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析藝術類高職院校攝影教學的幾點思考
論文關鍵詞:攝影與美術比較;攝影藝術的本體性及邊緣性;教學知識結構的更新
論文摘要:對攝影與美術比較、攝影藝術的本體性及邊緣性的美學理論探討,更新數碼攝影理論與教學知識結構等,都是這門學科在教研中所面臨的新課題。
在藝術高職院校里,攝影作為一門素質教育的課程,起著培養美學品味、提高審美水平的作用。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從數碼攝影理論與實踐、攝影美學與攝影教學結合等方面予以加強。
1攝形與美術的橫向比較
在橫向與美術比較,縱向與攝影歷史發展比較的基礎上,探討攝影藝術的自律性及與兄弟藝術的聯系性,能促使攝影眼光、品味和美學理論修養的提高。
美術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視覺性和空間性,在平面或三維空間塑造形體、創造可視性的藝術圖象。繪畫雕塑具有瞬間凝固或靜態的特性,與攝影關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術思潮的寫實技法、流派在攝影發明后,趨向更為主觀的風格和流派的發展,甚至有意與攝影拉開語言距離。攝影以紀實性語言特性見長,深受美術的現實主義、寫實風格等影響。
從媒介材料上看,攝影是光與影的色彩交響的瞬間組合。攝影通過光化學、數碼等成像,極具感性特征,是主體和客體的空間交融。
以當今電腦技術數碼影像占主導和統治地位的高科技為后盾的映像藝術(電視、攝影、計算機)昌形成規模,科學技術所產生的視覺藝術形象,不僅意味著它從根本上制約著設計藝術的更迭和演化(手繪、噴繪等手法己逐步被攝影圖像、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現代高新技術所代替),反作用于美術、設計藝術,而且還對人的思維模式和情感體驗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數字圖像后期處理的方便,顛覆了傳統暗房復雜繁瑣的工藝。美術構成了新的設計藝術形成的技術基礎,數碼影像則是新的藝術形成產生的審美心理基礎。
在這一單元中,結合美術與攝影的共同點,重點講授構思構圖、色調構圖、風景人物靜物等專題:同時,將美術與攝影碰撞交融所產生的流派風格等,融合在純粹的技法傳授中,使學生具有更開闊的眼界。
2攝影藝術的本體性
攝影與美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對攝影自身語言特性及其藝術規律的研究,屬于攝影美學的范圍。
隨著藝術思潮的發展和數字時代的來臨,典型性的瞬間藝術,已成為傳統藝術或一種流派風格的代名詞,藝術圖像越來越多元化了。攝影象美術那樣,可以表達類似超現實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多種圖象,可以先設計構思,再擺放物體來攝影和后期進行特別加工。電腦數字軟件使這類攝影變得越來越可行,更具有視覺傳達效果上的陌生感。這類觀念性圖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計劃性和可預見性;而且,攝影也可以象現代美術那樣,表達一種多義化的“有意味的形式”。僅靠“紀實性”、“典型性”已遠不能解釋攝影的本體性了。因此,藝術攝影是包含著具有藝術真實的紀實性或觀念性的圖象信息,具有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攝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靜態的二維圖象性。攝影作為靜態的圖象,與動態攝像、三維雕塑區別開來;二維空間的繪畫盡管也是一種決定性的瞬間來形成靜態的二維圖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間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從攝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銀鹽化學媒介感光、電子感應技術數字成像兩種;后期是傳統暗房沖印技術、豐富多彩的電腦數字軟件加工。用“畫筆”—各種照相機進行前期拍攝和后期暗房(數碼暗房)加工,實現圖象的產生。
[1][2]下一頁
【簡析藝術類高職院校攝影教學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簡析教學秘書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作用12-06
淺談對高職院校科研業績評價的幾點思考03-18
淺談大學攝影教學的幾點思考03-20
簡析創新高職課堂教學03-18
高職學生管理的幾點思考03-02
簡析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的新模式03-18
高職院校英語教改思考03-16
高職院校建筑行業英語教學思考03-16
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的論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