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施工結構中的后澆帶施工工藝研究
摘要: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澆筑施工采用后澆收縮帶或后澆溫度帶,可以解決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以及收縮應力的影響,應當不斷在建筑施工中研究后澆帶的施工工藝及應用問題。
關鍵詞:現澆混凝土;施工結構;后澆帶施工;建筑施工;后澆收縮帶;后澆溫度帶
在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為消化收縮變形沉降所留存的臨時性的帶形縫,稱為建筑施工后澆帶(簡稱后澆帶)。后澆帶為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根據圖紙設計保留60天后再澆筑,將整個結構連成整體。
1 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施工后澆帶
1.1 后澆沉降帶
后澆沉降帶就是通常所說的沉降縫,沉降縫一般設置在基礎,而且基礎必須分開。利用沉降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剛度較好的單元。
1.2 后澆收縮帶
為避免混凝土由流動狀態轉入固態時,體積縮小,導致產生裂縫而設立。
1.3 后澆溫度帶
后澆溫度帶是為避免混凝土由于熱脹冷縮效應導致裂縫產生而設立的。
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施工后澆帶雖為施工期間臨時性的措施,但在設計施工時通常是突出主要功能,其他功能兼顧。
2 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后澆帶施工工藝
第一,根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10),后澆帶的接縫處的斷面形式、縫寬與墻、板厚度及其留設位置須經設計院認可方可實施。
第二,后澆帶一般預留700~1000mm(考慮施工操作的需要,通常設為800mm寬),采取措施確保后澆帶處鋼筋位置準確且連續不斷、連接牢靠。
第三,留設的后澆帶應采取保護措施,確保支撐牢靠,防止雜物等落入其間。
第四,后澆帶澆鑄混凝土的時間問題:(1)后澆沉降帶(兼顧收縮帶和溫度帶)澆筑混凝土的時間應根據施工期間的沉降觀測來確定。主體結構施工期間沉降量較大,應待主體結構完成后,再澆筑后澆帶;(2)如果后澆收縮帶為單獨設置,則完成混凝土后澆帶的澆筑時間應放在設帶后的兩個月之后進行灌注混凝土的施工。
注意:后澆溫度帶的補齊應選擇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進行。
第五,結構混凝土澆筑后澆帶施工:(1)主體結構配模板,采用集中加工集中配置,使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2)墻柱定位采用鋼筋支撐焊接固定,避免模板跑模和墻柱移位,使墻柱截面尺寸符合設計要求,保證墻柱截面尺寸和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3)在混凝土澆筑封閉前,必須對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進行仔細鑿除并鑿成毛面,并隔夜澆水濕潤,以確保后澆帶混凝土與先澆搗的混凝土具有整體可靠的連結;(4)對施工后澆帶構成的混凝土整體構件,應按照混凝土整體澆筑的工藝技術要求及相應施工驗收規范進行。
3 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后澆帶工藝技術
第一,后澆帶封閉前的防水:采用磚模,抹平后做防水。
第二,外墻后澆帶防水做法:為盡量減小護墻及防水層受施工中支模加固、混凝土澆搗等的影響,施工縫可做成凹凸形,使外墻后澆帶施工縫處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
第三,混凝土基礎梁板底筋用同成份水泥砂漿預制(條)塊,以避免混凝土砂漿從底筋下涌入后澆帶。
第四,應派專人掌握初凝和終凝時間,以便選擇終凝前最佳時間進行沖洗。用壓力水沖洗施工縫表面,露出石子,表面粗糙干凈,凹凸不平,確保新舊砼粘結牢靠。
4 后澆帶施工工藝技術研究
4.1 后澆帶施工工藝規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8-2011)、《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 50107-2010)、《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 50119-2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 50164-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02)、《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JGJ 6-99),認真分析以上各規范的相關條文對后澆帶要求的差異。結合施工后澆帶鋼筋處理方式、后澆帶接縫以及兩側的混凝土接縫收口形式、地下室兩側墻板、底板與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運用的成熟施工工藝技術等進行施工專題技術交底。根據后澆帶的間距寬度(包括施工縫的混凝土厚度、長度)、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養護時間等制定并落實施工階段對后澆帶的質量控制。
4.2 現澆結構混凝土后澆帶的施工技術
第一,消除后澆帶的應力集中。充分考慮后澆帶設置帶接縫處選用的接縫類型、所在位置與混凝土厚度,后澆帶與搭接混凝土的間距、寬度設置,搭接鋼筋的受力及預應力分析,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的溫度,混凝土收縮變化以及對施工技術應用與施工便利性的影響。
第二,后澆帶的施工。后澆帶的混凝土施工作業應在其留縫(施工縫、沉降縫、收縮縫)兩側的混凝土澆筑施工結束后60天左右的時間(或按照設計技術規范的要求)完成,后澆帶所澆筑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較之前留縫兩側的混凝土的標號提高一級,變形縫處混凝土結構的厚度不應小于300mm,且采用早強以補償混凝土的'收縮現象。
第三,后澆帶的處理主要有:后澆帶的防水處理,包括防止地下水、防滲漏措施等的防水施工的處理、防止施工環境污水止水以及雨水侵蝕的處理等;后澆帶的鋼筋處理,包括鋼筋的形位尺寸、數量與間距、接頭位置與搭接長度、預應力與消應力處理、后澆帶模板支撐、拆模處理;后澆帶的清潔處理,包括留縫處的清渣、清潔處理,鋼筋除銹保護處理,后澆帶留縫兩側的混凝土的人工鑿毛以及混凝土砂漿處理等;后澆帶澆筑混凝土的處理,包括后澆帶的兩側留縫的連結部位的混凝土澆筑處理,兩側接縫收口處理,混凝土澆筑控制、混凝土澆筑養護的處理等;后澆帶的保護處理:混凝土澆筑、半成品和成品保護、施工質量應滿足鋼筋混凝土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以保證混凝土整體連結密實無裂縫。
第四,后澆帶的質量控制。后澆帶的質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括:施工人員內部學習和交底工作,后澆帶施工技術方案及質量控制專題技術交底,審驗后澆帶工程使用材料的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等;事中控制包括:鋼筋的處理與質量控制,模板支撐體系控制,兩側接縫收口控制,混凝土澆筑控制,防滲漏措施,半成品保護措施,成品保護措施等;事后控制包括:后澆帶工程施工的原材料試驗報告,使用材料質量檢驗報告,后澆帶構造鋼筋驗收記錄,混凝土施工工程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等。
5 結語
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對大體積混凝土可通過不設永久性的沉降縫,只設置施工后澆帶的施工方法,進行合理設計,分塊精心施工,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及使用安全,提高建筑物的整體性。
參考文獻
[1] 吳培波.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技術[J].城市建筑,2012,(17).
[2] 李武.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的探討[J].工程與建設,2012,(3).
【現澆混凝土施工結構中的后澆帶施工工藝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