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嘗試

        時間:2024-05-21 04:46:59 地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嘗試

        畢業論文






        [摘要]: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學新方法。本文嘗試從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教學注重探究,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3個方面進行了1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

        地理新課標中指出: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等等。近年來高考試題中,應用性、能力型試題在文科綜合試卷中逐年增加。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成為高考試題1大亮點。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標理念,使地理教學獨具魅力,讓地理課堂煥發異彩,讓平時的課堂教學有趣,同時讓我們的學生應試有效,讓地理教學這1門遺憾的藝術不再有遺憾呢?我在實際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1、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確如此,以前,很多教學現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學生總感覺到學習地理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果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加地理學習的興趣。

        [情景1]:2004年12月27日,我在自己學校上過的1節課,至今記憶猶新。這節課,原來是高3地理的1節復習課。課前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可當我1走進教室。學生此起彼伏的喊著:“老師,看新聞;老師,看海嘯新聞。”在學生的強烈要求聲中,我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想想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1起探討1下海嘯的相關知識也未必不可。于是打開電腦,利用網絡,查閱了2004年12月26日東南亞的海嘯的相關報道。學生興趣盎然,老師及時分析海嘯的形成機制,地震的分布規律,海嘯中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鈴聲響了,原先準備的教學內容并沒有落實?蓪W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卻是那樣的興奮,那1雙雙渴望的眼神,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以前被動學習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乎意料的沒有備課的1節課,學生在極大興趣的情況下,獲得了海嘯的相關知識,也增強了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樹立起“1方有難,8方支援”的同情心。課后,班級里1位家庭經濟情況很差的女生發起倡議,為東南亞的海嘯捐款,自己帶頭捐了50元。在她的倡議下,全班同學積極響應,總共捐了1504.30元,送到紅10字會援助中心。

        [反思]:課后,我也特別興奮,學生為什么興趣10足關注海嘯新聞?也許,這就是社會生活,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發生在生活中的重大地理事件。當然,如果這節課老師不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勉強要上自己準備好的復習課,那么學生即使聽課也可能會心不在焉。這樣的話,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肯定得不到發揮。

        總結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并與地理教學有聯系的重大地理事件。我就事先作好準備,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的表現也總是特別興奮。比如,在這個學期初,受臺風“卡奴”影響,全省開學時間推遲兩天。我想,既然臺風天氣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他們肯定感興趣。于是我利用網絡,將氣象衛星云圖對臺風的實時預報圖,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對臺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學生也因為在暑假中剛經歷過臺風“海棠”、“麥莎”,記憶特別清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整節課也上得生動有味。

        [啟示]: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時將剛發生的地理事件寫進來?勺鳛樵谛抡n標理念倡導下的地理教師,完全可以將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作為教學內容及時補充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話,學生學習將更有樂趣,我們的地理課堂將更具魅力。

        2、讓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1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1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法是1種良好的措施。美國當代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1個過程,不是結果。”這話極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觀的1個重大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的過程。

        [情景2]:2005年9月20日,我在上《月相》這1節課的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過月球的陰晴圓缺,可是你們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圓的1面朝向的方向,出現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時間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注意過這樣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師給出答案。

        這時候,我及時給學生布置1個作業:要求學生在接下來的1個月,每天記錄早、晚自修時的月亮,月面圓的1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過這些數據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可以幾個人合作。然后試著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通過實踐的觀察,發現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也就是農歷上半個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見,在西邊天空,月面朝西,農歷下半個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見,在東邊的天空,月面朝東。然后再搜集1些古人描寫月亮的詩詞,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等。請學生根據詩詞所描述的情景,判斷詩人當時是在農歷什么時候描寫的,推斷大概的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比較順利把問題回答出來。

        [反思]:如果老師沒有創設情景,沒有讓學生進行記錄月相變化的實踐,直接由老師來講述的話,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真正掌握月相變化的知識。通過這樣1段時間的實踐觀察,再經過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個收獲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要理解得更深刻1些,也更有助于記憶。中科院心理所的張梅玲教授曾說過:“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1次求完美,但畢竟是在前進在發展,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在這兒提到的是教師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實際上,在探究教學中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讓學生提出1些探究性的問題。

        [啟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探究,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于得到圓滿的答案;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是教的宗旨。

        其實,不論是學還是教,都應注重探究。學生自我發現知識并獨立地掌握知識,正是當前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3、讓研究性學習貼近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實踐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價。要實現這1目標,培養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1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呢?

        [情景3]:2004年9月20日,有幾位學生選擇了《玉蒼山旅游資源現狀及開發前景》這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們對如何開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該怎樣制定方案。他們找到我,想讓我提些建議。我經過思考后,向他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為什么要選這個課題?對玉蒼山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準備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前景又是想根據什么數據分析的?最后課題報告的呈現形式是什么呢?學生根據這幾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后,終于制定出了研究方案。(見附錄)

        [反思]:高中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從開始選題----方案制定----開展研究----實踐數據及分析----撰寫課題報告等。教師要對學生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指導。教師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應該對學生開展研究整個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特別是對學生開展研究的過程,要求學生1定要作比較詳細的記錄,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要經常互相討論、交流和研究,進1步完善研究計劃。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數據的處理,要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最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再讓學生通過總結反思,學生就可能會獲得更深1步的理性認識。

        [啟示]: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兩個板塊。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各有自己的價值,它們完全可以建立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關系,共同對學生發生作用。學科教學中的所傳授的知識和形成的學習能力是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材料,學科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可以在研究性學習中拓展和延伸,而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所形成的能力、學生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識又由學生很自然地遷移到學科教學中。通過教師對學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會更有效,學生的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將得到不斷的鍛煉和提高。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深信只要我們大膽實踐,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必定會不斷地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來。高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高中地理課堂也將會煥發異彩,地理教學這1門遺憾的藝術將不再有遺憾。

        [參考文獻] :

        1、章玲.站在半山腰.福建出版社.

        2、任蔚.新課標理念下的鄉土地理課堂教學.《地理教學》2004年第9期

        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嘗試

        【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嘗試】相關文章: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03-18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03-29

        淺談新課標理念下英語課堂師生互動03-18

        淺談《新課標》下的化學實驗教學06-01

        嘗試高中地理智能化教學論文11-17

        新課程理念下詩歌教學的價值研究03-18

        淺析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的創新03-13

        新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轉變03-06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論文11-2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