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生學習“外幣折算”應注重歸納與總結論文
【摘 要】 本文圍繞“外幣折算”一章的知識點進行了歸納總結,以幫助注會考生更系統地學習和理解這一章節。
【關鍵詞】 外幣交易; 匯總損益; 外幣報表折算
一、基本概述
(一)五個概念
1.外幣
(1)廣義外幣:廣義外幣是指除本國貨幣以外的他國貨幣,(談廣義的外幣必須占在特定的國家或地區)如美國人說人民幣是外幣,中國人說美元是外幣。
(2)狹義外幣:狹義外幣是指除記賬本位幣以外的其他貨幣(談狹義的外幣必須站在特定的企業)狹義的外幣就是會計核算中的外幣。
2.外幣交易:外幣交易是指以外幣計價或以外幣結算的交易。
3.匯率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兌換為他國貨幣的比例率或比價,外匯匯率由國家外匯總局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掛牌公布。所以又叫外匯牌價。匯率中最基本的`匯率是即期匯率,而即期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其中買入匯率是指銀行從企業買入外幣時愿意支付的價格,賣出匯率是指銀行賣出外幣時能夠接受的價格。二者之間的數量關系為:買入匯率(買價)<即期匯率(中間價)<賣出匯率(賣價),即期匯率的演變過程如圖1所示。
4.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是指企業在開展對外幣業務時,不同外幣折算發生的差額以及由于匯率變動而將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時發生的差額。這種差額可能為匯兌收益,也可能為匯兌損失,所以合稱為匯兌損益。
5.外幣財務報表折算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將子公司以外幣表述的財務報表折算為母公司記賬本位幣表述的財務報表,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編制合并報表的需要;二是將記賬本位幣表述的財務報表換算為某一特定貨幣表述的財務報表,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外投資商獲取會計信息的需要。
對于不允許開設外匯現匯賬戶的企業,只能開設除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外幣資產賬戶,這些企業取得的外幣必須在當日賣給銀行。
(二)三個日期
1.含義
(1)交易日:交易日是指外幣業務發生的日期。
(2)結算日:結算日是指貨幣性項目收付款項的日期。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收取的資產或償付的負債。貨幣性項目分為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常見的貨幣性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常見的貨幣性負債包括應付賬款,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
(3)資產負債表日:資產負債表日可分為月資產負債表日(每月最后一天)和年資產負債表日(12月31日),也可將其理解為開紿編制會計報表的日期。
2.關系
交易日、結算日、資產負債表日的相互關系可概括為以下兩種情況:
期末(即資產負債表日)或結算貨幣性項目時(即結算日),應以當日即期匯率折算外幣貨幣性項目,該項目因當日即期匯率不同于該項目初始入賬時(即交易日)或前一期末即期匯率而產生的匯兌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
二、業務類型
(一)外幣購銷業務
1.外幣銷售
(1)賒銷時(交易日):
借:應收賬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貸:主營業務收入
(2)收款時(結算日):
借:銀行存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
貸:應收賬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財務費用〔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交易日即期匯率)〕
如果結算業務發生在資產負債表日之后,則:
借:銀行存款——外幣戶(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
貸:應收賬款——外幣戶(外幣金額×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
財務費用〔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
(此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2.外幣購進
(1)賒購時(交易日):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外幣戶(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2)付款時(結算日):
借:應付賬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貸:銀行存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
財務費用〔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交易日即期匯率)〕
如果結算業務發生在資產負債表日之后,則:
借:應付賬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
貸:銀行存款——外幣戶(外幣金額×結算日即期匯率)
財務費用 (上述雙方差額)
(此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二)外幣兌換業務
1.企業從銀行買入外幣時
借:銀行存款——外幣戶(買入外幣金額×兌換當日即期匯率)
財務費用〔買入金額×(賣出匯率-即期匯率)〕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買入外幣金額×賣出匯率)
2.企業將外幣賣給銀行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賣出外幣金額×買入匯率)
財務費用 〔賣出外幣金額×(即期匯率-買入匯率)〕
貸:銀行存款——外幣戶(賣出外幣金額×兌換當日即期匯率)
(三)外幣借貸業務
1.取得借款
借:銀行存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貸:短期借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2.歸還借款
借:短期借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貸:銀行存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四)外幣投入業務
借:銀行存款——外幣戶 (外幣金額×交易日即期匯率)
貸:實收資本
三、期末確認匯兌損益
(一)計算程序
1.計算調整后人民幣余額(A)
A=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期末即期匯率
2.計算差額(X)
X=A-調整前人民幣賬戶余額
3.確定損益
(1)對于資產賬戶:
當X>0時,為匯兌收益
當X<0時,為匯兌損失
(2)對于負債賬戶:
當X>0時,為匯兌損失
當X<0時,為匯兌收益
4.會計分錄
(1)對于匯兌收益:借:資產科目或負債科目
貸:財務費用 (費用化部分)
在建工程 (資本化部分)
(2)對于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費用化部分)
在建工程(資本化部分)
貸:資產科目或負債科目
(二)實例分析
M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率為17%,M公司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外幣業務采用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按月計算匯兌損益。
1.M公司有關外幣賬戶2009年2月28日的余額如表2。
2.M公司2009年3月份發生如下外幣交易或事項:
(1)3月3日,將20萬美元兌換為人民幣,兌換取得的人民幣已存入銀行,當日的即期匯率為1美元=8.1元人民幣,當日銀行買入價為1美元=8.02元人民幣。
(2)3月10日,從國外購入一批原材料,貨款總額為400萬美元,該原材料已驗收入庫,貨款尚未支付。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8.04元人民幣,另外以銀行存款支付該原材料的進口關稅584萬元人民幣,增值稅646萬元人民幣。
(3)3月14日,出口銷售一批商品,銷售價款為600萬美元,貨款尚未收到。當日的即期匯率為1美元=8.02元人民幣,假設不考慮相關稅費。
(4)3月20日,收到應收賬款300萬美元,款項已存入銀行。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8元人民幣,該應收賬款系2月份出口銷售發生的。
(5)3月31日,計提長期借款第一季度發生的利息。該長期借款系2009年1月1日從中國銀行借入,用于購買建造某生產線的專用設備,借入款項已于當日支付給該專用設備的外國供應商,該生產線的土建工程已于2005年10月開工。該外幣借款金額為1 200萬元,期限2年,年利率為4%,按季計提借款利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該專用設備于2月20日驗收合格并投入安裝。至2009年3月31日,該生產線尚處于建造過程中。
(6)3月31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7.98元人民幣
要求:(1)編制M公司3月份與外幣交易事項有關的會計分錄。
(2)將M公司2009年3月31日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填入表3(匯兌收益以“+”表示,匯兌損失以“-”表示),并編制與匯兌損益相關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要求(1)
、3月3日: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160.40(20×8.02)
財務費用 1.6〔20×(8.1-8.02)〕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 162(20×8.1)
、3月10日:
借:原材料3 800(400×8.04+58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46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3 216(400×8.04)
銀行存款——人民幣戶1 230(584+646)
③3月14日:
借:應收賬款——美元戶 4 812(600×8.02)
貸:主營業務收入 4812
、3月20日: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2 400(300×8)
財務費用 15
貸:應收賬款——美元戶 2 415(300×8.05)
、3月31日:
計提外幣借款利息=1 200×4%×3/12=12(萬美元)
借:在建工程 95.76
貸:長期借款——美元戶(應付利息) 95.76(12×7.98)
要求(2)
、佟般y行存款”賬戶
A=1 080×7.98=8 618.4
X=8 618.4-8 678=-59.6<0(屬于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59.6
貸:銀行存款 59.6
、凇皯召~款”賬戶
A=700×7.98=5 586
X=5 586-5 617=-31<0 (屬于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31
貸:應收賬款 31
、邸皯顿~款”賬戶
A=600×7.98=4 788
X=4 788-4 826=-38<0 (屬于匯兌收益)
借:應付賬款 38
貸:財務費用38
、堋伴L期借款”賬戶
A=1 212×7.98=9 671.76
X=9 671.76-9 755.76=-84<0 (屬于匯兌收益)
借:長期借款 84
貸:在建工程 84
(表4)
匯兌一筆:
借:應付賬款 38
財務費用 52.6
長期借款 84
貸:銀行存款 59.6
應收賬款 31
在建工程 84
【注會考生學習“外幣折算”應注重歸納與總結論文】相關文章:
2016興趣班應注重孩子學習體驗09-16
企業的動力應注重學習桿培養09-13
初中歷史應注重學生的個性論文07-06
中考復習語文準備應注重積累07-04
考研考生應注意的事項11-28
少兒舞蹈教學應注重培養哪些方面11-02
藝術高考生應注意哪些內容11-20
高校英語教學中應注重重中國文化的弘揚論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