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利工程常見險情及搶護
進入汛期,江河水位一般較高,堤防擋水時間較長,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險情。其中較為常見的險情有散浸、浪坎、堤身裂縫、堤岸崩塌、漏洞、跌窩、脫坡、管涌、閘站險情和漫溢等10種,這些險情都具有各自的外部特征和表現。
散浸——在汛期持續較高水位作用下,河水通過堤身土壤的空隙,在堤內坡或內坡腳附近滲出,使堤坡濕潤變軟,甚至發生浸潤水流。表現為土壤潮濕或伴有浸潤水流出現。下雨時,可通過浸潤水流的水溫高低來判斷是否存在散浸險情。
浪坎——汛期,在水面較寬、風浪較大的.堤段,風浪沖擊淘刷,堤外坡土粒容易被水流沖走,導致浪坎形成,嚴重時可使堤身發生崩塌。 搶護方法:一是用土工織物布護坡防浪。用土工織物布、土工膜布、篷布、彩條布鋪或草墊等在臨河堤坡上形成護坡,頂部用土袋等重物壓在堤頂上,并在其上用沙(土)袋壓緊,沙(土)袋用繩索系在堤頂木樁上。二是用樹木排(竹排、梢料枕)等消減風浪。用鐵絲或繩索扎成樹木排,將樹木排重疊3~4層。三是采用枝葉繁茂的柳樹等防浪。樹桿頂部用塊石固定在水中,樹桿根部用鐵絲或麻繩拴在堤頂的木樁上,達到消減風浪的目的。
堤身裂縫——堤頂或堤坡發生裂縫,裂縫走向與堤線大體垂直的叫做橫向裂縫;與堤線大體平行或呈弧形的,叫做縱向裂縫。 橫向裂縫處理:采用橫墻隔斷法,開挖橫向溝槽和每隔3~5米的縱向溝槽。槽深應挖到裂縫下0.3~0.5米;靥顣r要分層夯實,頂部應高出堤面3~5厘米,做成龜背形,并覆蓋彩條布等以防雨水灌入。若裂縫前端抵達臨河堤坡,首先應在臨河堤坡縫前搶筑截滲平臺?v向裂縫處理:一般可采用翻筑處理、覆蓋彩條布等措施以防雨水灌入。
堤岸崩塌——河道彎曲部分凹岸一側因受到急流沖刷,掏空堤腳或岸坡,導致水下坡度變陡,造成堤岸崩塌險情。 搶護方法:水下拋石護腳,水上塊石護坡。護腳塊石宜采用石質堅硬的石灰石、花崗巖等。一般情況選用單個塊石重量要超過50公斤,急流處每塊塊石要達200~300公斤,必要時拋石籠護腳。水上以塊石或混凝土塊護坡。
跌窩——由于堤身質量太差或存在其他生物隱患,汛期受水浸泡后,抗剪強度減弱,堤頂或內外坡局部發生突然塌陷,形成方圓不等、大小及深度不一的凹坑,稱為跌窩。 搶護方法:臨河填筑黏性土封堵隔滲,背河填筑砂石反濾導滲。對于未伴隨滲水、管涌或漏洞的跌窩險情均可采用翻筑回填的方法,先將跌窩內的松土翻出,然后分層填土夯實,直到填滿跌窩,恢復堤壩原狀為止。填筑所用土料,如跌窩險情發生在堤防頂部或臨河側,宜用滲透性能小于原土的土料,以利隔滲;如位于背河側,宜用滲透性能大于原土的土料,以利排滲。對于背河伴隨滲水、管涌或漏洞險情的跌窩,不宜直接翻筑,可先將跌窩內松土和濕軟土壤挖出,然后用粗沙填實。如涌水水勢嚴重時,可加填石子或塊石、磚塊、梢料等透水材料消殺水勢,待跌窩填滿后,再鋪設沙石反濾層。
【淺談水利工程常見險情及搶護】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