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通用18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普遍采用現場制造的方法,存在著費時、費力、效率不高、功能單一、布局不合理等缺點。而裝配式建筑能夠較好的克服這些缺點,實現建筑工業化,將來必將引導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對裝配式建筑做了簡要介紹,并對其分類和功能做了總結。
論文關鍵詞:裝配式建筑,預制,施工
從古至今,蓋房屋都離不開磚瓦砂石,在現場進行人工砌筑或澆注,也就是說,房屋是現場建造出來的。其缺點很多:建筑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設周期長,材料消耗多……這一系列問題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住宅的需求。因此,要使建筑工業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就得開創新路,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術建房,于是裝配式建筑就應運而生。
所謂裝配式建筑就是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它采用最新的冷壓輕鋼結構以及各類輕型材料組合房屋的各個部分,使其具備卓越的保溫、隔音、防火、防蟲、節能、抗震、防潮功能。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
裝配式建筑歷史悠久,17世紀向美洲移民時期所用的木構架拼裝房屋,就是一種簡單的裝配式建筑。1851年倫敦建成的用鐵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宮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裝配式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國房荒嚴重,迫切要求解決住宅問題,促進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到19世紀60年代,裝配式建筑在國外得到大量推廣。
1、分類
裝配式建筑按結構形式和施工方法一般分為五種。
1.1砌塊建筑
用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墻體的裝配式建筑,適于建造3~5層建筑。砌塊建筑適應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較低,還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業廢料。建筑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塊適于人工搬運和砌筑,工業化程度較低,靈活方便,使用較廣;中型砌塊可用小型機械吊裝,可節省砌筑勞動力;大型砌塊現已被預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砌塊有實心和空心兩類,實心的較多采用輕質材料制成。砌塊的接縫是保證砌體強度的重要環節,一般采用水泥砂漿砌筑,小型砌塊還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漿的干砌法,可減少施工中的濕作業。有的砌塊表面經過處理,可作清水墻。
1.2板材建筑
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又稱大板建筑。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筑中全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筑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筑的使用面積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關鍵問題是節點設計。在結構上應保證構件連接的整體性(板材之間的連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連接和后澆混凝土整體連接)。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大板建筑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縱墻式、內柱式和大跨度樓板式的內部可靈活分隔)。
1.3盒式建筑
從板材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一般不但在工廠完成盒子的結構部分,而且內部裝修和設備也都安裝好,甚至可連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裝齊全。盒子吊裝完成、接好管線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裝配形式有:
。1)全盒式,完全由承重盒子重疊組成建筑。
。2)板材盒式,將小開間的廚房、衛生間或樓梯間等做成承重盒子,再與墻板和樓板等組成建筑。
。3)核心體盒式,以承重的衛生間盒子作為核心體,四周再用樓板、墻板或骨架組成建筑。
。4)骨架盒式,用輕質材料制成的許多住宅單元或單間式盒子,支承在承重骨架上形成建筑。也有用輕質材料制成包括設備和管道的衛生間盒子,安置在用其他結構形式的建筑內。
盒子建筑工業化程度較高,但投資大,運輸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裝設備,因此,發展受到限制。
1.4骨架板材建筑
由預制的骨架和板材組成。其承重結構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柱、梁組成承重框架,再擱置樓板和非承重的內外墻板的框架結構體系;另一種是柱子和樓板組成承重的板柱結構體系,內外墻板是非承重的。承重骨架一般多為重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采用鋼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組合,常用于輕型裝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結構合理,可以減輕建筑物的自重,內部分隔靈活,適用于多層和高層的建筑。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的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裝配式、預制和現澆相結合的裝配整體式兩種。保證這類建筑的結構具有足夠的剛度和整體性的關鍵是構件連接。柱與基礎、柱與梁、梁與梁、梁與板等的節點連接,應根據結構的需要和施工條件,通過計算進行設計和選擇。節點連接的方法,常見的有榫接法、焊接法、牛腿擱置法和留筋現澆成整體的疊合法等。
板柱結構體系的骨架板材建筑是方形或接近方形的預制樓板同預制柱子組合的結構系統。樓板多數為四角支在柱子上;也有在樓板接縫處留槽,從柱子預留孔中穿鋼筋,張拉后灌混凝土。
1.5升板和升層建筑
板柱結構體系的一種,但施工方法則有所不同。這種建筑是在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
外墻可用磚墻、砌塊墻、預制外墻板、輕質組合墻板或幕墻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筑外墻。升板建筑施工時大量操作在地面進行,減少高空作業和垂直運輸,節約模板和腳手架,并可減少施工現場面積。升板建筑多采用無梁樓板或雙向密肋樓板,樓板同柱子連接節點常采用后澆柱帽或采用承重銷、剪力塊等無柱帽節點。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較大,樓板承載力也較強,多用作商場、倉庫、工場和多層車庫等。
升層建筑是在升板建筑每層的.樓板還在地面時先安裝好內外預制墻體,一起提升的建筑。升層建筑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比較適用于場地受限制的地方。
2、特點
裝配式建筑有以下特點:
。1)設計多樣化
裝配式住宅,采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根據住戶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廳小居室或小廳大居室。住宅采用靈活大開間,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要具備配套的輕質隔墻,而輕鋼龍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輕板恰恰是隔墻和吊頂的最好材料。
。2)功能科技化
外墻有保溫層,最大限度地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的能耗;提高墻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外觀不奢,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長期使用不開裂、不變形、不褪色;為廚房、廁所配備務種衛生設施提供有利條件;為改建、增加新的電氣設備或通訊設備創造可能性。
。3)生產工廠化
裝配式建筑外墻板通過模具,機械化噴涂、烘烤工藝就可以輕易做到這點;木窗,鋼門窗,薄壁鋁門窗日漸淘汰。塑鋼門窗正在興起,其制造工藝也更為先進;散裝保溫材料完全被板、氈狀材料所替代;屋架、輕鋼龍骨、各種金屬吊掛及連接件,尺寸精確,都是機械化生產;樓板屋面板為便于施工亦應工廠預制;室內材料如石膏板、鋪地材料、天花吊板、涂料、壁紙等等都要經過復雜的生產流水線才能制造出來。況且,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性能諸如強調,耐火性,抗凍融性,防火防潮,隔聲保溫等性能指標,都可隨時進行控制。如果把房屋看作設備,現代化的建筑材料就是這臺設備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經過嚴格的工業生產可以保證其質量,組裝出來的房屋才能達到功能要求。
。4)施工裝配化
裝配化施工具有下列優點:進度快,可在短期內交使用;勞動力減少,交叉作業方便有序;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設備安裝那樣檢查精度,保證質量;施工現場噪音小,散裝物料減少,廢物及廢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環境保護;施工成本降低。
3、總結
裝配式建筑工地現場的建筑材料完全是由工廠運來的半成品,施工單位在現場對地勢做一定處理后,將半成品進行房屋的組裝。建筑工地不再把瓦工、木工、鋼板工等工種分得那么細,建筑工人由過去那種復雜的多工種角色,轉變為單一的背闐射釘槍,電鉆等工具的裝配工角色。這種裝配化制造房屋已經避免了傳統建房的缺點,施工速度非?,可在短期內竣工。房屋制造對企業來說,工人勞動強度大幅度減少,交叉作業方便有序;房屋裝配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設備安裝那樣檢查其精度,以確保房屋制造的質量;施工時的噪音降低,物料堆放場地減少,有利于環境的保護;由于工廠化的生產和現場的標準裝配,使房屋制造成本降低,并容易滿足室內設備安裝和裝飾裝修的要求。因此,裝配式制造房屋的許多優點是傳統房屋建造方法無法比擬的。
目前我國鋼產量較大,價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場上大量使用。如果采用鋼結構,配以石膏板、輕鋼龍骨、巖棉、GRC彩色外墻板、塑鋼門窗、彩鋼復合板等材料制造裝配式房屋。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功能和舒適性上,都將優于現在的磚混和混凝土結構房屋。因此,我們相信本世紀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大有可為,會成為住宅產業現代化中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李湘洲. 21世紀建材、建筑業“大革命”——裝配式建筑[J]建材工業信息,2003(12)
2.梁桂保,張友志.淺談我國裝配式住宅的發展進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9)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2
摘要:
在裝配式的建筑施工工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安全工作就是安全監理,并且這項工作在整個施工監理過程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這對于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施工監理主要是監督裝配式施工中的施工單位是否進行了安全生產,并對安全生產進行一定的有效管理。因此,文章從裝配式建筑施工工程安全監理的意義、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質量監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質量監理的有效措施三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
建筑;裝配式;施工監理;安全生產裝配式
建筑是當前環境下新興的一種建筑結構形式,該建筑方式正在往集約化管理、裝配化施工、工廠化形式的生產、標準化的設計以及規模化的建設等方向發展,爭取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裝配產業鏈。如何對此種建筑方式所施工的實際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理,這對施工監理提出了一個非常嚴格的要求。盡管裝配式的建筑是通過最為先進的建筑技術施工完成的,并且不會受到惡劣環境以及氣候的影響,工廠化形式的生產使得構件質量被顯著地提升,但是裝配式的建筑方式有自身的重要節點以及重要工序,如果監理不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以及管理,那么工程的完成質量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
1、裝配式建筑施工工程質量安全監理的意義
對于裝配式的建筑施工來說,由于是一項比較全新的建筑方式,在各方面技術上的可操作性還仍待查驗,并且施工過程當中具備較高的危險性,施工程序較為繁瑣,這就造成了影響施工安全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施工人員在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上比較差,顯著提高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建筑企業已經將安全生產的許可制度牢牢放置于施工過程中,并且還結合當前環境下建筑市場自身的發展狀況,對市場的有效控制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施工現場中的安全生產有效檢查不斷地增大。盡管在上述非常有效的措施的保證下,施工過程當中的安全事故發生率仍然處于居高不下的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和有關建設部門,從來沒有對施工工程的相關安全監督以及管理提出并制定好與其相對的規章制度,與此同時,有許多的建筑企業以及施工部門對自身獲取的利益十分關注,對于工程施工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往往不給予較多的關注,這就造成了在裝配式建筑工程這個新興施工方式會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監督以及管理。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安全生產的知識水平比較低,自我的安全保護意識也比較薄弱,如果缺乏監理單位的監督管理,那么就會容易使得施工作業人員發生安全事故的機率出現較為明顯的增加。由此可見,在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當中,需要監理單位的監督以及管理,這對于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過程的安全保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
2、裝配式建筑施工工程質量監理中存在的問題
2.1裝配式建筑市場上的質量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在當前環境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對于自身獲取利益的多少賦予過多的關注度,包括裝配式的建筑施工類型,而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賦予了較少的關注度,對于建筑承包單位來說,往往關注的是建筑工程項目在投中標方面的實現情況,而對于施工程序是否處于完善水平沒有過多的重視,只是希望能夠接到非常多的項目,而對于施工質量方面的意識較為薄弱。大部分的中標企業或者單位常常會把自己已經投中標的工程,以非常低的價格包給和自己是合作伙伴的施工隊,并且在轉交的過程當中還會獲取到一定數額的利益。然而,從許多裝配式建筑施工的企業資質來看,其對于施工作業人員的監督以及管理較為松散,給施工作業人員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人身安全隱患的同時施工的質量也無法得到確切的保證。由此可知,施工的質量高低是和建筑企業的嚴格監督以及管理有著非常密切的相關關系,如果裝配式建筑施工市場上沒有存在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那么就會造成施工質量明顯的下降。
2.2裝配式建筑設計環節存在的質量問題。對于不同的裝配式建筑項目,在設計圖紙時的表達深度是有著很大差別的,盡管設計都能夠滿足現場的安裝以及構件批量生產的基本要求,但對于設計流程的管理常常會出現管理不到位的問題,設計交底現場當中不留有PC深化設計以及最初設計的相關交底書面材料,單單只靠一次交底,會給現場施工人員造成一定的誤解,使其對設計的要求以及設計想要傳達設計意圖的領會出現不完全的情況,施工人員如果只靠自身的經驗展開施工,那么質量會非常低、安全風險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在對預制件進行安裝時涉及到的安全內容、支撐系統以及器具,設計人員需要和施工負責人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避免在施工過程中有較大面積的工程出現質量方面的安全問題[2]。
2.3施工現場環節存在的質量問題。在施工現場環節當中,涉及到的質量問題有:第一,預制構件在外觀和質量方面是參差不齊的。當前的預制構件大多數都是按照產品的形式進行的,由施工總負責人進行相應的采購,在施工現場做的主要是對外觀質量以及尺寸進行相應的檢查,但在檢查過程中,常會看到的問題是現澆的結構在外觀質量方面比較差,使得現澆結構和預制構件之間的尺寸很難掌控,兩者之間存在的縫隙比較大,這對于節點的處理以及防水的施工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就監理來說,負責的就是對構件這種隱蔽的工程進行質量管控,但是在管控效果上沒有看到非常明顯的積極改變;第二,監理在質量資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在工程資料方面,監理所收集到的工程資料不能對工程的實際質量情況有較為清晰的反映,隱蔽的驗收記錄是非常簡單的,對于實際施工的狀況以及設計變更的情況作以詳細的記錄。在對混凝土的構件進行管理以及質量控制時,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隱患,并且大部分工程沒有按照預先的要求對出廠強度以及混凝土脫模進行詳細的驗收,或者有時也會出現驗收記錄不全的問題。
3、完善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質量監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強施工的質量監理。在施工過程中,監理方式的轉變,由施工現場旁站監理轉變為駐場監造,監理人員需要做的是:第一,將全部項目構件的進場驗收準則以及秩序規范化,明確構件進施工現場的具體驗收比例,如果構件出現質量缺陷以及損壞情況,那么在進場時需要在報審中詳細記錄質量情況,將質保資料準確無誤的記錄下來,對全部項目的'構件合格證進場規范化且正確的填寫,每一個構件在進場前,都需要有一定的驗收記錄;第二,對所有項目的構件監理進行規則的細致化實施,將裝配式建筑的重要部位以及關鍵工序明確好,按照記錄要求對工序等進行詳細的檢查并細致化的記錄;第三,在對施工方案進行監理審查時,需要對連接內容以及現場安裝進行充分的了解,保證整個施工安排是合理有序的,且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第四,對于裝配式建筑進行巡視檢查時,需要將實測實量、旁站記錄完善化,所記錄下來的資料需要能夠體現出整個裝配式建筑當中的過程控制[3]。
3.2完善裝配式建筑施工監理的體系。完善裝配式建筑施工監理體系的具體性操作有:詳細分析施工內容,將施工監理工作的重點確定下來,并將監理工作的要求和經驗以及施工監理的對象和內容結合起來對監理工作內容展開相應的先后排序以及輕重的區分,確保監理工作的提前性以及高效性,從而能夠避免較大危險事故的出現。除此之外,該體系還需要保證施工成果的應用性和實用性,監理工作的質量處于較高的水平,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成本處于正常范圍內,不僅要保證施工的質量,還要保證其使用壽命以及穩定性都在較高的層次上。
3.3裝配式建筑監理的質量流程控制。在施工前,監理需要將有關的施工方案、圖紙會審、監理細則以及監理規劃詳細錄入至工作系統當中,并且需要在系統中對這些信息進行持續性的跟蹤以及審核。在構件的駐場驗收系統當中,監理人員需要將有關構件的使用部位以及駐場驗收的數量錄入到系統當中,從而能夠形成構件(材料)的監督臺帳。此外,構件的進場復驗系統可以現場驗收構件,并且還可以對構件信息進行錄入,監理所需要找出工序所存在的明顯問題,然后將問題反映給相關專業人員,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措施。在施工現場當中,監理人員需要對現存的以及和PC相關的標準以及規范準則有著充分的掌握,這是因為制定的PC方案是和設計圖紙以及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在完整性和針對性方面比較缺乏,比如在構件的支撐形式、塔吊能率、堆場、運輸道路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少,并且在方案的設計上,監理人員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抄襲方面的查驗。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數管理人員在PC技術的掌握程度方面都比較低,故而為了防止質量問題的出現,監理人員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技術知識掌握的檢查,在對現場的構件安裝以及綁扎現澆結構鋼筋的順序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這樣可以將工程的質量明顯提高,施工也可以在預先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施工監理在工作當中出現問題的關鍵性原因,是由于中國在此類型建筑方式上的發展時期比較短,仍存在太多不完善的結構。裝配式的建筑施工監理工作是比較復雜的一項工作,要求監理人員需要具備非常專業的技術,并且由于各部分的施工過程常常都會涉及到和質量監理有關的問題。因此,裝配式建筑施工要想降低質量低下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發生率,需要做好自身的監理工作,要對和施工安全有關的專業知識有熟練的掌握,這樣才能使得質量監理發揮出較高的預控作用,安全事故發生率才會明顯降低,工程質量也會有非常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蘇楊月.裝配式建筑建造過程質量問題及改進機制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7.
[2]應潔心.中新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對比研究[D].東南大學,2017.
[3]羅利平.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要點探索[J].工程質量,2016,34(S1):19-22.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3
【摘 要】現代工業技術的迅猛發展,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重要部分理應與時俱進,適應現代化發展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業采用現場制造較多,生產效率相對較低,實現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已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應用;發展
一、引言
以工廠預制的構件和配件,在施工現場用機械裝配而成的建筑,被稱為裝配式建筑。工廠化生產,機械裝配現場作業,充分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產業化特征。這種建筑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減少了施工現場環境污染,提高了建造效率。裝配式建筑的應用和發展對現代建筑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及應用
1、國外的研究及應用
由最初的美洲移民時期的木構架拼裝房屋,到二戰后為解決歐洲、日本等國的房荒問題,而發展起來的裝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廣。
作為工業革命源頭的歐洲,建筑工業化比較發達,裝配式建筑有很廣泛的應用。西歐發達國家如法國、英國等,對裝配式大板建筑進行了重點發展,總結了建筑構件生產施工過程中的經驗,研發了一套專用于裝配式住宅建筑的體系。法國的大板建筑技術上比較成熟"在非地震區可以建造25層的建筑,在地震區也能建造10-12層的建筑。
美國在1991年PCI年會上提出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作為美國建筑業發展的契機,由此帶來預制裝配式建筑在美國二十年來長足的發展,F今美國,混凝土結構建筑中裝配式建筑的比例占到了35%左右。此外,采用高強硅砌塊的13層大樓――加州希爾飯店經受了大地震依然完整無損。被譽為美國最高模塊化建筑的希爾頓帕拉西奧德爾里奧酒店,1968年設計建造現在仍然在使用,這足以證明了預制結構的耐久性。
二戰后經濟迅速崛起的日本,建筑工業化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日本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在亞洲也處于領先地位。日本現有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房屋是裝配式建筑。這與日本在立法方面給與裝配式建筑稅收、財政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密不可分。
2、國內的研究及應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和應用在我國才剛剛開始,應用最多的是多種預制屋面梁、預制空心樓板、大板建筑、吊車梁、預制屋面板,但我國裝配式建筑技術比較落后,預制構件整體性差、承載能力低、延性不好、構件的跨度也小,由于這些物理性能和功能的許多局限,到90年代中期,全現澆式混凝土建筑體系幾經逐漸取代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此后經濟迅速發展的近十年間,預制裝配式施工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預制構件的加工精度與質量方面的提高,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重新升溫,發展態勢快速、良好。目前國內的一些知名建筑企業如上海萬科集團、南通建工總承包有限公司、上海瑞安集團等開發的項目中均采用了預制裝配式建筑,取得了較好的實踐價值和示范效果。
我國香港、臺灣地區裝配式建筑應用比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預制建筑設計和施工規范,高層住宅多采用疊合樓板、預制樓梯和預制外墻等方式建造,廠房類建筑一般采用裝配式框架結構或鋼結構建造.。臺灣地區建筑體系和日本、韓國接近,裝配式結構的節點連接構造和抗震、隔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都很成熟,裝配框架梁柱、預制外墻掛板等構件應用較廣泛,預制建筑專業化施工管理水平較高,裝配式建筑質量好、工期短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裝配式建筑的分類及其發展
1、裝配式建筑的.分類
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逐漸發展出砌塊建筑、板材建筑、模塊建筑、輕型框架建筑、升板和升層建筑五種主要形式。
(1)砌塊建筑
墻體是由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的建筑稱為砌塊建筑。多用于建造3-5層的建筑。建筑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又分為空心和實心兩類,砌塊建筑有比較多優點,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也較低。
(2)板材建筑
板材建筑又稱為大板建筑,是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的。多用于全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有效的減輕了結構的重量,擴大了建筑使用面積,增強了建筑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者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或者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
大板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內部缺少靈活性的分隔。設計中要尤其注意節點問題。以保證構建連接的整體性。解決好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
。3) 模塊建筑
模塊建筑是由板材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盒式建筑的裝配形式有:
1)整體模塊式,完全由承重盒子重疊組成建筑。
2)板材模塊式,將小開間的廚房、衛生間或樓梯間等做成承重盒子,再與墻板和樓板等組成建筑。
3)核心體模塊式,以承重的衛生間盒子作為核心體,四周再用樓板、墻板或骨架組成建筑。
4)骨架模塊式,用輕質材料制成的許多住宅單元或單間式盒子,支承在承重骨架上形成建筑。
也有用輕質材料制成包括設備和管道的衛生間盒子,安置在用其他結構形式的建筑內。盒子建筑工業化程度較高,但投資大,運輸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裝設備,因此,發展受到限制。
。4)框架輕板建筑
其組成部分是板材和預制的骨架,可用鋼、木做成板材和骨架的組合,但大多數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承重骨架。承重結構有兩種形式:一是框架結構,承重框架由柱、梁組成,再擱置非承重的內外墻板和樓板;二是板柱結構,由柱子和樓板承重,內外墻板是非承重的。骨架板材建筑結構可以減輕建筑物的自重,內部空間分隔靈活,適用于多層和高層的建筑。此結構裝配形式有兩種:全裝配式、預制和現澆相結合的裝配整體式。保障骨架板材建筑結構的剛度需求和整體性的關鍵是構件的連接,柱、梁、板等節點連接十分重要,具體施工中應以結構需要和施工條件為前提,使用哪種方式經計算后再進行設計和選擇。
。5)升板和升層建筑
升板建筑是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墻可用磚墻、砌塊墻、預制外墻板、輕質組合墻板或幕墻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筑外墻。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較大,樓板承載力也較強,多用作商場、倉庫、工場和多層車庫等。升層建筑是在地面安裝好升板建筑每層的樓板的內外預制墻體,然后一起提升的建筑。這種建筑方式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對于場地受限制的地方非常適用。
2、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為了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建筑產業化發展,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加強基礎性研究工作,理清與完善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分析裝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廣會給現有的設計施工監理帶來的深刻變化,制定相關政策來適應建筑產業的新變化,完善標準體系,加強技術集成和推廣應用。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生產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驗收標準。實現裝配式建筑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售后服務的一整套產業過程中有標準可依;加強技術集成,加快推廣步伐,建議將一些成熟技術納入標準,強制實施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加大推廣裝配式建筑的科技投入,加快形成多種裝配式現代建筑體系。
四、結語
我國已經有了一些代表性的預制裝配式建筑項目和示范工程,裝配式建筑符合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是我國房屋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黃小坤,田春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研究[J].住宅產業,2010(9).
[2] 徐勇剛. 預制裝配式住宅的研究與實踐 [J]. 住宅產業,2012.07.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4
。摘要]高職院校以技術教學為主,在裝配式建筑教學過程中更應強調技術與實際操作的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本文將分析高職院校裝配式建筑教學課程改革的有關問題,闡述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裝配式建筑教學課程改革的有效舉措,以期提升教學效率,轉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裝配式教學;課程改革;學生
隨著國家經濟的提升,建筑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并形成了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其中,裝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具有低成本、短工期的優勢,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裝配置建筑教學也應發生改變,與時代接軌,與產業融合,進而培養大批量專業的技術型人才。
1、高職院校裝配式建筑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建筑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對經濟、社會就業、城鄉發展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提出綠色、發展、共享等理念后,裝配式建筑逐漸映入人們眼簾,成為建筑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裝配式建筑能夠推動建筑的綠色發展,滿足人們基本需求。且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國家經濟的有效提升。鑒于此,高職院校應與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培養裝配式建筑發展所需的人才,改變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操作與理論知識的研究教學模塊。當前,裝配式建筑產業軟硬件基礎薄弱,從業人員又缺乏工業化管理思維,難以適應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要在教學內容上以技術研發、設計、生產等內容為主,積極探索更優的教學模式,更深入的技術研究課堂,才能滿足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中對技術的迫切需求,對專業人才的需要[1]。
2、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
2.1環境污染逐漸變小
傳統的建筑容易產生很多固體廢棄物,比如建筑垃圾、石塊以及粉塵等,這會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通過應用裝配式建筑,能夠在施工現場實現裝配工作,這樣很好地避免了污染的產生,可以很好地改善施工周圍的環境。所以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會使得環境的污染逐漸變小,更有利于我國構建綠色環保型社會。同時這種裝配方式產生的噪音比較小,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實現和諧發展。
2.2安全質量穩步提高
因為目前建筑工程更加注重高層樓房的建設,相應的高空作業也就更加頻繁,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同時由于具體的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容易導致整個工程出現質量問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在后期改進過程中將增加工作難度,無形中加大了工作量。而應用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都是在低空作業,避免了高空墜落等情況,使得建筑的安全和質量穩步提高,這也就從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建筑水平不斷提升。
2.3節能效果更加顯著
由于我國水資源比較緊張,而裝配式建筑很少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從而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另外對施工中的其他材料,通過裝配式施工的辦法,能夠進行科學地設計,并且合理使用材料,這樣也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費,極大地節約了能源,所以在節能領域,裝配式建筑大有用武之地。
3、高職院校裝配式建筑教學課程改革的有效舉措
3.1裝配式建筑教學應補充的內容
3.1.1裝配式建筑設計基本原理。掌握裝配式建筑教學基本原理,圍繞該知識點構建一套完整的教學內容,包括房屋建筑與裝配式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以及房屋建筑設計的有關內容。鼓勵學生在裝配式建筑學習中創新思維,以房屋建筑學為起點,設計一次裝配式建筑設計教學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并熟練運用基礎知識,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3.1.2裝配式建筑構造內容。裝配式建筑通過形式創建與精細化的設計,創造出許多實用的新型構造。其內部結構點的連接使得建筑成為復合多層裝修構造特點。因此,教學中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成熟內容、適宜內容補充到教學中,及時進行總結,緊跟時代發展需要。尤其應利用地方的標準圖紙,為學生講解裝配式建筑構造中BIM技術的運用,應用軟件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直觀觸感。
3.1.3裝配式建筑與智能化。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裝配式教學工業的有關內容,如設計標準化、構件工廠化、施工機械化以及管理科學化。尤其BIM技術的運用,更應體現在裝配式建筑教學中,利用該軟件為學生展示裝配式建筑從設計、構建,到施工、運用等的全過程,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為學生展示基本內容。
3.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建筑工程類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要結合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基本情況,以及實際內容進行分析,并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周邊建筑等有關的教學內容。利用成功的案例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內容,讓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能夠真正融入其中來了解裝配式建筑的真正內涵。或開展專題講座,將裝配式教學內容與建筑工程的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興趣,創設具體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2]。同時,專業教師應重視模塊化教學,將裝配式教學知識與施工內容結合在一起,科學的整合專業教學知識網絡結構,并按照基礎知識、建筑施工知識、崗位知識等模塊進行劃分,讓學生構建起知識網絡結構,有效突破重點與難點,增強學習能力。
3.3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
變革教學方法,要重視手段與模式的改變。在建筑工程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手段的變革,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現場實訓等多種教學手段。其中,BIM三維模型信息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真實的現場施工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有關知識。準確把握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之間的差別,以及裝配式建筑中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藝、注意事項、質量要求等內容。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類型為學生講解,包括外墻掛板體系、裝配式剪力墻體系等,針對不同個體系內容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受力結構、內部構造、以及細節構造等。并將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做比較,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新特點,以及適合哪些建筑類型。繼而具有針對性的把握裝配技術與建筑要求之間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3]。
3.4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近年來流行的教學模式,可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高職院校應與多家施工企業加強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利用施工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實訓機會。按照學習階段,合理安排學生參與到實際施工中去,切實了解裝配式建筑的特點、體系結構、施工要點以及施工工藝。例如:在學習裝配式剪力墻體系時,要預制主要受力構件,如剪力墻、梁、疊合板、陽臺、戶隔墻等。施工期間要在現場拼裝后對墻板間豎向連接縫進行灌封處理,對主要受力鋼筋在可靠連接后進行澆灌處理等。在實踐教學中,在現場施工人員的示范下,學生應主動參與到施工中來,掌握施工方法、工藝、技術、以及注意事項等。在實踐中掌握操作技巧,準確掌握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順序,了解預制件與裝配之間的關系,以及組裝順序、組裝方式。利用學生自己的力量在實踐中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校企合作是當前高校裝配式教學實踐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校企合作的教學實踐改革中。高校應重視人才的培養,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將自己有限的資源與企業合作,拓寬自身教學途徑。在合作過程中了解裝配式建造的方式,提升教師對裝配式專業生產操作的熟練性。而企業能夠通過合作,不斷完善自身理論體系,直接獲取人才,增強企業內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培養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共同來實現高校裝配式實踐教學的改革目的。以人為需求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本途徑,采取訂單式培養、校企合作招生之方式,構建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新目標。一方面,有助于裝配式建筑專業的構建與發展,促進高校裝配式教學設施不斷完善,繼而為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基地,促進專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企業與校園合作,可以協定招生之方式,有目的性地進行教學實踐改革,培養人才數量與質量,控制改革的方向。利用企業的力量推動裝配式實踐教學不斷發展,實現產教結合新模式。校企合作,實現雙方互惠互利,相互依托,把握方向。實現雙方的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最終實現裝配式建筑實踐教學最終發展目標,促進生產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提供物質基礎。
3.5充分利用BIM技術開展實踐教學
在高職院校的裝配式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實踐教學,需要充分利用BIM技術。比如高?梢詫ι鐣系墓具M行調查,選擇裝配式項目上比較有實力的公司進行合作。這種合作主要是實踐方面的合作,可以邀請專家和學者到學校進行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先從理論知識上做好理清工作,為以后的實踐打好基礎。專家們的見解和知識都比較獨到,并且能夠緊密聯系實際,可以向學生介紹最新的技術與世界前沿科學理論。尤其是BIM技術更新和升級比較快,必須時刻把握形勢,及時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校要定期組織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包括安排學生去施工單位進行參觀,了解BIM技術的最新特點,以及應用流程;蛟跇嫾䦶S的構建制作中,可以一邊參觀,一邊聽著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從而更深入地了解BIM技術。如果條件允許,時間充裕,教師也可以進行安排一些同學去指定的公司進行實習,通過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為以后的就業和工作做好鋪墊。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一些BIM相關的競賽,組織廣大學生踴躍參與,并對表現突出和優異的學生作品進行獎勵和表揚,從而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喜愛BIM技術,并且在平時的活動中不斷討論和學習,進而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們模擬制作一些裝配式的構件,比如一些陽臺、樓梯和梁柱等,并且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鍛煉動手能力。而且學生在小組合作之間,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并且做好改進工作,不斷提高制作水平,另外,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學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3.6發展人才培養戰略
裝配式建筑將成為未來建筑發展的主流方向,對人工勞動力的需求將大大降低。因此,傳統教學手段與人才培養理念已經落后,高校應以培訓專業工程師的理念為主要培訓方式。建立裝配式教育師資培訓機制。地方高校是人才的培育基地,對裝配式建筑人才的培養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能力,打造一支專業化較強的優秀師資隊伍。要強化裝配式人才培養理念,組織地方高校教師深入建筑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并進行深入的調研與學習。加深教師對裝配式人才培養的認識,圍繞設計、生產、施工、管理、裝修等幾個領域為中心,開展實訓課程并加強實踐教學。同時,教師還可以老鷹互聯網教育的方式,將實踐課堂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有效豐富課堂內容,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探索性。在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中,完善裝配式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利用先進的師資隊伍加強實踐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滿足崗位職業的能力需求,準確把握改革方向。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出發點,詳細分析崗位職責并對做好調研工作。根據企業對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實際需求,來確定實踐教學的改革方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并突出崗位能力訓練,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繼而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的體系與構架。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圍繞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的需求,以該專業為中心開展多途徑、全方位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提升師資隊伍人才培養能力,進而為實踐教學改革提供條件,促使高校早日實現教學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4、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闡述了高職院校裝配式建筑教學變革的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裝配式建筑教學變革的有效舉措,得出應補充有關內容,如裝配式教學的基本原理、構造內容,智能化裝配式的有關知識。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實現模塊化教學方式。要優化教學手段,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BIM技術的運用,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教學場景,親身體驗施工過程。要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原理,了解裝配順序,掌握施工要點。
參考文獻
[1]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裝配式建筑在建筑結構課程的“BIM工作室”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8(16):54-55+58.
[2]劉建邦.高職建筑工程類專業裝配式建筑教學課程改革[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3):42-44.
[3]蔡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裝配式建筑實訓教學實踐研究——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8,2(03):95-98.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5
。壅目前,裝配式建筑的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導致裝配式建筑的人才隊伍跟不上發展速度,加強裝配式建筑專業的教學改革成為了關注的重點,本文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對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中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模式
1、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在我國,校企合作經歷了30多年的探索,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一種模式,裝配式建筑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1教學工廠模式
教學工廠的模式,主要是具有教學、生產、培訓的功能。是由學校和企業進行合作,建立起符合企業要求以及技術教育要求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聘請專家顧問或者是經驗十分豐富的一線技術人員直接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來,將企業的生產環境和學校的教學環境融合在一起,在教學工廠的模式下,教學人員和企業的工作人員實行雙崗雙責,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團隊意識。
1.2訂單模式
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中的訂單模式,主要指企業根據需求量向學校下定單,學校和企業雙方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根據企業的需求量以及需求方向,學校制定相應的人才計劃,在學生畢業之后和單位簽訂就業協議。訂單模式的合作模式,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同時還解決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給企業節省了培養成本。
1.3學工交替模式
學工交替的合作模式,是將理論學習的過程和實踐的過程進行交替,在學校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在企業完成實習任務。高職院校主要是進行實用型、技術型以及技能性人才的培養,學工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將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并且能夠在工作實踐中快速的成長,更好的適應企業的生活。
1.4技術服務模式
技術服務模式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通過校企合作實現對員工培訓,目前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迅速,競爭越來越激烈,其裝配式建筑企業更要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在進行員工培訓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老師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以及培訓技能。技術服務模式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功能,服務于地方企業,為地方經濟提供服務,提升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技能。
1.5“科技服務”模式
學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科技服務?萍挤⻊漳J绞瞧髽I提供資金、學校根據企業的發展設定可研方向,是比較深層次的一項合作模式,在科技服務的模式下,教師和企業的專家共同進行研究成果的創造,進行項目的研究,并將研究的成果轉化成產品、技能或者決策?偟膩碚f,科技服務模式是一種共贏關系,企業和教師共同的進行成果的研究。
2、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解決路徑
2.1轉變合作觀念,找準校企合作的利益基點
要想加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就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并且轉變合作觀念,從根本上認識到校企合作是一種共贏,是給雙方帶來利益的。學校和企業都要進行換位思考,滿足雙方的發展,學校要做到求同存異,確保學校自身價值的基礎上,尋求企業和學校的一種平衡。只有確保共同利益,合作才能長遠。校企合作模式是在進行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的同時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將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聯系在一起相結合,企業也要轉變觀念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明確在校企合作中自己的定位,為社會提供更加符合社會實踐的裝配式建筑專業的人才,同時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提升企業的發展以及自身價值的文化層次。
2.2充分發揮政府的主要作用,加強體制機制建設
在現實情況中,很多的地方政府沒有發揮好主導作用,沒有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帶來的好處,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很少,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只有加強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使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因為企業的本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信息的提供。在校企合作中,存在高職院?蒲泄ぷ鳛槠髽I提供技術供給存在的困難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高職院校供給的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和企業所需要的存在偏差也是在所難免的,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通是政府工作中的關鍵;
(2)制度的建設。要想確保校企合作能夠良好的發展,制度建設是必不可少的。這主要是由于校企合作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做好政府制度建設也是政府的重點工作。
。3)法律法規的維護。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利益分配或者是產權問題。這就需要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的進行規定,只有做好法律法規的約束,合作才能更加的規范化。
2.3樹立面向產業需求的教育理念,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明確基本的教育方針,面向產業需求,充分考慮市場情況,進行課程的設置以及專業教學的調整,確保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就業和實踐需求。在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將市場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確保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在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估的培養,確保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水平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崗位相匹配。在課程體系方面,高職院校要和企業共同研討出符合企業的專業設置、課程計劃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在這過程中聽取企業代表的意見,同時在堅持自主原則的前提下,發展引企入校的模式,以企業的技術標準為基礎,進行專業課程的開發,以適應企業以及行業的變化。
3、結束語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應該找準利益基點,加強校企的合作,和企業共同制定出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政府的主體作用,加強體制建設,引導企業主動和高職院校進行合作,滿足企業、高職院校、人才、市場各方的利益訴求。
參考文獻
[1]張士輝,朱冬光,王國英.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02):189-193.
[2]徐公芳,蔣承杰.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的制度建設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07):40-43+57.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6
摘要:進入21世紀以后,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現在裝配式建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裝配式建筑主要指的是使用預制構件在施工現場完成裝配的建筑,裝配式建筑具有節省勞動力、可以有效擺脫氣候條件限制的優勢,并且建筑的墻體可以進行反復的拆卸,有效實現墻體的重復利用,避免產生多余的建筑垃圾。
關鍵詞: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
1、引言
現階段,我國城市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也逐漸提升,住宅建筑工程具有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混凝土裝配式施工技術作為住宅建筑說過程當中經常使用的一項技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也面臨著新的壓力,所以需要不斷對該技術進行完善。
2、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特點
通常情況下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來講,主要指的是在住宅建筑施工的過程當中搭配使用裝配式混凝土施工技術。裝配式混凝土施工技術主要是將混凝土構件在工廠使用加工的方式對其進行工業化的加工以及制作,在這個環節當中,主要是對混凝土構件的梁、板等部分進行生產與制作,盡可能地結合實際情況裝配好建筑的陽臺或者是樓梯的部分結構。
3、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優勢
3.1綠色節能優勢。因為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所以建筑工程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源。同時因為受到傳統經濟的影響,大部分企業在具體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于能源的節省以及對環境的保護。雖然人們節能環保的意識在不斷地增強,但是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仍然沒有辦法做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就目前的情況看,建筑企業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對于鋼筋以及水泥等施工材料的需求量比較大。同時在時間的過程當中對于一些不可再生的水泥等特殊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多,這樣就間接地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建筑工程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3.2性能優勢。裝配式建筑在具體使用的過程當中具有非常強的抗震性能,能夠有效保障居住者的.安全。構件在實際加工的過程當中主要是采用大量的保溫材料,并且具備非常好的密封性,這樣就能夠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保溫性能,使建筑工程能夠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裝配式建筑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主要的構建就是鋼筋混凝土,所以在建設的過程當中會使用剛柔合并的施工原則,有效增強施工構件對于外界環境的時候能力,延長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
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應用問題及解決措施
裝配時混凝土構件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對于建筑工程的標準化以及模式化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房屋建設工程自身的特點以及經濟效益要求裝配時混凝土構件在具體使用的過程當中具有一定的標準以及科學化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保障房屋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此,政府的相關部門以及行業機構都應該加大對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標準化以及模塊化的研究。另外,我國對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比較單一,對于新技術的研究以及改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加強同各方面資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實現多項技術、工作人員以及行業的融合,對此相關企業應該加強合作,結合實際情況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研發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5、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分析
5.1安裝技術要點。建筑工程在安裝施工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設備比較多,比如:樓梯板、陽臺、預制墻板等等。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如果是安裝PC板,就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固定架,這樣可以為后期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奠定基礎。如果是安裝飄窗,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就需要保證螺栓以及螺母之間的連接位置,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飄窗安裝的施工質量。如果是安裝樓梯,需要有效保證樓梯的支撐強度,這樣才能夠保證樓梯在安裝施工完成之后能夠有效投入到使用過程當中。如果是安裝陽臺,就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疊合陽臺的高度,同時還需要落實好疊合陽臺的固定工作。
5.2預制構件的吊裝操作。通常情況下,預制構件在具體吊裝施工的過程當中主要分成兩個系統:
。1)濕式系統。濕式系統的吊裝環節主要為:進行放樣→預制柱的吊裝→預制大梁的吊裝→預制小梁的吊裝→樓板的吊裝→相關外墻的吊裝→陽臺板的吊裝→樓梯的吊裝→現澆的環節以及對于機電的配置→最后一步就是樓板的灌漿工作。對于濕式墻板來講,具體安裝方式主要是:在墻板的上部進行預留錨筋施工,錨筋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插入到疊合澆筑層。在對樓板進行澆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將墻板上部與其結構體使用合理的混凝土澆筑方式進行施工,在墻板的下部需要使用鐵件合理地進行連接,需要流出一定的滑動空間,這樣能夠子啊發生地震的時候可以跟著進行晃動。
。2)干式系統。對于干式系統來講,其主要的吊裝施工工序是:選取放樣→預制柱的吊裝→預制大梁的吊裝→預制小梁的吊裝→樓板的吊裝→陽臺板的吊裝→樓梯的吊裝→現澆的環節以及對于機電的配置→樓板的灌漿→完成相應的結構體→最后進行外墻的吊裝工作。
5.3PC、PCF技術。PC技術主要指的是在建筑樓梯、陽臺、內隔熱板等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制作過程中,而PCF技術主要指的是使用在以疊合樓板預制板作為代表的預制混凝土模板制造的過程中,在電梯井、內部剪力墻與部分內隔墻結構建設的過程中仍然是采用支模現澆的方式進行施工。通過對PC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全預制構件在制作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安裝問題,并且還能有效地解決窗框以及墻板、保溫等預制構件施工的相關要求,有利于改善窗框滲漏的情況,降低工程現場施工的作業量,并且避免繁雜的后期施工。
6、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裝配式混凝土構件體系在具體什么過程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從長遠的利益來看,裝配時混凝土構件符合工業化生產的發展方向。建筑行業在具體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創新精神,在原有的技術支持之下,創造新的施工技術,在工程街上的過程當中不能一味的青睞現澆混凝土,在這裝配式結構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需要加大投入力量,就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的污染,促進建筑工程工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愛蘭,宋萍萍,楊震卿,等.BIM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2015(3).
[2]趙金海.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產業化中的發展及前景[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3)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7
摘要:裝配式建筑為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可通過優勢分析探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過程, 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從而探究我國裝配式建筑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 成本分析; 應用前景;
1、前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日新月異, 房地產作為基礎性支柱產業, 不但從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環境, 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就業率的提升。目前, 各行各業科技化進程加快, 房地產業也將改變以往的粗放式發展方式, 從根本上進行科技化改革。裝配式建筑在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環境效益、規避勞動力浪費等方面有很大的潛在優勢。因此,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從一方面為房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另一方面也順應了房地產業科技型發展的新道路。
2、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分析
。1) 縮短施工周期
由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生產可以在工廠中進行, 且每層之間的并聯式生產方式, 通過機械化作業程度的提升, 降低勞動成本投入, 提升施工效率, 極大縮短施工周期1.傳統的施工方式, 每層的主體結構需要一個星期左右可以完成, 采用裝配式建筑施工, 每層的實際工期大致需要三天左右, 建筑整體可縮短約三分之一的工期。
。2) 減少環境污染
傳統的施工作業方式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例如:污水廢水、噪音污染、粉塵污染、白色污染等。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各構件均在工廠內完工, 避免了現場的混凝土攪拌、泵送混凝土等多重施工環節, 在構配件的運輸、裝卸、安裝過程中避免揚塵, 減少了對周邊環境的噪音污染, 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環境2.
。3) 減少資源浪費
傳統的建筑方式需要在外墻搭接腳手架, 而卻需要很多臨時性支撐建筑, 造成了資源和人工的雙重浪費。而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 是使用工廠內生產機器的可循環模具, 可反復利用流水線生產, 降低資源消耗, 節省生產時間。施工現場作業時, 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 可以將繁瑣的施工流程轉變為拼裝和吊裝這兩個環節, 減少了各項能源的浪費和污染。
3、裝配式建筑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
。1) 發展起步較晚
我國的裝配式建筑較比西方國家而言起步較晚, 其中發展相對較早的歐洲裝配式建筑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日本在亞洲地區領跑裝配式建筑的發展3.縱觀整個歐洲裝配式建筑發展史, 其最可取之處在于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根據我國現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求,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空間甚廣, 但由于我國發展起步較晚, 結構配件產品形式單一, 機械化工業化水平較低, 本土所生產的裝配式產品達不到規定的要求, 無論從生產方面還是現在施工安裝方面均達不到質量要求, 嚴重影響了裝配式建筑的優勢發揮。
(2) 質量監管不力
裝配式建筑的質量監管不力主要體現在質量監管方面的政策和管理不到位。在如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 建筑行業的不規范行為仍然存在, 且輕質量以控成本的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隱患, 增加的維護成本, 桎梏了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貫穿整個建筑過程,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質量監管工作并沒有深入到每一個環節, 而只是停留在施工設計審查、招投標等方面, 而建設中后期的具體管理則由項目管理單位、質監站等部門承擔。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建筑項目管理斷檔, 各部門溝通不密切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隱患, 沒有完善且成熟的管理制度。
。3) 質量信息未共享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各個階段, 均需引入各式信息化技術, 如BIM技術、3D激光掃描技術、云數據平臺, 及大數據等4.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 各個環節的`信息共享尤為重要, 倘若質量信息不能在項目建設中各責任主體和監管部門之間實現實時動態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流, 則不能及時全面地協調各方的凸顯問題, 會在一定程度上延誤甚至誤導決策, 從而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后果。因此, 各責任鏈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質量信息的資源共享, 完善信息共享體制可以大幅度減少各部門之間的責任不明, 推諉卸責等現象。
4、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策略
(1) 融入產業化理念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實現后發趕超的前提是理念的融入, 將裝配式建筑的構件制造進行產業化生產, 將裝配式建筑的專業人才進行產學融合式的培養, 通過制定并完善產業推進體系, 來填補現階段市場中裝配式產業鏈發展斷層的現象。產業化理念的融入首先要覆蓋全產業鏈企業, 督促企業在制度建設、硬件設施、項目管理、成本控制等諸多方面入手, 形成產業化的有機統一, 立足于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同時, 著手于管理制度的規范實施。此外, 還需同步擴大生產, 與政府、平臺公司、質監部門、施工單位形成聯動, 提升對裝配式建筑的認識和認可程度, 加速培養龍頭企業, 以市場導向來指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2) 加強政策導向
對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而言, 在我國仍處于接收期和上升期, 最有效的促進方式是以政策為引導, 技術為支持的發展模式。政府應在合理范圍內給予政策支持。在經濟政策方面, 可以在整個裝配式建筑的生產使用周期內, 大力提升稅收、價格、信貸等方面的優惠力度, 從水電資源、建筑用地、指標申請、容積率獎勵等諸多方面入手, 配合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新機制, 順應整體建筑體系, 形成一系列完備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在企業用地等基礎性方面, 可以在企業建廠初期就給予土地購買優惠, 如果企業利用工業園區內的廠房, 園區的直管部門應幫助企業選購廠房, 促進項目落地。
。3) 著力人才培養
任何產業的發展, 人才是第一要務。對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應從高校入手, 開設相應的理論與實踐課程, 從根本上培養專業型人才, 也可以從建筑專業進行課程融合, 與傳統的授課方式相結合, 實現校企合作, 優化從業人員結構, 以理論促實踐, 以教育謀發展。從長遠來看, 可以建立從業人員資格培訓和考評體系, 范圍限制在建筑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及學生, 以學歷、專業和工作年限為報考條件, 建立考評制度, 培養專業從業人員。
(4) 創新監管制度
從法規政策層面的改革可以有效提升監管質量, 主管部門應加快推進監管制度的創新發展, 從項目招投標、勘察設計、造價定額等方面進行嚴格把控, 同時加大對構件生產、市場銷售、施工監理、質量安全、工程驗收等諸多環節的參與度, 完善監管流程, 確保各個環節責任到人、質量到位。整體流程中, 最為重要的是構件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管, 裝配式建筑的構件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是影響整個裝配式建筑的重要因素。質量監管應貫穿在整個構件生產過程中, 對構件生產企業進行備案登記, 同時利用大數據云平臺對構件的產品流向進行實時動態管理, 并及時分享有關信息。同時對各構件的生產產能、市場數據及生產計劃進行合理化分析, 從宏觀上進行構件市場的供需調控, 維護供需平衡。
5、裝配式建筑的應用范圍與前景展望
。1) 應用范圍
當前, 我國城鎮化飛速發展, 建筑形式的改革和民生需求日新月異,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順應了時代潮流, 在公共衛生間、臨時性宿舍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 城市施工地區不斷增大, 施工人員的住房問題是確保施工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 大批量務工人員入城, 員工宿舍的改擴建成為了每個工地的難題, 而裝配式建筑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且節省國家成本。此外, 裝配式建筑獨有的環保型、高效性和低成本性等優勢, 對房價形成一定程度的調控, 對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環保性高、低成本的裝配式建筑還具有保溫隔熱的效果, 有效解決了施工現場住房條件惡劣這一問題, 將城鎮化中的“住房”落實到位。
(2) 裝配式建筑的前景展望
根據現階段的發展規劃, 裝配式建筑與BIM技術的融合是必然趨勢。BIM技術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比對, 可以模擬三維立體化模型, 將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施工進度、施工質量和成本造價進行全面展示, 有助于建筑的后期維護與管理。此外, 裝配式建筑具有可持續發展特點, 其環保度高、成本低等特點, 可以有效的節能減排, 很好地落實了綠色建筑施工的根本原則, 并可以通過構件生產的深入設計、安裝順序優化、提高構件重復率等方式, 降低生產成本, 直接降低人工費和措施費。
6、結束語
目前, 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 建筑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 建筑行業的諸多弊端, 如高產能消耗、高污染、高浪費等問題仍舊制約著經濟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推進可以有效解決建筑行業存在的問題, 極大程度上回應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且與現階段我國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相契合。在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初期階段, 雖然前期投入較大, 技術和人力資源都不盡人意, 但從整個建筑生命周期考慮, 裝配式建筑的成本低、環保度高、工期短等諸多優勢, 均可為我國建筑行業再上一個新臺階添磚加瓦, 隨著對其材料和技術的深入研究, 裝配式建筑占領未來建筑市場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動態管理在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分析[J].范欽培.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中旬刊) .2017 (1)
[2]建筑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問題及合理應對方式研究[J].陳德桂.住宅與房地產.2017 (6)
[3]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思考與對策--以江蘇省為例[J].夏侯遐邇, 李啟明, 岳一搏, 賈若愚.建筑經濟.2016 (2)
[4]2014年全國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J].趙惠珍, 程飛, 王要武, 王楠, 王承瑋, 周景梅.建筑.2015 (11)
[5]建筑工業化的現在與未來[J].賀靈童, 陳艷.工程質量.2013 (2)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8
1裝配式建筑概述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1]。裝配式建筑最初出現于上世紀初期,并不需要現澆作業,只需要現場裝配即可,同時,這種建筑中的構件成本并不高,性價比也很好,且帶有綠色建筑特點。在生態環境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裝配式建筑因具有綠色環保特征,受到人們的青睞。
2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
2.1種類劃分
對于裝配式建筑來說,擁有多種類型,按照形式劃分有剪力墻形式、框架與核心筒形式、框架與剪力墻形式等;按照高度劃分有多層混凝土式、高層混凝土與低層混凝土式[2]。在我國應用最多的裝配式建筑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但在商場等建筑項目中多采用框架式。
2.2抗震性能
在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任何建筑最重要的一點莫過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全裝配式;另一種是半裝配式,無論哪種裝配形式,其裝配程度的高低不會影響到建筑整體剛度,能夠影響結構剛度的只有受力構件剛度與節點剛度,如果它們的剛度不達標,那么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以后,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將受到極大威脅,因此,應提升受力構件與節點剛度[3]。同時,在裝配式建筑中有多個節點形式,不同結構剛度所帶來的影響也不會不同,尤其是抗震性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在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設計過程中,應加強與現實情況的聯系,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3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
3.1框架結構體系設計
對于裝配式建筑框架結構體系來說,在我國商場建設中應用較多,也是應用力度較大的裝配式建筑結構。之所以采用這種結構體系,主要是由于該體系質地相對較輕,便于運輸,同時它屬于綜合性能相對較好的高層框架。在利用框架結構體系的.過程中,無論是疊合板還是合梁都會在工廠內部完成,然后利用運輸設備將這些框架運輸到施工場地,再在現澆處理節點或梁端鍵槽等方式的作用下完成下一階段的設計。為提高框架結構體系裝配式建筑的受力能力,在實際設計中還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問題:一,強度等級控制。無論是柱混凝土還是預制框架柱底的強度等級至少要達到C30左右;二,平面設計原則。在設計梁柱中心線的過程中應做到豎向平面相同,且呈現對齊形式,在縱向上也要以對齊為主;三,預埋件的處理。對于框架結構體系設計來說,預埋件屬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保證處于不同區域的預埋件能夠很好的連接在一起,無論是承受軸力還是剪力都處于良好狀態。
3.2剪力墻結構體系設計
剪力墻結構體系在我國居民保障住房中的應用較多,在設計這種結構體系的裝配式建筑時,可以根據需求與工廠實際情況選擇剪力墻結構,既可以是半預制式,也可以是全預制式,無論哪種形式都能滿足設計需求。為確保裝配式建筑結構質量,滿足使用需求,應關注以下幾點內容:一,設計好承重墻板。承重墻是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做好承重墻設計,保證建筑質量,需要將承重墻搭建在兩側的山墻上。同時,做好內力計算結果與抗側力設計。此外,在結構豎向抗側力設計的過程中,應保證現澆方式能夠將豎向主承力鋼筋漿錨與連接帶組合在一起,并做好抗震設計與連接設計,以便提升建筑結構的整體性,避免出現中斷的情況;二,控制好鋼筋直徑與強度。在剪力墻結構體系設計中應保證各個預制構建間的連接性處于良好狀態。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確保傳力良好,還要提高構造的可靠性。如果發現該結構的抗震能力較差,應適當提升鋼筋直徑與強度;三,注意與現場吊裝環境的聯系。對于剪力墻結構體系來說,如果在設計中采用的是分塊設計,那么在實際設計中應注意與現實情況的聯系,如房間構造、拼接位置等。對于豎向接縫的部位,應做到避免應用到暗柱中,且盡量避免在同一個建筑結構中應用多個構件。此外,在實際設計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操作,做好驗算,避免出現配筋變形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設計合理,滿足人們實際需求。
4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裝配式建筑是現代建筑中應用較多的一種形式,它不僅可以降低勞動強度,還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但不同的裝配式建筑在結構體系與設計上的方式并不相同,注意要點也存在差異,因此,本文聯系實際情況,分別對框架式裝配式建筑與剪力墻裝配式建筑的結構設計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相關人士帶來有效參考,加大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設計與應用力度。
參考文獻:
。1]陳秋實.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與設計[J].江西建材,2017,(02):50-53.
。2]王振.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維護體系發展現狀[J].磚瓦,2016,(05):47-49.
。3]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建筑關鍵消防技術取得最新進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01):4.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9
為了順應時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給人們帶來更為優質的生活質量與環境,裝配式建筑正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與傳統現澆混凝土施工方式相比,它具有生產效率較高,耗能少,環境污染小等綠色環保理念,實現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信息化管理、工業化施工等優越性[1],因此裝配式建筑將會推動我國建筑業的健康發展。裝配式建筑就是建造產品的構件或者部品在工廠里統一制作并加工,然后運送到現場進行連接安裝,形成一體的建筑產品。裝配式建筑目前已成為了建筑業的發展趨勢,是建筑業轉型的有效途徑,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阻礙因素,應該找到解決途徑,實現裝配式建筑質的飛躍。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阻礙因素;應對策略
1、發展背景與現狀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最初的萌芽是在20世紀初期,在二戰之后,興起于歐洲國家,發展于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2]。美國政府相繼出臺了推進其發展的政策和標準規范,日本形成了本國獨有的裝配式技術體系,因此兩國發展水平較高。此外,法國、英國和新加坡等國的裝配式建筑也形成逐漸成熟的技術體系,并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國最初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裝配式建筑,借鑒了東歐國家及前蘇聯等國的經驗,在國內推行標準化、工廠化、機械化生產,但因為經濟基礎等因素,沒能發展起來。但在近十年來,裝配式建筑進入了黃金發展期。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鼓勵并支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升勞動生產率和質量安全水平,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為我國建筑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2、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阻礙因素
2.1 造價成本較高
目前,由于裝配式構件市場占有額小,不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化、工廠化生產,加上稅收較高,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所以預制構件價格會偏高,再加上運輸安裝費以及人工設備費等費用偏高,導致建造整體成本較高。數據顯示,與傳統現澆相比,造價高出1/5~1/6[3]。
2.2 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
我國要想發展推廣裝配式建筑,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質量方面,都應該出臺相應的實施標準以及規程,并且要有配套的實施細則。在裝配式建造的整個過程,缺乏相應配套的標準技術體系,模塊化標準化程度低,各種構件缺乏統一的標準,因此阻礙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與推廣。
2.3 缺乏健全的管理體制和相關規范
裝配式建造是生產方式轉型的產物,在轉變的同時配套的管理體制及相關規范標準也應及時跟隨步伐。在施工現場中,對預制構件的精度達不到要求以及現場粗放型的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統一的專業化管理體制,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再者,如果全國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以及相關政策法規作為依據,企業缺乏相應的參考標準,那么嚴重制約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2.4 缺乏完善的產業鏈
首先,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還不算成熟,預制構件的生產廠家不足且構件的單一,導致在市場上的占有份額小,沒有形成較大的市場規模,很難滿足市場的需要。在運輸物流方面,缺乏配套的`物流系統。在建筑產品設計、生產、運輸、施工產業鏈不完善,沒有進行協調組織,缺乏有效地信息溝通。
2.5 缺乏R等瞬諾吶嘌
由于裝配式建筑是新興產業,且對參與人員的能力、素質、經驗要求較高,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是匱乏的。目前來說,對這一行業的設計人員以及施工技術人員和標準化生產的產業工人的培訓渠道是缺乏的;企業之間的高技術人員缺乏溝通與交流學習;普通的施工隊伍缺乏相應的施工經驗,達不到對預制構件的安裝運輸以及吊裝設備的要求,阻礙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3、應對策略
3.1 經濟成本方面
首先,工廠應該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應用標準化流程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優化設計,通過減少資源的消耗來降低原材料成本,由此就降低預制構件的價格。再者,施工單位應注重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的培訓,事先統籌準備,提高預制構件的安裝效率,保證安裝構件的重復率低,從而通過減少人工費與管理費來降低成本。目前過高的增值稅也大大影響其推廣發展,可以通過適當降低增值稅來縮小成本[4]。
3.2 建筑產業方面
在裝配式建筑建造過程中,一條完善的產業鏈能把設計制作、加工生產、現場施工以及后期的運營維護統一成戰線,不僅充分利用各種優勢資源,還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預制構件從設計到工廠生產制作,應該不同的環節制定不同的設計生產方法,減少資源的消耗,保證產品的質量。在構件運輸到現場到施工過程中,應該建立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能夠適時適量的運送到現場,避免堆積亂放,應注重專業人才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利用BIM技術,充分整合企業之間的優勢資源,使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相互協調配合,建立管理信息數據化平臺,做到信息和資源的共享性,能夠有效地對整個產業鏈進行完善。
3.3 政策方面
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是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不成熟,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市場規模,缺乏政策的引導以及市場的導向,沒有體現出真正地經濟和社會效益,導致我國裝配式建筑處于緩慢發展階段。如果說國家給予比較完善的相關扶持政策與法律法規,進行鼓勵發展,建立有關部門專門負責并進行有效地監督實施,從而保證其健康穩定的發展。
3.4 社會認知度方面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離不開百姓的支持與消費,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百姓對其認知度。首先可以對示范項目進行擴大宣傳,打造宣傳教育基地,讓老百姓看到其帶來的益處,了解實實在在的實惠,突出比傳統現澆混凝土的優勢,鼓勵他們的積極性,政府部門應該做好市場向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提供對示范工程的科研經費,吸引更多的企業進行投入建設[6]。
4、結 論
從國家建筑業的前景來看,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指日可待,只有解決了絆腳石,才能讓路途更順暢。筆者首先了解了國內外發展背景與現狀,找出了阻礙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主要的因素,并針對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裝配式建筑改變了傳統現澆的建造方式,實現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信息化管理、工業化施工的建設目標,帶來健康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裝配式建筑所體現的綠色理念以及體現的優越性,將決定了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成功的推行,將會實現我國建筑業成功升級轉型,促進建筑工業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戴超辰,徐霞,張莉,等.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SWOT分析[J].建筑經濟,2015,36(2):10-13.
[2]齊寶庫,張陽.裝配式建筑發展瓶頸與對策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5,17(2):156-159.
[3]史玉芳,康坤,王秀芬.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對策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11):5-9.
[4]施嘉霖,唐婧,張凱.上海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研究與對策[J].住宅科技,2014(11):1-5.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0
摘 要:
從現階段市場反映來看,裝配式建筑的建設成本普遍高于傳統現澆建筑的建設成本,這對裝配式建筑的廣泛發展和大范圍應用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從而也直接影響了我國建筑行業產業化的進程。本文通過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傳統現澆混凝土建筑進行成本構成與成本對比分析,對成本增量進行界定、分類,發現可避免的成本增量是當前急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并提出了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的造價構成;PC構件;成本增量分類;可避免的成本增量
引言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隨著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裝配式建筑在全國各地快速發展起來。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同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府發〔2016〕16號文《關于加快推進裝配式建設工程發展的意見》,再到201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四川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9〕54號)落實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裝配式建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裝配式建筑節約了資源能源,減少了施工污染,提升了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與此同時,也推動了裝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工藝的發展,且提高了PC構件加工的質量和精度。
但從現階段市場反映來看,裝配式建筑的建設成本普遍高于傳統現澆建筑的建設成本,這對裝配式建筑的廣泛發展和大范圍應用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從而也直接影響了我國建筑行業產業化的進程。本文通過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傳統現澆混凝土建筑進行成本構成與成本對比分析,對成本增量進行界定、分類,發現可避免的成本增量是當前急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并提出了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決思路。
1、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構成
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構成除與傳統現澆模式相同的直接工程費之外,還增加了PC構件的生產、運輸和現場安裝等環節費用。由于直接工程費仍是僅有管理費和利潤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計取,規費和稅金是非競爭性取費,費率標準由當地主管部門確定,因而亦可排除其對造價對比的影響。而PC構件的生產、運輸和現場安裝費用才是對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起到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
PC構件生產費用包含建筑材料費、人工、水電、機械等成本費用、構件模具費、工廠攤銷費、PC構件廠利潤、稅金組成;構件運輸費主要是PC構件從工廠運輸至工地的運費、短期倉儲費和施工場地內的二次搬運費;構件安裝費主要是構件場地內垂直運輸、安裝等費用,此外還有現場腳手架、模板等措施費用。
1.1 兩種施工方式下的造價對比
項目概況:該項目位于北方某市,項目總建筑面積逾11萬平方米,公租房數量預計超過2000套,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通過全裝修和環保節能的整體衛浴、整體式櫥柜等物品,達到拎包即可入住的條件。以其中的3#樓為例,建筑面積為4713.56平方米,占地面積410.91平方米。
同一住宅建筑,裝配式設計平米建安費用比現澆設計平米建安費用高出783.94元,其中,土建工程高出811.71元。不難發現,兩種施工方式造價差異主要集中在土建工程上。
采用裝配式設計,在地下工程、砌筑工程、樓地面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抹灰及零星工程以及措施項目中均較傳統現澆設計造價節約,僅PC構件及安裝一項,造價大幅增加,是造成裝配式建筑比傳統現澆建筑造價偏高的關鍵因素。
1.2不同地區以及不同項目,采用裝配式混凝土建造方式比傳統現澆混凝土建造方式的成本增量不同,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的項目成本增量會低一些,反之則高一些。絕大部分項目成本增量大致在150~600元/m2之間。
我國目前階段裝配率、預制率對裝配式混凝土項目成本影響較大。按常規理解以及裝配式建筑的規律,預制率越高,成本應該越低,這點發達國家的經驗也已經證明,但目前在我國卻處于相反狀態,預制率越高,成本增量反而越高。如果只用預制樓梯,成本會有所降低;只用樓梯、疊合樓板、陽臺板、空調板等水平預制構件,預制率在20%以下,成本增量一般在200元/m2以內;國家《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GB/T 51231—2016要求裝配率達到50%,對應的預制率一般應達到30%,需要增加豎向預制構件,會導致成本增量進一步加大。
2、成本增量分類
成本增量在此文是指鋼筋混凝土建筑采取預制裝配方式與采取傳統現澆方式的建造成本差異(除注明外均以單體建筑的單位地上建筑面積來衡量),其范圍包括設計和咨詢費增量、工程實體上的成本增量、施工措施成本增量。
以下根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需要,對成本增量從相關性、產生的環節、原因、有效性、可控性這五個方面進行分類闡述。
2.1 按照與裝配式的相關性分類
裝配式建筑在各個環節產生的成本增量大多數是與裝配式建筑直接有關、甚至就是裝配式建筑的特性所決定的。但也有一部分成本增量并非是裝配式建筑本身所特有、必須包含的內容,與裝配式建筑本身并沒有直接關系。
(1)與裝配式無關的成本增量有:管線分離、綠色建筑技術應用、BIM技術應用、夾心保溫外墻、全裝修、同層排水這6項技術的應用。除上述6項以外,提高不同功能房間之間的隔聲效果的隔聲分戶墻,便于住戶在全壽命期內進行自由分隔和調整的大開間、大進深的設計等均可以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性價比,也屬于與裝配式沒有直接關系的成本增量。
(2)與裝配式有關的成本增量與裝配式有關的成本增量,是指因采用裝配式建造工法而增加的成本,例如增加的裝配式專項設計費,因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及預制構件與現澆構件之間的連接等導致的配筋和混凝土用量增加,預制構件的制作、存放、運輸和安裝環節的成本增加,施工現場的塔式起重機和運輸道路等成本增加等。因裝配式而降低的成本可用成本負增量表示,例如減少的人工、模板、腳手架、找平層等費用。
2.2 按成本增量的產生環節分類
按是否與裝配式建造工法有直接關系,在總體上劃分為直接成本增量、間接成本增量。直接成本增量能直接計入成本核算的相關環節;間接成本增量是指與裝配式建造工法有關,但不是直接的一一對應關系,不能直接計入成本而需要匯總后進行分配的成本。例如,目前有些裝配式建筑的工期較現澆建筑有所延長,工期延長而產生額外的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我國的裝配式在現階段由于過高的成本增量而受阻,究其原因主要是現階段的裝配式產業鏈還不成熟。成本增量既會在裝配式的全過程發生,也會在所有相關環節中發生。其中,規范標準環節是成本增量的技術性原因,政策和甲方環節是管理性原因,這三大環節的問題形成了成本增量的主因。前期策劃和設計是甲方在成本管理時機上的最重要環節,從成本增量的數值來看,前期策劃和設計環節的成本增量占比并不高,但對整個成本增量的控制和影響卻至關重要。
2.3 按照成本增量產生的原因分類
按照成本增量產生的原因分類,一般可以分為7類。
(1)政策原因 有些地方的裝配式建筑政策過于激進,人為造成了供給側緊缺;項目無論適合與否都要搞裝配式的一刀切政策;按單體建筑而非按項目進行預制率或裝配率指標考核、不能相互調劑的政策;偏重于結構系統的預制率導致四大系統發展不平衡的政策等。
(2)標準和技術的原因 適合建筑工業化的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有空缺(特別是促進行業標準化設計和通用部品部件體系的標準)或細分不夠、標準要求高于國外標準、過于保守甚至部分標準條文和圖集不合理、標準體系的結構不平衡(偏重于結構設計一個專業)、結構連接方式一邊倒地用“濕連接”、有些條文過于模糊或粗淺而不便于執行。由于國外剪力墻裝配式建筑很少,高層建筑可供借鑒的經驗幾乎沒有,而我國的試驗和研究進展滯后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行此類標準、規范對于剪力墻結構出于安全考慮在很多方面比較審慎。再有疊合樓板的出筋問題是制約樓板自動化生產、提高產能、降低成本的關鍵問題。國外的疊合樓板不出筋,而我國大多疊合樓板鋼筋需要伸入支座,雙向板側邊還要出筋。疊合樓板是最容易實現自動化生產的預制構件,因出筋而沒有辦法實現自動化生產。
(3)階段原因 我國目前處于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起步階段。在起步階段,由于供應鏈尚不成熟,各種資源的市場供應不足、市場競爭不充分,有些城市還有保護地方企業限制外地企業進人的各種政策,有些關鍵材料還依賴進口等市場原因導致成本偏高;由于前期研發投入和工廠建設投資大但產能相對較低而攤銷成本高;大多是試點示范等小規模項目或低預制率項目而導致沒有工業化、批量化生產的規模效益;裝配式人才缺乏,管理者及操作工人沒有類似經驗、不熟練而導致產生較高的學習成本,例如預制構件的吊裝就位,日本是用1 ~2個工人,我們現在需要4~5個工人;還有各個企業的技術標準和管理體系尚不成熟甚至缺位等原因導致成本較高,這是在發展初期的正常情況。而一旦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起步階段的高成本問題會因大規模而攤薄或消解,成本開始進入下降趨勢,并逐漸發揮成本優勢。因而,不能靜態地看待裝配式建筑在起步階段的成本增量問題,更不能把起步階段的成本增量問題視為裝配式建筑本身的固有特點而誤認為裝配式建筑不經濟、不合理。
(4) 設計標準化、模數化水平不夠的原因 我國裝配式建筑的技術標準體系尚不夠完善,其中缺失的標準較多,行業整體的標準化、模數化水平不夠。同時,設計標準化不是照搬標準圖的狹義概念,由于對設計標準化的理解有失偏頗而重視度不夠,沒有認識到設計標準化對裝配式建筑的重要性與傳統現澆建筑完全不同這一差異;或者認識到了但是落實不到位,沒有進行專項研究,不能把握設計標準化在裝配式建筑全過程中的技術要點和管理難點,導致設計標準化不能落地。設計標準化不夠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大量的鋼模具不能材盡其用,被白白浪費,不但沒有體現出工業化批量生產的成本優勢,反而因為模具攤銷次數少、模具成本增量高,增加了成本。
(5)稅收環節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預制構件的增值稅稅率比現澆混凝土建筑施工稅率高;同時,預制構件比現澆混凝土造價高出約一倍,由于預制構件成本中的土地攤銷等一些特有的成本沒有進項稅可供抵扣,再加上預制構件工廠需要交納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其他稅費。綜合計算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預制構件比現澆混凝土增加稅金成本大約為5% ~8 %。在全裝修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增加了裝修成本后計稅基數增加導致實際稅金增加等成本增量。
(6)運行模式的原因 裝配式是集成度比較高的建造方式,與之相適應的是EPC模式(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而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項目還是采用傳統的碎片化管理模式(設計、采購、生產、施工各為其主)。施工企業在同樣是工程總承包的情況下,但多了預制構件生產企業,這種情況下,一是會造成報價中容易重復計算預制構件部分的管理費和利潤,造成重復計算的成本增量;二是由于施工企業對預制構件生產不熟悉或主觀意識認為有不可控風險,從而對于采用預制構件后本來可以減少的成本(例如找平層抹灰、腳手架部分等)仍按傳統現澆方式進行報價,并未體現預制構件所帶來的成本減少部分,形成了“名義減量”。如果制作增、施工減,成本增量就不是那么大了,甚至可以持平或減少。運行模式的不適應,會導致裝配式建筑在生產、施工等環節的成本增量背離價值原則而不能得到量化和補償。
(7) 其他原因 還有一些是技術上不成熟,特別是沒有工程經驗的地方造成的成本增量。例如國外對應不同的結構體系、建筑高度、抗震設防烈度和構件種類采取不同的連接方式,一些連接方式比較簡單(如干式連接等),而我們的連接方式比較單一,濕法連接也比國外復雜,技術不成熟,研發投人不夠,導致成本增加。
同時在現階段還大量存在不合理生產工期導致的成本增量,例如很多甲方仍是傳統現澆建筑的慣性思維,邊設計、邊施工、邊變更,習慣性地認為可以搶工期、可以后改,不前置策劃,不及時決策,前期不急,倒排工期,倒逼預制構件工廠和施工單位,導致生產工期很緊,正常生產工期下同一個預制構件可能只需要2套模具,現在為了搶工,必須4套模具或更多,模具用量成倍增加,同時還增加了生產工人的數量、加班量和窩工量,導致了成本增加。
2.4 按照成本增量的有效性分類
從是否對于形成建筑產品、提升建筑功能和品質有作用、是否能獲得客戶認同和補償的角度,可以把成本增量分為無效成本增量和有效成本增量兩類,F階段裝配式建筑的成本增量中,夾芯保溫外墻技術、石材和面磚反打技術、管線分離技術等新技術應用的成本增量是有效成本增量,其他大多數成本增量都是無效的,因此降低成本增量有較大空間。
2.4.1無效成本增量 無效成本增量是指成本增量對于形成建筑產品、提升建筑功能和品質沒有作用,無法獲得客戶認同和補償的增量。這類成本增量主要有如下三種情形:
(1)能提高建筑質量,特別是針對傳統建筑通病的“滲漏霉裂”及脫落、防火問題。這樣的成本增量能獲得建設單位、建筑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運維單位的認同和補償;例如外立面采用集成式設計的裝飾、保溫與結構一體板,基本可以避免外立面滲漏、開裂、裝飾面層和保溫層的脫落和防火問題,還可以延長使用壽命和降低運維更換成本。
(2)屬于客觀存在的政策或標準等原因造成的成本增加,例如一刀切政策、不考慮是否適合做裝配式,或者標準過于保守而導致的成本增加。這樣的成本增加,對建筑功能和品質也沒有作用,客戶不會買單。
(3)屬于主觀經驗或管理原因造成的額外成本增加,例如甲方或設計單位習慣性的采取“后PC”方式而導致的成本增加。這樣的成本增加,屬于管理失誤,客戶不會買單。
2.4.2有效成本增量 有效成本增量是指成本增量對提升建筑產品的使用功能和品質有直接作用,全部或大部分能獲得客戶認同和補償的增量。有效的成本增量主要有如下三種情形:
(1)能提高建筑質量,特別是針對傳統建筑通病的“滲漏霉裂”及脫落、防火問題。這樣的成本增量能獲得建設單位、建筑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運維單位的認同和補償;例如外立面采用集成式設計的裝飾、保溫與結構一體板,基本可以避免外立面滲漏、開裂、裝飾面層和保溫層的脫落和防火問題,還可以延長使用壽命和降低運維更換成本。
(2)能提升建筑功能,特別是保溫、隔熱、隔聲。這樣的成本增量能獲得建筑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的認同和補償。例如采用管線分離設計的裝配式建筑除了方便維護之外,還能提高樓層之間的保溫、隔聲性能,有利于實現供暖和制冷的按戶開啟和計量。
(3)能縮短建設工期,特別是高周轉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有限定交付使用日期且工期緊張的項目,冬雨期較長且不能施工的地區的項目。這樣的成本增量能獲得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認同和補償。
2.4.3對有效的成本增量按成本增量與功能增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細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成本增量>功能增量。這一類成本投人的性價比較低,有些應謹慎或限制推廣,有些應進行技術攻關盡早解決,以避免給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增加成本阻力。例如疊合樓板增加厚度、伸出鋼筋及現澆帶的做法,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室內凈高,對于住戶而言沒有任何功能增量,反有減量。
(2)成本增量=功能增量。這一類成本投入的性價比相當,這個成本增量物有所值,有助于實現裝配式建筑的綜合效益,值得推廣。例如管線分離、同層排水等。
(3)成本增量<功能增量。這一類成本投入的性價比較高,這個成本增量物超所值,能極大地幫助裝配式建筑實現綜合效益,應加大推廣力度。例如結構、圍護、裝飾一體化技術,集成衛生間、集成廚房、集成收納等。
2.5 從管理的可控性劃分
將成本增量從管理可控性的角度劃分為可避免的、可壓縮的、不可避免和不可壓縮的、可爭取成本減量的這四類,有利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下是按當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和考慮大多數企業的情況進行的分類,把各項成本增量分別劃分到這四類之中。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類是相對的,也是暫時的。隨著技術的進步,問題會逐漸解決,分類也需要動態調整,也可能會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
(1)可避免的
可避免的成本增量是當前急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這一類成本增量主要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在裝配式建筑發展初期由于政策不適宜、標準保守和有空缺等客觀原因而產生的額外成本增量;二是由于參建單位不熟悉裝配式建筑的特點,而在決策、設計、生產和施工環節依思維定式,未在全過程特別是前期植人裝配式管理,或因過于保守,或因不熟悉裝配式特點導致管理不精細、操作不熟練等主觀原因造成額外的成本增量;三是預制構件工廠盲目追求“高大上”和不合理的攤銷折舊年限等原因導致的攤銷折舊成本過高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2)可壓縮的
可壓縮的成本增量是當前急需解決的次重點問題。
這一類的成本增量主要包括三類情況:一是技術研發不夠、規范過于保守而產生的成本增量;二是標準化程度低而產生的成本增量;三是市場不成熟、產業布局不合理、競爭不充分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3)不可避免和不可壓縮的
不可避免和不可壓縮的成本增量是當前解決成本問題的非重點問題。
這一類的成本增量一般情況是必須發生,并且數據離散性較小的成本增量。主要包括四類情況:一是裝配式相關的管理成本,如專項的設計、咨詢費,不應壓縮;二是因結構拆分設計中歸并預制構件尺寸等原因而必須增加截面和配筋導致的材料成本上升;三是采用特定預制構件或技術而必須增加的成本,如夾芯保溫板的外葉板;四是預制構件在生產、運輸、安裝環節因工藝需要而必須增加的預埋件等成本。
(4)可爭取成本減量的
可爭取成本減量的一般是由裝配式建筑的特性所決定的,例如裝配式較傳統現澆方式具有免抹灰、免外架、免內架、模具周轉次數多、人工效率高等技術優勢,在具備一定條件時就可以轉化為裝配式的成本優勢,產生減量成本。
3、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決思路
從建筑工程造價構成得知,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的直接工程費構成內容的差異主要在PC構件生產、運輸和安裝環節。若要使得裝配式建筑建設成本下降,就必須降低PC構件的生產、運輸和安裝成本。
解決成本增量的思路主要有三條:一是把可避免、可壓縮的成本增量減下來;二是對于不可避免不可壓縮的成本增量,發揮和擴大其功能,讓功能增量大于成本增量;三是通過技術、管理和市場手段落實可爭取的成本減量。
本文對當前急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決思路:
3.1 政策不適宜導致的成本增量
當前一些城市出現一刀切的政策,導致與當地的市場供應情況及項目或建筑情況不適應,產生了不必要的成本增量。
(1)量化指標與市場供應不匹配 有些地方政策過于激進,人為造成了供給側緊缺。壁如合理運輸半徑150km范圍內預制構件實際產能有100萬m,但要完成政策要求的裝配式建筑指標需要200萬m2。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會造成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一方面需要從更遠的地方耗費更多的運費采購構件,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構件價格偏高。這種原因導致的成本增量自然不能被市場認可、客戶不會買單。所以,在政策制定時一定要考慮當地現有實際產能及新增產能與市場的匹配性。
(2)量化指標與項目或建筑不適應 有的地方政策太剛性,缺少靈活性,把不適合做裝配式的項目或建筑也硬性要求做裝配式。例如一個項目有兩棟樓,一棟9層,一棟3層,那么9層的更適合,3層的相對就不適合做裝配式。如果把裝配式指標全放在這棟9層的建筑上,做略高一點的裝配率,這個項目總的裝配率能實現,也不會造成很多模具的浪費,那么就能取得較好的規模效益。而如果按照某些城市的現有政策,這兩棟樓都要求達到裝配率50%,這種情況下3層的建筑成本增量就會相對更高,這就是額外的成本增量。
3.2 標準缺位導致的成本增量
近年來,我國裝配式建筑得到了集中爆發式的發展,而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工業化建筑標準體系,現行標準規范對工業化建筑發展支撐不足、關鍵技術標準缺位等問題突出,出現了技術標準跟不上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的問題,也造成了在標準缺位領域的大面積保守設計,導致了成本增量。
例如《裝標》是現行主要標準,未對多層建筑、高層建筑進行明顯區分,由于該標準主要是針對高層建筑而制定的,所以對于應用廣泛的多層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建筑而言要求過于嚴格,多層建筑的成本增量本身就相對高,加之標準缺位導致成本增量更高。解決這一標準空缺問題的《多層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T/CECS 604—2019)于2019年7月8日頒布,此規程的實施可以有效降低多層裝配式結構建筑的成本增量。類似這類標準空缺的問題,只要填補空白就可直接避免再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
3.3 由于甲方不進行事前策劃分析而造成的成本增量
在傳統建筑中,甲方從來不會認為如何建造會成為一個問題,更不會想到如何建造的問題會制約設計、銷售、財務等環節。這一慣性思維在裝配式建筑中遇到了問題,沒有針對裝配式建筑進行設計前的技術策劃及方案比選,而是仍然按原來的工作套路,先設計后施工,有問題再修改。特別是在裝配式建筑的設計過程中采取了用建筑方案直接進行設計而沒有考慮裝配性要求,導致了最終的設計不合理,發揮不出裝配式建筑的優勢,且產生了額外的成本增量。
3.4 由于裝配式設計滯后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裝配式建筑較傳統建筑最大的區別在于裝配式建筑是產品思維,而不像傳統建筑設計那樣是半成品。在設計上最大的區別在于時間上從各專業依次設計轉變為全過程協同設計;在空間上最大的區別在于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集成度高,而不再是各專業的分別設計,設計中需要各專業前后考慮、密切協同、相互交圈。而如果沿用傳統建筑的設計習慣,按現澆結構設計完成后再進行裝配式的深化設計、二次設計,就會喪失對在規劃、方案等高價值的設計前端的有效管理,規劃設計中沒有考慮裝配式建筑的優勢與劣勢,方案設計中沒有考慮裝配式建筑的特性與要求,其結果就是用高成本買單,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
3.5 由于設計精細化水平不高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裝配式建筑較傳統建筑在質量管理上的區別是精度高,傳統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比較粗放,誤差以厘米計,而裝配式建筑的誤差是毫米級。高精度的質量標準對應的是容錯度極低的管理要求,首當其沖的就是設計精細化,不能粗放和隨意,只有設計精細化了,生產的預制構件才能精細化,現場施工才能高精度完成。而精細化水平不高的設計將直接導致生產的`預制構件不能滿足現場施工要求,或者由于精度不夠而降低現場施工效率,或者精細化水平差到出現鋼筋或構件干涉碰撞、預留預埋遺漏或錯位等而導致返工,這些都將導致額外的成本增量。
3.6 由于拆分設計中功能過剩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高集成性決定了拆分設計除了需要考慮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本身的要求以外,還需要考慮預制構件在生產、運輸、施工等環節的要求,需要集成水、暖、電、通信、設備、裝飾等各個專業的要求。而設計師在不了解生產、運輸、施工等環節技術要求的情況下容易按保守的、更高的要求進行設計,例如由于對預制柱的生產方式不了解而加大了生產中脫模、吊裝等環節的荷載,或者由于對現場施工措施的不了解或未確認而增加了額外的預埋件。這些超出實際需要的荷載和預留預埋都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
3.7 由于拆分設計預制構件大小不合理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增量中有一項是起重機的成本增量?刂坪闷鹬貦C成本增量的主要措施是控制預制構件的單件重量,并據此選擇經濟的起重機布置方案和設備型號。單個構件過重過大,如果這個構件的位置正好在起重機的起重重量之外,起重機就要提高一個等級,就會為這一個構件增加起重機的臺班費;單個構件過小,數量過多,導致吊裝次數過多、效率低下,就會增加吊裝工期,導致結構工期延長,增加起重機的臺班量。這兩種情況都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
3.8 預制構件廠家縮短攤銷和折舊年限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土地成本攤銷及固定資產折舊是預制構件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預制構件工廠應該按照合理的使用年限進行土地成本攤銷及固定資產折舊,一般合理的攤銷和折舊年限為土地按50年、房屋建筑按20年、生產設備按10年、工具器具及運輸設備按5年。而有的生產廠家為了盡快甚至短期內就收回投資而隨意縮短攤銷和折舊年限,大大提高了構件成本,在構件供不應求的地區,這種做法更為常見,導致了構件價格的虛高。這一情況也造成了成本增量。
3.9 預制構件工廠盲目追求“高大上”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自動化流水線是建筑工業化的特征,也是現階段的最高水平。而我們現在還處于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初級階段,標準體系尚未完善,設計標準化程度還較低,預制構件工廠的生產對象并非是標準化的預制構件,大多數是非標構件、異形構件。構件廠盲目追求自動化、高配置必然導致投資過大、設備利用率低,構件成本偏高,從而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同時構件廠由于過多征用建設用地、廠房及辦公樓等過分奢華也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
3.10 預制構件工廠總平面及工藝布置不合理而產生的成本增量
預制構件工廠合理的總平面及生產車間工藝布置既有利于降低建設投資,也有利于縮短廠內原材料、預制構件、能源的運輸和輸送距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例如混凝土攪拌站緊連構件生產車間、構件生產車間外直接布置構件存放場地、鋼筋綁扎工位靠近鋼筋骨架人模工位,這些措施都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但實際上很多構件廠由于迅速上馬,選址匆忙,由于客觀限制或主觀原因或由外行設計造成構件廠的總平面及生產車間的工藝布置不合理,難以修改,因而產生了持續性的成本增量。
3.11 因預制構件質量問題而導致現場吊裝怠工產生的成本增量
高質量的預制構件是高效率施工的前提條件,高效率施工是低成本的前提條件。由于裝配式建筑對質量問題的容錯度比傳統建筑低,傳統建筑中的粗放式質量管理的習慣極易放過預制構件生產質量出廠檢查或進場驗收檢查,極易用抽查的方法而不是逐件檢查的方式進行質量檢查驗收。而一旦有一個構件的質量出現問題,導致安裝不上,可能損失的就是整個樓層、整個建筑的正常進度,從而產生額外的成本增量。
3.12 現澆結構部分質量偏差、預留預埋不準確而產生的安裝成本增量
高精度的預制構件要求現澆結構部分也必須是高精度,特別是從現澆層到裝配層的轉換層的結合面質量,包括混凝土標高及伸出鋼筋質量等,這都直接決定了裝配層的安裝效率。如果轉換層標高有偏差,或者預留鋼筋位置、長度不準確,那么預制構件的安裝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暫停,需要處理完問題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從而造成安裝時間延長,成本增加。
3.13 因總工期延長而增加的財務成本、管理成本
理論上,裝配式建筑可以縮短建設工期,但由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兼有預制、現澆兩種施工內容,較傳統現澆混凝土建筑多出預制構件的設計、生產、安裝工序,加之很多項目沒有在地下室結構完工前完成安裝所需預制構件的生產,或者沒有通過外墻一體化施工來節約外裝修施工時間,或者沒有通過內裝修穿插施工來節約總工期,導致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總工期反而被延長,從而產生了額外的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階段裝配式建筑的高成本現象很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是企業與行業管理方面的問題造成的,只要消除不利因素,解決好存在的問題,真正遵循裝配式建筑的特性和規律來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并對各個環節的實施過程進行科學有效的管控,裝配式建筑就一定能夠提高效益。
首先,不要為了搞裝配式而搞裝配式,要為了實現效益搞裝配式。其次,標準應及時體現技術進步的成果,及時優化和修訂。裝配式相關環節要用好標準、用活標準。不搞一刀切,只對適宜的建筑和項目采用裝配式。例如高層建筑比多層建筑適宜;標準化建筑比個性化建筑適宜;規模大的項目比規模小的項目適宜。裝配率、預制率允許在同一個項目不同單體建筑上靈活分配。不宜強制性規定具體的部品部件要求。對國家標準關于全裝修、管線分離、同層排水、外墻保溫等提高建筑標準的“補課”性質的要求應更堅決地貫徹,使成本增量用于效能增量。最后,在對實現效益起決定性作用的裝配式產業鏈“上游”,即甲方決策環節和設計環節下足功夫,確保效益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主編許德民,副主編胡衛波.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如何把成本降下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1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實踐與管理叢書):18-34.45-50
[2] 2016年《建筑工業化》的“裝配式建筑造價案例分析”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1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建筑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應運而生,鋼結構是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論文總結目前我國裝配式鋼結構發展面臨的問題,從完善相關政策、構建技術標準體系、加強產業協作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推動裝配式鋼結構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建筑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可持續發展
1、引言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建筑業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就,對我國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城市化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建筑業仍然是能耗高、建造方式粗放、信息化水平低的傳統行業,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建筑業要改變現狀、尋求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融合先進的發展理念及科學技術,邁上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的轉型升級之路。在新形勢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是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裝配式建筑是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廠提前生產,然后運至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按結構體系主要分鋼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以及木結構三大結構類型。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限制,我國木材資源匱乏,裝配式木結構不能被廣泛推廣來解決大量的人口居住問題,目前木結構主要應用分析于高檔低層別墅。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雖然耐久性高、可塑性強,但是其預制構件重,運輸半徑大,運輸成本的管理費用偏高。裝配式鋼結構具有鋼材重量輕、抗風抗震性能佳、施工周期短、建筑品質高、有效使用面積大、節能環保、經濟性好等優勢,與其他兩種結構相比,鋼材可回收再利用,更契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建筑的代表,是天然的裝配式建筑。
2、裝配式鋼結構的發展現狀
鑒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具有抗震性好等優勢,其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分析。日本有三成以上的房屋采用鋼結構,在住宅領域鋼結構甚至占比超過了七成;美國鋼結構被應用分析到各種類型的建筑中,其中在住宅領域鋼結構占比超過四成。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廣泛推廣及應用分析,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在我國,鋼結構建筑的應用分析主要集中于商業地產、大跨度會展中心、體育場館、工業廠房等公共建筑領域,并且發展勢頭良好,技術較為成熟。而鋼結構在住宅領域則發展緩慢,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與人們對鋼結構住宅的性能優勢認知存在局限、對鋼結構住宅的綜合效益認識不足等存在一定的關系。為了改善目前我國住宅因多為鋼筋混凝土或磚混結構而整體性差、抗震性能不佳的問題,應大力發展鋼結構住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建筑業人工成本處于上行趨勢,并且自xx年以來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的價格快速攀升,混凝土結構相對于鋼結構的成本優勢在逐漸縮小。鋼結構建筑有助于化解鋼鐵去產能困局,巨大的市場空白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預留了大量發展空間[1]。自xx年以來,行業層面對裝配式建筑的政策逐漸向鋼結構住宅傾斜。xx年x月,住建部公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xx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開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推動建立成熟的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體系。xx年x月,住建部發布《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筑技術標準》,在鋼結構住宅的設計、生產、施工安裝、質量驗收、維護及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詳細規范。
3、裝配式鋼結構發展存在的問題
3.1標準體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尚未形成統一的、行業認可的標準體系,導致整個產業鏈的各環節無法參照一個統一的標準執行,企業就不可能進行產品的批量化生產,工業化水平低導致成本增加、鋼結構市場發育不完善,影響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建造水平和發展速度。
3.2建筑成本高
我國建筑產業化起步較晚,目前處于初級階段。在此階段,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預制構件標準化程度不足且生產和運輸成本過高,建設生產未做到真正提升效率,無法發揮工業化批量生產的價格優勢,裝配式建筑的綜合效益不明顯。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用鋼量大,其造價相較于混凝土結構偏高,在前期投入資金量大而回報周期長,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3.3信息化發展滯后
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裝配式鋼結構建造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建造模式既需要實現建筑、結構、機電、內裝等全專業系統一體化裝配,也需要實現設計、生產、施工等全過程一體化實施。然而,目前BIM技術雖有一定的實踐,但總體上推進緩慢,尤其缺少對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全過程管理及應用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3.4專業人才短缺
與傳統建筑的建造方式不同,裝配式鋼結構建造模式需采用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對相關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而行業內缺少與之相匹配的專業人才。設計人員、生產人員、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等相關技術人員都更熟悉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和管理模式,對裝配式鋼結構缺少了解和實踐經驗,短時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設計理念和施工方法。專業人才的短缺,將不利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產業的持續發展。
4、裝配式鋼結構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4.1完善相關政策,構建技術標準體系
推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發展,應以政府引導為基礎,市場化運作為手段,適當推行相應的激勵扶持政策,如土地供給、科技研發、資金配套、人才引進等方面給與政策傾斜,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尤其是住宅領域。同時應健全監管機制,制定配套措施,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根據裝配式鋼結構發展現狀,應加大規劃、設計、生產、施工等各環節的標淮化建設,完善和提高技術標準體系;加大關鍵技術、工藝工法、配套管理方法的研發力度,提高行業整體的技術及管理水平[2]。
4.2提高工業化程度,降低建設成本
導致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用鋼量大,材料成本高,因此需對主體結構進行輕量化設計,減少整體鋼材的消耗量;二是預制構件加工成本高,因此需要進行標準化設計,批量生產發揮規模優勢,降低成本。由此可見,降低成本的關鍵是實現建設全過程的標準化,做到標準化設計、標準化生產及標準化施工,提高行業工業化程度。同時做好設計優化,加大施工階段新工藝、新方法的硏發,充分發揮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短工期等方面的優勢,提升整體綜合效益[x]。
4.3加強產業協作,提高綜合效益
裝配式建筑采用設計、施工、制作與安裝高度協調統一的一體化建造模式,需要上下游企業加強協作,共建相互依存、合作共贏的產業聯盟,使得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加快產品研發、技術推廣、成果轉化。提高BIM技術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中的利用率,逐步實現全過程全產業鏈信息化管理,實現數據傳輸與共享,提高項目各參與主體間的協同效率。同時,積極推廣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實現設計施工一體化,發揮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建造優勢,提升整體綜合效益。
4.4重視人才培養,建立多元化培養機制
保障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良性發展的基礎是專業技術人才。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建立和完善專業資格認證、技術考核體系、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等方面培養專業化的生產、施工、管理隊伍。與此同時,可結合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發展,加大力度研發建筑機器人,讓機器人代替人力進行生產、施工和檢測等工作。此外,針對人才短缺現象,企業還可以與高校合作進行產學研協同育人,聯合培養鋼結構相關專業的人才,推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健康發展。
5、結語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因其具有自重輕、抗震性能好、節能環保、裝配率高等特點,加之有利于化解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有助于構建項目建設全過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發展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將推動建筑業的轉型升級。雖然在現階段,推行裝配式鋼結構應用分析和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專項研究,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定將成為建筑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推動力量。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2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建筑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通的建筑形式施工周期比較長,其安全性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以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所以,這就需要對于建筑結構體系進行創新。這樣就使得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優化預制和裝配兩個過程優化預制和裝配兩個過程,實現了建筑構建方式的創新,很好地保證了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其優點主要是縮短了施工的周期,符合現代社會對于建筑結構的實際要求。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設計
1、引言
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對于塵世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對于塵世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就體現在建筑結構上建筑結構上。所以,為了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建筑行業應該注重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和形式注重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和形式,對于建筑體系不斷創新。只有加強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推廣工作只有加強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推廣工作,在能夠加快建筑工程施工的速度工程施工的速度,實現對于傳統施工技術的有效突破,從而更好地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好地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
2、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發展
2.1建筑結構的來源
在我國在我國,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研究時間不長。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重視始于出于對于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等方面的考慮資源等方面的考慮,從而實現對于工業化更加有效的管理。因為因為,提出各個建筑施工單位推廣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從而使建筑施工的技術得到更加有效的更新和換代使建筑施工的技術得到更加有效的更新和換代。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建筑結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分別為預制和裝配。預制也就是應該預先制作是應該預先制作,在結合具體建筑結構的基礎上,對于原材料進行更加有效的加工進行更加有效的加工。我們可以把預制裝配式建筑理解成為把施工建設的過程分為兩個部分把施工建設的過程分為兩個部分,主要通過對于預先對于構件進行生產件進行生產,然后在現場完成簡單的組裝工作。這樣的結構實現了對于傳統施工模式的有效突破實現了對于傳統施工模式的有效突破,大大改善了傳統施工建設周期比較長的弊端建設周期比較長的弊端,很好地保證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全,從而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2.2建筑結構的實際應用
在我國在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主要是應用其進行大板建造。但是,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于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該結構并沒有得到更加有效的發展效的發展,其應用也就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但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21世紀世紀,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結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就目前來講,在北京和上海對于該結構的研究處于領先的地位和上海對于該結構的研究處于領先的地位。在上海城建置業發展公司建設的浦江大型居住社區率先使用預制混凝土結構的構件的構件?梢哉f,這很好地實現了對于傳統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的突破式的突破,并且在實際的運行中,可以使我們積累更加豐富的應用經驗應用經驗,可以為以后更加高質量和高水平地應用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奠定良好的基礎式建筑結構奠定良好的基礎。
2.3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
當前當前,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運用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分別為專用型的結構體系和通用型的結構體系別為專用型的結構體系和通用型的結構體系。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當屬通用型較廣泛的當屬通用型,其在結構的組成上與現澆結構比較相似似。而專用結構體系則是建立在通用型體系基礎上,為了滿足建筑物在功能上的需求足建筑物在功能上的需求。當前,專用型結構應用比較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開發水平不斷提升開發水平不斷提升,并且不斷地在實際的工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試用效的試用。從發展的角度上來講,不同結構體系的創新是推動預制裝配建筑結構發展的重要動力動預制裝配建筑結構發展的重要動力。從現場施工的角度來看看,以主體結構豎向構件的預制技術比較難。同時采用各種建筑技術有機組合的方式建筑技術有機組合的方式,從而使得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優勢得到了更加有效的體現優勢得到了更加有效的體現,其中就包括降減震技術結合的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等預制技術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等預制技術。
2.4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優點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用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對于提高工程施工的質量高工程施工的質量,具有諸多的優勢。首先,相對于普通的工程施工來說程施工來說,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中輕質墻板施工的比例比較大較大,這樣就會導致施工過程變得更加簡單和快捷,從而有效節約了人力和物力節約了人力和物力,能夠有效控制施工的成本,更好地保證建筑施工的靈活性筑施工的靈活性。最后,應用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開展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對于施工人員的`數量和技術要求比較低,對于控制工程施工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3、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核心關鍵
3.1預制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架構相對來說使用上比較簡單單,在運輸過程中質量較輕。在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一些高層建筑上尤其在一些高層建筑上,符合建筑發展的趨勢。首先,結構整體應該保證平整和規則體應該保證平整和規則,對于內部支撐體系具有很好的強度和韌性和韌性,從而更好地滿足結構良好承載力的要求。同時,不同梁柱的中軸線應該維持在同一個水平上梁柱的中軸線應該維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其次,應該對于鋼接點和柱間的交接部位進行有效的處理接點和柱間的交接部位進行有效的處理,使框架的基礎能夠滿足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滿足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保證使用混凝土的強度。最后,應該在內部構件之間選擇更加科學合理的焊接方式該在內部構件之間選擇更加科學合理的焊接方式,保證構件所處環境和承載力所處環境和承載力,優化施焊方式。
3.2剪力墻結構體系
在設計剪力墻的時候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在設計剪力墻的時候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先,應該注重結合具體的使用環境和條件,優化縱橫墻結構的選擇選擇,充分考慮到各種影響因素,從而滿足正常的需求。其次次,應該在布置橫墻的時候,合理安置承重墻板。最后,在確定剪力墻間的連接部分的時候定剪力墻間的連接部分的時候,應該注重結合承受點的特點進行構造設計進行構造設計。
4、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發展的分析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作為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作為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不同施工區域抗震烈度進行考量量,使其可以更好地滿足建筑節能的需求,開發更強使用性的預制裝配式結構預制裝配式結構。在提升預制率的時候,應該注重不斷提升工程的建設質量和水平工程的建設質量和水平,保證其專業化發展水平。只有逐步推動其構件的發展推動其構件的發展,使其各方面的特點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才能夠實現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才能夠實現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改變傳統建設方法的目的。在完善設計理念的過程中在完善設計理念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實現預制構件的自動化生產生產。
5、結語
綜上所述綜上所述,當前,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是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主要趨勢,也是更好地滿足人們需求的一種方法,對于提高建筑工程整體的質量和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筑工程整體的質量和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需要對其設計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行不斷優化和完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注重鼓勵不同的建設單位能夠積極地運用該體系同的建設單位能夠積極地運用該體系,才能夠使其不斷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建筑行業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建筑行業,為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們的生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3
【摘要】為了解決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裂縫、滲水等問題,弱化后期安裝裝配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針對成套技術展開深入分析,研究具體的落實要點,以對裝配式建筑施工工藝進行優化。在對裝配式建筑成套技術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運用了案例分析法、數據分析法等明確成套技術本身的應用現狀,針對其中的數據參數進行調查。通過本文研究,進一步了解了成套技術其中的創新要點,讓信息化、數字化技術能夠在裝配成套技術中得到進一步落實,明確了建筑工程的綠色節能發展方向。在裝配式陽臺成套技術應用過程中,弱化了應用流程,做到了環保施工,質量有保障,施工周期大幅度縮短,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綠色節能 ;裝配式建筑 ;成套技術 ;技術優化
裝配式建筑是在節能降耗理念下推出的一種全新的建筑行業技術,不僅可以降低噪聲污染也能夠提高建筑本身的性能。將成套技術應用其中,可以進一步落實綠色環保性能,促進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裝配效率,降低裝配成本,強化裝配質量,實現定制化、預制化生產,從根本上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最為關鍵的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可以進一步借助云計算、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讓裝配式建筑成套技術得到落實,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1.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概況簡述
裝配式建筑是一種綠色節能型施工模式,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可預制、可定制,符合國家現階段的建筑發展模式,而且這種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建筑之間可以實現循環使用,作為一種新型技術,其本身低碳環保、成本低但效率高。在城市化裝配式建筑不斷推廣,污染治理、能耗治理力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建筑結構一體化工作必須得到進一步落實。國內在裝配式建筑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高層建筑、多層建筑中都已經應用了裝配式建筑技術,可以將更多的工序前置化,施工流程簡化,目前國內對裝配式建筑也提出了相應的標準。但從實際情況看,預制裝配式施工技術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得到妥善解決,以此最大程度提高施工質量、保證施工安全性,讓裝配式施工技術得到更好地落實,真正改變傳統建筑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以陽臺技術為例,現階段大部分裝配式陽臺預制技術面臨著較大的安裝問題、運輸問題、生產問題,安裝施工效率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這種拼接性質的陽臺構件滲水、裂縫問題較為嚴重。最為關鍵的是,一些裝配式陽臺承受能力較弱,很容易出現塑性變形、垮塌失穩等情況。在此背景下,裝配式建筑成套施工技術的提出,并被在建筑行業內迅速擴展,工程施工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施工技術也逐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社會對人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突顯。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強化“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建筑作為高耗能、高耗材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拋棄傳統的建筑設計理念,在后期建筑設計、建設中落實智慧城市理念,打造出真正的“綠色建筑”,融入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觀。
以上海某高層建筑為例,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后,最終確定預制裝配式施工模式,為確保施工效果和施工效率,施工承建方選擇第三方廠家進行預制構件。經過綜合評估選擇工藝技術較為成熟、性價比較高的某預制企業,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由于在生產、運輸等關鍵性環節上缺少監管,導致構件在運輸和生產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預制裝配式施工整體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阻礙。以該高層建筑的平板制作為例,不僅材料本身出現問題,在運輸過程中也出現磕碰,在安裝過程中發現一些材料之間存在參數數據錯誤,這些細節上的疏忽對后續的建筑流程造成阻礙,進而導致問題擴大化。另外,該高層建筑面臨著嚴峻的預制構件連接點質量問題,而且該建筑項目本身對鋼筋套筒連接用材料有著明確的要求,一旦出現偏移,建筑整體都會受到影響無法滿足實際建設需求。在這一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出現灌漿不飽滿或者套筒連接錯位等問題。雖然在后期得到妥善解決,但無形之中增加了建筑施工成本,施工人員不得已在很多細致問題上進行返工處理,施工效率下降、施工周期被迫延長,施工變更導致經濟效益空間縮小。除該案例中面臨的問題之外,在調查其他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的過程中,管線和構件的施工質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潛藏性風險,如 :構件的吊運、安裝、連接等。不僅如此,在很多裝配式施工現場經常會出現材料大量堆積、混亂度較高,空間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等細節性問題,嚴重影響了施工效率。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沒有達到應有的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等理念,預制構件的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建筑整體質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2. 裝配式建筑的前期與運輸設計分析
2.1 前期設計分析
根據建筑本身的結構,裝配式建筑可以分為外墻、承重墻、防水等不同的環節,從成套技術角度出發,可以分為門窗成套、外墻裝飾成套、屋頂防水保溫成套、墻體壓光成套、承重墻和非承重墻成套以及房屋主體成套。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往裝配式建筑所面臨的問題得到解決,可以實現流水型作業,最大程度避免了裂紋等問題的出現。在智慧城市理念之下,智能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建筑安全問題,無論是外部結構還是內部空間。比如,可以利用 BIM 技術對建筑結構內外進行可視化分析,及時發現建筑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對此,本文以陽臺成套技術為例,具體分析成套技術的落實。綜合來看,這些成套技術增加了建筑結構本身的防火、保溫、隔音等不同的效果,而且施工程序簡化、施工危險性被削弱,可實現一次性安裝。最為關鍵的是,這種成套技術打破了傳統建筑施工中需要多個工種共同作業的要求,建筑生產效率得到了根本上的提高。
為鋼筋裝配技術應用流程圖,從流程圖中可以看出,在采用成套技術后安裝的科學、合理性得到提高,鋼筋質量得到保證,為后續其他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式(1)、(2)、(3)展現的是內部部件預制比,其中公式(1)是建筑主體結構預制比,公式(2)是內隔墻預制比、公式(3)是設備裝修管線預制比,其中 V 表示墻板、承重墻的總體積、V1a 則為相對應的混凝土體積。同理,A2a 為非承重圍護的表面積綜合,Aw1 則為建筑圍護墻的總面積,A3b 則表示的是內地面和樓面的水平投影綜合,AL 則是扣除了洞口、墻柱后的樓層總面積。根據這些公式可以更好地確定預制結構的參數數據。
2.2 運輸設計分析
從建筑節能角度出發,想要實現綠色節能建筑需要綜合考慮到保溫隔熱性能、氣密性能、高效新風熱回收性能等多方面技術,成套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的基礎上,落實針對性的成套技術處理措施。裝配式建筑本身具有降低材料、能源消耗等方面特點,成套技術的落實可以進一步提高建筑本身的靈活性,簡化施工流程,為了讓裝配式建筑體系得到更好的發展,還需要結合實際案例進一步優化建筑結構,并且針對成套技術的落實展開綜合性分析。在成套建筑中應用了 BIM 技術完成圖紙設計、模板拆分,對具體參數和連接節點展開了創新優化,有效保證了防水效果。以該建筑施工方案為例,采用了 U 型陽臺掛板,落實一體化陽臺。從綜合情況來看,有效減少了預制構件的數量,讓防水效果最大化,而且節點處的滲水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從具體的防水質量設計來看,采用豎向縫進行連接,并且預留了凹槽,在粗糙面和防水砂漿、膨脹劑的`加持下,整體效果、質量得到了根本上的保證。從具體的生產流程校對來看,生產便捷、安全,相比較傳統的預制式生產工藝,這種復雜構件的立模生產工藝難度標準化程度更高,而且精準性、自動化、集成化程度也相對極高,人工成本較低。最為關鍵的是,這種模具可以重復使用,綜合成本較低。從運輸角度來看,成套封閉式組合陽臺和預制樓梯搭配運輸,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
3. 施工安裝探討
從安裝角度來看,成套陽臺施工技術可以在工廠內完成組合拼裝、后續借助吊車進行整體運輸、吊裝,施工安全可靠、施工質量降低,在這個過程中要進一步落實安裝定位,以此保證精確度。從另一角度來講,相比較信息管理體系也會得到更好的優化,RFID 技術也可以實現集中化管理,能夠讓質量控制得到更好的保證。該項建筑面積約為 70 萬 m2,屬于高層住宅樓,除了在陽臺實施成套裝配式建筑之外,還落實了 PCF 板這一一體化疊合外墻成套技術。綜合計算后混凝土總方量可以達到 7萬 m2,構件總重量達到 16 萬 t,其中封閉式陽臺一體化面積約為 3 萬 m2,綜合來看節約了 500 萬元。
3.1 技術分析
在這一施工過程中,主要應用到了以下幾種施工技術 :第一,NPC 技術。通過豎向、橫向之間單元的連接,將不同構件連接在一起,但對技術操作要求較多,容易出現灌漿孔,想要保證最終的灌漿質量難度較大。第二,PC 技術、PCF 技術。常用于預制構件的制作、安裝以及外墻模板等方面,內隔板、空調板、窗戶框、墻板、陽臺和樓梯等區域,抗震性較強、整體性能較優、保溫隔音效果也非常顯著,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施工技術。但對各個指標參數的計算準確性要求較高,一旦出現誤差,就會對建筑整體抗震性能產生負面影響。第三,混凝土模式剪力墻技術。常用于陽臺連接、樓梯板連接,通過插入式預留孔灌漿鋼筋,常用于建筑結構體系較大的工程項目,非?简炇┕と藛T的吊裝技術。第四,疊合板模式的剪力墻技術。常用于預制樓梯、疊合式樓板及疊合式墻板等,應用范圍非常有限,國內常用于地下車庫。
3.2 吊裝分析
在封閉式陽臺吊裝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吊裝的變形性和疲勞性,采用科學的方式合理起吊,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在封閉式陽臺成套技術落實過程中,采用了整體吊裝的方式,將陽臺掛板和空調一體化陽臺板完成拼裝后,再運輸到現場,借助平衡吊架進行整體吊裝,然后借助連接角鐵這一零部件完成安裝定位,整體結構更加可靠。這種封閉式陽臺具備輕質防水等特點,可以說是門窗一體化預制技術,徹底解決滲漏隱患。以該施工項目為例,采用工業裝配式成套式設計,綜合運用了網絡、通信、自動控制、GIS/BIM、VR/AR 等技術,將智慧工地系統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實現了信息數據的無縫傳遞,確保成套式施工項目的建設效率和精度。從該項目的實際發展現狀來看,智慧工地系統的應用讓施工現場工程建設信息傳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從根本上避免了信息斷層和信息孤島問題。不僅如此,在各個生命周期階段也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封閉式陽臺發展過程中利用智慧工地系統在施工前,對封閉式陽臺吊裝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因素部分進行可見性模擬,利用 BIM 360Glue,將整體建筑效果應用到 BIM 模型中,施工人員就可以通過終端對建筑整體進行勘察,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最為關鍵的是,還要對封閉式陽臺的結構技術、標準模型展開分析,生產效率得到提高,生產成本得到降低,打造出全新的建筑體系 。在裝配式成套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具體的防火要求、防水要求進行確認,綜合考慮到地區環境溫度等外界環境,確保這種封閉性陽臺成套技術中的參數和具體裝配,在落實過程中貼合建筑本身的需求。
4. 總結
綜上,在建筑工程中預制裝配式結構已經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技術,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施工質量、施工效率還有待提高。加強對預制裝配成套施工技術的分析和優化,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果,弱化傳統裝配式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預制裝配式成套技術中,所有的構件和組裝都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采用干式節點進行連接,極大地緩和傳統施工方法存在的弊端,借助 BIM 技術等計算機技術解決了尺寸偏差等方面的問題。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4
摘要:
隨著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建筑理念的提出,裝配式建筑已成為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對近年來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研究文獻進行梳理,綜述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的研究成果,對比分析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研究存在的不足,為后續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
裝配式建筑;發展方向;研究成果
引言
傳統建筑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存在建設周期長、耗能高、污染重、生產效率低和標準化程度低等多種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和資源危機,亟需改變傳統建筑原有的生產方式,充分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建筑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實現以標準化、工業化、集約化生產和現場裝配化施工為特征的現代化生產方式。裝配式建筑是以工廠化生產的混凝土預制構件為主要構件,經現場裝配、拼接或結合部分現澆而成的建筑。相對于傳統建筑高能耗、高污染的特點,裝配式建筑更加節能、高效、環保,而且其資源利用率高,部品質量易控制,現場裝配施工周期短。在國家倡導發展低碳、環保、節能、綠色建筑理念的背景下,裝配式建筑有著很大的競爭優勢。
1、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研究現狀
1.1國外發展概況與研究現狀
裝配式整體混凝土結構(Prefabricated Concrete,PC)在國外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年了。20世紀50年代,為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住房問題,以丹麥和瑞典為代表的歐洲國家率先掀起了發展住宅工業化的高潮;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在歐洲住宅工業化發展的影響下,在70年代開始實施機械化生產和裝配化施工。
目前,歐美國家在技術體系研究上已經取得較多的成果,歸納總結了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的吊裝定位和錨固措施提出了裝配式建筑施工建造的新模式;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裝配式建筑現場施工經驗,形成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專用體系和標準化的預制構件產品系列;并根據高度、體型、跨度等要求,編制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標準和應用指導手冊,為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的質量、安全及進度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
日本、韓國等亞洲發達國家充分吸收歐美的成功經驗,在借鑒其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發展要求,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的整體性抗震和隔震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如:著重研究了裝配式混凝土組合樓板的連接性能,并提出了抗剪性能較好的干燥連接方法;裝配式墻體關鍵部位連接的抗震性能進行了研究和實驗,進一步擴充了裝配式結構體系的技術研究理論的基礎。日本在裝配式建筑體系設計、生產及施工的標準規范完善,裝配式建筑的預制率也比較高。俄羅斯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也比較早,在蘇聯時期就有所發展,目前也已經形成多種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并且在學校和醫院等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俄羅斯、丹麥等國家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應用密度分別為35%、50%和35%~40%,在土木工程結構中已經處于主導地位。
1.2國內發展概況與研究現狀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術,并大力推行構件的標準化、工業化、機械化生產和現場裝配化施工;在80年代初期,已經形成了裝配式框架體系、南斯拉夫體系及裝配式大板建筑體系等一系列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體系;同時,各種預制屋面板、預制屋面梁、預制墻體及預制空心板被廣泛應用到實際工程中,對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受當時我國裝配式混凝土技術落后、現場施工經驗匱乏、施工現場管理混亂、施工質量低下(如:外墻防滲、保溫性能差)、房屋結構單一、預制構件跨度小及承載能力低等因素的制約,加之配套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施工管理體系等不完善,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致使裝配式建筑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受到人們的抵觸,因此,裝配式建筑并未實現大規模建造和持續發展,并在以后的90年代逐漸被技術比較成熟的現澆混凝土體系所替代。隨著建筑企業和社會對裝配式建筑的認知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
許多企業在政府的鼓勵和號召下,由原來的持觀望態度到現在的積極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建筑節能的發展,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對建筑產業化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據相關數據資料統計,全國已經建立56個國家住宅產業基地及11個住宅產業化試點城市,全國新建的裝配式建筑面積已經超過1.4億m2。30多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針對性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一些地方更是針對裝配式建筑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各地政府的積極扶持和激勵的政策措施,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期和平臺。伴隨裝配式建筑產業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家對傳統建筑業改造升級政策的引導,裝配式建筑發展和應用的重新升溫,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也掀起了新的熱潮。概況及裝配式剪力墻分布鋼筋連接技術;利用實例對裝配式整體預應力板柱結構的合理高度和跨度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裝配式結構隔震節點的抗震性能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種新型的裝配式隔震節,并驗證了應用于裝配式隔震結構是可行的.叫對裝配式大板結構接縫的詳細構造、接縫受力特點及接縫的破壞機理進行了系統分析從建造成本、綜合效益方面將裝配式建筑與現澆結構建筑進行了詳細對比,結果表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比現澆結構建筑成本高出約300元/m2,但是裝配式建筑的綜合效益要遠遠高于現澆結構建筑的綜合效益從節能效益和碳排放方面對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進行了研究和評價,研究表明,裝配式建筑在碳排放和垃圾排放上有一定的優勢。此外,還有諸多專家從預制構件制作、構件運輸及安裝、現場裝配等方面對裝配式建筑進行了探討。國內一些較大的建筑企業,如上海萬科集團、黑龍江宇輝集團、遠大住工集團等企業均設立專門的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中心,并在開發的項目中采用了裝配式建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實踐價值。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對比綜上所述,國外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已非常成熟和全面,并且其實踐的應用性也比較強,各技術標準體系也已非常完善。而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的相關的行業標準及技術規程,主要有JGJ l一201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ZJQ08一SGJB 013--2017《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標準》、DBll/T 1030--2013《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程》、DB37/T 5053--2016《裝配式結構獨立鋼支柱臨時支撐系統應用技術規程》、GB 50666—20兒《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等。雖然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及頒布的技術規程、規范和標準等已不少,但是存在使用的區域性;并且大多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術、經濟、環境影響及綜合效益層面,而對管理層面,特別是現場裝配化施工管理的研究還比較少。因此,針對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施工管理的研究還亟需盡快完善,以豐富裝配式建筑研究體系,更好地指導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展。
2、結語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發展的趨勢,我國對裝配式建筑研究的發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政府政策的促進下迎來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理論體系,需要在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同時盡快完善研究的空白區域,并針對在裝配式建筑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推進策略,豐富裝配式建筑研究體系。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5
摘 要:概括了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發展現狀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歸納總結了不同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征和優勢,提出了推動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思路。
關鍵詞:預制剪力墻;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灌漿套筒;搭接連接;等同現澆
引言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的結構形式,是在工廠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制作預制混凝土構件,運輸至施工現場通過可靠連接方式裝配而成的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質量可控、綠色環保、節省勞動力等優點。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以來,與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政策文件相繼出臺。近年來,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示范項目遍地開花,已成為建筑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裝配式建筑已成為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根據連接方式的不同,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可分為全裝配混凝土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全裝配混凝土結構一般用于低層或抗震設防要求較低的多層建筑;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是由預制混凝土構件通過可靠連接,并在現場與后澆混凝土形成整體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其整體性能等同于現澆混凝土結構,適用范圍廣,是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結構形式。根據結構形式的不同,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還可以分為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體系。其中,剪力墻結構體系在國內應用較多,占整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70%~80%。
但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功能和物理力學性能存在許多局限和不足, 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發水平還跟不上社會需求及建筑技術發展的變化,現階段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出現多種新型剪力墻結構體系,但尚缺少對此類體系的綜合性研究。預制結構抗震的整體性和設計施工管理的專業化研究不夠。因此,本文主要對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行系統性總結,以期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和為相關工程的應用提供參考。
1 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發展現狀
1.1.1 政策環境
自2016年以來,各省市紛紛出臺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推廣政策和目標,鼓勵企業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南京國土部門出讓的 10 幅地塊有 6 幅標注特殊出讓條件,“裝配式建筑”首次強制寫進該市的土地出讓合同。同時,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顯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已是必然趨勢。相關政策的推動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1.2 技術環境
在標準、技術規范方面,為了積極配合國家政策方針的實施和快速適應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需求, 相繼出臺的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主要有:GB/T 40399—2021《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用預制部品通用技術條件》、GB/T 51231—2016《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JGJ 1—2014《裝配 式 混 凝 土 結 構 技 術 規 程 》 、JGJ 335—2015《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應用技術規程》、DB 11/T 1831—2021《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等。
在設計和生產方面:設計端PKPM、Bee PC等國產裝配式BIM設計軟件的出現,實現了構件設計過程的可視化;PC構件智能生產線、生產線控制系統等應用實現了構件生產效率及質量的“雙效”提升;灌漿套筒連接技術的發展為裝配式建筑實現“等同現澆”提供了可能。
1.1.3 產業鏈環境
近幾年,我國裝配式建筑相關產業鏈也在逐步完善,至2022年底,全國現有48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328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908個省級產業基地。裝配式建筑專業技術從業人員約300萬人,裝配式建筑其他上下游相關企業約1.35萬家。
1.2 目前存在的問題
1.2.1 市場接受度
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現澆建造成本依較高,在市場推廣和接受度方面仍存在挑戰。一些用戶和開發商對新技術持保守態度,缺乏充分了解和信任。
1.2.2 建筑設計和定制性
傳統建筑常;诂F場施工的需求進行設計,而裝配式建筑提前在工廠預制,然后再運至現場組裝。因此,如何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少規格、多組合”地設計出便于生產、高效裝配的集標準與個性為一體的建筑構件,仍然是一個挑戰。
1.2.3 施工質量與安全
確保構件連接的牢固性是保證裝配式建筑成功的關鍵,F階段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人員主要是流動性大的農民工,缺乏專業的裝配式技能知識,構件安裝依靠技能水平、責任心等多因素影響,是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2 我國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分類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濕法連接預制裝配剪力墻體系,包括采用灌漿套筒連接、漿錨連接等不同連接方法的預制剪力墻結構,下文就國內主流裝配式剪力墻體系進行介紹。
2.1 灌漿套筒剪力墻體系
灌漿套筒剪力墻體系通過在預制剪力墻底部預埋套筒,上部伸出鋼筋,安裝時下層墻板鋼筋插入上層套筒內,在套筒縫隙中灌入高強灌漿料實現墻體的連接,其連接構造。該體系最初由日本傳入我國,國內在原有基礎上優化創新,頒布了多項標準引導其發展,目前已成為國內裝配式建筑的主流體系之一。
灌漿套筒剪力墻體系雖然受力明確、連接合理,但安裝精度要求高,在施工時需要將鋼筋逐根插入套筒,難度較大,往往需要反復調整,安裝難度大,易出現切筋現象,對安裝人員的責任心要求較高。同時,套筒灌漿飽滿度缺乏有效的檢測辦法,安全隱患大。
2.2 預制雙面疊合剪力墻體系
預制雙面疊合剪力墻由兩側兩片混凝土板通過桁架筋連接成一體,現場安裝后在空腔內插入連接鋼筋澆筑混凝土形成整體,共同承擔受力,其豎向連接節點見。2005年德國預制混凝土公司(西偉德公司)于合肥投建了國內第一條預制雙面疊合剪力墻生產流水線,自此該體系慢慢進入我國市場,并逐步發展成熟。
自預制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體系引入國內后,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等結合我國工程實際,針對其結構體系的性能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證明了該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與現澆結構基本一致。相較套筒灌漿體系,墻體質量減輕1/2,可減少50%安裝時間,施工效率較高。
2.3 縱肋疊合剪力墻體系
縱肋疊合剪力墻體系是由北京住宅產業化集團研發的專利產品體系,核心是豎向構件采用縱肋空心墻板與傳統水平構件通過鋼筋連接、澆筑混凝土等可靠連接方式,實現一種“等同現澆”的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蓱糜诠步ㄖ⒆≌。該體系的構件類型包括縱肋空心墻板和夾心保溫縱肋空心墻板。該體系豎向鋼筋搭接示意圖?v肋空心墻板是由兩側混凝土板及連接二者的縱肋組成的帶有空腔的預制構件,空腔類型可根據建筑主體拆分類型進行設計,以滿足不同部位的功能要求;空腔內部采用水洗粗糙面工藝,可增強新舊混凝土結合密實度。墻板重量輕、尺寸大、吊裝速度快,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
豎向鋼筋在墻板空腔底部外露,并與下層墻板插入空腔的豎向鋼筋搭接連接,在空腔后澆混凝土形成整體疊合墻體結構,避免了套筒灌漿連接的安全隱患,試驗證明,縱肋疊合剪力墻體系抗震性能“等同現澆”。相關標準T/CECS 793—2020《縱肋疊合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已于2021年5月1日起實施。該體系目前已經在河北承德金隅小區、北京通州區丁各莊公租房、順義新城第18街區公租房等多個住宅項目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4 SPCS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
SPCS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體系(以下簡稱SPCS結構體系)是由三一筑工聯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共同開發的專利產品,采用“空腔+搭接+現澆”核心思想,豎向構件采用空腔構件疊合剪力墻、疊合柱與水平構件進行可靠連接,共同組成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可應用于公共建筑、住宅及地下外墻、市政管廊等。SPCS構件是成型鋼筋骨架與包裹鋼筋骨架兩側或四周的混凝土膜殼組成的中間為空腔結構的預制構件,包括疊合剪力墻、疊合柱。SPCS構件重量約為普通構件的.50%,在實際工程中可以實現8 m長墻體的一次性生產,減少運輸以及吊裝安裝工作及現場拼縫,提高施工效率。
SPCS結構體系較灌漿套筒剪力墻體系的安裝精度要求低、速度快。完成安裝后在空腔內部澆筑混凝土即可形成完整、連續的整體結構。
SPCS結構體系經過大量的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及工程實踐,證明安全可靠,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T/CECS 579—2019《裝配整體式鋼筋焊接網疊合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和T/CECS 832—2021《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程》為該體系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昌平區創新基地安置房項目、三一北京制造中心食堂項目、金茂順義北小營順義國際社區項目等多個項目成功應用了該結構體系。
2.5 EVE 裝配式空心板疊合剪力墻結構體系
EVE裝配式空心剪力墻結構體系(以下簡稱EVE結構體系)是珠峰科技公司研發的一款專利產品,該體系的豎向鋼筋、水平分布鋼筋均采用搭接連接,通過墻板空心孔后澆混凝土 共同構成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可應用于住宅、公共建筑中。EVE裝配式空心剪力墻結構體系常見的構件包括預制非邊緣空心墻板、“一”字形預制邊緣空心墻板。其中,EVE預制非邊緣空心墻板和“一”字形預制邊緣空心墻板。L形、T形預制邊緣構件空心墻板、預制混凝土梁模殼、預制空心窗下墻板,其主要特點豎向構件為標準化、模數化的小板構件,可實現脫訂單式生產,設計時依據“少規格多組合”對建筑主體進行組合拼裝,可為裝配式建筑體系提供新的解決思路。
EVE結構體系在2017年進行了結構抗震試驗,抗震試驗結果滿足結構設計規程的規定和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規范要求,整體性能“等同現澆”。相關標準T/CECS 915—2021《裝配式空心板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已正式實施。目前,該結構體系已在中海石景山首鋼園項目、豐臺長辛店限價房、億本朝陽區安置房等多個項目成功應用。
2.6 EMC系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
EMC系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是由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該結構體系首次創新性地提出了“非等同現澆構造”理論。主要包括EMC預制空心疊合剪力墻結構、EMC全預制剪力墻結構、EMC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EMC預制空心疊合柱。本文重點闡述EMC預制空心疊合剪力墻結構、EMC預制空心疊合柱兩種。
EMC預制空心疊合剪力墻主要構件為預制空心墻板。其構造為預制墻板內部采用上下貫通的金屬波紋管成孔,縱筋采用大直徑鋼筋在波紋管內貫穿,上下層機械連接,管內澆筑混凝土形成疊合剪力墻。EMC預制空心疊合剪力墻優勢明顯,構件加工模具標準化高、內部無需抽芯加工成本低、效率高;構件安裝精度要求低,鋼筋連接容錯率高,管道混凝土易振搗密實,質量可控。
EMC預制空心疊合柱內部采用上下貫通的金屬波紋管成孔,縱筋無外伸。連接時,在金屬波紋管布置少數大直徑貫通鋼筋,上下層鋼筋采用機械連接,通過“非等同現澆構造”實現“等同現澆性能”,有效解決了行業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節點處鋼筋碰撞的問題,降低安裝難度,提升施工效率;空孔減輕構件重量,降低吊重。
EMC系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擁有10余項發明專利,完成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邊緣構件軸壓性能試驗30余項,通過行業內知名專家評審論證,相關標準T/CECS 1336—2023《裝配式疊合混凝士結構技術規程》將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目前,該體系已在金地通州區宋莊鎮項目、青云店安置房項目、中建玖合府項目等項目成功應用。
3 國內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發展思路
3.1 完善技術體系標準
考慮目前國內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雖百花齊放,發展迅速,但地域性特點較強。大多數技術體系仍以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為技術支撐依據,國標、行標依然以套筒灌漿和雙面疊合剪力墻為主,建議在全國、全行業范圍內落實相關技術體系標準統一進行建設,以指導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的發展。
3.2 推行標準化、模塊化設計
充分協調裝配式專業與建筑、結構、水、暖、電專業的關聯性,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推行建筑師負責制。在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內考慮裝配式的標準化設計及模塊化設計,優化現階段裝配式訂單式生產、構件種類多、建造成本高等問題。
3.3 產品集成化施工
推動預制構件集成化施工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推廣保溫裝飾三明治外墻板、電氣管道集成化施工、模塊化建筑、集成建筑的探索及應用,實現裝配式建造的低碳與高效。
4 結束語
近年來,關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體系的研究成果頗豐,本文基于全面視角,對比分析了不同結構技術體系的特征和優勢,旨在促使行業激發更多的研究點和創新點,共同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6
1、概述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生產成本較低,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和縮短了施工工期; 產品質量更好地得到保障,流程化生產使生產過程更容易得到控制,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大幅度降低了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能源浪費,各種材料利用率顯著提高,使得產生的廢料、廢水等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一部分結構構件甚至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
2、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自身存在的問題
2. 1 技術支撐力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從事裝配式建筑的企業在專業性極強的關鍵技術崗位有斷層或存在銜接不上的危機,導致不能滿足擴大產能的需求,更不能滿足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需求。
( 1) 從初期設計上講,新型的預制構件大多需要進行深化設計,而現有的設計院通常不考慮深化設計,或者沒有能力做深化設計,而傳統的預制構件廠普遍不具備預制構件深化設計能力,缺乏成熟穩定的模塊化構件。
( 2) 生產過程中的裝備資源有待改進,目前尚沒有非常成熟的系列化通用模塊,在摸索和試驗階段; 模具和配件有待改進,制造模具的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配套情況不一,難以生產高質量的磨具和配件,生產精度和生產效率低下。
( 3) 缺乏標準化通用化的預制構件,構件品種規格單一、建筑與結構功能脫節,通用性和互換性不強,系列化開發、規;a、配套化供應的產品生產體系尚未形成。
( 4) 配套產品供應不足,未形成完整產業鏈。生產、運輸、安放預制制構件需要很多配套材料,如吊裝配件、預埋件、鋼筋套筒、保溫連接件、灌漿料、密封膠等。
2. 2 市場化、商業化發展的條件不成熟
( 1) 不成熟的市場機制暫時處于條塊分割狀態。目前在整個運行機制上講,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項目管理監督單位、構件生產企業處于條塊分割狀態,責任界面不清晰。
( 2) 市場化、商業化發展動力受阻。裝配整體式住宅市場規模發展不足,項目處于零星運作狀態,致使單位產品成本較高,使市場無法拓展,先進企業沒有合理的利潤。
( 3) 商業模式還不穩定,產業升級存在困難。一些有一定規模的相關企業雖也準備在預制裝配式建筑上加大投入,但缺乏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工程支持。
( 4) 產業鏈協調不夠,產業鏈上下步調不一致。預制構件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融合度較低,存在嚴重的產業鏈脫節現象。
2. 3 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裝配整體式建筑對設計、生產、安裝一體化要求高,這對相關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熟悉設計、施工等環節的工作,適應施工總承包體質下的項目管理模式,才能及時、準確地滿足市場要求。
監理、監督措施未成體系、落實度不高。裝配式采用預制構件,要求監理單位采取的駐廠監造、巡回監控的方式,監理的一部分業務從施工現場轉到工廠,增加了任務,而目前無相應的技術及經費保障,都很難落實,總體監督檢查困難,短時期內監督人員很難適應。
3、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
3. 1 市場方向的正確引導 - 政府建設
( 1) 傳統的市場觀念會促使很多使用者認為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得不到保障,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進行相關的宣傳和引導,使公眾在內心能夠接受這樣的新型住宅。
( 2) 標準化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業自身的標準體系作為全行業的通用標準,不具備廣泛普及性,應該由政府引導完善裝配式建筑的標準。
( 3) 從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角度出發,應該對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施工、管理單位給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和財稅優惠。
3. 2 預制構件生產優勢 - 施工生產
( 1) 縮短工期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中在預制外墻板時就預留了墻面安裝外窗用時要用的木磚,當主體結構封頂后便可以立即實現外圍封閉; 在預制外墻和預制飄窗時候就同時預制完成了保溫層及裝飾層; 且預留了很多后期使用的孔洞,減少了裝飾工程施工中的開洞、安裝埋件、墻體開槽等。
( 2) 降低工程造價
由于預制構件都是由生產廠家集中預制,再運到項目工程現場,所以不管是預制件的生產還是施工工地現場的安裝都是流水式可復制的勞動過程,工人很容易施工,熟練程度高,從而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造價。
( 3) 工程質量提高
由于集中預制,統一生產裝配、精度更高。預制的結構件中對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料沖洗、砂石料的配和比、鋼筋數量因素都能更好的控制。單個結構構件的模板、鋼筋及混凝土澆筑等施工工藝都比傳統施工技術的現場澆筑施工方便,所以可使單個構件的質量提高,從而達到提高整個工程質量的目的。
3. 3 項目管理一體化 - 工程管理監督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使得整個施工生產變成了一種相對的管理要求較高的生產模式,對設計、生產、施工提出了一體化要求,同時對工程管理、監督也提出了一體化的要求。這就對工程管理監督單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挑戰。
對于整個生產過程而言,要求管理監督部門對規劃設計階段、構件生產制造階段、營造施工階段、運營維護階段都有完備的管理體系、相應生產階段的管理方案以及在過程中相對統一的控制規范和標準。
3. 4 項目核心技術的升級 - 科研創新
建立新型裝配式建筑生產管理一體化體系,必須以核心技術的升級 -科研創新為依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1) 根據多層民用建筑的特點和功能要求和裝配施工的工藝要求,按照力學分析原理正確合理地劃分結構構件的組合形式,通過力學計算提出系統的設計模型;
( 2) 根據當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出新型連接結點的形式和具體構造,注重新材料的研究;
( 3) 與建筑設備、裝修等專業配合,研究總體納入該工業化體系的具體方法和技術難點;
( 4) 研究建立工業化生產的運行機制和操作程序等。
4、結語
我國對建筑工業化及新型預制裝配式結構尚處在起步階段,對它的研究還不是很系統和充分,以下幾方面內容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從標準、設計源頭解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標準化及模數化問題,這是工業化生產的必然條件,這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及高校研究單位從產業化的戰略布局方面,去制定標準推行專業化、工業化生產。
(2)盡快編制和完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設計、生產、施工、驗收及檢測標準,確定配套的設計方法、制作工藝、施工指南及驗收標準,以促進技術成熟及推廣。
。3)有關高校、企業應相互合作,共同開發相關技術,做到資源共享,盡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提高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品質的同時,研發裝飾、保溫一體化的制作技術。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預制構件間的連接技術應在保證結構安全性、整體性的前提下,盡量簡化連接構造,降低施工中不確定性,做到標準統一,可互換互用。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7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逐步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穩定性逐步增強。社會主義建設的結構完整性進一步增強。加強城鎮化建設,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工業化中裝配式建筑模式是一種新型建筑思維理念,采用裝配式代替傳統的完成式建筑模式,提高了建筑材料的應用靈活性,是低碳生活理念在社會發展中融合的重要體現。
1 裝配式建筑及其發展現狀分析
裝配式建筑是一種新型建筑應用理念,所謂裝配式建筑就是將傳統建筑生產中將生產中生產成型的結構設計成多個可組裝部分,從而降低了建筑設備應用中的運輸成本,能夠實現工業建筑材料應用的多樣化發展,不僅大大節約了工業生產中的資金投入,同時靈活的工業建筑材料應用,也可以實現建筑施工材料應用的二次應用,是低碳理念金額綠色建筑理念在我國建筑中應用重要體現。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工業化建筑中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結構的進一步完善不斷發展,一方面,裝配式建筑在工業建筑生產中的應用,可以作為一種工業發展新動力,推進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技術應用的廣泛性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 工業建筑中應用裝配式建筑能夠大大降低建筑材料的運輸成本,實現工業建筑中建筑材料的二次應用等等; 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工業建筑中的應用程度中創新應用因素性較低,裝配式建筑在建筑中應用的長遠發展性較低,對我國工業未來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由此可見,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工業化建筑中應用與發展依據任重而道遠。
社會主義城鎮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經濟結構逐步完善與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城鎮建設在我國社會建設中主要實現“三個要”的發展目標,即第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新格局,實施城鎮建設從根本上實施變革; 第二,有序推進勞動生產效率,減少用工數量,改善施工作業環境,完善城鎮化整體發展趨勢; 第三,實現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升級中,促使農民工轉型為產業工人,穩定下農民的工作,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城鄉一體化進程。裝配式建筑理念是應用靈活多樣的建筑方式,實施工業建筑,其堅持靈活的工業建筑理念與社會城鎮化建設實現靈活應用農村資源實施城鄉一體化建設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2 建筑工業化裝配式建筑理念在城鎮化建設中的應用
( 1) 提高農民自身文化素質。裝配式建筑理念在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應用,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理念。裝配式是將傳統的工業建筑應用材料的整體運輸拆分成多個子部分進行劃分同樣,裝配式理念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應用,同樣也可以將城鎮化建設劃分成多個子部分,首先,提高農民自身文化素質,農民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農民綜合文化素養,可以為城鎮化發展提供思想引導,為城鎮化理念的實施提供思想引導,深入對我黨實施新農村相關政策的深入解讀。例如: 我國某市積極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對農村中農業種植方式,新型種植技術手段的應用方式進行專業的培訓指導,同時,當地村干部積極組織群眾學習我黨新農村建設中相關政策和理念的學習,從而達到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作用,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發展思想指導。
( 2) 完善城鎮住房結構體系。城鎮化建設中應用裝配式建筑理念,也體現在注重應用城鎮化中住房建設中數量分配和質量保障的科學性劃分。一方面,城鎮化中農民實施住房回遷建設,將裝配式靈活分配的.結構規劃體系進行城鎮化中住房劃分,實現住房建筑與城鎮化建設中回遷住戶在住房應用數量上的控制,避免出現城鎮化建設中住房擁擠或者住房建設大量閑置的情況出現,完善城鎮化建設中住房分配結構體系的合理性規劃; 另一方面,城鎮化建設實施裝配式住房建筑時,也可以直接采用裝配式建筑建筑施工規劃,對施工中應用的建筑材料購買以裝配式作為主要的建筑施工材料,保障施工質量,實現城鎮化建設中住房施工材料的靈活性應用。例如: 我國謀地區實施農村城鎮化建設,當地政府為了實現城鎮化建設住房施工實現低碳化建設,將工業化中裝配式建筑理念融合到城鎮化建設中來,實施城鎮中回遷樓按人口數量實施住房劃分,并對施工中施工材料堅持裝配式優先選擇的理念,實現了我國城鎮化建設中住房建筑分配合理化。
( 3) 促進城鎮經濟轉型發展。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的應用,與城鎮化中經濟發展整體結構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實現城鎮化建設中經濟穩定增長,一方面,穩定農民經濟收益,可以應用新型技術手段,為農民提供新型種植技術手段,強化城鎮化建設建設中農村農業發展水平,推進農村農業發展的結構性和層次性種植發展; 另一方面,應用農村廣闊的地域環境實施工業生產開發,穩定農民的工作穩定性,提高農村人口結構的穩定性,為我國城鎮化建設人才保障,促進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進一步完善與發展。
( 4) 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結構。裝配式建筑理念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的應用,也體現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基礎性設施建設中,應用裝配式靈活多元化的結構發展體系,逐步實現我國城鎮化建設中衛生、醫療、養老等社會服務社會設施結構體系逐步健全,例如: 做好我國城鎮化建設中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性難題,為我國農村農民的生活提供可靠地完善式服務結構體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此外,實現低碳理念的融入在我國我國城鎮化建設中融合也是工業化建筑中裝配式結構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影響,注重城鎮化建設與社會整體發展趨勢之間相互吻合,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與自然發展規律之間協調發展,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綠色性、可持續性發展。
3 結論
裝配式建筑是低碳理念在我國社會發展中融合的重要體現,這種建筑思維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的應用,可以為城鎮化建設提供靈活的建設思想理念,即將城鎮化建設看做一個可以劃分的整體,并將這個分成多部分進行建設,同步實施的靈活性建設方式,提高了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速率,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 18
一、引言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方式,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具有許多優勢,如提高建造效率、節約資源、降低環境污染等。本文將對裝配式建筑進行全面的綜述,從其發展歷程、優勢、挑戰等方面進行詳細探討。
二、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歷程
裝配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工業化革命的浪潮推動了各行各業的變革,建筑行業也不例外。然而,由于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裝配式建筑在當時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直到20世紀中葉,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長,傳統建筑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裝配式建筑才重新得到重視。
三、裝配式建筑的優勢
提高建造效率:裝配式建筑的主要特點是預制構件在工廠生產,現場組裝,這大大減少了傳統建筑方式中的濕作業和繁瑣的施工流程,從而提高了建造效率。
節約資源:由于預制構件在工廠生產,可以精確計算所需的材料,避免浪費。同時,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也減少了水、木材等資源的消耗。
降低環境污染:傳統建筑方式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裝配式建筑的材料生產和施工過程更加環保,降低了環境污染。
提高建筑質量:由于預制構件在工廠生產,可以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從而提高了建筑的整體質量。
改善居住體驗: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產生的噪音和灰塵少,可以大大縮短施工時間,從而減少對周圍環境和居民的影響。同時,由于其優良的保溫、隔音性能,也能提供更好的居住體驗。
四、裝配式建筑的挑戰
雖然裝配式建筑具有諸多優勢,但目前其在市場上的應用還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成本問題:目前裝配式建筑的成本相對較高,主要是由于預制構件的生產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資和生產設備。此外,目前裝配式建筑的市場規模較小,無法實現規模經濟,進一步推高了成本。
技術難題: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需要專業的技術和設備支持,同時預制構件的連接和固定等技術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產業鏈不成熟:目前裝配式建筑的產業鏈尚不成熟,缺乏完善的設計、生產、施工等環節的配套服務。這使得裝配式建筑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諸多困難。
政策支持不足:雖然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鼓勵裝配式建筑的政策,但力度還不夠大,政策體系也不夠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五、結論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方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要推動其廣泛應用,還需要解決成本、技術、產業鏈和政策等方面的問題。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完善,相信裝配式建筑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
【裝配式建筑綜述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綜述的格式12-20
化學綜述論文12-22
學位論文中的文獻綜述寫作06-02
綜述論文寫作步驟與方法02-23
論文文獻綜述范文(精選6篇)08-10
醫學論文文獻綜述格式要求08-01
護理論文綜述參考文獻(精選11篇)08-29
企業壓力管理中壓力源的研究綜述論文06-11
護理學綜述論文經典范文(精選16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