自身的生活,其實體現了幼兒、教師、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為實現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創造了自己學習的物質條件和形式,是幼兒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一.角色游戲在幼兒主體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戲能激發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主動去學習

          能動性是構成主體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動性是和動物消極適應環境的被動性相對而言。能動性表現在人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改革客體,人是主觀能動的,幼兒也不例外。能動性強的幼兒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積極的反應,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戲中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會去探索去創造。游戲前讓幼兒自己去探討確定游戲的主題,主動構思主題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的指導,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戲就能在幼兒積極主動的氛圍中開展下去。如:游戲“超市”,就是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情況下產生的,他們本來對現實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媽媽那樣去買東西,像服務吶喊那樣去賣東西。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特高,主動為超市取名、布置環境、制定工作人員職責等等,教師在一旁適當地給他們出謀劃策,他們玩得可開心了。那一次的

          游戲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由此可見,角色游戲能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從而發揮了幼兒的能動性,使幼兒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不斷嘗試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角色游戲能促使幼兒的社會性,讓幼兒主動與人交往

          社會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個體不接受社會,不學習和適應他所處的社會和文化所需求的規范、規則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幼兒來到這個社會,就必然要學習這個社會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種規范、規則和方法,學習這個社會的語言、思維和行為方式,包括如何稱呼他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對待事物、如何處理問題等。

          角色游戲是最能體現幼兒的社會性,角色間的交往在游戲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員必須要主動去招呼顧客”,熱情大方地介紹有什么吃的,這樣才能吸引顧客,開好店子。在游戲過程,就連班上最不愛說話的幼兒,在這里當顧客也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見,幼兒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與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主動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幼兒主動克服困難

          我們把重視因勢利導、啟發想象、引導創造這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稱為誘導天使的靈感。一個輕松、活潑,富有啟迪性的氛圍,可引導幼兒的想象,產生創造的欲望。在幼兒園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利用角色游戲是教師營建這種氛圍的關鍵,因為想象、創造是角色游戲的特征。在游戲中多數是以物代物來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豐富,幼兒選擇余地越大,想象、創造的空間也就越大。如餐廳的顧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討論中幼兒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塊一塊,涂上顏料來替代牛排,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困難。又如:菜場的顧客要買“海帶,可正缺貨,于是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紙條或布條)來替代或制作,由此激發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動性,同時又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創造能力。

          二、角色游戲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原因

          考察當前的幼兒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并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這是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師嚴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系、知心人的關系,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在開展幼兒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包辦代替,超出主導范疇,即由教師確定主題,分配好角色,講解各角色的玩法、規則,而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又過多干涉,讓幼兒的思維隨教師走。結果,角色游戲成為了教師導幼兒演”的表演活動,幼兒在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發揮,這樣忽視幼兒主體性的活動,達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為孩子還沒有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為發展的主體。孩子的主體性是一種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歲是孩子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黃金期。但決定其能否發揮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孩子的'內因,沒有孩子主體地位的真正回歸與自身自然存在的主體性的釋放,教師再怎么賣力對教育活動進行發動”也是沒用的,教師的作用只是外因條件;教師如果取代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主體),視幼兒教育活動是一種我教你學”的過程,必將限制孩子主體地位的到位與主體性作用的釋放,其主體性的發展盡管有其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難以真正成為現實。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樹立幼兒是游戲主體的思想,在游戲中更好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一)創設適宜的環境,提供開放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角色游戲區最重要的就是創造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交往、大膽表現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提供者,觀察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創設環境,投放開放性的材料來影響孩子主動地學習。在環境創設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戲生成后,教師就問幼兒:”我們可以在哪個位置開超市,需要怎樣布置?”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建議,在活動室外的走廊里?梢栽O一個入口,一個出口.還有收銀臺,如果人少就一個,如果人多就設兩個。等等,每次的游戲環境創設時,教師總是讓幼兒說一說怎樣布置新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參與收集材料,參與制作游戲材料,參與環境的創設,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是游戲的主人,參與的積極性更強烈。有時我發現孩子們玩了幾次后,對原有的游戲區興趣不大,于是在講評活動中,教師及時提出來,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戲材料,幼兒對富有新意的環境總是表現出特別敏感而有興趣,他們對每個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模、碰碰、問問,這時他們的思維活動與探索精神也處于最佳狀態,如果教師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幼兒就能主動地,不斷地創造游戲。

          (二)讓幼兒自由選擇,放手開展角色游戲。

          我們承認了“孩子是游戲中的主體,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什么地方呢,我們縱觀幼兒游戲的全過程不難發現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愿,真正實現五個自由,即:尊重幼兒選擇主題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情節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角色的自由、同時還要尊重幼兒自由地講評自己的游戲,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這五個自由,游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

          11、自由選擇主題:幼兒游戲主題的來源往往是幼兒周圍生活中見過的或者體驗過的事和物,從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兒園的生活,逐漸擴大到社會生活人和事,如從”娃娃家”到”照像館”、”圖書館”。教師在主題確定上要給幼兒選擇的余地,平時多收集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主題,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如:許多孩子喜歡去麥當勞吃漢堡、薯條。利用此機會,教師為他們新增設了快餐店的主題,收集了許多有關的游戲材料,許多去過快餐店的幼兒就有了喜歡的新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在角色游戲中每個幼兒都能依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意識。

          22、自由選擇情節:主題確定后,教師可組織幼兒討論游戲怎樣玩,以此來發展游戲情節,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不要過多干預,根據幼兒意愿發展情節,如:娃娃家里的媽媽總是在那里做飯,教師見到后就讓媽媽去買菜,可是媽媽卻不愿意,這時,教師就應尊重幼兒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據幼兒意愿發展游戲情節。

          33、自由選擇角色:在選擇游戲的角色時,要體現按意愿選擇角色,年齡小的幼兒可以問一問愿意擔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兒則鼓勵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4、自由選擇玩具:角色游戲中的玩具就是游戲材料,在選擇時,教師也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醫院的游戲中,突然萌發了 “做手術”的情節,因為沒有口罩,他將理發店的毛巾當口罩,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如果教師沒有觀察清楚而誤認為他亂拿別人的物品,就會抹殺孩子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創造性。

          55、自由講評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會有許多開心的事情與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講述的自由與時間,每次游戲結束后都可以讓幼兒分組講一講,特別是大班的小朋友,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針對問題讓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游戲,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三)堅持多樣的指導方式

          合理運用游戲的指導方式,是實現幼兒在游戲中主體地位的需要保證,而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現場指導,應以幼兒的主體性為前提。有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常運用游戲外直接指導的方式,即以教師的身份指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方法常使幼兒的游戲出現中斷,影響幼兒在游戲中的活動。教師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指導,更好地融入游戲中,使教師和幼兒處于一種平等的人際氛圍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主體性才能充分體現。如幼兒在開展”理發店”的游戲中,扮理發師的幼兒常弄錯理發順序,不知理發前該做些什么。為此,我扮成顧客去理發,提示”理發師”先幫我洗個頭,這樣剪的時候才不會疼。忘了圍圍布,就對”理發師”說:“想個辦法別讓頭發丟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兒很好地完成了理發的過程。其效果比教師直接說步驟好得多。

          其次,教師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適時給予隨機指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游戲,幫助每位幼兒增強角色意識,突出幼兒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膽子小,不愛表現,每次開展角色游戲時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勵她說:“宣宣,你是娃娃的媽媽吧娃娃肚子餓了,你給她喂點吃的。引導她帶娃娃上超市買,或到飲食店里吃。這樣,明確了她當媽媽的角色,也調動了她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個體差異的隨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四)創設輕松的游戲氛圍,讓幼兒享受游戲的快樂。

          游戲之所以受幼兒的喜愛,取決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身體和精神上能夠得到放松。營造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以及教師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都能激發幼兒在游戲中表現自己的主體地位。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給幼兒說的機會,讓幼兒自己與同伴交流,之后教師應以肯定的態度來看待每位幼兒,并且對幼兒出現的錯誤持接納的態度。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孩子的自主權才能得到發展,才能在角色游戲中充分地體現出主體性。

          成功的角色游戲不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以提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規亂的思想,多給幼兒參與的機會,以幼兒為主體,采用引導性的互動方式,積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活動,使游戲過程成為幼兒自由交往、自由創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主動地參與角色游戲,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何磊:《角色游戲的理論與實踐》,早期教育編輯部,1992年12月

          2.惠敏:《充分發揮角色游戲的優越性》,重慶出版集團,20xx年11月

          3.金祥:論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199年底1-2期

          4.建軍著:當代主體性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版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3

          目錄

          第一節:培養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6頁

          第二節:注意區域角和墻面的布置……………………7頁

          第三節:給幼兒一個表演英語的舞臺…………………8頁

          第四節: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供給幼兒更多的語言環境..8頁

          第五節:在無形中創造學習英語的條件………………9頁

          第二章:教室外創設環境的布置…………………………9頁

          第三章:教室內創設環境的布置…………………………10頁 參考文獻……………………………………………………13頁 第一章:走廊的環境布置及材料的投放…………………6頁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育環境的創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日益強烈,所以現如今我們提倡從小就學習英語。

          在幼兒學習英語時,由于是換了另一種語言環境,幼兒不僅難以接受,還會產生厭學的心里,所以這個時期我們對英語學習英語的環境創設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首先創設一個只屬于英語的課堂,在幼兒園里創建一個這樣的教室,一個只上英語課的教室,幼兒園里的每一個班級的英語課都要到這里來上,在這樣一個教室里,所有的文字都應該是英文,所有的'語言都應該是英語,在這個教室里還應該配備一些現代化教學設施來滿足教師在上英語課時的需求,從而讓幼兒掌握和了解更多有關英語方面的知識。在多種情境的創設下,使幼兒從最開始的不喜歡講英語到喜歡講英語,從不主動開口說英語到主動開口說英語,另外,幼兒只在英語課上短短的那幾十分鐘內所講的英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注重課外英語語言的環境創設,讓幼兒每天接受的語言除了英語還是英語,要讓幼兒逐漸的明白,英語不只是一門課程,更重要的是一種語言的交際工具。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兒童發展的條件,兒童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成長變化。所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走廊的壞境布置及材料的投放。

          走廊是幼兒園里比較顯眼的地方,也是幼兒去教室的必經之路,所以,走廊也是環境創設最好的地方,讓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能感覺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4

          前言

          班級是幼兒在幼兒園開展學習和生活的一個組織,是幼兒園開展管理工作的基本單位。作為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的中心,幼兒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幼兒班主任不僅僅是要開展相應的管理,而且還要開展一定的教學工作,而班級管理工作相對比較繁瑣,再加上幼兒大多數缺乏自我約束力、且在做事過程中更多地喜歡依賴于班主任,這使得幼兒班級的管理工作很難得到全面的開展,幼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幼兒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感到無法全面照顧到,存在顧了這頭就無法保證另外一頭的傾向。所以,我們為了更好地搞好班級管理工作,以及防止在整個過程中出現意外,就要對其中的各項工作進行精細化管理。也就是說,幼兒班級的各項制度不只是要由班主任進行管理,同時還可以讓其他人員進行管理,從而保證班級管理中的一切工作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處理。按照這樣的原則,本文以小學的班級管理工作為契機,就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班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此保證班級的工作精細化、具體化,所有的人都有具體的工作可做。

          一、精細化管理簡述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來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管理理念,它主要是指要對社會分工進行精細化管理,也就是要保證工作中的各項內容都有所細化,而這也是現代管理中對于工作的客觀要求。從現代管理理念來看,管理共分成了三個層次,即: 規范化,精細化,個性化。所謂精細化管理則是一種與常規管理不同的管理方式。它主要是以常規管理為基礎,并使管理工作不斷引向深入。精細化管理就是把工作中的所有內容都細化和量化,并把其中的各項任務都落實到人,從而保證每一個管理者都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工作要根據自己的要求,每日進行檢查,以保證自己完成其中的所有工作。

          精細化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精”和“細”.對于幼兒班級管理來說,其一,就是要追求精,也就是要把班級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幼兒班主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每一時期的班級工作重點明確一下,也就是說工作中主要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從而保證管理有了成效。其二,就是指細,也就是要把幼兒班級管理的工作進一步細化,如建立一套可實施的,完整的幼兒班級規章制度,從而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有章可循。其三,就是化,也就是要以制度的形式,落實班級管理的各項事務,從而保證幼兒遵守這一制度變成一種行為習慣。

          二、班級精細化管理的實施策略

          1.從思想下加以保障

          為了使班級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實施,讓所有的幼兒都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們首先就要對幼兒開展各項教育,如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以讓他們有一定的管理意識。對此,幼兒教師一定要讓他們明白班級管理的意義,以及讓他們了解到做好管理工作可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也可以使幼兒園成為一個更好的活動場所。所以,讓幼兒明白管理好了班級工作,才可以開展班上的一切事務,并最終為搞好幼兒園的各項工作服務。

          2.建立精細化管理制度

          幼兒班級要進行精細化管理,先就要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具體來說,要保證建立起來一種可以實施,以及可操作的規章制度。如在赤峰市某幼兒園,幼兒班主任為了搞好管理工作,特別制定了相應的《幼兒管理的相關規則》《幼兒獎勵評比辦法》《班級評比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而得到一套完善的《班級精細化管理細則》,把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的各項要求都放入其中,并采取一系列舉措,促進幼兒更好地遵守規章制度。

          3.做好培訓,以保證制度的落實

          有了完善的規章制度還不行,同時還要有相應的人來執行這一制度。如果規章制度制定的再好,而沒有人愿意執行,那么這一制度也是空談。所以,幼兒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的同時,還要對幼兒進行相應的培訓。具體來說,就要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如工作能力,影響力,以及他們自己主動遵守紀律的能力。在幼兒教育中,主要還是要依靠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一定要做到讓班干部帶頭學習各項制度,同時由班干部再帶領班上的所有幼兒遵守各項制度,從而使班主任減少工作量,達到工作效果。幼兒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中可采用“先使用,后培養,在使用中培養”的辦法,在具體的工作中對他們的工作要給予支持和指導,對于其中極其不勝任的班干部可以更換,從而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還要與幼兒一起召開相應的會議,從而更加清楚地了解幼兒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意見,并做好相應的改進工作,以保證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4.班級精細化管理中的過程管理

          班級精細化管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時刻會出現問題的。而且班級管理工作會和其他工作一樣,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作,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調整班級管理工作,根據具體的情況,加以修改和完善。也就是說,幼兒班主任要及時地每日檢查班級的工作,做到邊檢查,邊發現,邊落實,在開會時可以讓幼兒自己對班級管理中的各項行為進行評價,并做好相應的整改工作,從而達到真正地讓幼兒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的效果,以提高他們主動開展工作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班級管理工作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調整管理內容,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結語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無論是在幼兒班級管理,還是在其他領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用途。它不僅可以促進一項工作的科學開展,而且還可以保證工作可以得到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以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效果。從幼兒班級管理的角度來看,通過精細化管理,不只是可以使幼兒班級工作更好地開展,同時也可以使幼兒的行為更加規范,以及促進幼兒教師更好地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所以是一項比較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們必須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不斷地加以完善,以達到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效果。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5

          摘要: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國策,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幼兒在入園前,由于家里的一些不科學的教育,使其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其中進餐習慣尤為顯得突出。入園后,一個班集體有很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不好的進餐習慣,給幼兒園里的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這些不好的習慣的養成,對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弊端。本文針對這種情況,通過構建家園合作機制,來糾正幼兒的不良的進餐習慣。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進餐習慣

          1 、前言

          人們每天都要面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挑戰和競爭,現在的幼兒要想在以后的發展中處于金字塔的頂層,就需要從小養成優良的作風。幼兒的獨立性在一個人的未來生活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兒的獨立性首先表現在生活自理方面,生活自理首先表現在可以獨立的進餐,并在進餐后可以獨立收拾自己的餐具。

          當前家庭里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幼兒溺愛現象十分嚴重,如今的小朋友在家里,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正是這種入園前的溺愛,使很多小朋友養成了挑食、厭食,吃飯時邊吃邊玩等很多不良的進餐習慣。很多的小朋友在入園前,一直都由家長喂食,使其到了幼兒園之后,不能獨立的自己進餐。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 而家長就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了幼兒,實施家園合作機制迫在眉睫。

          2 、幼兒的不良的進餐習慣的`養成因素及解決方法

          2.1 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

          幼兒在入園之前養成不良的進餐習慣,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家長在進餐時不僅沒有給幼兒起到榜樣作用,家長認為進餐不是很大的問題,幼兒園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家長沒有起到榜樣、模范作用

          模范對于兒童來說是先天的能力,家長的某些行為,幼兒通過模仿可以很快“學會”。很多家長在家里進餐時,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比如,進餐時與人聊天,邊玩手機邊進餐,也會有挑食、厭食的不好行為。幼兒總認為,家長做的都是對的,無形中就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的標準。家長的言行不一的教育方式,也會對幼兒造成認識上的混亂,會誤導幼兒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家長在進餐時一直說話,還不斷地對幼兒說,進餐的時候不要說話。家長只注意了一般的說教,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言傳身教。

          (2)家庭的不科學的教育方式

          家庭對于幼兒來說,是最初的社會性發展的地方。幼兒都是從家長那里學習到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會給幼兒以后的發展帶來不好的影響。家長溺愛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幼兒在入園前,在家里進餐都是通過家長喂食的方式。使幼兒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對于幼兒的挑食、厭食,家長都是默認的態度,長而久之,幼兒的挑食、厭食變的更為嚴重。

          (3)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幼兒在入園之后,教師對這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的執行能力的培養不夠。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兒教師對其自然知識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幼兒執行能力的培養。雖然近幾年這種觀念有了轉變,但是仍舊沒有深刻意識到幼兒社會性的培養,沒有深刻認識到幼兒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幼兒的執行能力的培養對其以后一生受用無窮。幼兒教師不注重和家長的配合,不能和家長一起統一目標的基礎上,一起對幼兒進行教育。

          2.2 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養成

          幼兒進餐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持續而且復雜的工作,這不僅需要幼兒園與家長方面的耐心教育,更需要兩者合作、溝通和交流,形成責任明確,執行性強的教育方式。

          (1) 少盛多添,逐漸加量的方法

          剛入園的幼兒在進餐時,總是有吃不下的心理。幼兒在看見滿滿的一碗飯時,會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面對太多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同時產生畏難情緒,使得幼兒對吃飯失去興趣。所以幼兒園的老師在給幼兒盛飯時,有意的不要盛滿。幼兒在吃完一次后,再次盛飯,會增加幼兒的自信心。這樣既不浪費糧食,又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很多幼兒不喜歡吃綠色的蔬菜,這些習慣是長期形成的結果,所以也不要奢求馬上就改好。針對這些幼兒的這些習慣,采取逐漸加量的方法。開始的時候,少給幼兒盛一點綠色蔬菜,吃完之后,教師和家長要及時鼓勵,然后逐漸增加綠色蔬菜的量。比如,說“你太棒了,吃了這么多蘿卜”。家長與教師的鼓勵,會增加幼兒對于以前不喜歡吃的蔬菜的食欲,同時還可以逐漸改變幼兒的這些挑食的壞毛病。

          (2)言傳身教法

          由于幼兒都處于一個年齡層次比較低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于一般的說教,沒有很好的接受能力。但是他們對于身邊的成年人的行為卻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身邊的家長與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此在家園合作過程中,雙方都要注意自身言行舉止,尤其是在進餐吃飯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此外,還可以講述爺爺奶奶年代的時候的那些吃不飽飯的經歷,使他們增加對糧食的愛惜之情,懂得節約糧食。

          (3)“大拇指”教育法

          平常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與表揚為主。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家長以及老師的表揚,表揚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極大肯定。當幼兒在進餐過程中比上次有了進步時,我們應該及時表揚和鼓勵。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內心深處的積極情緒,還能夠把這些好的習慣進一步的加強。表揚方法可以為一個溫暖的擁抱,也可以為一朵小紅花。教師在幼兒園中,還可以開展小朋友吃飯比賽,吃飯期間不可以講話,不可以把飯菜掉到地上。針對優勝者,老師要把他在全班面前表揚。另外,在遇到幼兒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也要適當的批評教育,然后加以糾正,但必須掌握批評的方法與藝術,不可簡單粗暴地處理。

          3建立家園溝通互動機制 ,分享科學育兒理念和策略

          幼兒健康的進餐習慣不僅需要依靠幼兒園的教育,還需要家庭中家長的配合。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養成必須依賴家園長期的溝通、合作才能夠完成。家園合作,主要是通過協調兩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對幼兒進餐行為教育的合力,教師及時把幼兒在幼兒在園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請家長也將幼兒在家情況如實轉告老師,對幼兒進行連續不斷的教育影響。只有雙方對幼兒的進餐情況進行教育,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短信和電話的形式把幼兒在園中的飲食情況匯報給家長,家長再把幼兒在家中的飲食情況報告給老師。對幼兒在園中或家中的挑食厭食等問題,引起老師和家長雙方的重視。并及時溝通,找出原因并取得共識,一起尋找解決方法。還要求家長在家的時候要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幫助幼兒改善不好的進餐習慣。家長和老師還應該不斷調整和更新原有的教育方式,使之可以適應幼兒的不斷轉變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園生活的適應,小班幼兒的進餐習慣就會有明顯的好轉。絕大部分的幼兒可以獨立的進餐,大部分幼兒在吃飯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桌子以及地面保持干凈整潔,而且以前挑食厭食的幼兒,現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過長時間文化知識的教育,幼兒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大家應該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絕不浪費一顆糧食,其它的一些不良習慣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 、總結

          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家園合作對促進幼兒形成較強的執行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家園合作還需要堅持,只有通過堅持才能夠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家長和幼兒園的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自身條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培養。幼兒的早期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對其以后進入社會,更好的融入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03-04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07-23

        (精選)學前教育畢業論文07-26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精選07-10

        關于學前教育的畢業論文11-23

        學前教育函授畢業論文05-07

        學前教育大專畢業論文05-20

        幼師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1-12

        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10-18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03-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