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征文3篇
這次的校慶不光是學校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作為一件大事,引起了學校和學子的深刻反思。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校慶征文,一起來看看吧。
校慶征文1
歷史總是厚重而值得尊重,時間卻容易倏忽而逝。
不知覺離開安慶這座城市已經幾年,但每望到一眼長江都恍惚回到了十四中的某個場景,于是想借著四十年校慶之際略陳我對母校的懷念之意。理工科的文筆也許粗糙,但料想感情真摯的話,希望文章中也能看出十四中的一二分之美好。
歷史的厚重對于十四中而言,是四十年的篳路藍縷、風雨兼程。我不曾見證過滄桑時候的學校,但深知它是幾十年如一的等待著未來者,陪伴著在讀者,關心著前行者。四十年來,母校經歷的跌宕起落、享受的鮮花掌聲都經由時間沖沖刷刷變成了足夠引以為傲的精神資本,但她依然智慧而謙卑。
我所感受到的她,嚴肅而非壓抑,嚴謹卻不呆板。對于青春時候熱血澎湃的少年而言,也沒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讓他成長的更好。后來的我能懂得方圓卻不至于失了朝氣,大多得益于此。有時年末回家,總是不自覺到附近走上一遭,回憶著當年身著校服的我,既有朝氣又有夢想,既有名著又有籃球。教育者總是胸懷博大,走過四十年歲月的十四中更是像一位智者,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所以有人成了棟梁、有人成了螺絲釘,無論是誰都成為了不可或缺。后來的我才意識到智慧不是通過獎項、名次來衡量,那是成績,雖然母校成績也斐然,但我深刻覺得智慧才是她最寶貴的財富。學弟學妹們,再后來,你就會懂了這段日子的可貴。
是的,還有謙卑。我從初中畢業七八年來,每每回想起來母校都能覺到無限暖意,或許是因為這邊仍舊駐守的我的老師,或許是因為這里給了青春期時候的我最正確的指引,或許僅僅是因為這里參差的建筑、一眼望到的長江大橋、曾揮汗如雨的籃球場。我曾不覺得她張揚,雖然一度為她自豪但仍覺得親近。
所謂鄉愁大抵如此吧。在其他城市看到僅有一絲相關的情景就有回到過去的錯覺,念叨起過去的事物總是心向往之,心里清楚母校也有不足但完完全全能像她包容我一樣去理解她。所以此時——值母校四十周年校慶之際——無比羨慕在十四中這一偉大母親面前繞膝的學弟學妹。
文章斟酌再三取做“長憶往昔”,有兩方面的緣由。一是勸誡自己長憶過去的時光,不要在后來的生活中失去了母校教與我的本真,告誡自己要;啬感?纯,行千里終歸不能忘故鄉。二是感嘆母校已風風雨雨走過四十個年頭,我們都為母校感到自豪,那些記憶、經驗和發黃的老照片一起都要永遠珍藏,時不時拿出來品鑒,知歷史而后前行。
最后,再次向我敬愛的母校表示祝賀!
校慶征文2
六月晴空萬里,猶憶母校容顏。畢業兩年后,一個平淡的清晨,即刻出發,穿過曾經千百遍喧囂的街道,把三年的故事熬成了熏香。
校門上點點斑駁,教學樓依舊是三年前的名字。遇到曾經的老師,問好時聲音都顫抖,嘴臉的笑卻是純粹。網球場,我們曾經悉心打掃,我們還在圍欄邊嬉笑;單雙杠,站在樹葉的陰影里,我們曾坐在上面唱歌;停車場,我們曾在這里開啟一天的相聚,七點半在這里相互問候,我們的單車曾在這里排成排,為歸家的學子默默等候。兩年后的我重新走上跑道,每一步都踩在回憶上,軍訓時的汗,杉樹下的淚,奔跑時笑也埋進風里。圍墻上畫的紅色圖案,舊舊的很好看。
石階,涼亭,鵝卵石鋪砌的小路,我們曾在這里抱膝而坐,青春的心酸就停留在這里,或許蒸發進了樹梢,或許融化進了泥土。我們曾在這里排練我們的歌,然而并沒有除了我們的其他人聽過。你知道有些夢想并不為實現而存在。
走進教學樓,拾階而上,墻上的畫框也泛黃。名言警句還是兩年前的名言警句。我們曾在這里讀了三年的書,帶讀的女孩仿佛還在眼前。我們曾在一個教室里朗讀詩篇,“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語文老師曾在寫板書時回過頭來對做小動作的我們說“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期年之后,偶遇這句話,便忍不住笑了出來。得到掌聲時的欣喜,被訓斥時的難堪,都在這個教室里永不褪色。
兩年后被老師叫出名字,我的心也會輕輕震顫。和昔日同窗相聚,想說的話到嘴邊又咽下。我知道這里曾經有一群人們,他們在一起點燃了青春年少,他們在一起成長,把三年的懵懂無知,裝進同一個校園。而今我們慢慢成熟,卻懷念曾經的無話不說無所畏懼。
記憶里的十四中,笑也好淚也罷,都是一生無法釋懷的過往。迷失的人會再迷失,相逢的人會再相逢。世事的森林漫無邊際,我相信總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從今以后,每逢迷失自我的人生瓶頸,回到這個學校,回到青春伊始之地,都會重新啟程。
校慶征文3
每當電影《浪漫櫻花》的主題曲在耳際縈繞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久違的`“三十二步”,它是母校的老師為學生編排的一套健身舞。一屆屆校友們在母?蓯鄣耐恋厣衔璩隽饲啻旱挠∮洠麄兘梃b了櫻花的絢爛,摒棄了櫻花易逝的弱點,猶如那西印度群島的日日櫻,永恒地詮釋著美麗、熾烈、活力、生機……
淮外,這一家鄉民辦教育的先鋒似乎在肇始時就被注定與眾不同。上善若水,學子臨波晨讀,曉風揉著瑯瑯書聲輕拂細柳,在湖面上蕩起點點漣漪。大家在好似湖畔派詩人的棲居地“耕耘”不息,伴水成長,汲取水的純凈與靈動。小徑、石凳、涼亭如繁星散落校園,各色花草千姿百態地擁抱大地,萬物并沒有落入鱗次櫛比的俗套。《茉莉花》調子的上課鈴聲,調節著大家的情緒,撥動起心弦,褪去疲憊,讓人愉悅地走進課堂。
不光這硬件獨具匠心,育人理念與師道也獨樹一幟。我入校時,緣于后由走讀轉為寄宿,所以軍訓就餐時按理只好落單,軍訓班主任明根老師得知后便和我坐到一起用餐。短短幾日,老師噓寒問暖,無微不至,且常有對我日后學習與生活的點撥,著實讓我受益匪淺。這點頗像古人求學時風行的“從夫子游”。“讀書”不如“受業”,“受業”不如“從游”,“從游”更講求耳濡目染,且以修養而不是學識為中心,可謂“完全人格教育”。陳平原曾有過這樣的論述。對古人“從游”的艷羨洞開了我回憶的閘門,暑假我重翻作文本,老師的鼓勵之詞極其親切,高珺、馬琳老師點評我作文的情形清晰地浮現在眼前;課下,我!皬闹p老師游”,每每諸如就餐前的一些空閑時分,都能隨意交流討論,亦師亦友,他還在我的同學錄上留下臨別贈言,多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前行;聯歡會、體育節、踏青之旅,有多少老師在歡快中潛移默化了我們,實在不勝列舉。當然,社會的競爭、教育的現狀,不可能重起連研究生都無法體驗的“從游”之風,但母校的點點滴滴似乎依稀地映出些“從游”的影子,此已足矣,真是不得不讓人欣慰。
淮外讓我感動的還有“熱衷于公益事業”,在集團助地方農民畫興廢繼絕,給國家男排雪中送炭等大環境的影響下,捐款捐物、無償獻血、義務勞動、助殘敬老等已深入到師生的日常生活中,翻閱母校近年大事記中的公益篇,更是振奮人心。采“紅土”培植奧運樹、接納四川災區學生就讀,去北川中學進行教育支援,汶川地震周年祭詩歌朗誦會等,看來熱衷公益的義工文化已融入師生的生命,逐漸成為了一種自覺。我以為,這些還緣于一種精神的推動。很顯然,淮外的精神離不開一位偉人,他就是周恩來。學校依偎著周總理紀念館,時刻提醒著師生像總理那樣學習、工作與生活;用總理手跡集字的校名,讓我們自豪的同時也承擔起了一份責任;校園矗立的總理銅像底座上鐫刻有“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吸引了許多來訪者的眼球。畢竟在這求財、追明星的喧囂年代,集體以一偉人作偶像實在難得,并非作秀的真誠追隨就更加可貴了。師生們在總理祭日點亮了千盞燭燈,其實更是在靈魂深處點亮了“以恩來精神為典范”的心燈,為的是將緬懷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是的,偉人懷抱里的淮外人沒有理由不“鸞翔宇內”。
在文末,我想對淮外的學弟學妹們說幾句真心的話。盧總說過“天下興亡,我之責任”,我理解為在廣義的扭轉世界興衰中,我們要樹立起主人翁意識,擔當起應盡的責任。這是一個遠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我們要想實現它需在一個個小目標前付諸行動。叔本華曾有言“允許孩子們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獲得”,在成規矩成方圓、不破壞大原則的前提下,希望學弟學妹們能“認識你自己”,并在校方、老師提供的良好環境和智力支持下,不落窠臼,大膽地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試著獨立找尋生活的規律,還不妨試著以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為參照、為目標,以求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一個并不成功的學長在和你們共同學習、探索、完善和成長。
困于筆力不足,文章極為繁瑣零散,但句句皆發自內心,一片真情。謹祝母校十周歲生日快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并祝老師們身體康健、工作順利,校友們都能成為“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
【校慶征文3篇】相關文章:
校慶周年賀詞12-12
母校校慶的賀詞10-30
迎新年校慶對聯01-25
校慶的賀詞7篇01-21
校慶邀請函15篇01-16
學校校慶的邀請函01-14
校慶團日活動總結7篇01-22
喜迎校慶團日活動總結范文12-30
周年校慶邀請函15篇01-16
校慶的邀請函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