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讀書筆記
熊孩子是這個星球上最恐怖的生物,他們的破壞力往往會超出你的想象。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讀書筆記。
關于關注:
孩子需要的是被關注,所以被關注的動作都會被放大和加強。如果正面行為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那么負面行為必然會越來越多;孩子的世界中,所有的行為都是有“目的”和“原因”的,被訓斥總比被忽視來的強。
關于語言:
孩子在3-6歲,可能會用很激烈或者灰色甚至黑色的詞語來形容,需要關注的是說出來的時候孩子是真的悲傷還是隨便說說,如果真的悲傷,那么需要立馬關注與疏導,如果只是說說,可能是剛剛從別人那里學到的,那么岔開話題就可以了。
關于情緒:
孩子的情緒表達都是和外部環境學習的,我們是否也經常表達的過于激烈與情緒化。在自己有壞情緒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學會先離開、深吸氣、冷靜過后再找孩子談。
關于行為:
希望孩子做哪些行為,使用引導而不是強制,讓孩子自己去找辦法,引導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用GROW模型和頭腦風暴。
關于問題:
一定要分清楚,問題是應該父母解決的還是孩子解決的,不要越俎代庖。判斷的依據是:1、這個問題是否干擾到父母的生活?2、這個問題是否對孩子或者他人有危險? 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那就是孩子的問題,比如刷牙、洗臉、寫作業。如果其中一個是肯定的,那么就是父母需要一起解決的問題。
延伸閱讀:
摸清“熊式心理”,別讓熊孩子毀了你的假期
1有的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對TA的有求必應,所以無論在哪里,TA都會隨時開啟無理取鬧模式,讓身邊的人吃盡苦頭;
2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媽媽猜東,孩子向西”的情況,在還未弄清孩子真正的想法時,依然根據自己的猜測與孩子互動,最后不僅鬧得自己身心疲憊,孩子還愈加不聽話;
3就算是一家人都放假窩在家里,卻是“大眼瞪小眼”,沒有任何溝通。這也是因為孩子發現自己的感受總是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就可能失去溝通的欲望,變得沉默寡言。這樣,孩子的心思就更難被父母了解,親子關系形成惡性循環;
4…………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備受父母長輩的寵溺,就這樣被“愛”成了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甚至成了人們眼中的“熊孩子”。也許這種說法并不全面,但也能將如今的現狀窺見一隅。是啊,現在有多少父母對自家的孩子是責備不足、疼愛有加?有多少父母一味地幻想孩子能一夜之間頓悟成知書達理、仁愛包容的好人?又有多少父母永遠都是無原則地遷就和縱容著孩子?
當如何教育“熊孩子”成為了家長們最撓頭的問題時,旁觀者清的圍觀群眾也開始吐槽了:所謂的熊孩子,其實背后都有熊家長……
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多數是家長們從未好好了解過孩子,不懂他們真正的需求和愿望!親子關系是在心與心的良好互動中建立和鞏固的,孩子最親的,總是那個最理解自己的人。不懂孩子的父母與孩子溝通困難,親子關系逐漸惡化,一旦惡化,孩子就會變得難以管教,成為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專家建議:家長請不要“簡單粗暴”
1親情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家長長期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給孩子安排了無數個興趣班,美其名曰“全面發展”,實則是忽視親情交流和孩子的心理發育。缺乏足夠的親情交流,孩子會變得不聽話、愛發脾氣,長此以往,家長很容易與孩子在心理上產生隔閡,難以溝通。
所以,家長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成長中的個體,應該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而不是想當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測孩子的想法,用成人的眼光來審視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只有良好的親子溝通,才能真正的讀懂孩子。
放假了,無論是工作或學習都會比較輕松,孩子的精神壓力相對來說較小,是與孩子進行心靈交流最寶貴的時間。家長應該盡可能地陪孩子去公園、動物園、游樂場、書店等戶外進行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活動,在孩子得到娛樂放松的同時,也與孩子進行了心靈的交流,使孩子能健康成長。
2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時,家長們應該關心、支持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第一時間就否決。比如,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孩子們在學校里就被學習課程安排地滿滿的,好不容易放假了,孩子更希望有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無論是下棋、練書法、聽音樂、畫畫、滑冰、游泳等等,都能培養孩子樂觀向上、勇敢拼搏的優良品質,也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個性形成、自信心的培養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支持孩子并不等于對他有求必應。家長要做到實時監督,避免讓孩子沉迷某些意義不大甚至對身心有危害的活動,比如整天坐在家里看電視、長達數小時的上網、結伴斗毆等。家長應該及時開導、正確引導,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廣交朋友,親歷生活的磨礪,同時在與各種親戚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為人處事的良好習慣。
孩子不是儀器,不能機械化地照搬規范;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孩子也一樣,對待不同的孩子更應該挖掘他們心底最真實的需求,從而真正理解孩子。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們不能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甚至不親自帶孩子,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從而缺乏跟孩子的直接溝通與互動。
有的家長會說:“我根本沒法管那個熊孩子,我一點也不了解他。”其實,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心理的外化,即使看不透心理,但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這是家長讀懂孩子的基本功。如果家長能認識到這一點,自然能通過孩子的種種行為來了解孩子,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
【《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熊孩子笑話06-21
熊孩子逗人冷笑話05-17
爆笑熊孩子冷笑話11-13
熊孩子笑話大全爆笑10-15
欠揍熊孩子笑話爆笑06-30
熊孩子笑話段子爆笑06-30
熊孩子經典爆笑段子11-17
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學書06-13
熊孩子經典冷笑話大全11-23
熊孩子新鮮經典冷笑話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