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社會學課論文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社會學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板塊。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看到有些孩子不懂禮貌或是不遵守交通規則或是言行不雅時,人們常常會隨口說到:“這孩子,老師是怎么教的!”人們把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缺點歸咎為學校教育的失敗,歸咎為學校教育的責任。在素質教育、義務教育的大環境下,人們常常有意或是無意的過度強調了學校教育的作用,而弱化了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率和犯罪率的不斷增長,自殺事件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道德底線受到沖擊。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認真思考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重新準確定位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家庭教育是搖籃教育,是終生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敗的關鍵所在。2004年10月頒布的《家長教育行為規范》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知識與方法,針對子女年齡、個性特征實施教育,與子女互動互學,共同提高”。但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教師的事,教師拿著國家的工資,就應該教育好孩子,責任全是老師的。”這些都是偏見。因此,現代社會要求父母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質,盡可能的避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失誤,與孩子一起健康的成長。
我認為,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必須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多一點給孩子的時間,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忙于賺錢,有的外出經商、打工,有的在自己家門口承包土地搞種植、養殖等。家長的注意力放在賺錢養家上,顧不得和孩子交流溝通,更談不上關心孩子的學習。 有的只是在平日里偶爾的問一下:考試考得怎么樣?做完作業了嗎?從不會認認真真的幫助孩子檢查一下作業。孩子說做完了,家長也不會去證實是否真的做完作業了或是作業的質量如何。家長的督促和檢查對于孩子的學習是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的。當孩子結束了一天的學校生活回到家中,家長應該監督孩子盡快把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做好,使孩子養成回家后馬上復習當天功課的習慣。這樣容易鞏固已學知識,使孩子會產生一種學習有收獲的喜悅心情。
還有些家長應為忙于生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得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年邁的老人對于孩子的教育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孩子接受教育的滯后。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多點的時間。這樣才能與孩子有了溝通和交流的基礎,沒有時間一切都是空談。
一年級的旭輝是個性格倔強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有過年過節回家一趟。平日里只有爺爺照顧他。有段時間,旭輝出現了厭學的情緒。每次一到學校門口,就哭鬧著不進校門,把書包扔掉,在地上打滾。任憑老師怎樣勸哄都無濟于事。沒辦法只好讓他停課在家。老師怕耽誤孩子學習,建議他的父母回來陪陪孩子。結果,旭輝是真的想爸爸媽媽了,他們一回來,孩子的情緒就好了很多。每天拉著媽媽的手來上學,高高興興地進教室,上課的時候也積極了很多。孩子的愿望多簡單,只要爸爸媽媽陪在身邊就行了,經濟條件的優越也不能換來孩子的真正幸福。
俗話說:50歲之前看自己,50歲之后看孩子!但并不是說50歲以后才開始管教孩子,而是從孩子娃娃時就開始教育他。有的家長忙于賺錢,卻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在錯綜復雜的多元化信息時代,孩子的成長太需要父母在身邊給與及時的引導和關懷,避免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誤入歧途或因意外失去寶貴的生命。有的家長給孩子的多是物質的滿足,與孩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家長說一句,孩子頂十句。這就是長期疏遠的結果,不僅是空間的距離,更是心的距離。家長“贏”得了錢,卻“贏”不了自己的孩子。要是這樣就快快傾斜一下自己的天平吧!50歲之前你“贏”在了事業上,50歲以后可別“輸”在了孩子身上!
二、“潤物細無聲”,注重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事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閱孩子也算不少,真切的體會到“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但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會反映出家長的一些生活習慣。借用那句話: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的確很貼切。
班上的振邦家長是做羊肉生意的,孩子經常在班上做出一副宰羊的架勢,把整個過程說的頭頭是道,在關鍵時候怎樣擦擦汗,怎樣磨磨刀表演的是惟妙惟肖。這完全源于他經常看家長這樣干活的。長期以往,對于這樣的血腥場面,他就習與為常視而不見了。
學校幼兒園的景宏小朋友,上課或是下課的時候,覺得熱了,就旁若無人的把衣服從頭上一擼就光起了膀子。經過老師多次的教育才慢慢的改變了這一不雅的習慣。問起來,他還自豪地說:“夏天熱了,在家里,爺爺和爸爸都是不穿上衣的!笨梢,家庭環境對于孩子有多大的影響。
家庭作為孩子生活的基地,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孩子不染上市儈氣,成為一個有學識淵博的讀書人,不厭其煩,多次搬家擇鄰,為孩子創造合適的環境。環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他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孩子。孩子的模仿性很強,悄悄的觀察著世界。這個環境發生的一切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家庭環境需要父母的自身來創造,父母應遠離一些不良嗜好,如酗酒、賭博、搓麻將等。做到“百事孝為先”為孩子做好榜樣。團結鄰里,為人善良厚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然會擁有正義善良、知恥上進的好品德。
三、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從禮貌待人開始做起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后,常會給他一些評價:“這個人真有教養!薄斑@個人素質真差,連一點禮貌也沒有!币粋有素質有教養的人才會被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家長應注重孩子的可發展資源,使孩子養成良好地行為習慣。
尷尬鏡頭一:有家長帶兒子去赴宴,行前生怕孩子不知禮節而使場面尷尬,便囑咐孩子一定要懂禮貌?墒窃诩揖蜔o法無天慣壞了的兒子哪能說改就一下子改好了呢。幾個菜剛剛端上來,兒子就急不可耐的伸出筷子吃了個遍,將自己最愛吃的菜幾乎全夾到了自己的面前,旁若無人的吃起來。大家飯還沒有吃完,他就趴在媽媽的懷里又吵又鬧的要回家。此時,家長滿臉的尷尬,無地自容極了。
尷尬鏡頭二:周末,預約好便到某朋友家拜訪。一進門,看到他的孩子只穿內衣,光著腳丫側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面前的茶幾上堆著一些零食,雖旁邊有垃圾箱,但果殼還是落了一地。看到客人來,只是瞟了一眼,便繼續看電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當家長訓斥的時候才搖頭晃腦不情愿的回到自己的房間里。
文明禮貌從小就要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有些家長認識片面,對培養孩子的文明習慣不夠重視,認為學好習就行了。還有的認為孩子天真無邪,越壞越調皮說明孩子越聰明越有膽識,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這都是誤解!所謂的播種一種行為收獲的是一種習慣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孩子從小不播種好行為培養好的習慣,就必然形成壞習慣。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再改。
仔細想想,現在有些孩子說話沒大沒小,家里來客人沒有禮貌,飯桌上挑挑揀揀旁若無人,滿口臟話,隨地丟垃圾,吐痰。這樣的孩子如果不教育、不糾正,會在某一天突然變個樣子嗎?越是懂禮貌的孩子,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開闊天地,因為他是受大家歡迎的人,這也就是孩子走向成功所必需的“人脈”,有了人脈,機緣就更多,走向成功的步伐就更快!
“凡是可以給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家長應該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注重以身作則 ,發現孩子有不講文明禮貌的行為,及時指出并予以改正,逐步培養起孩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當孩子忘了說“謝謝”時不要粗魯的訓斥,正確的引導;和孩子再見時,自己別忘了道別。家長用恰當的方式、恰當的語言、恰當的場合教育引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使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四、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品德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大部分家長害怕孩子吃苦,也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不讓他們做家務。實質上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必須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不光是學習要努力,還要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不是一個高分低能的人。勤勞節儉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不勤勞的人是沒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勤勞節儉,相輔相成,不勤勞的人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珍惜勞動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勞。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睂W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而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若要真正的貫徹好農村小學素質教育,就要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
【家庭教育社會學課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論文08-22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11-16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9篇11-16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精選6篇)05-06
微課制作論文答辯06-29
小學家庭教育論文范文(通用8篇)08-08
如何上好音樂鑒賞課論文(通用5篇)04-25
一堂成功的美術生成課教育論文05-02
第一節藝術課論文05-29
高師文學類課程微課的設計與開發論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