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福利待遇
聲音一:國內券商投行部門薪酬
投行是很多人削尖了腦袋要進的行業,畢業生年起薪 45萬+RMB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行業,不過這主要指有數的幾個華爾街投行:MS、GS、JPM,DB,UBS,瑞士一波、貝爾斯登、美林以及花旗和匯豐的投行部門等。國內券商投行部要排除在外,它們跟真正意義上的華爾街和歐洲投行在制度規范性上差的太遠,薪酬跟上述投行比起來也很難看。已經比較國際化的中金后面另說,中信亦然。
國內券商投行部門(不包括中金和中信)的員工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人:保薦人、非保薦人的管理階層和非保薦人的普通員工 ,這里的普通員工包括從最低級的 Analyst到MD均屬于同一類人,三種員工的待遇差別極大。管理階層的薪水非我所能知道,在此僅說其他兩類。保薦人制度從 2004年開始實施,凡是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均可參加保薦人考試。證券公司作為中介機構,承銷企業 IPO或者增發,每一項目的招股說明書均需2名保薦人簽字,有點類似審計師行業,每份審計報告均需 2名注冊會計師簽字。所以券商從事投行業務,首先必須得確保自己公司里有一定數量的保薦人,一個項目占用 2個保薦人,而證監會規定,如果保薦人手頭的項目沒有完成,不得參與其他項目。
證監會從事這個制度的一個目的,就是將券商投行業務的責任細化到具體的保薦人身上,如果保薦人保薦的企業出現嚴重失職,保薦人可能被證監會談話提醒甚至規定時間內不再接受該保薦人保薦的項目。這也在客觀上強化了保薦人的重要性,保薦人逐漸分化出來成為券商里的優勢團體,F在國內券商里面,保薦人站在整個食物鏈的最上游,待遇都很高,國泰君安保薦人最高的達到 12萬/月,最低也有 3萬/月;光大證券保薦人的保底工資是 80萬/年,這個數字算是中等水平。除了保底工資,保薦人還有簽字費,如華泰證券保薦人IPO簽字費 35萬,定向增發 15萬;此外保薦人參與的項目,當然還有項目獎金,這個數字也是相當可觀,幾十萬至上百萬不等。各種收入加起來,大型券商的保薦人,歲入 100萬算是少的了。另外通過保薦人考試但尚未注冊成為保薦人的也歸屬保薦人一類,因為就目前形勢而言,過會率比較高的券商,讓保薦人注冊成功還是比較容易的,只需其掛個項目主辦人的名義,成功發行即可注冊。和保薦人的高薪相比,非保薦人的普通員工的薪水就比較難看了。在維持保薦人的超高薪水之外,國內券商普遍存在一種壓榨非保薦人普通員工的傾向。就畢業生進入券商投行部門來說,第一年的工資都比較低。國泰君安和平安證券、光大證券均在約 4000,銀河約 4500,其他大券商應該在這個水平左右浮動,超過也不會太多,并且每升一級,工資的漲幅并不高,至于中小券商就慘不忍睹了。雖說早知道券商投行部員工的工資只是零花錢,主要靠項目獎金,并且遠無法和外資投行相比,但是確定知道這么低的基本工資之后我還是覺得吃驚。就我了解的某在中小企業上市方面做得不錯的A級券商而言(呃...知道我說的是哪家的,就不要說出來了),新員工每月基本工資約 4000,效益工資每月約 3000,加起來每月稅前約 7000。年終和年中都有獎金,多少不等。如果通過保薦人考試 ,在尚未注冊成保薦人的情況下 ,基本工資漲到 8000,效益工資漲到5000,共 13000/月。一般來說一個 IPO或增發項目,項目小組也就三四個人,F在股市形勢大好,很多企業希望上市,由于每個項目都要占用 2個保薦人,在保薦人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承銷費在 1000萬以下的項目都往后排。在三四個人做一個項目的情況下,如果成功,除去公司拿走的大部分,剩下的每個人能夠分到的獎金仍然非?捎^。舉例而言,一個才來不到一年的員工,今年作為某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項目組成員 (項目組主要就三個人),老總承諾年底能分到 30萬+,這還不算年中獎金。另一個同樣不到一年的員工,在沒有做成 IPO和增發項目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收費較低的改制項目),去年底分到 15萬,今年中 8萬,加上基本工資+效益工資,粗略估算一年稅前在 30萬+。因該部門的規定是,只要有一個項目成功,部門所有員工均有分紅。券商投行部門屬于典型的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類型。就我看來,在當前資本市場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對于應屆生來說,雖然基本工資不高,但加上獎金,總收入仍然是其他行業不能相比的,甚至要高過頂尖外資咨詢公司應屆生第一年能拿到的薪水,而僅次于外資投行和 PE,如麥肯錫 analyst第一年工資加獎金稅前約 22萬。問題就在于,靠獎金,非保薦人普通員工收入水平一下子就跌落下來,很多行業薪水都可以超過券商投行部門不足 5000的基本工資。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和 UBSS在薪酬上和純粹的外資投行看齊,不在此列,中金亦然。中信目前的薪酬體系也向外資投行看齊,員工基本收入也是看級別,從 analyst-associate-vp-ed-md每級各有規定,保薦人除了拿簽字費外,并無特殊之處,不像其他券商一樣享有特權地位。據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屆生進入中信投行部門第一年起薪 8500/月,高于國內其他券商,次于外資投行、合資券商和中金。
聲音二:國際投資銀行的收入水平
在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 ,一個本科生最開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年薪標準大概是25000美元到 50000美元,其中包括獎金(一般擔任助理或普通分析員職務)。有 MBA學歷的畢業生年薪范圍是 60000美元到 135000美元。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區,薪金標準也不相同。一般剛開始時,獎金占薪金的 10%到 50%,然后慢慢增加到 1-3倍。目前,投資銀行的趨勢是薪金中包括股票期權,至少 3年以上不能流動;這樣做對公司有利,因為它減緩了人才的流動性。如果你是一名分析員,可能不會遇到這種情況。受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不景氣的影響,以高盛、摩根士丹利為代表的跨國投資銀行紛紛把削減成本的“大刀”揮向了素以高薪著稱的銀行家,相當部分員工不得不面對“零紅包”的嚴峻現實,投行業的整體收入退回到 1990年代中期水平。以投資銀行中級別最高的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簡稱 MD)為例,在 2002年拿到的“紅包”金額介于 25萬-35萬美元之間,較 2000年證券市場巔峰時期的 150萬-175萬美元大幅下降 80%以上;他們的基本年薪維持在 20萬美元左右。地位處于中游的副總裁(Vice President,簡稱 VP)的“紅包”則從 2000年的 100萬美元水平滑落至 15萬美元;他們的平均年薪在 12萬-15萬美元之間。至于通常由剛從商學院畢業的 MBA擔任的高級經理,“紅包”能拿到4萬美元的就算幸運了;他們的基本年薪介于 55000 -85000美元之間。在投資銀行界,津貼與補助一般占到銀行家每年總收入的一半。摩
根士丹利、高盛通常向員工支付較早;而花旗環球金融(Citigroup Global Markets,原所羅門美邦)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則會延遲到來年 3月才給付。獵頭公司億康先達(Egon Zehnder International)金融服務業務全球主管 Andrew Lowenthal指出,過去在金融界, “零紅包”往往意味著需要另謀出路;現在銀行家因為無路可走則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實。不過,即使沒有“紅包”收入,國際投行董事總經理的收入仍是英美國民平均年薪的 5倍;高級經理的收入可達到平均水平的 3倍。在資本市場整體低迷的大氣候下,證券界正在向憑借業績獲取“紅包”的時代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