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析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實踐論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發病率逐漸增加,成為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長期治療,因此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損害,甚至會危機患者生命。近年有研究指出,給予患者健康教育能夠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維持患者病情穩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此,為詳細了解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療實踐中的作用,本文結合我院工作實例進行了對比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診的9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42 ^-“歲,平均年齡(40.9士3.7)歲;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43^69歲,平均年齡<41.2}4.1)歲。另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病癥以及既往病史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cp>0.05) 。
1.2方法
同時給予兩組患者常規護理,并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建立護理檔案根據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特點、以及檢查結果等建立護理檔案,記錄患者的家庭住址、姓名、性別等基本情況。根據護理檔案,為每位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1.2.2健康知識宣講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向觀察組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危險因素以及常見并發癥等,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充分認識與了解,以便于后期治療的順利開展。
1.2.3用藥指導向患者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介紹幾種常見降血糖藥物的特性,指導患者按照正確方法、劑量按療程服藥。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介紹服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低血糖出現時的相關癥狀,以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另外,患者出院時要叮囑患者,一旦其服藥后出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回院救治,以免引發其他危急并發癥。
1.2.4飲食指導向患者宣講不良生活習慣對人體的危害性,使其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少吃糖分以及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多吃低鹽、低脂肪、低熱量以及高纖維等素食,要提倡患者細嚼慢咽,切忌暴飲暴食,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規律。另外,在護理工作中要勸導患者不吸煙、不喝酒,平衡攝入營養,確保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1.2.5心理指導針對部分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的問題,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心理危機類型與輕重程度采用傾聽、運動放松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要逐漸引導患者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高血壓,訓練其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疏導方式,從而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以利于血糖水平控制。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指導,增強家屬的信心,從而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撐環境。
1.3觀察指標
調查護理6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血壓等生化指標;并通過自編健康知識掌握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相關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與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Xz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分
析經分析發現,健康教育后,觀察組各項生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竟Y (P<0.05)
2.2護理后兩組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中95.83的患者以完全掌握相關健康知識,而對照組只有60.42腸的患者完全掌握;觀察組明顯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需要長時間的護理與治療,患者生活質量普遍較低。相關研究指出,由于糖尿病發病率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有關,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給予其相應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閉。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與常規護理后,且血糖監測各項生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優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簡析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簡析職校生的賞識教育論文12-08
簡析媒體藝術中的色彩設計論文12-03
簡析精英教育的復興與轉型論文12-04
簡析中學體育教學創新教育論文12-08
影視藝術批評簡析論文11-11
簡析論文發表成功的10大技巧12-10
簡析周杰倫音樂現象論文06-13
簡析太極拳中的傳統美學特征03-19
簡析東昌雕刻葫蘆中傳統技藝的傳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