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動地》觀后感4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驚天動地》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驚天動地》觀后感1
今天看了一下電影《驚天動地》,影片講述的是我軍某集團軍摩托化步兵旅在進行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訓練演習中,突遇地震災害,在通訊、交通中斷,與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旅長唐新生毅然帶領部隊,視地震災害為第一命令,視搶救人民生命為第一信號,歷經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進行奮不顧身的生死救援。在戰區和前線指揮部領導下,與后續趕來的各軍兵種部隊及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奮戰,舍生忘死地營救映川中學師生和羌寨溝受困群眾,成功地化解七頂山堰塞湖險情和化工廠次生災害危機的動人故事。
從一個摩步旅官兵積極投入抗震救災斗爭為切入點,寬正面、大視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發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社會生存環境帶來的嚴重破壞,給人世間最寶貴的生命造成的摧毀打擊。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難時刻,人們的生命所迸發出的強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嚴和人情的溫暖。剎那間房倒屋塌,一位母親不顧自己安危,把一輛嬰兒車拋出屋外,自己卻被壓倒在廢墟里。一位教師把驚恐的學生塞進講臺下,自己用身體掩護著同學的安全。一位縣委書記不顧自己家中受難,親人失散,組織群眾團結自救互救。一對青年戀人為救災奔忙,幾次相遇卻失之交臂。在人民群眾遭受危難之際,作為視人民利益重于自己生命、視人民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當然地沖鋒在前,挽救人民群眾于危難之中。當孤立無助的災區群眾在凄風冷雨中看到遠處漫過山岡的紅旗,泣不成聲地呼喊著:“解放軍來了!”時,任何一個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會為之動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敘事與細膩感人的細節有機結合,既表現了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場景,如我軍陸、海、空三軍快速開進,長途奔襲馳援災區,其中許多鏡頭都是在第一現場拍攝的真實寶貴的紀錄片資料,展示了我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影片又生動刻畫抗震救災官兵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長當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軍救出的孤兒,如今成為這個隊伍中的一名指揮員,他與妻子海軍醫療隊的醫生魏霽虹戰地相遇時,正是緊張救助一位性急沖動的災民動手打他的時候。他默默地承諾著“人應該懂得感恩和回報”,身先士卒地指揮部隊攻克一個又一個困難考驗,最后化解了化工廠的次生災害危機。剛入伍的新戰士田野,爭當突擊隊員,在余震中為保護學生,用身體擋住了垮塌的樓板。戰區副司令員梁志東與兒子在救災前線意外相遇,不僅父子握手冰釋前嫌,而且從兒子所帶來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災中國際社會支援的背景。還有象征著生命意義的跳動的紅櫻桃,憑吊遇難同胞的磚頭林、千紙鶴,一位不知名的小戰士細心呵護撫摸從廢墟中救出的小白兔,眾多戰士和學生在晃動的手電光影中,為剛獲救的同學過生日的歌聲等,都匯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渾交響,讓人們在悲壯中感到普通的平凡的卻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
電影是一個時代的印跡,是傳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用電影藝術再現抗震救災偉大斗爭,用影像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弘揚當代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抗災難的傳統美德。團結就是力量,當全人類都已然對這樣的話語耳熟能詳的時候,我們就是用這樣一個最為簡單的道理震撼了全世界,再一次讓世界人民了解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與巨大潛力。
在這樣重大的災情面前,無論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什么地方有著怎樣的不足。但是比之過去如何?我們的祖國正在進行著史無前例的偉大進步,在這樣的進步之中難免會有著微末細節里的瑣碎與不足。但是不足是用來通過努力和行為去彌補與完善的,而不是掛在嘴上說的。我們應當去堅信,沒有人能比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做得更好,而我們也會做得更好,進步得更快,創造出更多奇跡來!我們也應當記得那些慘痛的教訓和回憶,大聲的回應自己心中的聲音,我們將更加努力的去創造新的生活,我們將更加用心的致力于新中國的建設中去,為了那些曾經經歷苦難的人們,也為了那些今后將因為我們而避免遇難的同胞戰友們……
看完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理解了生命的意義,那就是我們要好好活著,好好活不是行尸走肉般的活著。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只有在努力奮斗、競爭中才會讓我覺得自己活著,才會覺得自己在好好的活著,才會不辜負親人、朋友、老師的期望。其實人生就是問題疊著問題,我們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所以我們遇到困難問題時是要想著怎樣解決它,從中能學到什么,而不是去退縮,迎難而上才應該是我們大學生的風格。我覺得我們班級甚至學院都應該組織同學觀看《驚天動地》這部電影,它能很好的震撼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大學生從中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我們的現狀。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抱怨各種不滿而不是努力去改變,是不是應該珍惜珍貴的生命而是去虛度光陰無所作為,是不是應該珍惜我們之間這來之不易的緣分,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去思考。
珍惜現在,努力吧,我的朋友們,未來時我們的!
《驚天動地》觀后感2
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故事片《驚天動地》(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真實再現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歷史場景,深情展示了全國軍民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英雄壯舉和煥發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給觀眾帶來視覺的震撼、心靈的沖擊和精神的激勵。
影片講述的是我軍某集團軍摩托化步兵旅在進行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訓練演習中,突遇地震災害,在通訊、交通中斷,與上級失去聯系的狀況下,旅長唐新生毅然帶領部隊,視地震災害為第一命令,視搶救人民生命為第一信號,歷經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在第一時光趕赴災區,進行奮不顧身的生死救援。在戰區和前線指揮部領導下,與后續趕來的各軍兵種部隊及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一齊奮戰,舍生忘死地營救映川中學師生和羌寨溝受圍群眾,成功地化解七頂山堰塞湖險情和化工廠次生災害危機的動人故事。
影片以紀實的風格、平實的手法,從一個摩步旅官兵用心投入抗震救災斗爭為切入點,寬正面、大視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發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社會生存環境帶來的嚴重破壞,給人世間最寶貴的生命造成的摧毀打擊。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難時刻,人們的生命所迸發出的強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嚴和人情的溫暖。剎那間房倒屋塌,一位母親不顧自我安危,把一輛嬰兒車拋出屋外,自我卻被壓倒在廢墟里。一位教師把驚恐的學生塞進講臺下,自我用身體掩護著同學的安全。一位縣委書記不顧自我家中受難,親人失散,組織群眾團結自救互救。一對青年戀人為救災奔忙,幾次相遇卻失之交臂。在人民群眾遭受危難之際,作為視人民利益重于自我生命、視人民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當然地沖鋒在前,挽救人民群眾于危難之中。當孤立無助的災區群眾在凄風冷雨中看到遠處漫過山岡的紅旗,泣不成聲地呼喊著:“解放軍來了!”時,任何一個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會為之動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敘事與細膩感人的細節有機結合,既表現了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場景,如我軍陸、海、空三軍快速開進,長途奔襲馳援災區,其中許多鏡頭都是在第一現場拍攝的真實寶貴的紀錄片資料,示了我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影片又生動刻畫抗震救災官兵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長當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軍救出的孤兒,如今成為這個隊伍中的一名指揮員,他與妻子海軍醫療隊的醫生魏霽虹戰地相遇時,正是緊張救助一位性急沖動的災民動手打他的時候。他默默地承諾著“人就應懂得感恩和回報”,身先士卒地指揮部隊攻克一個又一個困難考驗,最后化解了化工廠的次生災害危機。剛入伍的新戰士田野,爭當突擊隊員,在余震中為保護學生,用身體擋住了垮塌的樓板。戰區副司令員梁志東與兒子在救災前線意外相遇,不僅僅父子握手冰釋前嫌,而且從兒子所帶來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災中國際社會支援的背景。還有象征著生命好處的跳動的紅櫻桃,憑吊遇難同胞的磚頭林、千紙鶴,一位不知名的小戰士細心呵護撫摸從廢墟中救出的小白兔,眾多戰士和學生在晃動的手電光影中,為剛獲救的同學過生日的歌聲等,都匯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渾交響,讓人們在悲壯中感到普通的平凡的卻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
《驚天動地》作為一部類型化的災難片,在創作拍攝上注重運用國際上災難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在風格樣式上營造緊張、驚險、懸念,又把握好災難的真實與藝術的再現的關系,為了真實地展示地震的慘烈和破壞場景,攝制創作人員深入到綿竹、北川、漢旺、寶興、都江堰、什邡等重災區搶拍了超多的實景戲,其間得到了當地政府、災區群眾和駐軍部隊的大力支持。一些參演的群眾演員本身就是受災群眾,參拍部隊就是當時參加抗震救災的英雄部隊,他們真情投入,忘我工作,為影片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后期合成制作中,為了營造視聽效果奇觀,八一廠技術人員與中影華龍數字有限公司、電影學院美術特效教研室一同合力攻關,使傳統特技和數字高科技有機結合,數字合成鏡頭多達520個,創國產電影之最,使這部影片有了比較完美的藝術和技術的精彩呈現。
電影是一個時代的印跡,是傳承精神禮貌的.重要載體。用電影藝術再現抗震救災偉大斗爭,用影像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弘揚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時代和人民賦予軍隊電影工作者的崇高職責和使命。能夠說,《驚天動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實踐。
《驚天動地》觀后感3
或許在那之前,我們也曾疑惑,經歷迷惘,也曾不止一次問訊自己,一個人究竟能為另外一個人付出到怎樣的地步?友人如何?親人如何?愛人又如何?
而無論我們得到了怎樣的答案。我想,我們任何一個人心中都理所當然的有著一個凜然而不可褻瀆的神圣所在,那里聚集著我們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志,以及力量的源泉。當這一珍貴的東西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奮力向前哪怕是要失去一切。包括生命。
但,如果把這一守護的對象換成是陌生人呢?當一個未曾蒙面的人受到危難的時候,我們會做出一些什么樣的反應與行為?是否也能夠奮不顧身,是否也能不計回報,是否還能大意凌然?
作為出生在80年代中期的這一代人,我常常諷刺自己沒有信仰,不懂得關愛。也時常感嘆在市場經濟的巨大壓力下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在金錢的誘惑力之下,人們已然丟棄了大多過去的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詬病,與美德。只為了更好的融入日前的社會大環境里去。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為了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我們吃苦努力,同時也不擇手段的對付競爭對手以及所有有可能阻礙到我們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于是一次又一次的欺騙與隱瞞他人,以及被他人所欺騙。每一次的謊言與攀爬,都另自己變得一分的不信任他人,也都另自己更懂得如何為自己的行為尋找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確實,在我們身處城市里那些隨處可見的乞兒游子之中,又有幾個是真心尋求幫助的受難之人呢?正因如此,我們,至少是我,在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去猜測比之街頭上的乞丐我們誰更需要幫助一點……于是,便開始覺得世上已然真情難尋,真心消亡,真意不再。
直到地震之日。
…………
……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故事中,“一位資深的行乞者對一位新加入的同伴說道‘不用擔心,這個社會的人們對于那些只要吃飯不要錢的乞丐還是十分寬容的’,”其出處自己已經記不大清楚,但這個內容卻總是令我記憶猶新。
是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來,無論外國人怎樣看待我們這樣一群“沒有信仰的人”,但是我們心中的善意從未泯滅,我們一直有著那樣一個未曾被資本主義侵蝕的潔凈之處。盡管在大環境的壓力面前它已經逐漸黯淡,卻從未放棄過去爭取每一次能夠綻放光芒的機會。只要任何一簇星火,便能展開燎原之勢迅猛而起,令世人震驚,令同胞振奮……這,正如同自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那一新概念一般。何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至少有那么一點兒的根源就在這里。
我們不畏艱難,不辭辛苦,不懼危險,只因為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信仰與信念。我們知道有國,且無比熱愛;我們知道有同胞有親友,且無比忠誠;我們也知道應該怎樣去把握展現信念的機會,不讓自己后悔。于是我們能夠創造奇跡,我們也能夠不止一次的震撼世界,更可以堂堂正正的站立在人世間而不后悔。
這便是骨氣。
盡管去年的這場災難之中,有著很多非議,也有無數反思,但在這樣僅僅只是電影的觀后感之中,我們所去看到的,應該是每一個對地震關心的人們所付出的真情,每一份投入到這一次地震救援活動中的赤子之心……。以及其中最為值得我們敬佩去熱愛的的人民子弟兵們。
無論在何時,也無論在何地我們曾經怎樣的談論過他們。但是至少在新中國歷史的剪影之中,沒有哪一次的救援活動中沒有他們,也沒有哪一次的行動中有那么一個人付出比他們付出得更多,更沒有在哪一次的行動之中,有著比他們更單純更努力和更可愛的人。
同樣,在這樣重大的災情面前,無論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什么地方有著怎樣的不足。但是比之過去如何?我們的祖國正在進行著史無前例的偉大進步,在這樣的進步之中難免會有著微末細節里的瑣碎與不足。但是不足是用來通過努力和行為去彌補與完善的,而不是掛在嘴上說的。我們理當去堅信,沒有人能比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做得更好,而我們還會做得更好,進步得更快,創造出更多奇跡來!我們也理當記得那些慘痛的教訓和回憶,大聲的回應自己心中的聲音,我們將更加努力的去創造新的生活,我們將更加用心的致力于新中國的建設中去。為了那些曾經經歷苦難的人們,也為了那些今后將因為我們而避免遇難的同胞戰友們……。
團結就是力量,當全人類都已然對這樣的話語耳熟能詳的時候,我們就是用這樣一個最為簡單的道理震撼了全世界。再一次另人們了解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與巨大潛力。
而在今后,我們還會創造出更多的震撼與奇跡來,會創造出更輝煌的未來來,只要我們心中還有祖國,有黨。我們便有著能擊倒一切困難的力量與信念。
《驚天動地》觀后感4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故事片《驚天動地》(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真實再現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歷史場景,深情展示了全國軍民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英雄壯舉和煥發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給觀眾帶來視覺的震撼、心靈的沖擊和精神的激勵。
影片講述的是我軍某集團軍摩托化步兵旅在進行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訓練演習中,突遇地震災害,在通訊、交通中斷,與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旅長唐新生毅然帶領部隊,視地震災害為第一命令,視搶救人民生命為第一信號,歷經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進行奮不顧身的生死救援。在戰區和前線指揮部領導下,與后續趕來的各軍兵種部隊及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奮戰,舍生忘死地營救映川中學師生和羌寨溝受圍群眾,成功地化解七頂山堰塞湖險情和化工廠次生災害危機的動人故事。
影片以紀實的風格、平實的手法,從一個摩步旅官兵積極投入抗震救災斗爭為切入點,寬正面、大視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發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社會生存環境帶來的嚴重破壞,給人世間最寶貴的生命造成的摧毀打擊。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難時刻,人們的生命所迸發出的強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嚴和人情的溫暖。剎那間房倒屋塌,一位母親不顧自己安危,把一輛嬰兒車拋出屋外,自己卻被壓倒在廢墟里。一位教師把驚恐的學生塞進講臺下,自己用身體掩護著同學的安全。一位縣委書記不顧自己家中受難,親人失散,組織群眾團結自救互救。一對青年戀人為救災奔忙,幾次相遇卻失之交臂。在人民群眾遭受危難之際,作為視人民利益重于自己生命、視人民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當然地沖鋒在前,挽救人民群眾于危難之中。當孤立無助的災區群眾在凄風冷雨中看到遠處漫過山岡的紅旗,泣不成聲地呼喊著:“解放軍來了!”時,任何一個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會為之動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敘事與細膩感人的細節有機結合,既表現了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場景,如我軍陸、海、空三軍快速開進,長途奔襲馳援災區,其中許多鏡頭都是在第一現場拍攝的真實寶貴的紀錄片資料,展示了我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影片又生動刻畫抗震救災官兵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長當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軍救出的孤兒,如今成為這個隊伍中的一名指揮員,他與妻子海軍醫療隊的醫生魏霽虹戰地相遇時,正是緊張救助一位性急沖動的災民動手打他的時候。他默默地承諾著“人應該懂得感恩和回報”,身先士卒地指揮部隊攻克一個又一個困難考驗,最后化解了化工廠的次生災害危機。剛入伍的新戰士田野,爭當突擊隊員,在余震中為保護學生,用身體擋住了垮塌的樓板。戰區副司令員梁志東與兒子在救災前線意外相遇,不僅父子握手冰釋前嫌,而且從兒子所帶來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災中國際社會支援的背景。還有象征著生命意義的跳動的紅櫻桃,憑吊遇難同胞的磚頭林、千紙鶴,一位不知名的小戰士細心呵護撫摸從廢墟中救出的小白兔,眾多戰士和學生在晃動的手電光影中,為剛獲救的同學過生日的歌聲等,都匯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渾交響,讓人們在悲壯中感到普通的平凡的卻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
《驚天動地》作為一部類型化的災難片,在創作拍攝上注重運用國際上災難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在風格樣式上營造緊張、驚險、懸念,又把握好災難的真實與藝術的再現的關系,為了真實地展示地震的慘烈和破壞場景,攝制創作人員深入到綿竹、北川、漢旺、寶興、都江堰、什邡等重災區搶拍了大量的實景戲,其間得到了當地政府、災區群眾和駐軍部隊的大力支持。一些參演的群眾演員本身就是受災群眾,參拍部隊就是當時參加抗震救災的英雄部隊,他們真情投入,忘我工作,為影片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后期合成制作中,為了營造視聽效果奇觀,八一廠技術人員與中影華龍數字有限公司、電影學院美術特效教研室一同合力攻關,使傳統特技和數字高科技有機結合,數字合成鏡頭多達520個,創國產電影之最,使這部影片有了比較完美的藝術和技術的精彩呈現。
電影是一個時代的印跡,是傳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用電影藝術再現抗震救災偉大斗爭,用影像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弘揚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時代和人民賦予軍隊電影工作者的崇高職責和使命。可以說,《驚天動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實踐。
【《驚天動地》觀后感4篇】相關文章:
《驚天動地》觀后感10篇03-16
《重生》觀后感03-17
功勛觀后感03-17
故宮觀后感03-15
《后浪》觀后感03-11
流感觀后感03-11
后浪觀后感03-11
京劇觀后感03-07
小學觀后感03-06
錢學森觀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