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
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美國的第三十六任總統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留下了一句關于習慣的名言:
“名為‘習慣’的鎖鏈是如此的纖細,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為了讓它在我們覺悟到它的時候仍然沒有斷掉,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使它變得更為堅固。”
家長們大都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主要應該強調學習習慣。即使孩子放學回家之后把書包隨便亂丟,脫掉的衣服也不放進洗衣籃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只要學習成績好的話,這些都可以原諒。殊不知,生活也是一種習慣,生活習慣不正確的孩子,學習成績也絕對不會好。
最近,日本因為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下降而發生了騷亂,很多電視媒體都進行了專題報道,報紙和雜志也都紛紛傾注全力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法。整個社會都將之視為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但至今該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學習習慣要在孩子十歲之前養成》一書的作者影山秀夫先生之前曾是一位高中教師,他在書中闡述了關于該問題的生活環境方面的原因。日本的孩子們常常看電視到深夜才睡覺,第二天很晚才起床,根本來不及吃早飯,就算吃也常常是牛奶加面包了事;父母也經常忙于事業而無暇關心孩子的生活。在這種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論是精神、體力還是注意力都會受到影響,學習能力自然也會降低。
現在,影山秀夫正開始著手于改善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他讓孩子們填寫自己每天的生活記錄表,主要記錄早餐的營養是否均衡,每天早上的大小便是否正常,每天是不是都有早睡早起等情況,以此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積極尋求各個家庭的協助支持。這項計劃的實施結果是驚人的:他所供職的兵庫縣初中連續十年都在日本全國學歷檢測中位居第一。從這所初中畢業的孩子們,都陸陸續續考上了名牌大學。由此可見,細微的生活習慣可以成為創造奇跡的原動力。
最少要花一年的時間來專門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圖書館旁的信號燈”網站的負責人李賢女士認為,可以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也許您會認為圖書館只是讀書和借閱書籍的地方,其實它也是可以教會孩子們學習使用公共設施的禮節和進行學習的基礎—信息查找和收集的場所。
賢女士在帶孩子們去圖書館之前,會讓孩子們先收拾一下書包。在書包的前袋中放進印有孩子們相片的借閱證,再帶上用來記錄書籍目錄和讀后感的讀書筆記本,以及一些彩色鉛筆。當然,水、零食、彩紙,還有要找的書目也不能漏掉。
讓孩子背上自己的書包,然后出發去圖書館。到了圖書館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洗手,也是為閱讀準備一顆干凈的心靈。在孩子們洗手的時間里,其實也是他們自己做心理準備的時間,這樣的話在讀書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地集中投入。而且,因為圖書館的書是為了讓很多人閱讀而準備的,所以在讀書之前還是要把手洗干凈比較好。李賢女士是這樣說明的。
她會在孩子開始讀書之前,給孩子們講在圖書館應有的禮節。告訴他們圖書館是公共場所,所以要保持安靜,還有在讀書的時候要注意保持書籍的整潔,看完的書一定要放回原來的位置上去;還有就是一定要遵守借閱書籍的時間和卷數,如果延期不還的話,那么在一定時間里是不可以再次借閱書籍的。這樣就能夠自然地教育孩子們養成正確的習慣。
讀完了書之后,要在讀書筆記上寫下書的名字、作者、出版社和讀后感,如果用文字表達有困難,可以用畫圖來代替。這樣可以養成孩子對自己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自覺地做記錄的好習慣。
李賢女士的孩子們,不僅僅養成了在圖書館這種公共場所會為他人考慮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學會了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來閱讀的讀書習慣。而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們的學習也有很好的影響,特別是他們寫的課題報道連老師都贊不絕口。因為孩子們的閱讀量增大了,對學習也更有自信了,所以也就覺得學校的生活更有意思了。
李賢女士認為,家長們應該至少拿出一年的時間來集中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短則一年,長則兩年,如果能讓孩子在各個方面都養成一定的習慣的話,以后即使不用大人時時督促,孩子也會自覺去做了。最近,我們家的孩子不用我們特別去說,也會一放學就去圖書館看書,然后才回家。回到家做完作業后就會去附近的公園騎自行車玩,然后回來吃晚飯,吃完飯再看一會兒書,時間到了就會自覺上床去睡覺。不用我去說,孩子們也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
【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相關文章: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的評語大全02-22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06-08
父親的形象對孩子的影響09-29
冷暴力對孩子的影響08-19
影響孩子交往能力的因素04-12
哪些環境影響孩子的智商06-06
多聽音樂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05-31
天氣會影響心情08-23
民族舞對孩子的影響力05-12
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