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征文15篇(經典)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有過寫征文的經歷,對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一篇什么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糧節糧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愛糧節糧征文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愛惜糧食的詩,古人都知道愛惜糧食,何況我們現在的人呢!
記得我以前吃飯的時候,總是把許多大米飯粒兒掉在桌子和地板上。媽媽老是說我:“不要把飯粒兒掉得那都是,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都像你這樣那糧食得浪費多少!”我對媽媽的說話也沒有記在心里。
秋天,我坐火車去看爸爸?匆娨煌麩o邊的稻田,微風吹來,金黃色的`稻田在風中搖擺景色美極極啦!我還看見農民伯伯和阿姨們在田地里收割糧食,身上大汗淋淋真辛苦。媽媽說:“你看農民伯伯們種地多辛苦啊,每天風吹日曬,他們種的每一粒糧食都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非常寶貴。浪費糧食就等于破壞他們付出的辛苦,老師也教育你們不要浪費糧食嗎?”我點了點頭說:“是的,老師經常提醒我們要節約糧食,要把午飯吃完不能浪費。我還在電視上看到,在偏遠貧困的地方有些小朋友都吃不飽,穿不暖呢,你們大人在飯店吃飯時,把一些剩下的飯和菜都不要了,多浪費呀!應該打包拿回家,要是給吃不飽的小朋友這些飯,他們不就吃飽啦嗎!眿寢屝χf:“對呀,所以愛惜糧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你以后要好好愛惜糧食!”
就像媽媽說的,愛糧節糧是每個人的責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征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它告訴我們:糧食是多么得來之不易,每一粒都飽含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也告誡我們節約每一粒糧食。
我是家里的獨生子,爸爸媽媽非常寵愛我,總是會把好吃的留給我。記得小時候,我吃飯經常挑三揀四的,看到不愛吃的,不喜歡的菜連聞都不聞,吃到了不合胃口的就吐掉。有一次,我又犯老毛病了,爸爸皺起了眉頭,十分嚴厲地批評我:“你怎么又挑食了?這是浪費!”我小聲地說:“我就吐掉了一小口!卑职挚粗,搖了搖頭,問道:“你知道這糧食是怎么來的嗎?”我仰起小臉,說:“知道。∈寝r民伯伯種出來的。 薄澳悄阒涝趺捶N出來的'嗎?”爸爸又追問道,我搖了搖頭。于是,爸爸決定帶我到鄉下外婆家去看一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我們來到了外婆家,爸爸說正趕上農忙,外婆外公都去下地干活了,于是我們也去了田間,一路走去,我看到稻田里,許多人都在插秧,太陽火辣辣的,曬得人喘不過氣,農田里放了很多水,水沒過了人們的腳踝,一直到小腿肚,只見一個老爺爺,他戴著草帽,頭發花白,彎著腰,深一腳,淺一腳地移動著步子,手里拿著水稻秧一棵一棵地插著,汗水已經濕透了他的上衣!我不禁想:農民伯伯可真辛苦。“职终f,這才是第一步呢,插完秧,以后還要不斷地鋤草,施肥,除蟲,收割,才能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糧食。我想起外公手上厚厚的老繭,黑黝黝的皮膚,那都是長期勞作形成的。想起這些,我心里酸溜溜的,為我以前隨意浪費糧食的行為內疚極了!那時候,我便做了決定,要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孩子!
最近,看電視上報道,還有好多山區的孩子吃不飽,只能挨餓上學,我想,如果我們每人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我們全中國十三億人一天就可以節約十三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饑餓之苦。隨著“光盤行動”在全社會的全面鋪開,我發現節約糧食的美德也如春潮熱浪般在校園蔓延,同學們很少有剩飯,吃多少,盛多少。大家都以“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為恥”。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愛糧節糧的模范。
愛糧節糧征文3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我們不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著法子翻花樣地給我們搭配伙食:面包、雞蛋、紅燒肉、肯德基、自助餐……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大家吃飯時,有沒有想過這誘人的糧食從哪里來呢?
古人有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合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而它的深刻含義呢?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我們吃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感覺沒食欲,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說:“媽,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還在講勤儉節約!”媽媽聽了這句話立刻就生氣了,說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
我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的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媽媽還告訴我,現在全球許多餐飲業都提出了“光盤行動”的口號,這說明了浪費糧食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全人類的共同關注!是啊,全球有五十億人口,我國就有十三億多的人口。假如一人一天一碗飯來計算,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億碗飯,但是農村里的田地正在急劇地減少,一片片農田正變成高樓大廈,供我們食用的糧食也正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一天就可以節約五十億粒糧食,這些糧食足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饑餓之苦。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計算,全世界每5秒就有一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而十三億中國人每日白白倒掉的糧食飯菜一年累計下來足可以養活兩億人。這個數字的確是相當驚人的!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后,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直伴隨著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著一把把的汗水,侍弄著五谷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著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后,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么能忍心浪費糧食呢?浪費糧食是多么可恥的行為呀!
糧食是可貴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愛糧節糧征文4
珍惜糧食,是我們被迫在眉睫的事。讓我們一起從身邊做起,不浪費這寶貴的糧食。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詩句,他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但還有些同學只知道,詩的`意思卻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钡慕洑v。
我經常吃東西挑三撿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爸爸媽媽見此場景便對我說: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干活多不容易,麥子收完以后還要種玉米、花生、辣椒并且每年這個時候都不怎么下雨,種完莊稼后會過一兩天再用水澆一遍等花生喝飽水以后會快速發芽,辣椒會快速生長,成活率高。還要施肥、除草……聽媽媽說完。我以前并不應該那樣浪費糧食,要節約每一粒糧食。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讓我們一起節約糧食吧!
愛糧節糧征文5
“ 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上幼兒園時,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句詩告訴我們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是要讓我們懂得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記得有一次 ,奶奶帶我到一個磨面的地方去磨面,只見一大堆小麥被放進一個機器里,機器的下面有兩個口,等機器停止運轉 , 那一大堆麥子就好像是被使了魔法似的., 變成了一小堆白面粉,機器的另一個小口里倒出了許多小麥的麩皮。奶奶說我們吃的饅頭、面條等都是用這樣的面粉經過很多次加工做成的 ,那些麥子麩皮也不能丟掉,可以用來喂小雞、小鴨 。這件事更讓我知道了糧食的重要性,更讓我懂得了愛惜糧食。
媽媽告訴我,在很多貧窮的地方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更是上不起學 ,而我們每天吃著香噴噴的飯菜 有的同學卻不知道珍惜糧食,吃飯時掉得滿桌子是飯粒,有的把不愛吃的食物偷偷倒掉 ,等等。這些都是在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的人覺得浪費這點算不了什么,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全國13億人口就能節約13億粒糧食,而這13億粒糧食或許就能讓一個貧困地區的人們吃一頓飽飯,或許就可以讓更多的小朋友安心的去上學 。
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繼承和發揚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希望大家牢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征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告知我們農夫伯伯種糧食的辛苦,我們要珍惜糧食。可我好像不是很明白,媽媽說:“那我們一起到鄉下外婆家去體驗一下,你就知道了!”
插種秧苗的季節,我便來到了外婆家。外婆正趕搶著插秧苗,看著外婆勞碌的身影,我特別奇怪、興奮的跑了過去,卷起褲腳光著腳丫,下到水田。學著外婆的樣子插了起來。可我不管怎么努力,秧苗就是立不起來,不是倒在田里,就是浮在水面。就是不聽我使喚,好不簡單插好一株,心里可快樂了,于是一口氣插了十幾株。弓著背的我已經累的直不起腰了,腳泡的都發白了,腰酸背疼,身上全是泥巴。回頭一看,秧苗們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的。有的已經浮在水里了,有的只露出苗尖了。再看旁邊外婆滿頭大汗,快速的插著秧苗,她插的秧苗一排排井然有序。就像一排排的戰士。我問:外婆,我的'行嗎?外婆笑著說:“行!我的外孫真能干,快休息吧!”這時候我好累!就離開了。不經意間一回頭觀察外婆正在重新插過的秧苗,我的成就感一掃爾盡。唉!太難啦,真辛苦!
吃過午飯,外婆要去給秧苗施肥。我想這個簡潔,就端起一盆化肥朝田間走去。沒走了幾步,手就開頭發酸,化肥刺鼻的味道讓我忍不住差點吐了起來。我屏住呼吸,連續走著,沒走多遠,手酸腳軟的我只好放下盆子。外婆觀察了說:“干農活,辛苦吧!你要疼惜糧食,它可是我們用汗水換來的!”我趕忙點頭同意。外婆挑著一擔化肥從我身邊走過。我看著她的背影,立刻對她產生了鄙視之情。也深刻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鋪張在餐桌上的糧食就相當于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我聽了大吃一驚,看來我們平日不經意的鋪張是多么
回到家,爸爸又告知我,我們國家鋪張在餐桌上的糧食就相當于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我聽了大吃一驚,看來我們平日不經意的鋪張是多么可怕。
我們節省糧食,是對勞動人民辛苦勞動的一種敬重,又是對更需要它們的人們的一種關心,幫忙,也是我們必有的美德。我以后肯定要做一個節糧愛糧的好兒童。
愛糧節糧征文7
愛護和節約糧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首詩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描寫了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可我卻發現身邊有許多浪費糧食的現象。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去飯館吃飯,看見鄰桌的`幾個叔叔阿姨點了滿滿一大卓的菜,茶余飯飽后還剩下許多的菜,可能是他們礙于面子沒有打包帶走?匆姺⻊諉T把這些飯菜全部倒進垃圾桶里,我的心里有說不出來的滋味。
而在我們校園里,浪費糧食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同學愛挑食,經常挑肥揀瘦,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想吃,每天都有很多的剩飯剩菜,然后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倒掉。再想想我在平時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掉些米粒在桌上,媽媽批評我說:“李斯羽,能不能愛惜點糧食呀!”而我總是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就幾粒米而已啊。”現在回頭想想,這些糧食是農民伯伯頭頂著烈日,付出多少勞動和汗水才換來的;又有多少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只要每個月能吃一頓肉就很開心了。再看看我們天天大魚大肉,爸爸媽媽還每天換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我們還挑三揀四,不知道節約……想到這,我很慚愧,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一定要改正這一缺點,不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從現在起,我們要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節約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吧!
愛糧節糧征文8
在我牙牙學語的小時候,媽媽常常教我讀《憫農》詩,于是我跟著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詩,讓我始終記憶猶新,但那時我還小,不能體會詩中的含義,隨著我慢慢長大,直到我有時機回鄉下老家看舅爺,才親眼看到什么是“辛勤種植”,也才漸漸體會到了“愛糧節糧”的真正含義。
那一天,走在老家的田間地頭,我觀察許多上了年紀的農夫伯伯正在給農作物撥草澆水。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他們那一個個辛苦的背影在不停地勞碌著,讓我的心里又敬佩又擔憂,真是勤勞的一群人呀,可是這么熱的天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正在思索間,我來到了舅爺家門前,舅爺家是新蓋的二層房子,有好幾間房子,其中有一間特地用來存放糧食,地上放著三、四個麻袋,聽舅爺告知奶奶說上一年收成不是很好,雨水有些多喲。等舅婆端上來做好的飯時,我發覺我們每一個人都吃得很認真,生怕掉一粒米,我邊吃著飯,腦海中不由得出現出那些正汗流浹背務農的.伯伯們的背影,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從鄉下回來,我總也忘不了那些背影,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并漸漸懂得要疼惜糧食。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外面餐館吃飯。在吃飯時,隔壁桌子的幾個叔叔、阿姨們也正在美美地吃著,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接了一通電話后對大家說:“單位要求立即加班”,在座的人全部放下正吃到一半的飯菜,起身就走,我扭頭一看,哎呀,有些菜剛上桌還沒顧上吃呢,我正想說些什么,這時,已急急地走到門口的一位阿姨折返了回來,說道,“這些飯菜還沒吃呢,鋪張了多惋惜呀,我給咱們打包帶上,加完班后再吃吧”。聽到這些話,我正揪緊的心突然放下了,心里真是快樂呀,吃了別鋪張真好呀。通過這件事,我更加體會到要節省糧食。
不知不覺,我上三年級了,我漸漸領悟了《憫農》詩的意思,我也從心底里懂得了愛糧節糧的珍貴。以前我對愛糧節糧很不以為然,現在我覺得愛糧節糧很簡潔,它就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中。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疼惜糧食、節省糧食吧,珍惜農夫伯伯們為我們種植的每一顆糧食,珍惜這些食物當中凝聚的辛勤汗水和辛苦勞作,用感恩的心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吧!
愛糧節糧征文9
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碧綠的玉米地時,她的身影就會消失在那地里,遠遠看去,那身影有點矮小,有點駝背,但在我的眼里,那卻是世界上最為高大,最為偉岸的身影。那人是我的奶奶。
時間荏苒,帶走了很多往事,也留下了很多回憶。現在回想起來,童年的很多事情都與那地,奶奶聯系起來。奶奶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婦女一樣,她目不識丁,那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農村,奶奶屬于比擬勤快的.人。她窄小的肩膀背過糧食,背過豬羊草,也背過我的童年。每年夏天,我都會被父母送到奶奶家。那時,天未亮,夢中的我就被奶奶叫起,開頭了一天的勞作。每天下地前,奶奶都要多帶上件衣服,扛著鋤頭,拿一條繩。多拿衣服是給我當“地毯”,鋤頭是用來鋤地的,繩子是用來回家給家里的豬羊捆草的。
每次我們踏著凹凸不平的地埂,到地里時天才剛剛發亮。在地頭上,奶奶會鋪上衣服,讓我坐在上面玩,自己開頭鋤地。奶奶鋤上一總分值作文網陣,會喊我,可怕我嚇著。快到中午了,奶奶要把鋤掉的草撿起來,捆好,背回家喂羊,喂豬。回到家里,奶奶又要做飯,洗鍋,喂豬,喂羊
那地見證了奶奶的付出,承載了一家人的盼望。多少年,奶奶就在這塊地里辛勤勞作,掙點錢,作為五個孩子上學的學費。在讀書這件事上,奶奶是做得最好的,她省吃儉用,在村上第一個培育出了兩個大學生。在那個年月,是多么令人傲慢的事情!
記憶的大門又一次放開,那地,那人和那些事又一次縈繞在我的心頭。時代進展了,簡陋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更多的人離開了那地那個村莊,進了城,住進了樓房。奶奶依舊守護者她的那塊地,守護著她的盼望。
現在,我坐在學校的餐廳里,看著被同學們倒掉的飯菜,已經裝滿了三四個泔水桶。這些學生已經忘掉了田地,忘掉了祖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遠眺遠方,我好像又看到那地里熟識的奶奶的背影
愛糧節糧征文10
“吱吱吱,吱吱吱……”聽,老鼠們正躲在角落里開會呢。我悄悄地走了過去,聽聽它們在討論些什么。
“大家好,我是一只來自貧窮地區的老鼠。你們知道嗎,他們家里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連一點完整的東西都沒有。每次吃飯,他們一看見有米粒掉到地上,就以閃電般的速度撿起來,繼續狼吞虎咽地吃。當他們吃完飯,我準備去吃殘羹剩飯的時候,盤子里早已空空如也,一點渣渣都沒有。今天我都是餓著肚子來的呢!唉!”這是一只骨瘦嶙峋的老鼠說的。
輪到下一只老鼠發言了,這次是一只胖胖的、毛色鮮亮的.老鼠。它把頭抬得高高的,沾沾自喜地說:“我是一只富有人家的老鼠。他們家是一棟別墅,里面金碧輝煌,連地板都是用稀有的瓷磚做的呢!我在他們那兒過得可好了,每頓飯都吃得飽飽的,而且他們剩下的飯菜都是些昂貴的食物。瞧瞧你們,都吃不飽,長這么瘦,多可憐呀!還是到我家去過日子吧!”老鼠們都非常贊同,起身準備跟著它走。
我聽完老鼠們開會,不禁留下了眼淚。我一直以為所有人都能做到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人會鋪張浪費!
人人都知道有這么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惜真正做到愛惜糧食的人卻寥寥無幾。只會讀,只會背有什么用呢?我們需要的是行動!飯菜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的,我們吃的每一碗飯中,就有幾千粒米,一粒米就需要經過許多步驟。如果每人每頓飯都要浪費一粒米,13億人就要浪費13億粒米!天哪,13億粒米能救活多少山區、災區的人民!
同學們,當你們坐在餐桌前,幸福地吃著香噴噴的飯菜時,有沒有注意粘在嘴角或是掉在地上的米飯呢?也許你們不會注意這一粒小小的米飯,也許它并不起眼,但它卻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浪費一粒米,或是丟掉一個饅頭,其實扔掉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祖國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富裕,貧困地區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未解決自身溫飽問題。當你倒掉剩飯剩菜的時候,你是否想過,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父母正為全家人的一頓飯而在外面辛苦奔波?你是否想過,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窮人在饑寒交迫中苦苦掙扎?你又是否想過,鄉村里還有許多農民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為我們種植飯菜?看看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吧:在發展中的國家,每5人中就有1個人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糧食無保障;每年平均1000萬人的生命被饑荒奪走,可見饑荒已成為世界第一殺手,它已經無情地剝奪了無數人的生命;由于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就會有1個人死去……
節約糧食不僅是新社會上的行為準則,早在戰國時期、貧困時期就值得提倡。為了讓貧苦家庭的人們早日遠離饑餓,讓我們一起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不要因為現在不愁吃穿而不節約糧食,“愛糧節糧”是每個人都要做到的。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讓我們攜起手來,將這份傳統美德繼續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愛糧節糧征文11
少年時憧憬吃上大米白面、過上好日子的斑斕光影,已在記憶屏障中漸漸遠去。但母親做的簡陋糧倉,卻是我們一輩子的念想。
七十年代初期,糧食匱乏,農村實行集體經濟,生產隊上工記工分,我所在的生產隊人多地少,年底按人口分點口糧、分票(糧票、布票、肉票等),僧多粥少,捉襟見肘,平時僅一點大米白面都是留在家里來親戚時食用。當時我八、九歲,弟弟五、六歲,爸爸在外地煤礦下井,媽媽當生產隊隊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中華大地,偉大的祖國響起了改革開放的樂曲。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媽媽是種地的行家里手,分到手的地不足一畝,又買了人家一畝多地,種起了糧食。繳完公糧,有點余糧,于是媽媽便在房子的西北角,請人幫忙搭起了一間十幾平米的草棚,開始置辦糧倉。整平好地,支墊好二層間矩相同的四排磚,上面放置木板,就成了糧倉“地基”。然后木板放上兩個一樣大的舊簸籃(篾匠用竹子編制),作為糧倉的底座,蘆葦拆子作為擋墻,倒進一些糧食,坐實拆子,一點一點圈,倒進一袋一袋曬干的谷子,螺旋式卷上,分放著兩個小糧倉(一個小麥、一個水稻),足有一米多高,各能存進五、六百斤糧食,上面做成一個尖頂,用洗干凈的舊衣服罩上,就象兩座古典寶塔,纖巧精致,珠交露幔,賞心悅目,沁人心脾。媽說,別看這個糧倉做得土,但很實用,通風好,防潮、防濕,谷子不容易生蟲。
白駒過隙,我和弟弟也長大成人,離開了家。母親一人在家,從人工鐮刀收割稻麥到聯合收割機收割,都是她一人在操勞。收割完后,母親就挎上菜籃子到地里和沿途撿拾遺漏了的.糧食,曬干搓摘,顆粒歸倉。其實母親省吃儉用,舍不得吃大米、面,天冷時一頓稀飯(麥麩做的)吃一天。每到春節,是媽媽最開心的日子,她提前給糧倉“打扮”,貼上“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五谷豐登、物阜民康”的春聯,倒“!奔t字,掛上玉米、黃豆、花生等種子,準備的臘肉、殺好的雞、魚等年貨,再配上紅棗、年糕等,蘊含著農家樂文化,吸引城里親戚勤來串門觀賞的“眼球”。
如今,母親已到古稀之年,我和弟弟勸她不要種地,但她已習慣了田野里夕陽西下的美麗,聞慣了土地與莊稼的芳香,說:“身體硬朗,不干活,好像缺點什么。”以至現在仍精神矍鑠,耕耘在黑土地上。
母親的簡約糧倉,傳遞著人間的溫暖,賡續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滋養了我們的初心,淬煉了我們的靈魂,令人難以忘懷。
愛糧節糧征文12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上了一上午的課,又到了午餐時間。大家秩序井然的排著隊伍,來到食堂用餐。
我打開飯盒,一股菜香味撲鼻而來,飯堂里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嘈雜的吵鬧聲也影響不了我們吃飯的愉快心情。正當我嚼著嘴里的飯菜時,有許多同學往桶里倒剩飯,剩菜。有些同學還故意拿著盆子往別人身上撞。這都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幾句節約糧食的名言: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靖江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自己不想吃了可以不再去盛,沒有人去強迫你。我浪費點糧食算什么,反正又沒說我,反正我又沒留一點漢。雖然這么想,這樣不關你的事,但是大家想想,為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杰作呀!
雖然有些同學嘴邊天天說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可他的行為真的這樣做了嗎?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把自己盤子里的飯菜吃光,盡量不要有剩菜,剩湯,剩飯。在飯店里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能吃完的盡量吃完,最好是先少點幾個菜,不夠可以再點。有些地方的孩子們還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是他們懂得節約,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吧!在哪里救出來的人只能喝米粥,那個時候根本吃不到大米飯,吃不到菜。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沒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行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愛糧節糧征文13
我曾經在河南戲劇幻城看過一場劇,這場劇描寫的是1942年李家村60歲以上的老人為了是兒孫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有更多糧食吃,決定犧牲自己。他們踏上荒原吶喊著:老天爺請給我一場雪,快凍死我吧。真的`下了一場雪。老人們的獻祭給新一輩帶來了希望,讓新一輩的生命得以延繼……當我看完這場劇后,讓我深深地感觸到糧食的重要性,糧食意味著生命,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
在諸多學校食堂中,許多同學將只是吃了幾口的飯菜,倒掉,只吃了幾口的饅頭,丟掉。同學們在當你們看到這些剩菜剩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現在還有很多人為吃上一口飯而忙碌?現在世界上還有因為饑餓在而填不飽肚子?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讓我們把節約變成具體行動,不再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丟掉,節約每一粒糧食,把節約當成一種新的社會風尚,續寫我們民族美德的新篇章。
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每一粒糧食都值得我們用心去珍惜。
愛糧節糧征文14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題記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節約糧食,他們說那是一種良好的品德習慣。相信很多人都曾用稚嫩的聲音信誓旦旦的答應過父母,可是如今,又有誰還記得當初的承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聽到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許多同學都笑了,節約糧食而已,以前學過的古詩可多了。什么《憫農》什么《江上漁者》的',隨便抽一首來做個題記,剩下的編就是了。簡單構思一下,許多同學拿筆就寫,沒有任何人注意到老師臉上那一絲無奈。
這是發生在幾年前小學里的一幕。
今日看到這與當初近似的題目,我在歡喜之余,突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個題目,真的只是一個題目而已嗎?
不,不是的。我腦中浮現出一副圖畫,畫面正中有一位農民在辛勤的耕作著,仔細看可以發現,有晶瑩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不遠處,一輪紅日懸掛在半空中,散發著陣陣熱芒。
這分明是二年級語文課本上,《憫農》那首詩的插圖!當初弄明白詩的意思后,我還曾傻傻的想要進到圖畫中,幫助那農民伯伯扇扇風,遮遮陽。
但現在呢?我們在年齡上成長,卻在愛心上退步了。那時候雖然什么都做不了,卻有幫忙的那份心;現在可以做很多事,但似乎連不浪費糧食都難以做到!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長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食堂還是一如既往的嘈雜,我與同學端著盤子在餐廳內轉了幾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空桌。我們如往常一般邊吃邊聊,不知是誰把話題引到了節糧上面,我突然想起,那餐廳墻上所貼的兩行字。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記得上一次看見這行字,似乎還是在五年級。現在才再次看見它們,不是因為它們消失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在意它。我們自以為我們已經牢牢記住這句話,所以不愿再浪費時間去看它,但實際上,我們只是記住了,卻未曾實行。記住而不實行,與沒記住,其實并無兩樣。
讓我們試著去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愛糧節糧征文15
今天是10月16日,世界節糧日!肮澕Z”這個詞讓我想起了一年級時學到的一首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現在,我還能背得滾瓜爛熟,因為這首詩的含義我永遠忘不了。在烈日下,農民還在田里給禾苗鋤草,汗水顆顆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中。有誰知道飯碗里的飯食,每一粒都飽含著種田人的辛苦呢?是啊,現在的人們只管填飽肚子,又有哪個知道這些飯多么來之不易啊!這每一粒糧食都是用農民伯伯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節約糧食啊!
節約糧食的人雖然很少,但畢竟也有。比如我的爺爺。記得有一次,奶奶在曬完玉米往麻袋里裝時,不小心灑到外面幾粒,被站在一旁的爺爺看見了。頓時,爺爺皺起了眉頭,胡子都氣歪了。然后他又把奶奶說了一頓,“糧食來的多不容易啊!你竟然這樣糟蹋糧食……”奶奶說了聲“對不起”,接著把那些灑落在外面的玉米拾起來。我轉身看了一下爺爺,只見爺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真沒想到,小小的`幾顆玉米竟讓爺爺大發雷霆,奶奶經常做的拾東西的動作竟讓嚴肅的爺爺露出了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我們一定要向爺爺這樣,把每一粒糧食視為珍寶,珍惜糧食!
【愛糧節糧征文】相關文章:
愛糧節糧征文05-23
節糧愛糧征文06-14
節糧愛糧征文11-09
愛糧節糧征文09-14
愛糧節糧征文(通用)06-11
愛糧節糧征文優秀09-28
愛糧節糧主題征文02-10
(優選)愛糧節糧征文06-03
愛糧節糧征文(精選40篇)10-18
節糧愛糧征文(15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