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慶市第三產業轉型問題探討
摘要:本文在對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內部結構及其存在問題的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重慶市第三產業面臨轉型問題,并針對這一轉型問題提出了思路。關鍵詞:重慶;第三產業;結構;轉型
一、問題的提出
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從配第、克拉克到庫茲涅茨,再到霍夫曼、羅斯托等,眾多國外學者采用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產業結構的演進規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了許多相關的理論,雖然理論考察的角度不同,但使得后來的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實證研究,從中總結出了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和總體的變動趨勢:產業結構遵循著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并逐步向第三產業占主導的方向遞進,即產業結構高級化趨勢。然而,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不僅表現在第三產業比重的逐年增大中,而且體現在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演變中 。近年來國內的一些學者對我國一些地區的第三產業的發展作了相關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是中山大學的李江帆教授。李江帆在《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分析》、《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第三產業現代化》等文中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優化的方向是第一層次比重逐漸下降,第二層次比重逐漸上升,同時第三產業的發展呈現出現代服務業比重上升,傳統服務業比重下降的趨勢。這一結論目前已經基本得到國內的產業經濟學者接受和認同。本文對重慶市第三產業發展的分析便是基于該結論。
重慶長久以來在經濟發展上作為制造業基地而聞名,近年來也積極地融入到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大環境中!吨貞c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把促進服務業全面發展和升級擺在突出位置”。同時,通過相關資料的查閱分析,筆者發現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確實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第三產業的轉型問題進行探討。
二、重慶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重慶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第三產業獲得了發展。通過對表1的分析,筆者總結出了重慶市目前第三產業整體的發展特點:
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波動中增長,發展態勢良好,但發展的總體水平仍然落后。雖然2005年重慶市的這一比重43.9%高于全國2005年的平均水平39.9%,但與國內其他幾個直轄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根據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的資料,上海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早在1994年就達到了44.81%,天津這一比重則在1996年就達到了43.9%,由此可見,重慶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上滯后了上海和天津有10年之久,重慶第三產業仍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的空間。
2.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所占的比重總體上穩定增長,已經成為增加就業的主渠道,但與天津、上海相比,第三產業吸吶就業的水平和能力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重慶2005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為31.76%,與全國2005年平均水平31.4%相比,僅僅高出了0.36個百分點,而這一比重在天津和上海的值分別為40.5%和54.2%,重慶分別落后了8.74個百分點和22.44個百分點。這表明重慶第三產業吸吶勞動力就業的優勢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3.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增強,但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變化與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變化并不同步。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漲落波動較大,且增長的速度慢于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增長的速度。這說明了重慶第三產業在增加就業、吸吶富余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效益低下的問題。重慶第三產業的效益亟待進一步提高。
表1:重慶三次產業歷年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勞動力構成
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占GDP的比重(%) 三次產業勞動力構成(%)
年份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97 22.6 39.7 37.7 59.24 19.96 20.80
1998 20.9 38.8 40.3 58.55 18.49 22.96
1999 19.2 38.5 42.3 58.11 16.65 25.24
2000 17.8 38.9 43.3 55.81 16.74 27.45
2001 16.7 39.0 44.3 54.41 17.40 28.19
2002 16.0 39.2 44.8 52.81 17.83 29.36
2003 14.9 40.5 44.6 51.28 18.32 30.40
2004 15.9 41.3 42.8 50.37 18.62 31.01
2005 15.1 41.0 43.9 49.32 18.92 31.76
數據來源:《重慶統計年鑒2006》。
三、重慶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分析
首先,從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看。大量的國內外的實證研究向我們證明,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發展應該呈現出一個有序更替的過程,即沿著傳統型服務業——多元化服務業——現代型服務業——信息產業——知識產業的方向演進。從表2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屬于傳統型服務業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和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在重慶第三產業增加值中一直占有較大的比重,居于第三位的是社會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排在第四,但所占的比重卻一直呈下降趨勢,而具有較強產業關聯效應的房地產業近年來所占的比重雖然有所上升,但比重還比較低。同時,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除了教育文藝和廣播電影電視接近于10個百分點以外,其余兩個行業包括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科研綜合技術服務所占的比重明顯較低。由此可見,傳統服務業在重慶第三產業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現代服務業雖然有所發展,但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而屬于知識型產業的科研綜合技術服務的發展則嚴重滯后。
其次,從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增長的情況看。表2的同比上年增長率數據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重慶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不規則的增長狀況。除了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和金融保險業一直保持負的增長率即比重持續下降外,其余各行業的增長和下降并沒有表現出一個很穩定的趨勢。如房地產業從1997年到2003年雖然都保持了上升的勢頭,但增長的幅度極其不穩定,最大值17.74%與最小值0.74%之間相差了整整17個百分點,并且到2004年又出現了負增長。而社會服務業、教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業等行業的增長率也時正時負,或者時大時小。這些不規則的狀況表明,重慶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尚未趨于穩定,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格局。
表2:重慶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三產業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 15.12 14.44 14.79 15.20 15.11 15.00 14.66 14.57
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 26.89 25.46 24.56 23.77 23.02 22.14 21.39 21.36
金融保險業 14.29 13.65 11.78 10.54 10.07 9.52 9.13 8.79
房地產業 5.60 6.56 7.02 8.09 8.15 8.57 9.38 9.30
社會服務業 13.73 14.70 15.54 15.69 15.59 16.19 15.38 15.37
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 3.36 3.41 3.05 3.68 3.84 3.57 3.60 4.02
教育文藝和廣播電影電視
科研綜合技術服務
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 7.56
5.04
8.40 7.87
4.99
8.92 8.27
5.26
9.27 7.84
5.39
9.80 8.63
5.52
10.07 10.24
5.24
9.52 9.86
5.77
10.82 9.30
6.28
10.80
數據來源:《重慶統計年鑒2005》。
注:由于《重慶統計年鑒2006》年中第三產業產值構成統計的變化造成某些數據的缺失,因此在此給出的數據僅截至到2004年。
續表2:重慶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的同比上年增長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三產業 5.00 6.72 4.72 2.26 22.06 0.72 -0.96 -4.43
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 2.79 -4.50 2.42 2.77 -0.59 -0.73 -2.27 -0.61
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 0.49 -5.32 -3.53 -3.22 -3.16 -3.82 -3.39 -0.14
金融保險業 -4.73 -4.48 -13.70 -10.53 -4.46 -5.46 -4.10 -3.72
房地產業 5.86 17.74 7.01 15.24 0.74 5.15 9.45 -0.85
社會服務業 -2.76 7.06 5.71 0.97 -0.64 3.85 -5.00 -0.07
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 3.70 1.49 2.64 5.14 4.35 -7.03 0.84 11.67
教育文藝和廣播電影電視
科研綜合技術服務 -1.18
14.29 4.10
-0.99 5.08
5.41 -5.20
2.47 10.08
2.41 18.66
-5.07 -3.71
10.11 -5.68
8.84
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 -4.67 6.19 3.92 5.72 2.76 -5.46 13.66 -0.18
數據來源:根據表2的數據計算整理得出。
【重慶市第三產業轉型問題探討】相關文章:
新聞傳播中的價值問題探討10-13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問題探討論文04-01
煙草商業企業采購管理內部控制問題及加強建議探討論文10-09
酒店淡季的原因與營銷轉型措施論文11-29
藥學畢業集中實踐探討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