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通用21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傳統教育講座,并閱讀了《道德經》這本書,對與老子闡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對道的理解和認識
書中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道”這個特有的名詞,闡述了他對規律的理解。在《道德經》里,道指的就是規律。而道家思想對規律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睂Υ幝傻母緫B度應是“充分尊重規律,然后才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科學根據的。它不僅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也遠遠超出了中國的`范圍。
二、無為的思想
“無為”不是碌碌無為,而是不妄為,不去干擾事物發展的規律。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無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賢人處無為只事,行不言之教”。這里老子指出賢人要能夠依照客觀規律,處理事情要不違反事物發展的本質。第三章進一步闡述無為,他既不講人性惡,也不講人性善,而說人本來是一張白紙,是純潔質樸的。不要去貴難得之貨,不去XXX,不見可欲,堅持人們的本性。
三、以無私來成就“自私”
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我把這種無私精神理解為“不爭而善勝”。遇到事情退讓無爭,將自己置與度外,反而能保全身。這與第八章講水的特性又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在第八章,老子用水來比喻人,來教導人。完善的人格要具備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力的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奪名利,這就是老子的“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
聯系到現實生活,我們在集體工作時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都一心為工作。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團隊精神,正是團隊成員的無私精神,才能成就我們的事業,我們個人的財富也會增加,這不正是“以其無私成其私”嗎?
這與我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我要怎么做?從一開始,我的生活就面臨很多選擇,在沒有考慮清楚的時候,就去胡亂選擇,導致事情的發展一步步到了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在一開始,就能靜下心來仔細考慮,也許事情就不會到進退兩難的地步。
進修了《道德經》,能體會到的道理很多,關鍵在于如何運用到生活和工作當中去。我們進修的目標不是為了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希望通過他的思想去體會人生的道理,去正確的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多一分靜氣,真正能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2
讀了兩天《道德經》和一些后人的解釋理解。心中有很多很多想法。體會到很多以前從沒有過的感受。思維劇烈碰撞,感覺有一股清凈之氣游走在身體的四肢百脈,奇妙之處無法為外人道。
后來洗碗的時候看見水,突然想到,水不但能自凈,而且能凈他。更重要的是,水不但無形無狀,能夠隨著的形狀隨意轉變,而且,它連自身根本的狀態也能改動。遇熱蒸發成汽,遇冷凝聚成液,再冷還能凝結成冰。世間萬物,沒有能夠拘束得了它的!疤煜履崛跤谒詮娬吣軇佟。果然是:幾于道!
正午吃面的時候從客廳的天窗望向天空,忽然覺得天地廣騖,宇宙之間的奧秘,深不見底。
而我們一介凡民,即使竭盡全力,終不可窺其一角。世間之“道”,浩浩然然,XXX于細充斥于萬事萬物,無一能逃脫。
看法改動最多的是對于“禮”的理解。老子說道:“上禮為之而XXX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也!。我想了想,確實很有道理。世人喜愛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應是先失了“規矩”,而后才要尋“規矩”。本來生之為人,閑散愜意,只要順從天地間的自然規律,自然能取得安定祥和的生活。但人類偏偏要給自己戴上許多欲望的`枷鎖,因為對私欲的奢求而壞了世間的規矩,所以又不能不制造出許多道德上的,行為上的準則,一道又一道,越纏越多,無異于作繭自縛。其實怎樣生活最好呢?一切順應自然,足矣。
寫到這里,想到里也有類似的話:“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增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所以,不要爲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3
感悟《道德經》已有些時間了,自己的感悟,一段時間過后總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里,有看到不同人的感悟,當然也有與不同的人進行探討溝通,講實在,這是一段充溢的時間,很有感受,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正如西方有位哲學家說過的一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總是不斷改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完全相同,事實上“改變”才是事物的共同特點,所以我們也應這樣理解: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的感悟是不會完全相同。
明白這樣后,假如看到一些人總是號稱天下第一或者什么的,那你亦要認可:林子這么大,什么樣的鳥沒有呢?當然你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才是對的,這樣的狀況就象佛家的一個故事講的那樣:幾個瞎子去摸大象,有人說大象象一條木柱,有人說大象象一把扇子,還有人說大象象一把尖錐。
對一頭大象的'形容,幾個瞎子的看法都不同,這樣的狀況就象是我們對《道德經》的感悟一樣,現在想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瞎子,所以這么多年對于《道德經》的探討與感悟,沒有什么可以自我稱耀的,除了一點,那就是我,自己戰勝了自己的某些觀念與做法,始終以來,還是有所進步的。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4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為,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來自于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于“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為而治,無為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適應于各種環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并且發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于一個順暢的`狀態。
現代的生活節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才會造成人們的貪欲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犯罪率的高發,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5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并不是說在遠古時代,質樸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沒有丑,只有善而沒有惡的。他們看到一只尾羽斑斕的錦鳥會覺得它美,但那時并沒有“美”這個字眼,人們只是單純覺得心生愉悅罷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見烏鴉而心生愉悅,有人喜聞花香,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聞臭草,有人喜歡舒緩之音,有人喜歡剛勁之聲。那時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為判別標準的。而自從“美”這個詞被發明出來,萬事萬物就被“標碼”,就會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盤接受了別人的價值觀。
契合還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豈不是一輩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現,方便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描述,卻在一定情況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應該都是向善的吧!拔锔偺鞊瘛,大自然都在朝著一個更好的情形發育,人亦如是。為害作惡心生的滿足,是自我毀滅式的,要不斷勞心苦力來滿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長久的。我認為不論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長久之道,因此作惡人的內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6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為,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來自于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于“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為而治,無為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適應于各種環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并且發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于一個順暢的.狀態。
現代的生活節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才會造成人們的貪欲不斷膨脹,最終導致了犯罪率的高發,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7
我和爸爸在游覽化女泉的時候,看到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道德經》,我想這本書應該對我很有幫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給我買了下來,我翻開一讀才知道,《道德經》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詞意錘煉的哲理詩。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對我國古代的哲學、科學、、宗教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無論對于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還是對于政治的統一于穩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能結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猶如汪洋大海,內容包羅萬象,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而且蘊含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思維科學、系統科學等多方面的基本素材。這本書主要講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終還是歸結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與“道”合一,才能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我有時候讀起來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復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教導人們要更加善良,與人、與物為善,讓人類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諧相處!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8
感悟《道德經》已有些時間了,自己的感悟,一段時間過后總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里,有看到不同人的感悟,當然也有與不同的人進行討論交流,講實在,這是一段充實的時光,很有感觸,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正如西方有位哲學家說過的一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總是不斷變化,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完全相同,事實上“變化”才是事物的共同特點,所以我們也應這樣理解: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的感悟是不會完全相同。
明白這樣后,如果看到一些人總是號稱天下第一或者什么的,那你亦要認可:林子這么大,什么樣的鳥沒有呢?當然你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才是對的,這樣的情況就象佛家的一個故事講的那樣:幾個瞎子去摸大象,有人說大象象一條木柱,有人說大象象一把扇子,還有人說大象象一把尖錐。
對一頭大象的形容,幾個瞎子的看法都不同,這樣的情況就象是我們對《道德經》的感悟一樣,現在想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瞎子,所以這么多年對于《道德經》的研究與感悟,沒有什么可以自我稱耀的,除了一點,那就是我,自己戰勝了自己的某些觀念與做法,一直以來,還是有所進步的。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9
為充分表達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根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開展、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根本思想。雖然文章大局部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道德經》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律〞。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開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那么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適宜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
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那么剛。〞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的。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0
今天我剛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獨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個拐彎處,我突然發現一個叼著香煙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掛,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黃綠青藍紫,他的`發色一樣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裝束,我斷定他是一個混混。
于是我猶豫著不敢向前,就在此時,一個小學生出現在了我的眼前。那個混混攔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臉奸笑的說:“小子,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吧,大爺我沒錢花,接我點錢!笨粗切W生害怕的樣子,我真想沖上去一腳把他踹到東門揀菜屑去。
可一想:現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來,一會沒把他干到,自己兩眼一翻,兩腿一伸,跑到西方游樂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換算了吧。我就繞到回家了。
又一個夜晚,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月亮下同一個混混。這回,他攔住了一個中學生。我想,這回再也不能放過他了。正好一個叔叔從商店里出來,我急忙拉著叔叔說:“叔叔,那有個混混正在搶錢!蹦鞘迨迓犕暝拋G下東西,對我說了聲謝謝,就沖了上去。幾下就把那個混混抓住了,只見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銬,銬住了混混的手。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這位叔叔是警察。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著月亮,覺得今天的月亮特別美麗。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1
“上善若水”,這是一千年以來,我們中國人一直追求的境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溫柔而不爭名。
而現在的我們,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卻有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心態,在家里“小公主”、“小皇帝”,過著幸福的生活,卻還是“無理取鬧”,“天真浪漫”。
我們有時候會對生活不滿意,甚至覺得生活不如意?墒牵斘衣牭接腥吮г惯@不公平的社會時,我又不再那么覺得了。我覺得生活中的我,不會再覺得生活如水一樣平淡無味、平淡無味了;我不再覺得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我也不再覺得生命如此簡單。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對生活的看法,生活中不應該只看表面,而應該去體會生活,體會生活的'苦與樂。
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了再來后悔,世上沒有后悔藥。
道德經這部圣經,可以讓我們學會更多做人的道理,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讀了這部圣經,我們不僅僅可以學習圣經的智慧,也可以學習道德經帶給我們的道理。
道德經的智慧,讓我們一輩子受用的一部經典。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2
今天偶然讀《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后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善為何物?難于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鉆。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狀,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狀,倒鍋里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不爭,適應,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作文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兜赖陆洝返拈_篇語,早已是膾炙人口。可是對于這部奇書的哲學思想,大眾又有多少了解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真正道德高尚的賢士總是習慣于韜光養晦,因為他們心中時刻記掛著的,是天下蒼生。只有那些目光短淺之流,才會沾沾自喜,夸耀于世人。這些賢才,品格高潔,從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他們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偸窍敕ㄔO法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技能來拯救世人。他們的胸懷,不知會令多少沽名釣譽之徒汗顏。
大器晚成。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只有到中年甚至是晚年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這是因為培養一個濟世經國的大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韓信,狄青,藍玉等,這些人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勛,終因鋒芒畢露,不懂功成身退而不得善終。姜尚,胸懷大志的飽學之士,垂暮之年才遇明主,輔佐武王,完成了推翻商紂殘暴統治的大業。不僅淋漓盡致地施展了自己的才華,而且子孫后代也盡享尊崇。這才是真正的'“大器”啊!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共同富!眴?不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佳印證嗎?
《道德經》,這部先賢留給后世的哲學經典,永遠值得我們品讀。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4
地球上萬物的生長發育,自然界草木的榮枯,潮起潮落,晝夜的交替;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人類的演變,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道”。
什么是“道”?自從學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后,我明白了“道”。原來,“道”就是規律。
春天小草發芽了,到了冬天就會枯萎,而它卻把種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里,靜靜地等待來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為地殼的運動而漲落;白天晝夜因為地球的轉動而規律的`更替……
世間萬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規律不停地循環變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規律。在七十八章中有這樣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水看起來是最柔弱的東西。如果你正確的利用它,它就會給人類造福,但如果你要去攻擊它,你還不一定能勝利。人們說的“洪魔’’就是它。
一點點的雨露匯集成了小溪,小溪匯成江河,江河匯集成大海?此迫崛醯乃驗樗闹t遜和自強不息變得強大了。水,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無所不能克。天下沒有什么能代替它。
《道德經》里還講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它讓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變得強大。
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痹诮窈蟮膶W習生活中,我將不斷地用這句話警醒自己。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5
人生短暫,笑對人生也是過,情緒煩躁也是過,我們何不在工作學習中端正心態呢?謙虛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的修養,并不是象人們所說的謙虛就是虛偽,我覺得謙虛有兩層意思,謙是謙卑,是一種處事的修養,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謙虛就是虛心學習,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當別人夸獎你時,你完全能夠說聲“謝謝”,因為這是別人對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說你就此停滯不前了,還需要虛心求教,找出不足,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心態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僅僅如此,平和的心態還能夠幫忙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之變得融洽。觀看《道德經》后,我覺得理解老子的思想是一種愉悅,是一種洗禮,是一種靈魂的滋養。
現代社會的道德問題似乎已被人們淡忘了。中國以“禮儀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傳統道德自應繼承光大。而我們呢?我們應做些什么呢?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無為而治,任何時候做到寬容(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向善(對善良的人善待他,對不善良的人也能善待他)、謙卑(要能如水的品質)、知足常樂(凡事適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貧樂道,放下名利、放下虛榮、放下固執,多一些知足、寬容和快樂。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6
我們給人生天然的設置了一個首先模式。例如,你認為不可能返老還童,永葆青春,卻無視那些真正做到的,70歲像28歲的人。頭腦里總有一個你認為無法企及的高度,這就是你人生發展的界限。
例如,你認為不可能像別人那樣獲得自由財富,卻無視他們曾經跟你一樣普通到被人忽視;例如,你認為擁有的親密關系,最后只會隨時淹沒在鍋碗瓢盆的世俗里,卻無視身邊那些隨時隨地緊握的手和充滿了他們愛意的眼神。
我們過著一個個受限的人生,卻不知道當你轉就像念了一句“芝麻開門”,這受限的模式會立即去除,從此人生無限寬廣。你只要做到這樣:時刻微笑提醒內在的自己:“你原本就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你忘記了這就是你本然的狀態”。
這不是一句自我鼓勵,或者是心靈雞湯的話,而是來源于最近看《道德經》的感悟,《道德經》要告訴世人的真相。
《道德經》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告訴了我們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上的原因:《道德經》曰:“天下萬物無生于有,有生于無!薄暗郎唬簧,二生三,三生萬物”。指的就是“一念產生大千世界”。既然這個世界就是那一個意識念頭的產物,和我們平時隨時頭腦當中閃過的念頭一樣:“我可以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然后讓另一個我在里面體驗我所體驗不到的東西!北热纾何覜]進過監獄,我要創造一個那樣的場景就像拍電視劇一樣,讓里面的演員替我體蹲監獄是什么滋味,會經歷哪些感受!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7
林語堂曾經這樣說過:“對于《道德經》,很多人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對于我這種凡夫俗子,才在短時間內粗讀了一回讓國內國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經》,要寫出一篇震驚全場的感想,實在是笑話!辈贿^,在此,我僅表達一下我對看完《道德經》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遍_頭一句,揭示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問題。價值觀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于身,免禍于社會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可是,當我們真正選擇起屬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時候,卻難免會碰上不少阻礙。當代社會,名與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順其自然,返璞歸真的人又有多少?
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認為《道德經》是高高在上,遙遠而不可攀的。當我們看透世俗的風景,也許我們會靜靜地看細水長流。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8
《道德經》很薄,只五千余言,傳言為老子騎牛過函谷所著,《道德經》又
很厚,它包羅萬象,其中有哲學有政治有自然科學有人文社會,這樣的書看完很容易,看懂看透卻很難!兜赖陆洝返恼Z言很美,散整有序,讀起來有種韻律感,深刻地道理蘊于淺顯的事例,極具思辨性,這是《道德經》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老子通過闡述“道〞這個至高無上的存在來說明自己的世界觀,哲學的`神奇之處,即具有共通性,老子不懂現代物理,可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智慧。
老子的人生觀有兩個根本特點:就自我而言,講究珍惜身體,就人與人的關系而言,主張柔弱不爭,老子把最高品德的贊譽給了水,“上善假設水,水善利而萬物而不爭。〞
老子的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老子的思想社會藍圖是“小國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宋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整本書最讓我動容的一段,這是老子的理想,是一位智者對他心中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的描繪,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實現,不知道要如何實現,但就是給出了這么一個夢,這是人對未來的期許,是人對社會本身的關注,很美好。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19
《道德經》共分81章,其中第一章《道經》,37章,第二章《德經》,44章。它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二)所寫,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
作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魅力的《道德經》,這本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起源、萬物產生、發展、變化、毀滅的規律的認識。它博大精深,說話極有正義感,是“萬經之王”。
“世人皆知美是美,惡已是;大家都知道好的就是好的,但是不好。所以有沒有相互存在,難度和難度相輔相成,長短和高低對比,音和音和諧。就是圣人無為而教無字。一切工作都毫不猶豫,生而無之,不靠之,生而有之。一個人住就不去了!
本章主要闡述了世間萬物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存在與消亡,困難與簡單,細長與短少,高貴與低微,先進與落后,都是通過相互對立與比較體現出來的。
世界上所有的概念和價值觀都是人為設定的,價值觀的判斷是相對產生的,所以對立關系是可變的。所以對價值的判斷也是變化的。世間萬物都是兩兩對立產生的.。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匪裕患录扔泻玫囊幻,也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善惡美丑,都要泰然處之,不要打擾別人。
后半部分,根據“道是自然”的原則,對老子“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進行了準確的論述,表明了老子順應自然,反對善惡無為的基本態度,使萬物自然生長發展,師法自然,順應道。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20
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就會產生傷害,有傷害就有怨恨,怨恨則是其他不良情緒的根源。人與人的怨恨是社會組織最大的毒藥,也是人生的大敵。怨恨必須想辦法消除。
由于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很容易責怪別人,因此而產生怨恨,生活也變得暗淡無光。因為將產生怨恨所有的原因都外求,都認為外部環境對自己不好,別人對自己不好,而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了怨恨,所有的努力朝著負向用力的,那么今后怎么可能還會進步呢?如果每個人都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他的隨緣,不要在意結果,這樣的結果可能會更好。
左契:古代的'契約分為兩半,債權人與債務人各執一半,其中左邊一半歸債權人保留,右邊一半歸債務人保留。責:索取償還,即債權人以自己持有的債券要求債務人償還財物。徹:周代規定農民收入按照收成交租的稅收制度。契,可以引申為法。法需要道德的滋養,僅僅依靠法律,而沒有道德的滋養與教育,整個社會都依靠法的張力,司法機構可能無法承受這個重擔。法律可以解決社會矛盾,無法消除社會的怨恨,責罰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怨恨,只有道德滋養才能創造和諧社會。
無親,沒有親疏的差別,也就是沒有沒有偏私。天道既玄妙又清晰,看似遙不可及,其實就在你心里。只要堅持真理,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興不避仇”,沒有親疏,只有好壞,這個社會才會公平合理。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 21
16日——20日,我參加了在杭州萬松書院正誼學堂舉辦的《道德經》妙解公益夏令營,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為師,觀水悟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水的品質。你可能會說:水有什么品質?有什么好學的?現在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向高處流還是低處?你一定會說:向低處流。是的,我們要學習水的謙虛和謙讓,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見一塊大石頭,水有撞上去嗎?沒有。如果撞上去,豈不是以卵擊石嗎?水是繞開了它。你可以去好好體會。
人體也需要水,人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沒有水,我們人類能活過一星期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還會有生命存在嗎?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會枯死。水還可以幫我們清理廁所,清理我們不喜歡的`污垢。但水并沒有要求我們給它回報。這種舍已為人,不求回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水資源。比如:做環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們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選擇新鮮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內混合在一起,放在陰涼的空氣流通處,要記得每天都要放氣,不然發酵過程中瓶罐內產生的氣體會把瓶罐頂開,發酵3個月后就可以使用了,當然6個月以上最好。你試試吧!可以用來清潔家具,澆花等等。
通過學習《道德經》,讓我懂得了水的品質,我們離不開水,我們就是水,因為我們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11-22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04-20
道德經學習后心得體會10-04
老子道德經學習心得體會03-03
道德經學習心得04-28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通用14篇)02-14
道德經心得體會08-19
老子道德經心得體會優秀01-23
讀道德經的心得體會范文模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