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交卷后知識會全部忘光
明明在考試之前還背得十分熟的知識在交卷后就立馬忘光?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為何在交卷后知識會全部忘光,歡迎大家閱讀。
蔡加尼克效應:才下手頭,也下心頭
人們對于未完成的任務會記憶得更加深刻,而對于那些已經完成的任務,會更易遺忘。俄國心理學家蔡加尼克最先提出了這個猜想,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來驗證它。他首先給被試布置了各種各樣的小任務(例如根據顏色串珠子、演算數學題、說出以A開頭的城市名等等)。在實驗中,每個被試會接受15-22項任務,其中一半的任務允許被試完成,而另一半的任務則會被實驗者中途打斷,打斷的方式是讓被試轉而去做另一個新任務(每個被試被打斷的任務有所不同,以此來確保每種任務被完成和中止的次數相等)。在實驗結束時,實驗者會臨時要求被試回憶所有做過的任務并記錄下來。
結果發現,在被試回憶起的所有任務中,未完成任務數量幾乎是已完成任務數量的2倍,也就是說,被試對未完成任務的記憶比已完成任務更為深刻。蔡加尼克又進一步發現,那些在最后關頭被打斷的任務更易被記住,要比任務開始后不久就被打斷的回憶程度更高。
在幾十年后,Savitsky等人(1997)通過實驗再次發現了蔡加尼克效應。研究者讓參與者寫下3件后悔做過的事情以及3件后悔沒有做的事情,并在幾周后令他們重新回憶自己寫過的事情。結果清晰地表明,參與者對后悔沒有做的事情記憶得更為清晰。也就是說,因無所作為而產生的遺憾要比行動后所產生的遺憾更加記憶深刻。
還沒有走到盡頭,我怎能忘記你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在記憶的24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但這卻難以解釋在相同時間內,我們為何對未完成任務遺忘得更慢。心理學家勒溫提出了新的觀點:用動力學理論來解釋蔡加尼克效應背后的原因。
考前我們總會祈禱“考的都會,蒙的全對”,我們期望得到一個好的成績。這種需求打破了之前維持的`心理平衡,使得我們的心理環境中產生一種張力,這時的你就像一支拉緊的弓箭,時刻警示著自己“不要遺忘”。但如果任務完成,或是心理上認為這件事情已經做好了,弓上的箭就飛了出去,張力也就此釋放。
考試后的你并不是突然變得“健忘”了,而是釋放的張力系統讓你不再執著于記住那些知識。這種張力系統會無形地影響著我們的各種記憶。
同樣的,那些未完成的事情使得我們的張力系統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我們反反復復回憶起那些錯過的瞬間。
時刻惦記,一直積極
當然,蔡加尼克效應帶給我們的也不全是負面影響,巧用它也可以取得好的結果。未完成任務的情結可以讓人時刻惦念,從而維持興趣,保持積極性。許多教育者就是利用了蔡加尼克效應的積極面,在教授課程中設置懸念、適當留白,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提高了對知識的記憶程度。
有些知識僅僅是為考試而準備的,所以我們考完就忘,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但有些知識不單與考試有關,這部分知識值得我們印刻在腦海里,銘記一生,我們當然不能僅以取得好成績為目的去學習它們。
【為何在交卷后知識會全部忘光】相關文章:
初中英語全部語法知識大全08-30
職稱英語教科書全部背誦法知識簡介02-20
如何在面試中化劣勢為優勢11-08
如何在考試后合理地調整學習心態08-04
唱歌全部技巧10-03
大學生畢業后如何在長沙辦理落戶手續03-19
淺析如何在招聘會現場進行面試01-14
學生會安全部工作計劃-學生會工作計劃12-31
職場新人如何在職場中“化蛹為蝶”08-10
最新汽車出險后理賠知識方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