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構建節約型社會下的會計規范模式
【摘要】節約型是一種治理理念,是成本管理的延伸。我國的規范模式在其層次性、穩定性、協調性等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創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構建我國節約型社會下合理的會計規范模式,是發展對會計改革的要求,是發展的必然。這對于實現會計目標,降低會計規范成本,節約社會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構建節約型社會下會計規范模式的必要性
會計工作是經濟、財政工作的重要基礎,會計工作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規范的科學性。在創建節約型社會的今天,要求人類的任何行為都必須從節約出發,會計行為也不能例外。,我國的會計規范在其層次性、穩定性、協調性等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創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如何構建我國科學合理的會計規范模式是值得我們認真和思考的。
我國從1993年會計改革開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具體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關系,一直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F階段,我國有效的會計規范有會計法、會計準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門的若干規定和解答等,這些會計規范之間有時出現沖突或后者否定前者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導致會計實務工作者對所面臨的問題,無所適從。究其原因,會計規范的層次較多,過于復雜。從層次上講,基本準則要受會計法的制約,具體準則要受會計法和基本準則的制約,會計制度要受會計法、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三重制約。從會計法到會計制度隨著管理層次的增加,溝通的難度和復雜性也將加大。一道命令在經由層次自上而下傳達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曲解、遺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動同樣也困難,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問題;其次,眾多的部門和層次也使得計劃和控制活動更為復雜,一個在高層顯得清晰完整的計劃方案會因為逐層分解而變得模糊不清失去協調;另外,隨著層次和管理者人數的增多,控制活動會更加困難。這樣看來,由于我國會計規范的層次較多,會計規范在執行中存在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會計管理不夠順暢,不但造成社會資源上的浪費還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二、構建節約型社會下科學合理的會計規范模式
構建科學合理的會計規范模式符合經濟發展對創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必然導致會計國際化,而會計國際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我國現階段會計規范模式總體上講主要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存的雙軌制模式。這種模式使會計規范的研究開發、制定與發行、培訓、信息反饋修訂等成本大大增加,這與新形勢下創建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符合。隨著我國會計環境的變遷,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我國的會計規范模式必然從雙軌制向單軌制轉化,即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模式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變。因為這種模式既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又適應國際會計規范發展的要求,更體現了新形式下創建節約型社會對會計管理行為的要求。會計準則的單一模式是節約型社會下科學合理的一種會計規范模式。
(一)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能大大降低會計規范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上世紀80年代初,楊紀琬、閻達五兩位教授率先提出“會計管理”這一新概念,并進而論證了會計的本質是以講求經濟效益為核心的管理活動。會計既然是一項管理活動,其必然講求成本效益,而會計管理的成本效益又與其管理層次密切相關。會計規范的制定與執行必然涉及到相關的成本和社會效益問題,會計規范層次是否科學合理對會計規范的成本有著重大。我們從管角度來看會計管理層次問題,會計管理層次存在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副作用,層次多意味著費用也多。層次的增加勢必要配備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設施和設備的支持,而管理人員的增加又加大了協調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降低。在一定條件下,減少會計管理的層次是講求經濟效益的最好。會計規范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化能大大降低會計規范的執行及其相關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二)具體會計準則的大量出臺標志著我國會計規范正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化
我國于1992年11月16日國務院批準了企業會計準則,由財政部在1992年11月30日頒布,自1993年7月1日實行,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接軌,最終在2006年初構建起一套相對完善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一體系包括1項基本會計準則及38項具體會計準則。顯然,會計準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國會計規范的走向是用會計準則逐步代替會計制度,具體會計準則的大量出臺正標志著我國會計規范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化。
(三)準則單一模式符合我國對會計規范的新要求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必然使會計發生重大變革,會計是經濟的產物,總是要不斷地適應和服務于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會計規范來說,要求盡量減少其層次使會計規范的執行更加順暢高效,而我國的會計規范是一個多層次格局,且缺乏相對的穩定性,這樣的會計規范不僅是資源上的浪費,也給實務工作者帶來了很多麻煩,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對會計規范提出的新要求,改進會計規范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是經濟發展對會計規范的新要求。
(四)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能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并使會計規范執行更加順暢
會計工作的效率受會計人員素質及會計環境等因素的,而會計規范是會計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規范的層次越多,會計所處的環境就越復雜,會計人員對會計事項的處理難度就越大,會計工作的效率就會降低;同時,會計規范的多層次有時會使重疊,這些內容若銜接不好甚至出現矛盾,從而導致會計規范執行不順暢或執行錯誤,這不但浪費了社會資源,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會計規范若采用會計準則單一模式,會計規范的層次減少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就會提高,會計規范的執行就會更加順暢,既節約社會資源又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五)會計準則單一模式適應了國際會計規范發展的要求
世界上各國采用的會計規范模式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英美等國家為代表的會計準則單一模式;另一種是以德法等國家為代表的雙軌制模式。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德法等國家的會計規范模式大有向英美等國家會計規范模式轉化的趨勢,德國與法國等國家近年來都相繼成立會計準則委員會,就證實了這一點。對于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循環,中國的會計規范必然與國際會計規范接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準則單一模式是適應國際會計規范的潮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會計規范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會計規范改革的必然。
三、構建我國會計準則單一模式值得關注的
隨著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的批量出臺,會計準則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準則的可操作性和對會計行為的指導性越來越強,會計規范由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存的雙軌制模式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變的條件也越來越成熟。在我國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準則單一模式不能急于求成,在構建過程中值得我們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會計規范模式應逐步轉型
我國會計規范模式的發展應分為三個階段,1.會計制度單一模式階段;2.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的雙軌制階段;3.會計準則單一模式階段。建國初期,我國主要是前蘇聯模式,會計制度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會計規范采用了會計制度單一模式。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直到1993年我國才正式頒布實施了《 企業會計準則》,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發展在我國經歷了40多年的時間。其原因是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較長,長期閉關自守,直到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才有了較快的發展,會計規范的改革也隨之而起。我國現階段正處于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的雙軌制階段,在未來相對較長的時期內,我國的會計規范模式仍是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但從長遠看,隨著以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會計規范體系逐步完善,會計人員的素質逐步提高,會計規范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化是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在這一過程中,只有逐步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會計準則體系,且會計準則具有較強的指導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時,會計制度的制定權才能逐步下放到企業,才能完成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的轉化。會計規范模式的這種轉化是有條件和逐步的,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可能會造成會計規范的不協調,影響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給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只有條件成熟了,才能由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模式向會計準則單一模式轉變。
【構建節約型社會下的會計規范模式】相關文章:
如何構建企業預算控制模式06-04
試析基于勝任素質的薪酬模式構建01-03
利用地下空間構建資源節約型武漢探析05-30
數學教學中“點-線-網”的思維模式構建05-22
河北卓達集團企業文化構建模式研究05-11
會計網絡教學模式分析論文10-15
論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誠實守信06-03
談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模式管見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