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快樂公式

        時間:2022-06-26 12:54:59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快樂公式

          積極的力量讓幸福可以永恒。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催化心理學從只關(guān)注于修復生命中的問題到同時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zhì)。——馬丁·塞里格曼

        快樂公式

          過去,心理學比較關(guān)注心理與精神疾病,而忽略生命的快樂和意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希望校正這種不平衡,創(chuàng)立了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并提出了快樂H = S + C + V這一公式。

          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是由不丹國王旺楚克在1970年提出,他認為政府施政應該關(guān)注幸福,并應以實現(xiàn)幸福為目標。當他提出國民幸福總值時,不丹是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按照西方發(fā)展模式,窮國要擺脫貧困,首先應發(fā)展經(jīng)濟。然而,確保經(jīng)濟發(fā)展,必然使得環(huán)境保護成為一句空話。而不丹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卻能將自然環(huán)境保護得很好。原始森林覆蓋面積為亞洲排名第一,國土74%在森林覆蓋中。另方面,不丹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不丹一直嚴格限制游客人數(shù),2004年獲得簽證的人數(shù)不到 6千。

          70年代不丹提出GNH時,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廿多年后,不少著名經(jīng)濟學家都把目光投向這個南亞小國,開始認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國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gòu)開始了“幸福指數(shù)”研究,英國則創(chuàng)設了“國民發(fā)展指數(shù)”(MDP)。日本也開始采用另一形式的國民幸福總值(GNC)。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美國心理學家卡爾曼正致力于“國民幸福總值”的研究。

          從以上摘自網(wǎng)絡,有關(guān)「不丹模式」的描述,可以看出世界潮流正在轉(zhuǎn)向。物質(zhì)享受不能直接換算為快樂,已經(jīng)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世人愈來愈重視快樂,把它放到優(yōu)先位置。然而,究竟什么是快樂?幸福感又如何量化?若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什么GNH似乎也只能流于空談。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創(chuàng)始人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了一個快樂公式。

          快樂公式: H = S + C + V (H =快樂指數(shù) S =Set Range可快樂的范圍 C =Circumstances生活環(huán)境 V =Voluntary Activities可自控因素)

          簡單來說,S就是代表先天的快樂潛質(zhì),其對快樂的影響大約40%。C很明顯就是環(huán)境因素,其影響只約為20%。V是個人信念及思想行為,其影響竟也占40%。這公式首先指出,基因并不能主宰我們的快樂。第二,自由意志比外在環(huán)境,對于快樂有更大影響。第三,快樂與否,個人能夠改變的,往往比不能夠改變的還要多。

          基因不能改變。大環(huán)境往往不能憑個人力量改變,但小環(huán)境卻多半由我們自己作主。至于思想,更是個人全權(quán)負責的事。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從思想開始,爭取自己的幸福。

          塞里格曼將快樂分為愉悅(PLEASURE)及滿足感(GRATIFICATION)。愉悅主要是一些感官及情勢的感覺。不需要思考,是本能反應,或腦內(nèi)化學反應。而滿足感則是完成一件喜歡做的事的感覺。期間不一定有愉悅,甚至會有痛苦。可完事后,比起愉悅,快感能持續(xù)較久。他不反對我們追求愉悅,但若想得到更廣大更深層的快樂,他建議我們應該主力追求后一種快樂,即滿足感。

          如何才能得到滿足感?他從研究中發(fā)現(xiàn),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及美德,是獲得滿足感的最好途徑。

          什么是長處?如果進行某活動時,你會感到興奮,不覺累,以及能夠主動學習,進步神速,并想尋求更多展現(xiàn)機會。那,就是了。

          什么是美德?那可不是握有話語權(quán)的人強加于人們身上的道德枷鎖,而是每個人獨有的,性格中的正面力量。所以,每個人渴望展現(xiàn)的美德都不同,人際間沒有可比性。某人性格中隱藏著慷慨的美德,另一人的美德可能是寬恕。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擁有何種美德,亦從沒想過要去發(fā)掘自己的潛藏美德。于是,他們從來沒有享受過展現(xiàn)自己美德時的滿足感。

          如是觀之,快樂其實始于自知。你不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美德,滿足感自然求索無門。至于如何自知,那可是另一個大題目,在此就暫且不表。總而言之,快樂源自長處與美德的展現(xiàn)。因此,與其只專注于改善缺點,不如致力于發(fā)揮長處;與其只專注于自己的失落,不如致力于令別人快樂。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快樂公式】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公式總結(jié)02-08

        稅金及附加的公式是什么09-05

        稅額計算公式是什么04-13

        等額本息貸款計算公式07-26

        生育津貼計算公式是怎樣的08-13

        個稅匯算清繳公式03-01

        北京公積金貸款計算公式06-22

        高等數(shù)學函數(shù)公式大全03-23

        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的詳細推導04-07

        畢業(yè)論文公式撰寫規(guī)范03-04

        在线咨询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女同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伊人精品青青草原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 |

            快樂公式

              積極的力量讓幸福可以永恒。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催化心理學從只關(guān)注于修復生命中的問題到同時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zhì)。——馬丁·塞里格曼

            快樂公式

              過去,心理學比較關(guān)注心理與精神疾病,而忽略生命的快樂和意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希望校正這種不平衡,創(chuàng)立了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并提出了快樂H = S + C + V這一公式。

              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是由不丹國王旺楚克在1970年提出,他認為政府施政應該關(guān)注幸福,并應以實現(xiàn)幸福為目標。當他提出國民幸福總值時,不丹是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按照西方發(fā)展模式,窮國要擺脫貧困,首先應發(fā)展經(jīng)濟。然而,確保經(jīng)濟發(fā)展,必然使得環(huán)境保護成為一句空話。而不丹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卻能將自然環(huán)境保護得很好。原始森林覆蓋面積為亞洲排名第一,國土74%在森林覆蓋中。另方面,不丹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不丹一直嚴格限制游客人數(shù),2004年獲得簽證的人數(shù)不到 6千。

              70年代不丹提出GNH時,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廿多年后,不少著名經(jīng)濟學家都把目光投向這個南亞小國,開始認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國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gòu)開始了“幸福指數(shù)”研究,英國則創(chuàng)設了“國民發(fā)展指數(shù)”(MDP)。日本也開始采用另一形式的國民幸福總值(GNC)。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美國心理學家卡爾曼正致力于“國民幸福總值”的研究。

              從以上摘自網(wǎng)絡,有關(guān)「不丹模式」的描述,可以看出世界潮流正在轉(zhuǎn)向。物質(zhì)享受不能直接換算為快樂,已經(jīng)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世人愈來愈重視快樂,把它放到優(yōu)先位置。然而,究竟什么是快樂?幸福感又如何量化?若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什么GNH似乎也只能流于空談。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創(chuàng)始人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了一個快樂公式。

              快樂公式: H = S + C + V (H =快樂指數(shù) S =Set Range可快樂的范圍 C =Circumstances生活環(huán)境 V =Voluntary Activities可自控因素)

              簡單來說,S就是代表先天的快樂潛質(zhì),其對快樂的影響大約40%。C很明顯就是環(huán)境因素,其影響只約為20%。V是個人信念及思想行為,其影響竟也占40%。這公式首先指出,基因并不能主宰我們的快樂。第二,自由意志比外在環(huán)境,對于快樂有更大影響。第三,快樂與否,個人能夠改變的,往往比不能夠改變的還要多。

              基因不能改變。大環(huán)境往往不能憑個人力量改變,但小環(huán)境卻多半由我們自己作主。至于思想,更是個人全權(quán)負責的事。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從思想開始,爭取自己的幸福。

              塞里格曼將快樂分為愉悅(PLEASURE)及滿足感(GRATIFICATION)。愉悅主要是一些感官及情勢的感覺。不需要思考,是本能反應,或腦內(nèi)化學反應。而滿足感則是完成一件喜歡做的事的感覺。期間不一定有愉悅,甚至會有痛苦。可完事后,比起愉悅,快感能持續(xù)較久。他不反對我們追求愉悅,但若想得到更廣大更深層的快樂,他建議我們應該主力追求后一種快樂,即滿足感。

              如何才能得到滿足感?他從研究中發(fā)現(xiàn),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及美德,是獲得滿足感的最好途徑。

              什么是長處?如果進行某活動時,你會感到興奮,不覺累,以及能夠主動學習,進步神速,并想尋求更多展現(xiàn)機會。那,就是了。

              什么是美德?那可不是握有話語權(quán)的人強加于人們身上的道德枷鎖,而是每個人獨有的,性格中的正面力量。所以,每個人渴望展現(xiàn)的美德都不同,人際間沒有可比性。某人性格中隱藏著慷慨的美德,另一人的美德可能是寬恕。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擁有何種美德,亦從沒想過要去發(fā)掘自己的潛藏美德。于是,他們從來沒有享受過展現(xiàn)自己美德時的滿足感。

              如是觀之,快樂其實始于自知。你不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美德,滿足感自然求索無門。至于如何自知,那可是另一個大題目,在此就暫且不表。總而言之,快樂源自長處與美德的展現(xiàn)。因此,與其只專注于改善缺點,不如致力于發(fā)揮長處;與其只專注于自己的失落,不如致力于令別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