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賞識的論文
曾看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母親,她的孩子上小學了,可有一段時間總遲到。老師找這位母親談話。母親回家后沒有打罵孩子,在臨睡的時候,她對孩子說:“孩子,告訴我好嗎?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卻總遲到?”孩子說,他發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出去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第二天,母親一早就跟著兒子去河邊看日出。母親很感慨:“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這一天,兒子沒有遲到。放學回家,他的書桌上放著一塊好看的手表,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你說是嗎?愛你的媽媽!
這是一種充滿睿智的愛。發現孩子遲到原因的母親,竟陪著兒子去看日出,體會孩子的感受,而且由衷地贊嘆:“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由于這種賞識,我們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的舒心,并且又會多么高興地接受那塊可愛的手表和字條上機智的批評。
無意中在電視劇《涉外保姆》中看到另一個相似的情節:中國女工在洋人家里當保姆,一天,主人家的兒子在客廳雪白的墻壁上大顯身手,用彩筆盡興地畫了一滿墻的圖畫。保姆看見了,立即飛奔過去,一邊搶小孩的畫筆一邊大喊:“不能在墻上亂涂亂畫,不能把墻壁弄臟了!”正當雙方爭執不休時,女主人回來了。她聽完保姆的訴說,蹲下身子認認真真地看著墻壁上兒子的繪畫,和顏悅色地夸獎著畫得好,還鼓勵兒子今后要畫出像畢加索大師一樣的畫來。接著,她話鋒一轉對兒子說:“你畫在這里只有家里人看見,如果畫在紙上裝裱好掛出去,不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杰作嗎?那該多好!”
在保姆眼里,孩子的行為大錯特錯了。面對同一件事,洋媽媽卻不輕易對孩子說“不”。她采用成功教育法,對孩子的行為大加贊賞和鼓勵。同時告訴孩子:如果把繪畫的地點和方式改變一下,你將會體會到更大的成功。在肯定和贊揚中融入巧妙的引導,既順應了小孩的天賦,發展了他的特長,又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了他的失當。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史,發展到今天,固然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我覺得在鼓勵、贊賞孩子,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興趣特長等方面,我們確實做得不夠。我們長期以來強調“嚴師出高徒”,講究“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對孩子們有了諸多這樣那樣的限制,如有行為不當,則“恨鐵不成鋼”,動輒冷眼怒目相對。在這樣的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個性就可能有這種趨勢:要么循規蹈矩地成為溫馴而缺乏創造力的“聽話”孩子,要么充滿叛逆而成為桀驁不馴的“問題”少年。這些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以上兩則故事給了我們啟示:成功的教育應該多給孩子肯定和贊賞。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每個人都需要成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小孩也不例外。面對孩子在雪白的墻壁上大顯身手亂涂亂畫的現象,保姆的態度是生硬地制止,是大聲喝斥并粗暴地搶奪孩子手中的畫筆。這自然要與當事人形成對抗,就無法收到教育效果。洋媽媽的肯定、鼓勵與因勢利導,保護了孩子的創造力與興趣特長,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抵抗情緒,使他樂意交流與溝通,在不知不覺的情境中接受了施教者的勸告與建議,從而獲得教育的成功。這就告訴我們:面對受教育者并非是真正錯誤的“錯誤”,教育者應當換一個角度去思維,多些寬容,多些鼓勵。多些尊重,細心地從看似“錯誤”的言行中發掘可以肯定與鼓勵的亮點,因勢利導地將他們引向成功的彼岸。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教育者深思的問題。
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頑皮的學生,他們的表現可能比較“出格”,如遲到、打架、逃學、破壞公物等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師是采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方式,還是如第一位母親那樣冷靜地對待孩子的錯誤,真誠地關心孩子,尋找孩子錯誤的原因,或是如第二位母親那樣熱情地欣賞孩子,細心地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呢?
我曾有一個學生,是各科任老師眼中的“雙差生”,因為他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都很沒有“規矩”:他上課老坐不住,不是隨便插嘴,就是去動周圍的同學,老師和同學們反映很大,我多次找他談話,可收效甚微。有一次,班長來報,他居然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我聞訊趕去,發現他正懷抱著一把“吉他”(掃帚),在講臺上忘我地演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那神情,那架勢還頗有點像當年的崔健。我沒驚動他,待他唱完,我走進教室,對他的表演進行了一番點評,我從他的音色、樂感到他的演唱風格都作了恰當的評價,并帶領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對他的精彩的表演表示肯定。課后,我找到他,說:“原諒老師,那么久了,還沒有發現我的學生中有這么一位天才,為了不讓你的才華埋沒,我決定每周三的團活動課由你組織,具體內容由你定,行嗎?”滿以為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看到我真誠的眼里,并沒有批評的意思,他流淚了,他向我由衷地道了歉,并保證一定把我交給他的任務完成好。事后,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不再調皮,不再搗蛋,不僅把每周的活動課組織得有聲有色,使我班的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學習成績也提高不少。如今他升入高一級學校,還是學校的文藝積極分子。
曾看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母親,她的孩子上小學了,可有一段時間總遲到。老師找這位母親談話。母親回家后沒有打罵孩子,在臨睡的時候,她對孩子說:“孩子,告訴我好嗎?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卻總遲到?”孩子說,他發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出去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第二天,母親一早就跟著兒子去河邊看日出。母親很感慨:“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這一天,兒子沒有遲到。放學回家,他的書桌上放著一塊好看的手表,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你說是嗎?愛你的媽媽!
這是一種充滿睿智的愛。發現孩子遲到原因的母親,竟陪著兒子去看日出,體會孩子的感受,而且由衷地贊嘆:“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由于這種賞識,我們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的舒心,并且又會多么高興地接受那塊可愛的手表和字條上機智的批評!
無意中在電視劇《涉外保姆》中看到另一個相似的情節:中國女工在洋人家里當保姆,一天,主人家的兒子在客廳雪白的墻壁上大顯身手,用彩筆盡興地畫了一滿墻的圖畫。保姆看見了,立即飛奔過去,一邊搶小孩的畫筆一邊大喊:“不能在墻上亂涂亂畫,不能把墻壁弄臟了!”正當雙方爭執不休時,女主人回來了。她聽完保姆的訴說,蹲下身子認認真真地看著墻壁上兒子的繪畫,和顏悅色地夸獎著畫得好,還鼓勵兒子今后要畫出像畢加索大師一樣的畫來。接著,她話鋒一轉對兒子說:“你畫在這里只有家里人看見,如果畫在紙上裝裱好掛出去,不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杰作嗎?那該多好!”
在保姆眼里,孩子的行為大錯特錯了。面對同一件事,洋媽媽卻不輕易對孩子說“不”。她采用成功教育法,對孩子的行為大加贊賞和鼓勵。同時告訴孩子:如果把繪畫的地點和方式改變一下,你將會體會到更大的成功。在肯定和贊揚中融入巧妙的引導,既順應了小孩的天賦,發展了他的特長,又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了他的失當。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史,發展到今天,固然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我覺得在鼓勵、贊賞孩子,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興趣特長等方面,我們確實做得不夠。我們長期以來強調“嚴師出高徒”,講究“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對孩子們有了諸多這樣那樣的限制,如有行為不當,則“恨鐵不成鋼”,動輒冷眼怒目相對。在這樣的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個性就可能有這種趨勢:要么循規蹈矩地成為溫馴而缺乏創造力的“聽話”孩子,要么充滿叛逆而成為桀驁不馴的“問題”少年。這些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以上兩則故事給了我們啟示:成功的教育應該多給孩子肯定和贊賞。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每個人都需要成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小孩也不例外。面對孩子在雪白的墻壁上大顯身手亂涂亂畫的現象,保姆的態度是生硬地制止,是大聲喝斥并粗暴地搶奪孩子手中的畫筆。這自然要與當事人形成對抗,就無法收到教育效果。洋媽媽的肯定、鼓勵與因勢利導,保護了孩子的創造力與興趣特長,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抵抗情緒,使他樂意交流與溝通,在不知不覺的情境中接受了施教者的勸告與建議,從而獲得教育的成功。這就告訴我們:面對受教育者并非是真正錯誤的“錯誤”,教育者應當換一個角度去思維,多些寬容,多些鼓勵。多些尊重,細心地從看似“錯誤”的言行中發掘可以肯定與鼓勵的亮點,因勢利導地將他們引向成功的彼岸。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教育者深思的問題。
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頑皮的學生,他們的表現可能比較“出格”,如遲到、打架、逃學、破壞公物等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師是采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方式,還是如第一位母親那樣冷靜地對待孩子的錯誤,真誠地關心孩子,尋找孩子錯誤的原因,或是如第二位母親那樣熱情地欣賞孩子,細心地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呢?
我曾有一個學生,是各科任老師眼中的“雙差生”,因為他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都很沒有“規矩”:他上課老坐不住,不是隨便插嘴,就是去動周圍的同學,老師和同學們反映很大,我多次找他談話,可收效甚微。有一次,班長來報,他居然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我聞訊趕去,發現他正懷抱著一把“吉他”(掃帚),在講臺上忘我地演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那神情,那架勢還頗有點像當年的崔健。我沒驚動他,待他唱完,我走進教室,對他的表演進行了一番點評,我從他的音色、樂感到他的演唱風格都作了恰當的評價,并帶領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對他的精彩的表演表示肯定。課后,我找到他,說:“原諒老師,那么久了,還沒有發現我的學生中有這么一位天才,為了不讓你的才華埋沒,我決定每周三的團活動課由你組織,具體內容由你定,行嗎?”滿以為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看到我真誠的眼里,并沒有批評的意思,他流淚了,他向我由衷地道了歉,并保證一定把我交給他的任務完成好。事后,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不再調皮,不再搗蛋,不僅把每周的活動課組織得有聲有色,使我班的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學習成績也提高不少。如今他升入高一級學校,還是學校的文藝積極分子。
這次成功的教育讓我想起一位外國教育家說過:“當孩子意識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時候,這樣的教育往往是失敗的!笔冀K以教育者自居,板著臉孔居高臨下地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時時事事讓學生意識到你是在教育他,這樣的教育往往失敗。只有把學生當作教學雙邊活動中的伙伴與主體,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與個性特長,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摒棄師道尊嚴,廣施春風化雨,才有希望贏得學生真正的尊敬,才有希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與賞識的論文】相關文章:
2.淺談教育與賞識
5.賞識教育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