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同的職場秘籍
如今成為眾多年輕人的職場偶像的劉同已經很少人不知道他,任光線傳媒資訊事業部副總裁,歷任多檔王牌娛樂節目總監,中國新生代作家,青春哲理小說代表性人物,并出版多部暢銷小說,同時著有職場勵志暢銷書,并為多家雜志撰寫專欄。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聘為“青年榜樣”,并拍攝宣傳片播放。如果你想更了解他,一起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升職,為什么總是這個人
在光線傳媒8年,從節目策劃到制片人,到部門總監、部門總經理,再到部門副總裁,劉同在職場中竄升的速度十分耀眼。可以說這是一個男版的杜拉拉,而他被人談論最多的角色同樣是職場勵志偶像。
剛進電視臺當編導的時候,劉同老是熬通宵,起初他以為電視工作就是這樣。后來他觀察了一下別人,也觀察了一下自己,他發現這不合理,大家的工作效率都極其低下。他憑直覺感到這件事可以改變,于是他就嘗試了一下,結果改變真的發生了。
從前,他和同事們一樣,工作方法是這樣的:新聞采訪結束后,回來先休息一下,聊會兒天,帶子里拍了兩個小時的素材,于是再花兩個小時看一遍,看完之后開始寫稿,寫好之后讓領導審核,審完之后去吃飯,吃完飯后回來開始編片子。這樣一來,下午5點鐘采訪回來,一定會忙到午夜。
經過自己的改良,他的新方法如下:在采訪現場時,他腦子里想到的點,就讓攝影師去拍,把能用到的記在本子上。待到拍完,回電臺的路上就把所有要點排好順序。回去之后,再把提綱打成文字,半個小時之內,稿子就全都寫好了。稿子完成后直接交給領導,素材已經不用再看,全都記下了。審完之后他就自己開始配音,15分鐘片子就編好了。如此,在回來的1個小時之內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干完,而別人要做六七個小時。
從那之后,劉同就是他那一組中編片子最快的,而且不是快一點點。劉同對時間異常敏感,對做無用的事情感到恐懼,他覺得如果一個人不想一想自己做事的方法,就不知道時間里的水分有多么驚人,而每一個環節擠一擠,都會有特別多的時間。
把時間里的水分擠掉,也就擠掉了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對手。而現在,如果有哪個節目組總在說加班加班,他就會跟著他們一天,幫下屬改進工作流程。他把這叫作“體驗式服務”,由他體驗,然后服務。這同樣是為了節省時間,因為如果靠講,任何員工永遠都會說有困難,這就是無效的溝通,是內耗,劉同最怕這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著下屬們,一起工作一天。
有了能力,升職就要靠熬。劉同雖爭分奪秒,但他卻并不急躁,與他同級別的同事看見機會就想跳槽,可他不,他來了光線就像入了定,哪兒也不去。“別人都走了,就剩下我,只能我升職了吧。”劉同哈哈一笑。
他想,如果有一天要離開這里,自己應該更值錢才對。如何“升值”呢?要靠一個人的穩定性,要靠公司的信任。光線傳媒像一個放大鏡,做到了50%,就有公司會開高出一倍的價錢;如果做到70%,劉同想對方應該開兩倍了吧;做到100%呢?那簡直不敢想像。所以每次有人拿著高薪水來挖他的時候,他都會聽聽報價,暗中漲漲自信,然后想著未來一定會更值錢。但是光線傳媒和他好像是形成了默契,當劉同覺得馬上就做滿的時候,公司立刻就給了他更多的任務,一個全新的崗位。
他在公司里就像一個潛心于闖關游戲的玩家,剛要松口氣的時候,更大的獎勵和挑戰就在前面,讓他來不及歇息,繼續埋頭向前。
“坦白講,我還是個打工仔。只是以前打工特難受,現在好歹也能聽聽自己的,是高級打工仔。”劉同說。
永遠給信心
“對于一個剛入行的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一切都被人看見。”大學畢業,劉同的第一份工作是湖南電視臺的記者。那時候他盼望著有人看到他的工作成績,但他聽不到有誰認可他,心里總是沒有存在感。然而在一場選秀比賽決賽直播的現場,主持人何炅在介紹亞軍的時候說:本來這名選手自己已經決定不參賽了,是我們頻道有位記者叫劉同,他拿了他的學生證,認為他一定可以,就替他交了50塊錢,這位選手騎虎難下,只能參賽,最后拿了亞軍。感謝劉同。
這件事被劉同反復提到,每次說的時候他都會補上一句“何老師特別好”。那一下讓他對工作真正有了信心,他最喜歡給人信心的人。一個人在職場取得成功,很有可能是因為一個相信你的朋友和一句肯定你的話。
為什么工作能力如此突出?方法論?劉同說他沒有,只是一直堅持了一項原則,給信心。在任何時候,當老板吩咐他做一件事情,哪怕這件事聽起來匪夷所思,但“不”這個字劉同幾乎從不說。他總是說“好啊好啊,我會試著去做。”永遠傳達的是“OK,我愿意。”
當他也成了一些人的領導,他猛然發現自己這個優勢著實明顯。有時候向下屬傳達一件事情時,得到的回復常常是連嘗試的意愿都沒有,直接被告知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事還沒做就潑冷水讓他很煩,他覺得只有偷懶的員工才會在工作上拒絕老板。換作是他,哪怕做不了,也會找幾套方案,ABCD,擺在老板面前,告訴老板有哪些已經做了,有哪些覺得不行。即便真的沒做成,這個態度也會贏得加分。
一件事,大家都認為已經很糟糕了,劉同一定會說有轉機。你聽不見他說任何事不好,他喜歡看到有希望的那一面。如果他也認為很糟糕,大概就根本找不到他,他一定在死磕,而當他英雄似的坐到大家面前,跟別人聊起那件事,大家就都知道,一切盡在掌握。
要堅定自己的路,就要認輸
前幾年,劉同有位朋友做公司,請他過去幫忙,劉同嘗試了一下,那一個月賺了平時幾倍的工資。但是留給他的感覺不是賺了好多錢,而是太累太累了,過了那個月他連想都沒想,果斷放棄了。
兩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劉同,他對我說自己要爭取在33歲之前結束職業生涯,然后去周游世界。而現在我再次見到他,他32歲,看不出要退役的意思。我問他,他對我笑笑,說那只是他羨慕的生活,他為此嘗試過,拼盡全力,現在看來也大可以去過那樣的日子,但他做不來。
劉同愛寫東西,他特別希望自己能像那些他喜歡的作家一樣靜下來,認真想一些事情。有一次他為了這個目標辭職了,在家待了半天,身外很靜,心卻恐慌得要命,然后忍不住下午就又去找工作了。他現在還有“放假焦慮癥”,歇三天假,就會擔心公司是不是搬家了;歇五天,就會擔心起公司是不是背地里把自己開除了。所以隔三天就給同事打電話,隔五天就打給老板,隨便聊什么,確認一下,有沒有發生別的事情。
他總是迂回,拐個小彎,然后再回來。以前他不明白為什么王爾德說,自己花了一個早上就為了去掉一首詩中的一個逗號,然后下午又把它加上去了,F在他懂了,有一些東西就得是原來的樣子,因為那本來就是這樣。
現在他周末去大學演講,跟同學們聊天,講自信,講每個人究竟想成為誰,“你想成為誰?”他這樣問所有人。他告訴同學們他以前想成為各種各樣的人,櫻木花道、律師、畫家,但都失敗了。每許下一個愿望,最多半年之后就會破滅掉,因為發現自己的能力差太多,于是他接受了,他知道自己想過那樣的生活,但并不可以。他還說,當自己真正在工作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其實就是越來越像自己的時候。
2008年,他心血來潮,想做廣告,轉到了廣告部。前半年,一單都沒有開,從此徹底懷疑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他賭誓,再過一個月不開單,就跟老板說,我認輸了。到第六個月的時候,才陸續開單,那時他也明白了自己和一個廣告人的區別,他太自我了,做節目恰好就需要自我的人,但做廣告就不是,廣告人一定要用客戶理解的方式去講故事,他用節目的方式講,客戶就不會接受。
劉同說自己在廣告部的一年是有史以來最用心的一年,他在書中記下了那段日子,“還記得那一天我們坐了六個小時的火車,轉了兩個小時的汽車,打了一輛黑車,到了客戶那,又等了兩個小時,聊了不到五分鐘,被打發走人。沒有吃早餐和中餐,就在路邊買了兩籠包子,加了一些辣椒醬,吃得很開心。我并沒有因失敗而頹廢,反而因為這種使盡法術也無力回天的失敗而釋然?窗,我足夠努力了,也失敗了,那就不必懊惱了。”
這就是劉同的成長方式,常用認輸的方式校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后來他總結,有些東西需要踮起腳才能夠到,那注定不是現在應該做的事。
抄寫自己的人生
“這些文章我10年前就開始寫,各種記錄,編輯把這本書整理了150萬字,翻看的時候,覺得那些想法特別二,但是我卻把它們記下來了。”劉同又說到自己的新書《誰的青春不迷!罚鲜袃蓚月,銷量已經破了80萬冊。
作為青春文學的作家,劉同沒寫過多么深刻的哲理,但別人說了句什么話,做了件什么事,只要稍稍觸動到他,他總是記得清清楚楚,然后用筆將其寫下。實在沒有遇到值得一寫的事情,他還經常自問自答,像年輕人經常玩的點名游戲,去捕捉那一刻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在年齡由“2”變“3”的時候,他才得以看清自己真實的成長。
比如25歲時,他問自己:在你成長過程中感覺走的最關鍵的一步是什么?他這樣寫道,“第一本書是大四寫完的,沒有任何門路出版,于是四處求人、上網投稿、上門咨詢、不停地打電話,不停地被拒絕……感覺自己一輩子的臉都在那時丟光了,但依然堅持去做。當版權被5000元買斷時,長舒了一口氣。雖說版稅太低,被人說成得不償失,但對我而言,那本書被人認可的一瞬間,也是我20年來頭一次被自己認可,并從此變得自信。”
說起新書,他又坦白講,《誰的青春不迷!分再u了這么多,根本不是因為他寫得好,只是因為他都記下了。我贊同這種說法,還有什么比一部解釋自己的作品更好看的呢?困惑和收獲全都呈獻給公眾,一個對自己真誠的人,也一定會討人喜歡。
誰快誰贏得世界
“我現在可以開始說了,對嗎?”坐在化妝間里的劉同早已習慣面對記者隨時隨地的采訪,也習慣了在工作中頻繁更換自己的角色。他早上剛剛開完一個大會,下午要拍攝一部宣傳片,中間還有幾個小會等著他,因此我現在必須抓緊時間和他聊聊。
那天下午,他要作為光線傳媒自家的明星為一檔叫《娛樂權力榜》的新節目錄制宣傳片,但這個名字讓他有些顧慮。他認為“權力”放在這里有一定風險,于是撥了好幾個電話,與別人協商。“‘影響力’會不會好一點?對,因為‘權力’太敏感了,而且很模糊,‘影響力’就很明確。”等到電話那頭的人都被他說服了,他又改了注意,放下電話告訴制作組,“還是用‘權力’吧,更有話題性。”
劉同的思路轉換迅捷而又外顯,你看不到他沉思的時候,頂多眼睛轉幾個圈,就有了想法。這是這個職業訓練的結果。“寧肯做一個草率的決定,也不要一直后悔地回憶。”他在書中這樣寫道。這映照了做電視節目的要求,重要的是快,是時刻的創意爆發。話筒不講理,遞到面前就是來要答案。拍宣傳片的時候,劉同要對著鏡頭回答幾個問題,他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而一旁的人都希望他能瞬間給出一句經典的回答。他搖搖頭,對我說,“好頭疼,我要迅速抓他的點,每天都是這樣過。”
“以前沒事兒的時候,就總是幻想每一天都很忙,最近這兩年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劉同說著自己的困境,苦笑了一下,“也不知道為了啥,只是停不下來。”
他有一檔自己的脫口秀節目叫《劉同坦白講》。這種日播的娛樂節目和世界是一個時時對應的呈現關系,有時劉同聽到一首新歌,覺得好玩,就會把歌詞記下來,然后就需要在節目里馬上用到這首歌,把一件新聞講出來,而尋找素材的制作團隊往往需要通宵工作。
在那間超大辦公室里的所有人,甚至人力、行政總監都做過采編播一個人完成的編導,都這樣通宵達旦地工作過,只因編導可以知道所有的環節和流程。這個明星工場24小時都有人在上班,它是座不夜城。那些年輕的面孔,他們在這里目睹明星,也目睹一個人成為明星的過程。他們羨慕劉同,心里盼著有一天能夠成為劉同,畢竟劉同也曾從他們的座位上開始。
【劉同的職場秘籍】相關文章:
職場秘籍:給職場媽媽的小貼士07-26
劉同經典情感語錄07-31
劉同經典語錄06-19
職場白領創業秘籍09-13
劉同的語錄50句03-04
劉同的語錄86條08-02
劉同的語錄59條02-23
劉同的語錄45句03-29
精選劉同的語錄30條03-23