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
這個學期,我讀了《林清玄散文精選》,它,猶如一股涓涓細流淌過我的心間,心曠神怡;它,猶如一陣徐徐清風拂過我的心間,淡雅至極;它,又猶如一朵純純白花飄進我的心間,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煉過幾只蜂的》,它寫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們的所做,讓我看到了蜜蜂的許多優點。
我從小就怕昆蟲,對蜜蜂也是沒什么好感,頂多也就知道它們比較勤勞而已。讀了這篇文章后,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勞以外的很多優點:它們很專情,除了蜂王以外不聽任何人的話,養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們不怕死,當外敵侵犯時,奮不顧身,總是沖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擊敵人,從而結束生命,明知會死,卻不帶絲毫猶豫;它們還很無私,為了釀蜜甚至減少了壽命,卻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其實,人和蜜蜂也是一樣的。一項偉業中,怎么可能沒有像蜜蜂一樣的幾個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樣,是煉過幾只蜂。
此后,我買蜜茶時心甘情愿,也喜歡喝蜜茶了呢,那時,總會想起那為此犧牲的'幾只蜂。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我以為應是散文再盛的時代,于是,在購書時,購得《林清玄散文》一書。
讀書中文章,就像是在與林清玄聊天,在聽他娓娓道來,文章中沒有華麗語句,有的是一個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一個個與人生緊緊相連的傳說,但是這些小故事卻能帶給人啟示與收獲。無論是童年往事,還是即時感受;無論是記人,還是詠物;無論是敘說欣喜,是傾吐遺憾,總是用一種淡淡的筆調,讓人沉浸在一種寧靜、雅致、平淡的氛圍中。無論是“溫一壺月光下酒”,還是那種推開窗就可見一片田園風光的日子,亦或是“三生石上舊驚魂”,總是一種緩緩到來的語調,帶給人一種美好的意境,向我們展示情懷真摯,向我們描述著血有肉有靈魂的人。
清冽之息,就是《林清玄散文》帶給我的感受。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2
少年時讀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并不能體會其中的意境,只是單純地覺得好。
“醉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生命中有很多事,你錯過了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了一生。”他在《少年游》里如是說。
年輕時有怎么樣的豪情?是英雄系馬,壯士磨劍,還是江湖夜雨十年燈?不管如何,他終究是葉著自己的葉花著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子,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很喜歡讀他的那篇《旅店》,其中很多爛熟于心。“前人有前人的旅店,在我們的馬蹄還沒有邁步,那些旅店就存在,且永遠地存在下去。”那么,我又要開成什么樣的旅店,在旅店的墻壁上記錄些什么樣的事情來,能豐富這世間的記憶呢?夜那么長,我不能夠把每一盞燈都點亮,但由于寂靜,由于安寧,由于放松而不再執著,心也開始變得開闊起來了。
小時候,喜歡在老爸藏書的白色封面上亂畫,老爸并不在意,后來搬家時,我更為大膽地在墻上畫滿了荷葉荷花。不知為什么,對這物存有莫名的喜愛,說是受《愛蓮說》的影響,也不盡然,只是對那種似紅非紅,似粉非粉的顏色相當著迷,而那些寬大的荷葉又有種淡淡的清香,持久、沁人心脾。
用怎樣的心境和著怎樣的情意來下酒?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睎|坡為之絕倒。我是不善飲酒的,但如林先生所說,喝酒不在格調,而在性靈、風趣。在無關風月的夜,臥席,斯時彼時、斯地彼地,快樂、憂愁,朋友,讓我們溫壺月光下酒。
曾經在本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青山元不動,白云自去來。我不信佛,也不參禪,從字面來來理解,就是相對于不動的山來說,云是流動的。時隔經年,重新看這句話,有著更深的體會:世事并非都刻意,多數乃隨緣。
看林清玄先生的《武昌街的小調》有關詩人周夢蝶的描寫:就像一座掩隱在去霧里的遠方的山。周夢蝶的詩風獨特,大多數都是研讀佛學的辛苦結晶,如他在1976年發表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
生于冷養于冷壯于冷而冷于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云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陽,夕陽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有如意足在你足下導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與缽吧
且向風之外,幡之外
認取你的腳印吧
……
這首詩我并不能真正懂得,只是尋得了些有意思的出處。
龐居士辭藥山,山命十人禪客,相送至門首。居士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別處!睍r有全禪客云:“落在什么處?”士打一掌。全云:“居士也不得草草。”士云:“汝恁么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全云:“居士作么生?”士又打一掌,云:“眼見如盲,口說如啞!毖└]別云:“初問處但握雪團便打!
唐代的龐居士對禪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藥山惟儼大師的弟子。一次,他到藥山那里求法,告別藥山,藥山命門下十多個禪客相送。龐居士和眾人邊說邊笑,走到門口,推開大門,但見得漫天的,紛紛揚揚,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眾人都很喜歡。龐居士指著空中的雪片,不由得發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有一個全禪客問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龐居士打了一掌。這是禪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龐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飄落,你就盡情領納天地間的這一片瀟灑風光。好雪片片,不是對雪作評價,而是一種神秘的嘆息,在嘆息中融入雪中,化作大雪片片飄。不落別處,不是說這個地方下了雪,其他地方沒有下,而是不以“處”來看雪,“處”是空間,也不以時來看雪,以時空看雪,就沒有雪本身,那就是意念中的雪。大雪飄飄,不落別處,就是當下即悟。它所隱含的意思是,生活處處都有美,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我們抱著一個理性的頭腦、知識的觀念,處處都去追逐,處處都去較真,那就無法發現這世界的美,象這位全禪客。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人,常常不免要做全禪客,我們對眼前的好雪片片視而不見,糾纏在利益中、欲望中、沒有意思的計較中,生活的美意從我們眼前滑落。不是世界沒有美,而是我們常常沒有看美的眼睛。
我讀過的都是林清玄先生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私下認為做為臺灣鄉土文學在那個年代是個精品倍出的,人們用純粹的心地來寫作,寫自己的靈魂、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同時代的如張曉風等,老一代的如王鼎鈞、司馬中原、余光中等。就連那個時候的電影都帶有悠深的底蘊,如當時很有名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以及由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悲情城市》與《海上花》等,就象侯孝賢曾說的:“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倍乙彩冀K覺得,真正的文學作品應該這樣的。
我們都是這俗世中的俗子凡夫,免不了身受八苦,但愿從現在起眼內處處有美景,心內處處有珍惜!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3
每個假期,大隊部都會介紹一些好書給我們,這個假期的是<獅王><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說是散文,當然是分成許多故事傳說,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海獅的項圈>這篇散文。主要講了"我"在漁人碼頭觀看海獅。兩位老師帶領幼兒園的小朋友來戶外教學,老師給小朋友講起了碼頭里那只戴"項圈"海獅的故事傳說。這只海獅小時候在海里看到了項圈,就好奇地戴上了,可怎么也拿不下來了。小海獅慢慢長大,項圈越來越緊,最后陷進了肉里。再后來小海獅被保護海洋的工作人員發現,剪掉了項圈,卻留下了傷口。
讀了這個故事傳說,我覺得那個往海洋里亂丟項圈的人太可惡了,這樣亂丟垃圾不僅破壞了海洋的'環境,也使小海獅差點丟了性命。再想想,我每次去海邊,總能看到很多人把燒烤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及吃剩的垃圾,及用破的游泳圈等物品直接丟在沙灘上,一漲潮,海水就把所有垃圾帶進大海?戳诉@篇故事傳說,我下定決心不再讓更多垃圾流入大海,看到垃圾就撿起,看到別人亂丟就及時制止,千萬不能再讓更多的海洋生物慘死在這些垃圾手下。這樣才能海更藍,水更清,生物們才能生活的更好!
同學們,快去翻開這本書吧!很多生活哲理在等著你!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4
望著書架上那花花綠綠的封面,我開始猶豫了!边x哪本好呢?“忽地,我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再配上兩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顯得清新淡雅。”荷花?我喜歡!就這本了!“
《林清玄散文集》!绷智逍?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錯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樣不是長在土里的,而是長在心田上的?這怎樣種得了花呢?“我小聲的嘀咕著,于是帶著好奇心,開始了閱讀之旅。
”不管別人怎樣欣賞,滿山的百合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我的存在!爱斘易x完了文章的最終一句話,輕輕地合上了書。文章說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齊生長,飽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卻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明白自我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我喜歡以花來證明自我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樣看我,我都要開花!“最終百合花綻開了美麗的的花朵,并把種子撒向大地,多年后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來了人們的觀賞。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又令人感動故事。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經過具體的記敘、細膩的描述,層層襯托,塑造了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欲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禮貌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體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讀著林清玄優美的語句,和他一齊追求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5
剛買到這本散文集,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的散文很美很美,但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哲理才是他文章的亮點,異常是《生命的化妝》這篇散文,化妝的最高境界能夠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說得多好啊!
在書中,書中一位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上、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終的一件小事。我記住了三句話,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也很欣賞”精神的'化妝與生命的化妝“!容顏易失,再昂貴的化妝品也留不住青春,而人的內在氣質卻與表相無關。也說得很好,談得很有條理,說得讓人僅有點頭的份。
林先生的文章從自我的認識談起,經過自我的詢問,化妝師巧妙作答,讓全文主題一步一步凸現,讓讀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妝的內涵。全文很好的運用了類比的寫法,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了作者的看法,全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讀來卻給人一種流水樣清涼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并真切想讓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像化妝手下的人一樣靚麗起來!
那怎樣才是對生命的化妝呢?學習!終身學習能夠使你成為一流的人,終身學習就是生命的化妝。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6
最近我讀了《清歡》中的《沿溪行》一文,感觸頗深。
文章講述了作者平時身體不錯,卻總在秋冬交替時節,因過敏性體質而頭暈咳嗽。他為此十分苦惱?墒,他很快改變了自我的態度和想法,因為它想起了鏡虛禪師說的“三不求”。
“三不求”是指:一、不求絕對的健康;二、不求沒有煩惱的人生;三、不求修行中始終沒有障礙。這或許在那些完美主義者看來簡直不可理喻,但在我看來卻帶著深深地禪意。人不能求絕對的健康,因為絕對的健康有貪欲,所以古人云:“久病成良醫”是有道理的。而沒有煩惱的人生也是不可行的,舒適的生活會造成人的怠情,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理解生命中的.焦慮和痛苦!弊罱K一點,就是不求修行中始終沒有障礙。修行無障礙,求道之心就會熄滅。這也是對“在困境中得道”的論證。
傳說,一千兩百年前,有一位苦思禪悟的和尚迷路了,他問大梅法師出山的路,大梅法師只說了三個字:“沿溪行”。沿溪行?!那和尚頓時開悟:沿溪行,不就是順著心的水流走嗎?巖石,樹根,落葉……對溪水都是一種障礙,可是當你有了新的認識,樹根和落葉能使溪水更美,巖石與懸崖能使山溪更加壯闊。人生的山溪也是這樣。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順境與挫折,都如巖石,樹根美化著我們,只要我們坦然理解這一切,就會像溪水一般,找到出山之路。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7
記得從初中開學到此刻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十分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初一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可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里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蘊含著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后,佛寺里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著這篇文章時,仿佛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凈、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么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污垢,僅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內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十分重要。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8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愿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么,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圣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臺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欲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按笃湓,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9
一碗溫暖的冰糖竽泥
林清玄的散文是美的代名詞,是作者情感的體現,頗有一絲禪意。其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篇《冰糖竽泥》。
記得小時候,在那個年代,食物十分單一,長年不缺的僅有番薯和竽頭。雖然僅有兩種食物,但母親為了讓“我們”吃不厭,總是每一天都換新花頭。“我”至今還記得得到兩個紅心番薯是多么隆重的獎賞,剝開番薯皮,那甜蜜的滋味真不亞于在學校的講臺上領獎狀。在冬夜里,做完功課后,嘗一碗母親親手熬制的溫熱的冰糖竽泥當點心,頓時就能暖和起來。
幾十年過去了,作者仍然記著那番薯竽頭,那最初的味道。一碗冰糖竽泥化作一股無私的、濃濃的愛,淌入“我”的心田,化作一股精神支柱,像母親一般,永遠推動著“我”,在“冬夜”里溫暖著我,使“我”得以挺過人生中的大風大雨。一碗冰糖竽泥,是“我”對母親的牽掛與回憶,是童年的象征,是母親的化身,是舌尖上的'一絲甜,永遠珍藏在“我”的內心深處,永不褪色。
如今,再想吃一碗冰糖竽泥,已成奢想。母親也隨著冰糖竽泥而逝去。
如今,應對著大街小巷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們總是隨意揮霍。應對著母親的關愛,我們總是大吼大叫。
請珍惜今日的和平與幸福。
請不要愛得太遲吧!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林清玄經典散文語錄10-29
林清玄散文語錄精選10-29
林清玄散文經典語句09-04
林清玄經典散文語錄08-13
林清玄散文語錄08-17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700字11-25
《林清玄散文》讀書筆記3篇09-04
《林清玄散文集》讀書筆記09-06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1-24
林清玄經典散文語錄摘抄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