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論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前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前教育論文1
摘要:分析了當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所選用的《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此教材不太適合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內容選擇上側重方法學習,與實際工作聯系不緊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二是內容組織上側重理論講解,實踐能力突出不夠,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本著突出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培養這一目標,基于課題工作程序,對《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材編寫的新理念及新結構作初步探索。
關鍵詞:五年制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編寫;新理念;新設想
教材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藍本。它以學生的經驗為出發點,按照有關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組織而成。雖然,當下比較強調對教材的超越,但是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其地位依舊不可抹殺。尤其對于高職院校師生而言,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決定了教與學的內容,更影響了教與學的方式。從近幾年的實踐教學經驗來看,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這門課程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畏懼心理。此種心理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教材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新教材”編寫的意義
。ㄒ唬靶陆滩摹本帉懯怯變簣@工作的現實需求
“新教材”是指根據提出的新思路新結構所編寫的教材,其在結構和內容上均區別于當前所使用的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近幾年,為數不少的優質幼兒園,將“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作為新教師招聘的條件之一。這說明幼兒園已經意識到了科研在培植園本特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幼兒教師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具有了思考的自覺性,就能主動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較好的理性思索與反省,并能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實踐中加以落實,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也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理念和素養,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而根據有關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在幼兒教育一線的教師科研能力明顯不足。對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調查顯示,“在湖南省10個地(市)30所幼兒園的270位幼兒教師中,有25.7%的幼兒教師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有31.9%的人覺得比較必要,有48.2%的人選擇了考核、評職或完成工作!盵1]由此可見,提高幼兒教師的科研素養與能力刻不容緩。而職前培養是提升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幼師的高職院校是重要場所。因此,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和改革“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課程教學。
(二)現有教材不適應五年制學生學情是新教材編寫的緣起
筆者以“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為關鍵詞,搜集到專門講述“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書籍,主要是自考、高職和大中專教材,獲得有效樣本8本。翻閱表中的教材,除楊世誠、王向東主編的教材結構略有不同外,其余教材在內容選擇上大體一致,主要以各種研究方法為主;內容組織上用章節形式將各部分內容講述得非常完備,側重理論知識。目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選用的教材也基本屬于此種類型。[2]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實踐,立足學生學情審視此類教材,認為現行教材與學生學習之間存在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矛盾:(1)現行教材內容選擇上比較傳統,側重各類研究方法的理論學習,與實際科研工作過程聯系還不夠緊密;(2)現行教材內容組織上側重理論,注重理論知識的嚴密體系和完整呈現,實踐環節內容還不夠突出。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這門課程太難了,聽不懂,學不會”的情況,課程學習難度明顯高于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
二、教材編寫的新理念
(一)內容體系上,以課題工作程序為主線
教材在選擇各項目時,首先,依照課題科研工作開展的流程進行編排,以課題選擇、開題論證、中期評估和結題鑒定為主線;其次,根據研究開展的過程安排科研方法的項目內容,在科研方法的選擇上,不求囊括所有方法,只選取學前教育領域常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等。以課題工作程序為主線,以主要研究方法為補充,旨在讓學生學完課程后能完整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過程,工作后一旦接觸到課題研究工作能比較容易上手,能較好掌握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幾種研究方法。
(二)內容選取與編排上,以“一減兩增”為基調
所謂“一減兩增”即減少理論難度,增加實踐操作,增加幼兒園實際科研工作實例。首先,每個項目的內容都選取最精要的核心理論知識,不強求理論知識的全面和系統,這樣,在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最核心的知識內容。此外,為盡可能避免理論知識的減少所帶來的知識結構缺陷,在內容編排上可適當增加“知識拓展、案例分析、即學即思、知識鏈接”等內容作為補充,以幫助學生豐富和深化對核心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在減少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增加實踐操作和幼兒園科研工作實例。一個項目內容中,可以根據理論知識分解成3~4個任務,為強化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必須增加實踐訓練。因此,要根據理論知識的內容,設置適宜的實訓內容。比如,在課題選擇與論證的項目內容中,可在每個任務內容后面設置1~2個實訓環節)。與此同時,在理論知識部分,為增強與實際工作的緊密度,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根據內容選取一些貼近實際,易于理解的幼兒園科研工作實例,對理論知識起到一定的注解作用。
(三)學習方式上,以團隊合作學習為原則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的課程。它要求學生不僅通過學習掌握理論知識,更要能運用理論知識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如在學習中學生僅僅是了解了一些理論知識,但不能學以致用,顯然無法達成課程學習目標,也無法實現培養“具備初步科研能力”幼兒教師的目標。因此,在教與學中,要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突出學生的實訓環節,讓學生開展初步的科研實踐。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本課程的學習難度無疑比較大。教學中既要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又要能適應學生的學習基礎,這就必須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因此,立足教學實踐,我們提出采用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化解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益。建議教學中組建8~10人規模的學習團隊,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各教學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協作完成各項目任務,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本課程中的團隊合作學習要注意如下五個問題:
。1)合作團隊組員應基本保持不變,使團隊組員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2)合作時間應持續整個課程學習,便于任務分配的連續性和均衡性;
。3)合作內容貫穿課題工作過程;
。4)每一項任務的合作分工體現總—分—總的格局,既能確保團隊成員對合作任務的整體把握,也能更好化解合作任務的難度,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5)合作中教師要進行有效指導,關注團隊實踐完成情況,確保合作任務的順利推進。
[3]比如:在文獻綜述撰寫的實訓環節中,團隊的合作任務與要求包括團隊商討綜述報告的寫作提綱,分配任務;各組撰寫分配的綜述內容;匯總并集體商討修改。
三、教材編寫結構的新設想
。ㄒ唬┙滩哪K構成
教材模塊構成可簡單概括為“三步四法兩補充”!叭健奔凑n題研究工作過程中的開題論證、中期評估和結題鑒定,主要體現了課題研究的工作流程;“四法”即幼兒園科研中常用的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和作品分析法,選取幼兒園科研工作最常用的幾種方法;“兩補充”即選題論證和研究論文撰寫,選題論證是課題研究很重要的起始環節,而論文撰寫也是除課題研究外,幼兒教師經常要進行的一項研究工作。因此,補充兩個內容,能使學生學到更加實用的知識。
。ǘ╉椖績炔拷M成
基于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標,教材編寫要充分體現理實一體化的理念。就其中某一項目而言,第一級構成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任務分解和作品展示。其中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這兩個部分均已較簡要的語言提煉出具體目標和任務,使學生對本項目學習目標和要求有很明確的認識;任務分解欄目是主體,下分幾個任務,每個任務的內容均有理論知識的認知和實訓操練構成;作品展示是將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一是對學生優秀作品的認可,二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本項目內容。綜上所述,教材編寫應基于人才培養目標和工作崗位需求,綜合考慮學生特點,遵循學科內在邏輯。唯此,教材才能更好服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參考文獻:
[1]張曉輝,張傳燧.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調查與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xx(5):43-45.
[2]楊世誠.《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xx(2):29-32.
[3]馬華.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實施的“雙團隊”構建設想[J].江蘇教育研究,20xx(3):68-70.
學前教育論文2
內容摘要:園里把知道家庭教育,強化“家園合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為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增強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系,本文根據了家園合作的意義,家園合作的目的,家園合作的具體方式和家園合作的新思路進行張開論述。通過以上幾種方式進行家園合作,能有效地密切家園之間的聯系,增強家園之間的溝通與配合,保證幼教工作質量不斷提高。使幼兒的學習經驗和良好地行為習慣得到鞏固和強化。做到家庭教育與幼兒教育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 意義合作方式新思路
家園合作是當今教育的趨勢,倒退十年幼兒教育就是吃的飽穿得暖,家長們也不太重視孩子的,智力、體能、藝術等方面的發展,造成很多孩子的天賦沒有被開發,也讓很多孩子失去了與自己的愛好相互交流的機會。而現在家長們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式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梢哉f是層出不窮。家長們不管孩子們是喜歡或不喜歡,只要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會,這樣攀比的心理讓孩子的壓力之大,那么怎么樣幫助家長們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實行家園共育,老師要和家長共同了解幼兒、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家長要幫助老師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老師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愉快的發展。
一、家園合作的意義
根據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含社區)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
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在家園合作中,幼兒園應處于主導地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時所說:“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边@是因為幼兒園是專業的教育機構,幼兒教師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掌握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幼兒園理應比家庭更能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目的在于: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兒,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但以往由于我們認識上存在偏差,把“教育家長“作為家長工作的目的,常常出現教師教育家長、埋怨家長、指責家長的現象。隨著家長素質的不斷提高,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甚至超前于教師,家長已不再滿足于在教師的指揮棒下轉,使家園配合出現裂痕,這種裂痕的出現迫使教師反思當前家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樹立起了做家長工作的新觀念,建立與家長的新型關系,變教育家長的單向活動為主動與家長聯系、溝通、共同商量教育幼兒方法的平等的雙向活動,這種平等關系拉近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發揮了家長的能動作用,主動與教師溝通、配合對幼兒實施教育。了解教育目標、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
通過實踐,教師認識到要使家園配合一致,就必須使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目標,并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使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有效的促進幼兒發展。
二、家園合作幾種常用方式
在長期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家園合作我們應把握以下幾點:
。1)家園合作是一種雙向互動活動,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兒園視家長為促進其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合作者,保證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認真考慮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發動家長為幼兒園教育提供教育資源,并對家長的教養方式和與幼兒園合作的方法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家長要向幼兒園提出自己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對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的一切作反應。
(2)家園合作要考慮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的需求,但家園合作圍繞的核心是兒童,他們是幼兒園和家庭服務的共同對象,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是家園合作追求的最終目標。
(3)家園合作需要合作雙方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它包括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責任感、對幼兒園乃至整個教育的信任與支持,為了更好的發揮家園合作的實效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結出以下幾種方式:
1.設立“家長開放日”。我園根據幼兒園的工作進程或階段性成果展示,不定期的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顒拥闹饕獌热萦校哼M入班級聽課,檢查幼兒飲食衛生情況,參加幼兒觀看幼兒的文藝表演,參加幼兒家庭趣味運動會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工作,了解幼兒受教育的情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如我園在幼兒素質教育實驗中,經過一年多的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了配合我縣素質教領導和教育工作者都來我園參觀,我們借此向全園的幼兒家長開放。家長參觀后很受鼓舞,育經驗交流會的召開,我園舉辦了全縣氛圍內的“幼兒素質教育成果展示會”,各級配合幼兒園工作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又如不少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子女在幼兒園吃不飽、吃不好,影響生長發育。而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目睹了幼兒的伙食安排、幼兒的進餐情況及教師照顧幼兒進餐的程序后,將擔心變成了放心。
2.設立“家長接待日”。我園每月設立一次“家長接待日”,家長接待日活動每月舉行一次,時間定為25號。由園長和教師代表組成接待小組負責對家長的接待工作。接待組成員主要聽取家長對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反應,征求意見或建議,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以達到相互配合。改進工作的目的。
具體活動安排:晨間活動——各活動區開放,重點指導美工區,投放橡皮泥、泥工板,供小朋友們制作海底世界;投放裁好的蠟光紙供小朋友剪小魚、螃蟹、章魚等,培養孩子們想象和動手能力。早操活動——幼兒能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活動。戶外活動——《喜洋洋戰勝灰太狼》:練習跳過障礙物走、跑,提高動作的靈敏性;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遵守游戲規則;培養勇敢精神和同伴間合作能力!∨笥褌冊谟邢薜臅r間和場所內自己活動,可以玩活動區里的自創玩具,也可以玩滑梯。盥洗加餐活動——小朋友能認真打肥皂洗手,愉快安靜的吃水果。午餐——要求孩子能夠安靜有秩序的自選飯菜,不挑食,不剩飯,安靜進餐,飯后自覺漱口擦嘴。整整一上午,小朋友和老師、爸爸媽媽在一起,愜意的享受著快樂無比的親子時光,收獲了一大筐的幸福和快樂!由園長和教師代表組成接待小組負責對家長的接待工作。接待組成員主要聽取家長對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反應,征求意見或建議,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以達到相互配合。改進工作的目的。
3.開展家長咨詢活動。我園根據家長在教育幼兒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卻不知如何解決這一情況,由園長保健醫生、有經驗的教師聯合聘請來的幼兒教育專家組成解答小組。定期為家長解答教育幼兒過程中的各種難題。咨詢活動使幼兒家長掌握了正確、科學的教育幼兒的方法,深受家長的歡迎。近日,崇福幼兒園小班組為協助家長教育好孩子,特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家長咨詢日”活動,就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進行溝通和交流。為了籌備這次活動,該組教師進行了精心的前期準備工作:如向家長宣傳活動的目的,發放調查表征求家長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根據家長們在日常中碰到的難題,教師們為增加內功而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顒幼稍內找辉,小班組的教師們在操場上拉好橫幅、擺好桌椅,等候著家長們來咨詢。由于這樣的活動是第一次,所以很多家長對于前來咨詢還是不太好意思。7:45時,終于有一位爺爺就自己孫子的問題前來咨詢了,他這一開頭,后面的一大批家長就緊跟著過來了,現場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每位班主任都在認真地和家長探討教育問題,很多家長也趁機和旁邊的家長聊了起來,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育兒心得。此活動該組老師初步的設想是每月舉行一次,活動第一次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對老師們鼓舞是非常大的。既然這樣的活動深受家長的喜愛,而活動本身對家長的幫助也是真正體現了活動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更加堅定了大家將活動繼續進行下去的決心。
4.開張面向全園家長的宣傳教育活動。為進一步提高家長的教育質量,我園不定期地開展一些面向家長的宣傳教育活動。如舉辦家庭教育知識競賽,或將家庭教育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編成小品,表演給家長看,然后讓家長進行座談討論,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科學的育兒觀。此外,我園還開展了經驗交流、專項展覽、家園聯系等活動,為提高家教質量,促進家園配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4月27日下午,大豐幼兒園組織召開了家長座談會。會上,幼兒園將20xx年教育部新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宣傳重點。蕢園長介紹了《指南》實施的背景、目標和功能、內容和結構及《指南》實施的原則,并結合早上的親子游戲和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等實例,分析了《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提出的目標及教育建議,使家長了解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發展目標,建立合理期望,幫助家長理解孩子們如何在生活中,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針對當今幼兒教育“小學化”日趨嚴重的現象,將“小學化”可能產生的各種危害一一告知,引領家長走出學前教育的誤區。通過本次宣傳活動,幫助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加強了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實現了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
5.活化多種聯系方式。一是設立“家長信箱”,常年掛在幼兒園的門旁,家長可隨時將意見、要求、建議等投入箱內。我園設專人負責按時開箱,并把家長提出的意見、要求或建議,在園委會和家長委員會上進行認真研究,并把研究的結果在家長會上反饋給家長,有效地調動了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積極性。二是各班設立“家園聯系園地”和“家園聯系本”。利用文字的形式將近期內幼兒在園或在家的表現記錄下來,便于家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有效的對幼兒進行教育。三是隨時聯系,各班都有專人負責與家長取得聯系,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時機溝通情況:一般是早晨了解兒童在家的情況,傍晚向家長反映兒童在園的情況。這種聯系雖然時間很短,但能起到及時溝通信息,達到協調教育的目的。
6.適時進行家訪。家訪主要是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進行。主要是探望生病的兒童或需要特別關愛、教育的兒童。佳妮小朋友近段時間經常和蘇琦棟小朋友呆在一起,本來很乖的他變的得上課不專心聽講,午睡時兩個人湊在一起講悄悄話?紤]到她爸爸媽媽工作較忙,我們就電話聯系了她的媽媽老師:朱佳妮的媽媽,你好!近段時間,你家朱佳妮小朋友經常同蘇琦棟小朋友在一起玩,無論干什么,她們兩人總喜歡粘在一起,現在,朱佳妮小朋友上課時比以前少認真了許多,總是乘我們老師不注意偷偷地同蘇琦棟講話,午睡時也是如此加。老師,你好!我們最近比較忙,感謝你們與我們及時溝通讓我們了們與我們及時溝通讓我們了解了他在學校的情況,我們會與他溝通了解情況,同時我們也會進行適當的教育。通過這次的電訪及我們對佳妮小朋友的家訪,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佳妮小朋友在上課時能認真聽講,午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現在朱佳妮小朋又成為了原來班上那個聰明、活潑的孩子。。對其家庭情況、家庭環境進行了解,協助家長解決兒童保健或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家園合作的新思路探索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園合作的必要性,但教師和家長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家園合作,還存在很疑惑,現在就家園合作的新思路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樹立主體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家園合作的出發點是獲得家長的配合,充分調動家長資源,實現雙方共育,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在一切實踐開展之前,雙方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家長要摒棄“教育孩子僅是幼兒園的事”的觀念,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性,應該經常補充育兒知識,經常與教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并向教師反映孩子在家的情況。作為教師,也不應有主要依靠自己完成保教的任務,應該充分和家長合作,更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孩子,使幼兒教育由封閉性走向開放性。
2.家長要督促幼兒鞏固在幼兒園所學幼兒在幼兒園所受的教育,家長要注意幫助其鞏固下來。一方面,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各種好的行為和習慣,家長要注意幫助其保持,在家里也要不斷得到練習和鞏固。如幼兒園要求孩子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要尊敬老師、團結小朋友、待人要有禮貌等,家長要注意配合、嚴格要求,只有這樣,幼兒園教育才有成效,也有助于孩子健康地成長。另一方面,家長要經常與幼兒溝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如問問孩子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教師今天講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戲、學了哪些新知識等,也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對于孩子的進步要及時予以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幼兒園多開展活動,家長積極參與。組織家長多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是家園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如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家長表揚欄、家長志愿者活動等。這樣一來,家長可以更深入了解幼兒園的工作,可以學到很多科學的育兒知識,也可以了解幼兒園的發展規劃、近期工作計劃、教學目標等。同時,也可以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建議,共同做好家園菜育。而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他們不斷反思自身不足,從面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家園合作是雙向的,雙方都要樹立主體意識,經常溝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教育成果。通過家園共育,家長真切看到了自己的付出促進了幼兒素質的提高,參與熱情必然增加,而且也學習了很多科學幼兒知識,有助于鞏固幼兒在園所學。對于教師而言,正是有了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他們的工作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和良好資源。雙方要互相適應,只有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和諧統一,才真正為幼兒創造了健康的成長環境。家園溝通、目標一致、協同對幼兒進行教育,營造了一個家園共同關心幼兒成長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正如有位家長所說:“一個孩子身后一定站著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和一個盡心盡力的好家長!睆娂覉@之間的溝通與配合,保證幼教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逸慧,《家長學校――家園教育同步的橋梁》,《幼兒教育》,20xx年7月第11版 。
2. 胡靈,《bbs與家園互動》,《幼兒教育》,20xx年7月第2版。
3.鄒艷娜,唐慧,梁淑貞,王慧,《關于“家園溝通”的調查與思考》,《學前教育研究》,20xx年6月第2版。
4. 王娟,《家園合作新視角》,《幼兒教育》,20xx年10月第8版。
5. 許舒敏,《換個角度看家園合作——淺談家長的主動參與.》,《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年7月第5版。
6. 周若冰,《家園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學前教育研究》,20xx年9月第12期。
學前教育論文3
摘要:兒歌彈唱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這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出了綜合性的要求,學生要同時具備彈唱的技能,懂得相應樂器的演奏方法,以及兒歌的唱法。本文主要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對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教學實踐展開論述。
關鍵詞:學前教育;兒歌彈唱;教學現狀;教學模式;教學實踐
一、前言
良好的音樂教育是幼兒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無論是平時的日常教學還是游戲活動中,都要用到教師彈唱這一技能。兒歌的彈唱能力直接體現了幼兒教師的音樂水平,其是現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專業能力之一。如何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彈唱能力,則需要專業教師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且行之有效的訓練。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能力培養現狀
(一)課程目標缺乏準確定位
課程設置對教學目標不甚明確,定位也不甚清晰。尤其是在彈唱課程設置中,沒有明確說明接受教育的群體的學業方向和需要學會的專業能力,只是泛泛地提到了所要提升的藝術修養、專業賞析能力,以及學科基礎背景,并沒有明確規定幼師學生應該學會什么樣的技能和本領,將來在自身的工作實踐中要實現怎樣的效果。
(二)教師教學方法遵循傳統,趨向保守
筆者在與高職院校教師交流時發現,很多專業教師表示,現在任課教師的彈唱教學理念相當保守,還保留傳統的教學理念,沒有與現在的人才需求、學生特點、課程目標相結合,也缺乏對先進教學方法的學習和借鑒,更不知現在的幼師崗位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他們大多數都在“閉門造車”,也就難談與時俱進。很多教師由于受自身專業能力與教學經驗的限制,不僅在教學理論上缺乏探索,在教學實踐中也缺乏整合,難以就優秀的教學方法展開學術性的研究和探索,很少對幼師專業學生音樂彈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推陳出新,教師整體的彈唱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ㄈ⿲W業評價機制及課程考核標準有待完善
筆者在調查中對針對幼師人才的彈唱課程及學生彈唱能力考核問題進行了分析,發現高職院校在考核學生的彈唱能力方面,過于注重學生對彈唱作品掌握的`數量,而輕視了基礎的對兒童歌曲彈唱即興能力的考評,課程考核標準不合理,沒有兼顧到學生全面的彈唱知識和技能的拓展。而參與考核評價的主體也比較固定,幾乎都是本班或者本年級的專業教師,少有其他專業的教師參與進來,容易忽視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正確性。同時,在高職院校的彈唱課程考評中,經常將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測量學生彈唱能力的主要方式,很難全面地檢測出學生的真實彈唱能力。
筆者通過對高職院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幼師專業學生的彈唱考核數據進行抽樣分析,發現學生們幾乎都能通過學校的考試測試。這不禁讓筆者心生疑慮,幼師專業人才的音樂基礎薄弱,甚至有些學生都是零基礎,他們是怎樣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的?原來,一些教師為了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核的評判標準寬松,其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學生在平常的學習訓練中,對自身的彈唱專業技能要求不高,只為了應付學校考試,沒有進行深一步的彈唱技能拓展,以應對將來的就業所需。
。ㄋ模┙虒W設備已達標但后期維護略有疏忽
現在,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對教學硬件的承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增添舞蹈教室、數碼鋼琴教室、音樂教室等,每間教室都培有鋼琴、多媒體等;建設校內實訓基地,配有電腦、音箱、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建立奧爾夫音樂室,購置奧爾夫教具;打造幼兒仿真實訓室,配有投影儀、桌椅、教具、玩具等。從以上的教學設備配置的豐富程度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原有的教學設施,還是正在籌建的教學設施,已經能夠滿足幼師專業的彈唱教學所需。但筆者在后期的調研中發現,學校對教學設施的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對于教學工具在承受了大批量的教學實踐后,對于教學設施的保養和維護工作少有人重視。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對公共教學設施的使用缺乏科學的使用意識,難免在彈唱練習中損壞教學工具。而對于這種狀況,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并沒有對其予以重視,受損教學用具沒有得到及時保護和維修,長此下去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傷。這不僅對幼師彈唱教學的開展造成了影響,也造成了學校教學資源的浪費。
。ㄎ澹⿲W生對學科認識存在偏差,重視度尚顯不足
筆者針對學生對彈唱課程的認識進行了調查,發現七成的學生對彈唱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這部分學生也并不是很了解幼兒師范院校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要求,不太了解彈唱課程在整個課程建設中的價值,更沒有意識到交叉學科對于自身彈唱能力的積極作用。這部分調查數據也可以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即幼師專業的學生對自己將來就業需要的職業能力要求不甚理解,也未意識到自身所具備的彈唱職業技能與優秀的幼師人才存在的差距。在調研過程中,筆者還發現,有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并未有濃厚的興趣,僅僅只是為了有學上,所以學生們根本認識不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所需要的彈唱技能的重要性,這也為學校彈唱課程教學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三、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能力的路徑
。ㄒ唬┨岣邔W生對于彈唱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彈唱能力在今后幼兒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充分認識到擁有扎實的彈唱能力是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必備基礎技能,也是今后求職和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技能。只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從被動轉為主動,將學習中的困難化為學習的動力。
。ǘ┲匾暻捌诨A學科的教學,加強基礎能力的訓練
兒歌彈唱能力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樂理及視唱練耳知識,以及熟練的鋼琴和聲樂技能。因此在前期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練習。理論知識方面,讓學生能熟練掌握調式調性的判別方法,以及常用調的轉調和移調練習方式。聲樂技能方面,應加強對學生氣息和咬字吐字的練習,做到歌唱時聲音的連貫及發音的字正腔圓。另外,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背后的藝術感和表現力進行探索,讓學生唱歌時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鋼琴技能方面,教師應重視學生基本音階及琶音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大小調音階和和弦連接的練習。嘗試讓學生自主去探究不同風格樂曲需要怎樣的音樂表現力,讓學生做到自我歸納和總結。
。ㄈ⿵棾芰χ小皡f調”的培養與提高
彈唱能力中“彈”和“唱”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協調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只有真正地將彈和唱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做到邊唱邊彈,才能熟練掌握彈唱技能。在彈唱技能的培養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唱”放到主要位置上來,“彈”作為伴奏,不能主次顛倒。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有意識地把握兒歌演唱的特點,要表現出兒歌的生動形象之感,還應符合幼兒的聽覺審美和喜好。在鋼琴伴奏方面,要注意結合歌曲風格選擇合適的伴奏織體,前奏和間奏上,琴聲要突出,主旋律進行中,琴聲不能蓋過歌唱的聲音。教師在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注意這些方面的協調練習,做到有的放矢地練習。
。ㄋ模⿵娀瘡棾芰Φ慕虒W實踐環節
扎實的兒歌彈唱能力,不僅需要較強的器樂演奏能力,還需要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演唱表演能力。幼兒教學環境并不是單一且一成不變的,在進行幼兒教學時,幼兒教師不僅要兼顧自己的彈唱,更要注意課堂兒童的心理和情緒互動,有較強的課堂把控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理論彈唱技能,更要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具備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因此在培養學前教育學生彈唱能力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強化教學實踐這一環節,如在課堂上模擬教學環境,到幼兒園進行實訓練習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之法。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多讓學生模擬幼兒課堂的上課環境,從心理建設入手,加強學生對幼兒課堂教學的預期把控。此外,,應多進行實訓教學,將學生真正帶到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去歷練,感受真實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多跟幼兒接觸,體驗幼兒課堂中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應對之法,在真實的環境中尋找解決方法,找尋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提升彈唱教學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兒歌彈唱在學前教育中不可忽視,較強的兒歌彈唱能力對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幼兒專業學生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兒歌彈唱能力,需要教師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從基礎著手,有意識地讓學生明確兒歌彈唱能力的重要性,多加強綜合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相關技能科目的訓練。其次,重視兒歌彈唱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不能一味地紙上談兵,而是更多地讓學生多去實踐,多去感知真實的幼兒課堂環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真正讓學生從書本知識中走出去,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孫冬梅.兒童歌曲伴奏與彈唱教程[M].北京:現代出版社,20xx.
[2]李倩.幼兒歌曲彈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學前教育論文4
一、堅持“兩主導、五為主”的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導向
在“以人為本”以及“兩主導、五為主”思想指導下,某某市開展了三次以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學前教育改革。
1、擴資源、調結構:“某某模式”1、0版。當國家提出發展學前教育,解決困擾老百姓的“入園難、入園貴”的民生問題后,某某市根據自己的傳統和社會發展需要,提出“雙主導”的“某某模式”1、0,奠定了某某市供給學前教育的制度路徑選擇。在這個版本中,只是提出了政府投入為主、公辦園為主的制度設計思路,只是一個簡單初級的原型制度。
2、保運轉、建隊伍:“某某模式”2、0版。以政府主管領導協調和背書為特征建立起來的比較完善的政府部門間工作機制。經費保障是“某某模式”2、0版的核心保障,高層協調是“某某模式”2、0版的決策過程,規劃先行是“某某模式”2、0版的核心創舉,人事代理是“某某模式”2、0版的難點突破。
3、建機制、提質量:“某某模式”3、0版。xxx年2月《某某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鎮政發〔xxx〕8號)正式出臺,明確:到xxx年,全市幼兒園中公辦園占比保持在60%以上,在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就讀的幼兒達90%以上。在學前教育的基本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的同時,大膽探索投資體制多元和經費來源多渠道的“混合所有制幼兒園”,努力盤活學前教育辦園體制,這不僅有利于公辦園的體制改革,也有利于民辦園的多樣化發展。“某某模式”3、0版提供的是一個在公辦園和政府占主導地位的格局中,政府對市場的開放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二、探索創新“強政府、大社會”的改革發展實踐
(一)優化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1、構建縱橫結合的行政管理體系?v向層面:健全市政府統籌主導、縣級政府統籌主辦、鎮(街道)共建的管理體制。某某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學前教育改革工作,市政府建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設立市學前教育處,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明確到具體的人、時、事等,形成在市政府分管領導下的以教育部門為主管、各部門聯動的學前教育改革工作運行機制。橫向層面:建立教育部門主管,財政、編制、衛生、公安等18個部門協同管理的工作機制,保障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
2、轉變政府服務理念,管理遵循“有進有退”原則。“進”體現在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必須保障,各級政府負責學前教育發展的規劃與政策制定、學前教育的投入,并努力通過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使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盡可能均等化;“退”體現在理順政府、市場、學校三者關系,對于市場,在形成制度性規定后,逐步引入“市場機制”,政府的權責逐步上移,轉向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對于幼兒園,政府簡政放權,幼兒園獨立建制,賦予其更多自主權,鼓勵幼兒園特色發展,進行專業化建設。完成由“強政府”到“服務型政府、責任型政府、法制型政府”的轉變。
3、建立執法、督政、考核、獎勵相結合的督查機制。充分發揮人大執法職能,有效推進各地《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及五年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充分利用江蘇省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省市優質園創建項目,整體提升區域辦學水平,目前全市7個轄市區均已創成江蘇省改革發展示范區,省優質園占比達78%。將是否存在非法辦園、公辦園及省優質園占比、公共財政投入、教師合格率、《指南》推進情況等重要指標納入全市督政考核中,考核結果與轄市區政府的考核掛鉤。完善激勵機制,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對群眾滿意度高、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的地區、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行政及資金引導效能,鼓勵支持轄市(區)政府及社會力量加大投入,有效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滿足入園需求。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嚴格執行登記注冊、抽查年檢、收費管理制度,建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嚴格規范幼兒園各類辦學行為。
(二)持續加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
1、超前布局規劃學前教育資源。借助人大執法檢查契機,出臺適應二孩政策和城鎮化建設的資源規劃標準。根據《國家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修訂《某某市五年行動計劃(xxx年-20xx年)》《某某市區學前教育設施布局規劃》,結合某某市人口分布規律,規劃預留符合幼兒發展需求的學前教育設施建設用地,審查各轄市區學前教育專項布局規劃,完善方案、落實規劃。全面梳理現有居民區幼兒園學額配備情況,將缺額納入規劃盡快補足配齊到位。實現每1萬人口配建1所幼兒園。優化幼兒園布局,鼓勵各縣(市、區)建立由多部門參與的學前教育資源預警制度和生源提前登記制度,引導有教育需求的人口有序流動。建立學前教育施教區制度,打造5-10分鐘生活圈(人口密集區形成5分鐘生活圈,城鄉集合地區形成10分鐘生活圈),滿足幼兒就近入園需求,目前某某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9%以上。
2、加快發展公辦園和非營利性民辦園。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建設,確保各轄市(區)公辦園占比不低于60%,其中農村地區占比不低于80%;90%以上的幼兒在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就讀,其中農村、城市幼兒在公辦園入園的比例分別達80%、60%以上。主動應對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研究出臺民辦幼兒園分類管理相關政策,培育一批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有效監管社會資本集中收購幼兒園謀取高額利潤的行為,維護學前教育事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3、嚴格按照《某某市區住宅小區配套學前教育設施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四同步”管理,在完成對xxx年之前小區配套園逐步過渡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小區配套”及“劃區配套”相結合的改革嘗試。
4、加大農村園的建設力度,完善農村幼兒園市級統籌、以鎮為主、鎮村共建的管理體制,督促各轄市區政府加大農村幼兒園建設,推動縣域內農村和城鎮優質幼兒園占比差距不超過10%。對新建的城鎮和新農村居民區配套幼兒園,明確舉辦成公辦幼兒園或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確保每個鎮(街道)有1所以上達省優質園標準的公辦中心幼兒園,積極探索農村中心園分園、辦班點的服務半徑,保障偏遠地區孩子的就近入園。
。ㄈ┲μ嵘龓熧Y隊伍建設
1、把好教師的“入口關”。根據《江蘇省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蘇編辦發〔xxx〕3號)要求,動態配置教職工隊伍,幼兒園“兩教一!迸鋫渎蔬_100%,公辦園教師中編制內教師占比50%,專任教師大專率達95%,本科及以上學歷達40%以上;教師資格持證率達100%;落實國家關于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政策,到xxx年確保每個農村辦園點至少有1名編制內教師。積極探索幼兒園男幼師培養,研究基于幼兒發展需求的幼兒園教師性別占比。
2、解決好教師的“待遇關”。落實《關于幼兒園非事業編制教師實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以縣域為單位統一的聘用、配置、管理及待遇保障等制度,解決短期內編制不能擴充的情況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把公辦幼兒園教師中的非在編教師納入財政預算,努力實現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吸引并留住優秀教師。
3、解決好教師培訓關。出臺《某某市幼兒教師素質提升培訓計劃》,明確各地教師培訓經費占教師工資總額比例達到1、5%,幼兒園年度公用經費用于教師培訓的部分超過5%;將民辦幼兒園專任教師納入培訓范圍,建立園、轄市(區)、市、省骨干教師培養、選拔、管理和考核工作體系。建立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考核體系,確保省、市級“名、特”專家達10名,轄市(區)級幼兒園教壇新秀、骨干教師達200名,園級骨干達1000名。
(四)加大學前教育財政保障力度
1、落實各級政府學前教育投入主體責任,保持學前教育經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確保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5%以上。將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最大限度地向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傾斜。
2、完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測算基于質量的生均培養經費標準,建立財政、家庭、社會合理分擔比例,以及省、市、縣、鎮各級財政分擔比例。
3、統籌制訂多元化的學前教育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建立健全保障幼兒園日常運轉及持續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建立與辦學成本、物價水平、材料情況聯動的穩定增長機制。
。ㄎ澹┮幏毒獍l展提升保教質量
1、以國家、省、市、區四級實驗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在課程游戲化項目園、《指南》實驗園、園本課程建設園項目推進中,以實驗園輻射其他園的方式,整體推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
2、教育行政部門在課程改革上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制訂某某地區幼兒園課程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建立健全課程方案實施的督導制度,引領幼兒園課程發展指導,組織科研院所教研合作,開展市級、區級、園級三級培訓以及建立市級骨干教師聯盟、鄉村骨干教師聯盟、《指南》實驗園聯盟、男教師聯盟等方式,協助支持幼兒園所開展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課程建設,促進幼兒園的自主發展、內涵發展與特色建設。
3、構建質量發展的專業隊伍。某某市教育局專門設立學前教育處,各轄市區也相繼成立了學前教育管理科室,健全了專、兼職教研員責任區制度。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教科研機構與某某建立定期、定向、定點、定量的合作指導關系,建立了“伴隨式”教研新機制,激發了幼兒園和教師專業發展活力、合力、智力、內驅力。
三、回歸“優質、均衡、公平、規范”的改革價值追求
。ㄒ唬拔鍨橹鳌钡挠變簣@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1、辦園體制以政府舉辦為主。截至xxx年底,某某市有幼兒園236所,每所幼兒園平均覆蓋常住人口1、29萬人,其中公辦園占比保持在69%,普惠性民辦園占比18%,呈現出“廣覆蓋、;、有質量”和“有特色、可選擇、可持續”的多元發展格局。截至xxx年底,某某市所有隸屬中心小學管理的幼兒園全部實行獨立建制,實現編制、核算、管理“三獨立”。截至xxx年底,某某市擁有獨立法人資格幼兒園213所,占幼兒園總數的90、3%,公辦園獨立法人機構占比90%。
2、幼兒入園以公益普惠為主。xxx年-xxx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0所,其中公辦園82所,民辦園28所,新增學位1萬多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9%,全市平均班額從xxx年的36人下降到現在的34人,農村、城市在公辦園就讀幼兒占比分別為91%、73%,基本實現了施教區的服務制度,適齡就近入園,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基本解決。
3、經費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xxx年-xxx年,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總投入分別達3、06%、5、66%、6、23%、6、20%、6、56%、6、64%,其中揚中市率先達到8%左右,并率先建立了學前教育分擔機制(明確了保障生均營運成本1、2萬元/學年,生均完全成本1、5萬元/學年)。
4、教師隊伍以公辦教師為主。近五年來,累計新增進編教師456人,公辦園教師占全部幼兒園教師的比例達72%,公辦園中在編教師占比達50%。xxx年-xxx年有1108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已進行了人事代理,占非在編教師總數的51%,教師隊伍穩定,整體師生比從xxx年的1:12、9下降到現在的1:10、4。
5、學前資源以省優質園為主。從xxx年起,某某市省優質園比例及在省優質園就讀幼兒占比持續上升,現省優質園占比達78%,在省優質園就讀幼兒占80%。7個轄市區全部通過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達標驗收,建成省級《指南》實驗區1個、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7個、市《指南》實驗基地38個、區《指南》實驗基地67個。
。ǘ罢w、均衡”的發展方向逐步建立
1、強調改革的“整體性”。某某市著力推動學前教育改革從擴大資源轉向擴大資源與內涵建設并舉、從重點建設轉向重點建設與全面建設并舉、從項目推進轉向項目推進與機制創新并舉。
2、強調改革的“均衡性”。重視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園所之間的均衡發展,保障每一名幼兒都能就近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從而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目前,某某市各地區學前教育發展資源相對充足,基本能實行施教區政策就近入園;各轄市區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總投入均在5%以上;農村地區教育資源及師資配備得到有效重視,城鄉間、地區間、園所間差距逐步減小。
某某學前教育的發展,得益于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正是堅持求“變”,帶來了某某學前教育的全方位的變化,政府管理由“缺位”到“到位”、教育導向由“教師中心”到“兒童中心”、兒童游戲由“假”游戲到“真游戲”再到“好”游戲的轉變,正是不斷地“變”帶來了學前教育的整體升級。而堅持學前教育“不變”,即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不變,教師要看見、看到、看懂孩子的目標不變,學前教育是為了兒童發展的事業宗旨不變,有力地保障了學前教育的正確方向,為某某地區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優質、均衡、公平、規范”的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論文5
一、引言
上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的教育研究者開始關注師生(幼)互動這一研究課題,研究主要聚焦于師生(幼)關系的模式和課堂師生(幼)互動及其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上。到上世紀末,師生(幼)互動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而且有關互動角度和互動類型的分析已采用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呈現多元化的研究特點,研究成果豐碩。幼兒園的教育主要通過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的形式,促進幼兒獲取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它是社會活動的特殊體現。其中,師幼互動是發生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主要的人際互動之一,幼兒在互動過程中實現個性化和社會化的發展,教師則在互動過程中實踐專業技能,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傊,師幼互動是雙方相互受益的過程,既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化的重要途徑,也有助于教師不斷進行實踐反思,獲取專業成長的養分,從而實現師幼雙方的共同發展。
近年來,我國師幼互動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該領域的探討也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話題,并逐漸開始作為評估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師幼互動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以及教育質量,同時,有關師幼互動的研究有助于喚醒教師作為主體的反思性意識。因此,了解師幼互動的基本現狀,聚焦師幼互動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和推動學前教育改革都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從有關師幼互動的理論層面以及實踐層面對國內外已有研究進行相關述評,期望對后續相關研究有所裨益。
二、對師幼互動研究的回顧
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者開始重視有關幼兒園的師幼互動,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大的方面是有關師幼互動的理論層面上的研究,主要包括:①師生(幼)互動的概念界定;②師幼互動類型和內容劃分研究。二是師幼互動實踐研究,主要包括:①師幼互動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研究;②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與指導策略研究。
(一)師幼互動的內涵分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互動模式,我國學者吳康寧認為:師生互動就是一個包括發生在多種情境中,包含多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互動體系。”龐麗娟認為:師生互動是發生在師生雙方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是教師和學生各自人際互動系統中的一種特殊形式!眲⒕Р◤膹V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出發,提出“廣義的師幼互動包括幼托機構的教師與3歲幼兒之間的互動和幼兒園教師與歲幼兒之間的互動,而狹義的師幼互動特指發生在幼兒園中的教師與歲幼兒之間的互動。柳衛東等人強調師幼之間的接觸行為,認為:師幼互動是指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師幼之間以接觸為基礎的雙向人際交流!秉S娟娟認為:師幼互動是指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師幼之間發生的各種性質、形式、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為上的相互影響!北疚膶熡谆拥幕緝群枋鰹槿缦聨讉方面:1.師幼互動的發生是以教師和幼兒為主體的、雙向的人際交流;2.師幼互動的行為既包含教師主動發起的,也包括由幼兒主動發起的;3.師幼互動是聚焦某一主題或為了解決具體問題而發生的;4.師幼互動的過程應該是師幼雙方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如符號、姿態、表情等)交換信息或行為的過程;5.就師幼互動的結果而言,師幼雙方都有可能通過反饋在行為或者心理上發生一定的改變(如情感體驗、滿意程度等);6.師幼互動的過程是一個動態與靜態相結合,隱性與顯性相統一的系統。
(二)師幼互動類型和內容劃分國內外關于師幼互動類型的分析呈現出跨學科、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研究特點。R.Lippitt等研究者認為師生互動可分為:教師命令式”、“師生互不干涉式”和“師生協商式”三種。B.J.Ashley和其他研究者認為師生互動行為應劃分為“教師中心式”、“學生中心式”和“知識中心式”。Planta的研究團隊認為師幼互動的類型可以按照參與性與依戀性的程度劃分為:依賴型”、“積極參與型”、“機能障礙型“普通型”“憤怒/依賴型”和“不參與型”等六類。后來,他們根據發展理論的研究發現師生間互動是影響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機制并研究制訂了CLASS課堂互動評估系統,提出從情感支持(ES)、課堂管理(C0)以及教育支持(IS)三大維度對課堂互動進行觀察評估DeKruif等人運用質性分析方法根據教師一兒童互動的行為把互動類型歸為三種:引導一回應性;引導一非回應性;非引導一回應性。我國學者也對師生(幼)活動的類型提出了新觀點,如吳康寧按照師生比例將師生互動劃分為:師個互動”、“師組互動”和“師班互動”三種類型;同時他還依據師生行為的屬性提出了三種課堂師生互動行為,即“控制一服從型”、“控制一反控制型‘相互磋商型”周欣認為,按照教師介入游戲的方式可將師幼互動類型劃分為:外部干預式‘平行式”和“合作式”。劉晶波將主動性與依戀性作為分類指標,依據實際的觀察分析將師幼互動的類型劃分為:“假相倚型‘非對稱相倚型”、“反應相倚型”、“彼此相倚型”。姜勇、龐麗娟基于互動目的、情感性、寬容性、發現意識、互動方式等方面將師幼互動劃分為:嚴厲型”、“民主型”“開放學習型”和“灌輸型”四種類型?梢姡瑤熒ㄓ祝┗拥念愋秃蛢热輨澐侄喾N多樣,可以從不同的分析角度進行的歸納,呈現出多樣化的分類形式,這些多元化的互動類型和豐富的互動內容呈現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值得廣大的一線教師和研究者進行深入地觀察和探究,從而不斷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以深化學前教育改革。
(三)影響師幼互動質量的主要因素與提升策略第一,關于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研究者們主要從互動主體——教師和幼兒的主觀因素,以及客觀環境因素(外部條件)兩個方面進行探討。首先,幼兒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性格特點、氣質類型、性別、個體能力(如自理能力、理解能力、言語能力等)。Rudasill等人的研究發現幼兒的性格和語言能力會影響到其師幼關系的質量。例如,性格外向但語言能力較差的幼兒容易與教師發生沖突,師幼關系可能會不和諧;性格內向但語言發展較好的幼兒會易于與教師產生依戀關系。[13]Rudasll通過追蹤研究發現過于害羞的幼兒很難與教師建立親密的關系,他們很少主動地發起互動行為,但是他們可能會獲得更多來自教師發起的互動;此外,他還指出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幼兒能更多地獲得來自教師發起的互動。其次,來自教師自身的主觀因素包括:價值觀和教育觀念、教師期望、學歷、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等。Kagan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堅持‘兒童中心'見的教師比堅持‘教師中心'見的教師與幼兒展開互動的頻率更高、時間更長,教師敏感性較強,對幼兒行為的反饋更為及時,師幼關系也比較親密!盉rophy研究發現教師期望會對師幼互動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這種期望差異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待不同兒童的差別行為。Howes在隨后的研究中指出,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也會影響其師幼互動水平,如果教師能夠意識到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幼兒成長的意義,那么她就會為幼兒提供積極的情感和行為支持,逐漸與幼兒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反之則不然。最后,客觀環境因素包括:班額大小、師幼比例、幼兒園環境等。H〇wes的研究發現班級規模大小也會影響師幼關系的模式,班級規模越小,師生間較可能形成安全依賴關系。C1aws〇n研究發現,當班級人數較多班容量較大時,教師無形中會經常以組織集體活動或小組活動為主,這就極大程度地影響師幼互動發生的頻率。18]Mashburn等人指出班級人數較少的環境下,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采取的有效地組織策略對其自律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第二,關于師幼互動質量的提升策略。研究者大多根據影響因素,如教師、管理、相關培訓、加強教師反思、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營造積極的班級情感氛圍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其中探討教師方面的策略較多。周欣針對浙江省某幼兒園提出了師幼互動的四個步驟:“1.了解——觀察幼兒的需求,為互動做好準備;2.取舍——尋求幼兒的需要與目標之間的平衡,判斷互動的價值;.推動——借助有效策略,推動互動進程;4.反思——通過分析反思,不斷調整互動策略!秉S娟娟基于社會學視角對幼兒園半日活動中師幼類型的展開研究,提出要發揮幼兒主體性,建立平等型師幼互動類型的建議。[]還有研究者從情感支持的視角對師幼互動進行分析研究,指出要形成積極的師幼互動,應該進一步明確積極情感型師幼互動的構建方向。此外,幼兒教師還應規范自己的言語行為,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梢,有關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的策略是需要基于特定的師幼互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支持,而并非模式化的交流,這樣才會促進教師師幼互動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從目前我國師幼互動的研究現狀來看,大多數研究集中于師幼的理論研究、師幼互動的結構、類型以及特定活動情境下的師幼互動分析,經驗描述得多,實證性的資料較少,很少涉及多角度全面分析。
而在實踐中,師幼互動也確實存在著差異問題,主要表現在互動內容、互動方式、互動機會等諸多方面,師幼互動的這些差異客觀上對幼兒學習的動機、學習過程與效果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對師幼互動研究的展望
(一)拓寬師幼互動的研究視角綜合我國師幼互動的已有研究來看,多數研究主要是從社會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和分析師幼互動的基本問題,例如有研究者從社會學視角分析和探討了師幼互動的類型劃分和成因;還有研究者從教育公平的視閾探討師幼互動的機會均等問題;此外,還有研究者從心理學視角探析影響師幼互動的主要因素,以及師幼雙方在互動過程中的主體建構。要想更深入地研究師幼互動問題,拓寬研究視野非常必要,如可從文化人類學或社會生態學等視角開展研究。
(二)豐富師幼互動研究主題我國學者關于師幼互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探討師幼互動的內涵、結構、內容和類型劃分以及在某些特定活動或情境中的師幼互動分析?偟膩碚f,有關師幼互動的研究主題還不夠豐富,主要表現為經驗類的描述較多,觸及師幼互動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師幼互動評價的研究較少,缺乏實證性的研究資料。而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師幼互動在互動頻率、互動內容、互動方式、互動效果等方面還存在著眾多的差異,這些差異客觀上會對幼兒的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以及情緒情感帶來一定的影響。由此看來,有關師幼互動研究的主題需要深入拓展,以顯著豐富該領域的研究。
(三)關注幼兒教師對師幼互動理解研究目前,雖然有研究者關注到幼兒教師對師幼互動的理解和反思,但多數研究主要還是從幼兒教師之外分析,探討幼兒教師對師幼互動理解和反思的應然狀態,有研究者對幼兒教師對師幼互動的理解和反思進行訪談調查,但是這類研究較少,對教師自身對師幼互動的理解和反思的實然狀態的關注較少。幼兒教師是師幼互動的主體之一,他們對師幼互動的理解和反思越深入,才能越有效地提高互動的水平,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應多關注一線的幼兒教師對師幼互動的理解和反思,增強幼兒教師對師幼互動理解和反思的針對性以及實踐價值。
(四)逐步形成師幼互動理論體系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西方的教育研究中,師幼互動逐漸發展成為專門研究領域,而我國有關師幼互動研究起步較晚,對于師幼互動的研究主要是聚焦在某些主題或情境中的描述性研究,缺乏共識;同時,已有的研究成果多為期刊論文,專門探討師幼互動的書刊著作極少;高等師范院校也沒有設置專門分析和探討師幼互動的職前課程?偟膩碚f,有關師幼互動理論缺乏宏觀把握,部分內容也缺乏明確闡釋,關于教師的師幼互動理解和反思也沒有形成明確引導方向。因此,在師幼互動研究上既要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還要考慮到文化適宜性,研究者應多深入教育現場,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從而逐步推動師幼互動的理論建設,促進幼兒教師的實踐與反思,引導幼兒教師開展高質量的師幼互動,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學前教育論文6
摘要:茶文化與學前教育的融合,不僅能夠讓學前教育內容更具文化底蘊,而且也能夠推動茶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在促進茶文化與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技術展現出了明顯的優勢與價值,為此,如何利用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成為了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課題之一。本文在對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中的優勢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利用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教育技術;茶文化;學前教育;融合發展
1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是教育下一代的啟蒙書。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德育還是美育方面都展現出了重要價值,推動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對于豐富學前教育資源、推動幼兒素質發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學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路徑做出探索,并積極運用教育技術推動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成效的提升。
1.1豐富學前教育資源的要求
我國不僅是茶的故鄉,而且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在我國茶文化漫長的發展,茶文化逐漸滲透到社會大眾生活當中,并成為了大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茶文化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且也與社會大眾的生活經驗體現出了貼合性。在學前教育當中,幼兒所具有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決定了越是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越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而我國茶文化則正是幼兒能夠親身體驗與感受的教育內容,因此,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幼兒所具有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重視對我國茶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與利用,通過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為學前教育資源的進一步豐富以及學前教育成效的進一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在此過程中,我國茶文化所具有的茶文學、茶畫、茶聯、茶藝、茶故事等形式,都能夠為學前教育工作者對茶文化內容的挖掘與選擇提供廣闊空間。以茶故事為例,我國茶文化中的茶故事十分豐富,利用這些茶故事推動茶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滲透,是引導幼兒對我國茶文化做出了解與理解的重要方式,如學前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黃帝與茶的千古奇緣”、“朱元璋給泡茶師傅連升三級”、“乾隆帝嗜茶如命”等兼具歷史性與趣味性茶故事,引導幼兒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做出認知,也可以利用鐵羅漢的傳說、虎跑泉的傳說等向幼兒講解烏龍茶、龍井茶等名茶的由來和典故,從而深化幼兒對我國茶文化做出了解。總之,重視挖掘與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相契合的茶文化內容,并推動這些茶文化內容與學前教育課程的整合,對于豐富學前教育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1.2推動幼兒素質發展的要求
推動幼兒素質發展,是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而我國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對于幼兒素質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我國茶文化中多樣化的文化內容與文化形式,對于幼兒文化素養、藝術素養的發展能夠發揮出重要的推動作用。茶文化中的茶文學、茶畫、茶聯、茶藝、茶故事與學前教育的整合,不僅有利于提升幼兒的語言素養、文化素養、藝術素養等,而且也能夠讓幼兒在開展茶文化學習和茶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另外,在學前教育過程中,重視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對于提升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義,而我國茶文化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由幼兒進行親身操作與親身經歷,如學前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茶藝表演、采茶舞中選取一些簡單的內容,并滲透到學前教育當中,這不僅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活動形式,而且也能夠在強化幼兒對茶文化的體驗基礎上深化幼兒對茶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見,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能夠有效拓展幼兒的文化視野與藝術視野,這對于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推動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可以在引導幼兒了解我國茶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幼兒的文化自豪感,繼而強化幼兒的民族精神與文化自覺。在推動茶文化和學前教育實現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無論將茶文化的何種內容引入學前教育當中,都不僅需要引導幼兒對茶文化知識做出了解與掌握,而且也需要重視挖掘與呈現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與此同時,在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學前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對不同地區的茶文化做出介紹,從而讓幼兒看到我國茶文化以及不同地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這對于強化幼兒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以及幼兒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2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中的優勢
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結合,對于學前教育的持續發展以及幼兒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方面展現出了明顯優勢。現代教育技術具有靈活的教學模式、生動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培養幼兒創新精神、推動師生共同發展。從教學模式方面來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茶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滲透,能夠克服傳統學前教育工作中教學模式欠缺互動以及吸引力的問題。如在利用多媒體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能夠在講解茶文化的過程中強化與幼兒的交流,從而更好的了解與掌握幼兒對茶文化的理解程度,繼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推動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成效的提升;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面來看,相對于傳統學前教育中以圖文呈現和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而言,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聲頻、視頻等信息呈現形式的繼承,而這也讓現代教育技術在茶文化的呈現過程中展現出了更為直觀和生動的優勢,這種呈現方式不僅更加符合幼兒所具有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前教育中茶文化內容所具有的吸引力,從而有效激發幼兒接觸茶文化的興趣、提升幼兒了解與理解茶文化的效率;從教學手段方面來看,現代教育技術仍舊處在飛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因此,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手段也在持續豐富?紤]到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在信息呈現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可以在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過程中進行應用的教育手段包括演式教學法、參觀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讓幼兒在獲得多重感官體驗的基礎上加深對茶文化的了解,從而有效實現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深度融合。
3利用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
3.1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能力
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展現出了明顯優勢,因此,為了提升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成效,提升學前教育當中茶文化所具有的吸引力,學前教育工作者重視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過程當中。當然,這項工作的開展,對學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首先,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了解茶文化、挖掘茶文化、彰顯茶文化在學前教育當中的價值。茶文化能夠在豐富學前教育資源、推動幼兒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為此,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提升自身的茶文化素養。在這樣的要求下,學前教育機構不僅需要重視引入茶文化人才并對既有學前教育人才開展培訓,而且有必要引導學前教育工作者通過書籍、網絡等對茶文化做出深入的了解。與此同時,學前教育機構還有必要以講座的形式,對茶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價值做出宣傳,從而促使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夠了解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意義,并具備推動茶文化向學前教育工作滲透的積極性;其次,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提升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從而為現代教育的運用、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中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方面,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組織學前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了解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并引導學前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提升教育效率與教育質量過程中的意義,從而既能確保學前教育工作者所具備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符合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需求,又能確保學前教育工作者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過程中對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具備更高的積極性。另外,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學前教育機構還有必要引導學前教育工作者對現代教育技術做出準確的定位,即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教學過程的直觀性、趣味性,但是現代教育技術僅僅是一項教學工具,在茶文化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輔助作用,因此,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避免過度依賴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茶文化教育,而應當做到適時與適度。
3.2依托網絡資源,開發園本教材
我國茶文化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與多樣化的呈現形式,在我國茶文化中,具有教育意義且與學前教育目標相契合的內容數不勝數,然而,一方面,幼兒作為學前教育對象,并不具備到圖書館或者使用互聯網對我國茶文化資源進行查找與閱讀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國茶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如果總是在開展教育之前才進行茶文化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則難免會為學前教育工作者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為此,在利用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依托網絡資源,開發校本教材。從網絡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方面來看,互聯網為學前教育中茶文化的收集與整理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學前教育工作者通過在互聯網中檢索茶文化資源,可以獲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當然,學前教育工作者所開展的茶文化資源收集與整合工作,需要避免出現盲目性的傾向,為此,學前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對教育目標以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做出考慮,而且需要以此為依據制定資源庫目錄,從而有選擇的將互聯網中的資源添加到茶文化資源庫當中,如學前教育工作者可以將茶文化資源庫目錄分為茶類別、茶專著、茶藝表演等。在設計好茶文化資源庫目錄之后,學前教育工作者則需要將收集到的茶文化內容添加到目錄之下,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重復建設情況,學前教育工作者之間需要開展合作、交流與溝通。在茶文化資源庫建設完成之后,教師則需要利用各類現代化教育技術,將茶文化資源呈現于課堂之上,并根據幼兒所具有的反應以及教學效果,對茶文化資源庫中的內容進行調整;從園本教材的開發來看,茶文化資源庫的建設能夠為原本教材的開發構建良好的內容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僅需要將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的茶文化資源納入園本教材當中,而且需要重視收集本地文化中與茶文化相關的內容,從而確保園本教材內容能夠與幼兒生活經驗體現出關聯性,從而促使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體現出尊重幼兒認知規律的特征。
3.3重視教研工作,培養學科帶頭人
在利用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依托于教育技術以及茶文化資源所開展的學前教育實踐,能夠為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探索出更為豐富且系統的理論,與此同時,教研工作也是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理論的重要來源,為此,學前教育機構需要重視引導學前教育工作者開展教研工作,從而進一步推動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此過程中,首先,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圍繞教育技術在茶文化教學中的運用這一課題,成立專門的科研小組,并要求科研小組通過閱讀文獻、開展教育實踐等方式,對相關理論進行總結;其次,為了提升科研效果,充分彰顯教育技術在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學前教育機構還有必要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學科帶頭人。在此方面,學前教育機構不僅需要重視針對培養對象開展師德教育與教育技術理論培訓,而且需要重視不斷提升培養對象所具有的茶文化素養。另外,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要求學科帶頭人定期利用各類教育技術開展茶文化教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所具有的示范作用。
4結語
促進茶文化和學前教育的融合發展,對于豐富學前教育資源、推動幼兒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運用教育技術促進茶文化與學前教育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學前教育機構也應當通過轉變學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提升學前教育工作者教育能力、挖掘茶文化資源、開發園本課程、重視教研工作、培養學科帶頭人等策略,為茶文化與學前教育融合發展成效的提升以及教育技術優勢與價值在此過程中的彰顯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暖.探析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J].福建茶葉,20xx(6):172-173.
[2]張玉暖.學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J].福建茶葉,20xx(5):176-177.
[3]孟亭含.學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及意義分析[J].福建茶葉,20xx(9):258-259.
[4]龍世杰.中國茶文化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探討[J].福建茶葉,20xx(6):307-308.
學前教育論文7
學前教育聲樂課程教學設計
一、引言
幼師聲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服務對象,在教學設計中,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要具有較強的課程駕馭能力,以便有效開展課題教學,傳授知識和技能。在聲樂課程教學的設計方案中,遵循個性發展、知識與能力并重的原則,使他們在聲樂教學過程當中發揮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從內容、時間、知識、技能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目標時間安排方面,首先要確定學生二至三年的教學總體計劃,然后再依次設計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從整體到局部,每個步驟和環節絲絲入扣,確保幼師階段的教學計劃清晰明了;在教學目標內容方面,聲樂教師的設計,既要包含演唱技巧的訓練,更要加強學生音樂素質培養,兩者都需要兼顧;在教學目標知識方面,要綜合考慮教學涉及的知識點,每次課培養的目標,如聲樂的原理、歌唱的基本方法、科學的歌唱姿勢、歌唱的呼吸、歌唱的發聲技巧、歌唱共鳴的認識、歌唱吐字咬字清晰、嗓音保護基本知識等等;在教學目標技能方面也要通盤考慮,分階段實施,從易到難,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
三、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幼師聲樂教學內容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聲樂實踐兩部分。聲樂實踐課是學生掌握聲樂技能能力的課堂,構成了聲樂教學最重要的內容。在聲樂實踐課程中,要根據每位學生的聲音特點、演唱能力和情感表達的差異,選擇適合其聲樂學習的、個性化的曲目,再通過演唱過程中注意氣息的流暢、收放自如,形成胸腔和口腔的共鳴,并咬準每個字的發音,使學生逐步駕馭基本曲目、不同風格歌曲的演唱能力。在訓練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特點逐個指導,使他們都能正確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以達到應有的效果。聲樂理論的學習是以課堂集中傳授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對聲樂理論課程有清晰、科學的認知,積累豐富的聲樂知識,為后續的聲樂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作為聲樂課程的教學,其內容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逐步深入,并且要求學生學會堅持,投入真情實感,刻苦訓練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了有效開展聲樂課程的實踐和理論課堂教學與訓練,使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首先要明晰教學重難點,注重課堂互動。聲樂教師在課堂教學或訓練中,要明確教授的重難點,然后引導學生對教授的理論和演唱的訓練進行課前分析,特別是聲樂演唱作品的深入分析,讓學生把握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充分做到理性與感性的結合。理論學習相對枯燥、乏味,教師要依據所授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進行講解和有效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課程中,鼓勵學生從理論層面先分析作品的特點,演唱的重點和難點,再用感性的思維去理解作品的內涵,并在演唱過程中盡可能完美的展現作品的內涵和情感。把握學生心理,促進學生學習。聲樂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態度要端莊,更需要全身心投入,特別是情感的投入,只有用心去感受作品,表達作品,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了解其動態。在學生狀態比較好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向更高標準沖刺;在情緒不穩定,狀態不佳的情況下,教師要保持耐心,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調節心態,掌握學習和訓練內容。只有準確把握學生心理,有針對性的采取必要的教學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供教學實踐,確保教學質量。聲樂教學效果的好壞,是以學生的演唱能力的高低為衡量標準,而要保證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必須具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聲樂訓練,因此,教師應根據學校教學實施設備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課程,加強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另外,除了課堂之外,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尋找時機,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開展的各種文體活動,給學生爭取更多登上舞臺的機會,從而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實踐,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訓練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聲樂表達能力,使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拓寬知識面,補充教學內容。聲樂教學就是使學生能通過演唱來對曲目進行有效詮釋,以此來感染人、教育人。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演唱達到應有效果,除了學生具有良好的唱功之外,還需要真實的情感、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還有鼓勵學生接觸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如與聲樂學科相關的知識、各種文學作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各種體驗,從而夯實基本專業素養和文學修養,提高自身的聲樂素質。
四、合理采取教學模式
聲樂教學主要以實踐訓練為主,其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應以活動為主,而非滿堂講授。因此,在教學中應以活動課為主,集體授課為輔,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個別指導模式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法,其主要適用于實踐訓練課。在實踐訓練過程中,班級里每個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特質存在差異,如果沒有針對性的統一授課,很多學生的演唱最佳效果難以顯現。實行個別指導模式,教師圍繞個別學生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做到量身定制,能有效解決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小組教學模式就是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對小組學生進行教學和指導。在小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聲音條件、學習進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相似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這樣便于學生在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并且能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同時進行比較性學習,激發學生興趣和激情,共同提高演唱能力。實踐訓練模式就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進行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模擬演出的形式進行訓練和教學,讓學生能大方自然的面對全班“觀眾”。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的各種文娛活動,借助學校舞臺,培養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另外,鼓勵學生參加社區、縣市部門主持的一些唱歌比賽,借助活動,加強實踐鍛煉,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集體合成模式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聲樂基礎,組織各種合唱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在教學中,使學生明確各自在合唱中的內容,理解各部分的內涵,突出集體共鳴聲音,達到互助協作的效果,提升學生合唱能力。兒歌唱游模式。由于幼師專業的學生將來的工作對象就是幼兒,經常進行兒歌唱游教學,能使聲樂教學與專業緊密結合。在唱游模式中,可以把學生的舞蹈、琴法、活動課程的內容柔和在一起,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大量的幼兒歌曲,還可以掌握在歌唱中快樂游戲的方法,提高學生演唱和教學能力。
五、有效使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聲樂理論和技能課的教學,因授課內容不同,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針對理論課,以講授法和示范法為主;而訓練課則以示范法、練習法、個別指導法、評價法為主。針對不同類型的課堂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六、資源媒體輔助教學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聲樂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能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課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視頻資源,借助“班班通”進行有效教學;實踐課通過教師解讀、視頻資料中專家示范進行講解,以及演唱家作品演唱,能讓學生直觀感受作品效果,訓練方法,演唱效果,讓學生對聲樂訓練有科學、深刻地認識。另外,也可以利用媒體設備,錄制學生自己訓練和演唱的視頻,通過觀看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不斷改進,從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學前教育論文8
學前教育專業是我校的省級骨干專業,辦學3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幼兒園保教人才。學校在本專業的發展建設中雖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與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①課程體系改革在教學實踐中不夠完善,缺少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的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還有待繼續提升,缺乏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的指導。③教材內容還不能夠完全與幼教職業崗位相對接,適應崗位需求的特色教材亟待開發。針對以上問題,通過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幼教機構的調研及畢業生的反饋,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前教育專業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創新課程體系,開發專門課程
以工作過程導向為引領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專門化課程的開發,更加適應學生的要求和崗位的需求,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能力,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深入企業調研,探索構建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合唱、欣賞、表演)、專門化方向選修課程、素質拓展課程組成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按照人才培養的三個方向,開發專門化方向選修課程。每個方向開發兩門專門化課程,采用課程套餐或課程超市的模式,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之上,根據興趣和特長進行課程選擇與課程搭配,在第四學期自主選擇一個提升專業能力的選修課程套餐,強化就業方向的技能,以適應多種幼教崗位需求。!皥@”合作共同開發“鋼琴”“聲樂”“舞蹈”“美術”“幼兒園活動設計”五門優質課程,按崗位需求制定出課程標準。
二、重組課程內容、取得資格證書
以學習領域理論為指導,課程內容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相結合,整合資源,建立新的學習領域,使其有利于行動導向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上的實施。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就學期間除了通過學習獲得必需的畢業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過級證、普通話證、教師資格證以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與愛好,通過選修課程考核后獲得蒙臺梭利教師資格證、育嬰師、早期教育指導師等證書以及參加聲樂、舞蹈、鋼琴等過級考試,提高自身素質,并取得相應等級證書。
三、改革教學方法,優化組織形式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有利于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為其他專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奠定了基礎。行動導向教學的諸多方法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課堂的組織形式,學生易于接受。幼兒舞蹈創編中,我們使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當老師,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創編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兒歌曲教學中,教師首先使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收集、選擇幼兒歌曲,并創設情境指導學生體會學習幼兒歌曲的特點。采取獨唱、角色對唱、表演唱等來演繹幼兒歌曲。幼兒手工制作中,采取模塊式菜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來進行作品的制作,教師進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己的專業技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來充實自己。
四、編寫校本教材,整合規劃教材
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我校對于教材進行了改良與重新編寫,編寫出適合學生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國家規劃教材。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校內、校際和社會開放共享,發揮了專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針對幼教崗位技能要求,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開發專門化方向課程系列教材,在原有《兒童歌曲彈唱》《兒童歌曲演唱》《視唱練耳》《手工制作》《禮儀講義》等校本教材基礎上,主編和參編了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音樂》《幼兒衛生學》《幼兒教師禮儀》《舞蹈》四本教材,在全國發行使用。
五、理論技能一體,提高行動能力
充分調動不同興趣愛好、特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細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其職業行動能力。通過模擬教學大賽、幼兒歌曲自彈自唱過關考核、技能大賽(鋼琴、聲樂、舞蹈、講述幼兒故事、繪畫等)、童話劇表演、手工制作展等形式激勵學生在專業技能訓練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在20xx年遼寧省首屆“師聯杯”學前專業技能大賽中獲聲樂組第一名,舞蹈組二等獎等。我校作為本地區最早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幼兒教師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學前教育專業很好的課堂組織形式,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學習形式不但能提高其專業技能,也能提高其職業行動能力。將工作過程導向有效融入專業教學中,可以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前教育論文9
摘要: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型專業人才,所以還需要開展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際上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人們很容易把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藝術技能的培養混淆,這也導致很多教師缺乏專業的實踐能力。因此想要保證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還需要對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轉型,以此更好的培養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關鍵詞:學前教育函授畢業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對教育工作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師范院校中,對于人才的培養模式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而在高等師范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中,其實踐教學是整個工作開展的重要部分。想要保證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進步,還需要對其實踐教學模式進行系統性的改革,以此構建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教學方式,下面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在轉型后高師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該如何構建,找到最佳的開展方式,有效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和進步。
一、構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意義
實際上在傳統的觀念和意義上來看,很多人都會把實踐教學和藝術技能的教育相混淆,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幼兒教師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技術性的表演,或者是單純的幼兒養護人員,并不是專業的教師,也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把專業的知識傳授給幼兒,因此還需要找到最新的教學開展方式,加強實踐課程的整體構建模式,更好的凸顯這一教學工作的現實意義。
(一)時代賦予的重任
現階段大學校園中,一般都是以創新性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所以學前教育專業也需要由傳統的教育理念向最新的教育方式轉變。目前我國的社會中,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已經成為向社會輸入幼兒管理和教育人才的主要途徑。所以能夠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任,更是對未來工作上所監管的學生負責任。因此在這一專業教師培養的整體體系中,還需要關注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且針對學前教育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特點,構建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此促進學生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對于我國社會人才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高師校園中,針對學前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是社會對人才輸出的基本需求,主要就是要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校園內部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體系。但是在我國教育事業長久發展的過程中,很多高師校園中都出現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情況,所以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很難利用理論知識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就表示校園中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應該是同樣重要的。這也是目前我國社會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
(三)高師教改的要求
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很多師范院校所沿襲的教育方式都是一般本科、?粕踔林袑5捏w系,但是實際上經過調查和分析能夠看出,本科的教育工作更加側重理論內容的研究。在近十年的階段中,師范教育工作已經逐漸由原來的三級師范向一級師范過度,這也對其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最新的要求,需要保證其教育工作和教學體系的構建能夠完全符合一級師范院校的目標和要求。實際上在師范院校過渡的過程中,其在社會上也完全承擔起培養幼兒一線教師的任務,也就是說整個社會中的幼教很大一部分都由高師院校輸出。這種情況也迫使高師院校必須要對其教育方式進行改革,以便于滿足目前社會的需求。
二、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框架
(一)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
高師校園中的學前專業想要構建出合理的教學體系,還需要保證其能夠和前期制定的教學培養目標吻合,并且需要和校園中的定位,以及辦學的特色具有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高師專業的發展和進步,高師學前專業中的培養目標主要就是需要保證學生能夠全方面的發展,并且合理的掌握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和基礎知識,以此擁有較好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力,能夠在畢業之后勝任幼兒教育工作,這也是教育體系構建的主要目標。
(二)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高師校園中,學前專業的實踐課程是教學的核心,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主要方式。針對這一專業的特點,還需要有效加強其實踐課程的建設,并且合理增加實踐課程的時長與教學的強度,以此更好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其中該專業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專業課程、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等。所以在這三項課程內容進行中,其主要的實踐內容就是強化學生外語、計算機、普通話和三筆的教學技能,還需要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高師學前教育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實際上其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首先成立實踐小組,統一對學生實踐教學工作進行管理,并且加強其實踐教學的科學性和落實情況。其次可以增加學生信息反饋平臺,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及時反饋在平臺上,校方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以此更好的調整和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計劃和內容。然后就是重視實踐教學運行過程中的管理,不管是專業課程還是活動課程,或者是素質課程,都需要完善其中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以此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的實踐。
(四)高師學前教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在學前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其整體教學質量的可靠性,以及實踐教學的質量,還需要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主要目的就是保證高師學前專業在教育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接受到有效的教育內容,同時通過評價保證學生學習的順利開展。在這種科學公正的評價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實踐的積極和主動性,為教師全面準確的找到教學開展的方式和手段,并且教師也能夠通過這一專業學生學習評價的結果,了解到學生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為其后期教學體系的構建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科學的依據。
三、高師學前教學實踐教學體系實施路徑選擇
(一)確立學前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
對于學前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是學生發展和進步的主要動力,這一教學內容也會伴隨著學生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想要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還需要加強必修課程的實踐教學,針對具有較強專業性的課程,可以適當壓縮其中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量,有效增加學生實驗和實踐課程的時長,并且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合理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找到校外的專業人才,以及學術上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等,開始相關教學內容的專題講座,有效提高實踐教學的力度,合理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建立有利的實踐教學保障體制
在高師校園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的組織保障機制,這一機制主要有校園管理,這樣能夠促進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同時也能夠在長時間的教學工作中,保證教學體系的正常運作。同時針對校園的實踐教學發展,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學前教育專項實踐活動,有效加強教學監督工作,并且以此成立起專家的教學工作方式,重視對實踐教學開展情況的評價,合理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在其中總結和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夠保證實踐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三)構建高素質實踐教學教師隊伍
想要保證學前專業學生的進步,老師的素質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高師校園可以帶領老師進行斷臍的培訓,以及到其他校園訪問的方式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以此把更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有效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可以找到合作的幼兒園進行教師的實習,這樣教師經過親身體驗就能夠更好的把實踐課程進行完善。所以實際上想要加強學前專業實踐課程的專業性,還需要把幼兒園教育納入教師評價考核之中,保證教師能夠重點對幼兒教育工作展開探索,使其能夠更加真實的感受到這一教育工作開展的具體途徑,以此更好的應用到實踐課程之中。
(四)實現現代化教學場所設計
在實踐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高師校園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具體要求,統籌規劃,改善實踐教學的條件,并且把校園中能夠使用的資金,投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也能夠在強大的設備支持下進行實踐學習,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保證自己能夠發展成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結論
根據以上探討和分析得出的結果能夠看出,現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與此同時人們也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最新的要求,特別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就是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是對學前的幼兒開展教育,因此教師的資質直接影響到幼兒后期的發展,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體系的創新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上內容中本文則針對轉型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方式展開研究,同時找到了其具體的實施路徑,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斷的提升實踐能力,以此更好的應用到未來的工作中,為我國培養出一批高等學前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米慶華.基于“融園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以阿壩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xx,(08):64-67.
[2]吳小貽.應用型本科院校課內實踐教學的思考———兼論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池州學院學報,20xx,(05):126-129.
[3]高閏青.高等師范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大學(學術版),20xx,(06):61-64+56.
[4]柳國梁,鄭慶文,何文忠.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全程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以寧波教育學院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xx,(01):1-5.
學前教育論文10
精細化管理作為組織結構戰略管理和流程協同再造重要的管理理念及應用工具,是現代管理科學與工程提升社會分工精益化、整體服務質量精細化及部門綜合能效的必然趨勢。精細化管理立足常規規范管理的基礎上,不斷整合和推進流程細節及精益環節,把細節精細化應用于常規運行環節和過程管理中,進一步促進組織的整體效能提升和服務水平。幼兒園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不僅涉及到幼兒園的規范運行及幼兒保教保育質量,還直接關乎幼兒的身心健康及快樂成長,具有重要的應用實踐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
精細化管理要求各個環節構造嚴謹落實責任職責,明確崗位任務及具體工作,在管理理念及常規行動上力求盡職盡責、追求完美。精細化管理彰顯了宏觀戰略管理的科學合理、日常管理環節步驟的精益求精,把細節精細管理及責任細化滲透到組織結構的全過程運行管理中。幼兒的保育保教質量和服務效能是幼兒園整體工作的核心和關鍵,幼兒處于每個家庭組織的中心地位,幼兒身心健康及保育保教水平關乎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坝變汗ぷ鳠o小事,細節環節是大事”這種管理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幼兒園精細化管理定位于管理理念的精細化、實施育人的細微化、具體管理的細節化,精心完成保教保育的各個環節內容,精細提升幼兒服務綜合水平治理,打造以幼兒為中心的精品幼兒園。
一、建章立制精確職責,實現園務管理精細化
。ㄒ唬┙ㄕ铝⒅疲弑U,規范制度細節
幼兒園的規范運行和科學管理需要制度進行整體規范、章程宏觀引導,制度規范保證幼兒園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依法治園,政策章程保證幼兒園保教保育行為依法執教、有章可依,建章立制精確職責對于實現園務管理精細化具有重要保障功效。根據園所的規律特點和具體情況,完善園所制度建設、保教保育管理制度和后勤規范細則,特別是與幼兒身心健康和育人環節密切相關的教學保育守則規范(《保教保育細則》《幼兒活動細則》《幼兒園一日工作規范》等)、食品安全等飲食管理制度(《幼兒園食品安全守則》《食堂衛生安全制度》《幼兒園飲食管理辦法》等)、衛生保健制度(《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總則》《疾病防治制度》《衛生消毒規范》等),從制度機制和規范管理方面著手,調整修正、改進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及章程細則,促使各項制度切實制約個人規范及監督管理行為,加大幼兒園各項制度規范及章程政策的執行效果,促成優良園風的形成。
。ǘ┛v橫結合,分層管理,健全多層管理網絡
幼兒園工作隊伍有管理人員、幼兒教師、衛生保健教師、保育員、營養員、后勤管理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員構成,根據崗位職責和職位要求,要切實推進精細化分工制度,協作聯動、權責明確、分級管理。既要明晰縱向的管理崗位及分工任務,又要精細橫向的職位責任及工作目標,在縱橫結合與綜合權衡中層層落實工作重點及細則,步步推動政策決策落實到位,全方位多角度構建分層次的細節網絡,充分調動工作者的主動性、專業性,不斷理順職責關系及管理職責,有效推動幼兒園各項事業的效果性、效率性及管理水平。
。ㄈ┲鞔蚊魑C合評價,完善分級管理制度
根據幼兒園整體的宏觀決策、頂層安排及日常管理等內容,分級制定工作目標計劃,明晰重點任務、主要工作及日常規劃;綜合權衡和總體度量各級崗位的工作性質、職責內容及基本要求,制定科學完善的績效評估制度體系。圍繞幼兒園制定的宏觀戰略愿景和微觀細則管理進行考評標準及實施指標的設定,依據幼兒園不同崗位職責、性質內容及主次要點,定性與定量聯動結合的原則選擇評估工具(360 度績效考評、平衡記分卡、卓越績效等),進行科學和合理的過程性考核及綜合性評估。通過評估體系的精細化制定、評估工具的精準化考評、評測結果的精益化反饋,獎懲優劣,激勵后進,促使各級工作人員把工作實績與考核標準切實結合對照,不斷提高工作效能和專業水平,真正把個人目標與幼兒園整體愿景有機結合,推動幼兒園整體性教學水平和服務能力。
二、引進“6S 現場管理法”,科學推動幼兒園保教保育質量
隨著精細化管理在各類組織的廣泛應用和經驗融合,精細化管理的精髓核心和應用杠桿也由最初起始于日本企業的“5S 管理”向“6S 現場管理”能級提升,素養(shitsuke)、安全(security)、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構建了6S 的主要內容和關鍵釋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90% 以上的企業組織運用6S 進行現場管理及日常運行管理,實現“企業管理規范化、常規工作部署化、人員素養提升化、廠區面容清潔化、安全運營持久化、物資儲備標識化”。而幼兒園根據自身環境特點、保育保教特征及園所文化科學實施應用“6S”可以有效推動幼兒園組織管理規范化、保教保育工作有序化、園所環境清潔化、衛生保健(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常態化、園所物品設備擺放有序化、教師素養綜合化。
。ㄒ唬┮幏秷探,嚴謹育兒,確保保育保教工作精細化
“6S 現場管理”對于“素養和整理”有著深刻的內容寓意和理念延伸,對于整體6S 正常運行發揮巨大作用。保教保育工作貫穿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始終,科學合理的規范執教是確保保教保育工作質量的前提,規范執教與嚴謹育兒可以有效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增強幼兒學習生活能力,合理對應幼兒身心發展客觀規律,培養幼兒綜合素質。通過6S 管理的應用,不斷提升教師的執教能力水平,加強學習培訓與提升綜合素養,創新教師執教方式和教育理念;在規范執教中“整理整頓”,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反思與創新,綜合分析幼兒不同階段的成長特點和主觀訴求,在保障教師執教質量和保育能力的基礎上不斷為幼兒的終身發展保駕護航。
。ǘ﹥灮h境,保障安全,落實園所日常運行的“6S 現場管理”
幼兒班級和活動室有很多玩具、書本、物品、設備及設施,6S 管理可以有效促使各類物件保持清潔整齊、規矩擺放,各種物品有屬于自己的標簽與位置,這種規范行為在減輕教師工作任務和壓力的同時,也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和協同能力;對于辦公區域、游戲區域及食堂后勤區域而言,6S 現場管理的有效落實可以促使用具、辦公設備、游戲設備等硬件設施規范存放、有序擺放,保持潔凈與清爽的園所環境;在衛生保健和校園安全管理體系中,嚴格遵守消毒和疾病防控制度,確保園所食品衛生安全、校園治安安全等底線要求,確保幼兒在健康安全的校園環境中快樂成長。運用6S 現場管理,可以有效促進園所環境、教學環境及辦公后勤區域整潔規范,提升全體教職工的工作效率及服務效果,為保育保教工作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和育人氛圍。
。ㄈ┮幏都毠潱⒆愠R,逐步形成特色教育文化
6S 現場管理應用幼兒園管理規范,力求實現科學的育人格局:“幼兒園組織管理規范化、保教保育工作有序化、園所環境清潔化、衛生保。ê笄诎踩芾恚┕ぷ鞒B化、園所物品設備擺放有序化、教師素養綜合化! 這些都有賴于制度的持久遵守及格局的持續穩固,細節決定成敗,規范重于泰山。只有規范細節、立足常規,才能確保幼兒園各項環節工作有序、有效、持久,全面貫徹落實章程制度的同時,以幼兒為中心,做好保教保育工作、教師隊伍建設、衛生保健工作、校園安全工作及后勤管理等常規規范性工作,綜合應用績效評估工具,及時反饋更正,有效整理整頓誤差,保持中心工作和核心教育內容有序開展。在精細化管理的推動及促進下,根據園所特點、區域特征及家長幼兒需求,逐步打造富有特色的幼兒教育體系,開展富有成效的育人課程,形成彰顯園所特點的教育文化。
三、構建柔性化及人性化的和諧氛圍,推進人本管理精細化進程
。ㄒ唬┮匀藶楸,以情動人,理解尊重教職工
每個教職工都是幼兒園事業發展的建設者和推進者,對幼兒園發展貢獻自身應有的力量,人本管理的.精細化要求重視人,尊重人,關注每個教職工的個人發展及個人情感。從宏觀頂層人力資源建設到微觀個體性人文關懷,體現對于教職工價值尊嚴的重視,尊重理解教職工個體性差異及人格特征,關心理解,細致入微,以人為本,以情動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重視教職工的工作成果及勞動付出,真正讓教職工以自我實現需要的態度融入幼兒園保教保育工作中。通過教代會、教職工座談會、研討會及班組會等形式傾聽教職工全方位訴求和需求,教職工感受到被認可與尊重,由衷地產生工作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主動融進幼兒園整體規劃與發展中,積極用心地完成布置的每項工作。
(二)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教職工的個體化優勢
教職工是幼兒園各類崗位的人才資源和建設主人,要創造條件為教職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通過SWOT 分析、KPI 關鍵指標、360 度績效考核等技術工具全方位分析各個教職工的不同特點、優勢特征及崗位適合度,充分挖掘和激發教職工的崗位潛能和綜合效能,發揮每個教職工的優勢長處及興趣愛好,細致入微,公平、公正、公開地對待每位教職工,在幼兒園人力資源戰略管理中不斷形成人盡其才、同心共進的和諧氛圍。通過才藝展示、教學技能比武、課題研討、成果匯報等形式關注教職工的優勢特點,及時進行反饋總結,著眼于教職工整體性發展和個性化差異,充分發揮教職工的個體化優勢,調動資源創造有利條件,構建幼兒園積極向上、人盡其才的職業發展平臺。
。ㄈ┨剿骶,增強凝聚,營造充滿活力的人文和諧氛圍
幼兒園精細化管理本質上是管理責任和職責的具體化、人文化、規范化及個性化,精細化管理也是環節和流程精細化的過程,精細流程、精心氛圍,不斷融合人文關懷,才能促進精品文化和精英教育的不斷形成。幼兒園在探索精細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教職工的心理訴求和基本要求,人文關懷及以理服人的過程也是增強凝聚的過程。在制度遵守和政策實施的剛性過程中,也要關注教職工情感上的柔性管理和人文投入,切實關心關注教職工的工作情況、家庭困難及利益訴求,增強工作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教職工的團隊意識和共進態度,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意識和主動進步意識,互助友愛,使教職工愛園如家,主動融入,成果共享,人才共育,營造團結友愛、互助共贏、協同發展的和諧氛圍。
學前教育論文11
一、用腦思考———Head
1.音符的認知
高職學生生源生源質量大幅下降。學生大多來自縣、鄉、村。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鋼琴的演奏基礎幾乎為“零”,有的學生甚至于從未見過鋼琴。學生在初次接觸五線譜時都會很茫然,不知該如何下手。于是,我在給學生上課的初期,就告訴學生五線譜的線就像我們的手指,而間就是我們的手指間。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學生了解線與間的關系。
2.拍號、節奏、節拍的認知
作為音樂的基礎組成部分,節奏是學生必須要清楚的問題。首先拍號,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拍號的知識,用到四二或四三或四四拍的時候,告訴學生其強弱規律,如強、弱、強弱弱、強弱次強弱,同時因為這樣的拍號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可以數1、2、3、4;八分音符1234。培養學生正確的節奏感要讓他們看清譜子上拍號、節奏、節拍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反復提示、提問,所以教師不要心急,如:彈《春之歌》,湯普森曲。學生在完成這首曲子時,教師要引領學生看拍號(四三拍),調號(A大調),音符(例:5—3),休止符(四分休止符)附點,連音線,漸慢,等等這些譜面上的音樂標記然后范唱,讓學生對旋律熟悉,對節奏熟悉,對標記熟悉。所以學生練習總需要一個過程。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果。
二、用心體驗———Heat
樂譜是作曲家對生活的感悟,激情的迸發,悲傷的宣泄,愛情的向往,所以學生在初次接觸到樂譜時教師應該給一個示范,讓學生從樂譜的整體上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從音符、力度標記、休止、快慢等音樂標記,并通過這些標記去領會和表現音樂中作曲家的情緒,然后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逐步的用科學、全面地了解樂譜中的標記,以及音樂中的情緒。
三、用手表達———Hand
音樂的旋律始終是流動的,音樂也有起承轉合,起———開始,承———推動,轉———小高潮,合———結束,把這些音樂語言表達清楚,就能像人在說話。我們在說話時是有情緒的,我告訴學生比如快放暑假啦,大家的心情是激動,越臨近放假時大家越激動;然后終于放假啦,大家的心情雖然還是那么激動,但是這時已經有些平靜啦,音樂中也是一樣,每個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動腦筋,用心去體會,如果演奏時心里有感情的,那么演奏時你所彈出的音樂也是有感情的。
四、用耳傾聽———Hearing
對于“零”基礎的學前教育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良好的音樂感覺呢?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那就是:“培養你的耳朵,讓它幫你演奏!本褪钦f學生在彈奏時不單純用手來完成音樂,還要加上耳朵這個聽覺器官。鋼琴作品中和聲的模進,色彩,聲部,都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耳朵。如:彈《小賦格》,齊波里曲。所謂賦格,是根據一個主題進行模進進行發展得來。學生在完成這首曲子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要看譜面上的標記,還要告訴什么是主題,什么叫模進,什么叫多聲部,如彈到最后的位置左手是4拍,而右手還在彈兩個聲部,這時要告訴學生試試能不能聽到兩個聲部中的比較上面的音,這時學生就要有個心理準備,靜下心來去準備好仔細的聽,但如果我們不告訴他這個地方是多聲部,他們就不會去靜下心來去找這個多聲部的音。教師要給個信號,讓學生自己在什么情況下去聽,使他們在演奏的過程中,注意聆聽和聲的模進,樂句的銜接,多聲部的“立體”的色彩變化,引領學生完成演奏,感受音樂的美。
學生只有感受了音樂的美,才會發自內心的喜歡音樂,自然而然的就愿意多練,在練習過程中再不失時機的給予表揚與鼓勵,學生基礎再差,也會有所提升,在學業進步的同時自信心也有了增強。通過運用多層同心圓鋼琴教學法讓教師鋼琴教學的初期就要把所以的因素融合進去,使鋼琴教學的形態呈網狀,而非單一的點狀或線狀,使音樂不再只屬于音樂學院學生的專屬品,讓學前教育專業“零”基礎的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努力,自身的興趣,來完成自己對音樂的詮釋,讓音樂充實自我,快樂自我。
學前教育論文12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禮儀缺失的現狀及其成因
知書達禮,是古代對高素質人才的美譽,同時也是現代教師應該具備的基礎禮儀。但是因為受到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在很多中職院校的學前專業學生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現象:學生在校園內穿著奇裝異服、發型怪異、在上課時隨意開小差、不尊重教師、在公共場合出口成臟等。這些現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未來教師的形象,無法體現出學生受到的良好教育風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家庭方面,家長對于孩子過度的關心和溺愛,沒有從小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二是學校方面,學校不重視德育教育和禮儀教育,僅僅注重概括性的道德發展教育,而忽略了養成性道德教育,大道理講的很多,實際上的實踐教育卻很少;其三是社會方面,以學生結業成績進行評價考核的硬指標作為學生能力的評定標準,常常是“一俊遮百丑”,不注重對學生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方面的考察。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禮儀現狀令人堪憂。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行為品德通常是在六歲之前逐漸形成的,也就是說幼兒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禮儀修養嚴格說起來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作為澆灌祖國花朵的'園丁,必須要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在畢業之后從事幼師工作時應該養成良好的職業禮儀,讓祖國的花朵能夠健康的成長。
二、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禮儀培養新思路
隨著最近幾年以來中職學校生源素質的下降,導致學校內部風氣非常不好,學生行為粗暴、出口成臟、逃學逃課的問題常常發生。因此中職學校必須要做好文化禮儀教育工作,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禮儀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質,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讓學生真正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
(一)端正認識,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每年9月份新生入校之后,學?梢耘e辦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活動的啟動儀式與開學典禮同時舉行,讓學生都知道了解這個活動并引起他們的重視。之后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個班級為單位展開研討活動。通過學校網站、留言板、廣播、報刊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利用宣傳作用糾正學生的一些常見的對文明禮儀的錯誤認識,讓他們能夠明白作為學前專業學生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重要性。另外還應該從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進行落實,不斷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幫助學生提高對禮儀的認識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學前專業學生文明的行為方式,培養他們善良、禮讓、尊重、誠信、謙虛等良好美德。另外還應該要教會學生能夠準確的分辨是非丑惡和善惡榮辱,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
。ǘ┥眢w力行,嚴格以以教師的標準要求學生
學前專業學生就是未來的幼師,他們未來將要教育的是猶如一張白紙的幼兒,擔負著塑造幼兒心靈的重要職責。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幼兒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幼師生在中職學校進行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就應該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嚴格按照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禮儀教師可以在幼師生行為準則的基礎之上增加一些文明公約、常見不文明現象等,以此作為學生的行為準則,讓學生能夠遵循這些規范準則約束自身的行為。
。ㄈ┘訌姽芾,舉辦科學有效的活動措施
隨著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的開展,學校也應該積極的出臺一系列禮儀宣傳檢查活動。比如校園整潔情況檢查、教室學習情況檢查、寢室生活情況檢查等。還可以通過設置學生文明習慣檢查崗、禮儀評比獎勵等制度等對學生的行為禮儀養成情況進行檢查。有了制度以后關鍵就在于落實,禮儀教師必須要堅持每天檢查,檢查結果當天公布;每周監督進行一次禮儀評比,一個月結束之后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彰。除了用明確的制度來約束學生,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自覺的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學生才能夠自覺的遵守各項制度,才能夠更加注重自己的禮儀規范,用和諧的理念來指導自身行為。
(四)積極更進,促進教育活動有效地開展
為了能夠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禮儀培養教育中,中職學校應該積極的開展一些以禮儀教育為主體的活動。比如說觀看中國傳統美德的電影、舉辦禮儀黑板報大賽、文明禮儀演講比賽、禮儀相關的主題班會等。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著名的專家學者到學校召開講座;定期舉行文明禮貌演講比賽,從而讓學前專業的學生除了掌握專業知識技能之外,還可以擁有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并且在充滿趣味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借此來加深學生對于禮儀內涵的理解。
。ㄎ澹z查評比,構建系統的禮儀教育體系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禮儀培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要建立起一個系統的禮儀教育體系。這個體系一般由課堂教學、學生行為管理、禮儀習慣的養成這三個方面組成。自從禮儀培養課程開展之后,學校就必須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禮儀教育體系。課堂教學的負責人是禮儀教師,由教務科負責進行管理;學生的禮儀習慣養成則由學生會和團委負責管理。禮儀課程教師是各種禮儀培養活動的第一負責人,同時也是活動的制定者和直接發起者,在開展某項禮儀教育活動之后都應該對其結果進行檢查,將檢查的結果做好記錄并在學期結束時進行統一的評比,評出文明禮儀標兵和先進班級,對于做得好的班級或學生要給予獎勵,從而激發學生對禮儀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語
總之,大部分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美好的儀態以及良好的外在形象都是非常向往的,只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禮儀課程教師能夠正確的引導,把教師的禮儀培訓和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通過禮儀課程教育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美好的形象,掌握培養禮儀的方法,糾正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從而為學生未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前教育論文13
論文摘要:
現在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0~3歲的嬰兒正視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接受正確的早期教育對嬰兒今后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早期教育的參與者來說,掌握正確的原則和方法就尤為重要。
論文關鍵詞:
早期教育,原則,方法
1.1早期教育的定義
早期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教育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嬰兒各方面的發育,而不是字面意義上對嬰兒的提前教育。早期教育的主體不單單是指嬰兒,其更需要養育者(父母)與教育者的參與。
1.2早期教育的內容
從早期教育的定義可以看出,其內容不是提前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他們更好更健康地成長。對于嬰兒教育并不需要采用特別完整而正規的教材,它需要的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與外界互動的活動。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嬰兒期是人身心發展的第一飛躍期,在0~3歲期間,嬰兒的神經系統、語言、感知動作、情緒和社會化都有質的發展。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處事態度、社交技能、聰明智慧、情感風格和人格力量都融化在嬰兒的每日接觸之中,也都在“無聲”地熏陶著他們,給嬰兒潔白的心靈世界涂上某種基調。
早期教育的原則
3.1情感化
0~1歲是母嬰依戀的關鍵期,依戀是一種積極的、充滿熱情的相互關系。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斷強化著這種情感上的聯結。如果嬰兒早期缺乏關心、愛撫,就很難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影響他們認知與社會性的發展。
在早期教育中,特別是父母,他們需要用感情作為載體來教育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進孩子的內心。當愛的教育能夠充滿在孩子的身邊,孩子也能習得一些良好的品質。
3.2主動性
依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1~3歲為兒童早期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主要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體驗著意志的實現。埃里克森認為,這時的嬰兒除了養成適宜的大小便習慣外,他們已不滿足于狹窄的空間活動,而是渴望探索外面的世界。
在這段期間,父母要特別注意對嬰兒的態度,一方面要把嬰兒看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給予他們適當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仔細觀察和幫助他們塑造寬容和自尊的性格。嬰兒不是父母的玩偶或寵物,他們是有思想、有生命力并且不斷發展的人,父母要了解他們內心的需要,并幫助嬰兒發揮主動性,促進其身心發展。
3.3社會化
教育是一種將人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活動。而在0~3歲,嬰兒已經開始出現社會化的發展,嬰兒通過自身與外界環境的接觸,自身的社會經驗也在增長。這里的增長是以成長作為中介來獲得的,父母在此階段應該正確引導他們,使嬰兒習得親社會行為。
早期教育的方法
4.1身教重于言教
0~3歲的嬰兒對于語言的理解有限,他們獲得信息最大的來源主要是觀察與模仿。雖然嬰兒對于他們看見的景象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卻都將所看到的一些行為印入腦海,并可能進行模仿。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禮儀,其實并不需要特意教授,平日成人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年幼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將來一生都是受益匪淺。
4.2愛的教育
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的愛實在是太沉重了。不少孩子因為溺愛,而養成了不良的習慣,甚至是性格的缺陷,F在大多數的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全家都必須圍繞著他轉,成人的溺愛讓他們成為了溫室中的花朵。愛,不是溺愛,而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態度。父母正確的愛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4.3適當的鍛煉
嬰兒出生后,他們個方面都在迅速發展,首先是軀體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運動能力的發展是為了思維發展作鋪墊。在嬰兒初期,可以讓嬰兒多游泳,也可以伴隨音樂,給孩子做一些肢體鍛煉,適宜的鍛煉有利于嬰兒智力、思維的開發。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20xx):發展心理學。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2 夢昭蘭(20xx):嬰兒心理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學前教育論文14
所謂就業期望是指畢業生在擇業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就業市場對供求關系的變化,對就業崗位、就業地區及薪水、福利、工作環境、發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預先設定的最低期望標準,反映的是就業對自己物質、精神需求的滿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標準就不會接受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發現我國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的就業期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從而進一步豐富國內關于大學生就業期望的結構理論和研究成果,同時對高校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價值觀教育等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調查對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衡水學院20xx級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和20xx級學前教育專接本畢業生。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的方法,總發放問卷99份,回收有效問卷88份,有效回收率為88.9%,符合統計學要求。運用此問卷對衡水學院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就業期望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可以直接收集畢業生就業期望的現實數據,為撰寫論文提供真實可靠的研究基礎。
二、調查結果
調查問卷共涉及就業目標期望、就業行業期望、就業單位期望和就業職位期望四個維度。
1.就業目標期望。
調查發現,普本和專接本畢業生中選擇先就業后擇業一項的人數最多,占66.00%左右。這表明,多數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在就業目標的選擇上比較現實。與此同時,16.25%的畢業生選擇一次性就業和15.00% 的畢業生選擇先擇業后就業。這表明,部分大學生在就業目標的選擇上依然受到所謂鐵飯碗的'影響。此外,有極少數的專接本畢業生選擇不想就業,可以看出他們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態度略顯消極。沒有大學生選擇直接創業,反映出大學生的就業思想和觀念還是比較保守的,缺乏自主創業的勇氣和魄力。
2.就業行業期望。
多數普本和專接本大學生畢業后最想從事的行業是事業單位,占總人數的80.00%左右,選擇其他行業的人數則相對較少,可以看出多數畢業生的選擇還是比較保守,選擇范圍狹小,就業面窄。通過訪談了解到,他們之所以會選擇事業單位作為自己理想的就業行業,主要是因為事業單位工作相對穩定,沒有太大壓力,競爭力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環境較好。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女生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們在就業行業的選擇上呈現出非風險化趨勢,主要表現在就業過程中,一般都想找一個工作相對穩定、待遇較好的行業。但這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學生面對社會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理素質低,缺乏創新意識,缺少競爭激情。
3.就業單位期望。
首先,在就業去向方面有52.50%的畢業生首選去公立幼兒園,而由于部分專接本畢業生接本之前所學并非學前教育專業,因此他們的就業去向與普本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選擇去中小學當老師和改行的人數比普本學生多。此外,有部分學生不知道畢業后的去向,比較迷茫,對自己的就業還沒有進行規劃,態度消極。其次,有77.50%和73.75%的畢業生選擇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時。由此可見,多數當代大學畢業生比較傾向于8小時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兩天休息日,可以勞逸結合,反映出他們對個人自由和時間的要求,不希望有額外的工作負擔。此外,對薪水的期望狀況方面,多數專接本畢業生選擇初始月薪在1000—20xx元,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嚴峻就業形勢下他們對初始月薪的期望值還是比較理性和務實的;而普本畢業生對初始月薪的期望值為20xx—3000元則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時間后,近一半的專接本畢業生期望薪水能達到20xx—4000元,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而普本畢業生中選擇4000—6000元的人數占63.33%,他們對工作一段時間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與目前的現實狀況不太相符。最后在就業城市的選擇上,畢業生選擇的比重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沒有人選擇去農村。
4.就業職位期望。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去幼兒園后,63.33%的普本畢業生選擇一線教師的職位,而專接本畢業生中則有58.00%的人選擇管理者的職位。不管是普本還是專接本的學生,都沒有人選擇保育員的職位,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對未來就業的期許向往和壯志豪情,但對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職位期望,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三、對策與建議
根據衡水學院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就業期望的調查結果及其存在的問題,研究者認為應從個人、學校和政府三個方面進行干預,促使畢業生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
1.正確認識自我,樹立科學就業觀。
畢業生自身內在的因素,是解決其就業期望問題的關鍵。在目前就業壓力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應當樹立科學合理的擇業觀,不能只考慮用人單位能提供什么條件,還要權衡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正確認識自己,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特長等個性因素,確立合理的就業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過于自卑等就業心態問題的產生,造成就業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學畢業生應樹立從基層做起的觀念,適當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從基層干起的心理準備。最后,平時要多關注國家的就業政策,更新就業信息,了解就業形勢,做好職業規劃。
2.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增加實踐機會。
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是引導大學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礎和關鍵。從大一課程開始,學校就應該不定期地邀請一些相關學者和幼兒園一線教師、園長結合實際給學生做本專業的職業規劃講座。臨近畢業學年,除開設固定的就業指導課程外,還要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宣傳工作,及時向畢業生提供最新的就業信息,使畢業生切實了解就業的實際情況,從而準確、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業期望。除此之外,高校應盡可能地與用人單位建立積極聯系,提前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招聘會,積累就業經驗。
3.改革學前教育管理制度,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政府應提高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改革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首先,把學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其成為其中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當做可有 可無的附屬品。其次,應積極規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機構,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穩定幼兒教師隊伍。最后,應在政策上扶持農村學前教育,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并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質保障。此外,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為其提供免費指導和相應資金援助。
學前教育論文15
構建一個功用齊全、界面友好的學前教育遠程效勞平臺,努力為鄉村學前教育效勞,是當前學前教育事業開展的重要方向。交互模塊作為平臺中的交流互動功用模塊,是為鄉村幼兒園教育教學提供優質資源、停止教研與業務指導的有力保證。如何經過學前教育遠程效勞平臺的交互模塊停止有效的培訓與研修,幫扶指導鄉村學前教育開展,是本文研討的重點。
一、幼教員資培訓現狀及問題
目前主要的幼教員資培訓方式有兩種,一是傳統的面授式培訓,二是網絡遠程培訓。傳統的面授式培訓根本上以提升教員專業素養為目的,停止完好的學科學問傳授,在方式上主要采用講座的方式,使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在短時間內承受較高密度的學習,這對他們獲取系統性的學問的確有很大協助。但是,這樣的培訓方式最主要的問題是培訓內容太過單一,關于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而言缺乏針對性。培訓主要傳授理論學問,但在傳授理論學問時無視了教員已有的經歷,在大多數狀況下脫離了教學實踐,招致很多幼教教師固然參與過培訓,但卻由于無法停止實踐應用而選擇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思想,進而淡薄了課程變革的認識。
固然目前,傳統的面授式培訓在過程中也逐步交叉了小組討論、專題研討、跟班聽課等交流互動的教學方式,但依然無法調動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他們主動與培訓教員或同伴停止討論與交流,因而得不到顯著的培訓效果。應用網絡停止遠程培訓,對廣闊幼教教師而言不失為一個便利的培訓方式。網絡遠程培訓最主要的優勢是讓師生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停止學習與交流,保證了參訓學員與教員的及時溝通,同時也為培訓的資源共享、學問獲取提供了便利。當然,網絡遠程培訓也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培訓教員的監控力度不夠的狀況下。
由于沒有直接地與教員面對面,加上參訓學員的認知水平不同,很多學員容易呈現無視學習活動的現象,特別是在實時培訓時,很多學員僅僅是將培訓頁面翻開,就自顧自地去做別的事情,這樣的狀況是教員無法控制的。而在停止交流互動時,多數學員也由于沒有聽課或不想聽課而形成在互動討論中偏離學習主題,停止與學習無關的話題討論或毫無意義的閑談,招致培訓互動方式單一,或沒有思想的碰撞與觀念的交流。這樣的培訓在總體效果上的確無法得到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的普遍認同。
二、學前教育遠程效勞平臺交互模塊設計準繩
為了可以更好地促進幼教教師在停止網絡遠程培訓時的互動與交流,確保培訓任務的完成,并可以將所學的理論學問有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們在學前教育遠程效勞平臺中嵌入“教、學、研、訓”一體化的交互模塊,讓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有一個討論、答疑的平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與指導。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學前教育遠程效勞平臺的交互模塊在設計上應遵照以下幾個準繩。
(一)交互方式多樣性常見的交互模塊主要有實時聊天、視頻會議、在線論壇、電子郵件等。交互模塊作為網絡教學平臺的互動平臺,專家、教員與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在設計中要思索其自身的運用便利性,采用多種同步交互、異步交互方式,支持培訓學員的協作與探求,讓其可以盡可能快地獲取專家、教員或其他同伴的協助,及時處理問題,同時可以促進學員的深化考慮與學問建構。
(二)交互戰略靈敏性交互模塊是參訓學員停止討論與研修的平臺,除了硬件技術外,還包括隱含其中的教學戰略與教學形式。為了更好地樹立參與培訓的幼教教師的學習主體認識,主動投入到培訓學習中,積極停止協作學習,交互戰略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因而,“以學為主”的教學形式是其主要的理論根底,讓學員可以靈敏選擇本人喜歡的方式與進程停止學習,同時發揮主體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停止自我監視與管理。
(三)交互工具適用性由于參與幼教員資培訓的人員程度良莠不齊,關于計算機的運用也存在一定差距,為了能讓廣闊幼教教師都能應用學前教育遠程效勞平臺的交互模塊停止學習、研修,運用到的交互工具不只要有簡單的運用方式,并且交互效果要比擬良好,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員與學員的交流與互動。在本平臺中主要采用的交互工具為QQ、電子郵件、在線論壇及論壇的站內短信等,運用辦法簡單,交互及時,方式多樣,適用性較強。(四)交互界面簡約性良好的交互界面要導航明晰,用詞精確,使人了如指掌。明晰的導航可以協助學員在運用平臺停止交互時,一直明白本人所處的位置,并可以快速地找到下一目的地的鏈接,以免迷失在復雜的網頁中;精確的用詞可以使學員在應用交互工具時不產生歧義,從而可以降低錯誤的點擊率,大大進步學習效率。此外,交互界面中增加個性化的設置,也可以充沛發揮學員的學習興味,加強培訓效果。
【學前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論文05-24
學前教育選題論文02-21
學前教育舞蹈論文11-04
學前教育舞蹈論文06-24
學前教育教育論文11-15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03-04
學前教育論文15篇11-04
學前教育論文(15篇)11-11
學前教育舞蹈論文【優秀】06-25
學前教育的論文范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