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
20xx年x月x日下午,在靈武一中操場上,全市中學體育教師參加了由市教研室組織的體育學科“同課異構”大教研。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新課程理念,展示同課異構成果,博采眾長、凝聚智慧,引領教師反思,提高課堂效率。 這次教研活動主要由靈武一中李澤民老師和三中的楊文老師承擔,兩位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他們就《跳遠》同一課題,采用不同形式的構思講課,聽課教師認真聽課并做好記錄。
課后教師們坐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先由兩位主講教師說課,然后聽課教師們結合《新課程標準》,對這兩節課進行細議深入分析。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并達成以下共識:
一、 備課充分,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
1、教師備課充分,教學步驟清晰,教學過程流暢;
2、課堂練習方法多樣,針對性強,能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3、能有效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 不同的教學構思演繹了不同的教學風格
1、李澤民老師的輔助性練習多而有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使學生在環環相
扣的練習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技術;
2、楊文老師利用設置不同標志物激發學生練習興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
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 存在的不足
1、技術技能目標設置多且高,教學重點、難點把握不到位;
2、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評價不明確,語言表述能力較差。
在評課活動中,大家還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高中學生體質下降狀況分析;今后如何實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場地的.合理運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崔波老師作了總結、提出希望,并組織一場教師友誼籃球賽,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此次活動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師具體督導,靈武一中積極提供場地、器材,調配學生,保證了課的質量,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教研平臺,使得這次活動圓滿成功!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2
為了交流和展示我縣小學數學學科課程改革的經驗,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和策略,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近日,縣教科組在渠口學區太陽梁二小舉行了小學數學“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我學區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我學區小學全體數學老師齊聚一堂,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活動中,我校馬丹鶴,還有中寧一小的楊艷芳和中寧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師分別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執教老師各顯其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展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盡顯不同的精彩。教學構思異中存同,同中求異,引發了聽課者的研究和思考,體現了同課異構的價值。
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總校領導精心組織,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數學教研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執教老師精心備課, 充分發揮了集體備課的作用。
一、縱觀這次教學活動,我們組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總結:
1.方法、策略層面——教無定法。同樣一節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上來說是多樣的,無論是環節安排,還是細節處理都有一定的差異。
2.風格、個性層面——揚長避短。教師的個性不同,上課時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或粗獷、或細膩,或簡略直接,或曲折婉轉。
3.目標、內容層面——因材施教。教師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內涵之外,還要了解文本所處的學業階段,教學單元,并以此作為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再根據學生的特點來確定教學設計、取舍教學內容,可謂“因材施教”。
二、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
當然,有收獲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這次活動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們反思,例如:
1、 學習型小組的教學方式,是否適用于低段的教學,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
2、 習題的設計上,怎樣設計更能體現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3、 數學教學語言如何鍛煉得更準確精煉,更生動,生更易聽懂。
4、 如何鼓勵學生發現更有意義的問題,提出更有意義的問題。
5、 教師應該提什么樣的問題,才會讓學生通過合作、探討獲得知識,以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知識。
三、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學到的(我們的進步):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教研組進行了認真的研討和分析,對今后的教學工作達成了如下的共識。
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要“會疑”,學生不僅要會回答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為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
有問題才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在這種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識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體驗。還要“會說”,在課堂中,不僅要學生說解題思路,說方法,還要說體驗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更要“會議”,要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與同學合作、探究、實驗,用集體的智慧,協同解決問題,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今后,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上完課后,開展了主題教研聽評課活動,評課、議課環節由學區教研員李玉寶主持。首先,教研員李玉寶談本次同課異構活動的目的要求,接著三位教師各自針對執教篇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做了反思, 三位教師們反思的都很到位,接下來是聽課老師進行評課,并圍繞“如何有效的上好一堂課”的主題進行研討, 參與聽課的'各位老師和數學教研組長白老師對這三節課進行了精彩點評,研討的教師發言積極、熱烈,評價中肯、實在,參會教師不但了解了“同課異構”這種教研模式,而且從中得到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有效果性的、扎扎實實的教研活動。尤其是最后縣數學教研員白老師非常負責任的發言,更讓老師們有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 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于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聽課者,不但能從各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當然每次活動都不可能做到“踏雪無痕”,只要我們在以后的活動中,能揚長避短,相信我們就會越走越遠。
小學數學教研組“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不僅讓老師們看到不同的處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給老師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和思索的機會。使老師們經歷了比較、反思、研討的過程,思維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老師們普遍反映參加這次活動受益匪淺,大家在這樣的互動中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積極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3
20xx年12月15日,在教科所領導的帶領下,由平涼七中、四中、八中、十中等兄弟學校的九位教師來到鐵中,和鐵中的教師一起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這次活動規模之大是平涼鐵中建校史上未曾有過的:初中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生物、地理九門學科全部參與,每門課都由外校教師和鐵中教師共同完成。我校的張娟麗、馬方方、肖萍、陳茸、仇進寶、任育文、張起和竇旭玲九位教師參與了同課異構活動!巴n異構”是教研組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采取的一項新舉措。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教師了一個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教師們通過講課與聽課、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發現別人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同一節課用不同的結構或模式來上,對于同一個課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各自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握對重、難點的處理。同時本學科的所有教師都來聽課,課上完后,大家對這一節課進行評課,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進的意見,找到上好這一節課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課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執教老師說課,最后的部分是課例點評。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學校提前做好周密安排,按照教育局要求由本校教師按照授課進度確定九門課的授課內容,每門課分別由一名外校教師和一名本校教師分別進行備課。所有科目的課堂展示全部安排在十五日上午的前兩節課。我校初中部的所有任課老師都參與聽課評課的教研活動。授課教師們思想上高度重視,深鉆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同一節課的教學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畫面。整個教研活動,全校老師從備課到評課都積極投入,熱情高漲,
使這次活動真正起到了查找不足、確定方向的作用。現將本次活動的收獲總結如下:
1.鍛煉了教師隊伍,提升了我校教師的教學能力。
本次活動是由區教育局組織的,九位來自全區不同學校的教師,都是學科教學的名師,在各自所教的學科中都有所建樹,這樣高規格的的交流分享,對本校的青年教師是一次方向的引領,是一次很好的指導。我校本次參與講課活動的九位教師中,青年教師有八位,占到總數的近90%,這樣的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是一次更加難得的學習機會,有優秀的同行一起備課、上課,共同參與研討,面對面的指導交流,對上課的青年教師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難得的鍛煉,對其他參與活動的教師是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同伴互助精神。
2.“同課異構”活動,促進我校教研工作的開展。
長期以來,我校的教研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每年的校內賽課,參賽選手之間都太多熟悉,很難有新鮮感。久而久之,教師難免會有倦怠感。而區教育局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的教研帶來了一縷春風,注入了新鮮血液,使我們的教師更增添了激情與活力。例如在語文同課異構活動中,我校的青年教師張娟麗在七年級語文備課組的共同努力下,精心備課,潛心磨課,教學設計簡約,思路清晰,課堂上師生互動效果良好,而八中陳海龍老師是崆峒區名師,市課堂教學大賽的一等獎獲得者,幾乎全部中學部語文教師都參與了聽課活動,就連小學部的語文老師也有近十人慕名向名師學習。他執教的《小圣施威降大圣》設計獨特,課件制作獨具匠心,展示了一個優秀教師的功底和魅力,更是為七年級語文組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活動中,教師帶著問題備課,帶著問題上課,帶著問題反思,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打開了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強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題地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 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于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聽課者,不但能從幾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老師們說這種收獲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能體會到的,并紛紛建議今后教研組要多開展此類活動。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4
因為時間很緊張,沒有全面準備,只是把這次活動中呈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和老師們平時較為疑惑的一些問題寫了出來,和大家交流。首先感謝老師們對本次活動的支持,這次活動所有的數學老師都參與進來了,大家都很用心,年輕老師認真精心的準備課,有經驗的老師不但課后要評課,有的老師課前還要對年輕老師進行指導,這是讓人感覺最溫暖的地方,這說明我們是一個團結、共同進步的集體。
這次活動一共聽了八節課,聽完課以后心里特別高興,覺得講課的老師們無論從教學理念上還是課堂表現上都進步非常快,讓人刮目相看。下面具體說說:優點:
一、課上得很樸實,注重了課堂實效性。
在課堂上尊重學生,注意了和學生的交流以及學生的體會,準備得很用心。比如呂老師在《圓的整理和復習》一課中,學生進行知識的整理環節,本來教學設計的是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的整理,但是在他發現學生個人完成有困難時,馬上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設計,改為讓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再整理,這就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注重了實效性。在其他老師的課堂上也有很多這樣的細節,不再一一贅述。
二、課前認真鉆研教材,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這次是同課異構的活動,通過課堂觀察和課前課后和老師們的交流,感覺老師們都注重了對教材的解讀。
三、創設生活情境,努力讓數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老師們在課上都注意了把數學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生活情境的創設各具特色:比如馬淑玲老師《統計》一課中課前就讓學生統計青山泉的人口;結尾的小調查讓學生調查本年級男女生的人數,制成復式統計圖,并思考從中得到什么信息。這些環節的設計都特別貼近學生生活。這些都貼近學生生活,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在努力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平臺,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
呂老師在評王老師《圓的整理和復習》一課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說王老師把時間、話語權都充分的交給學生。這句話說得很好,恰當而且準確,王老師確實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其他的老師在教學中也都給學生創設了學習探究的平臺,努力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了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學習能力。比如呂老師在課上讓學生自己歸納整理圓的知識,馬淑玲老師在《統計》一課中讓學生試著自己把單式統計圖合成復式統計圖等等,差不多每一位老師都能在課堂上做到“三個一”:有一條主線、有一個中心、還有一個面(也可以說創設一個平臺,讓學生去學習探究)。記得在上學期的教學中我們還在鼓勵老師們相信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動起來,從這學期的情況看老師們在落實新課標的思想方面已經跨出了一大步,這是大家努力的結果。(和本次老師們選擇的課型也有關系。)
五、課件的使用精彩紛呈。
為老師們以后的教學提幾點建議:
一、課前要多下功夫讀懂學生,讀懂教材。
我們平時總說老教師經驗豐富,老教師的經驗體現在課堂掌控和教育教學方法上,更體現在對教材,對同一年齡段的學生的熟悉和了解上,這是他們多年在教學實踐和學習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年輕教師學不來的,所以,年輕老師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讀懂學生,讀懂教材。
關于讀懂學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準確預設教學的目標和重點難點,預設課堂生成,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學期初省教學評估的時候,省教科所副所長,主抓小學數學的趙杏梅老師到永南去檢查,趙老師可以說搞了一輩子的小學數學教研,老太太說話很利索,當時我和兩位老師跟著一塊兒去學習,永南的老師講了一節二年級的《角的初步認識》,在評課的時候,找杏梅老師針對這節課給老師提了幾個問題:
。1)、學生今天學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什么?
。2)、請說一說教材編排。
。3)、你覺得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這節課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4)、這節課上完以后你感覺學生哪個環節學的不理想?在這四個問題里面,有兩個就是關于讀懂學生的,一個是關于讀懂教材的,還有一個是關于課后反思的。有的老師可能覺得我的學生我了解,其實我們平時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針對某一項內容我們還可以做更具體準確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學生的狀況,更準確的預設難點和生成。
下面說說讀懂教材:讀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認真研讀教材,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這部分我們可以做細一點,把每一個例題的編寫意圖,例題中每一個數據的使用意圖,每一個插圖的編寫意圖,課本中每句話的編排意圖,課本中活動旁邊的批注的意圖,每一個練習的意圖,教材要傳達的思想方法等等都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徹底弄明白,這一點對年輕老師尤為重要,可以看參考書,但不要先看參考書,更不能依賴參考書。第二步:數學一條線,語文一盤沙,這句話說明數學的知識點之間是有緊密聯系的,我們在解讀教材中還要注重知識間的聯系。再說一點對教材的使用上大家有疑惑的地方:能不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前兩年有個提法是: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提倡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這兩年老師們可能發現從國家到省到市,尤其是一些專家教研員聽課的時候,遇到改動教材的情況大都會問授課老師為什么改動,這就給大家造成一種印象——教材不能改,當然有的評課老師也會直接否定教師改動教材。那到底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個人認為這兩種方法其實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教材是專家組通過多年的'研究實驗才確定下來的,符合學生的學習和年齡特點,具有科學性,同時他的編排還要適應所有地區的孩子,所以它要具有普適性,可是我們教學針對的是某一地區的一部分學生,它在針對性方面可能就差一點。根據教材的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對教材科學性和普適性的東西保留,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靈活優化教學素材(不一定非得優化,認為合適,可以不優化),使之更具針對性。比方說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使之更貼近學生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李雪《角的初步認識》一課上,老師在領著學生做練習的時候,課件上把課本練習上一個找角的習題的水管的圖換成了一幅鐘面的圖,其實水管圖比鐘面圖直觀而且簡單,在評課的時候趙杏梅老師就問為什么要換,指出“換教材上的材料必須要有自己充分的準備”。(這里把準備換成思考我更喜歡。)
二、給學生更大的活動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方法、鍛煉思維、培養能力,得到提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毙抡n標還有這樣一句話:“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現在能給學生提供機會,那么給學生提供機會了就達到目的了嗎?沒有,給學生提供機會是我們在在落實新課標的理念上跨出的一大步,但下一步怎么走還繼續思考:在我們給學生提供的觀察、合作、實驗、推理等探究和活動的平臺上,還要引導學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動中學習交流、學習思考,感受和別人思維碰撞帶來的快樂,感受探究有所收獲帶來的快樂,并從中學習方法、鍛煉思維、培養能力。探討要有深度、有廣度,思維要有撞擊、有提升。不能淺嘗輒止,走過場。給學生一個探究活動的機會不是目的,達到語言、思維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在以后的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的活動更開放、更自主,預設更細化、更充分。
三、多維教學目標,注意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培養。
大家都有這種體會:孩子們在一年級入學時每個班和每個班的孩子水平沒多大差別,可是六年學上下來,能力就有了高下之分,教兩個班的數學老師體會應該更為深刻,有的班的孩子能力強,思維快,有的班就慢一些,為什么?老師的教學對孩子的影響。數學學科因為其特點,可以看作是小學階段訓練學生思維的最重要的學科,學生開放型思維、逆向思維、舉一反三思維、質疑性思維等思維品質的形成和轉化、分類、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的行成,和小學階段數學學習中的訓練是密不可分的。在現階段的教學中,“知識為本”的現象非常普遍,大多數的課堂教學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以學生學會知識為目的,目標過于單一化,目光太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沒有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考慮。注重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不教傻學生。課堂上要讓學生形成思維活動,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讓學生的頭腦動起來并且有提升。最初教給學生的可能是一種方法,但慢慢可以轉化成一種能力。例如最初教給學生轉化的方法,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他還會去這么想,慢慢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多了就會上升為一種能力。
四、要關注課堂、關注生成、關注全體學生、注意細節。
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孫雙金曾說過:語文教學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關注教案的完成情況;心中有文,讓學生讀懂課文;心中有人,關注學生的發展。這句話放到數學教學中同樣適用:數學教學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關注教案的完成情況;心中有教材——讓學生學會知識;心中有人——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第一種境界——走教案,我們可以達到第二種境界——心中有知識,想辦法讓學生學會知識;要力爭達到第三種境界——心中有人,關注生成,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對人的培養。
生成資源來自哪里?一是教師精心預設,比方說老師可以預設一個情境沖突,引發學生的思考。二是課堂學習中自然生成,其實有時候學生在課堂上出現老師預設時沒有的東西,這可以理解為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更應該看成一種課堂資源,我們更應該思考怎么利用這些資源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這兒我用幾句話來概括對“課堂生成”的一點認識:·精心地預設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性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關注全體學生,關注細節。(課堂生成的處理可以看做是一種細節、老師針對不同孩子思考和回答的引導評價是一種細節,甚至老師的不同語氣和笑容都是細節——關注細節,細節讓你更精彩)
五、老師的語言要準確、簡練、具有明確的引導性。
一是指提要求的時候,語言要明確,指向清楚,要讓學生通過你的話知道自己要干嘛;
二是在評價或引導的時候,你的語言要有引導性或激勵性。比如:“告訴我,你是怎么想的?”就具有名確的指向性——說說思維過程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達到自省、修正方向的目的。
六、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學輕松的數學,學有興趣的數學。在這八節課當中,有的課學生的興趣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課堂氣氛比較平,缺乏亮點。興趣的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05-19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1-19
同課異構的活動總結11-24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1-19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范文05-18
同課異構賽課活動總結10-29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總結06-21
語文同課異構活動總結02-02
同課異構活動的總結范文11-11
同課異構主題活動的總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