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經營轉型資產管理論文

        時間:2024-07-11 18:18:46 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經營轉型資產管理論文

          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成果

        經營轉型資產管理論文

          2004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經歷了十年的快速發展期。截至2014年6月末,銀行業理財市場共存續產品51560只,存續金額12.65萬億元,從事理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近500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首先源于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財富積累效應。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55元,而1990年僅為1510元,增長了16.85倍。從客戶數量看,未來亞洲將成為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其中約有50%的增長會來自中國。預計到2015年,我國的高凈值人士將超過200萬,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77萬億元。這為財富管理行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由于中國總體投資環境尚不成熟,適合普通投資者的低風險金融產品相對較少,銀行理財產品恰好契合了普通客戶對安全收益產品的需求,成為投資者重要的投資工具,順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為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共兌付客戶收益2561.30億元(不包括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兌付的客戶收益),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20%,略高于存款利率,從而有效提高了廣大投資者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并得到了眾多客戶的認可。理財產品已成為居民抵御通脹的有力工具,也體現了普惠金融的政策精神。一是充分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歷次金融危機均揭示了一條真理——金融的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依托,脫離實體經濟實際需求的過度泡沫化的金融是難以為繼的。在努力實現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資金除30%左右投資于風險較小的貨幣市場工具及存款類資產外,其余的67%左右(約8.48萬億元),均直接或間接投向了實體產業,實現了社會資金的合理投資,提高了資金配置使用效率,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二是有效改善了國內金融體系的不合理結構。目前國內金融體系結構失衡,企業部門融資的80%左右依靠銀行信貸,經濟高度依賴間接融資體系,直接融資比重過低。雖然近些年國內債券市場也取得了一定發展,但絕大部分債券仍然由銀行持有。造成上述局面的諸多原因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連接直接融資工具和居民投資資產的橋梁產品。銀行理財業務有效連接了社會資金與實體經濟,有利于改善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比例失衡的現狀。三是有利于實現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理財業務可以幫助我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和養老基金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于推動國內收入體系的再分配、維護社會經濟穩定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四是有效促進了我國銀行業的經營轉型。理財業務在我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發揮了先行先試的作用,為我國商業銀行調整業務結構,轉變利差收入占比過高的經營現狀,進而實現主動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可供參考的實踐經驗;同時,理財業務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對于市場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

          銀監會始終以“在發展中規范”的原則支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自2005年頒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后,針對銀行理財業務,銀監會先后下發過涉及投資管理、代客境外理財、銀信合作、報告管理、銷售管理、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的監管規定和規范性文件,搭建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監管框架與管理體系。一是2011年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對理財產品的宣傳資料、銷售文本以及具體銷售行為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取得了較好效果。二是2013年的8號文,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的行為做出了嚴格規定,按照穿透原則將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債權的比例控制在銀行理財余額的35%和銀行總資產4%的較小值內。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占比僅為22.77%,大幅低于監管紅線;同時,還要求理財產品必須實現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和單獨管理,并達到產品與資產的對應。三是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導向,于2013年9月啟動了“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試點,引導銀行走投資資產透明化、可量化、可估值的發展路徑,堅持理財資金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定位,促使銀行理財業務回歸受托理財、主動管理及投資者自負盈虧的本質;同時,積極引導銀行研發新的理財產品模式,改變目前預期收益即為產品實際收益的不合理狀況。四是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13〕107號文)中關于“將理財業務分開管理,建立單獨的理財業務組織體系,歸口一個專營部門;建立單獨的業務管理體系,實施單獨建賬管理;建立單獨的業務監管體系,強化全業務流程監管”的要求,審慎推進事業部制改革。近期發布的35號文要求,所有從事理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按照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范、歸口管理的要求開展理財事業部制改革,并逐步到位。五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強化理財產品的全流程信息披露。通過“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上線,完善了銀行理財產品電子化報告及監管部門的在線審核功能,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登記。投資者可憑每個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在理財登記系統中查詢針對一般個人客戶理財產品的基本信息,保證了理財業務信息對內、對外、對投資者、對監管層的充分披露和持續披露。這些監管措施的實施,首要宗旨就是促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質,更好地實現理財業務的規范化轉型和銀行經營的市場化轉型,從而在利率市場化趨勢中,增強銀行業機構的經營活力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三、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自2012年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以來,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快速增長。這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居民財富積累到一定水平,金融市場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社會財富投資理財需求凸顯的結果。由于本身具備最貼近廣大消費者、投資者需求的特點,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末,除12.65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外,其他還包括信托資產12.48萬億元,證券投資基金資產5.12萬億元,券商資管6萬余億元,保險行業管理資產8.59萬億元等。但目前我國金融產品在金融業資產中尚不足10%的占比,相較美國早在2008年就已經超過70%的占比,仍有較大差距,也說明未來我國的資產管理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不過,在看到發展的同時,也應看到目前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仍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存在理財產品銷售不當的行為。首先,未嚴格按照風險適當性原則,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及相應的分類分層管理,導致出現沒有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客戶的問題。其次,部分產品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存在不明確披露資金投向和比例的現象,對產品的風險收益狀況也未能向客戶充分揭示。再就是誤導銷售的現象依然存在,片面強調產品的高收益,誤導投資者購買高風險產品,而產品一旦虧損將給機構帶來嚴重的聲譽風險。二是跨行業交叉性風險有所上升。隨著金融改革和金融業經營的不斷發展和轉型,多種業務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在交叉銷售、交叉運作和交叉投資方面越來越具有跨行業、跨市場、跨機構的特征,交叉性金融產品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產品結構過于復雜、合同約定責任不清、變相監管套利、跨行業和市場的風險傳遞等各類問題及風險。三是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我國的資產管理機構在量身定制投資規劃和產品的設計能力上仍有缺陷,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多樣化不足,創新動力缺失。另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提供的產品過多集中于財產的增值方面,忽視了對投資人的財產保障功能和其他特定需求,綜合化的理財服務理念和能力有所欠缺。四是風險管理工具匱乏。海外金融投資更多地依賴風險管理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管理人向客戶提供的產品有明確量化的風險特征描述,管理人在風險因素分析、風險追蹤與控制、投資組合建立等環節可較多地借助風險工具對產品進行有效管理。相比國外市場,國內金融市場衍生品種類單一,缺少全面、充分的風險對沖機制,風險管理工具缺乏,管理人進行風險管理的數量模型種類較少。五是客戶缺乏長期投資意識,過于注重短期收益。以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為例,目前產品主要以6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為主,1年以上的理財產品占比僅為10%左右,客戶投資短期化趨勢非常明顯。上述情況的發生,原因之一是理財產品管理人主動進行期限錯配,以賺取利差的結果;但另一重要原因也與國內個人客戶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有很大關系,目前更多的客戶更青睞短期產品。

          四、未來資產管理行業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資產管理業務是各類金融機構拓展客戶、促進創新、提升品牌、推動轉型的一項高端業務。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關于未來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和努力的方向,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一是應將保護投資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根本原則,也是資產管理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因素。管理機構要把業務的快速發展建立在投資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這一堅實基礎之上,堅決避免不正當銷售和各種違規銷售行為,注重投資者教育,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并注重培養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要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原則,確實以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為業務目標,公平、公正地對待客戶。特別是要充分向客戶披露產品信息,使資產管理業務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二是要把握金融創新和風險控制的平衡。創新的關鍵是要做到五個“認識”,即“認識你的客戶”,“認識你的業務”,“認識你的風險”,“認識你的交易對手”和“認識你自己”。

          在上述五個“認識”的基礎上,管理機構要明確創新業務的風險底線,把握金融創新和風險控制的平衡,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最終目標,扎扎實實地進行金融創新;同時,要避免風險在不同行業和市場間的過度傳遞。三是進一步提升產品創設,投資研究以及風險管理能力。資產管理業務比拼的是管理機構的投資研究能力,比拼的是有效識別風險、平衡風險的管理能力,比拼的是金融工具的創設能力。資產管理機構應摒棄簡單模仿的做法,真真正正夯實基本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專門的產品研發團隊、市場研究團隊、投資管理團隊和風險控制團隊,提升產品研發、投資研究與風險管理能力,并輔之以相對完善的IT管理系統,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波動。通過創設工具、杠桿分層和其他衍生品交易等創新方式,促進投資體系的完善,豐富金融產品線。四是要培育客戶的長期投資理念,培養壯大機構投資者。應堅持鼓勵和引導個人投資者主動改變投資習慣,培育客戶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做好投資者的教育工作。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