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事再審改判標準問題的探討
一、民事再審與改判的區別與聯系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再審,其前提和條件即法定事由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其一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民事訴訟法》第177條?;其二是“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wu受*,徇私*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民事訴訟法》第179條?;其三是“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民事訴訟法》第180條??梢姡瑥摹睹袷略V訟法》規定的再審之法定事由來看,再審與改判幾乎是一致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改判的可能,才有必要提起再審,再審啟動的目的是為了糾正錯誤的判決、裁定,改判就是把錯誤的判決、裁定改正過來,它是再審程序追求的最終結果。
雖然,再審與改判在民事訴訟的理念中如此密不可分,但在司法實踐中,再審與改判的不一致卻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再審是民事訴訟中的一種特殊的救濟程序,目的是糾正錯誤的裁判,為司法公正提供終端性的保障與救濟;而改判是民事訴訟中的一種實體性的裁決,它是法定訴訟程序?包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完成時所決定的一種結果與價值。同時,再審與改判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內涵、外延都具有明顯的差別與迥異。另外,從邏輯方面來分析,再審只是改判的一個必要前提,并非是充分的條件,再審的法定事由只能作為再審立案的必備條件,再審的前提并未就能得出改判的結論。因此,如何把再審、改判兩者統一起來,在再審立案的法定事由中把握改判這一實體性標準,從而達到實體性改判與再審程序的有機結合,并形成共同認可的標準,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與核心。
二、民事再審改判標準問題的探討
可以說,就民事再審改判的標準問題來講,在《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這就給許多人形成這樣的錯覺即認為判決、裁定有錯誤就應當提起再審,提起再審就應當改判,把再審與改判完全等同起來,造成了司法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其實,再審與改判在民事訴訟中的不等式是非常明了,再審后的處理結果所做出判決、裁定第一種情形就是維持原判,第二種情形是撤銷,第三種情形是改判。那么,怎樣使再審與改判能夠達成一致,減少再審工作中的不必要成份呢﹖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再審改判的標準在立法中規定不夠明確,于2001年11月1日以法[2001]161號《關于當前審判監督工作若干問題的紀要》中第6條“符合下列情形的,應以改判:即民事案件確定案由錯誤、認定合同效力錯誤、認定責任錯誤導致錯判的;民事案件錯判承擔民事責任形式、錯判承擔民事責任致顯失公正的;調解案件嚴重違反自愿原則或者違反法律的;其他應當改判的情形”這一會議紀要,雖然還未形成正式的司法解釋,但它已涉及到再審改判的標準之問題,如果把它同再審立案的法定事由結合起來,則筆者所理解的再審改判標準可包括如下幾方面:
。ㄒ唬╆P于“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的再審改判標準問題。
當事人?一般是指申請再審人,下同?提供以前不知道或舉證不能的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且其新證據的性質必須能證明原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不當的,應當進行改判。申請再審人在申請再審時提供所謂的新證據,依照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法釋[2001]33號《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司法解釋,包括:(1)該證據是由于申請再審人在一、二審開庭審理結束后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無法在一、二審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2)申請再審人以前不知或不能知道的或舉證不能的證據,可能推翻原裁判的,裁判后才取得當時舉證不能的證據;(3)申請再審人在一、二審中已舉出該證據,但一、二審在庭審中沒有加以質證、認質,而該證據又嚴重地影響案件的實體判決結果,應視為新的證據。這里的“新證據”必須理解為書證、物證和視所材料、鑒定結論等四種證據,其他如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勘驗筆錄不宜視為新的證據采信。同時,申請再審人提出新的證據的時間也應在兩年內提出,超過兩年才提出的證據,即使是新的證據也不再具有“新的證據”的法律效果[1]。
。ǘ╆P于“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再審改判標準問題。
當事人提供證據足以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主要證據不足。主要證據不足是指主要證據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證明力的,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不足;(2)證明案件事實存在證據不足;(3)證明法律關系的證據不足;(4)證明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的證據不足;(5)認定案件主要事實的間接證據不足或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鎖鏈。屬于上述情形之一的,可作為再審立案的法定事由,但如果要達到改判,必須是:(A)其主要證據不充分,卻對案件中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分配起到關鍵作用;(B)作出判決、裁定的主要證據系偽造、變造或有其他虛假情況;(C)作出判決、裁定依據的另一判決、裁定已被依法變更、撤銷或本案判決、裁定與另一已生效的相關判決、裁定相抵觸;(D)就同一法律事實或同一法律關系,存在兩個相互矛盾的生效法律文書,申請再審人對后一個生效法律文書提出再審申請的。
。ㄈ╆P于“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再審改判標準問題。
當事人提供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錯誤,具體包括:(1)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錯誤和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條款方面的錯誤;(2)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條款的內容解釋方面的錯誤;(3)因案件事實沒有實體法規范,類推法律不當或適用法律原則不當的錯誤;(4)應當適用特別法而適用普通法方面的錯誤;(5)因定性不準確導致的適用法律錯誤;(6)對責任的劃分和責任的承擔違反了法律規定;(7)超出法律規定范圍的法官自由裁量權方面的適用法律錯誤;(8)適用失效法律的錯誤;(9)違反法律關于溯及力規定的錯誤。由于適用法律錯誤已嚴重影響到案件的性質及公正處理結果,因此,對此應當進行改判。
。ㄋ模╆P于“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再審改判標準問題。
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存在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已嚴重影響到案件正確裁判的,應當改判。違反法定程序包括如下幾方面內容:(1)合議庭組成不合法的;(2)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3)沒有依法傳喚或通知當事人的;(4)證據取得不合法或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5)遺漏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6)未按規定送達,即缺席審理和判決的;(7)依法應當公開開庭審理而沒有公開開庭審理的;(8)違反受理案件管轄規定的;(9)人民法院違反專屬管轄規定受理案件的;(10)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的監護人未出庭代理訴訟而由該當事人直接進行訴訟的;(11)一般授權的訴訟代理人未經特別授權處分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上述這些違反法定程序的各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