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后感6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
近日一部國產電影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及各大新聞頭條,豆瓣電影評分高達9.0分,上映5天票房達到13億,以其超高的人氣連續霸屏,這部電影就是《我不是藥神》。我雖然不是一個專業的電影迷,但這樣一部神奇的電影自然也是不會錯過,懷著無比好奇的心情踏入電影院,現將觀影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該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時間地點定位于20xx年的上海,主角程勇因生活困窘,不得不鋌而走險,卻意外得到了一種能夠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藥(印度格列寧)的獲取途徑,這種能與正版的瑞士格列寧具有相同藥效的仿制藥價格低廉,與正版藥價相差近80倍,為那些負擔不起正版藥昂貴藥價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活下去的希望。但隨著藥品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與之相伴的麻煩也隨之而來,程勇再三思考以后放棄了繼續倒賣印度格列寧,而后又因好友呂受益(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死亡陷入了深深的內疚與自責之中,一場關于道德、情感、法律與救贖的拉鋸戰在波濤暗涌中慢慢展開。
整部電影貫穿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購藥需求與正版藥品高昂價格之間的矛盾,以倒賣仿制印度格列寧為線索,深刻的揭露了社會底層病患人群的艱辛生活,通過道德與法律的較量,總結所引發的以下相關思考:
一、當現代與傳統、科技與原始、道德與法律這些矛盾相碰撞時,我們又該如何取舍。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疾病被人類所攻克,在我們為生活在這個先進的時代而幸運的時候,又必須承受先進與科技帶來的副作用。就像雨果所說的那樣,“寄托有時便是斷送”。4萬元一瓶的正版瑞士格列寧對于很多經濟水平一般的家庭來說既是希望的曙光也是痛苦的折磨,長時間服用高昂費用的藥品給一個普通的家庭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巨大負擔,更是對精神的持久性摧殘。當一個廉價的替代品的出現,印度格列寧被深陷泥沼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視為生存的希望,雖然它的出現顯得那么完美,但是它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它并不合法。我國對于藥品管控嚴格,對于沒有正式注冊的藥品皆視為假藥,印度格列寧自然也未能幸免;蛟S我們有過同樣的經歷,當我們患上一些小病時,到某個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就診,卻久治不愈,適逢一個偶然的機會尋得一個江湖郎中卻能手到病除,那么我們是應該選擇相信正規醫院呢,還是選擇相信江湖郎中呢?當“違法的假藥”和“生存”并列放在一起選擇時,答案或許就一目了然了。
道德與法律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此話題就同媳婦和老媽同時掉水里先救誰一樣從來沒有一個令所以人都信服的滿意答案。道德是方法,法律是標桿,看似不相干的兩種方式卻總是交織在一起無法剝離。電影中一個老大娘對辦案警察曹斌說了一句:“領導,不要再追查假藥了,我想活著”,觸動了多少人那顆脆弱的心;曹斌向局長匯報工作時說:“這案子我辦不了,我接受任何處理”,又道出了多少辛酸;程勇在接受法院審理時說道:“我犯了法,什么處理我都接受,我只想救更多的人”,再次感嘆了現實的殘酷和深深的無奈。法律作為公民的我們必須遵守,道德作為人性的準則我們必須具備,雖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每個心中都有一個平衡的契點,不為別的,為了真實的自己而活。
二、企業應當如何管理,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又該何去何從。
既然提到瑞士格列寧,不得不說一說瑞士醫藥這個公司。公司代表在整部電影中都在扮演著奸商這個角色,將只顧公司利益不盡社會義務的負面形象發揮的淋漓盡致,狡詐、陰險、勢利這些詞匯用在此人身上好像都很符合。就是這樣的一個公司,這樣的一個人將慢粒白血病患者推進了深淵,同時也將程勇逼上了一條不歸的“梁山路”。有人可能會認為,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是必要的,受法律保護的,是合情合理的。對于這個說法,我也是認可的,但是我并不認為這是可以放在一起討論的問題。在高度全球化、市場化的今天,一些企業不以如何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內部成本、提高服務標準為出發點,而是以如何打垮同行業內的對手為戰略準則,試圖在市場中占據絕對的主動以致形成壟斷的局面。表面上打著維護知識產權的旗號,私底下卻有著難以見光的丑陋的算盤,所以我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不能一概而論。認識到他人的優點,方能使得自身獲得進步,肯定他人的同時才能完善自我,就是這樣簡單道理很多企業卻難以理解,或者難以落實。寶馬奔馳和寶馬作為汽車行業的兩個巨頭在競爭方面的做法確實值得很多企業去思考與借鑒,在寶馬100周年之際,作為130年企業的奔馳發布一則廣告,大致的內容是:“感謝100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30年其實感覺很無聊。”強大的對手永遠是成長的最好伙伴,不互黑、而互敬,這是何等的胸懷和氣度。利益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但是盲目追求利益不盡社會義務的企業也很難能獲得人民的認可,瑞士醫藥公司忘記了自身作業醫藥企業的特殊性,盲目過度的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傷害了慢粒白血病患者,這不是一個有責任企業的應有行為。在當今的時代下,如何合理合法的維護企業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與義務,值得我們認真的探索與反思。
此部電影深刻的揭露了存在的社會矛盾,是一部緊密聯系人民生活的電影大作,通過對比過往,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藥品行業的不斷優化,積極尋找所存在的問題,逐步進行行業規范,努力改善著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最終實現惠民、利民的有效落實。最后,祝福每個人都擁有健康,珍愛生命,遠離藥品,人人都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2
余暉嬌羞緋紅,溫溫柔柔的融化在天際,清朗的紅陽一遍又一遍的祈福著,禱告著。它們就要消逝,將要散去了。可它們卻比朝陽還要紅熱,比黎明還有一汪勃發的純澈熱情,像是一發兜轉后又重回到起點。可熾熱的夢想早已漫溯在時間的縫隙間,歲月的涌動間,都染有溫柔的光芒?v使歲月將我們變得殘酷,可生命的脈搏下都是動人的溫熱,永恒不變。
生命本該如此,輕輕悄悄地有著它最初的模樣,但也有后來烈烈灼心的千轉百回,就像《我不是藥神》里面那群像極了我們的人。他們在殘酷的現實的凝視下膽膽顫顫,在分離、得意的錯綜復雜里躊躇糾纏。越往前方,足下的鎖鏈越發沉重。不是對錯,不是善惡,而是如毒般灼人的愧疚與害怕,這份懦弱的善良是會在黑暗靜謐的夜中迅速泛濫,占據你的整個心房,叩打你的整個心扉。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直善良的人,但卻有一直堅持的人。
他們的血肉早已模糊,被現實的狼牙虎爪撕咬地碎裂猩紅,被蜚語的鐵鏈死死地禁錮著,但他們卻仍然在堅持,堅持那心底一點點的不甘,堅持著心中那孤獨的信仰。即使連骨髓的刻劃下深深的傷痕,他們卻從未怨恨過上天的不公,甚至從不叩問。因為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他們應該去堅持,鍥而不舍。
就像癡狂的人心里也有打哆嗦的畏懼,堅強的人心里也有對未知的害怕,可他們心中更有屹立不倒的信念,程勇像是一粒迷茫的星辰,失足墜落在寥落的黑暗中,他學會了自私,學會了自暴自棄。他有著焦灼的迷茫,生活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令人難受的煎熬。他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一個能給他溫暖的父親,他不想失去這牢固的避風港,更不想被押進冰冷而又昏天黑地的監獄里。但是社會對于病人的冷漠和絕望的無奈都令他痛苦,他身處冰火交界處,無論哪一邊都是對極限的挑戰。最后,他毅然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善良。
善良的人不是全能的人,不是完美的人,更不是偉大的人,但他們身上那股油油的干凈更讓人感動。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么一句話:作家的責任只求認識,而不是批判。是的,因為生活中深深淺淺的印跡會將一顆真心籠罩,空留煙塵,一生幽幽的探尋,淌過污水,淤陷陰溝,癡迷星空,可走到終點,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歲月的盡頭,是茫茫的一片野白。世界上最美的答案,其實是無解。因為生活本來就矛盾,人亦如此,所以才有生命的活性。
張長林在影中無疑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形象,他唯利是圖,賣假藥害人,但是他在獄中的言語卻令人痛苦的感動。警察的威逼利誘突然對他沒了用,當他傻愣傻愣地笑著,猖狂囂張的大聲說,我不知道他是誰時,我只覺心臟噗通兩下,融化入了矛盾的緘默世界中。對呀,他心里還是有干凈的靈魂的。說不定,他的孩子也是白血病人;說不定,他也有一段窮得被人嘲諷、被人追打的過往。所以,他愛錢,他恨窮。但他也會感動,他感動于程勇悲傷卻又熱烈的善良。因為他知道,有知卻無畏,才是真正的善良。這就是人性,反復卻令人時不時驚喜。當代,我們應該建立一個法制的社會,但也應該建立一個法制和人性共存的社會。
屏幕上那一張張戴著口罩的臉與現實的面孔重合,我的腦袋里一遍遍浮出那些說過“對不起”的病人!八皇窍牖钪!他有什么罪?!”“對不起,醫學是有限的,我們已經盡力了!
即使貧富不同,可對生命的希望永遠相同。
慢粒只是白血病的一種,醫院里更多的是影片中反復提到的急變期病人。大大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只露出那一雙盛著恐懼、懵懂,甚至是麻木的眼,眼睛在往上大部分都是突兀的光頭,無論男女。白血病的孩子總是比其他科室里的患兒要聽話乖巧的多,或者說是沉默的多。那些腫瘤浸潤帶來的無止境的疼痛,那些流血不止的恐慌和反復高熱的乏力,已經過早的打磨了他們的嬌氣與任性。他們在喂藥時都要被反復商量討好的年紀里,已經可以一聲不吭的爬上操作臺,擺放著最方便進行骨髓穿刺或腰椎穿刺的姿勢,面不改色的吞下有強烈消化道反應的藥物;蛟S他們并不理解生死的含義,而是在認清了哭鬧毫無作用后,只能從特別疼和有點疼中做簡單的取舍。
希望就是這個影片的核心,就如同程勇的善良第二次被老呂的死激發出來的時候,當他把聊天記錄一點點放大到“希望”時,他們真正最敬佩和感激的應該是格列寧公司。追根究底,真正的希望還是這個藥本身。因為正版藥被研發出來,且治療有效,才有了仿制藥生產的前提,才有了討價還價的可能。攻克一個絕癥是件功德無量的事,單憑這一點,它就應該被所有人尊重,而臨床上多的是無藥可救、毫無希望的絕癥,但也只有希望才能使人的內心真正迸發屬于他的希望。
即便時隔境遷,可心中那一點點涌動的溫熱,永恒不變。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3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得了一種病,而這種病只有一種藥可以治療,需要終生服用,但這種藥的售價是四萬一瓶,即使是短期內的服用也足以讓一個普通人傾家蕩產。
如果沒有錢買藥了,只能孤獨的死去。
你有沒有想過,還有這樣一種藥,它的藥效和4萬塊錢的完全一樣,售價只有500,然而它是不合法的,是別的國家生產的仿制藥。但是許多得了病的人只能買得起這種藥,它是最后的希望。這意味著所有代購或銷售這種藥的人,是違法的,但許許多多的人需要它來救命,這里面包含了太多人性的丑陋和世間的悲憫。
上面我說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這種病叫慢粒白血病,這種藥叫格列寧,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賣印度性保健藥的程勇,生意差到交不起房租,妻子急著和他鬧離婚,而他的父親因為血管瘤急等著他的救命錢,于是他被逼上了一條不歸路。
電影有個場景很心酸,程勇的父親因為病重躺在他的破面包車板子上,他一邊開車一邊焦慮。如果沒有錢,他的父親只能死去;如果沒有錢,他的兒子將要被妻子帶到國外去;如果沒有錢,他的店子馬上就要被房東給關閉,這一切對他來說,太難太難了。
中年人的崩潰是無聲的,只能硬抗。
程勇的命運其實和眾多慢粒白血病患者是一樣的,沒有錢,他終將失去一切。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淚流滿面。為了找到違禁藥販子,警察把買違禁藥的慢粒白血病患者都給抓了,因為藥販子只賣500一瓶,根本沒有賺他們的錢,如果他們把藥販子供出來,藥販子被抓他們只能買4萬一瓶的正版藥,這意味著死路一條,所以都沒有做聲。這個時候,有一個老奶奶示意想要說話,飾演警察的周一圍以為她想要招供。可是她卻緊緊握著他的手怯怯地說:“四萬一瓶的藥,我吃了好幾年了,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他真的不掙錢!他只想幫我們!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誰家還沒個病人呢?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我還想活著,我不想死……”
說實話,那一刻我的眼淚就嘩嘩直流,一個成年人立刻哭得像個孩子。一個場景讓人哭并沒有什么厲害的,真正厲害的是,這些哭點都來自于他對曾經遭遇的感同身受。
最讓我痛哭不已的是小黃毛,他是慢粒白血病患者,為了保住程勇,他駕著程勇的面包車逃跑,在警察的追蹤下他喪生于大貨車的輪盤下。在搶救的醫院里面,程勇沖著周一圍飾演的警察發火,憤怒的眼睛里充滿了紅血絲,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錐心之痛。他大聲咆哮到:他才只有20歲,想活著有錯嗎?
他所不知道的是,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小黃毛,生病后為了不拖累家人,從家里跑了出來,到了屠宰場做工人,收入不高,連便宜的藥都買不起。可是他拿到藥后之后,想的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分給其他病友。他想回去看自己的父母,他還特意剪了一個頭發。可是這一切都等不及了,他的生命只能到這里畫上一個句號。
有人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笨墒俏覀兯恢赖氖,還有人拿著自己的蠟燭去照亮每一個人冬天的雪,直到把自己燃燒干凈。
然而,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這個世界對每一個人來說并不都是美好的,你萬箭穿心,你生不如死,那也只是你而已,別人永遠體會不到,也永遠不會感同身受。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他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煎熬,你永遠不會懂。
電影里有一句最戳心的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沒人愿意死去,其實都想活著,連活著也變成了奢望。程勇看過無數個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的病人,一次次看到統計患者人數的的變少,一次次把藥品的錢賣到最低,甚至是貼錢進去,最終他由壞人變成了好人。可是他不是藥神,他治不了窮病。他窮盡一己之力,最后還是失敗了。被抓后,他在警車上面看到有數不清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為他送行。審判階段的時候他說:他們吃不起天價的進口藥,他們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后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吧,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慢慢變好。
社會意義
我時常在想,韓國的電影《熔爐》推動了一個國家的立法,那我們國家有自己的“熔爐”嗎?現在終于等來了,它就是《我不是藥神》。震驚中外的“陸勇案件”確實推動了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無論是加入醫保,還是國家對原研藥的支持,還是抗癌藥的零關稅,我們必須承認,國家也在進步。
這就是《我不是藥神》特殊的社會意義,我為我們中國有這樣的國產電影而感到自豪。它已經十分克制,但還是從開始的笑聲陣陣,到最后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我能夠說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它,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慢粒白血病,曾經有那么一個群體,他們來自于千千萬萬個家庭,他們受盡煎熬,但他們依然滿含希望。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一部電影讓我們看到時代,也希望這部電影能被這個時代善待。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4
許多的事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
看過《我不是藥神》之后感覺很沉重,我為徐崢扮演的男主角點贊,同時又與數以萬計的白血病人感同深受。電影雖是取材于現實,可是如男主人公一般由賣藥盈利之后被病者的病痛所撼動以致貼著本錢也要賣便宜有效的藥給病者的善舉,這個世上又有多少呢。電影終歸是電影,只講述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現實,但真實的是高昂的腫瘤藥國家還是未能現實地定價,納入醫保的抗腫瘤藥有幾種呢,大多時候病者都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支付昂貴的藥費。
母親患結腸癌,根據醫生的建議需服用靶向藥治療,但幾個療程下來藥費高至三十多萬元,這個數字對于工薪階層來說無疑是艱難的。我們來計算下,一個上班族滿打滿算每月五千元的工資,開支生活費之后,要支付孩子的教育費,可能還要支付房貸,結余下來不過每月千多塊錢左右,遇上甩手的可能還會超支挪用下月的工資。那么每年余一萬元,要三十年才能有三十萬元,這個數字不小。母親精打細算生活,手里存款有十來萬,但距三十多萬還是有些遙遠,我們幾兄妹手里余款湊起來也只十來萬,然后如果幾個療程之后還需服藥,那么又要湊齊幾十萬。用錢買命本來是不能計算劃不劃算的,只是這個錢能買多久的命,誰也說不準。情況我們一一向母親說明,萬一到后面沒錢,就賣房子。母親永遠都顧著我們,她堅決拒絕這個方案,這么多錢用了也許還不一定能保住命,在醫生的建議下,母親吃了另外一種比前者稍便宜些的靶向藥,兩個月的藥量是三萬塊錢左右,這個是我們的經濟條件所接受的。結果,母親只吃了半年藥,便宣告不治,離我們而去。對于病人來說,能治病的藥是多么的寶貴,至今能想起母親看到藥那種欣喜而渴求的眼神。不知道用前者那種三十多萬的藥是不是能保留母親的性命,有時候想想母親的苦心,不想讓子女為難,而子女卻沒有真正地盡到該盡的義務,沒有用好藥治療母親,內疚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想起總是郁悶憂傷。朋友也是醫生,相當理解我的這份情結,她說即使用了那幾十萬的藥,你母親最多延遲一年半載的生命,生活質量極差,這樣活著也是很痛苦的。話雖這么說,用三十幾萬買一年的性命太過昂貴 ,但如果這昂貴 的藥真能如影片中結局所述國家將在2018年將之納入醫保,那么幾十萬的藥平民百姓也是可以吃得起的,母親至少還可以多陪伴我們一年半載呀。
非典過后,國家重視了全民的健康,醫藥衛生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農合本著讓廣大農民都能看得病的原則對患者的醫藥費進行一定比例的補償,基本藥物制度的出臺本義是讓全國人民享受到低價藥、實惠藥,可是事實卻偏離了這份初衷。新農合的政策在鄉衛生院看病報銷比例高,到了省市比例會降低幾十個百分點。那么,到省市去看病的也應該都是大病了,我就想問一問,新農合的這個報銷比例對重病患者有多大作用,農村里因大病致貧的家庭那么多,新農合的政策下來是不是真的解決了因病致貧的問題。鄉衛生院能看的是常見病多發病,那么我又想問,患個感冒肺炎的老百姓看得起,花的錢最多也不過幾千塊,又何需百分多九十或是百分之百地報銷呢?所以,這個新農合的補償政策從根本上來說解決不了人們看病難的問題;舅幬镏贫雀欠艘乃嫉爻雠_了一系列的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用的僅僅是最基本的藥物,以前能買到的常用藥不是不中標就是不允許采購,老百姓呼聲一遍。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更改不好的舊制度與措施,以新的科學的先進生產力來替換它。那么,如果真要讓全民能看得起病、杜絕因病致貧,首先我們補償的方式與比例得與之前的進行倒三角式的倒置。人民群眾能看得起的病只要報銷少部分就行了,而真的患到重病,危及到一個家庭的命運之時,應當得到國家的關注與支持,至少可以提供百分之八十的報銷,而那些所謂的治癌特效藥就應全部納入醫保,在醫保范圍內享受百分之八十的報銷,我想這也是所有重癥患病家庭的心聲。
許多高層的設計者,未必能真正了解社會最底層的疾苦。他們吃得起最好的藥,享受得起最好的醫療。
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任何政策出臺必然有利有弊,每一個弊端的發現必然是一個創新的好的開始?催^《我不是藥神后》深信,該片能順利地公演,并如此賣座,想必國家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日驅了解,下一步的改革一定會是利民惠民的。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5
小的時候,家里只有一個黑白電視機,每天晚上在院子里面乘涼到十點半,等電視播的神雕俠侶。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可以緩存電影,沒有數字電視,幾百個臺可供選擇,卻覺得當時的一個臺,一部電視劇是那么好看。
現在電影院里面出現很多商業片,很多只是一味追求當紅明星,加上一系列商業廣告的植入,讓電影不倫不類。好的電影是有的,產量極低,但是我想說《我不是藥神》是部走心的電影,電影制作人走心了,很多看過的觀眾我相信也是走心了。
初次看到程勇,我就覺得他就是網上文章所說的那種“油膩中年男”,市儈,抽煙喝酒,打女人,沒本事,頭頂頂著油膩的烏云在煙霧繚繞中,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是不太待見這種人。
但是,他心底有法律的底線,老呂在找他買假藥的時候,他的本能是拒絕,可以說他懦弱,可以說他守法,他也確實拒絕了。伴隨劇情的第一個小高潮,他住在養老院的老爸得了血管瘤,他需要一筆錢來動手術。他到了印度,廠長問他是不是想當救世主,他說我是為了賺錢。是的,那個時候他只是為了想賺一筆錢,給他爸爸治療。
賺到一小筆錢,就如同所有的暴發戶一樣,恨不得把之前為了錢的無奈,現在全部用錢去砸給生活,他吃喝玩樂,肆無忌憚。直到他碰到了一個真正賣假藥的張長林,張長林賣的假藥,吃不死人,救不活人,只會一次次踐踏病人的希望,對于活著的'希望。這個時候,程勇在張長林的威脅下,經過權衡后,決定退出賣藥。我說的是賣藥,不是賣假藥,剛看完這部電影,我實在說不出來他賣的是假藥。里面大媽對警察說了一句“你們說他是假藥,我們是病人,難道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假藥”
沒有賣藥之后的程勇,有了張長林的兩百萬啟動資金,開辦自己的工廠,搞得有聲有色,依然是點頭哈腰,一臉市儈,但是這個時候看著卻沒有之前的中年油膩男的感覺,也許是他也算是個成功人士,也許他建了個利落的發型,開了個小車,也許是因為他和所有中年父親一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讓他不得不低頭。直到他碰到了老呂的老婆,那個曾經感謝他干了一杯白酒的女人,看著他跪在地上求程勇,生活仿佛在他身上留下了十年的痕跡。程勇還是去看了老呂,他慘白的嘴唇露出招牌式的微笑,看著讓人心暖更多是讓人心疼。
護士來給老呂做清創,老呂揭開衣服的那個創口,我感覺到害怕,在病房外,聽著老呂因為痛苦而發出變形的痛苦。病痛是可以磨滅一個人的所有尊嚴,不管你家財萬貫,不管你錚錚男兒,在你身上有病痛的時候,你就像是案板上待宰的牛羊,這個時候才明白,在疾病面前,人力是多么有限。伴隨著老呂結束自己的生命,把整部劇推向高潮,程勇重新賣藥,找來了之前的伙伴,跳鋼管舞的劉思慧,牧師,殺豬場的黃毛。
重新開始賣藥和之前的不一樣,程勇以500元的價格,倒貼給病友,他緩解他們的痛苦,重燃他們對生命的希望。這群人只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白血病人,他們都想活下去,他們都想患這個病的人可以活下去。
后面劇情發生了轉折,一群白血病患者被警察抓了,他們都沉默,他們在保護程勇。最后一位老奶奶站了出來:“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還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這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警察在經歷思想斗爭之后,最后把他們全部放了。警察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么,也許是辦事不利,也許是懲罰,也許是站在權利的更高端,他放棄了這些。老奶奶說的那句話,我突然想起之前有個人給我說的一句話:自從確診后,感覺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和上帝借的,我格外珍惜,格外小心翼翼”,一個病人,可以拖垮一個小康之家,有的人可以賣房,有家人可以依靠,還有很多人事沒有人可以靠,默默地等死,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世界。
還有個讓我非常觸動的點,就是張長林被補之后,警察告訴他供出背后的藥販子可以減刑,他為了保護程勇放棄減刑。張長林并不是白血病人,他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但是心里對白血病人的惻隱之心卻讓他選擇保護程勇。
最終,黃毛也死了,20歲,最美好的年華,他已經剪掉他的黃頭發,準備回老家去看看,最終還是沒有回成,程勇也被捕了,在宣判結束后,那些買過他藥的人站在道路兩側,摘下他們的口罩,目送程勇,警察顯然也是被眼前的情景震驚了,放慢了車速。這個情景,我直接聯想到十里長街送總理,程勇或許和周總理沒法比,但是這些人都是默默的表達自己的尊重。
法大于情,法律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違反法律的人,電影程勇的被抓判刑,讓很多人難過很久,在最后,程勇出獄,得知格列林已經被納入醫保,他露出了放松的笑容,那種笑容比他出獄的笑容還讓人動容。
每年新出來的病痛越來越多,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力度,改善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醫療制度,真正實現,每個人,買的起藥,住得起院,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6
電影《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故事改編。影片前半段的風格荒誕帶有黑色幽默,后半段的寫實沉重,催人淚下。劇情介紹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開始販藥斂財,之后良心發現的故事。
劇中出現了大量的因為沒錢,吃不起藥,只能等死的白血病人。在電影中顯現了真實的人性。這個世界仍存在無數痛苦,委屈,和不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但它的天平總在向希望指引的方向偏轉著,盡管十分緩慢,盡管不是沒有代價,卻那樣堅定不移,讓人充滿信心。
影片中出現了一個病入膏肓的年輕爸爸,一個網絡人脈廣闊的舞女,一個會說英語的老神父一個人有點非主流的打工小哥,這些人組成了影片主人公程勇麾下的游擊戰隊。在事業的穩步上升中主人公越來越發現這個行當比他想象的復雜多了,也正被這一個單純的金錢游戲悄悄地改變著。在影片的后半段,劇情發展越來越透出悲情的色澤,它毫無保留的把血淋淋的事件映在我們的眼球上:聲嘶力竭的哭嚎,眼球充血的決裂,你死我活的搏斗,窮途末路的困窘,無可奈何的絕望……還有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我們已經對他們生出重重牽掛之時,猛然離世……
當劇中的老奶奶老淚縱橫:誰家還沒個生病的人。當程勇抓狂嘶吼:他想活命,有什么錯!負責抓捕他們的曹警官兩次沉默--跟我們一樣,他的心在顫抖,經歷著自我質疑:曾經拍著胸脯要蕩清假藥團伙,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無力承受事實,無法辨別是非。
電影默默的行使了紀錄片的職責,儼然帶著我們走近白血病患,真真切切地揭開了這個世界上的殘酷一角。這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每天都在豁命掙扎,只為見到第二天的日出,那掙扎飽含諷刺,名副其實的Dying to survive。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真人真事,它也恪守了顯示的維度,沒有在結尾讓制藥公司受到制裁,搞個大團圓的英雄光環來麻醉我們。它沒有制造一個虛假的天堂,而是旗幟鮮明地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全體人類中的人性之善,與人性之惡的對抗。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潛藏的善意,只有在更多的善意澆灌下,才能變得強大,戰勝人性中的自私,怯弱和冷漠
《我不是藥神》以出色的題材,探討了種種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在刻畫困境的同時,更讓人思考困境。題材中蘊藏著的溫暖和希望,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讓人感受到該片的人性力量。阿婆說: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徐崢說:他才20歲,他想活著,他有錯嗎?當一個普通人面對疾病是多么的脆弱不堪,當一個面對疾病折磨卻因為沒錢只能等死,是多么的絕望,而這就是現實。
希望世界就像片中所說的那樣:愿世界變好,不是因為救世主,而是因為追光者。愿你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亦是主人公在影片結尾所說的,我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
《我不是藥神》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
一位賣保健品的店主,他的家境貧窮,這一天,店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想要讓店主買賣藥品。店主拒絕了。之后因為店主家里的父親也生了一個重病,家境又貧窮,連店租都交不起,所以聽這個人說,這種藥叫格列寧只要從印度偷運過來,就可以對他出高價購買。最后店主程勇答應了,從印度偷運來了三箱格列寧藥物,于是向這個呂受益要錢,他交不出。
原來他也是個貧凡人家,他得了一種重病與程勇父親病情相似-白血病,中國正在泛濫這種病,因為德國藥品太貴,所以買不起。
也只能通印度沒行證的藥品來救命。于是他們兩開始偷偷的賣藥,藥都賣的非常便宜,但沒有賣出去一個。只好通過病人群主劉思慧,他們偷偷的全賣給了病人,病人們也有好轉。為什么劉思慧會幫助他們呢?因為呂受益是她的好朋友之一,再加上她的女兒不幸也患上這種可怕病。
最后被警察發現有人偷賣,開始抓捕,終于抓到了程勇是主犯。這部電影的悲催事件是真實的,這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
讓我感悟到了:人的生命是多么重要!只要一但生了重病都有可能無法挽回。所以要珍愛生命,愛護身體健康。一但失去了,就沒了第二次。當然會得這種病有時都是因為沒有養好精神,亂吃垃圾食品。這就讓我更加明白了,人要多喝水才會有源泉的動力,不吃垃圾食品才會有好的身體。
生命是寶貴的,緊緊的抓住它創造輝煌的人生,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02-23
《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11-17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01-05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06-27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06-26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2-13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2000字01-24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900字08-24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500字09-14
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精選3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