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歸納
在剛剛進入高中生活的高一新生中,對于物理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學習方法總結,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高一新生學習方法之——物理篇
剛剛步入高一的學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與生活。當我個面對這些學生時,應該怎樣去把高中物理知識教授給他們,讓他們從容面對新的挑戰?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銜接
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這個臺階存在于物理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心理特點上。初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于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初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說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于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
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不,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
1.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
同化是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認知結構得到豐富和擴展。順應是認知結構的更新或重建,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已不能為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所容納,需要改變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以舊知識同化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高中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就降低了高物理學習的臺階。
許多事例表明,學生能夠比較自覺地同化新知識,但往往不能自覺地采用順應的認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認知結構的物理新知識學習中,應及時順應新知識更新認知結構。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時間;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時間、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還有方向,是矢量。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順應新知識,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區別,指導學生掌握建立坐標系選取正方向,然后再列運動學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避免人為的“走彎路”加高學習物理的臺階。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談
進人高中后,物理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臺階。新的教材、新的教學要求,在大家面前設下一道道難關。因此很多同學在諸多方面就出現了很多不適應。由于“不會學”而導致“不愛學”和“不愿學”的情況為數甚多。因此,同學們能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但是今天能否由“怕學”變成“愛學”的關鍵所在,而且會影響到今后一生能否掌握自然科學的一般方法以求更好地發展。
同學們要想學好高中物理,首先必須真正做到課前認真閱讀教材、課上認真聽講、課后按時完成作業練習、及時進行課后復習和單元小結等。當然,這只是學好物理的一個基本的前提,學好高中物理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清學科特點,掌握物理知識意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主導,應用為目的的自然科學課程,它與語文、數學的聯系十分密切,有適應本課程特點的特有的學習方法。物理知識的意義體現在它產生、發展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包括:問題的提出、實驗、提出假說、邏輯推理、再次實驗并得到結論。
針對這一學科特點,要求學習物理要重視實驗;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特別是來源于觀察和實驗。要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和原因。要認真做好物理學生實驗,學會使用儀器和處理數據,了解用實驗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要通過觀察和實驗,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要重在理解:學好物理,應對所學的知識有確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識是在分析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得來的,或者是經過推理得來的。獲得知識,要有一個科學思維的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中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就得不到訓練。要重在理解,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要學會運用知識:學到的知識,要善于運用到實際中去。不注意知識的運用,你得到的知識是死的,不豐滿,而且不能在運用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要在不斷的運用中,擴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識,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做好練習:做練習是學習物理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運用知識的一個方面。每做一道題,務求真正弄懂、有所收獲。我國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這樣說:“做練習可以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道習題做不出來,說明你還沒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練習都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說明你全懂了,因為你做習題有時只是在湊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還能設法去弄懂它,到了這種地步,習題就可以少做!毕M瑢W們能謹記他的教誨。
二、知識的準確積累及準確提煉題中信息
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概念、定律、公式、法則、原理等),從掌握到運用,必然要經過知識積累。學習物理尤顯重要。有的同學感到物理公式太多,記不住,或易混淆,原因是記得不準確,或理解不透,或有缺陷,或未能形成結構,如一盤散沙。有的同學雖然把概念、共識、規律背得滾瓜爛熟,但遇到實際問題,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解決,這就是由于不會從信息庫中迅速地提煉出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所需的知識。
知識的積累,就是把所學的知識存入到自己的大腦中去。若單純地依靠記憶與背誦是不行的,應在此基礎上,經過一番思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知識的意義。在單元學習結束時,應通過知識的整理、分類,強化信息的縱、橫聯系,特別是概念與概念,概念與定律以及定律與定律的邏輯聯系,把所有的知識納入合理、科學物理知識的邏輯結構中去。這樣的知識積累才是牢固的。如果同學們每天晚上閉目在腦子里放幾分鐘的“電影”,映一下這不斷優化著的信息鏈,不僅可以獲得知識整體性和和諧性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增強記憶。
遇到實際問題,經過思索,迅速從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提煉出所需要的知識去解決。合理、牢固知識積累是迅速提煉的基礎。提煉的過程是認真審題、明確題給條件、物理過程和解題目的,思索后,弄清他們之間的聯系,這時大腦中很快就顯現也解決這個問題所需的知識和方法。解題不貪多,但求精。不能滿足于模仿例題的熟路,應敢于嘗試對自己來說是新型的習題,鍛煉自己的分析、判斷、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提煉應從審題和分析可利用的條件入手,同學們審題時要學會從題目中找出全部隱性條件與顯性條件,特別要仔細認真地劃出較難發現的隱性條件。例如在習題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描述,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物體從靜止開始……,……直到物體停下來。這種物理語言隱含的解題條件是:摩擦力可以不計,物體的初速度為零,物體的末速度為零。一般來說,隱含條件有這樣幾種情況:
1.隱含在題給的物理現象中
題設的條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現象,這些現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題所需要的已知條件。深刻體會物理現象的含義、產生的原因和條件是獲取已知條件的關鍵。例:“宇航員在運行的宇宙飛船中”隱含宇航員處于失重狀態;“通訊衛星”隱含衛星的運行角速度、周期與地球的角速度、周期相同,即同步!皩w處于平衡狀態”隱含物體是等勢
體,內部場強為零……
2.隱含在物理模型中
在試題中常將理想化條件隱含在有關詞語或題意中,需要運用理想模型去捕捉和挖掘。如質點和點電荷,都不計形狀和大小;輕質即不計其重;光滑表面即不計其摩擦;理想變壓器即不計功率損耗等。
3.隱含在臨界狀態中
當物體由一種運動(或現象、性質)轉變成另一種運動(或現象、性質)時,包含著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隱含著物體的臨界狀態及其臨界條件,須通過分析、推理來挖掘。如繩約束下的小球做圓周運動,恰能通過最高點隱含恰好重力提供向心力,繩的拉力為零。
4.隱含在題設附圖中
許多物理試題的部分條件常隱含于題設圖形中及圖形的幾何性質中,須同學們通過觀察、分析與以挖掘和發現。如v-t圖像平行于橫軸即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5.隱含于常識中
許多物理試題某些條件由于是人們的常識而沒有在題中給出,須同學們據題意多角度分析,根據一些常識,提取或假設適當的條件和數據,以彌補題中已知條件的不足進而達到解題的目的。
信息提煉必須把題給條件、物理過程、要求的物理理論等聯系起來思考,把握住物理過程,這樣才會找到解決這個問題所應用的基本規律。
三、掌握用“物理語言”思考問題的方法。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通過物理語言來表述的,如果不理解物理語言的特點,閱讀物理課本如同閱讀一般的語文課本,就不會用物理語言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等于沒有真正掌握物理知識。物理語言包含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象語言。
文字語言是表述物理概念和規律常用的一種形式,它準確地說明了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條件、對象及結論。闡述一個定義、一條規律的每一段文字語言中的每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不能隨意省掉,比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耙磺小敝杆械,“總”是沒有例外的時候,真是字字均有其重要的意義。同學們要學會從表述物理規律的文字語言中,準確地分析出該規律所闡明的條件、對象、結論,并由此去思考問題,避免發生錯誤。應用定律和概念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練習作業和實驗)后還應再次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前后連貫,歸納系統,深刻理解概念和定律的內涵,并拓展其外延。
符號語言主要體現在公式中。物理公式含有生動的物理內涵。同學們切不可將物理公式當作一般的數學公式來記憶,而必須學會將生動的物理內涵說明抽象的符號語言的方法。一看到物理公式,立即就能用文學語言來表述一個概念或一個規律的內容。明確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意義。善于說明符號的物理意義是準確運用公式解題的關鍵。例如功的公式W=FScosα,式中F為力的大小,S為位移的大小,α為力與位移兩者的夾角,而這只是基本的理解,大部分同學可以掌握,但由于同學們初中的知識基礎,很多同學在解題中還會認為S是力方向上的位移,求解時又分解,其實在這個公式中S為物體的實際位移,根本不必要進行分解。比如一練習: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 的斜面上,在使斜面體向右水平勻速移動距離l,求: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大部分學生解:W=FScosα=mgsinα×Scosα×cosα=mgScos2αsinα(錯誤原因就是分解了S)
正確解法: W=FScosα=mgsinα×S×cosα==mgscosαsinα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準確理解物理符號的含義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圖像是用幾何圖像來表述物理現象或規律的一種形式。物理的圖像語言能反映真實的物理內涵。特點是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簡潔明了,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極好的方法。高中物理課本中已出現了不少表述物理規律的圖像,如運動學中的s-t、v-t圖像;機械振動、機械波中的振動圖像、波動圖像;電學中的I-t圖像等;學生實驗中也有用圖像處理數據的要求。同學們要能從物理圖像中獲得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和辦法。
這三者可以相互轉化、互為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系統和能力結構,有利于拓寬解題思路,提高靈活應用的能力。希望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利用一些典型的習題,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牢固掌握利用物理語言來思考問題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落到實處,并發展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學習的成績是多因一果,科學方法是關鍵?茖W的方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哪位老師可以恩賜的。有句老話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币胝嬲莆湛茖W的學習方法,必須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勤思考,多訓練,才能總結出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科學方法,受用終生。
怎樣上好物理現象課
現象十分廣泛,如聲現象、熱現象、光的反射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全反射現象、慣性現象、靜電感應現象、磁現象、電磁感應現象等等.面對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現象,們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覺得一個個現象是一個個的謎,總想把它解開.物理學家正是從這些物理現象入手,去研究、探索這些物理現象的本質,逐步建立物理概念,發現物理規律去解釋這些物理現象.因此,物理現象的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搞好物理現象的教學呢?為此我們教研組進行了專題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了物理現象課教學的一般規律.具體介紹如下:
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
物理現象多種多樣,有簡單的,有復雜的,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物理現象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自學法
有些物理現象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是可以掌握的,設計幾個有關該物理現象的思考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然后在的指導下,分析、討論思考題,得出結論,從而達到認識和理解該物理現象的目的.
例如在&ldquo 高一;噪聲”的教學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題:
。ǎ保┰肼暤膩碓从心男
。ǎ玻┰肼暤牡燃壥窃鯓觿澐值?零分貝的含義是什么?
。ǎ常p弱噪聲的途徑有哪些?
學生通過認真的自學,一般都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噪聲”現象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
2.演示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先用生動具體的實驗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該物理現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自學看書來解釋這個物理現象;最后由教師總結現象,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例如在“慣性、慣性現象”的教學中,先把課本(九年義務三年制物理第一冊,人教社版)P105圖9.2所示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觀察到:被打飛的棋子飛出去后,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處,接著提問:上面的棋子為什么不和被打飛的棋子一起飛出去呢?這是學生急切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看書和分析,大多生都知道了這是因為上面的棋子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仍然留在原處.再將課本P105圖9?3所示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觀察到:靜止的小車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車上豎放的木塊倒向后方;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時,小車上豎放的木塊倒向前方.教師提問:木塊為什么會倒?為什么兩種情況下木塊倒下的方向不同?這也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看書和分析,大多生都明白了:當用力突然拉動靜止的小車時,由于木塊和車面間有摩擦,木塊底部立即隨小車運動;但木塊具有慣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仍然靜止,所以木塊倒向后方.當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時,由于木塊和車面間有摩擦,木塊底部立即隨小車停止運動;但木塊的上部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仍然繼續前進,故木塊倒向前方.最后由教師總結:靜止的物體有慣性→運動的物體有慣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再讓學生根據親身體會,談一談慣性現象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對慣性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就較深刻了.
3.探索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教師設計一些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探索研究物理現象,觀察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
例如在“電磁感應現象”的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每組有如下器材:一個檢流計、一個線圈、一個條形磁鐵、一個馬蹄形磁鐵、一個直鐵棒、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實驗電路圖去研究、探索電磁感應現象.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大多數學生都能將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情況和條形磁體穿過閉合線圈的情況統一起來,認識到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是:回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學生通過自己研究和觀察物理現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獲取了物理,而且使學生掌握了獲取物理的方法.
4.講述、討論法
有些物理現象,學生認識和理解它十分困難,此時,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詳細完整地進行理論分析,積極組織學生討論,可使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物理現象.
例如“靜電感應現象”的教學.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實驗.如圖1所示,將A、B兩個不帶電的導體用絕緣支架固定,且相互接觸,然后將帶電體C靠近A但不接觸.學生發現,A、B導體下面的金屬箔都張開了,這說明A、A導體均帶了電,這種現象就叫靜電感應現象.
第二步,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理論分析:由電場知識可知,帶電體C周圍的空間存在電場,導體A、B處在電場中.導體A、B中有自由電子,它們在電場中要受到電場力的作用,發生移動.開始時A端電勢比B端高,故電子在電場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動,即A端有多余的負電荷,則B端有多余的正電荷.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A、B兩端電勢相等,內部場強為零,自由電子不再向A端移動.
第三步,設計討論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對靜電感應現象的理解.針對上面的實驗可設計如下的討論題:
。ǎ保⿲wB接地會出現什么情況?將A接地呢?
(2)用手摸一下B會出現什么情況?摸一下A呢?
(3)將A、B分開會出現什么情況?
。ǎ矗〢、B不分開,將C拿開,會出現什么情況?
。ǎ担⿲、B分開,再拿走C,會出現什么情況?
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分析、討論,有利于理解靜電感應現象.
第四步,由教師歸納總結靜電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本質及其物理意義.
第五步,指導學生運用靜電現象去分析、解釋有關的物理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對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從實驗和理論上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與研究,便于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物理現象.
以上四種方法是針對不同的物理現象,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的特點,靈活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
二、物理現象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物理現象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
各種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和認識各種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有些物理現象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更應引起注意.
如蒸發現象是在常溫下進行的,如果溫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達到沸點,液體就沸騰了,變成了沸騰現象.
2.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
物理現象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物理現象和過程之間存在著各種聯系,在這種聯系中,有的是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有的是非本質的偶然的聯系;也有的實際上是完全無關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形形色色的聯系中,排除各種非本質的聯系,把現象的本質顯露出來,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它的本質.
如,燒開水的水壺冒出的“白氣”,冬天人呼出的“白氣”,有人認為這是汽化現象,其實是錯誤的.這個現象的本質是:沸水的蒸氣和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霧狀物,人眼看來就是“白氣”.
又如,磁現象的電本質:磁鐵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運動電荷產生的.
3.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
各種物理現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義.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各種物理現象所揭示的物理問題,弄清其物理意義.
如,失重現象和超重現象,并不是物體的重力發生了變化,而是因為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使物體間的作用力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超重和失重的物理現象.
4.注意物理現象間的聯系與區別
有些物理現象之間存在著相互的聯系,同時又有區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這些物理現象間的聯系與區別.
如:蒸發和沸騰這兩種現象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蒸發可在任何溫度下進行,而沸騰只能在一定的溫度下發生;蒸發只能在液面上發生汽化,而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汽化;蒸發過程緩慢,而沸騰過程劇烈.
5.注重物理現象的應用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物理現象來解釋我們生活和生產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如慣性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投出去的籃球能繼續飛行;射出的子彈能繼續飛行;各種交通工具高速運動時,遇到緊急情況,不易停下來,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等.
又如,各種熱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夏天扇扇子感到涼爽;冬天要穿棉衣;夏天要穿襯衣等等.
只有運用物理規律去解釋各種物理現象,才能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
高二物理從三個方面進行訓練比較有效
1.正確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練掌握物理基本規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學習物理的基礎,首先必須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必須做到如下幾點:(1)每個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引出來的?(2)定義、公式、單位或注意事項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義或適用條件是什么?(4)與有關物理概念、規律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高中政治?(5)這些概念和規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適度訓練。
2.注意在閱讀、語言表達及觀察動手三個方面進行有效訓練,制定合理目標。
。1)在閱讀能力訓練上,能獨立閱讀教材,找出主要內容,寫出讀書筆記;(2)在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上,能用正確的物理術語描述物理概念及規律,能把一般的物理過程表達出來;(3)在觀察動手能力訓練上,能細致觀察物理現象,歸納出物理規律,能獨立寫出實驗報告,處理實驗數據。
3.獨立主動地歸納總結。
除課上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外,課下還要在復習基礎上重新整理課堂筆記,加強印象和記憶。每學完一章后,都要總結出詳細的知識結構,從中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及其來龍去脈、縱橫關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同學們在分析物理過程中全面考慮問題,克服片面性。
4.重視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對物理問題分析能力。
一道熱學題的錯解分析
高考
筆者在最近組織的一次中,發現大部分對一道關于玻意耳定律的應用的題目做出了錯誤的解答。由此引起了筆者的深思。
圖 1
題目如圖1所示,一端封閉粗細均勻的玻璃管內有一段H=15cm的水銀柱。開始時將玻璃管水平放置,封閉端與開口端氣柱長均為L=20cm,F將玻璃管緩慢倒轉,開口向下豎直插入水銀槽中,這對管中上方的空氣柱長為20cm,已知大氣壓強。求進入管中水銀柱的高度。(假設在整個過程發生變化)
圖 2
錯解 如圖2所示,設有水銀柱進入玻璃管,以開口端氣體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以圖1和圖2所示狀態作為初、末狀態,列出狀態參量如下
初狀態:
末狀態:
根據玻意耳定律,則:,代入數據解得:。這種解法看似正確,實則錯誤。
分析 在新版《》(必修加選修)第二冊第十三章中,玻意耳定律的內容是:“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強p與體積V成反比!庇稍摱傻谋硎隹芍R舛傻倪m用條件有兩個:(1)氣體的質量保持不變;(2)氣體的溫度保持不變。
學生在應用玻意耳定律解題時往往只注重“氣體的溫度保持不變”這一個條件,而忽視“氣體的質量保持不變”這個條件。在上述題目中,當把玻璃管由水平位置轉到豎直位置時,由于封閉端氣體的壓強發生了變化,開口端有部分氣體逸出,導致開口端氣體的質量發生了變化。如果不考慮氣體的質量發生了變化,而盲目使用玻意耳定律求解,便會做出錯誤的解答。
正解 把玻璃管由水平位置轉到豎直位置而未插入水銀槽之前作為過程1,把玻璃管由豎直位置開始直到插入水銀槽之后作為過程2,如圖3所示。
對于過程1,選取封閉端氣體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以水平放置和豎直放置作為初、末狀態,列出狀態參量如下
初狀態:
末狀態:
根據玻意耳定律,則: ,代入數據解得: 。
對于過程2,選取開口端氣體作為研究對象,把玻璃管豎直放置插入水銀槽之前作為初狀態,插入水銀槽之后作為末狀態,列出狀態參量如下:
初狀態:
末狀態:
根據玻意耳定律,則:,代入數據解得:。
由此可見,任何一個定律、定理或公式都有其適用條件或適用范圍,如果不注重適用條件或適用范圍,盲目進行求解,往往會做出錯誤的解答。
【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高中學習方法總結歸納09-22
語文學習方法歸納總結10-30
高三的學習方法的歸納總結06-16
初二學習方法歸納總結06-17
初中學習方法歸納總結06-06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歸納總結06-16
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歸納總結03-10
初中生的學習方法總結歸納06-16
初三化學的學習方法總結歸納09-23
語文學習方法的歸納總結(精選10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