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厝姓氏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罕見姓氏,它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本文由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厝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歡迎大家閱讀!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子華督,字華父,是宋戴公子撝的孫子,安徽濉溪人,為商湯的后代之一,官至宋國太宰(宰相)。在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認為:正考父的兒子華督,才是第一個以華為姓的人:“出自子姓,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痹谑芳蹲髠鳌泛汀妒酚洝に问兰摇分卸加涊d,宋宣公子力在逝世的時候,把君位讓給了弟弟宋穆公子和,因此在宋穆公逝世前,又把君位還給宋宣公的兒子與夷,是為宋殤公,并把自己的兒子子馮送到了鄭國息養,不希望子馮與子與夷掙搶君位。宋殤公初立的時候,鄭莊公姬寤生已經平定了國內之亂,開始向周王朝的權威地位挑戰,他先是收割了周桓王姬林領地內的莊稼,然后擊敗了前來問罪的周王朝的親軍,甚至箭傷周桓王,其勢之盛,莫可當也。后來衛國發生“州吁之亂”的時候,公子姬州吁為了樹立威信,要送鄭公子段回國,以控制鄭國。姬州吁派人對宋殤公說:“公子馮在鄭國,對你很是不利,請你和我一起討伐鄭國吧。”宋殤公也總覺得堂弟子馮是個大威脅,便同意了姬州吁的請求。姬州吁送公子段回鄭國為君的目的并沒有達到,宋國反倒和鄭國結了怨,于是兩國連年征戰,百姓疲敝。史書上說:宋殤公在位十年,共打了十一次仗,國財大耗,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眼見鄭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太宰子華督想改善宋國與鄭國的關系,同時在國內攫取大權。但是,子華督沒有得到宋殤公的支持,大司馬孔父嘉拒絕子華督的建議。因為宋穆公在臨死時,把宋殤公托付給了孔父嘉,所以孔父嘉算得上是宋殤公的保護人,在宋國權勢熏天。為此,子華督動了殺機。他利用國人對連年戰事的不滿情緒,煽動國人說:“大家看,連年戰禍,得不償失,這都是司馬孔父嘉的錯!”聳動憤怒的國人哄起,在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殺了孔父嘉,子華督乘機還霸占了孔父嘉的妻妾。這在史籍《史記》上有記載:“十年,華督攻孔父,取其妻。”子華督擅自慫恿國人殺大司馬孔父嘉,引起宋殤公的極大的.震怒,親自赴華府問罪。子華督假稱有病,卻命兵士伺守家門口,宋殤公一到,亂兵群起,轟散侍衛,大家一擁而上,宋殤公死在亂軍之中。子華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殤公也給殺了以后,立即從鄭國接回公子馮,立為宋莊公。子華督自己仍為太宰,他以珠寶分賂各諸侯國,大家當然無不受納,因此齊厘公、魯隱公、鄭莊公一起在稷山(今山西運城稷山)確定了宋莊公的合法地位,任子華督為宋國國相。子華督此后以自己的字“華父”之首字為氏,始有華氏之族。這一歷史事件,在正史上稱作“華督之亂”、“華督弒君”,因此其后裔子孫中有對其事持異見,遂以該事件為姓氏者,不稱華氏,而稱錯氏。
在春秋時期,“錯”字即“厝”字,因此亦稱厝氏。厝氏、華氏、錯氏、孔氏皆是同宗同源,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于職業,出自五代十國后期閩粵地區建筑工匠厝師,屬于以職業稱謂為氏!柏取弊,在古代是指“厲石”,就是堅硬的巖石,如花崗巖、灰巖、石英巖、輝綠巖之類。古人以“厝”為頑石,以能攻克頑石為尚,表達出一種頑強的毅力,因此在典籍《詩》中稱贊道:“他山之石,可以為厝。”因此,“厝”可以用來磨刀、斧、劍等,為形聲字。到五代十國時期以后,大批中原人為避戰禍,南遷至嶺南地區息居,他們堅忍不拔,克服種種困難開山架橋,在廣東、福建一帶的閩粵之地建造起人居環境,并將成片的房屋、家園稱作“厝”,稱那些了不起的建筑工匠為“厝師”。
在歷代厝師的后裔子孫及弟子中,皆有以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厝氏,世代相傳至今,主要分布在今東南沿海地區。
遷徙分布
厝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臺灣省則未列入當局“內政部民政總署”在2005年(島內民國九十四年)2月28日對臺閩地區進行的姓氏統計程序,多以鄒城、魯郡、晉江為郡望。
我們經常會在閩語地區聽到“厝”字,它是閩語方言的特征詞!柏取痹陂}語中有三種基本釋義,一是指整座房子,以及與房子有關的詞語。以閩南語為例,“厝”在閩南話中讀作“u5”(除標注其他區域的個別讀音外,文章所有讀音均以泉州腔為例)。
閩南人將“鄰居”叫做“厝邊[”,房東、房屋的主人稱為“厝主”。大房子叫“大厝”,石頭房子叫“石厝”,木頭房子叫“柴厝”,蓋房子則稱為“起厝”。
歷史
浙江西南部、福建浦城的吳語也管房子叫“厝”,這體現了吳語和閩語的緊密聯系(戳閩南方言是“中原古漢語”?事實可沒有那么簡單了解吳語和閩語之間不得不說的關系)。
二是指家、家鄉,以及相關的比喻性用法。閩南人往往管“家里”叫“厝里”,“我家”是“阮厝”,“有閑來阮厝食茶”,有空來我家喝茶,是閩南人應酬常說的話。
三是作為地名的最常用字,廣泛應用于大小村莊、村子,幾乎遍及閩、臺、粵、瓊等地的所有閩語地區。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在閩語地區的一些地名中,找到“厝”字的存在。比如廈門有“黃厝”“宋厝”,泉州有“肖厝”,莆田有“石厝”“前厝”,福州有“陳厝”“梁厝”,臺南有“曾厝”,蒼南也有叫“劉厝”的地方。這些帶有“厝”字的村名,一般首字便是該村的祖姓、單姓或大姓。
在中國其他地方也有以“姓氏”作為地名的現象,譬如上海就有“徐家匯”與“陸家嘴”。
那么,“厝”是如何從指代房屋,到與姓氏相連成為地名呢?這與古代農業社會的居住習慣和姓氏來源有關。古代的姓氏,絕大多數都是從“地(封國、出生地、祖籍)”得來。自姓氏產生之日,就與地名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于一個大家庭往往住在同一棟房子里,整個村子周邊通常是沾親帶故的同姓氏族,因此在閩南人聚居區,產生了一種“姓氏+厝”的獨特村落命名方式?梢哉f,“厝”字在地名中的意義就類似于北方的“莊”“屯”。
實際上,閩南人所習慣用的這個“厝”字并不是本字,而是民間沿用的俗字。在《漢語大詞典》中,“厝”有四個義項。一是指安置,如“厝火積薪”;二是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淺埋以待改葬,如“暫厝”或者“浮厝”;三是指磨刀石。前三種義項都繼承了“厝”字的本義。其中,第二種義項常見于其他地區方言中,有績溪話的“厝基(臨時性的墳墓)”,于都話的“厝棺(暫置不下葬)”,還有安徽安慶話的“厝基(浮厝)”等。
第四種義項便是方言用法,指房屋。閩語中“厝”的本字已不可考,過去人們假借“厝”字來表示它,并沿用至今。(關于閩語中“厝”字的來源有各種說法,這邊我們就不再詳細探討“厝”的本字了,想了解請戳閩南古“厝”,原來并不是“厝”字?)
除了詞語外,與“厝”有關的閩南俗語也有很多。“趁大錢,起大厝”——要掙很多錢去蓋大房子,許多閩南華僑發跡后第一件事就是回鄉“起厝”;“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敦親睦鄰,有一個好鄰居很重要;“做夢起大厝”,即空想;“厝頂踏破瓦”則指有漏洞。
從這些與“厝”相關的詞語和俗語中,我們可以看出閩南人對家庭的重視。(家族)可以說是閩南文化的縮影。閩南人的家,有(大家),有(小家)。(大家)是宗族,是對身份和文化的認同;(小家)則是相互扶持,一家團圓。
正是有了(大家)與(小家)做堅強后盾,閩南人才能出門在外放心拼搏吧,人生海海,泰然處之。
【厝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相關文章:
苳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黛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獨孤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兌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乘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晟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侴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翠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崔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