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大修理費的資產管理論文
一、從設備大修與小修、中修的區別聯系看取消大修理費專項費用的必要性
設備是進行生產的技術裝備,設備的使用壽命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檢修情況,由此產生了設備的小修、中修、大修。小修是對設備進行局部修理。通常只需修復、更換部分磨損較快和使用期限不大于修理間隔期的零件,并對設備作局部調整以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轉到下一次計劃修理時間。中修是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修理或更換部主要零件與基準件(主要更換件一般為10~30%),或修理使用期限不大于修理間隔期的零件。同時檢查整個機構系統,緊固所有機件,消除擴大的間隙,校正設備的基準,以保證設備能恢復和達到應有的標準和技術要求。大修需將設備全部拆卸分解,修理基準件,更換或修復所有喪失了工作性能的主要部件或零件。設備大修理是固定資產的局部再生產,是對耗損的固定資產進行的部分補償。大修理的質量原則是:一以出廠標準為基礎;二是修后的設備性能和精度應滿足產品工藝要求,并有足夠的精度儲備;三是對有些磨損嚴重、巳難以修復到出廠精度標準的機床設備,如由于某種原因需大修時,可按出廠標準適當降低精度,但仍應滿足修后加工產品和工藝要求;四是達到環境保護法和勞動安全法的規定要求。從上述概念來看,小修、中修、大修是指在計劃預修制中,根據修理工作量的大小和對設備性能恢復的程度來區分的,他們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并無質的區別,其目的`都是恢復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局部喪失的工作能力的過程,其區別僅在于修理工作量的大小和對設備性能恢復的程度。因此,
二、從新準則有關規定看取消大修理費專項費用的合法性
設備維修涉及“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這兩個會計核算中的主要賬戶。財政部于2000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原制度”)中規定的“兩費”分別屬于資產類和負債類科目,其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均有專項列示。而“新準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刪除了“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科目,并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也相應取消了這兩個項目,盡管新準則未對原制度規定的待攤、預提有關業務的賬務處理及報表列示作任何說明,但沒有任何一處地方明確表示允許待攤、預提。 新準則規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符合準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支出只是確保固定資產處于正常工作狀態,通常不滿足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應在發生時計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不得采用預提或待攤方式處理。新準則應用指南規定,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如不滿足資本化條件,應當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企業發生的與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直接計入銷售費用。這些規定表明,目前大修費屬專項費用的概念來自于“原制度”下我們傳統的管理和核算理念,是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種慣性思維和概念,已經不符合新準則的要求和精神,缺乏存在的依據,在會計核算管理中取消大修理費專項費用具有合法性、規范性。
三、從企業管理本質要求看取消大修理費專項費用的緊迫性
長期以來,我國許多企業基本上推行的是以修理為中心的設備管理制度,企業實際管理和核算中有大修理費用專項費用的概念根深蒂固。例如,多年來實行計劃預修制度,后來許多機器制造企業又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改為“三三制保養”及“三級保養”加“兩級修理”的制度,近年來,有些企業又引進和學習了國外的一些新的維修體制。這些體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和狀態完好(如完好率指標的考核),斷然是必要的?墒牵坏┐嬖诖笮蘩碣M用就會有專項的概念,業務部門單獨編制計劃,并往往需要委托專業維修企業實施,會造成企業原內部能自己修理的通過大修外委修理,浪費財力和現有的修理能力,甚至原本可以不修或少支付修理費的卻因為有了大修專項的概念后必須按計劃發生費用和業務。對實行內部考核企業來講因為大修屬專項費用,又成為逃避考核(不考核生產單位)的渠道。而就核算來講目前大修費用屬生產經營支出均屬修理費用合算。具體來講,長期無止境大修理引起如下弊端:一是嚴重阻礙技術進步。一個企業如果不及時更換技術上陳舊的設備,只靠修理來維持生產,又忽視修中有改的話,只進行原樣修復,其設備水平至多只能維持出廠時的精度和效率。如長春汽車廠,建廠時技術并不落后,但是在建廠后的25年的生產過程中,其主要設備是依靠修理來度日的,沒有進行設備的技術更新,其設備技術水平仍停留在原有水平,甚至有相當多的關鍵設備還不如當初。由于技術進步緩慢,生產效益低,曾經站穩多年的市場,也逐漸地失去了市場。所有這些產品落后的狀況,其產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長期依靠修理建廠時的那些老設備,技術上落后的設備得不到適時的更換、改進,必然會凍結技術進步。二是形成了一個龐大落后的修理行業。
由于我們的工業結構落后,專業化協作水平低,企業都是“大而全”和“小而全”,在工廠設計時就確定了相當規模的維修車間,以分散的方式進行本廠設備的大、中修理。長期以來,對現有設備的無止境的修理,其后果之一,促進了企業后方的“大而全”和“小而全”,整個國民經濟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修理行業。而且因為存在大修理費用專項的概念,業務部門單獨編制計劃,并往往需要委托專業維修企業實施,會造成企業原內部能自己修理的通過大修外委修理,浪費財力和現有的修理能力,甚至原本可以不修或少支付修理費的卻因為有了大修專項的概念后必須按計劃發生費用和業務。三是對技術上陳舊的設備,長期進行修理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盡管設備在大修理中可利用原有設備零件的2/3,甚至4/5,但大修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高,越修越貴。這由設備的使用規律就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來可以說,由于設備使用時間越長,設備的性能就越差,而如果進行修理的話,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進行修復補償。四是多次大修過的設備,其使用費將隨之增加,由于設備使用時間的加長,設備的消耗如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將會明顯增加,設備日常保養、維護中小修費用也將隨之增大。因技術故障所造成的停工損失和廢次品損失越來越大。這種設備的劣化程度就使設備的使用費用劇烈增加。因而如果繼續使用舊設備,是十分不經濟的。
四、結語
總之,無論從會計核算中大修費用的由來、新準則規定的據實列支等要求,還是從企業內部降本增效、簡化業務、提高效率和勞動生產率等實際來看,取消企業設備大修理費專項具有現實必要性、合乎規則性、管理科學性。特別是新準則取消“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遵循資產負債觀,符合新準則中會計要素的定義,對權責發生制不構成障礙,有利于解決實務中的問題。取消該專項費用后,在會計處理中,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如不滿足資本化條件,應當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企業發生的與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直接計入銷售費用。
【取消大修理費的資產管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