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7-17 16:00:49 活動總結 我要投稿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范文

          幼兒是積極的活動者和主動的學習者。直接經驗感知、操作和游戲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區域活動正好符合了幼兒的這一特點。它向幼兒展現了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自由選擇活動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己學習特點和愿望的活動;顒訁^正是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導向,通過各種開放性材料的投放,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下面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的文章都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精心為您準備并且統一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感謝您對出國留學網的關注哦!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范文

          一、問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背景

          區域活動是當前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自由、自主的分組活動形式,是人為創設自然情景下的幼兒自愿、自發的游戲,以其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而區域活動所具有的自選性、自主性、小組活動、教育價值依托于幼兒的活動環境、操作材料、家長資源等的綜合利用。

          (1)良好區域活動環境的重要性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的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在這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合作伙伴,按自己的速度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了集體教學時全班幼兒“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給學習活動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真正讓幼兒體驗到操作和交往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表現。既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又能夠維護幼兒愛游戲的天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和能力需求,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有其必要性和優越性

          家長們有著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知識和專業背景以及物質條件,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家庭資源,能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凸現區域活動形式的多樣。就教師而言,家長的參與縮短了自己準備材料的時間,拓寬了視野,拓展了思維,減輕了重復勞動帶來的負擔;就活動主體而言,幼兒在與家長共同收集、整理、準備材料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建構知識、建立親子關系、培養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過程。幼幼之間的互動和磋商促進了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是貫徹和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蘊含的教育資源,是能辦好低成本、高效益、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關鍵,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發揮家庭的資源作用,與教師共同構建有效的教育策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對家鄉生活的理解、認同和情感!

          (3)我園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快,人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大量農村孩子進城上幼兒園,致使我園各個教學班的人數逐年增加,遠遠超過了示范類幼兒園應編幼兒數,是一所典型的城鄉結合幼兒園(農村幼兒占全園幼兒人數的多半)。因此,“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農村豐富的教育資源”既是《綱要》倡導的精神,也是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樸素價值觀的要求。

          目前由于我園班額較大、空間范圍小,教師在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上或“眼花繚亂”或“單調貧乏”,環境的潛在教育價值挖掘不深、不透,一些老師為了省時省力,將設計好的特殊“角”高高擱置著,只有在臨近參觀檢查時,才能讓孩子們與之互動一下,生怕準備好的材料耗盡,孩子們眼里所謂的“好玩具”、喜歡的“角”純粹是擺花架子、擺樣子。另外,投放的材料橫向比較,獨立性較強,彼此之間沒有聯系,拓寬不了幼兒的思維;縱向分析,欠遞進性、層次性,引發不了幼兒深入持久探索的欲望,而且小中班僅限于美工方面的繪畫、剪帖等,大班雖有操作區和益智區等,幼兒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沒有獨立思考、積極創作的愿望,參與活動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簡單的、呆板的、機械的“手工勞動”。家長對主題區域的設計和材料準備的目的不明確,幼兒對“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無法主動思考,硬性浪費了優質的家庭教育資源,造成家長誤認為區域活動就是老師領著孩子在玩,幼兒失去了自己學習、向同伴學習的過程。

          教師指導方式程式化,未能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行為,指導隨意性大,缺乏個性化指導,幼兒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現有的教育資源利用不夠到位。歸結起來乃是“導演”與“放任”兩種極端并存,反映出非此即彼的極端化、片面化認識。此外,區域活動所倡導的“間接指導、適時介入”“尊重個體差異” “幼兒自主建構”等理念與日常教學觀念中的“個體要服從集體的統一要求” “強調短期可見的學習結果”尚有較大的差異。

          2.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1)利用家庭資源的優勢,豐富區域活動內容和形式,改變活動中教師說了算的定式思維,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引領家長科學育兒。(2)發揮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主體地位的作用,讓幼兒在與家長共同收集、整理、準備材料的過程中,不斷建構知識、建立親子關系,培養環保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獲得自我發展的空間,為其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3)提高教師組織、實施區域活動的能力,有效實施家園同步教育。

          實踐意義:幼兒期是個體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否對于今后適應社會環境、承受社會生活的挫折、壓力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學研究認為,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兒解決挫折的必要條件。教育者應讓幼兒從小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學習品質,讓幼兒擁有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才能激發他們克服困難的斗志,從而面對困難,提高受挫能力和抗挫意識。因此,讓幼兒參與區域活動材料的準備、環境的創設、玩教具的整理,可以使幼兒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不斷積累經驗、獲得發展。而幼兒參與區域環境的布置,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參與者,萌發了積極的主動意識,環境潛在的教育價值提升了幼兒學習的技能,分工合作、討論決策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迅速提高,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形成。也改變了以往的區域活動中教師動手動腦多,家長和幼兒動手動腦少;教師設想計劃多,家長對幼兒在園一日活動關注較少等問題。因此,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其優越性表現在:

          1.有利于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一般是以分組形式展開的,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需要教師為每個幼兒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而這些材料單靠老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這時家長就成了區域活動材料最重要的提供者,每個家庭根據自己的情況提供一些就可以解決材料不足的問題。此外,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專長和愛好,成為協助我們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教育資源。

          2.有利于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

          分組教學有利于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但大班額即使是分組教學,教師也難以因人而異、按需指導,家長進課堂助教,就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和能力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孩子一起收集、整理、制作、帶孩子外出參觀等,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

          3.有利于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家長通過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半日開放活動、親子游戲、助教活動,對區域活動的方式和途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他們學著孩子的樣子成為孩子游戲的伙伴,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和引導者,給孩子傳授科學的、正確的知識,不知不覺中家長成了老師和孩子之間信息交流的傳遞者,自身的科學育兒素養也在悄然升級。

          4.有利于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

          青年教師在與幼兒一起進行操作活動時,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和自身知識的限制,難免會有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來自各行各業、擁有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家長就成為她們的得力助手,也是她們獲得科學知識和信息的重要來源。另外,青年教師在利用家庭資源的過程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家長,這無形中挑戰了她們的溝通、合作、組織能力。

          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

          2.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組織、指導區域活動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探索開發和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區域活動內容和形式的有效途徑。

          3.通過研究,促進幼兒在社會交往、操作、合作意識等方面的發展,豐富和拓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經驗。

          (二)研究的內容

          1.影響家長參與幼兒園區域活動主動性的主要因素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家園教育的一致性是教育幼兒的重中之重。目前在一個家庭中獨生子女的教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父輩忙于生計,將孩子的教育轉嫁給了祖輩,祖輩對幼兒過分包辦代替,致使幼兒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每況愈下。在區域活動中獨占玩具、獨霸材料的現象頻頻發生,社會性發展、交往能力低下,無合作意識和合作欲望。家長對教師為什么組織區域活動?需要哪些材料?用來干什么不了解。究其原因,市面上一些色彩鮮艷,做工精致的高檔玩具既衛生又美觀,遠遠超越教師準備的廢舊材料。家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如何轉變家長這一教育觀念,達到家園教育一致性是我們首要的研究任務。

          首先,我們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平羅一幼“家庭資源”情況調查表、平羅一幼“家長對區域活動認知”情況調查表。分別從家長職業、愛好、教育幼兒的方法,以及家長參與幼兒園區域活動情況等方面向家長發放兩份問卷,問卷回收率高達100%,根據問卷情況分析數據,確定可開發的家庭資源。

          其次,召開可開發家庭資源家長座談會,協商制定家委會制度,由課題組成員向家長介紹我園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區域活動對幼兒的發展、促進作用以及科學的育兒知識,為家庭資源的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

          2.探索在不同年齡段開發和合理利用家庭資源的策略,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小班幼兒動手能力低,喜歡玩獨自游戲,有意識擺弄、操作時間短,依賴性、模仿性強,區域活動中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中班幼兒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游戲過程中逐漸趨于平行游戲、合作游戲,動手能力日漸增強,樂于表現、敢于動手、善于思考。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合作欲望,對一些低結構的材料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敢于大膽嘗試、創新,挑戰高結構材料的欲望逐漸形成,成人是否在旁無所謂。因此,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建構知識的特點和在區域活動中的需要,分兩個階段采取適宜的措施開發了相應的家庭資源,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第一階段:不同年齡段家庭資源開發的策略研究

          策略一:有目的按需開發

          小班幼兒情緒不穩定,需要家長的配合,因此家庭資源的開發主要是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還要建立在彼此之間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順利開發。人力資源的開發多是閑職的祖輩,父輩的有超市售貨員、家庭專業教師、理發師、小區物業管理員,這些人群中女同志較多。區域活動時,邀請他們進課堂,根據教師制定的主題內容一對一的指導幼兒,逐步穩定幼兒情緒,培養幼兒的興趣,教師主要是觀察記錄。信息資源在小班運用最為頻繁的是短信交流和網上留言,教師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將一些溫馨提示或區域活動需要的材料給家長留言,避免年輕的父輩因忙于工作忽略對幼兒的教育。

          中大班家長經過兩年或三年的交往,對班級開展區域活動的形式有所了解,家庭資源的開發傾向于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人力資源的開發主要是家長的職業和特長,有警察、個體經商戶、醫生、護士、銀行職員、廚師、在校專業教師、養殖戶。在掌握家長職業和特長的基礎上,了解他們何時有時間方便到幼兒園與幼兒互動,根據他們工作的性質靈活機動地調整一周內既定時間的活動內容,以使家長既不耽誤工作,又能扎實有效、積極地與教師互動。不同職業的家長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的社會知識,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家長的特長還引發了幼兒積極向上、追求完美的欲望。物力資源的聚焦點是發揮家長主人翁和幼兒的主體作用,他們將收集到的廢舊物品整理、分類,存放于家中,隨需隨取。

          財力資源的開發集中于小班,主要是在特殊的節日,比如:圣誕節、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教師主動與家長交流,告訴他們活動的目的,家長召開家委會,自發的購買一些氣球、圣誕老人、小裝飾品、國旗等布置在活動室里,為幼兒營造一種寬松、愉悅、濃厚的節日氛圍。

          策略二:建立家庭資源庫

          家庭資源的開發有效地改變了我們的區域活動,減緩了教師收集、投放材料的重復勞動。為使家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富有長期性和實用性,我們根據家庭資源的種類和幼兒活動表現建立資源庫。一是建立家長檔案和幼兒成長檔案,家長檔案包括家長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愛好、聯系方式、幼兒所在班級;幼兒成長檔案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中的表現(照片);二是建立廢舊物品分類、使用檔案,包括物品名稱、數量、是否消毒、使用班級(取用數量)、制作作品名稱、作品展示地點;三是設計信息資源調查、統計表,內容有時間、交流方式,其中交流方式中涉及到發短信、打電話、班級空間互動、網上交流、面談、留字條、帶口信等;四是建立財力資源互動表,包括時間、物件名稱、數量、效果。

          第二階段: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區域活動環境、內容、形式。

          1.利用人力資源優化區域活動環境

          (1)對癥下藥,創設“變化”的環境

          不同年齡的幼兒表現不同的年齡特點,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大班幼兒好探索、好思考。邀請在醫院工作的醫生、護士家長為幼兒設計形象逼真的“小醫院”活動方案。教師根據家長提供的方案和材料,師幼共同制作醫院標志:“掛號處”“收費處”“藥房”“內科”“外科”“兒科”“急診科”,環境布置時家長親臨現場,布置出互不干擾又緊密相連的“小醫院”;顒又屑议L先按自己的真實身份引導幼兒活動,等幼兒掌握了一些技巧后,家長則根據幼兒的需要,增減變化環境材料。大班男小朋友對“車”情有獨鐘,于是,我們邀請“汽車美容店”的家長帶來一些車模展示在班級窗臺上,或懸掛在樓道的護欄上;開“廣告制作店”的家長打印不同彩印的名車張貼在樓道里,整個樓道的幼兒都能欣賞到,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2)自娛自樂,創設“自主”的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確作為學習者的每一位幼兒都是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的主體,我們強調在區域活動中創設體現每一位孩子自主性的環境。在設置區域時,一改以往教師說了算的現狀,本著尊重的原則,把主動權交還給幼兒,讓他們自己來設置區域。在“各行各業的人”主題活動中,幼兒參觀了汽車修理鋪的工作現場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班級中設置哪些區域?這些區域怎樣擺放又是最合適的?有的說把修理鋪開在走廊上,因為修理鋪敲敲打打的聲音比較吵;有的說美容和理發室可以成鄰居,這都是關于打扮自己的;有的說我們開個小吃店吧,最好在活動室的中間,大家都要到小吃店去光顧,比較方便;還有的說,圖書室搬到午睡室去,這樣可以少受干擾……眾說紛紜,最后集中大家的意見,進行集體分析、規劃、綜合設計各區域,做到合理、方便。在自主設置區域的過程中,幼兒成為了區域活動的主角,他們的合作意識、綜合分析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3)因人而異,創設“適宜”的環境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農閑時我們邀請部分農村家長攜帶自制的布娃娃、老虎枕頭、鞋墊、刺繡手絹、秸稈草人、泥塑等到幼兒園,共同布置具有濃郁鄉村氣息的農家小院。這種返璞歸真的環境,給一些從未去過農村的幼兒帶來樸實、勤廉的民風民俗教育。安全教育周邀請做警察的家長自帶交通管制工具到幼兒園布置出一個大的、真實的交通安全立體圖,現場指導幼兒安全過馬路,幼兒也可以學習警察叔叔的指揮方式現場指導幼兒,發揮同伴互學的效應。免去家長、教師占用幼兒大量的自主游戲時間,滔滔不絕說教帶來的負面影響。

          2.利用物力資源優化區域活動內容和形式

          物力資源是區域活動中運用最為廣泛,對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最具有影響力的,如何有效利用物力資源優化區域活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利用物力資源開展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其實就是一個濃縮的微型社會,在幼兒園里開展角色游戲務必做到“真實、可操作性強”。

          娃娃家 小班幼兒對娃娃家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家長將幼兒不穿、不用的服裝鞋帽、物品玩具,整理分類后帶到幼兒園布置出一個很形象的“家”,幼兒在情緒不愉快的時候可以進去發泄或宣泄,還可以模擬自己到別人家做客或伙伴來訪時的情景,促進幼兒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理發店 利用家長提供的廢舊理發工具開展理發店游戲,幼兒要么扮演理發師,神情專注、認真細致的為顧客服務;要么扮演顧客,向理發師提出自己需要的發型;要么扮演服務員清理衛生、接待顧客。三種角色的互換,不僅讓幼兒體驗服務與被服務的感覺,更鍛煉了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銀行 銀行是貨幣流通最快、最多的地方,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場所。設置銀行主要是讓幼兒學會使用自動取款機存、取錢,知道“錢”是非常珍貴的,不能隨便亂花、亂放;“錢”的用處很大,要用到合適的地方,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醫院 利用真實的醫療器械開展“小醫院”游戲,增加了游戲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因此,游戲中如果是醫護人員,教育幼兒必須有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技;如果是病人即使很痛苦,也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不發出呻吟,表現出難過的樣子;如果是家屬,一要學會照顧病人,二要保持安靜,三要理解尊重醫護人員。

          (2)利用物力資源開展主題區域活動

          開展主題區域活動是我們多年沿用的分組教學模式,豐富的活動內容需要有足夠豐富的材料支撐。由于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不同,家長提供的材料也不同,但都是一些實用性較強、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廢舊材料。木質類的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木塊、廢舊拖把把子、小木凳;植物類的有:玉米秸稈、玉米皮、稻草桿等;棉質類的有:嬰幼兒衣服、鞋帽、包包、白線手套等;紙質類的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紙盒、紙杯、紙盤、紙箱;小醫院器具、廚具類等等等等,解決了以往區域活動材料單一、數量有限的困難。將這些材料分層次、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投放在相應的主題區域活動“春天來了”“嘟嘟樂餐廳”“各種各樣的車”“兔寶寶社區”“寶貝花園”“動物樂園”“廢舊大變身”等中,拓寬了幼兒的眼界,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3)利用人力、物力、信息資源優化區域活動形式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全園性活動(可以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室內外游戲,也可以是無班界室內外互動)、分組式活動、隨機活動。

          全園性活動依據幼兒園硬件設施條件,分南北樓按時段開展。夏季南樓(小中班)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室內區域活動,參與活動的家長根據季節不同對幼兒進行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比如,春夏兩季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期,保健醫協同保健所保健科大夫在班里設置臨時門診,邊講解邊演示,接下來將這種活動延伸到無班界戶外活動中,幼兒在室外自選空間自由結伴玩“看病”的游戲。北樓先在室外開展無班界戶外活動,邀請在消防隊工作的家長帶滅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和大班幼兒共同玩 “著火了”的情景游戲。幼兒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真實場景中,各種逃生自救和呼救的經驗得到再現、重組和提升。

          分組式的活動主要是教師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情況,有目的、有指向的邀請個別家長,攜帶一些半成品材料到幼兒園一對一的指導,了解幼兒學習情況,把握幼兒發展方向。還根據主題游戲內容,通過電話聯系,請家長將分類好的材料帶到幼兒園,幼兒觀察后合理投放到不同的角,確保每位幼兒都有事可做。

          隨機活動側重于教師的觀察、記錄。教師隨時捕捉并拍攝幼兒活動的精彩瞬間,甄別、分類后布置在家園聯系園地供家長和幼兒欣賞。家長瀏覽后有什么想法,或者對有關科學育兒的方法有疑惑、拿捏不準的,及時在公告板里留言,縮短了家園之間的距離,有效實現家園“零距離”溝通的愿望。

          3.為幼兒創設促進其發展的公共角色游戲環境,構建同齡、混齡的無班界互動游戲框架。

          公共角色游戲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提高交往技能的有效手段。其交往過程既包括與成人的交往,也包括與同伴的交往,本研究主要幫助幼兒學會與不同層面的人交往的方法,學會合作、分享,培養建立與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初步養成積極向上的溝通、交往能力,豐富生活經驗,提高自理能力。因此,我們將采用“階梯狀”遞進式的操作形式,一是幼兒能力發展目標設定的循序漸進,二是與目標相對應的游戲內容的層層深入,三是教師指導策略的步步遞進。

          (1)目標設定的循序漸進

          小班:知道角色游戲的名稱,樂意參與角色游戲。

          中班:在角色游戲中知道角色之間的關系,能用簡單的語言清楚表達、表述自己的想法。

          大班:獨立與人溝通,發現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學習調控游戲形式和內容。

          (2)游戲內容的層層深入

          第一,強調以幼兒個體為中心。通常的區域游戲是以班級為單位,相對的是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的能力與需求相差不大,而混齡互動中教師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因此同樣主題的角色游戲,如:“娃娃家”,環境創設時要充分考慮幼兒間的年齡差異,創設自主游戲、自主學習的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有適合低齡幼兒直接感知的環境(照顧娃娃)和高齡幼兒操作體驗后獲得經驗的環境(做客)相結合;或采用“大帶小”的方式,將傳統游戲中教師精心的傳授轉化為幼兒間自主的“教與學”,使每位幼兒都能夠在自由的活動中感到輕松自然,從而實現游戲情境中隱含的教育目標。

          第二,強調公共角色游戲的層次設計

          發揮家長主人翁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長的職業資源,將異齡幼兒組織在一起,建構社會經驗的同時,增加親子之間、家園之間、幼幼之間的情感,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同一的角色游戲中,面對同一種材料,呈現在幼兒面前的往往是截然不同的玩法,教師要做好觀察者,對三個年齡段幼兒表現出的不同行為予以恰當的指導。比如:在“小醫院”的游戲中,我們分層次投放了適合小、中、大年齡的材料,原以為幼兒會選擇相應的材料游戲,實際操作中,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按自己所處的年齡段選擇材料。小年齡段的孩子選擇大年齡段的材料,大年齡段的與之相反。其實孩子是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重組自己的經驗,這也就提醒我們在預設材料的操作難度時不能只是依據年齡差距,主要是看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

          (3)教師指導策略的步步遞進

          教師的指導策略包括對家長的指導和幼兒在游戲中的指導,由于家長的職業、幼兒的發展水平都不同,教師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對家長創設的環境或是家長對幼兒的指導進行考量,也不能用一把尺子評價幼兒對環境的興趣、對材料的操控度。因此,教師的指導要指向于環境中和環境外兩種。環境中主要是家長和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顯性行為的適當指導,如:行為暗示、語言指導、示范引導、適時評價(鼓勵和糾錯)。環境外是家長對游戲內容的選擇、預設目標的達成情況、捕捉到的典型事例的記錄和分析,是一種隱形指導。如:幼兒是否喜歡所選內容,預設目標中是否體現出層次性、留有很大的可調整和生成空間,游戲情境創設是否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引發幼兒積極參與,材料的投放是否促進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思路、方法及實施步驟

          1.課題研究的原則

          (1)目標導向性原則:區域活動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教師和家長在創設教育環境時,要明確教育目標,并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乃至每個具體“角”中,以目標為準繩,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優化區域活動。

          (2)合作性原則:對各層次的幼兒,尤其是動作技能發展較慢的幼兒,教育不能孤立,家園之間、師幼之間、幼幼之間要形成合力,創建支持性的互動環境,發揮榜樣學習和同伴學習的作用。

          (3)發展適宜性原則:福祿培爾說:“教育的任務要面向全體幼兒!痹趨^域活動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幼兒的年齡、性別、個性及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分期按需變換創設,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

          (4)經濟、安全性性原則:區域活動材料收集要堅持低費用、高效益的經濟性原則,勤儉節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家庭、社區等資源,就地取材。在保證清潔、衛生、安全的前提下,變廢為寶,一物多用。

          (5)參與性原則:家長和幼兒是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主人,他們有權布置和自己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環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家長在參與環境布置的過程中轉變觀念,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發展。

          2.課題研究的思路

          (1)發現問題、摸底調查 (2)探索實踐、改進完善

          (3)總結提煉、形成成果

          3.課題研究的方法

          (1)訪談法:對我園教師組織區域活動的困難和不同層面的家長對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認識問題進行隨機訪談。

          (2)調查分析法:對家庭資源的狀況、家長對區域活動的認識程度以及教師在以往開展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3)觀察法:對實驗班的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和家長參與過程進行常態下的跟蹤觀察。

          (4)行動研究法:探索開發和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區域活動內容、形式的有效策略,從中總結出帶有共性的教學模式,在全園推廣運用。

          (5)經驗總結法:總結課題研究的實踐經驗,不斷驗證、煉提,形成成果。

          (6)文獻研究法:借鑒教育理論,學習教育經驗,提升教育教學理念。

          4、實施步驟:研究時間從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歷時兩年半,共分三個階段開展,每個階段時間、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發現問題,摸底調查(2011年1月—4月)

          主要工作:

          1.成立以園內骨干教師為主的課題開發、研究小組,確定實驗班(小2、小4、中5、大2、大4、大6),填寫“家庭資源情況調查表”“家長對區域活動認知情況調查表”。此階段主要了解2010年8月部分新入園幼兒家庭情況。

          2.通過問卷調查,建立可開發家長資源庫,獲得開發、利用、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家長職業、愛好、聯系方式以及個體素質,尋找一切可為幼兒園所用的人力資源,挖掘家長潛在的教育因素,建立人盡其才,物盡其能的教育機制。

          3.組織課題組成員上網查閱或學習幼教刊物上的相關文章,一是了解課題研究的意義,把握研究方向,做好研究的思想準備;二是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做好研究的知識儲備。

          4.分析我園區域活動狀況,撰寫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探索實踐 改進完善(2011年5月—2013年7月)

          1.家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挖掘幼兒家庭資源,引導家長多方支持,發揮家長主人翁精神,愿意奉獻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種資源,拓展活動內容、拓寬活動形式,提高家長教養能力和參與意識,更新育人觀念。

          2.利用家庭資源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小格局區域活動。

          (1)構思利用人力資源優化主題區域活動環境,利用物力、信息等資源優化主題區域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具體實施計劃。

          (2)區域活動中教師評價方式指導策略研究。

          3.組織家委會、課題組成員討論會,協商制定公共角色游戲的設計,通過觀、議活動,查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反思、修正教學行為,逐步完善已有模式,改進研究思路,確保研究方法可行,研究方向準確。

          4.完善已建立的家長資源庫和幼兒成長檔案,以使家庭資源的開發富有長期性和計劃性。

          第三階段:形成成果階段 (2013年8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積累的材料。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結題報告,對成功的經驗和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接受鑒定。

          3.編輯活動成果(活動方案、案例反思、影像資料、論文)資料集。

          四、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過程按最初制定的實施方案分三個階段逐步深入的進行實踐研究,研究過程中由于研究人員和研究主體發生變化,根據即時情況和幼兒的發展需要做了相應的調整和修改,具體如下:

          (一)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加大對家長的宣傳力度。

          主要組織教師座談,以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地學習《幼兒教育》《幼兒教學研究》《學前教育》《兒童與健康》等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發表的關于區域活動方面的論文多篇,課題組教師互相推薦、討論交流教育理論專著《區角——兒童智慧的天地》《幼兒園教師教學指導策略》《幼兒園游戲》等書籍,每次閱讀后要求教師發表自己對某一觀點的看法,嘗試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出現棘手的問題協商討論,換位思考自己的解決辦法。對于參與研究的一些青年(新)教師,剛開始主要是讓她們看活動、聽評議、寫心得、悟做法,漸進幫助她們梳理思路,整理經驗。尤其是文獻資料的提供為我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確了我們的研究方向。

          隨機訪談家長、發放問卷,對收集到的問卷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組織召開家委會,以點帶面了解家長對區域活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召開7個實驗班的部分家長座談會,課題組負責人及小班教研組組長分別向家長做了題為“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優越性”“家長如何參與區域活動,實現家園協同”的報告,積極向家長宣傳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嘗試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長“X天在X地開展區域活動,需要家長做什么”,家長第一次帶著任務參加了有目的、有計劃的區域活動后,我們進行了現場座談,雙方開誠布公的講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今后的打算,家長的表態發言令人感動。此后又將第一次活動抓拍到的家長和幼兒在活動中的精彩瞬間打印并張貼在“家園聯系” 園地 、主題環境墻等比較醒目的地方,多種方式的宣傳和積極引導,激發了家長的參與熱情,激活了教師、家長、幼兒的思維,一件件鮮活的優秀案例層出不窮。

          (二)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創設參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途徑。

          建立信息資源庫,充分了解家長的職業、愛好、特長以及聯系方式、個體素質,尋找一切可為幼兒園所用的人力資源,挖掘家長的潛在教育因素。教師與家長及社區教育人才建立廣泛的聯系,使之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發揮其特長,把蘊含其中的豐富教育資源引進幼兒園,達到共同培養和教育幼兒的目的。我們通過“家長導師 ”“家園同步游戲”“家長輔助教學”等形式將家長“請進”幼兒園。如在“家長導師 ”活動中,我們請家長中有一技之長的人,如醫生、護士、廚師等,擔任幼兒的“導師”,讓幼兒自由選擇導師、向導師學習。教師與“家長導師”共同制定活動內容,并在活動中不斷豐富導師資源庫,從而加大孩子的選擇機會,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長的教育資源。“家園同步游戲”是由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材料、共同設計游戲過程、找出影響和制約幼兒對游戲興趣的瓶頸、制定相應的整改策略。

          (三)利用家庭資源深入實踐研究,確保研究過程扎實、方法科學、方向明確。

          1.以班級為單位、以生活為軸心,開展家長助教活動。

          陳鶴琴先生提出的“幼兒的活動應該以生活為軸心,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動中我們整合各方資源,把父母請進課堂進行輔助教學。如:在生活活動“娃娃家”和“寶寶長大了”中,家長們自帶廢舊物品把“娃娃家”布置的就像孩子自己的家:“客廳”里有柔軟的沙發、漂亮的桌子;“臥室”里有柔和的紗窗、娃娃的小床、櫥柜、美麗的帳子;廚房里有洗衣機、煤氣灶臺、洗菜池……老師們還根據家長的特長和工作性質組織開展與幼兒園主題區域相關的助教活動,征求家長意見,合理安排助教時間。在助教內容、活動方式、材料的準備方面都與家長及時溝通,為家長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活動結束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體會,分析、討論、修改、添加一些趣味性、游戲性、探索性強的材料,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語言,喜歡的游戲活動進行教學,淋漓盡致的再現助教活動的生動性和真實性。

          2.結合主題精心準備區域材料,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小格局區域活動,拓展幼兒活動思維。

          材料是孩子探究、學習和發展的刺激物與媒介,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物化,是教師引發、支持孩子探究的橋梁;顒又形覀冏⒁馔斗挪牧系娜裕憾鄻有、層次性、開放性。

          多樣性:根據季節投放多樣性的材料。如春天我們鼓勵家長帶著孩子走進自然,觀察大自然,到戶外采摘,然后在美工區由家長指導制作迎春花;夏天,將家長帶來的各種水果蔬菜等投放到美工區,制作蔬菜印畫或水果沙拉;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除了制作水果拼盤或各種造型的小動物外,家長和孩子們將收集到的樹葉清洗干凈后制作樹葉造型畫等;冬天,我們收集各種樹枝,用毛線、顏料、橡皮泥制作創意花卉。

          層次性:在主題背景下的活動中對能力弱的幼兒投放易于操作的基礎材料,一般的幼兒放置難度相對大點的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則放置具有創造性的材料。例如:在收集到的一些材料中發現用高粱秸稈串編成的蒸饅頭的蒸箅和玉米皮做的草墊、草人很少見,但幼兒對這種材料很感興趣,于是我們請個別家長攜帶材料來園與教師、幼兒共同布置環境。孩子們先是用線條或彩筆在蒸箅和草墊上作出各種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線條畫?墒,畫的顏色和背景有些單調,經過協商我們決定再投入一些廢舊的各色毛線進行裝飾,整幅畫面生機勃勃、活靈活現。大四班的“沙畫”,一直都是孩子和家長最熱衷的角,焦點問題是如何將“沉默”的沙子變得能“說話”?如何投放更多的相關材料,豐富活動內容?經過反復的實踐研究,我們發現把灰色的沙子用顏料混勻,再裝在瓶子里,在白色的紙上“灑畫”,既形象又能節約資源。但有時沙粒因混合結成“塊狀”,家長就提供農村用的篩子和窗紗,讓孩子們探究如何讓沙塊與沙子分離?探究結果是:將兩種不同材質的工具疊放(大窟窿眼的在上,小窟窿眼的在下)篩沙子,效果非常好,這一發現極大地鼓舞了孩子們探究的欲望;顒咏Y束后,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填寫“區域活動記錄表”和“案例分析表”,并附上幼兒活動照片和教師的困惑、今后的改進方法。后來發現兩份表格相同的地方很多,而且這種記錄單附上大量的照片不便于保存,討論決定將記錄單和案例分析合二為一,進一步充實、完善表格內容,使其更全面、系統、真實記載每次活動。這種依據幼兒興趣發展和主題內容遞增或遞減材料,以使游戲的材料更加層次分明、利于操作,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要。

          開放性:我們倡導的“開放”是相對“封閉”而言的,涉及到材料呈現的方式、幼兒活動的自由度、家長的參與率。面對可以自由選擇的實物,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和樂于操作的各種材料,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發揮想象,自主表達與表現。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實踐經驗、時間靈活設計計劃內活動內容。這種開放空間、開放材料、開放時間的形式,極大地鼓舞了孩子的興趣,提高了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依據主題有效整合區域活動

          (1)變孤立為整合。區域活動的內容主要源自主題活動,成為主題教學內容的延伸和補充,它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能有效彌補集體教學的不足,實現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活動三者的有效結合。因此,依據主題有效整合區域活動,打破了各區域原來所設定的固有名稱和彼此的內容,將各種游戲進行整合,使其看起來“活化了”,這樣才能使得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促進和發展。在中四班的“寶貝花園” 主題區域活動中,涉及到的活動內容有編制塑料花、買賣鮮花、自制假花、裝飾花等,這些內容看似是獨立割裂的,但彼此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我們反復推敲整合辦法,最終整合了區域設置和內容,變成一個大的“鮮花店”,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創造性的、全面的發展。同時,隨著時間、興趣的變化在每次主題區域活動中增設一本專門的記錄本,讓幼兒發現自己需要增減的物品,適當的時候根據他們的提議進行補充、豐富、更新區域環境,正是在這樣的循環變化中,材料真正成為孩子們的環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2)打破班級界限,創設無班界的區域活動!肮矃^域”打破了班級甚至年級的界限,拓寬了原有的活動空間,幼兒擁有了更廣泛的環境與信息資源,幼兒在活動中的選擇大大增強了,由不同班級匯集而來的材料集中呈現,極易形成多個層次。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玩伴和游戲方式,共享這個空間。

          A:創設同齡的無班界公共區域活動內容

          根據我園建筑設計情況,在南樓不同樓層創設適合本年齡段幼兒活動的公共區域,三樓(中班)創設小銀行、汽車超市、小醫院、郵局、理發店、鮮花店;二樓(小班)創設寵物店、娃娃家、垂釣中心、給小動物喂食等等。家長和教師共同布置了相應的環境,幼兒每天可以根據自己情緒的變化隨機到不同的區域玩角色游戲,負責本區的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然后交予本班教師,便于本班教師掌握每次活動中不同幼兒的表現,有目的和針對性的因人、因材施教。根據大班幼兒動作技能發展,在北樓創設適合大班幼兒活動的公共運動區、棋類區,投放跳繩、皮球、毽子、五子棋、跳棋等,豐富幼兒的經驗,提升幼兒的運動技能。

          B:創設混齡的無班界公共區域活動內容

          北樓樓道較窄,活動室空間狹小,但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合作精神較強,具有強烈的挑戰欲望和堅強的意志力。于是我們在室外創設了大帶小的“園藝創意園”,有中大班幼兒合作的“瓶藝聯展”,小中班幼兒合作的“線條舞動”,小大班幼兒合作的“風箏起飛”等。利用大班睡房創設體育游戲,小中大班幼兒都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依據自身技能自選跳繩、皮球、毽子等運動器械,由聘請的專職體育教師家長指導幼兒活動。這種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活動,拓展了幼兒的思維,拓寬了幼兒的眼界,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4.發揮信息資源的作用,促進幼兒發展。

          (1)開通班級博客,和家長搭建交流的平臺

          為讓家長能及時獲取先進的教育觀念、育兒方法,了解班級活動內容和孩子在班級的生活、學習等信息,建立家長網絡QQ群,開通了校信通,用網絡這方便又快捷的聯系方式來與家長進行互動。

          (2)創新家園聯系園地,滿足不同層面的家長需求

          家長所處的環境和文化程度不同,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先進的網絡互動不熟。于是,我們以“溫馨提示”“悄悄話”“您知道嗎”等非常親切的語言告知家長什么時間該做什么?怎么做?起到了良好的互動效果。

          5.與幼兒協商制定區域規則,規范區域活動操作過程,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

          區域活動中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為所欲為,應該是熟悉規則之后的一種自主游戲,在開展活動前就必須考慮制定規則的問題。而制定區域活動規則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哪一方都是不科學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區域活動前提出活動規則,比如:使用剪刀時應注意安全、完成一件作品可以安靜跑區、游戲結束后整理物品等。在日;顒雍徒鉀Q問題中形成規則,比如:幼兒從家里帶來一本書,其他幼兒都想看,這時就引導幼兒協商制定看書規則:不論誰看都行,但要取得主人的同意,更不能損壞,幼兒的交往技能自然習得。當然,在這個全開放的自主選擇過程中,還要有一定的潛規則隱含在環境中。如小班以形象食物刺激為主,讓小班幼兒看小腳印知道區域人數入區;中班以替代物為主,如插王牌進入,當區域中所有小袋子都放滿王牌,則表示拒絕進入;大班對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和學號比較熟悉,在進區域的表格上簽學號進入,表格上的數字表示可容納的最多人數。這種既自由又受一定約束的入區方式,使幼兒在特定區域環境中進行快樂學習。

          組織區域活動的動力是有效評價,評價時既要考慮家長的情緒和能力,還要關注幼兒的發展適宜,適時評價。研究過程中我們一般實行個別化的、關注幼兒內在變化與情感體驗的評價,盡量以欣賞的眼光評價幼兒,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鼓舞幼兒、啟迪幼兒。通過教師及時的反饋,讓幼兒從內心品味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快樂,變得更加自信、大膽、主動、積極,得到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還重視過程,促進發展,對幼兒發展狀況的評價伴隨著幼兒活動的過程來進行,教師捕捉一切有用的評價信息作為評價的依據。如:對幼兒手工作品、記錄表格、自制玩教具以及區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動交往、互相合作、大膽創作等,作出適當的中肯評價,豎起的拇指、贊賞的目光、驚嘆的表揚成為幼兒前進的動力,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發展。忌浮躁、不明方向的籠統評價。

          五、研究結果

          (一)家長的觀念逐步改變。

          以前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就是教師領著孩子在玩,通過研究家長心理,尋找改變家長教育觀念的突破口,進行家長培訓,開展家長助教活動,我們發現大部分家長的教育理念明顯轉變,看到孩子的動手能力、想象力、活動中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在變,欣慰的說:區域活動完全打破了集體教學時“一刀切、起步走”的模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在每次的活動中都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明顯高漲,能夠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指導、評價幼兒的作品。

          (二)家園合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家園合作強化了教師職業榮譽和奉獻精神。作為教師,不僅要精于教書,還要勤于育人,平時我們更多是看到了孩子純真的一面而和孩子們真正成為游戲伙伴。通過研究家長、熟悉孩子及其家庭情況,使得教師的組織決策能力、獻身精神明顯高漲,工作積極性大幅轉變。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到幼兒的個性特點、經歷和行為方式,便于對不同幼兒因材施教,專業知識得到了提升,被家長的認可和贊譽激發了她們工作的熱情,職業優越感與日俱增。

          2.家長資源推動了教師專業技能。開發家長資源是幼兒園很重要的工作,我們引導和鼓勵家長用自身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既使家長們深度了解幼兒園教育,也彌補了教師身上的不足,從家長身上吸收很多優點而轉化為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水平。在家園合作中,教師的專業素養、溝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但學會了“益人”,更學會了“益己”,不但促進了幼兒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不但為幼兒健康成長服務,也為自身的幸福工作服務。

          (三)使幼兒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區域活動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于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地、靜止地去接受,而是把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創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隨著對家長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意識,操作探究能力與日俱增,能夠自主的選擇游戲材料、活動內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獨立性和選擇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從“要我做”的狀態轉變成 “我要做”的主動意識。

          (四)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日漸豐富。

          以往我們的區域活動材料比較單一,廢舊物的收集與利用規范化、程式化,教師的指導和評價一帶而過,幼兒活動時隨意性較大,家庭資源匱乏。研究中發現:開展區域活動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利用最為頻繁。如:對班級來說面積較大的紙箱不好存放也較難找到,教師則請家長幫助收集并在需要時帶到班級來,然后與幼兒一起加工做娃娃家的大門。將不同職業的家長邀請到班級來,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互動,讓孩子們了解他們職業的特殊性,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增長孩子們的見識。對財力資源的利用頻率相對薄弱,中大班幾乎沒有,信息資源的利用主要是教師請家長幫助上網查詢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采用發送短信或留言的方法與教師溝通,從為教師提供信息資源的家長構成來看,年輕的家長占多數,主要是他們能夠更好的運用電腦等現代科技產品。

          合理利用班級空間環境也是優化區域活動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中的空間環境主要是班級內部的陽臺、盥洗室、睡房、活動室的墻面、掛件等,外部的走廊、墻面、窗臺、公共區域等。教師在樓道里創設公用的“娃娃家”“超市”“自然角”等,利用幼兒的一些廢舊床單、衣服、玩具、或是大型的舊紙箱、小紙盒、玩具、常見植物的種子、嫩苗等填充到其中,讓幼兒學習照顧弟妹、病人、觀察記錄、整理貨架,以此豐富區角的材料。室內根據主題內容的不同與家長討論創設動態區域環境所需要的材料,如:“炎熱的夏季”“最感謝的人”……家長按自己的職業和了解到的信息提供一些圖文并茂的圖片,布置到活動室里,環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六、研究結論

          兩年半的實踐研究中我們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對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深知家庭的教育資源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動力,家園間形成的強大教育合力,能有效實現科學育兒的目標對接。教師的專業技能彰顯特色,幼兒在家長的引導和教師的鼓勵下,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原有經驗不斷提升,社會交往、創造精神、動手能力、合作意識等方面不斷發展,生活技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形成。特殊家庭資源的開發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欲望,填補了教師能力的不足,角色游戲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發展。把握好時間是幼兒始終保持濃郁興趣和良好精神狀態的關鍵。時間過長,容易使幼兒產生疲倦感;時間過段,幼兒不能盡興,影響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時對家庭資源的開發存在隨機性。

          研究中發現,教師對家長資源的開發存在著“重利用輕開發” “重臨時輕長遠”的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家庭資源的范圍大,家長多,不知開發哪一個;個別家長認為孩子交給幼兒園就是老師的事,怎么開展活動?開展哪些活動由老師決定。因此,雙方都采取臨時突擊的辦法,缺乏有計劃的開發意識。

          2.教師在利用家庭資源優化區域活動環境時與家長缺乏互動性。

          由于教師時間比較緊,一般都是自己根據主題內容告訴家長準備什么材料,怎么準備,什么時候,家長往往不知道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很機械的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師忽略了與家長平等協商的過程,忽視了家長的感受。

          3. 沒有充分挖掘幼兒的主體性。

          為了安全、省事,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時,多半是自己或讓家長幫忙制作半成品玩具,沒有讓更多的幼兒共同參與制作和布置,幼兒動手機會少。對幼兒而言,這種環境只是一個擺設,沒有探索的機會和操作的過程。

          4.幼兒園現有的教育資源沒有很好的得以利用。

          便于幼兒適用的電腦、大型玩具區的健身器材、幼兒園的門廳、花池、南北樓墻邊兩米寬的空地等等,沒有挖掘這些潛在教育資源的價值,使得全園整個區域活動仍存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小格局局面。

          5.教師隊伍不穩定,年齡結構差異性大,青年(新)教師逐漸增多,不斷更換班級教師,新老交替給我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給我們的課題研究持久、深入開展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八、今后的研究設想

          1.建立特殊家長資源庫,使家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富有長期性和計劃性,避免盲目、隨機的利用。

          家長資源庫是把家庭中有可能對幼兒產生綜合實踐教育和幫助功能的資源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類,發揮家長資源庫的引介作用,協助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2.充分發揮現代化網絡平臺的作用,注重信息資源的利用。

          利用我園的校園網,建立班級空間,為每個孩子建立成長檔案和班級新聞動態,便于隨時調整和修改內容,避免紙質材料硬性浪費。也可以將區域活動需要的材料、要求以及孩子最近發展情況分別發布在新聞動態欄目和個人成長檔案里,便于家長及時掌握班級和幼兒的動態變化。

          3.組織較為豐富的親子制作活動。

          親子制作活動的內容很多,可以是剪紙、手工、粘貼、編織等等,將活動目的、要求、材質印發給家長,讓家長參照著與幼兒共同完成,布置在室外,以使所有家長和幼兒都能欣賞到,達到相互借鑒,共同進步的目的。

          4.結合主題區域活動投放適宜性的材料。

          活動材料是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緊緊圍繞主題目標和幼兒年齡特點投放可塑性強的、能變化的足量材料,滿足不同層面幼兒的發展需要。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08-17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總結 大班區域活動總結語02-18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總結03-12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總結01-03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06-24

        幼兒園區域活動整合07-29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03-30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03-18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總結03-12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總結08-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