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淺析對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思考

        時間:2024-07-14 06:06:27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對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思考


          論文摘要:對重慶市本科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根據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目標,提出了保障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重慶市高校;法學本科;教育目標;教育質量;對策

          一、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現狀

          (一)總體概況
          據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2009年中圍法治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11月,全國共設立法學院系634所,改革開放30年增長了105.67倍;法學本科在校生30萬人左右。椐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08年重慶教育發展報告》,重慶直轄以后,快速發展,其也得到了足發展。高校數量增長較快,從1997年的22所增加到2008年的50所,其中本科院校總數由16所增至25所(含部屬院校2所、獨立學院7所、軍隊院校3所);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在校生總數從8.4萬人增至45萬人,本科在校學生總數達到279994人。法學專業作為傳統學科也是在近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就專業培養而言,法學為重慶市培養規模第二大的號業,僅次于專業。

          (二)院系設置
          目前重慶市除西南政法大學以外.本科院校中設置法學院的有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作為專業性院校設置了民商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法學院、法學院、刑事偵查學院、應用法學院等11個學院,有17個本科專業。重慶大學法學院依托重慶大學作為擁有研究生院的綜合性大學優勢,加強了自然科學、工程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在與資源保護法學、經濟法學、法、民商法學等學科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法下設經濟法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法教研室、情景模擬實驗室。建有專門的模擬法庭。法學專業下設民商法、經濟法和知識產權法三個專業方向。重慶郵電大學的社會科學系于1999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學生,2003年更名為法學院,同時保留社會科學部,法學院設法學教學部、理論教學與思想品德教學部、人文科學教學部三個教學部。西南大學法學院設有理論法學、學、學與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實踐教育、雙語等6個教研室,“三農”法制研究中心、社會政策與研究中心、刑事司法研究中心等3個科研機構。該院司法技術實驗窒和法律診所沒備先進,可開展模擬、模擬仲裁、痕跡、法律診所等實踐教學活動。

          二、重慶市法學本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學教育缺乏準入機制
          2009年中國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法學教育至今沒有制定出統一的教育準人制度,更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因此,全國各地的法學院系以及法學專業的人數呈現出無序增長的狀態,導致畢業生人數也急劇增多。
          重慶高校中法學院系的設立在近幾年內猛增。重慶大學法學院于2002年恢復成立,由以前貿法學院法學系獨立成一個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法學專業于1994年經原國內貿易部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立,2002年9月成立法學院;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系于1999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學生,2003年更名為法學院;西南大學法學院成立于2006年4月,以原西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學系和原西南大學人院法學系為基礎組建而成。隨著法學院系的不斷設立,招生規模也隨之擴大.2003年重慶市就招收法律專業學生16544人。如此大規模地興辦法學院系、招收學生。對于法學教育的本質和目標來說無疑是一種沖擊,給法學本科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辦學條件存在不足
          由于近年來重慶市法學專業發展較快,而教學實施和條件建設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重慶市高校法學專業的建設中,仍然存在辦學條件不足的問題在重慶市法學專業建設中,有的法學教學的條件不足沒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沒有足夠的專業性書籍可供學生借閱,沒有強大的教學設施后盾支持。有的實習基地建設不夠,學生畢業實習要靠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這會導致有些學生找不到法院、院或律師事務所等專業的實習單位實習,就草率地將實習一帶而過。隨便找個單位蓋章了事。重慶開辦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中,除西南政法大學在全國許多地方建立了實習基地外,其他高校都沒有重慶地區以外的實習基地。因此,要建設好重慶市的法學本科專業,辦學條件亟待加強。

          (三)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不夠
          1.培養目標不明確
          要使教學內容合理,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到底是通識教育還是,是大眾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還是學術型人才,是人文教育還是科學教育或者是二者兼有,許多法學院系法學教育定位不明。由于定位不確定,導致對每個學生的培養方案雷同,課程設置大同小異,缺乏個性。從實際就業情況來看,法學專業人才屬于通才,現代社會對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人才需求較大。
          2.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法學院的課程都是根據國家教育部規定的14門核心課程并且根據該院系特色而自主規劃和設置的。法學教材普遍存在觀點陳舊、知識老化教條空洞、新穎不夠等問題。因此,導致了部分法學院只結合自己院校的特色,著重設置某一方面的課程忽視了其它較為重要的法學課程,甚至是法學理論的教育。而大部分法學院設置的14門核心課程對將來要適應社會的法學本科生來說只是在掃盲而已。課程設置本身會限定教師的教育方式,教師一般不會特意追求適合法律實踐科學的教育方式,而是按照并不一定合理的課程的設置來教學。即使有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因為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仍然不會在課堂上嘗試很多實用的法學課程在學校中僅僅作為選修課開設有的甚至連選修課都沒有。

          (四)畢業生就業率過低
          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率。目前,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過低。我國首部就業藍皮書~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大類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倒數第二,僅法學一個專業失業人數在全部本科專業小類中排名第一。全國法學類專業本科就業率前五名的省市依次是山西、北京、廣東重慶、河北。西南政法大學作為重慶市唯一的一所專業性法學院校,據不完全,該校本科學生就業率連續幾年接近90%,但這90%中包括了繼續讀研深造的以及畢業為找到工作暫時掛靠在律師事務所等多種情況,實際就業率與統計數字相差甚遠。不僅西南政法大學如此,其他高校法學專業幾乎都存在如此問題。由此看來,重慶地區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對較高,但是與其它專業相比卻存在較大差距。

          三、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對策

          重慶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客觀原因,辦學質量始終不及北京、上海等教育事業發達的地區。具體到法學專業來說,重慶開設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較多。前述問題也更存在于重慶地區的法學本科教育當中。對此,如何從根本上提高法學本科教學質量,值得深入研究。

          (一)明確法學教育準入機制
          根據各國法學院慣例與通說,法學院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法學教授;二是法學。這兩個要素是多數法學院重視的,也是多少或遲早都能夠辦到的。三是“法學院”的“場”。這可以說是以場所、場景、、氣氛、氛圍為表現形式的。也可以說是學意義上的“場”。2005年4月8日,孫笑俠教授在浙江大學第四屆法文化月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興起于80年代法學教育初級階段的電大、業大、自考、夜大,以及現在的法律遠程教育,都是沒有場所的,更是沒有法學院場景的,所以這些都是很難培養出合格人才的。目前,全國大學統一招生時各省教育部門會按照各個學校的歸屬將全國的高校劃分為幾個批次。國務院教育部門應在此基礎上強制性規定本科等級以下的學校不得開設法學專業。對于本科以上的學校開設法學專業加以標準化的限制.即制定統一的法學教育評價標準,只有符合這個標準的學校才可開設法學專業。并定期對開設法學專業的學校進行檢查,對不符合標準的學校責令其改進,直至取消其辦學資格。

          (二)準確定位本科教學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法學本科本質上屬于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以人文教育為基礎。包容和通識教育在內的教育模式,即具有通識基礎和職業定向的教育模式。由此可見,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通識基礎和職業技能的復合型法學人才,這就要求法學本科教育由以前的知識型教育向綜合型法律教育轉變。
          法律調整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可能進入到社會政治、、文化、內政、外交各個領域,可以說,只要有法律存在或者涉及到法律的地方就會有法學專業的學生。法學專業的畢業生有一部分不會從事法律工作,或者從事和法律相關的工作.這就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學習其它專業知識,以拓寬法學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在以后的工作中發揮更好的效用。
          目前大多數高校法學專業都沒有明確的學科設立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或者說有學科設立和人才培養目標,但是都是紙上談兵,并沒有落實到教學實踐當中。知識型法律教育是大多數法學專業的教學類型,但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特別是社會法治化的發展,知識型法律教育并不能滿足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現代社會要求的是綜合型法律人才,只單純懂得法律知識的人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因此,在以本科教育為主的高校教育體系中,對法律人才的培養需要從知識型法律教育向綜合型法律教育轉變。

          (三)合理設置課程
          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走向社會之后,無論是做法官、官、律師還是從事其他法律工作,他們要處理的問題無不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職業的特點要求法科學生比其他學科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人文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理論。而法學本科教育的質量定位于培養具有法學專門知識并具備多項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在本科教學課程設置當中,要注意適當開設與法學相關的專業課程.加強其它相關學科的教育。如:為經濟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基礎知識以及學基礎知識等課程;為專業學生加強基礎和法律英語教育,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翻譯等能力。
          目前,重慶地區除西南政法大學以外,許多高校本科都開設了法學專業,這些學校可以利用比較優勢為學生開設其它專業課程。如重慶大學,可以為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經濟學、會計學等專業課程;重慶交通大學。可以利用其在交通學方面的優勢,為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交通法相關的專業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法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學習交通法,這樣即可培養交通法方面的復合型法律人才,學生的知識結構也不會因為缺乏專業基礎知識而成為空中樓閣。如此,既充分利用了各高校的優勢,也有效整合并節約了本校的資源.在實現各院校學科之問互補的同時。也有利于滿足社會對各種法學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豐富教學手段
          法學本科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得當,并且不斷更新。對于西方法學教育廣泛實施的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的合理內容進行移植,并結合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具體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創新。綜合運用討論式、啟發引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學生創造性法律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投影儀、幻燈機、等現代電子設備和互聯網開展教學,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既可以檢閱、修正和鞏固已有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體系.又有利于塑造法學專業思維、強化法律職業化修養,更有利于訓練法律專業應用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手段。

          (五)加強實踐教學
          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率卻很低,究其原因在于現階段法學本科的教育與職業技能的需求銜接不上。因此,在法學本科教育中要適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學校應多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案件審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讓學生去律師事務所實習,跟著律師學習具體的案件辦理,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也應該有自己固定的實習場所,可供學生自主選擇。重慶各高校法學院都與市內法院、檢察院等相關單位有固定的合作,為學生的畢業實習創造條件。西南政法大學不僅與重慶市內部分法院、檢察院合作,還在全國許多地方有實習基地.這就為學生自主選擇提供了便利條件;重慶大學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與重慶市沙坪壩區人院、檢察院、市中院等相關單位合作,建立了固定的實習基地,在每屆學生畢業實習的時為其提供固定的實習場所。除此以外,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也在重慶市內有相對固定的實習基地,當然.越多的實習基地越能為滿足學生不同的個人需求提供便利。在實踐中加強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要使重慶市整個法學教育質量在根本上得到提高,就必須注重教學實踐,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綜上所述,當前以重慶為代表的整個西部高校法學教育除了要從以上方面進行改進以外,還面臨辦學經費投入不足、師資短缺以及生源質量等客觀條件的制約,處于重慶的高校法學教育要走出困境,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就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地依靠特色培養創新法學人才的發展思路。高校法學教育要辦出特色。就必須結合本校法學的教學科研實力和長遠發展.準確定位法學院系的特色,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法學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本校優勢和本地經濟建設對法律人才的實際需求,從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實際出發,適應本地的法治建設發展對法科畢業生的需要。

        【淺析對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新思考03-18

        淺析學分制與高等教育質量01-07

        法學本科畢業論文03-22

        關于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思考03-18

        對于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前伸性”問題的思考及對策12-07

        淺析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對策03-21

        尋訪法學的問題立場-兼談“論題學法學”的思考方式03-18

        關于高師本科教育質量問題探析03-18

        淺析開展學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 |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一二三四 |

            淺析對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思考


              論文摘要:對重慶市本科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根據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目標,提出了保障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重慶市高校;法學本科;教育目標;教育質量;對策

              一、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現狀

              (一)總體概況
              據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2009年中圍法治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11月,全國共設立法學院系634所,改革開放30年增長了105.67倍;法學本科在校生30萬人左右。椐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08年重慶教育發展報告》,重慶直轄以后,快速發展,其也得到了足發展。高校數量增長較快,從1997年的22所增加到2008年的50所,其中本科院校總數由16所增至25所(含部屬院校2所、獨立學院7所、軍隊院校3所);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在校生總數從8.4萬人增至45萬人,本科在校學生總數達到279994人。法學專業作為傳統學科也是在近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就專業培養而言,法學為重慶市培養規模第二大的號業,僅次于專業。

              (二)院系設置
              目前重慶市除西南政法大學以外.本科院校中設置法學院的有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作為專業性院校設置了民商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法學院、法學院、刑事偵查學院、應用法學院等11個學院,有17個本科專業。重慶大學法學院依托重慶大學作為擁有研究生院的綜合性大學優勢,加強了自然科學、工程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在與資源保護法學、經濟法學、法、民商法學等學科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法下設經濟法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法教研室、情景模擬實驗室。建有專門的模擬法庭。法學專業下設民商法、經濟法和知識產權法三個專業方向。重慶郵電大學的社會科學系于1999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學生,2003年更名為法學院,同時保留社會科學部,法學院設法學教學部、理論教學與思想品德教學部、人文科學教學部三個教學部。西南大學法學院設有理論法學、學、學與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實踐教育、雙語等6個教研室,“三農”法制研究中心、社會政策與研究中心、刑事司法研究中心等3個科研機構。該院司法技術實驗窒和法律診所沒備先進,可開展模擬、模擬仲裁、痕跡、法律診所等實踐教學活動。

              二、重慶市法學本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學教育缺乏準入機制
              2009年中國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法學教育至今沒有制定出統一的教育準人制度,更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因此,全國各地的法學院系以及法學專業的人數呈現出無序增長的狀態,導致畢業生人數也急劇增多。
              重慶高校中法學院系的設立在近幾年內猛增。重慶大學法學院于2002年恢復成立,由以前貿法學院法學系獨立成一個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法學專業于1994年經原國內貿易部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立,2002年9月成立法學院;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系于1999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學生,2003年更名為法學院;西南大學法學院成立于2006年4月,以原西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學系和原西南大學人院法學系為基礎組建而成。隨著法學院系的不斷設立,招生規模也隨之擴大.2003年重慶市就招收法律專業學生16544人。如此大規模地興辦法學院系、招收學生。對于法學教育的本質和目標來說無疑是一種沖擊,給法學本科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辦學條件存在不足
              由于近年來重慶市法學專業發展較快,而教學實施和條件建設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重慶市高校法學專業的建設中,仍然存在辦學條件不足的問題在重慶市法學專業建設中,有的法學教學的條件不足沒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沒有足夠的專業性書籍可供學生借閱,沒有強大的教學設施后盾支持。有的實習基地建設不夠,學生畢業實習要靠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這會導致有些學生找不到法院、院或律師事務所等專業的實習單位實習,就草率地將實習一帶而過。隨便找個單位蓋章了事。重慶開辦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中,除西南政法大學在全國許多地方建立了實習基地外,其他高校都沒有重慶地區以外的實習基地。因此,要建設好重慶市的法學本科專業,辦學條件亟待加強。

              (三)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不夠
              1.培養目標不明確
              要使教學內容合理,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到底是通識教育還是,是大眾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還是學術型人才,是人文教育還是科學教育或者是二者兼有,許多法學院系法學教育定位不明。由于定位不確定,導致對每個學生的培養方案雷同,課程設置大同小異,缺乏個性。從實際就業情況來看,法學專業人才屬于通才,現代社會對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人才需求較大。
              2.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法學院的課程都是根據國家教育部規定的14門核心課程并且根據該院系特色而自主規劃和設置的。法學教材普遍存在觀點陳舊、知識老化教條空洞、新穎不夠等問題。因此,導致了部分法學院只結合自己院校的特色,著重設置某一方面的課程忽視了其它較為重要的法學課程,甚至是法學理論的教育。而大部分法學院設置的14門核心課程對將來要適應社會的法學本科生來說只是在掃盲而已。課程設置本身會限定教師的教育方式,教師一般不會特意追求適合法律實踐科學的教育方式,而是按照并不一定合理的課程的設置來教學。即使有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因為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仍然不會在課堂上嘗試很多實用的法學課程在學校中僅僅作為選修課開設有的甚至連選修課都沒有。

              (四)畢業生就業率過低
              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率。目前,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過低。我國首部就業藍皮書~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大類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倒數第二,僅法學一個專業失業人數在全部本科專業小類中排名第一。全國法學類專業本科就業率前五名的省市依次是山西、北京、廣東重慶、河北。西南政法大學作為重慶市唯一的一所專業性法學院校,據不完全,該校本科學生就業率連續幾年接近90%,但這90%中包括了繼續讀研深造的以及畢業為找到工作暫時掛靠在律師事務所等多種情況,實際就業率與統計數字相差甚遠。不僅西南政法大學如此,其他高校法學專業幾乎都存在如此問題。由此看來,重慶地區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對較高,但是與其它專業相比卻存在較大差距。

              三、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對策

              重慶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客觀原因,辦學質量始終不及北京、上海等教育事業發達的地區。具體到法學專業來說,重慶開設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較多。前述問題也更存在于重慶地區的法學本科教育當中。對此,如何從根本上提高法學本科教學質量,值得深入研究。

              (一)明確法學教育準入機制
              根據各國法學院慣例與通說,法學院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法學教授;二是法學。這兩個要素是多數法學院重視的,也是多少或遲早都能夠辦到的。三是“法學院”的“場”。這可以說是以場所、場景、、氣氛、氛圍為表現形式的。也可以說是學意義上的“場”。2005年4月8日,孫笑俠教授在浙江大學第四屆法文化月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興起于80年代法學教育初級階段的電大、業大、自考、夜大,以及現在的法律遠程教育,都是沒有場所的,更是沒有法學院場景的,所以這些都是很難培養出合格人才的。目前,全國大學統一招生時各省教育部門會按照各個學校的歸屬將全國的高校劃分為幾個批次。國務院教育部門應在此基礎上強制性規定本科等級以下的學校不得開設法學專業。對于本科以上的學校開設法學專業加以標準化的限制.即制定統一的法學教育評價標準,只有符合這個標準的學校才可開設法學專業。并定期對開設法學專業的學校進行檢查,對不符合標準的學校責令其改進,直至取消其辦學資格。

              (二)準確定位本科教學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法學本科本質上屬于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以人文教育為基礎。包容和通識教育在內的教育模式,即具有通識基礎和職業定向的教育模式。由此可見,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通識基礎和職業技能的復合型法學人才,這就要求法學本科教育由以前的知識型教育向綜合型法律教育轉變。
              法律調整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可能進入到社會政治、、文化、內政、外交各個領域,可以說,只要有法律存在或者涉及到法律的地方就會有法學專業的學生。法學專業的畢業生有一部分不會從事法律工作,或者從事和法律相關的工作.這就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學習其它專業知識,以拓寬法學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在以后的工作中發揮更好的效用。
              目前大多數高校法學專業都沒有明確的學科設立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或者說有學科設立和人才培養目標,但是都是紙上談兵,并沒有落實到教學實踐當中。知識型法律教育是大多數法學專業的教學類型,但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特別是社會法治化的發展,知識型法律教育并不能滿足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現代社會要求的是綜合型法律人才,只單純懂得法律知識的人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因此,在以本科教育為主的高校教育體系中,對法律人才的培養需要從知識型法律教育向綜合型法律教育轉變。

              (三)合理設置課程
              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走向社會之后,無論是做法官、官、律師還是從事其他法律工作,他們要處理的問題無不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職業的特點要求法科學生比其他學科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人文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理論。而法學本科教育的質量定位于培養具有法學專門知識并具備多項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在本科教學課程設置當中,要注意適當開設與法學相關的專業課程.加強其它相關學科的教育。如:為經濟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基礎知識以及學基礎知識等課程;為專業學生加強基礎和法律英語教育,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翻譯等能力。
              目前,重慶地區除西南政法大學以外,許多高校本科都開設了法學專業,這些學校可以利用比較優勢為學生開設其它專業課程。如重慶大學,可以為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經濟學、會計學等專業課程;重慶交通大學。可以利用其在交通學方面的優勢,為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交通法相關的專業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法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學習交通法,這樣即可培養交通法方面的復合型法律人才,學生的知識結構也不會因為缺乏專業基礎知識而成為空中樓閣。如此,既充分利用了各高校的優勢,也有效整合并節約了本校的資源.在實現各院校學科之問互補的同時。也有利于滿足社會對各種法學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豐富教學手段
              法學本科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得當,并且不斷更新。對于西方法學教育廣泛實施的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的合理內容進行移植,并結合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具體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創新。綜合運用討論式、啟發引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學生創造性法律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投影儀、幻燈機、等現代電子設備和互聯網開展教學,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既可以檢閱、修正和鞏固已有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體系.又有利于塑造法學專業思維、強化法律職業化修養,更有利于訓練法律專業應用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手段。

              (五)加強實踐教學
              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率卻很低,究其原因在于現階段法學本科的教育與職業技能的需求銜接不上。因此,在法學本科教育中要適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學校應多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案件審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讓學生去律師事務所實習,跟著律師學習具體的案件辦理,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也應該有自己固定的實習場所,可供學生自主選擇。重慶各高校法學院都與市內法院、檢察院等相關單位有固定的合作,為學生的畢業實習創造條件。西南政法大學不僅與重慶市內部分法院、檢察院合作,還在全國許多地方有實習基地.這就為學生自主選擇提供了便利條件;重慶大學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與重慶市沙坪壩區人院、檢察院、市中院等相關單位合作,建立了固定的實習基地,在每屆學生畢業實習的時為其提供固定的實習場所。除此以外,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也在重慶市內有相對固定的實習基地,當然.越多的實習基地越能為滿足學生不同的個人需求提供便利。在實踐中加強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要使重慶市整個法學教育質量在根本上得到提高,就必須注重教學實踐,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綜上所述,當前以重慶為代表的整個西部高校法學教育除了要從以上方面進行改進以外,還面臨辦學經費投入不足、師資短缺以及生源質量等客觀條件的制約,處于重慶的高校法學教育要走出困境,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就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地依靠特色培養創新法學人才的發展思路。高校法學教育要辦出特色。就必須結合本校法學的教學科研實力和長遠發展.準確定位法學院系的特色,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法學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本校優勢和本地經濟建設對法律人才的實際需求,從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實際出發,適應本地的法治建設發展對法科畢業生的需要。

            【淺析對提升重慶市法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新思考03-18

            淺析學分制與高等教育質量01-07

            法學本科畢業論文03-22

            關于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思考03-18

            對于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前伸性”問題的思考及對策12-07

            淺析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對策03-21

            尋訪法學的問題立場-兼談“論題學法學”的思考方式03-18

            關于高師本科教育質量問題探析03-18

            淺析開展學校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