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墨家治理思想的現代意蘊
[摘要]墨家的治理思想以“兼愛”為倫理基礎,以“尚賢”為指導原則,以“貴義”為社會目標,破除貴賤、親疏的等級觀念。力求構建一個公平公道、節約、效能的古代理想社會。固然墨家治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會,以政治治理為職志,但企業治理與政治治理有相通之處。假如能對墨家治理思想進行創造性詮釋,對現代企業治理無疑具有鑒戒和指導意義。現代企業治理根本是人的治理,以人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效能,實現人的價值,進而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關鍵詞]墨家;兼愛;治理思想;企業治理
年齡戰國時代,中國社會劇烈變動,政治上的動蕩紛爭進而導致思想上的百家爭叫,代表不同利益階層的諸子百家蜂起立說,形成中國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文化景觀。在那樣洶涌澎湃的背景下,諸子著書立說,?磻{藉自己的思想理論而建構一個自以為理想的社會,儒、道、墨、法等諸家無不如此。從這樣的層面看,諸子學說是一種治理學說,有著強烈的政治、社會治理的色彩。墨家是先秦最重要的學派之一,《韓非子·顯學》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在先秦時代,墨家學說足以與儒家思想相頡頏。墨家不遺余力地宣傳自己的思想,并且身體力行,其主張雖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采納,但并不能減損其思想的意義與價值,在今天依然有鑒戒意義。
假如從治理哲學的層面來理解墨家思想,那么,兼愛則是墨家治理思想的倫理基礎,尚賢、尚同是其治理原則與方法,貴義則是治理思想的最高目標。墨家的治理思想,是力圖構建一個人人相愛同等、社會安定、生活安足、崇尚道義的理想社會。
一、兼愛:企業治理的倫理基礎
《呂氏年齡·不二篇》說:墨翟貴兼,“兼愛”是墨家倫理思想最根本最典型的特征!凹妗笔钦w、全部的意思,《經上》說:“體,分于兼也!薄凹鎼邸币部梢哉f是“盡愛”、“俱愛”、“周愛”!凹鎼邸钡牧硪粚右饬x是“愛無差等”?梢,兼愛是一種同等的無差別的愛,無血緣、親疏、貴賤之分。兼愛思想與儒家“仁愛”有著鮮明的不同?鬃诱f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學而》)孔子說“仁”,只是屬于君子的,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實行“仁”,踐履“仁愛”,而那些重利輕義的“小人”是沒有“仁愛”可言的!叭蕫邸钡牡燃壔@然不是下層平民所能接受的。墨家從下層平民的利益出發,針鋒相對地提出“兼以易別”,在墨家看來,儒家的“仁愛”實際上是一種“別愛”,要用“兼愛”來代替它。《兼愛上》說:“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在先秦儒家的人性論中,孔子沒有明確說明,而孟子則標舉人性善的旗幟,指出人皆可以為堯舜;而墨家很少直接談論人性。但是,綜觀《墨子》,其自然人性論思想比較明顯。墨子以為,古代社會是個紛亂動蕩的社會,其原因是大家只愛己身而不愛他人,《兼愛上》說:“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币虼恕!ぴ凇赌印分,兼愛經常與交利并用,“兼相愛,交相利”,兼愛有互愛互利的意義。墨家對“利”也有自己的詮釋,《經說下》說:“義,利也!蹦宜傅摹袄睂嶋H上是一種社會公利,而非一己私利。只有實行兼相愛,交相利,才能社會穩定,生活安足;反之,就會社會動蕩。墨家說仁人應該“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與儒家罕言“利”有著根本不同,先秦儒家在義利之辯中以為只有小人才會重利,割裂義與利的辯證關系;而墨家則把義與利有機同一起來。
從治理哲學的層面考察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在企業治理中的價值是不問可知的。臺灣學者王蓑源先生指出:企業治理是科技整合的實踐。然而,其中以政治治理的影響最早,現代企業治理興起于歐美,其早先就曾引用政府和教會的治理經驗。而且企業治理與政治治理的性質也最接近,固然二者任務不同,但治理對象一樣,都是人,先把人管好,一切都好辦,這是二者的相同之處,F代的企業治理,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人的治理。如何定位勞資關系,即雇主與員工、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的關系,對于調動整個企業中人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現在大家都在講“以人為本”,那么,在企業中實行“以人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勞資雙方同等的、互愛互利的關系,惟有如此,在制定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中,才能夠充分考慮到全體員工的利益,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勞資雙方固然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利益沖突,但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共生關系,利益是一致的,企業的興衰存亡與企業員工有直接的關系。在企業內部假如能夠充分貫徹墨家的兼愛思想,就像《兼愛中》所說的“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員工視企業就像自己的家一樣,企業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就會充分發揮,就會實現企業內部人際關系的***,進而實現企業的效益。
二、尚賢與尚同:企業的治理原則
“尚賢”是墨家思想的第一個論題,由此可見尚賢在墨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墨家所說的賢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德才兼備的人,當然,這里指的是具備墨家倫理思想的人,與儒家圣人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儒家的圣人觀中,圣人應該是具備仁義德性的。儒家所說的“仁”是從人性內部自然發展出來的,孟子以為,人天生就具有仁、義、理、智“四端”,推而廣之,就成了人的四重常德。而墨家的賢人應該是能夠實行兼愛思想的人,兼愛是社會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需要,兼相愛,交相利。因此,墨家所說的賢人應該是功利主義者。在《尚賢上》中,墨家提出了賢才的標準:“厚乎德行,辨乎言談,博乎道術。”墨子以為賢良之士是國家的財富,《尚賢上》說:“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事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
“尚賢”是“為政之本”。在《墨子》一書中,《親士》《尚賢》諸篇反復論證賢良之士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親士》說:“人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以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薄渡匈t上》說:在一個國家中,“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對于賢能之才,不僅要儲備,而且要予以重視,并給與豐厚的報酬,“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爵位不高,***弗敬。蓄祿不厚,***不信。政令不斷***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也!(《尚賢上》)
那么,如何尋求賢能之士?《尚賢上》以古代圣王為例來說明,“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也就是,對于用人應該打破門第、血緣、遠近、親疏關系,“唯才是舉”。這與儒家又有明顯的區別,儒家以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儒家一般不把“小人”包括在賢人之內。墨家以兼愛為倫理原則,小人與君子在才能與品性上沒有根本的區別,不應該為求人才規定界限。對于賢能之士,墨家以為要做到各盡其才!陡菲赋觯河萌恕捌┤糁䦃θ,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節用中》也說:“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鞲、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
尚同與尚賢是相輔相成的!赌印芬詾椋谝粋國家中,假如政令不一,只能導致社會動蕩。因而,尚同與尚賢一樣,是“為政之本”!赌印分赋,賢人治理國家,應該一統天下之義,才能政令暢通,社會穩定。從組織關系講,要做到下級服從上級,以上級的意志為意志。用現代政治學來評判,《墨子》尚同思想是一種開明獨裁。對于開明獨裁的評價不在本文討論的范圍之內。事實上,《墨子》也對賢能之士提出了監視與約束機制,《尚同中》就指出:“已有善,傍薦之;上有過,規諫之,尚同其義其上,而無有下比之心”。《尚賢上》更指出:“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而且,對于賢人還要“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尚賢中》)?梢姟赌印凡⒉皇菬o原則的“尚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赌印返纳匈t與尚同思想固然是就行政治理而言的,但在企業治理上同樣也有鑒戒價值。從企業競爭的角度看,當今企業競爭,是資本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由于只有人才才是企業最根本的因素。廣泛的延攬人才,不分遠近、親疏、學歷、城鄉之別,并做到知人善任,才可能使企業具有競爭力。在企業內部,應該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激勵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使能者上,庸者下。人無完人,在用人上不可責備責備,知人善任,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美國治理學家杜魯克就曾告誡治理者:“一位經營者假如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見人之才,刻意挑其短而非著眼于展其才,則這樣的經營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边@與《墨子》的尚賢思想有相通之處,F代企業要善于發現人才,用好人才,使人盡其才。
與尚賢對應的尚同思想,固然誠如梁啟超所說在政治上輕易導致開明獨裁,但在企業治理上卻有相當的價值。企業治理與行政治理有著很大的不同,企業***與政治***不一樣。在企業內部,固然決策也要求***化,可是一旦形成決策,就要一同企業之義,全力以赴。而且市場瞬息萬變,假如完全套用行政治理的***決策程序有時會痛失時會。企業的***從某種程度上講應該是一種***的監視與約束機制,防止治理者濫用權力,而不應該在決策上盲目追求***。當然,企業用賢能之士作為治理者,他們就應該具有一種典范的作用,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言不信者行不果”。
三、貴義:企業的社會目標與責任
在墨學“十論”中,固然沒有“貴義”一說:但是,在整個墨家思想體系中,貴義與兼愛密不可分,成為墨家倫理思想的一部分!赌印べF義》一開頭就說:“萬事莫貴于義。”儒墨兩家都言“義”,在儒家那里,義是與利相對應的詞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二者是對立關系。在儒者看來,“義,事之宜也”,做應該做的事就是“義”,至于結果是不在考慮范圍之內,相反就是不義,儒家反對見利忘義。由此可見,儒家所談的“義”是就動機來說的。墨家對“義”有自己的界定,《經上》說:“義,利也!薄洞笕 芬舱f:“義,利,不義,害。志功為辯!薄傲x”與“利”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題目。前面說過,墨家所談的“利”不是一己私利,而是社會公利。在墨者那里,“志功為辯”,“義”與“利”、動機與結果得到了有效的同一。必須指出,墨者固然是功利主義者,但不是那種只重結果而不論動機的人,“合其志功而觀”是墨家義利同一觀的思想基礎,《魯問》以魯陽文君與墨子對話的形式表達了這一觀點。魯君謂子墨子日:“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學,一人者好分人財,孰以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朱可知也;蛩鶠橘p與為是也。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觀焉!
墨家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待義利關系,以為:“義可以利人,故日:義,天下之良寶也!(《貴義》)在墨家那里,做對個人、社會有益的事就是義。因此,墨家大力提倡“貴義”,教化天下之人,《魯問》說:“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義,而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進于義,則吾義豈不益進哉!”
就現代企業而言,不須諱言,追求利潤是企業的目標之一,沒有利潤,企業就沒有發展壯大的資本,就失往發展的動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利潤成了企業唯一的目標或者終縱目標,有益于社會、國家才應該成為企業的最高目標。所謂企業最高目標,是相對企業的共同精神或共同價值觀念而言,或者說是企業的理念。美國學者杜克在其所著《治理學》夸大治理的使命,以為:“任何討論治理的書籍,不以所要完成的使命為開始,則是不了解治理。”企業的存在不僅在于利潤,還有它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企業在制定自己的目標時應該考慮到社會效益,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就不至于出現短視行為,才能使企業獲得持續有效的發展。目前政府倡導的科學發展觀,筆者想以墨家的“貴義”思想作為企業的最高目標,就是一種科學發展觀。
人們在理解成功的時候,有時有偏差。有人以為,企業經營者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就是一種成功。這種觀點是非常狹隘的。假如要說這是成功的話,那么也僅僅算小有成就。真正的成功還必須體現其社會價值,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尚賢下》)。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成功。港臺和西方國家的不少企業家,抱定財富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宗旨,不是把企業的利潤用于奢侈的個人消費,而是回饋社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群體。比爾·蓋茨設立基金會,救助那些處于困頓中無助的艾滋病人,李嘉誠設立李嘉誠基金會用于社會公益事業,等等,他們才是真正成功的企業家,這些都為我們的企業家提供了很好的榜樣。筆者以為,這應該成為現代企業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企業就會獲得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同,而社會大眾的認同又是一個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用“兼相愛,交相利”來說明這一點。
當今的中國處于轉型過程中,不少企業界人士都是從貧困中成長起來的,由于教育等因素,他們富起來了,卻成了財富的奴隸,追求利潤成了某些企業經營者的終縱目標,因而常有犧牲環境、社會發展為代價,盲目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在兩千多年前的《墨子》眼前,不感到慚愧嗎?
治理文化崛起于20世紀,隨著社會的產業化進程,大企業、至公司不斷涌現,治理學成為20世紀的顯學。而治理學走向中國則是20世紀后期的事。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國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治理學,更不可能把西方的治理文化全盤搬進來。胡適在20世紀初就曾用墨學來嫁接西方文明,今天要構建中國自己的治理學與治理文化,必須汲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墨家的治理思想不失為一個參照!赌印肥莾汕Ф嗄昵暗闹,其中體現的治理思想是建立在當時當地的社會背景基礎上的,在今天不可能全盤照抄。墨家關注國計民生,其治理思想可以說是一種目標治理,?唇⒁粋政治清明、法紀井然、國富民眾、民富國治的理想社會。由于種種原因,墨家的愿看沒有能夠實現。但是,假如能夠對墨家治理思想進行創造性詮釋,不僅對今天的政府治理具有參考價值,對企業治理也同樣具有鑒戒意義。
【墨家治理思想的現代意蘊】相關文章:
道家文化對現代企業治理影響的利與弊03-23
談現代醫院治理會計08-05
研究治理過程的整合治理06-04
論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及審美意蘊04-19
前臺mis治理系統06-04
績效治理系統及作用06-05
哲學化治理的最高境界08-18
剖析非營利組織的治理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