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生態式教育觀下音樂教育的開展

        時間:2024-09-29 01:19:56 本科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態式教育觀下音樂教育的開展

          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從生態教育視角探討音樂教育,筆者以為主要包含以下3個基本理念:

        生態式教育觀下音樂教育的開展

          (一)強調母語的音樂教育

          音樂源于生活,音樂與自然、社會、文化傳統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音樂中的美存在于生活之中,將音樂與生活進行聯系會使得音樂教育充滿活力,同時還可以擺脫僵化的技能學習的藩籬。生活是自然、社會、人的統一體,它本身就是一種生態。作為自然生態環境下的母語教育,由于其關注的是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因此,這種以母語作為教育基礎則是生態教育觀下音樂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

          母語的音樂教育在我國上個世紀的音樂教育中曾經進行過熱烈的討論。如1995年10月召開的“第六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中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進行了討論,眾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研討。所謂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就是“以中華各民族、各地區不同音樂風格內容組成的,并有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為、藝術、思維方式、審美理想及價值等深厚的文化哲學基礎。”④它包含著中國音樂本體觀、中國音樂風格史觀、中國音樂文化哲學觀等內容。中國的音樂建立在地區性方言風格基礎上,而這個特征恰恰體現了民族音樂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母語的音樂教育需要學習地方音樂的語言、思維、文化哲學等,如果以西方音樂作為基礎來闡述、分析積淀著民族文化的音樂,那么,往往會帶來“文化誤讀”,同時也破壞了民族音樂文化生存與發展的生態語境。因此,母語的音樂教育是一種生態式的音樂教育。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傳承中,人們剛開始學習歌唱就在他們的社區生活中進行。他們常常是通過在一個年齡相仿的歌隊中各聲部之間的協調來體驗歌聲中所蘊含的集體力量的諧和。他們的歌唱展現了一種族群的凝聚力量,他們的音樂活動發生在群體生活的文化空間與歌者行為連帶的文化環境中?梢姡@種音樂教育活動體現了一種和諧的生態的世界。

          (二)注重對話式的音樂教育

          對話是生態式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生態式藝術教育是一種既符合人類深層無意識二元對話的生態模式,又符合整個自然的二元對話模式的教育。也就是說,通過對立二元之間的聯系和對話(而不是對立),促成人的可持續性發展,是這種教育的主旋律”。⑤對話式教學不僅關注教師與師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自然、社會等諸多關系之間的聯系和對話,它還強調人文學科、科學學科等不同學科之間的對話與相互生成。

          對話式教學完全不同于傳統的“獨白式”教學,因為對話是平等的、互為主體的雙向交往,而“獨白式”教學則是教師權威性的“一言堂”。對話式教學主要有3種課堂教學實踐形式,即言語型對話、理解型對話和反思型對話。言語型對話顧名思義就是以言語為主要形式的對話形式,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理解型對話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即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反思型對話主要指教學過程中人們對所學知識的自我反思的對話。眾所周知,音樂是人為組織的音響,它包含著社會、文化、自然、風俗、傳統、信仰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和學生由于個體的生活環境、風俗文化、生活閱歷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音樂的審美及理解必將呈現多樣性。在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人與音樂文本之間只有通過對話才能拓展不同主體的視界,在不同主體的對話中最終達到伽達默爾所言的“視界融合”。這種對話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首先,師生之間的對話。在生態式教育觀看來,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一方壓倒另一方,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在對音樂作品的審美及理解中,教師和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視界”,為了擺脫個體音樂審美和理解的有限性、局限性,師生需要針對特定的主題進行對話,在這種相互平等的、和諧的對話中,學生在教師音樂理解的基礎上拓展了個體的音樂審美和理解,從而豐富個體的音樂視界。師生之間的對話蘊含著傾聽和言語,它需要對話,雙方彼此敞開自己的心扉達到精神的交流和愉悅的分享。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中,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還要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這種對話體現了一種伙伴式的人際關系,它能夠構建出和諧自然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使得學生在平等、寬松的音樂課堂教學環境中獲得音樂的審美及理解,豐富個體的情感等精神世界,熱愛生活、體味人生。

          其次是學生與音樂文本之間的對話。音樂并非是一個靜態的、僵化的作品存在形式,它包含著豐富的生態內容。學生對音樂文本的審美和理解,既要探尋其原初的意義,如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體現的思想內涵等,又要以個體的音樂視界與音樂文本進行對話,在對話中感悟音樂的真諦,體驗音樂的審美快樂,理解音樂的人文精神世界,從而豐富個體的精神世界與音樂世界。

          最后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在音樂教育中,合唱、合奏等集體表演形式就體現了一種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是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同時也是音樂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集體學習形式,它需要充分調動和利用不同學生個體的音樂經驗,在對話中形成合力,在對話中提高,在對話中共享音樂的快樂。因此,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首先要考慮到個體音樂經驗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通過對話與合作,達到音樂學習的共同提高,促進學生的音樂能力、音樂審美、音樂理解等方面的提高。

          (三)提倡學科綜合的音樂教育

          生態式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學科之間的綜合,使得各科之間形成一種生態關系。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倡導課程的整合、融合與綜合。對于學科綜合的音樂教育的理解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音樂與其他姊妹藝術之間的綜合,這種綜合旨在強化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之間的聯系;另一種是強調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綜合,這種綜合旨在強調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如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可以使得學生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不同國家的代表性音樂,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音樂與體育學科的綜合,可以運用韻律操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音樂同數學、理化學科的綜合,可以聯系“黃金分割線”將美學概念與數學整合起來,以及將音樂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聲音性質同物理學的頻率、振幅等知識聯系起來等等。不管哪種形式的綜合,其目的都是要使音樂教育形成一種互補、互利的生態關系。在我國當前的音樂新課程改革中也強調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性。“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⑥

          生態式的學科綜合的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也可以使音樂學習變得更有興趣,以此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因此,學科綜合的音樂教育帶來了音樂教育觀的變化,它使得音樂教育從注重技能轉向了文化,從單純的集體性音樂教學轉向了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個性創造的綜合性教學,這些都是對傳統的音樂教育教學模式的超越。

          音樂及其教育的發展都是基于特定的生態環境中,同時也包含著特定的生態內涵。我國當前的藝術教育課程標準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式教育思想,并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了實踐,這些思想及其教學實踐為當前的音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它改變了以往音樂教育中僅僅注重技能的學習,以及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因此,從生態式教育、生態式藝術教育汲取營養必將給音樂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從而推動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生態式教育觀下音樂教育的開展】相關文章:

        基于生態式教育觀下的音樂教育09-10

        文化生態下音樂教育模式的轉變論文08-17

        探討音樂教育觀念09-04

        淺談教育學視角下的音樂教育觀教育論文07-07

        探討音樂教育觀念論文09-06

        淺談音樂教育的生態學走向10-06

        生態理念下的生態圖書館發展探賾08-12

        如何開展ERP環境下的效益審計10-20

        淺論生態環境影響下的城市建筑10-02

        基于系統思維下的生態外語教學10-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