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1
走進新課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決不僅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在這種大變革的背景下,教師務必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實現自我的專業發展。當然,至關重要的是學習現代教育新理念。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創設情境,把教科書里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忙學生自我建構知識。新教材與現行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而且有可選取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惟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去尋找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因此,這對教師的挑戰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就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應試教育和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一般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講課追求講深講透,一步到位。對精講多練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認為精講多練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訴給學生,然后相對于公式、定理的應用,編擬出很多題目要求學生做,大搞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理解為學數學就是做題,而做題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學生學到的不是數學,而只是解題技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幾千年來,教師只是傳道者,傳統教育認為教師就是把自我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務必有一桶水”、“學高為師”,但此刻這些觀念都受到了挑戰!不是嗎?有的“學富五車”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就是比不上文憑不如自我的老師;有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走出校門卻比不上“差生”。這是因為現代科學知識量多而且發展快,教師要想在短短幾年的學校教育中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不可能的';況且此刻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了,他們能夠看書、看報、看電視,甚至上網聊天下載信息,“打開窗戶看世界”,教師作為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了,學生不再只囿于課堂。所以現代教師不能再把知識的傳授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發者、輔導者、合作者、各種潛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上,做到“授之以漁”。這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去獲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數學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潛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僅要思考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潛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注意學生各種潛力的培養。從實際出發,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就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過去教師們認為自我的任務只是教書育人,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規范好學生的行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是一名好老師,學生考試成績好,行為規范好,就是好學生。教育科研被認為是“教育專家”的事情,不主動參與,不愿參與,甚至不想參與,造成教育與研究的脫節,這些皆是片面的錯誤的做法。這天看來,那種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老是“重復昨日的故事”,憑自我固有的經驗辦事,雖然工作起來“簡單無憂”,但缺乏必須的理論指導,卻完全是“事倍功半”,等著“專家們”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簡單機械地照搬運用確實是不行了。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更就應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行動研究”,把自我的教育教學活動與教育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由“教書匠”成為“教育家”。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就應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傳統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就是按教科書、教學參考書、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離開了教科書,不明白教什么;離開了參考,不明白怎樣樣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和習題,不明白怎樣去檢測學生。教學與課程的分離,使教師缺乏自主與創新。但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在新課程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既是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2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搭上課改頭班車,參加了暑期數學新課程培訓。幾天下來,對于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涌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我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
主要體現在:第一,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和改變了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能力,社會就難以發展。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為恩師,不是他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人。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新課程中,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形成、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置了情景,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會,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形成過程,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做到“看過問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可否認,課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維下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義教”時期所用課程多以傳統課程為主,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進入高中后,突然地轉變了學習方式,學生難以適從,而教師又礙于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在趕進度,未給學生留以緩沖期,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在知識的銜接上,“義教”教材的知識結構可能與新課程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斷層,新課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在舊的初中教材中沒有,或未能真正地講透。學生在運用到相關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吃力,從而出現了編書者認為學生能完成而學生卻無法完成的練習、習題,給學生留下了什么都沒有學到、什么題都不會做的感覺,欠人性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產生了一定影響。最后,建議在高一數學①的編寫過程中,先介紹簡單絕對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數在閉區間內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識的學習。作為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的過渡。同時也對集合知識的學習賦予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函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次新課程的培訓中,我們聽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師的辛苦講解,使得自己對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下面是我參加培訓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怎樣作到這一點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積極源于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高中數學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于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3
在今年暑假開始的新課堂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張四保同志的講座,對此我感觸很深,F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搖籃,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的根本,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至今太谷中考高考能夠飛速發展,尤其在已達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能再上一個臺階,這根本原因在于學校教育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課堂模式發生了改變。
二、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
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藝術提升的場所。課堂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能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盡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所。教師是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所都可以是課堂,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課堂上,要在課堂之外,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暫時的而是終身的。
三、太谷的課堂模式
太谷的課堂模式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學生學而教。我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出現了問題。不要說&“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蛟S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觀念要轉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決定有效的行動,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畢竟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雖然我們不驕傲地宣稱&“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也不張揚地自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動敬業地教書,一心一意地教書,其結果頂多就是一教書匠,永遠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我們要把教育當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
改變原有教學方式,重視合作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部學習的群體作用。要利用好2人一小組4人一大組,要讓小組長督促組員學習,讓組員幫襯組長,要學會兵教兵,兵帶兵。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伙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通過培訓,我發現,教育的觀注點是學生,所以教師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培養學生身上來,學生成材了,教師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學校才能健康才持續發展。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改培訓的心得體會06-11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6-16
新課改的培訓心得體會08-03
【精】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2-22
【薦】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3-02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熱】03-01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模板04-05
新課改培訓優秀心得體會04-27
英語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