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
一、根據學生制定教學方法。
課前要充分要了解學生起點和特點,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情,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這一課希望我的的學生學到哪里,學生現在懂在哪里,怎么樣學習,是否到達了目標,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學生手腳放開還是牽著鼻子走。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放眼長遠,站得高些方能看得遠。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學習能力。要關注有利于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孔子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教學中,教師可采取講故事、猜謎語、唱歌曲、聽錄音、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學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應該認真研究,切實落實。還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與方法,重在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么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認真總結教學反思
每一節課后,要認真填寫教學反思,這節課的得失不足,優點是什么,不足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才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今后教學活動中,在教學設計時,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教材間的聯系,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有實效,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2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3
板書是一種課堂藝術,是一種可視語言,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是課堂上教師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幾乎每一堂課都不能缺少板書。而在時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今天,板書在教學中越來越被老師忽略,有的老師或是在黑板上隨意寫上一些凌亂的內容,或是干脆沒有任何書寫內容,完全放棄了板書的使用。難道板書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嗎?不是,其實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板書對課堂教學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它有其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多采的形式。教師如果能精心設計,有效利用,會使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對于學生來說,好的板書,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藝術的結晶,它能給學生美的享受,更能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
一、教學板書的作用
(一) 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板書教學中由于利用了板書圖示中文字、符號、圖像的組合,具有在呈現時間、顏色差異等方面獨具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特有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有利于學生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好的板書,提綱挈領,能揭示課堂學習的思路,突出教學重點,剖析教學難點,對教師的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板書輕松地掌握教學的重點,把握教學的難點。
(三)板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在的邏輯順序,僅僅用口頭語言表達學生難于全面準確地把握,而板書則準確地反映了教材內容,是教材內容的高度濃縮。學生只要把握了板書,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體框架。
(四)有利于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板書運用簡要的文字或圖像等形象畫面呈現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語言說明,從而簡化了教學過程。有時還可以把有關板書圖示作為導學提綱預先發給學生,或讓學生對照教學內容深入理解,或讓學生邊學邊補充有關內容,從而節省了教師大量講述的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表達能力,從而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板書具有直觀性,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教師的板書反映了其層次性,這對于學生以后復習時把握學習內容的要點、層次,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師的板書還影響到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設計巧妙的板書,往往是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鉆研的結果,這對學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板書設計的類型
(一)提綱式板書。提綱式板書就是按照教材內容的條理性和標題的等級層次列出綱目,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板書方式摘錄教材富有標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關鍵詞句,這是最常見的板書方式。它的優點就在于提綱挈領,條理清楚。如: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目《學習——成才的階梯》板書設計如下:
學習——成才的階梯
一、學習可以提高品德修養
二、學習可以增長才干
三、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結構式板書。結構式板書又稱圖形示意板書,就是通過箭頭、括號等一些特定的符號,把教材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體現出來。這種方法,基于教師對教材認真的鉆研、高度的概括、獨到的表達,反映教師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技藝技能及審美情趣。它的優點就在于脈絡清楚、邏輯清晰 (三)圖示式板書。圖示式板書也可稱為板畫賦形板書,這種板書形式通過圖形、線段、文字、符號的有機組合,或以簡筆畫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它滲透了中小學教師的藝術情趣,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它的優點就在于形象直觀、簡潔明了。如: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5課第一目《搭起創新的橋梁》板書設計如下:
創新=好奇心(興趣、情趣)+善于觀察+想像+求異思維+基礎知識+勇于實踐
(四)表格式板書。表格式板書是借助于表格的形式,用類比、分析、歸納、演繹等方法反映教學內容它的優點就在于信息量大、條理清楚,簡約明了,有整齊、對稱、均勻、清晰、簡潔之美
(五)輔助式板書
輔助式板書是為了對教材內容和正式板書起到一定的詮釋、論證或輔助補充作用而設計的板書。它的優點就在于機動靈活、相輔相成。
三、板書設計的原則
(一) 科學性原則。板書設計,是發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其設計要合理,不能脫離實際,違背科學性。板書要反映教材特點,突出教材重點,揭示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關鍵。板書設計,以教材為依托,蛻于教學內容,呈現理性的課堂內涵,顯示精致的課堂構思,是為好板書。它要求教師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具有邏輯聯系的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的圖表。要注意板書內容的內部聯系,掌握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邏輯關系。
(二)直觀性原則。板書要明白顯眼,簡明扼要。一堂好課中,板書是其中又一直觀的顯現,是美的華表。設計、提煉板書,或點筆墨間的情趣意蘊,或撥字里行間的情感脈絡,或留師生間的互動生成,要字字關情,句句露珠;要達到增一字則肥,減一分則瘦的境界;要讓學生看之如陽春三月,新意逼眼,聽者見之,若有所感,然后又欣然頓悟,豁然開朗,擊節稱快。板書要達到提綱挈領,綱領目張的效果。
(三) 實用性原則。任何一則板書,要本著實用的原則。板書設計,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地顯現自己的設計,不能牽強附會地構筑板書。板書構思,契合教學程序,展現出一幅動態的教學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斷生成?傊O計要從細微處濃縮要義,從宏觀上巨篇勾繪文旨意趣。簡約的要言不煩,細致的精細入微。
(四) 簡約性原則。那種以一當十,要言不煩,以少總多的精心建構,展示教者風范的板書,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繪制,而不能草草了之,應付了事,有了就行的。當然,板書無論采取何種樣式,教師的書法美,板書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圖展示的藝術美,都應該在設計中予以高度重視。對文本的挖掘,要因人而異,要因時而定,要因勢而行,要因課而設,但簡約,是板書的定律,要惜墨如金,精心構思,不能怠慢。板書,要簡約,但不簡單。在課堂之中,板書若游龍,翩翩行走,不時使課堂妙筆增輝;課余之際,它又是點睛之筆,使課堂余味頓生,形神兼備。
(五) 有效性原則。課堂教學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課堂是豐厚的,是成功的課堂。而板書是靈動課堂中的有效資源的擷取和提煉,是師生互動中有效課堂的彰顯。美既是有用。凡在實際運用中合理的板書,我認為都是美的,哲學家所說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我認為,合理的板書存在才更好。
(六) 生成性原則。課堂是生成的,所以板書的設計,課前精心構設,課中要隨機而動,適宜地調整,或把再生的知識、情趣、義理,適宜地點撥在黑板,讓課堂顯示互動、生成的語言美;或把討論探究的成果,思想,啟示,簡練地穿插在板書里,讓課堂顯示思維、意旨的情蘊美。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應該強調實效和生成的原則,使得板書的構設,也更科學和縝密,更具有時代的功用和發展的效能。
總之,在課堂教學時,優秀的板書不僅能完整地、科學地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思維與記憶,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雖然課件有板書所無法具有的種種優點,但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是缺不了板書這支“點睛”之筆的。只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4
20xx年11月我參加了在我校舉辦的語文教研活動教學研討會,感觸很多,收獲頗多。
在這次教學研討會上,我們首先聽了我校語文教師雷幫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師語文課深深吸引了,他知識淵博,熱情洋溢,雷老師語言的運用這堂語文課教給我上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慮對象,其次考慮場合,再次考慮目的,最后考慮表達方式。雷老師通過實戰演練、仿寫句子教給了我們做題的方法、技巧。明確了以后的語言教學一定要和生活緊密結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一下,并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要得體。
最后我總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計劃。特別是重點強調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給我們以后的教學提出了合理的意見,今后的教學一定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手段要與傳統手段結合。在今后教學楊主任要求我們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要得體。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研討學習,讓我不僅拓寬了知識視野,還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把在這次學習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施俊峰
觀風海中學
20xx年12月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5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么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干.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于教師要能 "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后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于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么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6
我在這次國培中學習了“初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雖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
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數學學習的真正開始是從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開始的,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通過這次國培,給我們今后的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鑒的教學模式:即“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共同特征——建立數學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鞏固、應用與拓展!备拍罱虒W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睌祵W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老師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了許多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現實背景與材料,極大的鼓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過程、分析過程,體現了活動主題。
通過一組實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鋪墊導入恰當,讓預設與生成合情合理。
課堂教學的優秀與否,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舊概念的基礎上滋生和發展出來的,她們這樣的引入,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需要,教師適時搭建了一個新舊知識的橋梁,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數學陷阱的設置。
把學生對概念理解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列出來,讓學生判斷、研究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學科間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之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要注重聯系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質,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知識的升華。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7
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鋒回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課是需要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支撐的,正如李老師所講教學設計之于課堂就如同建筑設計之于建筑,所以教學設計對于我們以后的教學非常為之重要。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它對我們的教學意義重大,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來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傳統教學中也有教學設計活動,主要是指教師的備課。這種教學設計活動的局限是,教學上許多決策都是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往往根據本人認為某內容是否重要,對有關內容是否熟悉和現成的教學大綱等決定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克服了這種局限,它是從教學規律出發,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應用系統的觀點和分析的方法,客觀地分析了教學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從教學工作的問題和需要入手來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技術,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2、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長期以來,教學研究偏重于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脫離教學實際,使教學理論成為紙上談兵,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設計為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起到了橋梁作用。一方面,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把已有的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師的教學經驗升華為教學科學,充實和完善教學理論,這樣就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3、有利于對教師的專業成長
近年來我國正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為什么教、教什么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有全部地接受、執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權力。因此,僅僅是教材就極大地束縛著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的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系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師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局限于教材的知識視野、滿足于教學參考材料的知識范圍來完成教學,相應地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教育環境的許可與限制等因素,恰當地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視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師會不斷充實自我,知識更豐富,教師專業得到成長。
4、有利于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學設計有著科學性,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又反映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于條理性和嚴密性。這種思想準確性和思維邏輯性的有機結合,便是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基本內涵。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身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8
在前幾兩個月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盛立群老師的教學理論與設計的網絡課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起初是抱著提高教學效果的心態來的。通過12個課時的認真學習和筆記后,我獲得了超越提高教學效果的東西,F在總結如下:
首先從備課方面說起,備課對于上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備課備好才能上課,上課上好才能評課,評課評好才能說課,所有備課是作為一名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基礎。作為青年教師的我以前備課的目的是把教學的內容能更順利更容易理解的講出來,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學了這門課后提醒了我在備課的時候需要注意了解學生的情況、明確目標、精心的設計、匹配一致、聚焦問題、統籌任務。在備課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也是比較重要的,很多學生沒興趣的一個關鍵點是根本不知道學習目標,不知道學了有什么用;還有在備課的時候如何使課堂內容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學生不想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堂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在備課過程中還要注意的就是教學過程能推動學生心理過程的發生,要能促進學生思考、想象、記憶和心理體驗等。
接著說一下上課,通過學習教學理論與設計后我才發現,其實作為教師你光能講課,把該教的都教了,那是比較低的水平,是最差的教學方式。一個高水平的老師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幫助學生綜合;幫助學生評價,使學生能真正的把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所用,讓學生學會該學的,這才是最好的教學。所以在上課過程中要注意1.激活舊知識、凸顯結構;2.呈現新知,展示過程;3.嘗試練習,交流反思;4.課后運用,融匯貫通。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注意要善用媒體、環境友好、協同生成、持續激勵,這就聯系到盛立群老師講到的掌握學習和合作學習,我比較有感觸的是合作學習。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才是比較好、比較高質量的課堂。所以根據這些原理我對我以后的上課進行了一定的反思,決定以后課堂中要嘗試合作學習,以小組教學的方式,評分以小組來評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還設計了一個章節名為食譜編制的教學內容,具體如下:首先上課說明這個章節的重要性,然后說明教學目標,接著通過一些案例來引起同學的注意力。隨后到了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怎么編制食譜,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手把手帶著學生制作最簡單的一餐的食譜,然后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天的食譜(原理相同,難度加大),有問題我進行一一指導,最后讓學生完全自主的去制作一周的食譜(難度最大),看學生能不能自己做。通過這個方式把同一類別的知識重復至少三遍讓學生真正的內化并掌握食譜編制的內容。
最后我想說的是教學理論與設計這門課真的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他給像我這樣的青年教師指明了上課的方向,明確了什么是上課,什么是課堂,怎么上課,真的是雪中送炭。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是我還會繼續去買相關書籍,看相關資料,繼續深入的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爭取在教學中做的更好,不辜負學生,不辜負學校對我的期望。謝謝盛老師您的課。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9
去年參加研修以來, 通過網絡教育平臺,我深深地被各位專家精深理論依據和專業內涵所打動,使我的思想、教育理念等各個方面受到使我大開眼界,深受啟發。我深刻體會到,教師新課程遠程研修活動,對澄清課程實施中的基本理念,提高對課程改革的認知具有重要意義,對促進課程改革的有效性,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教育教學行為方式,建立網絡教研模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遠程培訓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
在這些培訓的日子里,我通過觀看課例導讀、課例觀摩、課例自我解密、課例品析等幾個環節,深深吸引了我,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更加貼了課改的課堂;使我體會到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它需要根據學科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學知識。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該注意什么,哪些細節應該拋棄。就這么忙碌著,眼睛花了,肩膀痛了,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實的,甜蜜的。因為我分享著智慧,享受成長的喜悅。邁步遠程培訓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熱烈與絢爛,體悟出思想的幽美與精深,領略了文化的博大與多元。在這里,我吸收著豐富的營養;在這里,我獲得一個個的靈感,使課堂充滿機智,充滿活力。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見識深廣了,我的思想活躍了,我的生活充實了。
二、它讓我融入了一種求學的氛圍。
不學習就要落后,不進步就得被淘汰,各位學員思維活躍,團結互助,開放而又嚴肅,競爭而又寬容,形成了良好的氛圍,擴大了專業視野,使自己足不出戶就能夠與更多的同行進行異地交流。培訓中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自己的專業知識。其次,這次培訓也給我帶來了一種機遇,要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迎風怒放,不是每一塊金子都有機會閃光。
三、遠程培訓,點燃了我教育理想的火把。
催我前行,激勵我在教育這篇沃土生根發芽。遠程培訓給我的教育教學生活帶來勃勃生機。
讓我更加堅定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轉變學習觀念,做一個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師,走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遠程培訓給我提供了這一契機,讓我從此不再迷茫。
這次培訓我的收獲很大,也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肩上責任的重大。教育改革的路上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難免有嗑嗑碰碰,但我想只要不但學習,完善自我,一定會找到最適合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皩W無止境”,讓我們共同努力!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0
通過幾個月的網絡培訓,我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設計》,使我受益匪淺,我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內容的呈現可以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與解釋———應用與拓展———回顧與反思”的方式,讓學生在分析問題中獲得數學概念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技能和科學態度,而不是直接呈現解決問題的算法與結果。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組內容時,可以采用下面這樣具有實際背景的例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獲得“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模型。
。劾保 暑假里,《新晚報》組織了“我們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請賽,比賽規定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勇士隊在第一輪比賽中賽了9場,只負了2場,共得17分,那么這個隊勝了幾場?又平了幾場呢?
二: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所學知識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
三:對于教材中一些通過操作而獲得新知的安排,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從而去獲取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而不是去機械的記憶。
四、老師要做到課后及時反思,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及時改進教學。
五、在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師的職責在于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教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從事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是一個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作為新人的我,在以后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地醞釀、多思考、多學習,才能駕馭好教材,引導好學生。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1
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如何編寫教案》的學習,閱讀了無數的教學設計,明白了教學設計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如何撰寫一個比較像樣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么。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盡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么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為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于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來有學生匯報,但匯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么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余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了然于心。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2
7月23日,在我校組織了“青藍工程”教師學習“如何設計教學設計”一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主要是讓青年教師了解如何設計教學設計以及它和教案的區別,通過學習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盡量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的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后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例如學生對比較難理解的概念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親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體會,了解到長方體的具體特點。學生還可以結合在生活中應用到知識。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為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后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并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和尚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3
今年此次教師培訓,系統學習了教學設計方面的知識。
新時代的大潮將我們帶入信息社會、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教育和信息化不斷交織、融合和深化。具體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認識。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用到課件,然而,我沒有接受過真正的課件制作培訓,以前的全是自己看書、問朋友的,其中問題一大堆。這次培訓,從基礎講起,使我比較透徹地認識了。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對于一節課而言,學習評價的核心是評價學習者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它偏重于對學習者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形式采用最多的是測驗。
二、找到差距,認清不足,不斷學習。
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深化課堂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培訓,我不斷學習、練習,比較好地運用各種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講究精美,又講究實用的教學設計來,更好地運用于教學。
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學習并沒有結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豐富自己,讓學習永遠繼續下去。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4
做為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學科教學系統設計顯然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接觸它也已有三個星期,自己或多或少的對它產生了一定的了解。
學習一門理論性學科我個人認為最困難的是我們不了解這門理論是如何作用于實踐之上,知識是人腦對現實社會的一個反映,是根據一些環境而做出的一些信息反映。所以要把知識建構在人腦原有的知識結構和信息認知水平之上,必須學會這門理論是如何根據一定的目的作出實踐反應。當然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第一章我們學習到了教學系統設計的概念,發展過程,特點,意義,以及它的基礎理論和過程模式。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學習理論等抽象概念,同是也把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放置于一個大系統之中,環顧了他和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的關系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
說實話學習理論性知識很容易讓人產生困惑,特別是這個理論和現實結合不起來。不知道它到底在說什么,面對那些肯普模式之類的流程圖總感覺可有可無,看不到這個模式的作用。我認為不管是什么理論都應該是對現實中一些常識類、規律類的一些知識進行的總結,每一種理論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圍,關鍵是我們如何正確的認識他,運用他。在大學的課程上,基本上也沒有對一樣事物有很絕對正確的定義,都是給出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專家的看法,老師再給予分析,至于對錯,如何看待應該看學生自己本身的價值觀。如果對這些專家的看法有自己的見解,又不確定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絡上的資源進行自我判斷和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式各樣的理論也頗有百家爭鳴的味道,對待這些理論我們如何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主要還是靠自己積極的去學習去建構,只有自己心中有墨水了,才能根據外界的信息特征和抽象理論進行真正的加工,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個多星期的時間雖還不會應用這些理論,但至少是讓自己了解到了他的大概,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了,這些理論終將如一盞孤鄧,慢慢點亮這個世界。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5
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于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于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群體協作的。群體協作的學習活動表現為協作個體之間的學習活動的相互作用。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為中心的,促進學習者創新和綜合能力形成的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
1、單元教學計劃。具體地描述教學單元的主題、學習目標、學習活動(教學過程)、學習資源等,其中的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因此這種教學計劃可稱為信息化教案。
2、學生電子作品范例。給學生提供參考用的電子作品,可以從各種電子信息源中選取或由教師自行制作。
3、學生作品評價量規。提供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標準,從內容、技術、創意等方面詳細規定了評級指標,利用這種量規來評價學生電子作品,可操作性強,準確性高,既可以讓教師評,也可以讓學生自評和互評。
4、教學支持材料。為支持學生有效進行學習活動準備的各類輔助性材料,如軟件工具,資料光盤,在線參考資料,參考書目,教師用電子講稿等。
5、單元實施方案。包括教學活動的時間安排、學生分組辦法、上機時間分配以及征求社會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要求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基于資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學習,使學習者在意義豐富的情境中主動建構知識。為此,可以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優化原則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生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講授學習策略與技能。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同時,教師還應該開發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教師應創建學生學習網站、演示文稿課件和參考范例等。
2、強調“協作學習”。這種協作學習不僅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作。21世紀人類學習的技能應主要體現在能夠運用交流、信息處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處理、電子郵件、演示軟件、網頁開發、互聯網搜索工具)來訪問、管理、綜合、評估、創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協作與自我指導相結合尤為重要。
3、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學習過程指學習者通過與信息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識、技能和態度長進的過程。學習資源指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料來源或資料庫,它包括支持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與環境。信息化教學設計注重對教學系統的終結性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并以此作為質量監控的主要措施,及時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說,教學除了安排終結性考核,還應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學生提交記錄其學習過程的電子檔案等。
教學是有目的的學習,為了使教學達到最優化需要進行教學設計。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優化,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學生,研究學習過程。因為不同類型的內容,不同的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識,分為識記概念和理解概念。
(1)識記概念,如:鍵盤、鼠標、按鈕等,蘋果等水果名,英文單詞。對于這些規定性的、具體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識記的方式進行學習的,即認識了,記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術等概念,這些是抽象概念。對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須理解了才能去學會,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現抽象的過程。
比如技能,有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1)動作技能,如:鼠標操作,打字,圖片的旋轉等,開車,收發電子郵件,這些屬于動作技能,是需要人們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的。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斷信息的某個特征是需要經過大腦思維比較判斷最后做出決定,這屬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過反復訓練培養的。
比如過程與方法,一些內容,如什么是程序設計,什么是網頁設計,這些內容靠理解、靠反復練習均不能掌握,需要人們親身經歷一段程序設計或網頁設計,從中感悟的。一些方法是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從中提煉出來。所以這些內容的學習相對前面所說要難一些。
比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規范使用電子郵件,有條理地管理個人文件,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種態度,一種情感,或一種由價值觀影響的態度。所以,這些內容的學習方式又是不同。
2、研究教學設計。其實,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都扮演著教學設計者的角色。從理論上講,教學設計是為了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采用新課程理念和系統化方法,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做好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要做好前期分析,并根據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課標(或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有哪些?哪些內容屬于知識,哪些內容屬于技能?哪些內容又是方法或過程?哪些內容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各個內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學對象(學生)的現狀怎樣?由于信息技術學科開課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學生掌握,那么這個比例有多大?還有哪些內容是教材上沒有但需要補充給學生的?根據對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學習需求,即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學到什么程度。學習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內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內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學對象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怎樣的狀況?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多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有多強?生活環境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影響有哪些?這些分析結果決定了教學過程中要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
(2)根據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教學目標要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為什么?因為人學習不同類型的東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議老師們分三個維度來寫教學目標,當然這樣會有一定難度。此外,撰寫教學目標還要注意目標的可操作性。
3、設計好教學策略。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也并不意味著他們能夠把握何時、何地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學校情境中的問題及其評價標準與真實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別,將課堂教學與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相聯系,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必然選擇。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和信息資源的開發。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或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學情境的創設,認為提供一個豐富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其中通過探究、交互作用和創建起對知識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情境創設,簡單地說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學目標,將學習的內容安排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比較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問題求解等實踐活動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為了獲得一個真實、復雜的信息化教學情境,多媒體網絡教室將是最佳選擇。多媒體網絡教室是指在一個物理教室范圍內的計算機局域網,主要服務于課堂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中,學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參與問題解決活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室所提供的網絡教學環境,為學生創設更有利于探索問題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圍繞教學單元中的某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利用PowerPoint創建一個指向單元學習內容的演示文稿。教師在教學情境中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合作,結對評審他們的學習或設計成果并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形成。
信息技術教師做好以上三點后,在進行每節課的教學設計時,還需要具體做好以下八個步驟,才能使課堂效果達到優化。
1、對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確定學生通過此教學應該達到的水平或獲得的能力。
2、根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真實的任務和有針對性的問題。
3、根據任務和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確定提供資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按照學習目標在教師設計好的范圍內有目的地查找學習資源,也可以提供現成的真實可靠的學習資源給學生。如果需要,教師還要制作相關的資源列表,以方便學生查閱,提高學習效率。
4、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況下應落實成文字呈現的信息化教案。
5、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要求學生以完成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應事先做出電子作品的范例,當然這個范例是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應該達到的制作水平進行設計的,有了教師展示的范例,學生瀏覽后就會對自己將要完成的任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6、在評價信息化學習特別是其產生的電子作品時,結構化的評價工具——量規提供了較為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認真設計將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
7、對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設計,包括實施時間表、分組方法、上機時間分配、實施過程中可能用到的軟硬件(如不具備,應采取什么方法解決)以及其他必要文檔的準備,等等。
8、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評價修改是隨時進行的,伴隨設計過程的始終。
綜上所述,做好“三點八步”,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優化,是我們優化教學設計的必然結果。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教學設計心得體會09-02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11-30
學習教學設計模板心得體會10-24
學習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范文09-18
學習教學設計參考模板心得體會09-02
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11-26
學習生物教學設計模板心得體會10-24
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01-10
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